印度中小學信息技術課程新世紀發展-以iitb的學校計算機科學課程模型為例_第1頁
印度中小學信息技術課程新世紀發展-以iitb的學校計算機科學課程模型為例_第2頁
印度中小學信息技術課程新世紀發展-以iitb的學校計算機科學課程模型為例_第3頁
印度中小學信息技術課程新世紀發展-以iitb的學校計算機科學課程模型為例_第4頁
印度中小學信息技術課程新世紀發展-以iitb的學校計算機科學課程模型為例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8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 HYPERLINK /KNavi/JournalDetail?pcode=CJFD&pykm=ZDJY t _blank 中國電化教育 2013,10,24-29 印度中小學信息技術課程新世紀發展以IITB的“學校計算機科學課程模型”為例 HYPERLINK /kcms/detail/knetsearch.aspx?dbcode=CJFD&sfield=au&skey=%E5%BC%A0%E6%99%93%E5%8D%89&code=28486348&uid=WEEvREcwSlJHSldRa1FhcEE0NXh1TENQYWx4QWcwQmMyZjFFeUpWOXNaVT0=$9A4hF_

2、YAuvQ5obgVAqNKPCYcEjKensW4ggI8Fm4gTkoUKaID8j8gFw! t _blank 張曉卉 HYPERLINK /kcms/detail/knetsearch.aspx?dbcode=CJFD&sfield=au&skey=%E8%A7%A3%E6%9C%88%E5%85%89&code=06601983&uid=WEEvREcwSlJHSldRa1FhcEE0NXh1TENQYWx4QWcwQmMyZjFFeUpWOXNaVT0=$9A4hF_YAuvQ5obgVAqNKPCYcEjKensW4ggI8Fm4gTkoUKaID8j8gFw! t _blank

3、 解月光 HYPERLINK /kcms/detail/knetsearch.aspx?dbcode=CJFD&sfield=au&skey=%E8%91%A3%E7%8E%89%E7%90%A6&code=06583479&uid=WEEvREcwSlJHSldRa1FhcEE0NXh1TENQYWx4QWcwQmMyZjFFeUpWOXNaVT0=$9A4hF_YAuvQ5obgVAqNKPCYcEjKensW4ggI8Fm4gTkoUKaID8j8gFw! t _blank 董玉琦 HYPERLINK /kcms/detail/knetsearch.aspx?dbcode=CJFD&sf

4、ield=in&skey=%E4%B8%9C%E5%8C%97%E5%B8%88%E8%8C%83%E5%A4%A7%E5%AD%A6%E6%95%99%E8%82%B2%E5%AD%A6%E9%83%A8&code=&uid=WEEvREcwSlJHSldRa1FhcEE0NXh1TENQYWx4QWcwQmMyZjFFeUpWOXNaVT0=$9A4hF_YAuvQ5obgVAqNKPCYcEjKensW4ggI8Fm4gTkoUKaID8j8gFw! t _blank 東北師范大學教育學部 HYPERLINK /kcms/detail/knetsearch.aspx?dbcode=CJF

5、D&sfield=in&skey=%E4%B8%9C%E5%8C%97%E5%B8%88%E8%8C%83%E5%A4%A7%E5%AD%A6%E8%BD%AF%E4%BB%B6%E5%AD%A6%E9%99%A2&code=&uid=WEEvREcwSlJHSldRa1FhcEE0NXh1TENQYWx4QWcwQmMyZjFFeUpWOXNaVT0=$9A4hF_YAuvQ5obgVAqNKPCYcEjKensW4ggI8Fm4gTkoUKaID8j8gFw! t _blank 東北師范大學軟件學院 HYPERLINK /kcms/detail/knetsearch.aspx?dbcode

6、=CJFD&sfield=in&skey=%E4%B8%9C%E5%8C%97%E5%B8%88%E8%8C%83%E5%A4%A7%E5%AD%A6%E4%BF%A1%E6%81%AF%E6%8A%80%E6%9C%AF%E6%95%99%E8%82%B2%E7%A0%94%E7%A9%B6%E6%89%80&code=&uid=WEEvREcwSlJHSldRa1FhcEE0NXh1TENQYWx4QWcwQmMyZjFFeUpWOXNaVT0=$9A4hF_YAuvQ5obgVAqNKPCYcEjKensW4ggI8Fm4gTkoUKaID8j8gFw! t _blank 東北師范大學信

7、息技術教育研究所 HYPERLINK javascript:void(0); 導出/參考文獻 HYPERLINK o 可以去 我的關注 查看更新 t mycnkitarget 已關注 HYPERLINK javascript:void(0); o 關注文獻 關注 HYPERLINK javascript:void(0); X關注成功!加關注后您將方便地在 HYPERLINK t _mycnki 我的關注中得到本文獻的被引頻次變化的通知! HYPERLINK /KXReader/Detail?dbcode=CJFD&filename=ZDJY201310005&uid=WEEvREcwSlJHS

8、ldRa1FhcEE0NXh1TENQYWx4QWcwQmMyZjFFeUpWOXNaVT0=$9A4hF_YAuvQ5obgVAqNKPCYcEjKensW4ggI8Fm4gTkoUKaID8j8gFw! l # 分享 HYPERLINK javascript:common.ShareAction(xl); o 分享到新浪微博 新浪微博 HYPERLINK javascript:common.ShareAction(tx); o 分享到騰訊微博 騰訊微博 HYPERLINK javascript:common.ShareAction(rr); o 分享到人人網 人人網 HYPERLINK j

9、avascript:common.ShareAction(kx); o 分享到開心網 開心網 HYPERLINK javascript:common.ShareAction(db); o 分享到豆瓣網 豆瓣網 HYPERLINK javascript:common.ShareAction(wy); o 分享到網易微博 網易微博 HYPERLINK javascript:void(0); o 收藏 收藏 HYPERLINK javascript:void(0); 打印 摘要: 印度在新世紀的教育改革和教育實踐中, 一直頗為重視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 并為印度乃至世界培養了大批優秀的信息技術人才。雖

10、然學校信息技術課程指導綱要被眾所周知, 但是新世紀以來的信息技術教育情況世人不甚了解。該研究描述了印度新世紀以來中小學信息技術課程發生的新變化, 著重分析了印度理工學院孟買分校制定的“學校計算機課程模型”, 及其課程目標、課程內容、實施方式等問題, 以期對我國目前正在進行的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實施改革有所啟迪。關鍵詞: HYPERLINK /kcms/detail/knetsearch.aspx?dbcode=CJFD&sfield=kw&skey=%E5%8D%B0%E5%BA%A6&code=&uid=WEEvREcwSlJHSldRa1FhcEE0NXh1TENQYWx4QWcwQmMyZ

11、jFFeUpWOXNaVT0=$9A4hF_YAuvQ5obgVAqNKPCYcEjKensW4ggI8Fm4gTkoUKaID8j8gFw! t _blank 印度; HYPERLINK /kcms/detail/knetsearch.aspx?dbcode=CJFD&sfield=kw&skey=%E4%BF%A1%E6%81%AF%E6%8A%80%E6%9C%AF%E8%AF%BE%E7%A8%8B&code=&uid=WEEvREcwSlJHSldRa1FhcEE0NXh1TENQYWx4QWcwQmMyZjFFeUpWOXNaVT0=$9A4hF_YAuvQ5obgVAqNKPCY

12、cEjKensW4ggI8Fm4gTkoUKaID8j8gFw! t _blank 信息技術課程; HYPERLINK /kcms/detail/knetsearch.aspx?dbcode=CJFD&sfield=kw&skey=%E5%AD%A6%E6%A0%A1&code=&uid=WEEvREcwSlJHSldRa1FhcEE0NXh1TENQYWx4QWcwQmMyZjFFeUpWOXNaVT0=$9A4hF_YAuvQ5obgVAqNKPCYcEjKensW4ggI8Fm4gTkoUKaID8j8gFw! t _blank 學校; HYPERLINK /kcms/detail/kn

13、etsearch.aspx?dbcode=CJFD&sfield=kw&skey=%E8%AE%A1%E7%AE%97%E6%9C%BA&code=&uid=WEEvREcwSlJHSldRa1FhcEE0NXh1TENQYWx4QWcwQmMyZjFFeUpWOXNaVT0=$9A4hF_YAuvQ5obgVAqNKPCYcEjKensW4ggI8Fm4gTkoUKaID8j8gFw! t _blank 計算機; 作者簡介:張曉卉:在讀博士, 講師, 研究方向為信息技術教育、農村基礎教育信息化 (zw_) 。作者簡介:解月光:博士, 教授, 博士生導師, 研究方向為技術課程實施、農村基礎教育

14、信息化、數字化學習環境 () 。作者簡介:董玉琦:博士, 教授, 博士生導師, 研究方向為信息技術課程、教育技術基本理論、高校教師發展 (dongyq) 。收稿日期:2013年7月3日Received: 2013年7月3日20世紀80年代以來, 印度迅速發展, 成為教育立國的典型。其中基礎教育中的信息技術教育就有印度本國的鮮明特色, 同時也為信息產業的發展提供了豐富的人才資源儲備。經過三十余年的發展, 印度的信息技術課程從無到有, 2000年國家教育研究與培訓委員會 (NCERT) 的國家計算機教育中心 (NCCE) 制定的學校信息技術課程指導綱要是眾所周知的, 也因此確定了信息技術課程的學科

15、地位。但是新世紀以來的信息技術教育情況世人不甚了解。因此, 筆者試圖描述近十年的印度信息技術課程發展歷程, 并以印度理工學院孟買分校 (IITB) 近期制定的“學校計算機課程模型”及其出版的Computer Masti系列信息技術教材為重點, 來分析新世紀以來印度中小學信息技術課程發生的新變化, 希望對我國信息技術課程的未來發展有所助益。一、新世紀印度中小學信息技術課程概述印度中小學信息技術課程起源于20世紀七、八十年代, 2000年國家教育研究與培訓委員會 (NCERT) 頒發了國家計算機教育中心 (NCCE) 研制的學校信息技術課程指導綱要 HYPERLINK javascript:voi

16、d(0); 1, 標志著印度中小學信息技術課程已于本世紀初發展成為印度國家課程框架下的學科課程。新世紀以來, 印度中小學信息技術課程在國家層面、地方政府、一線實踐以及研究機構等方面都有了一些新的變化。(一) 國家層面制定了高中計算機與通信技術 (CCT) 選修課程2005年NCERT頒布了2005年國家課程框架 (NCF2005) HYPERLINK javascript:void(0); 2。NCF2005中提到將計算機科學作為數學領域的一個內容, 并建議計算機科學 (CS) 單獨作為學校的一門學科。此外, 該課程框架中與技術相關的部分還提到了“明智地使用技術”和“技術創新” HYPERLI

17、NK javascript:void(0); 3。為了貫徹NCF2005中的相關理念, NCERT的計算機教育與技術援助部 (DCETA) 制定了名為“計算機與通信技術” (CCT) 的高中選修課程, 在其前言中對CCT課程價值進行了詳細的闡述:“這門課程不僅是計算機是如何工作的, 更是我們如何用計算機及相關技術工作, 以及在社會中這些技術的使用與誤用。這門課大概會成為每個人都會學的課程, 因為它處理現實中計算機要解決的挑戰, 強調計算機科學、信息學實踐和社會之間的連接。它處理的是信息通訊技術前所未有的發展所帶來的社會問題, 觸及到了很多領域, 不僅是為機器編程。它促進了問題解決能力的發展,

18、更重要的是促進了問題規劃能力的發展。它降低了技術的重要性, 強調了學習操縱技術的必要性。它關注隨著技術安全、剽竊和數字身份而產生的一系列現實問題。總之, 這門課程表達的既有新技術帶來的興奮, 也有新技術帶來的限制” HYPERLINK javascript:void(0); 4。CCT課程的目標包括知識、理解、技能與策略、態度四個方面。(二) 地方政府推行特色化的信息技術課程方案印度是一個多民族、多宗教、多語言、多文化的聯邦制發展中國家。在各個邦的政府可以根據自己邦的實際情況和國家的課程框架制定自己邦的課程框架及課程實施方案。以喀拉拉邦 (Karala) 為例, 喀拉拉邦教育研究與培訓委員會

19、(SCERT) 以NCF2005為基礎, 頒布了喀拉拉邦課程框架2007 (KCF2007) HYPERLINK javascript:void(0); 5, 該框架要求喀拉拉邦的高中課程中有一門名為“計算機能力”的必修課程和兩門名為“計算機科學”和“計算機應用”的選修課程。此外, 喀拉拉邦于2001年啟動了ITSchool計劃 HYPERLINK javascript:void(0); 6, 目的是促進信息技術在教育中的應用, 該計劃于2004年通過“IT促進教育”活動讓IT成為喀拉拉邦小學和初中課程中的必修課, 2008年通過“ICT促進教育”活動, 課程名稱改為ICT課程, 并于2009

20、年開發了8-10年級 (初中) ICT課程教材 (見表1) 。表1 印度喀拉拉邦課程框架開設的高中課程 下載原表 (三) 中小學校遵循信息技術課程考試大綱的要求印度沒有全國統一的考試機構, 中等教育中央委員會 (CBSE) 和中等教育證書委員會 (ICSE) 都為印度各中小學提供中等教育資格認證, 也有各自的學科課程考試大綱。CBSE和ICSE規定1至8年級的計算機課程為必修科目, 9-10年級計算機科學為選修科目。為了讓學生獲得畢業證書, 印度的中小學校有的隸屬于CBSE, 有的隸屬于ICSE。例如, 位于喀拉拉邦科欽市的托克公立學校就隸屬于CBSE, 該校小學和初中的課程設置情況見表2。此

21、外, 高中有四種課程組合, 學生可以從中選擇一種。這四種組合分別為:(1) 英語、數學、物理、化學、生物;(2) 英語、數學、物理、化學、計算機科學;(3) 英語、數學、物理、化學、生物技術;(4) 英語、商業研究、經濟學、會計學、數學/信息實踐。表2 托克公立學校的小學課程設置7 下載原表 (四) IITB研制“學校計算機科學課程模型”過去的10年, 雖然印度學校已經把計算機科學作為學生的學習科目, 而且一些學校在三年級引入這門課, 甚至最早是在一年級引入這門課。但是, 不像其他學科有規定的教材和教學大綱, 計算機科學的教學有很多的爭議, 如基本上目前涵蓋的主題更多地由市場需求所驅動, 很少

22、強調在整個科目中有用的思維技能或廣泛應用的概念, 而且由于學校在課程和教材選擇上的靈活性, 課程的內容也存在巨大差異。這其中一個原因就是缺乏定義好的最高標準框架。因此, 迫切需要定義一個詳細的課程來教授學校中的計算機科學。面對這些情況, 印度理工學院孟買分校 (IITB) 的計算機科學與工程系于2007年3月研制了“學校計算機科學課程模型 (2007) ”, 并開發了一套名為Computer Masti的系列計算機教材, 將其所制定的課程模型在孟買的部分學校試行, 2010年該課程模型重新修訂再版 HYPERLINK javascript:void(0); 8。為了不使計算機課程只注重應用而落

23、后于其他課程, 并不使人厭煩, 計算機科學課程模型除了保持對概念的學習, 還要動態化地設置課程, 不斷地學習新工具和新技術, 以主題形式學習計算機課程。二、IITB學校計算機課程目標IITB的“學校計算機科學課程模型”將計算機科學課程目標分為三個層次, “概念”的范圍涵蓋了NCERT的基本操作與概念的范疇, 且比該范疇更廣。“應用技能”對應NCERT劃分的IT工具 (提高生產力) 、通訊工具 (協作和發布) 、技術研究工具 (定位和收集信息) 和問題解決工具 (計算機的高級應用) 幾個類別。“社會層面”與NCERT對于社交和倫理問題的分類是一樣的。計算機課程模型強調的是對于各種基于計算機活動背

24、后概念的理解, 而不是僅僅知道特殊工具的應用技能。希望能做到:通過基于概念的方法使孩子們成為自主學習者, 并且使他們能夠應付在未來不可避免出現的新工具和新技術。這個課程的設計方法是為了盡可能使得初級部分盡量簡單, 然后在中學時難度有一點輕微的增加, 進而來滿足教學大綱規定的考試委員會的考試。具體的三個層次目標為:概念:既學習廣泛應用于各領域的計算機科學的概念, 也學習計算機應用或運行的特定概念。應用技能:在應用各種軟、硬件以及程序包或編程語言時發展實踐技能。社會層面:理解計算機及互聯網相關的道德和安全問題。不同階段的課程目標如下:小學低年級 (1-4年級) :讓學生熟悉電腦以及電腦的有趣應用。

25、介紹不帶程序的單機的功能, 強調基本的技能, 基本的社會方面, 邏輯、分步式思維的概念。小學高年級 (5-7年級) :讓學生學習如何來操控計算機。介紹單機的熟練使用, 介紹數字收集、數據管理和數據表達方式的概念。介紹網絡應用的程序 (如電子郵件和搜索引擎) 。社會方面強調讓學生安全、合理地使用計算機。介紹一種基本的編程語言, 介紹一些技能學習背后的一般概念, 如算法等。中學 (8-10年級) :對單機系統嫻熟地控制和網絡世界的熟練導航。強調學習具有廣泛適用性的概念, 包括使用編程語言在內的其他主題規定為考試內容。高中 (11-12年級) :主要遵循考試大綱的內容, 強調基本概念, 而不是過多的

26、操作。三、IITB學校計算機課程內容IITB的“學校計算機課程模型”以“學什么為什么學怎樣學”的結構設計, 首先是需要講授的內容, 其次是這樣做的原因, 最后是課時分配及其他細節。每個標準都有一個課時計劃。計算機課程期望教師能夠順利完成課程計劃的設計, 如小學每周1課時, 初中每周1或2課時, 高中每周2課時。每個學習主題下對學習活動設計、項目設計留有足夠的空間, 教師對如何呈現所教主題具有完全的控制權。以下是1年級的課程內容:主題:存在意識/游戲與歡樂計算機(1) 學什么:1年級結束時, 孩子能夠:概念:理解各種計算機, 意識到計算機是由各個組成部分組成的, 并且知道各部分的功能 (控制/導

27、向) 。應用技能:識別計算機的組成部分;使用鍵盤 (箭頭鍵, 輸入/回車鍵) 和鼠標 (單擊/雙擊) 作為輸入設備;打開應用軟件, 如聲音、畫圖, 或游戲和基本應用;打開、保存和關閉一個活動項;更換壁紙。社會層面:保持清潔;無塵區域;不遺漏食物, 等等;有序處理外圍設備, 在團隊活動和項目中分享資源, 共同工作。(2) 為什么學:1年級結束時, 孩子們足以將計算機看作是一種有趣的實體, 意識到它有著各個組成部分, 并且各個部分有其各自的功能 (存在意識) 。至于其他更多的相關主題并不作要求, 因為這部分的目標就是簡單介紹計算機, 了解計算機是一種能夠幫助你完成任務的工具。計算機也可能成為一種高

28、度分散注意力的玩具, 因此在內容的編寫上有意顯得低調一些。然而, 考慮到與同齡人的對比, 太少的主題也是不可取的, 孩子們不應落后于其同齡人, 或是在未來由于缺少相關內容的學習而感到焦慮。對于這個年齡段的學生我們更加強調的是使用技能的學習, 使學生能夠熟練使用計算機。(3) 怎么學:每周應該有一課時, 大致的課時安排如下 (見表3) :表3 學校計算機課程課時安排 下載原表 四、IITB學校計算機課程實施教材是印度中小學信息技術課程實施的主要載體, 課程實施也會受到教師教學策略和教學方法的影響。因此, 從教材、教學策略和教學方法就能夠對印度中小學信息技術課程的實施窺見一斑。(一) 內容的組織方

29、式體現師生互動整套Computer Masti教材是由一位名為Moz的虛構的教師與兩位名為Jyoti和Tejas的學生的問答交互過程組織而成的。每冊教材的開始都以一個主題為開始, 是以后各主題的基礎, 也為問答式學習做了充分的鋪墊。教師主要是通過提問來引導學生自主地發現和學習主題內容。例如:“主題1.計算機的應用”中的師生互動過程如下:Moz:哈嘍, 今天我們要學習什么呢?是的, 我們都知道計算機是有用的機器。它可以做很多事情。我們可以用計算機玩游戲, 聽音樂和看視頻等等。Tejas:那我們可以敘述下計算機的應用嗎?Moz:當然, 我們可以。一臺計算機可以用來做以下事情:寫信、玩游戲、聽音樂、

30、計算、看視頻和動畫片。Jyoti:我記得我在圖書館看見過計算機。Tejas:我也見到過, 但是計算機在圖書館里能干什么呢?Moz:好問題。下面讓我告訴大家, 計算機在許多地方都是如何應用的。(二) “教師角”強調教師引導者的角色Computer Masti系列教材每個主題的最后一部分是“教師角”, 在這里給出了該節課程的計劃大綱、一些注意事項和一些關于什么時候給學生進行“練習題”訓練的指示, 教師主要就是作為一個引導者的角色來鼓勵學生積極學習。下面是第一冊教材第一個主題后的教師角:教師角1.1開始上課時和學生一起討論機器的概念。介紹作為一個多功能機器的電腦, 它有很多用途。孩子們討論涉及到有使

31、用電腦地方 (家里、飛機場、鐵路站臺、銀行、學校、電影院) , 在這些領域它是如何幫助人們完成工作的。陳述一下其它有趣用法, 例如, 孩子們認為卡通電影可以用電腦做出來, 他們可以使用電腦設計很多東西, 比如, 玩具、書、建筑物等。通過你們喜歡電腦嗎?這樣的方式激發他們的好奇心。演示使用電腦的一些簡單應用, 例如, 聽音樂、觀看視頻剪輯、繪制圖片、做游戲、做加法練習、寫作等。在電腦上保存一些影視片剪輯片段, 例如, 兒歌、卡通圖片。演示并讓他們觀看, 如果你還有空, 還可以按照需要重復演示。(三) 不同的主題采取不同策略在教授、學習信息技術課程的不同主題時, 可以采用不同的教學策略。這些新穎的

32、策略在課堂中促進了教學效果。表4是1-5五年級的教學策略的舉例。表4 1-5年級計算機課教學策略 下載原表 五、對我國信息技術課程發展的啟示(一) 跳出強勢文化的影響, 重視課程開發的民族性我國正在向工業化強國和經濟強國的方向發展, 在這個過程中, 我們往往會集中注視著發達國家的經濟、科技以及文化教育的經驗, 并加以吸收和引進, 而忽視我們本民族的文化傳統的傳輸與教學, 這是要引起我們高度重視的。如今, 歐美文化是一種強勢文化, 不斷沖擊著處于劣勢的其他文化體系。印度在進行信息技術課改過程中, 十分注重對本民族文化的繼承, 如IITB的計算機科學課程模型中就建議以帕坦伽利瑜伽經中“比知”“認知

33、”等方式實施教學, 也建議學校在基礎設施上采用Linux操作系統。受微軟的強勢影響, 我國目前的信息技術課程的課程內容平臺是Windows, 都把Windows系統作為當前的默認平臺, “我們的信息技術教育是圍繞著微軟的產品進行, 使用戶從小開始就習慣于微軟的產品” HYPERLINK javascript:void(0); 9。如果我們都習慣了一個操作系統, 怎么去接受另一個操作系統?我們的學生接受了Windows操作系統的訓練, 接受微軟產品所承載的文化的熏陶, 等他們長大后, 能夠在多大程度上接受我國自己研制的操作系統、信息化產品以及信息文化?總之, 為了不使我國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成為微

34、軟產品在我國的免費培訓班, 我們必須要跳出諸如Windows等強勢文化的影響, 在我國中小學信息技術課程中, 重視能加強我國民族內聚力的信息文化傳統, 以免我國在課程發展過程中出現文化的失落以及民族內聚力的渙散。(二) 注重課程的頂層設計, 一體化規劃各學段的課程標準一體化規劃是基礎教育各學段課程標準制定的重要原則。課程標準的一體化規劃就是要在課程目標和內容上有清晰的學段性和連續性。目前我國的信息技術課程只在高中階段制定了課程標準, 義務教育階段還沒有出臺課程標準, 不同學段在課程組織上沒有邏輯性和連續性, 而且在課程內容上基本都是信息技術的理論知識、Windows操作系統、Word、Exce

35、l等軟件應用等, 信息技術課程成了“微軟培訓班”, 而且面對這種“重復”勞動, 學生對信息技術及相關專業也產生了枯燥、乏味的印象, 本來喜歡玩電腦的孩子卻非常厭惡計算機課程 HYPERLINK javascript:void(0); 10。造成當前信息技術課程組織混亂狀態最根本的原因是沒有一體化地規劃基礎教育各學段的信息技術課程標準, 這對我國多年的信息技術課程發展來說是一個重大的損失, 更不利于未來技術的創造者的培養。為了適應不同年齡階段的學生認知結構, 培養面向未來的技術創造者, 在進行各學段的課程標準一體化規劃時, 需要螺旋式地組織信息技術學科內容和學科結構, 使信息科學、信息技術和信息

36、社會三部分內容在不同學段上相互銜接、各有側重, 否則課程內容只能一直停留在教授大眾化的信息技術層面, 學生也只能是普通的技術應用者。(三) 重新定位課程目標, 避免信息素養培養的泛化課程目標規定著課程內容的選擇和組織, 是課程實施的基本依據和課程評價的主要準則。當前我國中小學信息技術課程的目標是培養和提升信息素養。信息素養最初的定義來自1989年美國圖書館學會, 后來逐漸演變成了世界各國信息技術課程的培養目標, 設置這個目標是為了“使人們保持自己與時代能夠同步發展, 只是理解與應用各種各樣的信息技術, 而不是深刻了解信息技術的內部奧秘” HYPERLINK javascript:void(0)

37、; 11。課程目標來源于學生、社會、學科三個方面, 信息技術改變了人們學習、生活和工作的方式, 如果說10年前的學生還是數字移民的話, 現在的學生已經是數字土著了, 他們對技術的應用有著充分主動性, 而不像上一代那樣存在著大量被迫去學習新技術的群體 HYPERLINK javascript:void(0); 12。與此同時信息素養已經不僅是信息技術課程的培養目標, 其他的課程如義務教育物理課程標準和語文課程標準中已經分別提到“會利用多種渠道收集信息, 有初步的信息收集能力, 經歷信息處理過程” HYPERLINK javascript:void(0); 13“初步具備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 H

38、YPERLINK javascript:void(0); 14。目標的泛化導致信息素養在信息技術課程之外也能夠獲得, 那么未來就要重新定位信息技術的課程目標, 把握信息技術課程中培養信息素養的實質, 即培養學生的計算思維, 數字時代解決問題的方法、創造力, 從而形成我國在未來技術創新上的競爭力。此外, 在制定義務教育階段信息技術課程標準和修訂高中信息技術課程標準時, 分清不同學習階段信息素養的內容與層次。(四) 追求嚴謹的知識體系, 尋找科學、技術、社會之間的平衡課程內容是課程的核心要素, 承載著特定的課程目標。回望我國IT課程的發展歷程, 人們也一度批判計算機課程過分注重高級語言和算法的學習

39、, 1995年大衛艾倫曾針對當時中國的計算機課程提出“計算機語言的學習已經被認為是過時的了” HYPERLINK javascript:void(0); 15, 因此, 后來實用性知識觀理念下的信息技術課程一直強調技術的操作與應用。然而科學與技術是辯證統一體, 由于看不到科學與技術的整體性, 信息技術課程內容過于拘泥于“計算機技術”與“信息技術”, 信息技術課程的教學活動停留在計算機操作層面上, 很多有改革意識的教師也開始反思信息技術課程“什么知識最有價值”。信息技術課程要長期穩定的發展, 課程內容決不應該停留在計算機軟硬件的操作上, 必須要有穩定的課程內容, 而課程內容的結構應該以結構化的學

40、科知識為基礎。信息科學是以信息為主要研究對象, 以信息的運動規律和應用方法為主要研究內容, 以計算機等技術為主要研究工具, 以擴展人類的信息功能為主要目標的一門學科 HYPERLINK javascript:void(0); 16。信息科學是信息技術存在的基礎, 信息技術實現了信息科學的原理, 并以工具的形式存在。因此信息技術學科知識首先包括信息科學與信息技術。此外, 成為技術的創造者, 不但依靠科學知識, 還要有推動社會進步的責任, 而且在我們這樣一個充滿了發明創造、以技術為基礎的社會中, 科學與技術影響著人們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 公民對基本科學的無知, 將妨礙他們對生活中用到的許多工具與服

41、務的理解 HYPERLINK javascript:void(0); 17。因此信息技術課程結構化的學科知識應該尋求信息科學、信息技術與信息社會三個內容之間的平衡。參考文獻 HYPERLINK /result.aspx?q=InformationTechnology%20in%20Schools%20Curriculum%20Guide%20and%20Syllabus t _blank 1NCERT-National Center for Computer-based Education.InformationTechnology in Schools Curriculum Guide an

42、d SyllabusEB/OL./NCERTS/textbook/textbook.htm?syit1=0-1, 2013-01-13. HYPERLINK /result.aspx?q=National%20Curriculum%20Framework%202005 t _blank 23NCERT.National Curriculum Framework 2005EB/OL./rightside/links/pdf/framework/english/nf2005.pdf, 2013-01-13. HYPERLINK /result.aspx?q=Computer%20and%20Communication%20Technology%20(CCT)%20(Classes%20XI&XII)%20(Syllabus%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