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從“人居環境科學”看“城市規劃”吳良鏞作品分析目錄: 一)人物簡介 二)主要成就 三)專業著作 四)作品分析 五)人物評價 六)個人榮譽 一)人物簡介吳良鏞: 1922年出生于江蘇南京,中國科學院和中國工程院兩院院士,中國建筑學家、城鄉規劃學家和教育家,人居環境科學的創建者。其先后獲得“世界人居獎”、國際建筑師協會“屈米獎”、“亞洲建筑師協會金獎”、“陳嘉庚科學獎”、“何梁何利獎”以及美、法、俄等國授予的多個榮譽稱號。 2012年2月14日,榮獲2011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吳良鏞,1922年,生于江蘇南京。1944年畢業于重慶中央大學建筑系。1946年,協助梁思成創建清華大學建筑系。1
2、948年9月,入美國匡溪藝術學院建筑與城市設計系,師從沙里寧讀研究生,獲碩士學位。1950年,美國匡溪藝術學院建筑與城市設計系獲碩士畢業,同年回國后在清華大學建筑系任教。1978年,任清華大學建筑系系主任。1980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技術科學學部委員。1980年,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學部委員)。1995年,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二)主要成就主持參與北京圖書館新館設計、天安門廣場擴建規劃設計、廣西桂林中心區規劃、中央美術學院校園規劃設計、孔子研究院規劃設計等多項重大工程項目。主持參與北京城市總體規劃修編、江蘇省南通市城市歷史與發展研究、天津城市空間發展戰略研究、北京城市空間發展戰略研究、江蘇省徐州
3、市城市空間發展戰略研究、江蘇省常武地區空間發展規劃、江蘇省無錫縣縣域規劃、江蘇省無錫市空間發展規劃、江蘇省蘇州市及蘇州地區空間發展規劃、江蘇省張家港市城市總體規劃綱要等多項重大城市發展戰略、城市規劃研究項目。主持參與山東省泰安市泰山博物館、江蘇省南京市金陵紅樓夢博物館、江蘇省南通博物館、山東省濟南市城市設計、北京白塔寺地區舊城改造規劃設計、曲阜孔子研究院、中央美術學院及美院附中校園規劃、中國歷史博物館改擴建工程前期方案、北京市菊兒胡同危舊房改建新四合院工程、海南省三亞市中心區城市設計、廣西省桂林市中心區控制性詳細規劃、北京天安門廣場擴建規劃設計、北京長安街規劃設計、北京匯通祠修復工程、北京圖書
4、館建筑方案設計(為中選方案的五位建筑師之一)等多項城市設計、建筑設計項目。主持參與中長期規劃(科技部研究課題)、中國城市化與文化發展(子課題:城市化進程中的城市文化研究,中國工程院科研項目)、京津冀北(大北京地區)城鄉空間發展規劃研究 (建設部重點項目)、中國住宅2000研究、可持續發展的中國人居環境:基本理論與典型案例研究(國家自然科學基金“九五”項目)、滇西北人居環境可持續發展規劃研究、東北亞地區城市化發展新途徑研究、發達地區城市化進程中建筑環境的保護與發展研究(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八五”重點項目,與同濟大學、東南大學合作)、亞洲城市研究網(加拿大國際開發署項目;與加拿大不列顛哥倫比亞大學人
5、居研究中心合作)等多項重大科研課題。人居環境作為中國“人居環境科學”研究的創始人,吳良鏞運用人居環境科學理論,成功開展了從區域、城市到建筑、園林等多尺度多類型的規劃設計研究與實踐,在京津冀、長三角、滇西北等地取得一系列前瞻性、示范性的規劃建設成果;主持開展京津冀城鄉空間發展規劃研究,對2004年北京城市總體規劃修編、天津總體規劃修編等起到重要作用,在實踐中取得的創新方法,被納入城市規劃編制辦法,有力推進了城鄉建設的科學發展;主持完成北京菊兒胡同四合院工程,推動了從“大拆大建”到“有機更新”的政策轉變,為達成從“個體保護”到“整體保護”的社會共識,做出了重大貢獻;主持設計曲阜孔子研究院等建筑,創
6、造出一批傳統文化內涵和現代藝術整體性相統一的建筑。三)專業著作出版著作16部, 此外還參與編纂書籍多套,發表學術文章200多篇。1.中國院士書系建筑城市人居環境,河北教育出版社,20032. 京津冀地區城鄉空間發展規劃研究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23. 國際建協北京憲章建筑學的未來(五種文字版),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24. 吳良鏞畫記北京:讀書生活新知三聯出版社,20025. 學術文化隨筆北京:青年出版社,20026. 人居環境科學導論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017. 世紀之交的凝思:建筑學的未來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19998. 發達地區城市化進程中建筑環境的保護與發展北京
7、: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19999. 北京舊城與菊兒胡同(英文),溫哥華:加拿大哥倫比亞大學出版社,199910. 迎接新世紀的來臨(吳良鏞城市研究論文),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199611. 北京舊城與菊兒胡同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199412. 我國建設事業的今天和明天(與周干峙、林志群合作),北京:中國城市出版社,199413. 廣義建筑學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出版,1990;臺北:地景出版社(繁體),199214. 城市規劃設計論文集北京:燕山出版社,198715. 中國古代城市史綱(英文),卡塞爾:西德卡塞爾大學,198516.城鄉規劃(全國通用教材,清華大學與同濟、南工、重建工
8、四校合作),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1961四)作品分析 (1)北京市菊兒胡同改建 菊兒胡同舊景菊兒胡同,位于北京市東城區西北部,東起交道口南大街,西至南鑼鼓巷。明稱局兒胡同,清乾隆時稱桔兒胡同,清末作菊兒胡同。菊兒胡同整個街坊面積8.2公頃,分屬菊兒胡同、南鑼鼓巷、壽比胡同三個居委會管理。這一地帶是北京舊城內比較典型的四合院住宅區,屬于元大都建設中最早建設的街坊昭回靖恭坊的一部分,歷史上這里曾是達官貴族府邸如肅王府的所在地,至今周圍還有一些人文古跡。1978年,由吳良鏞院士領導的清華大學城市規劃教研組對北京市舊城整治開展了一系列的研究,選定了菊兒胡同41號院作為試點。有機更新理念有機更新理
9、論是在19791980年由吳良鏞在領導什剎海規劃研究中形成的。這項規劃明確提出了“有機更新”的思路,主張對原有居住建筑的處理根據房屋現狀區別對待,即:質量較好、具有文物價值的予以保留,房屋部分完好者加以修繕,已破敗者拆除更新,上述各類比例根據對街坊進行調查的實際結果確定,不做“一刀切”;居住區內的道路保留胡同式街坊體系;新建住宅將單元式住宅和四合院住宅形式相結合,探索“類四合院體系”,后來統一稱其為“新四合院”體系。菊兒胡同的住宅改造方案,就是“有機更新”理論在北京歷史文化地段的第一次有益也是成功的嘗試。它在順應城市肌理、尋找新的合院體系方面取得了很多重要的成果。改造后的菊兒胡同基本院落占地約
10、30mX30m,多數為23層的住宅單元,住宅中保留了100m2 左右的院落作為“戶外客廳”,并根據地形做縱向的擴展。它的最大特點是將傳統的四合院與集合住宅結合在一起,將二維空間變成了三維空間,形成了立體的空間院落。立體空間院落并不是簡單地將四合院或三合院在縱向上進行疊加。在立面上,四合院大多采用23層的設計,提高了原有四合院的容積率。在保證日照的前提下,將屋頂做成坡型,一方面保留了原有四合院坡屋頂的形制,另一方面又提高了容積率。在色彩及材質上,菊兒胡同的第一層采用了灰色的磚墻,是傳統四合院的延續,二三層則采用白墻灰瓦,用來烘托藍天和綠樹,使得光影的變化更明顯。為了使天井更為明亮,內立面的處理十
11、分簡潔明快,錯落有致的布局顯示出良好的比例與尺度,通透的樓梯間和連廊的結合恰到好處。為了避免中庭有井的感覺,在院子的四周還打開了一到兩個豁口,作為出入口,增加了通透性。庭院中還增加了許多公共設施,如石凳、花架、平臺等。院內的鋪地也頗具特色,令人耳目一新。在室內空間設計上,新式四合院在室內空間功能布局過程當中考慮小型四合院只有一重院落,在三面或四面建房,結構簡單、小巧。院內北房(正房)三間,為一明兩暗式,長輩居住。東西廂房各兩間或三間,供子女居住,南房又叫“倒座房”,一般作為會客室。這種空間安排模式一方面遵從了傳統倫理功能,同時也滿足了現代人的使用和審美需求。(2)“山水城市”江蘇省無錫縣縣域規
12、劃山水城市的概念最早起源于著名學者錢學森,他于1990年7月1日在給清華大學吳良鏞教授的信中說:“能不能把中國的山水詩詞、中國古典園林建筑和中國山水畫融合在一起,創立山水城市的概念?人離開自然,又要返回自然,社會主義的中國能建造山水城市的居民區。”無錫旅游現狀無錫市位于長江三角洲長江太湖間走廊部分,江蘇省東南部。東鄰蘇州,南瀕太湖,與浙江省交界;西接常州,北臨長江,與泰州市所轄的靖江市隔江相望。轄區內有惠山、青龍山、錫山等數十座山,還有2000多條河流穿插其中,其中山區和丘陵面積占總面積的16.8%,水面面積占總面積的31.4%。轄區內有黿頭渚、靈山景區、中視傳媒無錫影視基地、善卷洞風景區等名
13、勝古跡,境內自然風光秀美,人文景觀薈萃,集江、河、泉、洞之美于一體,無錫旅游競爭力排名全國第七,是區域性交通樞紐和全國10個重點旅游城市之一。可以說,無錫是一個具有典型意義的有山有水的城市。無錫城市旅游形象設計面臨的問題個性無錫作為太湖流域七大城市之一,它與其他城市的差別在哪?是水很特別?還是山有特點?或是有不一樣的人文景觀?地域性從無錫現有的地域性特征來看,蠡湖中央公園、黿頭渚、天下第二泉、清名橋等都具有典型的地域性特征,可是從這些景觀的建設來看,摩天輪、氣墊船、兒童游樂場在其他城市的景觀中都已存在,這勢必會降低旅游者對于無錫城市旅游形象的差異性認知。整體性無錫城市旅游形象還沒有一個完整獨立
14、的形象標志。現有的城市旅游形象標志是套用了無錫城市形象的標志。對策無錫城市旅游形象設計的理念該以太湖為依托,要把握“山水城市”的內涵與實質,準確演繹“山水城市”的概念,以識別認同參與為原則,發揮“城在湖邊”、“山在城中”、“佛水而建”的城市旅游形象魅力,將“自然山水”與“人造山水”有機融合起來,培育一種“古”與“今”、“自然”與“城市”并存的“山水文化”,從而全方位、多層次、多角度地設計出無錫山水城市旅游的整體形象。依照“打太湖牌,唱運河歌,建山水城”和“尊重自然生態,尊重歷史文化,重視現代科技,重視環境藝術,為了人民大眾,面向未來發展”的城市定位設計推出一套相關促銷戰略,對于不同景區、不同目
15、標市場推出不同的形象設計以完善和強化旅游形象的整體設計。(3)“古城居中,一體兩翼,四角山水”江蘇省蘇州市發展規劃蘇州,古稱吳,簡稱為蘇,又稱姑蘇、平江等,中國華東地區特大城市之一,位于江蘇省東南部、長江以南、太湖東岸、長江三角洲中部。蘇州以其獨特的園林景觀被譽為“中國園林之城”,素有“人間天堂”、“東方威尼斯”、“東方水城”的美譽。蘇州園林是中國私家園林的代表,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文化遺產。蘇州歷史悠久1 ,是中國首批24座歷史文化名城之一,是吳文化的發祥地,歷史上長期是江南地區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2 。蘇州城始建于公元前514年,歷史學家顧頡剛先生經過考證,認為蘇州城為中國現存古老
16、的城市之一。從上世紀九十年代開始,蘇州曾邀請一批國內頂尖規劃專家,商量制定蘇州城市總體發展規劃,為古城未來的發展出謀劃策。也就是在參與蘇州城市總體發展規劃中,吳良鏞提出了“古城居中,一體兩翼,四角山水”城市空間發展構想,這是一個靈巧的“九宮格布局:舊城居中,四角留出湖泊與空地,楔形綠地沿山脈、水系插入市中心;中新工業園區居東,高新技術開發區在西,吳中區和相城區分列南北,此外還利用外環路溝通周邊城鎮。對比一下今天的蘇州,可以發現,實際上蘇州的城市規劃基本遵循了吳良鏞10多年前的整體設計思路。(4)山東省濟南市城市設計濟南位于山東省中西部,南依泰山,北跨黃河,背山面水,分別與西南部的聊城、北部的德
17、州和濱州、東部的淄博、南部的泰安和萊蕪交界。濟南地形可分為三帶:北部臨黃帶,中部山前平原帶,南部丘陵山區帶。境內主要山峰有長城嶺、跑馬嶺、梯子山、黑牛寨等等。山地丘陵3000多平方千米,平原5000平方千米。最高海拔1108.4米,最低海拔5米,南北高差1100多米。泉城濟南,泉群眾多、水量豐沛,被稱為的天然巖溶泉水博物館。濟南城內百泉爭涌,分布著久負盛名的趵突泉、黑虎泉、五龍潭、珍珠泉四大泉群,在2.6平方公里的范圍內的老城,基本上是現今游船環城一圈的區域:從黑虎泉出發,經泉城廣場西門五龍潭大明湖公園北側老東門青龍橋,密布著大大小小100多處天然甘泉,匯流成的護城河流淌到大明湖,與周圍的千佛
18、山、鵲山、華山等構成了獨特的風光,也成為少有的集“山、泉、湖、河、城”于一體的城市,自古就有“家家泉水,戶戶垂柳”、“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的美譽。濟南城市南北主軸是特色風貌軸,也是自然歷史文化軸。從千佛山往北看,山、泉、湖、河、城融為一體。由吳先生親手繪制的“山泉湖河城”草稿,今天已珍藏在濟南市規劃展覽館中。吳良鏞在“中國科學家人文論壇”作主題報告時,特地講到了自己當時的設想。吳先生說:“我鑒于濟南舊城一時難以改造,建議往大明湖北發展新區,用中國城市傳統布局的某些特點,如歷史上的長安南望終南山子午谷,表南山之巔以為闕,用兩座山頭作為遠處城市的大門;洛陽南面正對伊闕,即龍門石窟所在。
19、濟南城北正好有黃河邊的華山和黃河北的鵲山,正好用它作為大門,這樣南部千佛山、北面華鵲二山及黃河,中有小清河、東西濼水以及大明湖等,映帶前后左右,對自然環境再創造,可以建成有豐富文化品位的新區。這就是濟南風貌帶的設想。”城市有了水,就有了靈氣。與大明湖在同一條軸線上開挖北湖,并與大明湖遙相呼應,就是為了突出和完善山水城市空間布局,將城市風貌帶發展軸體現的中心區服務功能及景觀特色北延,形成新的城市功能空間。(5)江蘇省張家港市城市總體規劃綱要張家港(Zhangjiagang),原名沙洲。1986年9月,撤銷沙洲縣,以境內天然良港張家港命名設立張家港市。張家港位于中國大陸東部,長江下游南岸,是蘇州所
20、轄的縣級市。東與常熟相連,南與蘇州、無錫相鄰,西與江陰接壤,北濱長江。張家港是沿海和長江兩大經濟開發帶交匯處的新興港口工業城市。張家港是中國綜合實力最強的縣級市之一,連續多年被評為全國百強縣之首,在經濟、文化、金融、商貿、會展、服務業和社會建設等領域成就顯著,一直處于中國縣級市的前列。1995年5月江澤民總書記視察張家港,并欣然為“張家港精神”題詞,同年全國精神文明建設經驗交流會在張家港召開,地處長江江濱的江南小城一時成為聞名遐爾的名城,成為全國兩個文明建設的典型。張家港為提高城市品位,張家港市委市政府聘請了吳良鏞等十一位全國知名的規劃專家作顧問,并先后請江蘇省城鄉規劃研究院和清華大學城市規劃
21、研宛院完成了張家港城市總體規劃和張家港市市域規劃,以此確定城鎮布局、城市建設規模、城市人口政策和城市化戰略,總體規劃獲建設部規劃設計一等獎。步行街是張家港的標志性工程,但路面簡單枯燥,建筑用材落后,外墻色彩單調,缺乏文化氣息,與現代化城市發展要求不相協調,市政府決定全面改造,先后聘請有關專家反復論證,并組織專業人員去上海、南京等地學習參觀,最后決定投入8000多萬元,對行道兩側29幢樓立面全部改造,對路面進行景觀設計,創造人性化的步行環境,并配直各類燈光,使步行街白天錯落有致,晚上流光溢彩,形成別具一格的街景效果。無山無水一直是張家港的遺憾,但先天不足成為張家港人改變現實的動力。1996年搬遷
22、體育場,修建了第一個市區綠化廣場-體育新村廣場,在市民的贊許中市政府受到了啟迪,五年來先后拆遷了港城車站、興港公司辦公室、瑞港房產辦公樓等建筑近4萬多平方米,新建了和平廣場、文化廣場、馬家涇廣場,改造了沙洲公園。城市道路是城市的骨骼,也是城市形象的反映。到過張家港的人能感受到張家港道路寬暢平坦,路燈別致、典雅,兩側林帶整齊,這是張家港高質量道路建設的真實寫照。(6)“中國近代第一城”南通博物館,南通市城市歷史與發展研究南通,江蘇省地級市,位于蘇中,長江三角洲北翼 ,簡稱“通”,別稱靜海、崇州、崇川、紫瑯,古稱通州。中國首批對外開放的14個沿海城市之一,東抵黃海,南望長江,與上海、蘇州燈火相邀,
23、西、北與泰州、鹽城接壤,“據江海之會、扼南北之喉”,被譽為“北上海” 。南通集“黃金海岸”與“黃金水道”優勢于一身,擁有長江岸線226公里。在中國近代文化科教史上,南通創辦第一所師范學校、第一座民間博物苑、第一所紡織學校、第一所刺繡學校、第一所戲劇學校、第一所中國人辦的盲啞學校和第一所氣象站等“七個第一”,被稱為“中國近代第一城”。入選“2012中國特色魅力城市200強” 。一百年前,近代著名實業家、教育家、清末狀元張謇在通開辦了中國第一座公共博物館南通博物苑。隨著時光流逝,這個“中國文博第一館”,由于面積相對狹小等原因,需要建立新館。通過南通籍工藝美術大師、清華大學教授袁運甫的推薦、介紹,吳
24、良鏞大師欣然接受了南通博物苑新展館設計邀請。南通博物苑苑區西南,是博物苑新展館,新、老館舍沿著博物苑原址形成的兩條軸線鋪開,巧妙地連為一體。這一大手筆的規劃、設計、建設,充分考慮了與歷史保護區的互為映襯、和諧統一,顯示了它的魂魄和氣勢,具有全新風格。它的設計者就是大師吳良鏞。吳良鏞對南通在中國近代城市中地位的思考由來已久,其理論不斷豐富。在中國大百科全書建筑園林規劃卷中,擔任城市規劃編寫組主編的吳良鏞在論及中國近代、現代城市規劃時寫道:“在實踐方面,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南通的城市規劃和建設。1895年至1925年,在中國實業家張謇推動下,南通為了發展近代工業和航運進行了近代市政建設。”2002年底
25、,吳良鏞先后在通、寧兩地召開的江蘇科技論壇南通分論壇和第三次江蘇科技論壇上,首次向學術界明確表述,南通堪稱“中國近代第一城”。2003年10月,在提出“中國近代第一城”這一理念后不久,應南通市委、市政府的邀請,吳良鏞先生欣然決定,為南通設計一座能夠展現“中國近代第一城”風貌的博物館。當時已經80余歲的老先生,不顧舟車勞頓,先后7次來通現場指導。在他的規劃設計下,城市博物館采取館中館的形式,分為東、西兩館,東館為兩幢近代歷史建筑改建整修而成,新建的西館總面積13500平方米。西館設中國近代第一城展覽館、南通規劃館、精品人居館、建筑成就館。東館開設個人收藏館、中國近代第一城全盛縮微館和南通名人雕塑館。西館底層為“近代第一城”展覽館。通過場景復原展示南通城市發展歷史及“近代第一城”城市建設、實業、文化、教育等成就。在提出“第一城”這一理念后不久,吳良鏞又主持了中國近代第一城規劃研究的編制,為了搞好這一規劃,吳老走街串巷,唐閘、寺街、西南營,在南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電子書制作原理與技巧考核試卷
- 西安工業大學《國內外音樂教學法與音樂活動》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唐山師范學院《云計算技術與應用》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武漢警官職業學院《機器人學引論》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石家莊財經職業學院《書法美學》2023-2024學年第一學期期末試卷
- 麗水市遂昌縣2025屆數學四年級第二學期期末監測試題含解析
- 思南縣2025屆四年級數學第二學期期末達標測試試題含解析
- 遼寧省遼陽市遼陽縣2025屆三下數學期末學業質量監測模擬試題含解析
- 遼寧冶金職業技術學院《土壤與生物地理學實驗》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石家莊城市經濟職業學院《檢測技術及控制儀表》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中學教育基礎(上)知到課后答案智慧樹章節測試答案2025年春陜西師范大學
- 樓梯 欄桿 欄板(一)22J403-1
- 微觀經濟學(山東大學)知到智慧樹章節測試課后答案2024年秋山東大學
- 合同工期延期補充協議書
- 2024年高考真題-政治(江蘇卷) 含答案
- JBT 7387-2014 工業過程控制系統用電動控制閥
- 針灸推拿學教學課件
- 大體積混凝土施工質量控制論文
- 客戶退貨申請單
- 生活垃圾綜合處理廠焚燒發電施工組織設計(201頁)
- MSAGRR數據自動生成工具(已經解密)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