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編版語文六年級上冊第6單元教案_第1頁
部編版語文六年級上冊第6單元教案_第2頁
部編版語文六年級上冊第6單元教案_第3頁
部編版語文六年級上冊第6單元教案_第4頁
部編版語文六年級上冊第6單元教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73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本文格式為Word版,下載可任意編輯 部編版語文六年級上冊第6單元教案 第六單元 【教材分析】 1.單元主題: 本單元課文主要是圍繞“我們是大地的一片面,大地也是我們的一片面”這個專題舉行編排的。主要由古詩三首、只有一個地球兩篇精讀課文青山不老、三黑和土地兩篇篇略讀課文組成。浪淘沙是一首借黃河雄偉宏大的景象,抒發詩人豪邁氣概和發憤有為精神的詩篇;江南春為我們勾畫了江南地區的風物,描繪了江南明麗而迷茫的春景;書湖陰先生壁詩人通過對秋風落葉、小孩捉蟋蟀、籬笆下的燈火等的描寫,抒發了自己在秋夜思念家鄉的感情;只有一個地球采用科學小品文的形式運用列數字、舉例子、打比方等多種說明方法,介紹了地球雖然美觀

2、,但在宇宙中是渺小的,所擁有的自然資源是有限的,是適合人類生存的唯一星球,說領略養護地球生態環境的重要性,指點人們要用心養護地球,養護地球的生態環境;青山不老寫的是老人用自己的勤勞、良善創造了這片綠洲。有限的森林創造了無限的價值,養護環境的意識,造福后代、造福人類的精神,在茫茫青山中無限擴張,而且將隨著青山永垂不朽,這不會由于年齡的增長而變老的三黑和土地以樸實無華的語言塑造了三黑這一獲得自己的土地而勤勞耕作,憧憬美好生活的農人形象,表達了翻身的農人的無比喜悅之情和對美好生活彌漫夢想的感情。口語交際觀法不同怎么辦要求根據文中供給的素材確定主題與角色,闡述出自己對這一主題的看法,提高口語交際的才能

3、。同時學會崇敬他人,專心傾聽別人講話的習慣。習作學寫提議書能根據現實生活提出合理化的建議,學會用正確的格式書寫提議書。學習園地引導學生掌管理解古詩詞的方法。抓住關鍵詞句,把握文章或段落的主要觀點。學會識別公交路線圖,選出最正確方案。積累中國文化常識中的內容:五行、五金、五谷、五音、五彩。 2.單元重點: (1)抓住關鍵句,把握文章的主要觀點。我們知道在每篇課文中,為了表達中情意思或表達觀點時往往會使用一些關鍵句,能突出表現文章的內涵。這些關鍵句,或透露了文章的中心,或抒發了的情感,或概括了文章的內容,或示意了文章的思路,我們就可以抓住這些關鍵句來概括文章的主要內容,把握文章的主要觀點,找到關鍵

4、句,我們就輕易提取關鍵詞。文中主要觀點就是在文章中所要表達的看法和看法。闡釋自己的主要觀點,我們往往利用題目直接點明中心。只有一個地球的題目干脆鮮明,使人見其題而知其旨,通俗易懂。這片土地是神圣的中“假設我們放棄這片土地,轉讓給你們,你們確定要記住:這片土地是神圣的”反復展現,表現了印第安人對這片土地的喜歡。 (2)學寫提議書。學寫提議書時,首先要留神格式。標題要鮮明,正文寫清提議的內容,結果要署名并寫上日期。其次觀點明確,抓住內容:(1)寫明提議書的背景理由和目的(2)寫明提議的概括內容和要求。結果抓住結尾,說明夢想。結尾要表示提議者的決心和夢想或者寫出某種建議。 【學情分析】 本單元的主題

5、是“人與自然”,人類如何做才能長治久安,作為六年級學生雖然對環境以及環境的破壞有確定的了解,但不夠全面,不夠系統,因此在學生本單元的文章時,是有確定困難的,我們的做法是:1.利用互聯網等讓學生進一步了解我們的世界,2.教師緊扣訓練點舉行有效指導。 【教法建議】 1. 在閱讀教學中,留神精講多練,讓學生充分自主地開展閱讀,在課堂情境中習得閱讀方法,提防文本解讀和課程資源的開發,鞏固問題意識,從揣摩寫法與創作意圖啟程設計閱讀教學,用心選擇優質信息舉行有效補充和拓展,以讀促讀,提高閱讀教學質量。 2.把握好略讀課文的教學要求。略讀課文和精讀課文不同,重在培養學生遷移運用從精讀課文中學到的方法,以及粗

6、略地讀課文的才能。教學中要以學生的自主學習和交流為主,教師做適當點撥。 3.本次習作難度不是很大,需要留神幾點:提議書的格式要正確,提議書的內容要概括,不能泛泛而談。 4.引導學生關注和閱讀篇章頁,形成對單元的整體熟悉。 【課時安置】 分類 內容 課時 課文 17 古詩三首 2 18 只有一個地球 2 19 青山不老 1 20 三黑和土地 1 口語交際 觀法不同怎么辦 1 習作 學寫提議書 2 語文園地 交流平臺 詞句段運用 日積月累 2 合計 11 17古詩詞三首 【教學目標】 1.會寫本課3個生字,熟悉多音字“簸”。 2.有感情的朗讀課文。背誦課文,默寫江南春。 3.能借助解釋、看圖、想象

7、畫面等方法理解詞語,進而理解古詩文。 4.學習一組寫景的古詩,感受對大地的贊美,體會借景物描寫抒發情感的方法。 【教學重點】 1.有感情地朗誦課文,理解詩句及整首詩的大意。 2.用自己的話寫一寫詩句描繪的風景。 【教學難點】 通過理解重點詞語來體會詩人的豐富情感。 【教學課時】2課時 第一課時 【課時目標】 1.讀懂浪淘沙,體會感情,感受意境。 2培養學生喜歡黃河、喜歡大自然的情感。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古詩。 【教具打定】 (筆順動態演示 朗讀音視頻 ) 【教學過程】 內 容 增刪 一、導入新課 1.上課前,我們一起觀看一段關于黃河的錄像。播放:黃河波濤洶涌、奔流不息的畫面你看到了什么?

8、感受到了什么? 2.這節課,讓我們一起去感受唐代詩人劉禹錫筆下黃河的風采神韻吧! 3.板書課題:浪淘沙。齊讀課題。 二、介紹 劉禹錫:(772842)字夢得,唐代彭城(今江蘇徐州)人。唐代中晚期出名詩人、政治家、改革家。其詩作,詩中寓理,敢于直面人生,樹立思想之風標; 其詩風,剛直豪放,短小精干,新穎自然,與同期宏偉詩人白居易齊名。竹枝詞、柳枝詞和插田歌等組詩,富有民歌特色,為唐詩中別開生面之作。有劉夢得文集。 三、檢查預習,交流資料。 1.通過預習,你有什么收獲? 2.誰容許為大家讀一讀這首詩?個別讀、集體讀同桌對讀 3.檢查自學生字處境。 四、精讀古詩,理解詩句。 1.學習第1、2句。 (

9、1)出示詩句“九曲黃河萬里沙,浪淘風簸自天邊”。 “簸”是多音字,在這里讀(b) (2)指名讀、全班齊讀詩句。 (3)分小組學習、交流。 你讀懂了什么?還有哪些是你不懂的? (4)學習匯報。教師隨機答疑。(板書:浪淘風簸) (5)咱們可以用什么詞概括黃河給你留下的印象?(板書:氣勢雄偉) (6)同學們,下面就讓我們通過朗讀把黃河的這種雄偉宏大、氣勢磅礴的氣力美表現出來吧!自由朗讀、指名讀、分組讀。 2.學習第3、4句。(出示3、4句詩) (1)全班齊讀。 (2)詩人想直上銀河去做什么呢?(板書:直上銀河) (3)讓我們隨著詩人的腳步,沿著黃河順流之上,到那天上的銀河之畔,探訪牛郎和織女。男、女

10、生讀詩句。(板書:想象寫實) 方法指導:了解詩中的典故,古詩中運用典故典故,既可使詩歌語言精煉,又可增加內容的豐富性,增加表達的生動性和含蓄性,可收到言簡意豐、余韻盎然、耐人尋味的效果,鞏固作品的表現力和感染力。 假設不知道所用典故,勢必影響對古詩的理解把握,所以要加強平日的閱讀,多積累一些詩歌中常見的歷史故事,多記憶一些古詩名句,無疑對切實把握詩人的情感,理解詩歌的主題是很有扶助的。 3.指導朗讀。 4.誰能用自己的話說說詩的意思? 5.嘗試背誦。(指名背。全班背。) 五、拓展延遲,養護黃河。 1.詩人向我們表示雄偉宏大、氣勢磅礴的黃河。黃河歷經千年,如今怎樣呢?讓我們一起去看一看吧。出示黃

11、河被污染的素材。 2.你看到了什么?你的心情怎樣? 3.請同學們開動腦筋,發揮我們的聰明才智,為養護我們的母親河獻計獻策。 六、當堂檢測 (建議使用中的“當堂檢測”做訓練。) 六、課后作業 (請課后完成典中點本課的“根基練習”板塊的習題。) (1) (2) (3) (4) (5) (7) (8) (17-29) (9-12) (13) (14) 其次課時 【課時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和背誦古詩江南春和書湖陰先生壁。 2.小組合作,借助解釋,理解重點詞語及詩句的意思。 3.讀中感悟,并能開展想象,體會詩人表達的感情。 4.想象古詩描繪的畫面,感受古詩語言與意境的美,培養學生對自然

12、美和藝術美的鑒賞才能。 【教具打定】 。 【教學過程】 內 容 增刪 一、 復習導入 1.指名背誦劉禹錫的浪淘沙。 2.談話:上節課我們學習了劉禹錫的浪淘沙,會意了黃河的宏大的氣勢,今天,我們再來賞識一下江南的風景和鄉村風光。 3.持續用學習上節課古詩的方法來學習江南春和書湖陰先生壁(板書:江南春 書湖陰先生壁) 二、學習古詩 (一)學習江南春 1.導入:春天一向以來都是文人墨客所描繪和歌頌的對象,在同學們的記憶中又有哪些描寫春天的詩句? (1)指名背誦描寫春天風景的古詩。 (2)引出詩題“江南春”:顧名思義,江南的春天。全詩描寫了江南春天的綺麗風景。 2介紹:杜牧(803-852)唐代詩人。

13、字牧之,京兆萬年(今陜西西安人)。精通兵法,有政治才能,詩文都寫得很好,詩以七絕最為卓越。與李商隱齊名,世稱“小李杜”。 3.學生自由誦讀古詩。 要求:(1)讀準字音,留神節奏。 (2)邊讀邊想詩句的意思,畫出不理解的詞句。 4.檢查學習效果 (1)指名朗讀,集體正音。 (2)分組讀。然后齊讀全詩,留神停頓。 (3)再讀古詩,結合旁邊的解釋,理解詞語或詩句的意思。 (4)學生交流收獲,提出不懂的地方。 5.反復誦讀,體會詩意 (1)學生自由誦讀古詩,想想“鶯啼”、“綠映紅”、“水村”、“山郭”、“酒旗”的意思。 (2)學生交流對詞語的理解。集體訂正。 (3)理解“千里”并不是真的有千里,而是虛

14、指,在這指的是開闊的江南地區。 (4)體會第一句詩的意思。可指名讓學生說(開闊的江南四處是黃鶯宛轉啼鳴,四處是綠葉紅花相互襯托。依山臨水的城鄉,迎風招展的酒旗。) (5)看圖、配樂輔佐,指導學生讀出江南春日的美景,用自己的話描述感受到的內容。 6.后兩行雨景、懷古 (1)提問,詩歌的后兩行還是描寫江南春天的晴景嗎? (2)學生默讀后兩行詩,體會一下抒發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教師實時的補充背景學識(南朝統治者迷信佛教,廣建佛寺,企圖依靠神靈的庇護,永保江山穩固。) (3)集體議論(抒發了憂國憂民之情) (4)教師小結:南朝統治者迷信佛教,廣建佛寺,企圖依靠神靈的庇護,永保江山穩固。可是時移世易,

15、當年的許大量多的寺廟,有多少樓臺掩映在蒼茫的煙雨之中了呢? (5)帶著理解,學生再次有感情地朗讀這首詩。 (6)練習背誦古詩。 7.合作交流、品評意境。 小組交流:這首詩抓住了哪些景物來描寫春天?描繪了春天怎樣的畫面? (1)小組交流探討。 (2)匯報交流成果。 (二)學習書湖陰先生壁 1.簡介詩人及寫作背景 王安石(1021年1086年),字介甫,號半山,封荊國公,臨川人(今江西省撫州市),北宋優良的思想家、文學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有王臨川集、臨川集拾遺等存世,元日梅花最出名。 湖陰先生:指楊德逢,是元豐年間(10781086)閑居江寧(今江蘇南京)時的一位鄰里好友。此題共兩首,這里

16、選錄第一首。 2.初讀詩文、感知詩意 (1)自讀自悟,借助工具書及解釋,理解詞意,進而理解每句詩的意思。采用邊讀邊畫邊批的方式學習。 (2)小組議論、交流、持續研究。 (3)交流反應,重點引導: A.長掃:即常掃,指經常清潔。 靜:明凈。 畦:讀音q,意為田園中劃有界限的長條方塊。 排闥:讀音t,推開門,排為推,闥為門。 B.理解詩意:茅草房庭院經常清潔,清白得沒有一絲青苔。花草樹木成行滿畦,都是仆人親自栽種。庭院外一條小河護衛著農田,把綠色的田地環繞。兩座青山推開門,送來青翠的山色。 (4)學生嘗試自己翻譯詩意。 3.誦讀詩句,感悟詩境 (1)劃節奏,有感情地朗讀全詩,再悟詩意。 茅檐/長掃

17、/靜無苔, 花木/成畦/手自栽。 一水/護田/將綠繞, 兩山/排闥/送青來。 (2)深入理解詩句,感悟詩境 (教師出示問題) A.詩人是通過什么來表現湖陰先生庭院的明凈的? B.本詩哪句采用了擬人的手法? C.全詩哪些詩句示意了仆人生活情趣的高雅,哪些詩句表現了仆人的品質高潔? 學生獨立斟酌,小組議論,集體交流,重點引導; A.“凈”,是通過“無苔”二字表達的。 教師引導:江南地濕,又時值初夏多雨,這對青苔的生長比之其他時令都更為有利。況且,青苔性喜陰暗,總是生長在僻靜之處,較之其他雜草更難于掃除。而今,庭院經常清潔,總是干明凈凈的,叫人感覺舒適。 持續引導:更有令人賞心悅目的花木,一畦畦,整

18、整齊齊,都是仆人親自栽種,這更令人心曠神怡。所以這兩句再讀的時候,要留神表達心情的高興。 自讀自悟,想像畫面,感悟詩境。 B.含有“護”“繞”二字的兩句詩“一水護田將綠繞,兩山排闥送青來”采用了擬人手法。 教師引導:門前的景物是一條河流,一片農田,兩座青山。在詩人眼里,山水對這位志趣高潔的仆人也有情義。詩人運用擬人手法,將“一水”“兩山”寫成富有人情的親切形象。一條彎彎的河流環圍著碧綠的農田,正像母親用雙手護著孩子一樣。 邊讀邊悟,想像畫面,感悟詩境。 C.“茅檐長掃凈無苔,花木成畦手自栽。”示意了仆人生活情趣的高雅,“一水護田將綠繞,兩山排闥送青來”表現了仆人的高潔。 (3)學生在此根基上自

19、讀、小組交流讀、感悟詩境。 (4)朗誦全詩,感悟詩歌內涵。 (5)再次齊讀,加深印象。 三、總結與拓展 1.黃河的磅礴氣勢,江南的美觀春色,鄉村的青山綠水,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們更加喜歡祖國的大好河山,為我們的祖國而高傲。 2.描寫自然風光的詩還有好多,同學們在課下可以自己找來讀一讀,背一背,積累下來。 四、推舉閱讀 本課推舉閱讀浪淘沙錢塘江春行。 五、當堂檢測 (建議使用中的“當堂檢測”做訓練。) 六、課后作業 (請課后完成典中點本課的“根基練習”板塊的習題。 (3) (4) (5) (6) (7) (8) (9) (10) (11) (12-14) (15) (16) (17-18)

20、 板書設計 九曲 萬里 浪淘沙 浪淘風簸 自天邊 氣勢雄偉 直上銀河 同到 敬仰美好生活 千里 鶯 綠 紅 晴朗明麗 江南春 水村 山郭 酒旗 活力勃勃 春景美好 令人神往 寺 樓臺 煙雨 朦朧迷離 凈無苔 院內 花木成畦 清白新穎 書湖陰先生壁 一水 護田 將綠繞 追求自然 門外 兩山 排闥 送青來 18 只有一個地球 【教學目標】 1.會寫本課11個生字,熟悉多音字“處”,理解生字組成的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抓住關鍵句子,把握文章主要觀點。 3.學習圍繞主要觀點,從不同方面舉行闡述,一步一步得出只有一個地球的結論。 【教學重點】 把握課文主要內容,了解課文的說明方法,體會比喻、擬人

21、修辭手法的表達效果。 【教學難點】 1學習圍繞主要觀點,從不同方面舉行闡述,一步一步得出只有一個地球的結論。 2.聯系實際,讓學生從心靈深處熟悉“只有一個地球”,從而樹立起用心養護地球,養護地球生態環境的意識。 第一課時 【課時目標】 1.會寫本課11個生字,熟悉多音字“處”,理解生字組成的詞語。 2.初讀課文,了解課文講了什么內容。 【教具打定】 (筆順動態演示 朗讀音視頻 ) 【教學過程】 內 容 增刪 一、導入新課 1.出示有關地球圖片,讓學生查看圖片。 2.看到以上圖片,你有什么感受? 3.板書課題:只有一個地球。 4.看到這個題目你有什么問題要提出嗎? (1)為什么題目說“只有一個地

22、球”? (2)這是一個怎么樣的地球? 二、初讀感知 1.聽范讀。邊聽邊畫出文中的生字,留神生字的讀音。 2.學生初讀。要求:自由朗讀課文,留神讀準字音,讀通句子,難讀的地方多讀幾遍。 3.檢查初讀處境 (1)認讀生字 練讀詞語,讀生字,再組詞。 出示帶生字的新詞,讓學生認讀。 晶瑩 包裹 搖籃 和藹 資源 大氣 付出 濫用 基地 目睹 (重點指導生字“資”為平舌音; 前鼻音“藍、濫”;后鼻音“瑩、慷、貢、”等。) 你認為哪些詞語易讀錯或難讀,再反復讀。 指導讀以下的詞語:晶瑩 搖籃 大氣 濫用 留神讀準“晶、籃、慨、濫”的字音。 (2)學習多音字:處(ch ch) 練讀句子,找察覺。 春天來了

23、四處是一片活力勃勃的景象。 讀一讀:垃圾經過分類處(ch)置后,原來臟亂的小鄉村發生巨大變化,處(ch )處都給人留下新穎清白的印象。 (3)理解詞語 練把詞語和意思連起來。 翱游 光亮而通明。 晶瑩 漫游,游歷。 資源 大方,不吝惜。 大氣 生產資料或生活資料的自然來源,文中指地球能夠向人類供給的一切可供利用的東西。 枯竭 用威力逼迫恫嚇使人屈服。 要挾 枯竭,斷絕,用完,在本文中指資源用完。 映入眼簾 和藹: 和氣,態度溫柔,輕易親近。 和藹可親 進入視線。 (4)指名讀課文,檢查朗讀處境,看字音是否正確,句子是否通順。 4.再讀課文,理清依次。 (1)自由朗讀課文,想一想:課文寫了什么?

24、(主要介紹了地球雖然美觀,但在宇宙中是渺小的,所擁有的自然資源是有限的,是適合人類生存的唯一星球。) (2)梳理課文思路 練填空: 課文介紹了地球(雖然美觀),但在宇宙中(是渺小的),所擁有的自然資源是(有限的),是(適合人類生存的唯一星球)。 加彩字需重點指導。建議用榮德基課件的“筆順演示”完成教學。 三、學習“會寫字” 瑩 裹 籃 藹 資 慷 慨 貢 濫 基 睹 1.學生字 認讀含有會寫字的詞語,讀會寫字,查看筆順,掌管布局、音序、部首,組詞,造句。 2.指導書寫 (1)查看生字書寫特點,交流。 (“慷 慨 濫 睹”,左右布局,左窄右寬。 “瑩 裹 籃 藹 資 貢 基”,上下布局。) (2

25、)老師范寫,重點指導左右布局的字“慷”和上下布局的字“裹、藹”,學生練寫。 裹:中間的“果”要寫的扁一些,下部是衣字底。 藹:上下布局,上小下大,留神下部右邊里面是撇、點。 慷:左右布局,左窄右寬,右部中間一橫要拉通拉長。 練學生練寫,教師巡查指導。 投影表示書寫正確、美觀的字詞,相互借鑒。和課本對照,實時改正。 四、課堂小結 本節課我們通過朗讀、指讀,讀熟了課文,掌管了字音,學習了本課生字,理解了詞語含義,并掌管了識字、理解詞語的方法。另外,讀完這篇課文,我們知道了地球是適合人類生存的唯一星球,所以我們要養護地球。 五、當堂檢測 (建議使用中的“當堂檢測”做訓練。) 六、課后作業 (請課后完

26、成典中點本課的“根基練習”板塊的習題。) (1) (2) (3) (4) (5) (7) (8) (17-29) (9-12) (13) (14) (15) (16) (17-29) (30) 其次課時 【學習目標】 1.理解課文內容,提高熟悉,了解養護環境的重要性。 2.了闡明明事理的方法。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抓住關鍵句子,把握文章主要觀點。 【教具打定】 。 【教學過程】 內 容 增刪 一、復習導入 1.聽寫生詞。 2.說說本文的主要內容 二、深入解讀,明確中心 同學們,請看,此刻假設讓你用一個詞語來形容地球,你會用什么詞語?(看來每個同學對地球的熟悉是不一樣的,所以用到的詞語也不一樣

27、,正如一千個讀者心中有一千個哈姆萊特一樣) 對,那么在宇航員心中,地球又是怎樣的呢?(知道的同學請舉手報告我,第八段) 分外好,說明你專心地讀了課文。下面讓我們一起來讀一讀這段話 宇航員用了兩個關鍵詞來形容地球,這兩個關鍵詞分別是:心愛、輕易破碎。 那么問題來了,請同學們斟酌:為什么說地球心愛,又為什么說地球輕易破碎?請同學們快速欣賞一遍課文,用直線劃出描寫地球心愛的句子,波浪線劃出地球輕易破碎的句子。再小組議論交流,說說你這樣劃的理由。議論出結果的小組可以寧靜地舉起你們的手,讓老師知道你們議論好了,老師看看哪個小組做得最好。議論完后老師反應哪個小組議論最高效。) 心愛的理由: 1. 地球的美

28、觀(第一段) 2. 讀一讀概括語句概括哪些描寫,哪些詞語讓你覺得心愛美觀呢(顏色,比喻,引導看課文的圖片) 3.朗讀:地球是如此的心愛和美觀,假設讓你們讀,你們覺得理應讀出怎樣的感情?(愛好,贊美;有沒有同學自愿起來示范讀一下的?再全班讀一讀,指導朗讀) 輕易破碎的理由:1. 自然資源輕易枯竭,輕易受到人類的破壞,造成生態災難(第三、四段) 2. 讀一讀概括段落語句 3. 在這里提到了兩類自然資源,分別是什么?不成再生與可再生資源 4. 哪個同學給老師解釋一下什么是不成再生資源和可再生資源?都有哪些? 5. 對于不成再生資源,我們來齊讀一遍第三段結果一句“但是”有同學知道“不成節制”的意思嗎,

29、能否聯系實際理解? 6. 對于可再生資源,是否就可以無條件再生?不是!為什么?舉手報告我概括的句子。“本來”的意思是什么,去掉行不行,本來就是“原本原來”,原來可以也就是說現在不成以,理由是由于人類 7. 所以:假設人類沒有恰當的利用自然資源,肆意毀壞,我們的資源必將會枯竭并且造成一系列的災難 8. 第三、四自然段,假設讓你們讀,你們覺得理應讀出怎樣的語氣?(輕柔的還是猛烈?)兩段都有一個轉折詞語“但是”,語氣加重和強調!更加是“但是”后面的句子,下面我們舉行接讀,老師讀前面,你們從“但是”開頭讀起,我看哪個小組讀出了強調的語氣,各自反應) 同學們,這篇課文是一篇科技小品文,在這兩段中,就舉了

30、可再生資源和不成再生資源的例子來說明自然資源是有限的,這是運用了舉例子的說明方法。你們還知道其他常見的說明方法嗎(:列數字、舉例子、打比方、作對比、引用),請同學們看看前面兩段,運用了什么說明方法。 (第一段:打比方; 其次段:作對比、列數字、打比方這一段運用的多種說明方法,目的都是為了說明什么地球的渺小) 是的,地球是渺小的,而且它的自然資源是有限的!它是那么的輕易破碎!假設它破碎了,我們能否到別的地方去?(不能)是的,請同學們看課文五到七自然段,就講了這個問題。留意老師的手勢,我讀第五段,你們讀第六、七自然段。提出設想推翻設想,說明了我們除了地球,別無去處! 方法指導:本文結果一個自然段是

31、探討性的文字,探討在一般記敘文、說明文中,往往被當作輔佐表達手段,以起到透露主題、畫龍點睛的作用。結果一段探討性的文字說明了的寫作意圖,即呼吁人們用心養護地球養護地球的生態環境,點領略主題。 三、拓展延遲,聯系實際 是的!同學們,假設地球遭到破壞,我們別無去處!地球太心愛又太輕易破碎了!然而,這些年來,人類到底對地球做了什么!請看資料! 看完,我們來交流以下兩個問題: (出示環境問題、資源問題的圖片和文字資料,學生看一看) 共享1:寫下你的感受,跟同桌交流一下。 共享2:談談如何養護我們的地球。 四、 學習寫作方法 1.學一法:題目點明中心,亮出主要觀點 主要觀點就是在文章中所要表達的看法和看

32、法。闡釋自己的主要觀點,我們往往利用題目直接點明中心。 2.舉一例: 本課題目“只有一個地球”干脆鮮明,使人見其題而知其旨,通俗易懂。 3.練一練: 細心的你有沒有察覺,垃圾箱上的有不同符號,你知道它們的意義嗎?是的,倡導大家自覺舉行垃圾的分類。請結合自己平日查看到的現象,擬定一個題目,亮出自己的對人們的做法的觀點。然后試著寫一寫 例如:垃圾分類,變廢為寶 五、 課堂小結 同學們通過交流知道了養護地球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更學會聯系實際去談談如何養護我們的地球,本單元的要求之一就是要聯系實際,深入斟酌!孩子們做得很好! 結果讓我們回到題目,題目是什么?“只有一個地球”,你從“只有”讀出了什么? 1

33、. “只有”的含義理解,沒有其次個、無法移居、獨一無二 2. 由于“只有一個地球”所以我們要“養護地球”!(板書) 3. 就在結果一個自然段,提出了呼吁,讓我們一起來讀一讀,讀出養護地球的堅決和熱心! 同學們,養護地球,人人有責,夢想你們都能用實際行動去養護我們的家園,養護我們美觀的地球! 六、 推舉閱讀 本課推舉閱讀地球萬歲自然之道。 七、當堂檢測 建議使用中的“當堂檢測”做訓練。 八、課后作業 請完本金課典中點“主題探究”“拓展提升”板塊的習題。 (3) (4) (5) (6) (7) (8) (9) 板書設計 只有一個地球 心愛:晶瑩球體、人類母親、生命搖籃 珍惜資源 養護地球 易碎:范

34、圍很小、資源有限、難以移居 課后反思 只有一個地球一文.本文是一篇對比生動的科普作品,同時緊扣環保主題,深入淺出,發人深省。在教學新課之前,我對比重視對學生的預習指導,引導學生充分搜集了相關資料,學生對我們唯一的家園地球有了較多的了解,對學習課文產生了濃重的興趣。 在教學中我透過生動形象的多媒體的演示,讓學生充分體會到地球家園的完備,對地球母親的親切,喜歡之情油然而生。在此根基上,透過不少具有視覺震撼力的圖片和觸目驚心的數據統計,學生從中了解了我們面臨的特別嚴重的資源危機和環境污染,自然產生了養護環境的猛烈愿望。 課文中引用的宇航員的慨嘆“我們這個地球太心愛了,同時又太輕易破碎了“是學生理解上

35、的一個難點。由于預設學生在理解“太心愛“與“太易碎“中會偏向于后者,所以在上課伊始,我就努力讓學生體會地球母親的“心愛“。從多媒體中豐富的自然資源圖片,美得令人感嘆的自然風光引起學生心靈的共鳴,讓學生從文本,從生活實際,從圖片去充分感受地球母親的美觀心愛以及她的大氣無私。正是有了這樣的感情積淀,在后文的教學中透過理解“不加節制“、“濫用“肆意破壞“等重點詞語才更猛烈地對比出,人類是多么地自私,多么地貪婪,讓學生意識到,假設“不加節制“地“肆意毀壞“資源,心愛的地球就可能走向“破碎“。 當然,在本課教學中也有大量需要可加以改善的地方,例如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訓練還不夠。指導學生朗讀這類作品,除了同

36、朗讀敘事性作品一樣要注入自己的感情以外,還要留神行文的嚴謹,表達出這類作品的規律氣力。如朗讀第四自然段的時候,“但是“之前為一個層次,可用較平直的語調,要強調“但是“后面人類的行為,以引起人們留神“但是“之后的資料,“不但還“可強調,人們的行為是在走向自我消逝。在朗讀訓練中,雖然我有各個層次的安置與預設,期望透過文本,透過交流生態災難,看視覺震撼的圖片,看觸目驚心的數據,讓學生一次又一次深入地感受,朗讀好文本,但是在上課的過程中,由于自己的心緒沒有隨著教學的深入而高漲,使得學生的朗讀也沒有質的飛躍.由于學生初讀課文用時對比多,交流地也對比充分,之后的寫話就顯得天性匆忙,結果梳理課文用的小結也沒

37、有完成。 總之,這節課給我帶來的斟酌還有好多好多,這次上課的閱歷積累,也鼓舞著我在將來的教學中留住精華,摒棄糟粕,努力做得更好! 19*青山不老 【教學目標】 1.有感情的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 2. 關抓住課文中的關鍵句子,把握文章主要觀點。 3.閱讀課文,學習從不同方面舉行環境描寫,體會老人與環境作斗爭的不屈精神和造福后代的情懷。 【教學重點】 1.從不同方面舉行環境描寫,體會老人與環境作斗爭的不屈精神和造福后代的情懷。 2.感受老人的精神,產生對老人的崇敬感,有傳承老人的精神的愿望。 【教學難點】 1. 理解“青山不老”的內在含義。 2.關抓住課文中的關鍵句子,把握文章主要觀點。 【教

38、學課時】1課時 【教具打定】 ( 朗讀音視頻 )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內 容 增刪 一、導入新課 1.出示圖片: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2.談話:上節課中,印第安人對土地的眷戀與珍惜之情深深地打動了我們,這節課,我們將一起去熟悉一位81歲的老人,他從65歲開頭在晉西北這塊土地上創造了一個青山不老的奇跡,讓我們走進課文,去熟悉這位平凡而又宏偉的英雄吧! 二、介紹 梁衡,出名學者、新聞理論家、作家。山西霍州人。1946年出世,1968年畢業于中國人民大學。現任人民日報副總編輯。 主要作品:沒有新聞的角落新聞綠葉的脈絡新聞原理的斟酌等。 三、初讀感知 1.聽范讀。邊聽邊畫出文中的難讀的字,留

39、神字的讀音。 2.學生初讀。要求:自由朗讀課文,留神讀準字音,讀通句子,難讀的地方多讀幾遍。 3.檢查初讀處境 (1)認讀生字 肆虐 盤踞 淤泥 勁挺 蕩漾 綠洲 風雨同舟 三番五次 不緊不慢 如臂如股 (2)指名讀課文,檢查朗讀處境,看字音是否正確,句子是否通順。 四、自讀課文,整體把握。 1.出示閱讀提示: (1)默讀課文,斟酌:這位老人創造了怎樣的奇跡?這一奇跡是在什么樣的處境下創造的? (2)聯系課文,想一想為什么說“青山是不會老的”。 2.小聲讀課文,把課文讀通讀順,了解課文大意。 3.檢查學生自學處境,說一說課文主要講了什么內容? (課文陳述了一位山野老農,將畢生的精力用于植樹造林

40、工作,用15年的時間在晉西北創造了一篇綠洲,以此來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造福子孫后代。) 五、品讀釋疑 1.自由讀課文,根據提示斟酌問題,圈點勾畫,批注感受。 2.學生交流:老人創造了怎樣的奇跡? 我們先來解決第一個問題,老人畢竟創造了一個怎樣的奇跡呢?快速欣賞課文,找出一句話來說明。 (1)窗外是參天的楊柳。院子在山溝里,山上全是樹。我們盤腿坐在土炕上,就像坐在船上,四周全是綠色的波浪,風一吹,樹梢卷過濤聲,葉間閃著粼粼的波光。(這句話中運用比喻的修辭手法,生動形象地描寫出了漫山遍野綠意盎然,林間松濤陣陣、 葉間微泛綠波的美好畫面,表達了滿目綠樹的驚喜之情,同時,示意著老人投身山林、為改造山溝

41、所作出的巨大付出。) (2)15年啊,綠化了8條溝,造了7條防風林帶,3700畝林網,這是一個多么了不起的奇跡。(看到這樣的一組數據,你心里有什么想法嗎?這一連串的數字背后是老人15年、5000多個日日夜夜的枯燥歲月; 這一連串的數字面前卻是滿山遍野的綠。這就是生:“奇跡”,一個了不起的奇跡!) (3)請同學們一起再來讀一讀,把這一奇跡表示出來。 3.明白創造奇跡的艱苦,感悟老人的精神 過渡:那么,這樣一個了不起的奇跡是在什么處境下創造的呢? (1)請大家默讀課文的23自然段,細細找一找,找到后標上序號,并寫一寫批注。師巡回了解處境。 (2)反應,共同評議。 (這個了不起的奇跡是老人在自然環境

42、極為惡劣的處境下創造的。)” (3)大環境險惡 出示句子:這是中國的晉西北,是西伯利亞大風常來肆虐的地方,是干旱、霜凍、沙塵暴等與生命作對的怪物盤踞之地。 教師總結:在這樣險惡的大環境下,這個手端一桿旱煙袋的瘦小老頭卻創造出了這樣的一個奇跡,真是不簡樸啊!我們不由得稱贊生讀(15年啊,綠化了8條溝,7條防風林帶,3700畝林網,這是一個多么了不起的奇跡。) 4.過渡:老人用他的堅毅抵住了環境的惡劣,而他生活的小環境又有著怎樣辛酸的故事呢? 從哪里可以看出繁重。 (1)學生交流,師歸納: “a自身一人的寂寞; b生活的簡樸清苦;c同伴離去的堅持;d老伴去世當天仍在植樹;e有福不享;f選擇青山為歸

43、宿;g年紀雖大,照舊堅持”等7個方面。 小結:老人把自己的一生都獻給了青山,他覺得種樹是命運的選擇,屋后的青山就是生命的歸宿。 5.交流:為什么說“青山是不會老的”? (1)小組議論交流: (這是總結全文的中心句,點明中心,升華主旨。老農人留下的不僅是這片青山,還有更名貴的東西養護環境的意識,造福后代、造福人類的精神。老人植樹造林、養護家園的精神永遠流傳,青山必將長青。) 六、總結課文主旨 本文寫了什么?抒發了怎樣的思想感情? 本文用新穎的筆觸向我們記敘了一位山野老農,面對自然條件的惡劣和生活條件的艱辛,義無反顧地投身到植樹造林工作中,用十五年的時間在晉西北奇跡般地創造了一片綠洲的故事,贊揚了

44、老人與環境作斗爭的不屈精神和造福后代的情懷。 七、課堂小結 是啊,老農不僅留下了這片青山,還留下了與環境作斗爭的不屈精神、綠化家園、養護環境,造福人類的無私奉獻的精神,這就是所說的另一種東西,這一切將與山川同在,與日月同輝。 八、推舉閱讀 本課推舉閱讀校園門口的那片樹林大瀑布的葬禮。 九、當堂檢測 (建議使用中的“當堂檢測”做訓練。) 十、課后作業 (請課后完成典中點本課的“根基練習”板塊的習題。) (1) (2) (3) (4) (5) (7) (8) (17-29) (9-12) (13) (14) (15) (16) (17-29) (30) (31-33) 板書設計 青 景觀引入 參天

45、楊柳 綠色波浪 粼粼波光 山 大環境險惡 不 背景狀況 小環境繁重 生命的意義 老 村干部補充介紹了不起的奇跡 人生的價值 老農陪伴參觀一層層的樹梯 課后反思 青山不老是一篇略讀課文,文章脈絡明顯,重點突出,即通過了解老人創造的奇跡,理解青山不老的含義,感受老人與青山共存的精神。課后老師們與我交流了教學閱歷我將結合本班學生的實際處境,反思我這節課的得與失。 一、目標明確,重點突出 在教學過程中,根據閱讀提示的要求,我緊緊抓住課文的三個問題:老人創造了怎樣的奇跡,這樣的奇跡在怎樣的環境下創造的,說說青山不老的含義。整個課堂就圍繞這三個問題開展,并且層層深入,感受老人的精神,教學過程明顯,流暢,重

46、點突出。 二、課堂動靜結合,學生自主學習 課堂上以四人一小組議論、交流、“課文主要寫了一個什么故事”,“老人創造了怎樣的奇跡”,“老人在怎樣的環境下創造了奇跡”,“老人為什么確定要種樹”,“為什么青山是不老的”引導學生自主合作學習,學生通過默讀走進文本,斟酌問題,通過有感情地讀、悟,領會老人不屈的種樹精神,養護家園,造福他人的無私情懷學生在老師的引導下,積極完成了學習任務。 三、巧設鋪墊,難點突破 這篇課文的難點是理解青山不老的含義,從老人創造的奇跡到老人身上所表達的精神,我設計了一個過渡性的問題,即老人在年的種樹歲月中,遇到了哪些困難和挫折,要求學生從課文中找到答案,“老人年如一日地種樹,面

47、對一切困難與痛楚,他不改初衷當五位志同道合的老人相繼離世時,他持續種樹; 當風雨同舟一生的老伴過世時,他仍在種樹;當唯一的女兒三番五次地要接他去享清福時,他還是選擇種樹。”通過有感情地朗讀,學生連忙能理解老人身上執著的精神,緊接著追問老人為什么要如此執著地種樹,通過默讀相關的語段,學生也能快速地理解老人身上的養護家園,造福他人的無私奉獻的精神在此根基上,說說為什么青山是不會老的,達成了對課文內容的理解。 四、重視學生概括才能的培養 在教學中,我是讓學生在充分閱讀課文的根基上,抓住關鍵詞句,學生能用自己的話舉行理解概括,這樣既訓練了學生的概括才能,又表達了語文的工具性。 五、存在缺乏 1.教師的

48、課堂評價語言較單一,引導語表達不夠切實,過渡語的表述缺乏深情。 2.在理解大環境的險惡的時候,未設置相應的情境,要是能給學生出示一些相應的環境圖片,會給學生很直觀的印象,學生可以會更快地理解險惡的環境。 3.教師在課堂上的關注面太狹窄 4.課堂上學生的朗讀不是很到位,學生小組議論的時間不夠充分,但是老師缺少有感情的讀的引導,齊讀的形式多樣,但未讓學生讀出應有的情感。 在今后的教學中,我更要提防學生對學識本身的掌管處境,向有閱歷的教師學習讓學生以更多的時間親歷文本,與文本對話,是我務必要做到的,今后還要不斷地提高自身的專業素質,上出一堂更好的課。 20* 三黑和土地 【教學目標】 1.有感情的朗

49、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 2.閱讀課文,抓住關鍵句,把握課文主要觀點,了解三黑是怎樣對付土地的,感受土地與生命的緊密聯系。 【教學重點】 通過課文的學習,感受三黑對土地的喜歡之情和重獲土地的喜悅。 【教學難點】 通過理解重點詞語來體會詩人描繪的景物。 【教學課時】1課時 【教具打定】 ( 朗讀音視頻 )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內 容 增刪 一、導入新課 1.同學們你們去過農村嗎?誰知道農人賴以生存的是什么嗎?(土地) 2.齊讀課題。 二、介紹 蘇金傘(1906-1997),1906年2月17日生,河南睢縣人,曾任河南省文聯第一屆主席,是中國五四以來最優良的詩人之一,1932年開頭發表作品。19

50、49年參與中國作家協會,著有詩集地層廠、窗外、鵓鴣鳥、蘇金傘詩選、蘇金傘詩文集等多種。 三、初讀感知 1.聽范讀。邊聽邊畫出文中的難讀的字,留神字的讀音。 2.學生初讀。要求:自由朗讀課文,留神讀準字音,讀通句子,難讀的地方多讀幾遍。 3.檢查初讀處境 (1)認讀詞語 咸鹽 耙子 蕎麥 蟈蟈兒 蹚壞 閨女 (2)指名讀課文,檢查朗讀處境,看字音是否正確,句子是否通順。 四、自讀課文,整體把握。 1.自由讀課文,留神讀準字音,讀通順句子。想想課文主要講的是什么? 本文主要寫了農人三黑得到土地后,愛不釋手,專心侍弄土地,種上蕎麥,等到豐收。 2.圍繞“三黑和土地”,理清文章脈絡。 指名分段讀課文,

51、斟酌:課文可以分為幾個片面? 第一片面:(1-3小節)總寫喜歡土地。擁有土地的農人無比喜悅,將土地視為生命的一片面。 其次片面:(4-8小節)精耕細作。三黑極其欣喜地在土地上精耕細作,同時突出三黑的勤勞。 第三片面:(9-14小節)美好憧憬。三黑對明天的美好生活彌漫夢想。 第四片面:(15小節)心如蜜甜。三黑欣喜地耙地。 五、品讀釋疑 (一)自由讀詩歌,想一想詩歌塑造出三黑是一個怎樣的人物形象? (翻身做仆人的農人形象。) (二)默讀詩歌,畫出你感受最深的詩句,將你的感受和體會寫在旁邊,再有感情的讀一讀。 1.農人一有了土地,就把整個生命投入了土地。一見了水就連頭帶尾巴鉆進水里。 (1)這句話

52、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這句話統領全文,開宗明義,表現出擁有土地農人,對土地的熾烈之情。) (2)這句話運用了什么修辭手法? 有什么表達效果? (這句話運用比喻的修辭手法,生動地將農人面對土地的那種迫切的心情和撲進土地懷抱的沖動地舉止表現出來。) 2. 三黑就是這樣地翻著土地。 從東到西,從南到北, 每一寸土都給翻起, 每一塊土疙瘩都給細細打碎。 (1)這一小節運用了什么寫作手法,表達怎樣的情感? (運用先概括后概括的寫作手法,先概括寫出三黑這樣翻地,然后圍繞這一層意思,運用干脆的語言從不同角度表現三黑翻地的樣子,一舉一動彌漫著對這片土地的珍惜與喜歡之情。) 3. 三黑 從來沒睡過這么好的床,

53、今天打定好了, 叫麥籽兒睡上。 (1)為什么說“三黑從來沒睡過這么好的床”? (經過自己的勞動,土地變得平整,松散,在三黑看來“簡直是一張軟床”,為麥籽兒打定“這么好的床”,是幸福的,“恨不得自己變成一粒種子”安逸地躺在自己的土地上,趕快發芽,“趕快鉆出來吸收雨露”,用肌膚體驗喜悅。由于三黑不曾擁有自己的土地,三黑不曾用自己的勞動變更自己的生活,雖辛勤勞作而不曾擁有這份幸福,如今自己的土地賦予了三黑新的生命活力,所以三黑感慨從沒睡過這么好的床,以后會睡更好的“床”。) 4. 三黑耙過地, 坐下來歇一歇。 望見自己種的蕎麥已經開花, 白霎霎的像一片雪。 (1) 這句話是三黑渴望豐收,貌似看到了成

54、片盛開的蕎麥花,強調土地是農 民的夢想。 (2) 通過想象,由仆人公三黑眼前的待種的松軟的土地,想象到麥花乳白的 美觀景象,表現三黑的對豐收彌漫夢想。 5.閱讀方法解析: 虛實相生,這是詩歌意境的布局特征。在詩歌中,“實“是指客觀世界中存在的實象、實事、實境。詩歌的“虛“,是指直覺中看不見摸不著,卻又能從字里行間領會出那些虛象和空靈的境界。突出某種情感,特意重復使用某些詞語、句子或者段落等 6. 三黑一邊耙地,一邊想著: 翻身的人兒心里真甜。 他笑嘻嘻的,連嘴都合不上。 地里的煙蟈兒也叫得更歡。 (響應開頭,突出翻身的人兒無比喜悅。) (三)主題延遲: 學習了課文,我們知道了“農人一有了土地,

55、就把整個生命投入了土地。”。想一想,廣袤的土地還會承載誰的幸福,請仿照第13-14小節寫在下面,然后與同學交流。 例如:他又在計劃: 明年要持續開發, 把樹栽得壯壯的, 讓荒原變綠洲。 再買個無人機, 陡坡山洼細巡邏, 防蟲害,除隱患, 鳳凰孔雀,向東飛。 六、總結課文主旨 這篇文章以樸實無華的語言塑造了三黑這一獲得自己的土地而勤勞耕作,憧憬美好生活的農人形象,表達了翻身的農人的無比喜悅之情和對美好生活彌漫夢想的感情。 七、當堂檢測 (建議使用中的“當堂檢測”做訓練。) 八、課后作業 (請課后完成典中點本課的“根基練習”板塊的習題。) (1) (2) (3) (4) (5) (7) (8) (

56、17-29) (9-12) (13) (14) (15) (16) (17-29) (30) (31-33) 板書設計 農人一有了土地,就把整個生命投入了土地 三黑和土地 三黑翻地耙地 精耕細作 喜歡土地 勤勞喜悅 三黑在地頭憧憬美好未來 憧憬未來 三黑想著:翻身的人兒心里真甜 浪淘沙 江南春 書湖陰先生壁 江南春 師:誰來讀一讀今天要學的這首詩的題目?(生讀江南春。) 師:由這三個字,你想到了什么? 生:江南。 生:我想到了江南的風景分外美觀。 生:我想到了江南的春天是怎么樣的。 生:我想到了山上的小樹披上了嫩綠的顏色,遍野的油菜花全部開了,金黃金黃的。” 師:哦,在你心目中,江南的春天是這

57、樣的美。是嗎?還有發表的嗎? 師:今天我們要學的這首詩,是唐代的詩人杜牧的作品,下面請大家讀一讀,能不能將它給讀正確讀流利了。(生開頭讀。) 師:有人說詩是最精練的語言,這樣一首詩把標點符號,題目都算進去,總共的字數是35。可是,這35個字組成的這首詩的語言分外簡練,意思是很豐富的,你能讀懂多少呢?它里面的一個詞可能要用一句話來解釋。下面請你試著解釋解釋。(生自學,結合解釋理解詩句。) 師:現在我們來看,題目不用解釋了,剩下的你理解了什么?還有什么不理解?都可以來說。 生:在南朝的時候大約有四百八十座寺廟。 生:五百座的。 生:在南朝修建的幾百座寺廟中還有多少座存在在這煙雨之中呢? 師:你說的

58、是幾百座,他說的是大約四百八十座 生:大批佛教寺院。 生:這四百八十寺不是真的是這么多,是夸誕。 師:其實也不是夸誕,是虛指。據我掌管的資料說明,南朝時候建立了五百多座寺院,這里的480其實是約莫的數字。所以方才有同學用大約,有同學用大批,有同學用幾百,這些都是可以的。 師:那么南朝四百八十寺的意思是? 生:在南朝的時候,大約建立了480座寺院。 師:同學們,你們知道南朝的意思嗎? 生:一個朝代。 師:南朝是一個朝代。 師:是什么時候的一個朝代呀? 生:宋、齊、梁、陳。 師:對,宋、齊、梁、陳這四個王朝總稱南朝。現在我有一個問題不明白,干嗎要說南朝呢? 生:干嗎不叫北朝呢? 師:是呀,為什么呢

59、? 師出示資料: 從公元420年至589年,在我國長江以南先后存在過宋、齊、梁、陳四個王朝,總稱南朝。 師:讀完,你明白為什么是南朝了嗎? 生:是由于這些朝代都是在長江以南。 師:大家都懂了嗎?現在,大家有沒有感受到詩是精練的語言,就南朝這個詞語就有這么豐富的意思,這是精練呀。咱們一起來讀讀這精練的句子。 生:南朝四百八十寺。 生:結果一句我來解釋。有多少樓臺存在在這煙雨中。 師:樓臺是指什么?(生說不上來,示意和上句聯系起來理解。) 師:樓是樓房。 師:樓是樓閣,臺是亭臺,聯系上面的寺院,其實樓臺就是指寺院。 師:整句意思是? 生:長江以南的江南他們存在過,過了這么多年。 師:解釋哪個? 生

60、:煙雨中就是說沒有了。多少樓臺煙雨中就是說這么多年過去了,大量城什么地都沒有了,可春天照舊存在! 師:我看到過兩種解釋:一種是說這么多的寺院掩映在蒼茫的煙雨之中,另一種是說有多少座寺院隱沒在煙雨中。兩種解釋,你贊成那一種?選哪一種不是最關鍵的,最關鍵的是要有自己的理由。大家來看,我們將詩的下面兩行理解了,那上面兩行你理解嗎? 師:上面的兩行中有什么不懂嗎? 生:酒旗風不懂。 師:酒旗與風分開來解釋。酒旗是什么意思。(大家亂說,氣氛有些亂。) 師:以前啊,酒家門前都掛一面旗幟,上面寫這酒字,大家看書上有圖呢!看一看。酒旗其實是一個招牌。它是用布頭做的,看到這樣的旗幟,我們就知道這里有酒喝,有酒店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