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美版八年級下冊初中美術全冊教案(教學設計)_第1頁
湘美版八年級下冊初中美術全冊教案(教學設計)_第2頁
湘美版八年級下冊初中美術全冊教案(教學設計)_第3頁
湘美版八年級下冊初中美術全冊教案(教學設計)_第4頁
湘美版八年級下冊初中美術全冊教案(教學設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9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湘美版八年級下冊初中美術全冊教案文明之光教案教學目標:能夠聯系時代及社會生活認識彩陶、青銅器和瓷器。能夠從時代、造型、紋飾、質地、工藝等方面描述彩陶、青銅器和瓷器的特點。重點難點: 通過對彩陶、青銅器、瓷器的欣賞,引導學生初步了解中國工藝美術發展不同時期的現象、歷史源流以及審美特點。教學過程:一、彩陶1、彩陶是指在打磨光滑的橙紅色陶坯上,以天然的礦物質顏料進行描繪,用赭石和氧化錳作呈色元素,然后入窯燒制。在橙紅色的胎地上呈現出赭紅、黑、白、諸種顏色的美麗圖案,形成紋樣與器物造型高度統一,達到裝飾美化效果的陶器。彩陶制作精美,以泥質陶為主,質地細膩,因之既是實用器皿,又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由于色

2、彩繪于燒制前,故和陶器一起焙燒后,色彩和陶胎結合緊密,不易發生脫落。欣賞教材上的彩陶器皿,思考下列問題:(1)、彩陶大致出現在什么時代?(2)、你能描述那個時代人們的生活場景嗎?(3)、彩陶藝術記錄了我們祖先的生產生活,也體現了他們的精神價值審美趣味。(4)、關于彩陶的聯想,想象舞蹈紋盆中這組人物的裝扮,說明他們為什么跳舞。(5)、這個彩陶罐的裝飾紋樣會讓你聯想到什么?(6)、你能嘗試根據彩陶器物的造型和紋樣裝飾推斷其用途,并由此想象原始人類的生活情景嗎?2、思考練習。(1)、說一說人面紋盆是由哪幾種圖形構成的。(2)、分析彩陶中具象紋樣與抽象紋樣的聯系。二、青銅器1、賞析后母戊方鼎,亦稱司母

3、戊鼎,出土于河南安陽,是商王祖庚或祖甲為祭祀母親戊而作的祭器,是商周時期青銅器的代表作,國家一級文物,現收藏于中國國家博物館,原稱“司母戊鼎”“司母戊大方鼎”。是世界迄今出土最大最重的青銅器,享有“鎮國之寶”的美譽。鼎通體高133厘米、口長112厘米、口寬79.2厘米,重達832.84公斤,是已發現的中國古代最重的單體青銅禮器,因鼎腹內壁上鑄有“后母戊”三個字而得名后母戊鼎。發現于1939年,1959年開始作為鎮館之寶收藏于國家博物館。2、中國的青銅器中國的青銅器主要指先秦時期用銅錫合金制作的器物,簡稱“銅器”。包括有炊器、食器、酒器、水器、樂器、車馬飾、銅鏡、帶鉤、兵器、工具和度量衡器等。出

4、現并流行于新石器時代晚期至秦漢時代,以商周器物最為精美。最初出現的是小型工具或飾物。夏代始有青銅容器和兵器。商中期,青銅器品種已很豐富,并出現了銘文和精細的花紋。商晚期至西周早期,是青銅器發展的鼎盛時期,器型多種多樣,渾厚凝重,銘文逐漸加長,花紋繁縟富麗。隨后,青銅器胎體開始變薄,紋飾逐漸簡化。春秋晚期至戰國,由于鐵器的推廣使用,銅制工具越來越少。秦漢時期,隨著瓷器和漆器進入日常生活,銅制容器品種減少,裝飾簡單,多為素面,胎體也更為輕薄。中國古代銅器,是我們的祖先對人類物質文明的巨大貢獻,雖然從考古資料來看,中國銅器的出現,晚于世界上其他一些地方,但是就銅器的使用規模、鑄造工藝、造型藝術及品種

5、而言,世界上沒有一個地方的銅器可以與中國古代銅器相比擬。這也是中國古代銅器在世界藝術史上占有獨特地位并引起普遍重視的原因之一。3、思考練習仔細觀察課本上的青銅器圖例,簡要的說一說商代、西周、春秋和東漢時期的青銅器在形狀和紋飾上有什么不同。三、瓷器1、瓷器是一種由瓷石、高嶺土、石英石、莫來石等組成,外表施有玻璃質釉或彩繪的物器。瓷器的成形要通過在窯內經過高溫(約1280-1400)燒制,瓷器表面的釉色會因為溫度的不同從而發生各種化學變化。燒結的瓷器胎一般僅含3%不到的鐵元素,且不透水,因其較為低廉的成本和耐磨不透水的特性廣為世界各地的民眾所使用,是漢文明展示的瑰寶。總結:通過學習活動我們對彩陶藝

6、術有了什么新的了解和認識。2、賞析(1)、青瓷蓮花尊_南朝。青瓷蓮花尊,南北朝時期的陶瓷器,撇口,長頸,溜肩,橢圓腹,假圈足,通體施薄釉。現收藏于武漢博物館。通高標準39cm,口徑12.8cm,底徑13.5cm,江夏區關山出土,撇口,長頸,溜肩,橢圓腹,假圈足。唇沿外壁有兩相對的橫向系,頸部飾有模印寶相花和刻劃獸面紋,肩有豎向六系,腹中部和圈足處凸起一周仰覆蓮瓣,腹部飾連枝紋和蓮瓣紋。通體施薄釉,多已駁落。(2)、哥窯貫耳爐_宋代貫耳爐,宋代哥窯,高8.3厘米,此爐借鑒古青銅器造型,莊重穩定,又不乏生動的變化。最具特色的是通體龜裂的開片紋。器物出窯后,先用草木灰涂抹器表,使灰土進入裂紋中,呈黑

7、色。后開的細小裂紋則呈黃褐色,黑黃交錯,故有“金絲鐵線”之稱。3、思考練習欣賞課本上元代和明代的青花瓷器,仔細觀察,說一說它們釉色的差別。四、小結這些精美的器物,既是日用器具,也是古代中國的禮器。它們的形制豐富多樣,制作的技藝十分高超,裝飾精美多變,凝聚和傳承著中華文明的審美價值和精神氣度。五、課后作業建議按照不同時期、不同題材收集、歸類整理彩陶紋樣。以形寫神教案學習目標情感目標:了解中國傳統人物畫“以形寫神”的藝術特點,感受祖國文化獨特的精神風貌。能力目標:學習運用水墨人物畫的基本技法,嘗試表現簡單的人物,并通過人物造型、背景和道具表現意境,傳達思想感情。知識目標:“以形寫神”的含義。重難點

8、:重點:運用水墨人物畫的基本技法,嘗試表現簡單的人物。難點:體會“以形寫神”的含義。教法選擇:引導、啟發、講解。教學內容:一、導入。關于課題“以形寫神”的談話:1、詞義理解的討論。2、以韓熙載夜宴圖和樂女為例展開討論,理解形和神的概念。二、欣賞分析。朝鮮舞欣賞要點:1、畫面感受:簡約造型和空白的處理所營造的氣氛。2、詩人的神態:沉浸在無際的冥想之中。3、了解寫意畫的特點,感受線條的輕重、疾澀、虛實、強弱以及流暢的運筆,轉折頓挫;墨色隨著線的流動產生濃淡干濕的變化呈現出的豐富效果。三、臨摹體會。以書寫的方式運筆進行線條練習,把握好毛筆中的水分,大膽果斷地勾畫人物輪廓,比較線條的水墨變化,熟悉紙張

9、性能。四、展示評價。小結:“以形寫神”是傳統人物畫重要的審美標準,即通過足以顯現人物內在本質的外形的描寫,真實地展示不同人物的性格、個性與內心世界,同時也揭示其品格,反映其社會屬性,并給予或嘗試新的審美判斷。五、深入拓展。1、學生對自己的作品表現的形態進行描述,相互評價。2、學生選擇教材提供的人物畫作品進行臨摹,體會運用筆墨的感受和人物神態的表現3、展示自己的作品,交談臨摹過程中的體會和對自己的評價。六、作業布置。從日常生活或歷史故事中選取題材,嘗試水墨人物畫的表現。畫故事教案教學目標知識與能力目標:了解用中國畫形式進行故事情境描繪的基本步驟與多種方法。方法與過程目標:情景導學法,能在作品中表

10、現故事情節,突出主要形象的動作與表情。情感與態度目標:通過本課的學習,培養學生熱愛祖國傳統文化和藝術的情感。教學重難點:重點:了解畫故事情節的基本步驟和方法;難點:角色造型、場景設計、構思構圖的表現方法。教學準備:中國畫顏料、生宣紙、毛筆、調色盤、墨汁等繪畫工具。教學過程一、導入學習欣賞老鼠娶親作品:分小組觀察欣賞作品,并討論、研究以下的問題:1、根據命題講講畫中表現的情節是怎樣緊扣主題的。 2、作品中的角色造型和場景設計有什么特點。3、畫面的構圖是怎樣突出主體和主題的。引導學生進入狀態,感受文字與畫面的密切關系。二、研究分析研究、學習畫故事的創作方法和步驟:研究連環畫作品狼,分析他們創作的成

11、功。問題:1、作品中需不需要扁擔上的刀?2、刀一開始放在何處?3、動作和背景怎樣表現?讓學生明確創作要領。參照課本提供的作品地球的飄紅帶和課本19頁的學生作品。1、畫面是否相連貫?2、繪畫上是否準確生動?3、文字搭配是否恰到好處的。創作時,一般需要有文字腳本,可用幾幅畫表現一個故事,如果只限獨幅,就要選擇最能體現主題的內容。提高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作業要求:用三至六幅系列作品畫出你喜歡的某個故事,并用文字說明你的表達意圖。一、評價標準:1、故事表現準確完整;2、畫面的連貫性;3、形象刻畫的生動性。視覺中的紅屋頂教案教學目標:1、能夠了解西方繪畫的歷史發展,對比傳統與現代的西方繪畫風格

12、與技法。2、能夠初步嘗試現代派繪畫的表現形式,了解現代派繪畫表現的基本特征。3、能夠初步建立以發展和辨證的眼光認識、品評美術作品的審美觀念。教學重點:西方現代主義畫派的特點,與傳統主義畫派的區別。教學難點:運用不同的繪畫語言,表現對物象的感受。教學過程:一、激趣導入傳統西方繪畫和現代派繪畫的對比欣賞。我們來比較一下畫家是如何表現畫面和給予畫面豐富視覺感受的?看看傳統西方繪畫蒙娜麗莎、星月夜凡高、花園克利進行作品的對比分析:西方現代派出現以前,繪畫多以描繪客觀對象為主,以照相式的方法表達客觀世界。現代派出現以后藝術表現形式變得空前多樣化,并開始把藝術家的主觀感受強烈地融入到作品中,對客觀的認識差

13、異給予了繪畫豐富的表現內涵。二、展示圖片展示青島古房子照片紅屋頂展示不同表現紅屋頂的作品青島之晨宋守宏蓬圖瓦茲的紅屋頂畢沙羅等從西方傳統繪畫和現代派繪畫中你發現什么區別?西方傳統繪畫比較真實的反映客觀世界,而現代派繪畫則與傳統繪畫分道揚鑣,具有前衛特色。古典主義畫派尊重客觀,不用主觀的態度及夸張的線條和色彩,做藝術方面的表現。印象派注重繪畫中對光和色的研究和表現,提倡戶外寫生,直接描繪在陽光下的物象。現代派美術,是指西方國家從二十世紀初發展起來的現代美術中某些流派-野獸派,立體派,未來派,達達派,表現派,超現實主義,抽象主義,波普藝術的統稱。特別強調把主觀感受納入到藝術創作中,創造新的表現方法

14、,體現創新精神。師:這里有幾幅畫,分別屬于不同的畫派的,請同學們選取你自己喜歡的一幅作品小組討論一下,圍繞發給大家的紙上的幾個問題,談談你對這幅作品的感受。紙上問題:1、這幅作品是哪個畫派的?2、這幅畫最吸引你的地方是什么?3、和現實生活中的象嗎?師:同學們都已經會區分了不同的派別和不同的繪畫風格,下面請同學們對比幾組傳統和現代風格的繪畫作品,談談你的看法和感受。三、總結師:西方繪畫自現代派以后開始變得空前的形式多樣起來,藝術家特別強調把主觀感受納入到藝術創作中,創造新的表現方法,體現創新精神。師:提問從剛才的作品中我們可以看到現代藝術的繪畫語言是什么?生:點、線、面,構圖,色彩師:那么我們如

15、何運用這些繪畫語言呢?舉例用線條來表示人的心情,平直線條表示平淡的心情,彎曲向上的線條表示激動的心情,雜亂無章的線條表示復雜矛盾的心情。構圖的好壞對于畫面是很重要的,太大不行,太小也不行,太高不行,太底也不行。色彩的運用對畫面也很重要,讓我們來看看一組莫奈的草垛,有早晨的,中午的,傍晚的,同一個風景,為什么給人的感覺是不同時間畫的呢?這就是色彩的作用。四、學學現代派的表現方法師:下面讓同學們自己嘗試一下,運用所學的現代繪畫語言,參考下面任一張照片,創作一張作品。可以借助現有的所有工具,用點、線、面、色等,臨摹或改變吳冠中圖片中的一座房屋。教師輔導,展示學生作品,請同學自己分析作品,學生互評,教

16、師總結。方寸之間教案教學目的:1、通過書法和篆刻教案的鑒賞,激發學生學習書法和篆刻的興趣,了解我國書法、篆刻的起源和類別,使他們受到書法、篆刻美的陶冶,增強民族自豪感。2、通過篆刻的講解和示范,使學生初步懂得治印的基本技法與步驟。教學重點:篆刻時如何把握運刀的方向、角度與力度。教學難點:篆刻的治印步驟及方法。教學過程:一、導入以北京2008奧運會會徽作為討論,共同探討中國文化元素篆刻。篆刻的起源:據漢書祭祀志載:遠在三千七百多年前的殷商時代,便盛于秦,兩漢大量普及。什么是篆刻:”篆”,是在印面上篆寫印文,“刻”是用刀子刻鑿和制作,篆刻是用刀法在印面上展現書法美刻印章稱為治印,治印多為篆字,故稱

17、為篆刻。篆刻要求書法、章法、刀法三方面的完美與巧妙的結合。二、篆刻的用途及分類古代在印面上刻著官階或姓名來佩帶,作為取得對方信任的標志,流傳至今,仍保持了它從屬性的用途,如取款,寫證明必加蓋公、私章等。印章作為一種輔助藝術運用在繪畫、書法等藝術上,或用來說明主題內容、作者姓名、創作年月、收藏者等,或用來增加畫面構圖完整,成為世態作品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因此,常把篆刻、書法、繪畫相提并論,稱它們為“金石書畫”。一幅好的國畫作品,要求詩、書、畫、印四絕。印章從印文制作看:有白文印(即陰刻)和朱文印(陽刻)、肖形印等。(看圖)從印章蓋在書畫作品的位置上看:又可分為名章(姓名、別號、地名、年齡印均蓋在

18、靠者姓名的下面或后面)、閑章(如詩句、成語、吉語、肖形圖案等,均蓋在作品的上首或下角)。邊款,陰刻在印章的一邊,好像畫上題詩文款志一樣,可以記錄制作年代,作者情感和作者姓名。三、設計印稿章法篆刻:設計印稿時首先應從章法上重點考慮,如印文的內容包含幾個字,字與字之間筆畫的多少,疏密關系的對比,根據印面的形狀應當采取什么樣的排列方法、印文怎么樣布局都需要精心設計。在設計當中,既要照顧全局的和諧、平衡、又要考慮局部在分朱布白時字與字之間相互呼應、聯絡的關系,要學會在自然錯落、似不平衡的空間對比當中去尋找空間美感。在篆法上,一印當中所采用的字體必須是同一時期、同一體勢的文字。篆刻步驟:1、打磨石料2、

19、寫、印稿上石首先要設計好布局通常采用直接反寫用薄紙寫好翻到背面便可照著臨摹(需用毛筆或者軟頭筆)印搞上石選用毛邊紙或其它薄而能吸水的紙,蓋在用砂紙磨平的石章面上,按下石的輪廓,在輪廓內,用小楷筆蘸上濃墨(是墨汁而不是碳素墨水)寫印稿.根據已設計好的印稿,反復多寫幾次,最后選一張配篆、章法滿意的,待印稿墨跡干后,再對準所刻的印面將稿紙反復在上面,固定好四邊,把稿紙涂上清水,再用有吸水性能的紙,迅速吸掉浮在上面的余水。然后用四層毛邊紙或宣紙蓋于其上,用指甲在上面均勻地揉磨,于是墨稿便復印在章面上了。若揭下印稿發現個別的筆畫未印清晰,可用墨筆再勾描清晰,便可運刀刻了。四、作業布置同學們回家構思設計一

20、題自己的印稿,注意章法、篆法的和諧處理。教學總結:詩、書、畫、印相結合,是中國畫特有的表現形式,融多種藝術為一體,相互輝映,其相互結合是中國畫發展到一定歷史階段的產物,也是文人畫家登上畫壇后才具有的現象。變廢為寶教案教學目標:知識與技能:讓學生知道垃圾的危害、垃圾的分類與處理的基本方法。過程與方法:通過小組實踐調查、看圖片、視頻等方法,讓學生知道垃圾對環境的危害以及對垃圾的處理方法。情感與態度:通過實踐調查與資料查閱,讓學生知道垃圾對環境的危害,以及對地球資源的浪費等問題,引起學生對環境保護的重視,加強學生的環保意識。行為與習慣:培養學生愛護環境,從身邊小事做起:自覺減少垃圾,進行垃圾分類或循

21、環再用等。教學方法:社會實踐:調查家里垃圾的產生、變廢為寶的小制作。直觀教學:看圖片,知道垃圾對環境的危害。自主學習:讓學生搜索資料整理自己的觀點,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提高信息素養。合作交流:通過知識的討論交流,制作手抄報,設定環保方案,提高解決問題的合作能力。教學過程:一、導入垃圾大家并不陌生,家里每天多多少少都會產生垃圾,垃圾處理成了我們社會急著處理的大問題。怎樣才能更好處理垃圾問題?下面我們一起學習。二、提出問題這些垃圾到哪里去了?說說你了解的情況。三、作品展示欣賞變廢為寶的作品,讓孩子們明白很多垃圾并不是真正的垃圾,只要加上我們的創意,垃圾會變成有用的東西。看過大家的作品,大家更能體會垃圾通過我們的創意,會變成有用的東西,那么我們在生活上,除了把有用的垃圾循環再用外,也可以把能循環再用的物料交到加工廠,進行統一的循環再做。你們知道垃圾可以分幾類,每類通過加工后能變成什么呢?大家都來說一說。四、課后延伸為了更好了解現在垃圾的處理方法,更好保護我們的地球,請大家收集更多這方面的知識,并以小組為單位,制作一份手抄報。我喜愛的書教案教學目標:1、了解封面設計的基礎知識,使學生初步學習用視覺藝術語言去感受、欣賞封面藝術。2、融美術字與圖形于一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