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學一做心得體會:“兩學一做”要有“背簍精神”_第1頁
兩學一做心得體會:“兩學一做”要有“背簍精神”_第2頁
兩學一做心得體會:“兩學一做”要有“背簍精神”_第3頁
兩學一做心得體會:“兩學一做”要有“背簍精神”_第4頁
兩學一做心得體會:“兩學一做”要有“背簍精神”_第5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第 PAGE5 頁 共 NUMPAGES5 頁兩學一做心得體會:“兩學一做”要有“背簍精神”兩學一做心得體會:“兩學一做”要有“背簍精神”人類負重的歷史,大約可追溯到遠古時代。彼時,男性狩獵,女性采集,所得的獵物與瓜果用一張動物毛皮裹挾回來,這可說是包裹的原型;春秋時期,游學之風盛行,包裹的式樣未變,材質則成了棉麻;隨著縫紉技術的發明,袋子開始出現并大行其道。此時,使用的動作主要為“擔”、“提”或“扛”,存在的問題是需要單手或雙手持握,重心不穩,難以掌握平衡。而極具聰明才智的我國西南地區人民,很快就找到了更好的解決方案,那就是“簍”。它們多以就地取材,防腐防潮,表面較為光滑的竹篾編成,其動作為

2、“背”,“背簍”由此得名。背簍能夠平均分配負重的同時解放雙手,可說是一個極大的進步。唐宋時期,背簍被廣泛使用,有的甚至在上面搭建布質頂棚,用以遮風擋雨。唐彥謙詩云:“湖田十月清霜墮,晚稻初香蟹如虎。扳罾拖網取賽多,篾簍挑將水邊貨。”描寫的就是使用簍盛裝螃蟹的盛況。初到云南,就被麗江古城里納西女子身負的背簍所吸引,背簍內的東西包羅萬象,從柴米油鹽到瓜果梨桃,甚至還有牙牙學語的小童,林林總總,不一而足。當地有人說:“娶個麗江婆,賽過騾馬馱;要個麗江簍,吃喝不用愁”。但在我看來,其中所體現的“背簍精神”更讓人敬佩與感動,值得深入揣摩體會,好好學習一番:“背精神”重在責任意識。每天,晨光初現,背簍就被

3、放在屋外,納西的“胖金妹”(納西語,指女人)們開始里里外外的忙碌開來,照顧好丈夫、孩子的飲食起居后,背起自產的水果走向集市。晨露在青石板上氤氳,腳步在大石橋上扣響,再加上傳統服飾的環佩叮當,混著撲面而來的清新的水草氣息,成為古城美麗畫卷的有機組成部分。背簍里背負的是責任,是擔當,更是整個家庭的希望。“兩學一做”,要求黨員干部像“背簍”一樣真正承擔起治國、齊家的責任。強調:“各級黨組織要擔負起全面從嚴治黨的主體責任。”責,職權所寄;任,勇于承擔。主體責任就是要“在其位謀其政”,“看好自己的門,管好自己的事”,不能敷衍塞責,得過且過,更不能攬功推過,以鄰為壑。“背簍”精神需要包容氣度。在公交站等車

4、的時候,一個皮膚黝黑,一個滿臉褶皺的老媽媽拍拍我,滿頭大汗的用納西語著急的比劃著。好半天,我才明白是讓我幫她把背簍放下來。“這有何難?”,我一邊想著一邊雙手準備托起背簍,沒想到,自認為力量不小的我竟然沒有托起來,于是再鼓力氣,終于幫她卸下了這“千鈞重擔”。往里面一看,好家伙,白的是面袋,黃的是油瓶,粉的是桃子,還有一個溜圓的小西瓜,紋路清晰,清脆欲滴,秀色可餐。她等的公交車來了,我又幫忙給她背上,轉過身來,手里多了一個香噴噴的大桃子。錯愕間,一聲“酒杯社”從車窗里飄出,后來才知道,那是納西語“謝謝”的意思。殊不知,該說謝謝的是我,在這里,我懂得了什么是“贈人玫瑰,手有余香”的真正含義,懂得了什

5、么是各族人民“兼愛交利”精神的終極命題。“兩學一做”,要求黨員干部像“背簍”一樣有“兼收并蓄”的包容氣度。朝金纓格言聯壁有云:“靜坐常思已過,閑談莫論人非”,恰當詮釋了嚴于律己和寬以待人的正確含義。一方面,要多返躬自省,養成道德意識、風險意識、底線意識,以身作則,率先垂范;另一方面,要開展批評與自我批評,虛懷若谷,從善如流,有治人之資,濟人之能,更要有憫人之心,容人之量,堅持“不抓辮子、不扣帽子、不打棍子”。正如同志所言:“要多一些包容和耐心,對建設性意見要及時吸納,對困難要及時幫助,對不了解情況的要及時宣介,對模糊認識要及時廓清,對怨氣怨言要及時化解,對錯誤看法要及時引導和糾正。”“背簍精神

6、”要有“鄉土”情結。自古以來,作為西南重鎮,麗江的“馬幫”與“藏貨”交相輝映,成為“茶馬古道”上一顆璀璨的明珠。以馬幫為代表的一代代納西人背起背簍,走南闖北,櫛風沐雨,不斷上演“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衰”的生離死別。可想而知,千百年來,每逢佳節,有多少納西先民在川邊,在藏區,在漠北,在印境東望故鄉,暗自淚垂。在而今的古城內的綠肥紅瘦之中,又有多少游子以此為家,暢想著“白日放歌須縱酒,青春作伴好還鄉”,將麗江作為自己的第二故鄉,將樸素的家國情懷融入到日常工作生活的點點滴滴。在這里,背簍代表的是“鄉土”,是揮之不去的故鄉山川,是俯拾皆是的人情風土,是對遠親近鄰,同鄉閭里最深沉的愛和依戀。“兩

7、學一做”,要求黨員干部像“背簍”一樣扎根基層,立足本職,做好群眾工作,從日常工作、生活中汲取知識,增長才干。無論是堅守故土還是身處異鄉,都要有“鄉土”情結,以“他鄉”為故鄉,視百姓如親人,“零距離”接觸人民群眾,立黨為公,執政為民,扎實筑牢為人民服務的現實根基。“背簍精神”呼喚“發展、希望”。居家時,出行,勞作時,背簍將孩子們裝起被納西女子“隨身攜帶”。“咿呀呀”的童聲縈繞身邊,紅彤彤的小臉偎在耳邊,肉滾滾的小手輕撫面龐,水汪汪的大眼睛透出對這個世界無盡的好奇與向往,一切的一切,都在世代相傳的背簍兩邊傳遞,搭建起血濃于水的親情杠桿,至死不渝。在這里,背簍代表的是與時俱進的發展,是揮戈返日的希望,它使得中華民族遠流長,欣欣向榮,薪火相傳,生生不息。“兩學一做”,要求黨員干部像“背簍”一樣堅守對黨的事業,國家發展前景的希望,牢固樹立和自覺踐行“新發展理念”。真正認識到發展要以創新為第一動力,以協調為內在要求,以綠色為重要體現,以開放為必由之路,以共享為本質要求,“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動仗”,培育創新意識,注重協調配合,倡導綠色生態,提高開放水平,敦促共享互助。同志指出:“(發展要)注意鄉土味道,保留鄉村風貌,留得住青山綠水,記得住鄉愁。”正是其題中的本有之意。在全黨上下轟轟烈烈的進行“兩學一做”學習教育活動的當下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