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版高一必修2 專題一 古代中國經濟的基本結構與特點課件_第1頁
人民版高一必修2 專題一 古代中國經濟的基本結構與特點課件_第2頁
人民版高一必修2 專題一 古代中國經濟的基本結構與特點課件_第3頁
人民版高一必修2 專題一 古代中國經濟的基本結構與特點課件_第4頁
人民版高一必修2 專題一 古代中國經濟的基本結構與特點課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83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專題一 古代中國經濟的基本結構與特點 一 古代中國的農業經濟1古代中國農業經濟知識結構地位:“神農”的傳說生產關系泰半之賦沉重的力役貧者無立錐之地生產力從“刀耕火種”到“以牛田”大禹和他的繼承人2一、農業耕作技術的改進 原始農業: “刀耕火種”、“火耕”春秋戰國:鐵犁牛耕西漢:牛耕普及,鐵制農具增多,出現曲柄鋤和大鐮東漢:耦犁,一牛挽犁唐朝:曲轅犁3刀耕火種4唐朝:曲轅犁構造示意圖東漢:耦犁鐵鏵56二、貧者無立錐之地 (土地兼并嚴重)1、土地制度 原始社會氏族公社所有,公社成員集體耕種,平均消費 奴隸社會土地歸國家所有,實行井田制 封建社會封建土地私有制72、土地兼并富者田連阡陌,貧者無立錐之

2、地。有力者無田可耕,有田者無力可耕。土地嚴重兼并的影響有哪些?4、自耕農大量破產,威脅了國家的收入來源,嚴重影響了國家的賦稅收入。1、地權和勞動者分離,導致農業生產秩序的嚴重破壞。2、使得無數小農破產,社會動蕩不安。3、土地兼并地方豪強勢力壯大,嚴重影響到中央集權的加強。自主學習:古代統治者和農民各是怎樣解決土地兼并問題的?8三、大禹和他的繼承人 91、戰國水利工程的興修鄭國渠都江堰2、漢代:井渠、王景治理黃河3、唐朝設渠堰使4、古代灌溉工具的改進10灌溉動力唐朝 筒車人力到水力二人 翻車戽斗一人翻車 1112本課小結:古代中國農業的主要耕作方式:從刀耕火種到鐵犁牛耕古代中國的土地制度:地主土

3、地所有制和小農土地所有制古代中國農業經濟的基本特點:以小農戶個體經營為主的 農業經營方式。古代著名的水利工程:都江堰、鄭國渠13小試牛刀1孔子的學生冉伯牛名耕、司馬耕字子牛,由此你得出的歷史結論是A.孔子有教無類,學生多是貧家子弟 B.孔子非常重視教育學生參加農業勞動C.春秋人物喜歡取低賤的名字 D.孔子生活的春秋時代可能已有牛耕2某學生搜集和探究古代傳說,有一個傳說提到二郎神是秦國李冰的次子,因與父親一起修筑水利工程造福一方而受到人們的建廟崇拜,則他們父子修筑的工程是A.鄭國渠 B.都江堰 C.六輔渠 D.靈渠143.圖2為“胡人執犁俑”。該陶俑可能最早制作于 A.漢代 B.唐代 C.宋代

4、D.元代 4.“一夫不耕,或受之饑;一女不織,或受之寒。”這句話反映了 A.小農經濟的生產方式 B.手工業經濟的生產方式 C.古代婦女的地位較高 D.商品經濟的發達5.史書記載:“水激輪轉,眾筒兜下,次第下傾于岸上以灌稻田,日夜不息,絕勝人力。”這種提水工具最早出現于 A.戰國 B.西漢 C.唐朝 D.北宋15讀右圖回答(1)右圖反映的牛耕方式叫什么? 牛耕技術最早出現于什么時候?(2)東漢牛耕技術有何進步? 對農業生產有怎樣的積極影響?(1)耦犁。春秋戰國。(2)進步:東漢時出現了一牛挽犁的牛耕法。 影響:便于牛耕的普及,有利于山地開墾; 促進了古代農業的發展。16二 古代中國的手工業經濟手

5、工業:指依靠手工勞動,使用簡單工具的小規模工業生產。17一、家庭手工業和田莊手工業 中國傳統社會建立在自然經濟基礎上,這種自然經濟的特點是,在一個小的社會單元內部,可以基本做到自給自足。 自然經濟:為了滿足生產者本身或本經濟單位(如氏族、莊園)的需要而進行生產的經濟,也就是自給自足的經濟 自給自足:給(j):供給。依靠自己的生產,滿足自己的需要。 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是中國經濟的基本形態。 18家庭手工業 家庭手工業是農戶的一種副業,典型表現“男耕女織”。 它是隨著小農經濟的形成而出現的,它與農耕相結合,以紡織業為主,產品主要供自己消費和交納賦稅,剩余部分才拿到市場上出售。19田莊手工業田莊:是

6、地主依靠政治特權取得或兼并農民土地而形成發展起來的。田莊里的勞動者為依附農民。(崔寔的四民月令,敘述漢代大地主田莊從正月至十二月的生產、生活情況。)東漢大地主的田莊 田莊是一個相當完備的 微型社會。 田莊手工業主要是為了滿足田莊的生產、生活需要。 特點:依附于農業,自給自足20二、紡織業的發展 1、新石器時代,紡織技術已經萌芽 2、中國是世界上最早養蠶織綢的國家,山西夏縣西陰村仰韶文化遺址出土的絲織物殘片和浙江湖州錢山漾良渚文化遺址出土的絲線、絲帶及絲織物表明,約在四五千以前黃河流域和長江流域已出現了絲綢的生產。 3、商代,在甲骨文中已出現了關于祭祀蠶神的內容,還有負責指導蠶桑生產的專職官員。

7、商代出土文物中有“玉蠶”。 4、周代,周禮考工記中記載,婦女的紡織生產被稱為“婦功”。從事紡織生產的人與王公、士大夫、百工、商旅及農夫并列,稱做“國有六職”。 21二、紡織業的發展 5、秦漢以后,我國蠶業絲織生產進入興盛時期。西漢初期實行了一系列有利于農桑的政策,促進絲織業發展。漢代在考古出土中先后發現很多技巧高超、品種繁多、圖案變化豐富的絲綢實物。如長沙馬王堆出土的絲織品。漢代絲織品經過絲綢之路遠銷到以羅馬為中心的地中海沿岸,中國因此被稱為“絲國”。 6、唐代中期以后,隨著城市和商品經濟的發展,私營紡織作坊興起,官營紡織業也有相當大的規模。 7、宋代棉花種植及棉紡織技術已經推廣到閔粵等地區,

8、絲織工藝水平也有了新的提高。 8、明代蠶桑、棉花種植面積普遍擴大,絲織業出現了資本主義生產的萌芽。222324三、先進的冶金技術冶銅技術 冶鐵煉鋼技術 青銅冶鑄及代表作鐵器的產生和推廣水排的發明和應用煉鋼和淬火工藝自然通風人力皮囊鼓風畜力鼓風水排25制瓷業成為獨立的生產部門,越青邢白、釉下彩繪。從商朝到東漢發明粉彩瓷器工藝。由陶向瓷過渡唐代宋代清代原始時代彩陶瓷窯遍布各地,幾大名窯四、陶瓷業的成就26 1.唐代陸羽在其論茶專著茶經中稱:“碗,越州上,或以邢州處越州上,殊不然。若邢瓷類銀,越瓷類玉。邢不如越,一也。若邢瓷類雪,則越瓷類冰。邢不如越,二也。邢瓷白而茶色丹,越瓷青而茶色綠。邢不如越,

9、三也。” 下列對該材料信息的解讀,最為準確的是 A.唐朝時,瓷器主要是茶具 B.唐朝人當時對越窯白瓷情有獨鐘 C.越窯是中國最古老的瓷器窯場 D.越瓷、邢瓷各具特色,受人推崇 解析:A、C兩項明顯是片面的。越窯出產的是青瓷,B錯。從材料可知,越瓷、邢瓷各具特色,都是瓷器中的上等品,因而受到當時人的推崇。 答案:D272、東漢杜詩發明的水排是一種 A、灌溉工具B、冶鐵工具 C、播種工具D、紡織工具3、古代手工業品中質量最好的應出自 A、官營手工業B、民營手工業 C、家庭手工業D、私營企業4、唐代名句“奪得千峰翠色來”描繪的是 A我國古代精湛的青銅器鑄造技術 B唐代越窯青瓷的美麗色彩 C絲織業的一

10、種綠色絲綢產品 D著名的“唐三彩”4、下列那種是清代發明的瓷器種類有 A、青瓷 B、斗彩瓷 C、五彩瓷 D、粉彩瓷 28 半坡出土人面魚紋盆 29色彩絢麗的唐三彩30唐代白瓷唐 青瓷 上海博物院藏 31唐代釉下彩繪瓷水盂 32清代粉彩瓷33四羊方尊司母戊大方鼎:高133厘米、口長110厘米、口寬78厘米、重875千克,是目前世界上發現的最大的青銅器。34三 古代中國的商業經濟商業:以買賣方式使商品流通的經濟活動。35 古代商族始祖契的六世孫王亥很會做生意,經常率領很多奴隸,販運貨物到遠處去做買賣。以后,做買賣成了商族人的主要謀生手段之一。 周武王滅商后,商朝的遺民為了維持生計,東奔西跑地作買賣

11、,日子一長,便形成一個固定的職業。周人就稱他們為“商人”,稱他們的職業為“商業”。這種叫法一直延續到今天。36端木賜,字子貢,名賜。春秋末期衛國人。是孔子門生“七十二賢”之一,也是“孔門十哲”之一。子貢雖出儒門,卻懂經商之術,多年的經商活動使他積累了大量的財富,這為孔子與其門徒的周游列國活動提供了有力的經濟保障,歷史上多用“端木遺風”來表經商致富之人,即源于此。孔子稱贊子貢為“瑚璉”(古代宗廟中盛生黍的祭器,常用來比喻有立朝執政才能的人),是對子貢能力的肯定。 子貢37呂不韋呂不韋,戰國末年著名商人、政治家、思想家,衛國濮陽(今河南濮陽西南)人。呂不韋是陽翟(今河南省禹州市)的大商人,他往來各

12、地,以低價買進,高價賣出,所以積累起千金的家產。他以“奇貨可居”聞名于世,曾輔佐秦始皇登上帝位,任秦朝相國,并組織門客編寫了著名的呂氏春秋,也是雜家思想的代表人物。38范蠡 范蠡,字少伯,春秋末期的政治家、軍事家和經濟學家。楚國宛(今河南南陽)人。公元前四九六年前后入越,輔助勾踐廿余年,終于使勾踐于公元前四七三年滅吳。范蠡以為大名之下,難以久居,遂乘舟泛海而去。后至齊,父子戮力耕作,致產數十萬。齊人聞其賢,使為相。范蠡辭去相職,定居于陶(今山東定陶西北),經商積資巨萬,稱“陶朱公”。 39一、富商大賈周流天下遠古:早期的商業交換出現 商代:商業初具規模 西周: 春秋戰國: 漢代:商運活躍唐代:

13、商旅往來頻繁 宋元:海外商運發展迅速明清:形成商幫,出現會館401.殷墟貴族墓葬中發現了許多隨葬的貝殼,甲骨文中也有如圖所示的帶“貝”的文字。這說明A.貝用于占卜 B.貝用于祭祀 C.貝是裝飾品 D.貝是貨幣412.南朝蕭梁時期,建康城內有居民28萬。城內有四個市,秦淮河北有大市和小市十余處。會稽、吳郡、余杭等地也是“商賈并湊”。番禺是海外貿易中心,南洋各國以及天竺、獅子國(斯里蘭卡)、波斯(伊朗)等國的商船,“每歲數至”,或“歲十余至”。上述材料表明 A.南朝時,南方商品經濟比較活躍 B.商稅是南朝財政收入的大宗 C.江南的開發使南北經濟趨向平衡 D.我們經濟重心已經實行了南移 解析:魏晉南

14、北朝時期,北方由于長期戰亂,不少城市遭到破壞,商品經濟發展緩慢,至北魏后才有所恢復;而南方由于社會比較安定,經濟發展較快,商品經濟顯得比較活躍。材料印證了當時南方南方商品經濟比較活躍的史實。材料本身無法得出B、C。D是唐宋時期。 答案:A。423.唐朝在水陸交通要道上大致凡三十里設一驛站,全國共設有驛站1644所。陸驛備有馬,水驛備有船,以供官吏往還和政府文書的傳遞。在交通要道上,還有私人開設的接待客商的店肆,各店不僅出賣酒飯,而且“皆有驢賃客乘,倏忽數十里”。下列對材料信息的解讀,最準確的是 A.中國古代,唐朝水陸交通最發達 B.唐朝政府鼓勵私人經營交通事業 C.快捷、便利的交通成就了唐朝的

15、繁榮 D.擴大內需是唐朝的基本經濟政策434.右圖表明 (清)徐揚蘇州懷胥橋商市A.清朝前期海外貿易發達 B.清朝前期實行重商主義政策C.清代蘇州農業、手工業發達 D.清代蘇州工商業繁榮,人文薈萃解析:圖片蘇州懷胥橋商市本身反映的只是蘇州工商業的繁榮情況,無法看出海外貿易、農業、手工業狀況,故D符合題意,A、C不符題意。清朝前期實行的是重農抑商政策,B錯。 答案:D。44 (明清時期)商業資本十分活躍,積累了百萬乃至千萬資金。全國各地出現了許多大小商人,他們在各地設會館、公所、組織商幫。如山西商、徽商、江右商等等。他們從事各種轉販活動,清代,山西票號莊氏號稱數千萬兩。以上資料摘自簡明中國經濟史

16、請回答:明清商業進一步發展的表現?商業資本活躍;出現地域性商幫45 商業會館為商人自行組織的商業公所,圖為清代旅居蘇州的山西商人興建的“全晉會館”。商業會館46 北方會館的典型代表遼寧海城的山西會館。河南南陽的山陜會館47 喬家大院坐落在山西祁縣東 觀鎮喬家堡村,是清朝富商喬氏 家族的宅院。喬氏家族的第一代 創業人喬貴發,年輕時只身走西 口,在包頭苦心經營,終于發展 起一家最大商號,店鋪、居宅達 到1000多間。到第二代喬致庸,開始了金融業的活動,把商行、銀號從包頭開到北京、天津、太原等地。現存的喬家大院,是喬氏家族經數次擴建而成的。 喬家大院48徽商 以德治商,講求信譽,善于開拓名牌產品 重

17、視教育,篤信“富而教不可緩”。宏村南湖書院49歷經百年,胡慶余堂依然熠熠生輝,保持“真不二價”的誠信傳統。 50“紅頂商人”胡雪巖 胡雪巖幼時家貧,幫人放牛為生。咸豐十年(1860)自開阜康錢莊,并與官場中人往來,成為杭城一大商紳。 左宗棠任浙江巡撫,委胡雪巖為總管,主持全省錢糧、軍餉,因此阜康錢莊獲利頗豐。他還協助左宗棠開辦企業,主持上海采運局,兼管福建般政局,經手購買外商機器、軍火及邀聘外國技術人員,從中獲得大量回傭。他操縱江浙商業,專營絲、茶出口,操縱市場、壟斷金融。至同治十一年(1872)阜康錢莊支店達20多處,布及大江南北。資金2000萬余兩,田地萬畝。由于輔助左宗棠有功,曾授江西候

18、補道,賜穿黃馬褂,是一個典型的官商。51 多數學者認為,徽商始于南宋,發展于元末明初,形成于明代中葉,盛于嘉靖,清代乾隆年間達到頂峰,至嘉慶、道光年間日趨衰敗。明代安徽地志說:“徽人多商買,其勢然也。”嘉慶徽州府志就指出:徽人“善儀容,有口才”,“善識低昂,時取予,以故買之所入,視旁郡倍厚。”材料表明 A.徽商前后延綿長達一千余年 B.徽商市場眼光敏銳,獲利豐厚 C.徽商是中國古代最大的商幫 D.徽州人“生而善買”,世代經商52金陵向西賈客多,船中生長樂風波。欲發移船近江口,船頭祭神各澆酒。停杯共說遠行期,入蜀經蠻遠別離。金多眾中為上客,夜夜算緡眠獨遲。張籍賈客樂想一想,這一首詩反映了商人怎樣

19、的生活?反映了商人為了追逐利潤而往來奔波的生活方式。53賈客燈下起,猶言發已遲。高山有疾路,暗行終不疑。寇盜伏其路,猛獸來相追。金玉四散去,空囊委路岐。揚州有大宅,白骨無地歸。少婦當此日,對鏡弄花枝。劉駕賈客詞想一想,這一首詩又反映了什么?古代商人常面對人身財產的安全風險。54 古代的“城”是統治者居住的地方,是政治中心,“市”是商品交換的場所。 以后“城”、“市”結合,成為社會的中心,商業的繁榮也就總是與城市聯系在一起。城市的由來 二、“市”的發展55草市形成六 朝專門管理機構,長安9市漢 代明碼標價秦 代商業區繁華明 清突破了時空限制;商業街形成宋 代草市普遍,夜市繁榮唐 代“市”的發展情

20、況朝 代5657據說西漢都城長安,有正式的“市”9處,右圖是漢代“長安市長”印。你知道“市長”的含義嗎?1.古官名。職掌同市令。漢代于長安置東西市令,于都邑置市長。 2.城市的行政首長。 58596061626364 下面詩句各自反映了哪個朝代市的發展情況? “天涯同此路,人語各殊方。草市迎江貨,津橋稅海商。” 王建汴路即事 “夜市賣菱藕,春船載綺羅。” 杜荀鶴65 陸游雜賦詩“今朝半醉歸草市,指點青簾上酒樓”說明宋代的草市 A、逐漸演進為相對集中的地方商業中心 B、已經具備比較完備的飲食服務設施 C、政府對草市的行政管理加強 D、草市發展為鄉村集市 66三、商業都會的崛起戰國:有的城市中出現

21、商業區漢代:都市因商業集中而繁榮新朝:全國性的商業中心形成唐代:長安、洛陽、揚州、杭州、湖州宋代:汴京等都市的商業繁盛清代:蘇州等地“十萬煙火” 、五鎮67第四課 古代中國的經濟政策一、重農抑商政策二、工商業的管理三、海禁政策四、資本主義萌芽的緩慢發展68重視農業抑制商業一 、重農抑商政策 1、含義:也叫“重本棄末”、“強本弱末”,強調要發展農耕,限制商業和手工業的發展。始于戰國時期的商鞅變法,后古代歷朝大都推行這一政策。 69 商君書:“戮力本業,耕織致粟帛多者,復其身(兔除本人徭役 )。事末利及怠而貧者,舉以為收孥(全家罰為官奴 )。” 商鞅變法明確規定重農抑商。 在當時有一定合理性,因為

22、當時處于封建社會初期,需要發展農業以鞏固經濟基礎。 70 2、目的 維護專制主義國家政權的經濟基礎, 保障國家的安全,維護政治的穩定,鞏固君主的地位。713、表現:戰國:商鞅變法明確規定了重農抑商的原則。西漢初年:政府規定商人不得衣絲乘車。 漢武帝時:打擊富商大賈、發展官營商業。西漢唐朝:商人入市籍,不得為官。72漢景帝經常對下臣們說: “黃金珠玉,饑不可食, 寒不可衣,都不如谷物和絲麻。”73 雍正帝說: 農為天下之本務,而工賈皆其末也。市肆之中多一工作之人,即田畝之中少一耕稼之人。 平日留心勸導,使民知本業之貴。 744、評價:積極:消極:促進了農業經濟的發展。有利于保障國家的安全,維護政

23、治的穩定。 使社會經濟活力受到了壓抑,新的經濟因素和生產方式的萌芽,長期得不到正常發育。75二、海禁政策 1、含義:明清王朝禁止中國人赴海外經商和限制外國商人到中國舉行貿易的政策。 2、表現:76 材料一 永樂二年正月,禁民下海。時福建瀕海居民,私載海舡,交通外國,因以為寇。郡縣以聞,逐下令禁民間海船。原有海船者,悉改為平頭船,所在有司防其出入。 永樂實錄卷二十七 材料二 順治元年,清政府頒布“遷海令”,將北起山東南至廣東的沿海居民內遷三四十華里,并且將所有沿海船只悉行燒毀,寸板不許下水。凡溪河裝柵,貨物不許越界。違者死無赦。 臺灣外紀卷十二 據材料一、二,指出明清兩朝對海外貿易的相似政策。

24、禁海令,不許民船出海貿易。 77 1、含義 2、表現 3、影響二、海禁政策781793年,乾隆接見英國使臣馬嘎爾尼說:“天朝物產豐盈無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貨物以通有無”,拒絕了英國的通商要求。79 1、明清時期統治者實行“抑商”和“海禁”的根本目的是 A、維護封建統治 B、限制工商業發展 C、保護農耕經濟 D、防范“外夷”入侵 2、明清時期統治者實行“抑商”和“海禁”的根本原因是 A、商品經濟和資義萌芽的發展 B、封建制度漸趨衰落 C、君主專制的空前加強 D、自然經濟占統治地位 80資本主義:資本家占有生產資料,并用以剝削雇傭工人勞動、榨取剩余價值的社會制度。主體:資本家和雇傭工人關系:雇傭和被雇傭的關系實質:雇傭工人向資本家出賣勞動力,資本家剝削雇傭工人的勞動資本主義萌芽:封建社會內部產生的資本主義生產關系的萌芽狀態。三、資本主義萌芽的緩慢發展81 施復是明朝小說醒世恒言里的人物。他們夫婦二人住在蘇州盛澤鎮上,靠養蠶織綢生活,本是小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