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一) 曹彬仁愛曹武惠王,國朝名將,勛業之盛,無與為比。嘗曰:“吾為將,殺人多矣,然未嘗以私喜怒輒戮一人?!逼渌犹梦荼?,子弟請加修葺,公曰:“時方大冬,墻壁瓦石之間,百蟲所蟄,不可傷其生?!逼淙市膼畚锷w如此。言行龜鑒)( 張光祖注釋 蟄:動物在冬眠時潛伏在土中或洞穴中不食不動的狀態。1.解釋文中加點的詞語。(1)其所居堂屋敝()(2)吾為將2. 用現代漢語解釋文中畫線句。時方大冬,墻壁瓦石之間,百蟲所蟄,不可傷其生。3.文章開頭介紹曹武惠王是“國朝名將”,其作用是什么?4.文章通過、這兩件事刻畫了曹武惠王“”的德行。(二) 狄仁杰狄仁杰為并州法曹,有同府法曹鄭崇質,母老且病,當使絕域。仁杰曰
2、:“太夫人有疾而公遠使,豈可貽親萬里之憂。”乃詣長史藺仁基,請代崇質行。時仁基與司馬李孝廉不協,因謂曰:“吾等獨無愧耶?!毕啻绯酢#灼街倮m 世說)1. 解釋文中加點的詞語。(1)當使絕域 () (2)乃詣長史藺仁基 ()2. 用現代漢語解釋文中畫線句。因謂曰:“吾等獨無愧耶。”3. 文章后半部分寫仁基與司馬李孝廉“相待如初”的作用是什么?4. 讀了這篇短文,你有什么體會?(三) 猿母中箭僧悟空在江外,見一猿坐樹梢,弋人伺其便,射之,正中母腹。母呼其雄至,付子已,哀鳴數聲,乃拔箭墮地而死。射者折矢棄弓,誓不復射。客揮犀三)(墨注釋弋人:射鳥的人。即下文的“射者”。1. 解釋加點的詞語:付子已
3、()2. 用現代漢語解釋文中的畫線句。射者折矢棄弓,誓不復射3. 用自己的話回答,射者為什么“誓不復射”? 4讀了這則故事,你有什么體會?(四) 銀燭明天順間,豐慶為河南布政使,按部行縣,縣令某墨吏也,聞慶至,恐,飾白銀為燭以獻。慶初未之覺也。既而執燭者以告,慶佯曰:“試爇之。”曰:“爇而不能燃也?!睉c笑曰:“不能燃烏用燭為?”貯以故筐,明日盡還之。顧謂令曰:“汝燭不燃,易可燃者。自今慎勿復爾?!傲畛?,益大恐,輒解印綬而去。慶亦終不以銀燭事語人。注釋部:規定,程序。行:巡視,考察。墨:貪墨,貪財。爇ru:點燃,焚燒。1解釋文中加點的詞語(1)豐慶為河南布政使()(2)顧謂令曰()2用現代漢語解
4、釋文中的畫線句。汝燭不燃,易可燃者3縣令“飾白銀為燭以獻”的目的是4、聯系全文分析,豐慶是個怎樣的人? (五) 趙人患鼠趙人患鼠,乞貓于中山。中山人予之,貓善捕鼠及雞。月余,鼠盡而其雞亦盡。其子患之,告其父曰:“盍去諸?”其父曰:“是非若所知也。吾之患在鼠,不在乎無雞。夫有鼠則竊吾食,毀吾衣,穿吾垣墉,壞傷吾器用,吾將饑寒焉。不病于無雞乎?無雞者,弗食雞則已耳,去饑寒猶遠,若之何而去夫貓也!”注釋盍:何不。若:你。垣墉:泛稱墻。病于:病,有害。于,比。1解釋文中加點的詞語(1)貓善捕鼠及雞()(2)弗食雞則已耳()2用現代漢語解釋文中的畫線句。其子患之,告其父曰:“盍去諸?”3“貓善捕鼠及雞”
5、的特點表現在4、這則故事說明了一個什么道理?(六) 東坡逸事東坡為錢塘守時,民有訴扇肆負債二萬者,逮至則曰:“天久雨且寒,有扇莫售,非不肯償也?!惫钜陨榷畞恚团凶止P隨意作行、草及枯木、竹石以付之。才出門,人竟以千錢取一扇,所持立盡。遂悉償所負。注釋肆:商店。判字筆:判案所用的毛筆。行、草:行書、草書。1解釋文中加點的詞語 (1)東坡為錢塘守時 ()(2)遂悉償所負()2用現代漢語解釋文中的畫線句天久雨且寒,有扇莫售,非不肯償也。3“就判字筆隨意作行、草” 中的“隨意”一詞有什么作用?4.讀了這則故事,你有什么啟發?(七) 趙母訓子趙武孟初以馳騁田獵為事,嘗獲肥鮮以遺母,母泣曰:汝不讀書而
6、田獵,如是吾無望矣!竟不食其膳。武孟感激勤學,遂博通經史,舉進士,官至右臺侍御史。( 續 世 說 )1、解釋文中加點的詞語(1)如是吾無望矣()(2)竟不食其膳()2. 用現代漢語解釋文中的畫線句。嘗獲肥鮮以遺母.3. 趙母的希望是什么?4.這則故事,給你的啟發是什么?第 5 頁 共 47 頁 (八) 善士于令儀曹州于令儀者,市井人也。一夕,盜入其家,諸子擒之,乃鄰舍子也。令儀曰:“爾素寡過,何苦而盜耶?”“迫于貧爾?!眴柶渌?,曰:“得十千足以資衣食?!比缙溆c之。既去,復呼之,盜大懼,語之曰:“汝貧甚,夜負十千以歸,恐為人所詰?!绷糁撩魇谷?。盜大感愧,卒為良民。鄉里稱君為善士。1解釋文
7、中加點的詞語(1)爾素寡過() (2)既去,復呼之()2用現代漢語解釋文中的畫線句。汝貧甚,夜負十千以歸,恐為人所詰。3從文中看,鄰舍子“卒為良民”有兩個原因:(1)(2)4文中從下面三個細節刻畫于令儀的“善”:(1)耐心了解情況,表現他的寬容;(2)(3)(九) 鑿壁借光匡衡勤學而燭,鄰居有燭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發書映光而讀之。邑人大姓文不識,家富多書,衡乃與其傭作而不求償。主人怪問衡,衡曰:“愿得主人書遍讀之?!敝魅烁袊@,資給以書,遂成大學。1解釋文中加點的詞。 (1)主人怪問衡 () (2)愿得主人書遍讀之()2用現代漢語解釋文中的畫線句。(1)衡乃穿壁引其光,以書映光而讀之(2)衡
8、乃與其傭作而不求償3與句中“資給以書”中“以”字的用法相同的一項是()A以俟夫觀人風者得焉C何以戰B不以物喜,不以己悲D必以分人4出自這個故事的一個成語是鑿壁借光,從字面上看,這個成語的意思是容現在用這個成語形。(十) 原谷諫父原谷有祖,年老,谷父母厭憎,欲捐之。谷年十有五,諫父曰:“祖育兒生女,勤儉終身,豈有老而捐之者乎?是負義也?!备覆粡模鬏?,捐祖于野。谷隨,收輿歸。父曰:“汝何以收此兇具?”谷曰:“他日父母老,無需更作此具,是以收之?!备笐M,悔之,乃載祖歸養。注釋原谷:人名。捐:拋棄。諫:好言相勸。輿:手推的小車。兇:不吉利。1、 解釋文中加點的詞語。(1)是負義也()(2)無需更作此
9、具 () 2、 用現代漢語解釋文中畫線的句子。父不從,作輿,捐祖于野。3、原谷父親后悔的原因是什么?4、這個故事給我們什么啟示?(十一)楊氏之子梁國楊氏子九歲,甚聰惠。孔君平詣其父,父不在,乃呼兒出。為設果,果有楊梅??字敢允緝涸唬骸按耸蔷夜?。”兒應聲答曰:“未聞孔雀是夫子家禽。世說新語節選注釋甚:非常1、解釋下面句子中帶點的字。(1)、孔君平詣其父,父不在,乃呼兒出。 詣:_ 乃:_(2)孔指以示兒曰。 示:_ 曰:_(3)未聞孔雀是夫子家禽。 未:_ 聞:_2、仔細讀下面的句子,回答問題??字敢允緝涸唬骸按耸蔷夜!眱簯暣鹪唬骸拔绰効兹甘欠蜃蛹仪??!?1) 對話意思:(2) 對話精妙
10、極了,妙在何處?3、文章講述了一個什么樣的道理? (十二)伯牙絕弦伯牙善鼓琴,鐘子期善聽。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鐘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鐘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鐘子期必得之。子期死,伯牙謂世再無知音,乃破琴絕弦,終身不復鼓。呂氏春秋注釋善鼓琴:善于演奏古琴峨:高洋:廣大1、成語 出自伯牙絕弦這個故事。這個故事中(人物是的知音,從(課文句子)“”這兩句可以看出。2、人們常用俞伯牙摔琴謝知音的故事感嘆3、“高山流水”比喻們把“知音”比作或,也比喻的人。人4、從鐘子期死后,伯牙“破琴絕弦”,我們感受出他當時的心情(用一個成語概括),可見二人之間的感情括)。(用成
11、語概5、你是怎樣理解伯牙絕弦的:(十三)學弈弈秋,通國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誨二人弈,其一人專心致志,惟弈秋之為聽;hn 一人雖聽之,一心以為有鴻鵠將至,思援弓繳而射之。雖與之俱學,弗若之矣。為是其智弗若與?曰:非然也。 孟子告子注釋弈秋:弈:下棋(圍棋)。秋,人名;因他善于下棋,所以稱為弈秋。弓繳:弓箭1、解釋下列句中加點的詞。使弈秋誨二人弈 ()非然也 ()思援弓繳而射之(為是其智弗若與()2下列各句與“弈秋,通國之善弈者也”句式不同的一項是(A夫戰,勇氣也C甚矣,汝之不惠3翻譯:惟弈秋之為聽譯文:B此則岳陽樓之大觀也D蓮,花之君子者也4本文通過學弈這件小事,作者意圖在說明一個什么道理?答:(
12、十四)晏子使楚晏子將使楚。楚王聞之,謂左右曰:“晏嬰,齊之習辭者也,今方來,吾欲辱之,何以也?”左右對曰:“為其來也,臣請縛一人過王而行。王曰,何為者也?對曰,齊人也。王曰,何坐?曰,坐盜。”晏子至,楚王賜晏子酒。酒酣,吏二縛一人詣王。王曰:“縛者曷為者也?”對曰:“齊人也,坐盜?!闭曣套釉唬骸褒R人固善盜乎?”晏子避席對曰:“嬰聞之,橘生淮南則為橘,生于淮北則為枳,葉徒相似,其實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異也。今民生長于齊不盜,入楚則盜,得無楚之水土使民善盜耶?”王笑曰: “圣人非所與熙也,寡人反取病焉。世說新語詣:拜見注釋 謂:問何以也:用什么辦法善:擅長,善于坐:犯罪曷:通假字,通“何”1
13、、解釋文段中加線的詞語。習辭:避席:2、楚王為什么想侮辱晏子?晏子又是怎樣回擊的?3、晏子說“橘生淮南則為橘,生于淮北則為枳”,目的是想說明什么?4、把“為其來也,臣請縛一人過王而行”翻譯成現代漢語。譯文:5、晏嬰在這場外交斗爭中巧妙地運用了類比的手法,其中把“淮南”比為為為,把“淮北”比為;把“橘”比, 把 “ 枳 ” 比。6、“吏二縛一人詣王”的目的是什么?7、晏子是怎樣的一個人? (十五)精衛填海jizh發鳩之山,其上多柘木。有鳥焉,其狀如烏,文首,白喙,赤足,名曰“精xio衛”,其鳴自洨,是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東海,溺而不返,故為精yn衛。常銜西山之木石,以堙于東海。山海經北
14、次三經節選注釋發鳩之山:山名,舊說在今山西省長子縣西。柘木:柘樹,桑樹的一種。文首:頭上有花紋。其鳴自洨:它的叫聲很像自己呼叫自己。 少女:小女兒。堙:填塞,堵塞。1下面句中加點“是”的用法與其他不同的一項是()A是炎帝之少女B吾嘗疑乎是D由是感激C挾泰山以超北海,是不能也,非不為也2、解釋下列加點的詞語白喙()以堙于東海()1、翻譯句子女娃游于東海,溺而不返2、讀完這個神話故事后,你有什么感想和體會?(十六)自相矛盾y楚人有鬻矛與盾者,譽之曰:“吾盾之堅,物莫能陷也?!庇肿u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無不陷也?!被蛟唬阂宰又?,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應也。 夫不可陷之盾與無不陷之矛,不可同世
15、而立。韓非子難一節選注釋鬻:賣1.加點詞語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A.譽之曰(稱贊) B.于物無不陷也(穿透)弗:不)。C.吾矛之利(好處) D.夫不可陷之盾與無不陷之矛(句首發語詞)2.“其人弗能應也”的原因是什么?3.假如你是楚國商人,你該怎樣來推銷你的“矛”和“盾”?4. 學習這則寓言后,你得到什么啟示?(十七)為學天下事有難易乎?為之,則難者亦易矣;不為,則易者亦難矣。人之為學有難易乎?學之,則難者亦易矣;不學,則易者亦難矣。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貧,其一富。貧者語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富者曰:“子何恃而往?”曰:“吾一瓶一缽足矣。”富者曰:“吾數年來欲買舟而下,猶未能也。子何恃而往
16、?”越明年,貧者自南海還,以告富者。富者有慚色。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幾千里也,僧富者不能至而貧者至焉。人之立志,顧不如蜀鄙之僧哉?白鶴堂文集節選 注釋為學:做學問,求學。語:讀四聲,告訴。鄙:邊境。南海:指佛教圣地普陀山(屬浙江省舟山群島)。買:花錢雇用。越,到,同“及”。 慚色:慚愧的神色。何如:怎么樣?這里是商量的語氣。下:往下游走。1、解釋多義詞(6 分)自南海還() 蜀之鄙有二僧() 西蜀之去南海()望桓侯而還走() 肉食者鄙() 去國懷鄉()2、下列句子中加點虛詞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分) 吾欲之南海 . 其一貧,其一富 . 以告富者子墨子九距之 其真無馬邪 必以分人3、翻譯下列句子
17、。(4 分) 吾數年來欲買舟而下,猶未能也。 人之立志,顧不如蜀鄙之僧哉?4、本文引用的道理。的故事,意在闡述(十八)司馬光七歲,凜然如成人,聞講左氏春秋,愛之,退為家人講,即了其大旨。自是手不釋書,至不知饑渴寒暑。群兒戲于庭,一兒登甕,足跌沒水中,眾皆棄(去),光持石擊甕,(破)之,水迸,兒得活。1.解釋括號里的詞。(1)眾皆棄去()(2)破之()2.翻譯下面的句子。 自是手不釋書,至不知饑渴寒暑。3.“破甕救人”的故事反映了司馬光的機智聰穎。機智聰穎在某種程度上也是一種創新思維。創新思維的事例古今中外不勝枚舉。請舉一例。(十九)孟子幼時,其舍近墓,常嬉為墓間之事,其母曰:“此非吾所以處吾子
18、也?!彼爝w居市旁,孟子又嬉為賈人街賣之事。其母曰:“此又非吾所以處吾子也?!睆歪憔訉W宮旁。孟子乃嬉為俎豆揖讓進退之事,其母曰:“此可以處吾子矣。”遂居焉。(選自劉向烈女傳)1.解釋下列詞語。A.嬉:B.賈人:2.這段文字源自歷史典故:。(二十)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隨之而泣。其母曰:“女還,顧反為女殺彘?!逼捱m市來,曾子欲捕彘殺之。妻止之曰:“特與嬰兒戲耳?!痹釉唬骸皨雰悍桥c戲也。嬰兒非有智也,待父母而學者也。聽父母之教。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所以成教也。”遂烹彘也。注釋 曾子:孔子的弟子;女:通“汝”;顧:回來;彘:豬;特:只不過。1.下列各組中加點詞意義相同的一組是(
19、A.曾子之妻之市聽父母之教B.其子隨之而泣今子欺之C.汝還顧反為汝殺彘)2.解釋加點的詞。(1)妻止之止()(2)遂烹彘也遂 ()3.將下面的句子譯為現代漢語。嬰兒非有智也,待父母而學者也,聽父母之教。4.讀了這個故事后,你認為曾子有必要殺彘嗎?為什么?請舉一個你生活中的實例作簡答。(二十一)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觸株,折頸而死。因釋其耒而守株,冀復得兔。兔不可復得,而身為宋國笑。1.解釋下列文句中加點詞的詞義。兔走觸株走()因釋其耒而守株釋而身為宋國笑身冀復得兔冀 2.找出文中的議論句,并翻譯這個句子。3.出自這個故事的成語是。從短文中你得到什么啟示?從某一角度簡要談談。答:。(二十二)
20、齊大饑。黔敖為食于路,以待餓者而食之。有餓者蒙袂輯屨,貿貿而來。黔敖左奉食,右執飲,曰:“嗟!來食!”揚其目而視之,曰:“余惟不食嗟來之食,以至于斯也!”從而謝焉。終不食而死。1.解釋加點詞的含義:以至于斯也斯從而謝焉謝2.用一句話概括本文的中心(不超過 10 個字)。3.這則故事給你最深刻的感受是什么?答:。(二十三)葉公子高好龍,鉤以寫龍,鑿以寫龍,屋室雕文以寫龍。于是天龍聞而下之,窺頭于牖(yu,窗),施尾于堂。葉公見之,棄而還走,失其魂魄,五色無主。是葉公非好龍也,好夫似龍而非龍者也。1.“棄而還走”中“還”的意思是:。 2.翻譯文中畫線句子:。3.這個故事講的是4.這個成語的含義是:
21、成語。(二十四)匡衡字稚圭,勤學而無燭。鄰舍有燭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書映光而讀之。邑人大姓不識,家富多書,衡乃與其傭作,而不求償,主人怪,問衡,衡曰:“愿得主人書遍讀之?!敝魅烁袊@,資給以書,遂成大學。衡能說詩,時人為之語曰:“無說詩,匡鼎來??镎f詩,解人頤。”鼎,衡小名也。邑人畏服之如是,聞者皆解頤歡笑。1.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語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A.鄰舍有燭而不逮B.衡乃與其傭作C.而不求償不逮:不給他傭作:雇傭勞作償:報償D.邑人畏服之如是邑人:同鄉2.文中一個家喻戶曉的典故是:3.本文記述了有關匡衡的幾個故事?讀后你有什么感受? (二十五)、尹翁歸傳尹翁歸字子兄,河東平陽人也,
22、徙杜陵,翁歸少孤,與季父居。為獄小吏,曉習文法,喜擊劍,人莫能當。是時大將軍霍光秉政,諸霍在平陽,奴客持刀兵入市斗變,吏不能禁,及翁歸為市吏,莫敢犯者。公廉不受饋,百賈畏之。后去吏居家。會田延年為河東太守,行縣至平陽,悉召故吏五六十人,延年親臨見,令有文者東,有武者西。閱數十人,次到翁歸,獨伏不肯起,對曰:“翁歸文武兼備,唯所施設?!惫Σ芤詾榇死糍瓢敛贿d,延年曰:“何傷?”遂召上辭問,甚奇其對,除補卒吏,便從歸府。案事發奸,窮竟事情,延年大重之,自以能不及翁歸,徙署督郵。河東二十八縣,分為兩部,閎孺部汾北,翁歸部汾南。所舉應法,得其罪辜,屬縣長吏雖中傷,莫有怨者。舉廉為緱氏尉,歷守郡中,所居治
23、理,遷補都內令,舉廉為弘農都尉。征拜東海太守,過辭廷尉于定國。定國家在東海,欲屬托邑子兩人,令后堂待見。定國與翁歸語終日,不敢見其邑子。既去,定國乃謂邑子曰:“此賢將,汝不任事也,又不可干以私?!?、下列句子中加點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奴客持刀兵入市斗變 斗變:斗毆鬧事。.是時大將軍霍光秉政 秉:執掌。).延年曰:“何傷?”傷:傷害。.汝不任事也任:勝任。2、對下列句子中的“其”和“乃”的意義和用法,判斷正確的一項是(甚奇其對 今肅迎操,操當以肅還付鄉黨,品其名位)定國乃謂邑子曰今君乃亡趙走燕 .與相同,與不同。.與不同,與不同。.與不同,與相同。.與相同,與相同。3、從句意關系看,下列
24、分類正確的一項是()汝不任事也,又不可干以私案事發奸,窮竟事情,/延年大重之屬縣長吏雖中傷/莫有怨者公廉不受饋,/百賈畏之. . . . 4、以下句子分編為四組,全都說明尹翁歸不畏權貴、秉公執法的一組是(及翁歸為市吏,莫敢犯者次到翁歸,獨伏不肯起案事發奸,窮竟事情屬縣長吏雖中傷,莫有怨者征拜東海太守,過辭廷尉于定國).5、下列敘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尹翁歸通曉法令條文,精于擊劍,且不畏權貴,不受賄賂,所以他官職雖小,商人們都很怕他。.得到太守田延年的賞識器重之后,尹翁歸表現出很強的辦案能力,按罪量刑,依法辦案。.尹翁歸第二次為官后,仕途通達,由卒史而督郵,而都內令,又升遷為弘農都尉,最
25、終官拜東海太守。.尹翁歸能取得優異的政績而青史留名,田延年功不可沒。因為尹翁歸雖然倨傲狂妄,但田延年不但沒有計較他、苛求他,反而采取了寬容態度,并放手重用他。 6、結合上下文翻譯文中兩個畫線句子。屬縣長吏雖中傷。譯文:又不可干以私。譯文:(二十六)鄭人買履鄭人有欲買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狈礆w取之。及反,市罷,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試之以足?”曰:“寧信度,無自信也。”1、解釋“度”字(1)先自度其足(2)吾忘持度(2)寧信度2、翻譯下列句子。(1)(2)及反,市罷,遂不得履。何不試之以足?3、探究:文中“之”字共出現五次,它們的意思一樣嗎?
26、任意選擇三句,說說句中的“之”是什么意思,或有什么作用。(只允許回答三個)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返歸取之 何不試之以足4、鄭人買履告訴我們什么道理?(二十七)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貧,其一富。貧者語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富者曰:“子何恃而往?”曰:“吾一瓶一缽足矣?!备徽咴唬骸拔釘的陙碛I舟而下,猶未能也。子何恃而往?”越明年,貧者自南海還,以告富者。富者有慚色。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幾千里也,僧富者不能至而貧者至焉。人之立志,顧不如蜀鄙之僧哉?1、解釋字義。蜀之鄙有二僧吾欲之南海顧不如蜀鄙之僧哉子何恃而往 2、翻譯劃橫線的語句。(2 分)人之立志,顧不如蜀鄙之僧哉?3、作者分別舉“貧者”
27、“富者”的例子,采用的是一種方法,這樣寫,是為了說明人之為學,關鍵在4.寫一句關于志向的名言:。 (二十八)與善人居,如入芝蘭之室,久而不聞其香,即與之化矣。與不善人居,如入鮑魚之肆,久而不聞其臭,亦與之化矣。丹之所藏者赤,漆之所藏者黑,是以君子必慎其所處者焉。和品德高尚的人交往,就好像進入了擺滿芳香的芝蘭花的房間,久而久之就聞不到蘭花的香味了,這是因為自己和香味融為一體了;和品行低劣的人交往,就像進入了賣臭咸魚的店鋪,久而久之就聞不到咸魚的臭味了,這也是因為自己與臭味融為一體了。藏朱砂的地方就是紅色的,有油漆的地方就是黑色的,因此有道德修養的人必須謹慎選擇相處的朋友和環境。1解釋字義。(1)
28、 與善人居,如入芝蘭之室居:肆:(2) 如入鮑魚之肆2文中的“鮑魚之肆”比喻怎樣的環境?3根據文意,君子要“慎處”的原因,可用一個成語來概括,那就是:近朱者赤,4對這個成語所包含的觀點你有什么看法?請簡要回答。(二十九)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飲食衣服,若思得之艱難,不敢輕易費用。酒肉一餐,可辦粗飯幾日;紗絹一匹,可辦粗衣幾件。不饞不寒足矣,何必圖好吃 好著?常將有日思無日,莫待無時思有時,則子子孫孫常享溫飽矣。1翻譯下列句子。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2這則短文對你有什么啟發?請談談你的感受。(三十)師曠論學晉平公問于師曠曰:“吾年七十,欲學,恐已暮矣?!睅煏缭唬骸昂尾槐T乎?”平公曰:“安有
29、為人臣而戲其君乎?”師曠曰:“盲臣安敢戲其君?臣聞之:少而好學,如日出之陽;壯而好學,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學,如炳燭之明,孰與昧行乎?”平公曰:“善哉!”晉平公問師曠說,“我年近七十想要學習,恐怕已經晚了!” 師曠回答說:“為什么不炳燭而學?” 平公說:“哪有做臣子的戲弄其君主的呢?” 師曠回答說;“我怎敢戲弄我的君主呢!我聽說過:年少時喜歡學習,好像是太陽剛剛出來時的陽光;壯年時喜歡學習,好像是正午的陽光,老年時喜歡學習,好像是點燃蠟燭照明時的光亮。點燃蠟燭照明,比摸黑走路哪個好呢?” 平公說:“好啊!”1解釋字義。晉平公問于師曠曰臣安敢戲其君孰與昧行乎何不炳燭乎2翻譯下列句子。 (1)安有為
30、人臣而戲其君乎?(2)老而好學,如炳燭之明,孰與昧行乎?3文中師曠用了三個比喻,意在說明一個什么道理?答:(三十一)匡衡勤學而無燭,鄰居有燭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書映光而讀之。邑人大姓文不識,家富多書,衡乃與其傭作而不求償。主人怪問衡,衡曰:“愿得主人書遍讀之。”主人感嘆,資給以書,遂成大學。1解釋字義。鄰居有燭而不逮衡乃與其傭作而不求償資給以書遂成大學2 翻譯下面的句子。衡乃穿壁引其光,以書映光而讀之譯文:衡乃與其傭作而不求償譯文:3出自這個故事的一個成語是,從字面上看,這個成語的意思是,現在用這個成語形容4你認為,應該在哪些方面向匡衡學習? (三十二)弈秋,通國之善弈也。使弈秋誨二人弈
31、,其一人專心致志,惟弈秋之為聽;一人雖聽之,一心以為有鴻鵠將至,思援弓繳而射之。雖與之俱學,弗若之矣。為是其智弗若與?吾曰:非然也。1解釋字義。使弈秋誨二人弈非然也思援弓繳而射之雖與之俱學,弗若之矣2下列各句與“弈秋,通國之善弈者也”句式不同的一項是()A夫戰,勇氣也B此則岳陽樓之大觀也D蓮,花之君子者也C甚矣,汝之不惠3翻譯:惟弈秋之為聽為是其智弗若與?4本文通過學弈這件小事,作者意在說明一個什么道理?答:(三十三)齊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南郭處士請為王吹竽,宣王說之,廩食以數百人。宣王死,湣王立,好一一聽之,處士逃。1解釋字義。(1)南郭處士請為王吹竽(2)宣王說之,廩食以數百人(3)好
32、一一聽之,處士逃 2請你用一個成語概括這個故事的大意:3南郭處士本不會吹竿,可他卻為齊宣王吹竽多年,為什么會出現這種現象?4南郭處士逃走后,你認為他會去做什么?(三十四)虎求百獸而食之,得狐,狐曰:“子無敢食我也。天帝使我長百獸;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子以我為不信,吾為子先行;子隨我后,觀百獸之見我而敢不走乎?”虎以為然,故遂與之行。獸見之皆走?;⒉恢F畏己而走也,以為畏狐也。注:逆:違抗不信:不誠實,不可靠。老虎尋找各種野獸吃掉他們,抓到(一只)狐貍。狐貍說:“您不敢吃我!天帝派遣我來做各種野獸的首領,現在你吃掉我,是違背天帝的命令。你認為我的(話)不誠實,我在你前面行走,你跟隨在我后面,
33、觀看各種野獸看見我有敢不逃跑的嗎?”老虎認為(狐貍的話)是有道理的,所以就和它(一起)走。野獸看見它們都逃跑了。老虎不知道野獸是害怕自己而逃跑的,認為(它們)是害怕狐貍。1解釋字義。(1)天帝使我長百獸(2)子以我為不信,吾為子先行(3)虎以為然,故遂與之行(4)獸見之皆走2、翻譯句子。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 子隨我后,觀百獸之見我而敢不走乎!虎不知獸畏己而走也,以為畏狐也。3解釋下列句子中加點詞“之”的不同含義。2故遂與之行3其不善者而改之4曾子之妻之市5學而時習之4從這則寓言可概括出的成語是,與這個故事意思相同或相近的成語或四字詞語:,它們都是用來比喻 一類人。5你是如何評價文中的這只狐
34、貍的?請談談你的看法。(三十五)楚人有鬻盾與矛者,譽之曰:“吾盾之堅,物莫能陷之。”又譽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無不陷也?!被蛟唬骸耙宰又葑又?,何如?”其人勿能應也。夫不可陷之盾與無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1解釋字意。(1)楚人有鬻盾與矛者(2)吾盾之堅,物莫能陷之。(3)夫不可陷之盾與無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2翻譯句子。(1)吾矛之利,于物無不陷也。(2)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3上文的內容可用成語來概括。 4“其人勿能應也”。當時,這位楚人的神態會是怎樣的呢?請你用一個成語來回答。5我們生活中自相矛盾的事例耶很多。請你舉出兩個來。1.一面抽煙喝酒泡吧熬夜,一面花大價錢買護膚品美容2.一
35、邊說保護環境,卻又一邊砍樹(三十六)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觸株,折頸而死。因釋其耒而守株,冀復得兔。兔不可復得,而身為宋國笑。1解釋字義。(1)兔走觸株,折頸而死(2)因釋其耒而守株(3)冀復得兔2翻譯句子。(4)兔不可復得,而身為宋國笑兔不可復得,而身為宋國笑。3用一個成語概括這則寓言的大意:4這個故事諷刺了哪一類人?它告訴了人們一個什么道理?(三十七)宋人有憫其苗之不長而揠之者,芒芒然歸,謂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長矣?!逼渥于叾曋?,苗則槁矣。天下之不助苗長者寡矣。以為無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助之長者,揠苗者也。非徒無益,而又害之。注釋:長生長、發育的意思。揠拔的意思。芒疲乏。
36、芒芒然,很疲 倦的樣子。謂告訴。予文言人稱代詞,我的意思。非徒不僅只是。1解釋字義。(1)宋人有憫其苗之不長而揠之者(2)今日病矣!予助苗長矣。(3)其子趨而往視之,苗則槁矣(4)以為無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2.翻譯下面的句子。天下之不助苗長者寡矣。非徒無益,而又害之3. 用一個成語概括這則寓言的大意:4. 它告訴了人們一個什么道理?(三十八)楚有祠者,賜其舍人卮酒。舍人相謂曰:“數人飲之不足,一人飲之有余。請畫地為蛇,先成者飲酒。”一人蛇先成,引酒且飲之,乃左手持卮,右手畫蛇曰:“我能為之足!”未成,一人之蛇成奪取卮曰:“蛇固無足,子安能為之足?”遂飲其酒。為蛇足者,終亡其酒。注釋:祠祭祀。
37、舍人部屬,在自己手下辦事的人。卮古代飲酒用的器皿。固本來。安怎么。亡失去、得不到。1解釋字義。 (1)一人蛇先成,引酒且飲之(2)我能為之足(3)蛇固無足(4)為蛇足者,終亡其酒2翻譯文言句子。(1)數人飲之不足,一人飲之有余(2)蛇固無足,子安能為之足?3請你用一個成語來概括上文的大意:4這個故事給你什么啟發?。(三十九)楚人有涉江者,其劍自舟中墜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劍之所從墜?!敝壑?,從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劍不行。求劍若此,不亦惑乎!注釋:涉渡過。遽立刻。契用刀子雕刻?;蠛拷忉屪至x。(1)其劍自舟中墜于水 (2)從其所契者入水求之(3)舟已行矣,而劍不行2翻譯句子。(1)
38、是吾劍之所從墜。(2)求劍若此,不亦惑乎!3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一個什么道理?4現實生活中,也不乏類似于刻舟求劍這樣的故事,請你舉出兩個事例來。 (四十)園中有榆,其上有蟬。蟬方奮翼悲鳴,欲飲清露,不知螳螂之在后,曲其頸,欲攫而食之也。螳螂方欲食蟬,而不知黃雀在后,舉其頸,欲啄而食之也。黃雀方欲食螳螂,不知童子挾彈丸在榆下,迎而欲彈之。童子方欲彈黃雀,不知前有深坑,后有掘株也。1解釋字義。(1)蟬方奮翼悲鳴,欲飲清露(2)曲其頸,欲攫而食之也(3)舉其頸,欲啄而食之也(4)童子方欲彈黃雀2翻譯下列句子。(1)螳螂方欲食蟬,而不知黃雀在后,舉其頸,欲啄而食之也。(2)童子方欲彈黃雀,不知前有深坑,后
39、有掘株也。3請你用一個成語概括上文的大意:4你從這個故事中獲得了哪些啟示?(四十一)杞人有憂天地崩墜,身亡所寄,廢寢食者。又有憂彼之所憂者,因往曉之,曰:天,積氣耳,亡處亡氣。若屈伸呼吸,終日在天中行止,奈何憂崩墜乎?其人曰:天果積氣,日月星宿,不當墜邪?曉之者曰:日月星宿,亦積氣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墜,亦不能有所中傷。 其人曰:奈地壞何? 曉者曰:地積塊耳,充塞四虛,亡處亡塊。若躇步跳蹈,終日在地上行止,奈何憂其壞?其人舍然大 喜。曉之者亦舍然大喜。(列子杞人憂天)古代杞國有個人擔心天會塌、地會陷,自己無處存身,便食不下咽,寢不安席。另外又有個人為這個杞國人的憂愁而憂愁,就去開導他,說:“天不
40、過是積聚的氣體罷了,沒有哪個地方沒有空氣的。你一舉一動,一呼一吸,整天都在天空里活動,怎么還擔心天會塌下來呢?” 那人說:“天是氣體,那日、月、星、辰不就會掉下來嗎?” 開導他的人說:“日、月、星、辰也是空氣中發光的東西,即使掉下來,也不會傷害什么。” 那人又說:“如果地陷下去怎么辦?” 開導他的人說:“地不過是堆積的土塊罷了,填滿了四處,沒有什么地方是沒有土塊的,你行走跳躍,整天都在地上活動,怎么還擔心地會陷下去呢?” (經過這個人一解釋)那個杞國人才放下心來,很高興;開導他的人也放了心,很高興。1解釋字義。(1)憂天地崩墜,身亡所寄(2)因往曉之(3)其人舍然大喜2翻譯句子。(1)奈何憂崩
41、墜乎?(2)地積塊耳,充塞四虛,亡處亡塊。3杞人憂天的故事,諷刺了生活中的哪一類人?這個成語的含義與哪一句俗語大致相同?4從探究的角度上看,你是如何評價這位 “憂天”的杞人的? (四十二)軼事十則(一)粟粥薺菜宋,范仲淹,少與友人在長白山僧舍修學,惟煮粟米二升作粥,一器盛之,經宿遂凝,刀割為四塊。早晚取二塊,斷薺菜十數莖于盂,暖而啖之。如此者三年,后登進士,為兵部尚書,謚文正公。注:宿:xi,宵,夜。薺(j)菜,一種野菜。盂,y,一種圓口器皿。啖,dn,吃,1加黑字解釋錯誤的一項是( )A惟煮粟米二升 惟:只。B經宿遂凝 遂:就。C暖而啖之 暖:暖和。D謚文正公 謚:sh古代帝王、大臣等死后被
42、加的有褒貶意義的稱號。這里用作動詞。2這段文字表達的主旨是:(四十三)不展家書宋,胡瑗(yun),布衣時,與孫明復、蔡守道為友,讀書泰山,攻苦,食淡,終夜不寐。十年不歸,得家書,見上有平安二字,即投之澗,不復展讀,不欲分其心也。1判斷下面語句翻譯是否正確( )“讀書泰山,攻苦,食淡”在泰山中讀書,攻讀勤苦,飯食粗淡。 2下面詞語,哪幾項能概括語段中胡瑗的性格( )A勤奮D謙虛B不怕清苦E不顧家室C持之以恒F專心致志(四十四)鑄硯示志宋,桑維翰,人丑形怪,身短面長。常臨鑒自奇曰:“七尺之軀,不如一尺之面?!睂遗e進士,試官惡其姓與“喪”同音,不取?;騽窀臉I,翰乃自鑄鐵硯以示人曰:“硯穿則易?!弊湟?/p>
43、進士及第。1加黑字解釋錯誤的兩項是( )A常臨鑒自奇 鑒:鏡子。B屢舉進士 舉:推舉,推薦。C試官惡其姓 惡:w厭惡,討厭。D或勸政業或:有的人。E翰乃自鑄鐵硯以示人 示:給人看。F硯穿則易。易:容易。G卒以進士及第 卒:終于。及第:科舉時代考試中選。2下面對文意理解有誤的一項是( )A桑維翰為自己的相貌感到自卑。B桑維翰是一個有志氣,有毅力的人。C試官是一個昏庸的官員。 (四十五)系劍冢樹吳,季札,出游上國,過徐君。徐君好季札劍,口弗敢言,季札心知之。為使上國,未獻。還至徐,徐君已死,乃解寶劍,系徐君冢樹而去。從者曰:“徐君已死,尚誰與乎?”季子曰:“不然。始,吾心已許之,豈以死倍吾心哉!”
44、注:上國:春秋時,對吳楚而言齊晉等中原之國,稱為“上國”。1加黑詞解釋錯誤的一項是( )A出游上國游:交游,往來。B過徐君過:訪,探望。C系徐君好季札劍好:認為好。D口弗敢言弗:不。E系徐君冢樹而去 冢:墳墓。F豈以死倍吾心哉倍:通“背”,違背。2畫線語句翻譯不當的一項是( )A“為使上國,末獻”出使上國,沒有獻出寶劍。B“尚誰與乎”還給誰呢?(與,給;賓語“誰”前置。)C“吾心已許之”我的心已許給了他。(四十六)不責碎玉吏宋,韓琦,在大名日,有人獻玉盞二只,表里無暇,絕寶也!公以百金答之,永為室玩。每開宴召客,特設一桌,覆以錦衣。置玉盞其上。一日召漕使飲,將用之,俄為一吏誤觸倒其桌,玉盞俱碎
45、。坐客皆愕然,吏伏地待公罪。公神色不動,笑謂客曰:“凡物成毀有數?!鳖櫪粼唬骸叭暾`也,非故也,何罪之有?”注:大名,地名,北宋時大名府又稱北京。漕使,管水道的官吏。1加黑解釋有誤的一項是( )A俄為一吏誤觸倒其桌俄:一會兒。為:被。 B吏伏地待公罪罪:動詞,治罪。C顧吏曰顧:回頭看。D汝誤也,非故也故:事故。2判斷下列語句翻譯正誤。A“永為室玩”一一一長久地作為室中的玩物。( )B“覆以錦衣”用華美彩色的飾布蓋在桌上。( )C“凡物成毀有數”所有的東西形成、毀壞都有定數。( )D“何罪之有”什么罪他有呢?( )(四十七)抱璞自泣楚,卞和,游荊山,得璞玉,奉獻武王。王使人相之曰:“石也。”以和為
46、詐,而刖其左足。及文王即位,和復奉獻之,王使人相之曰:“石也。”又以和為詐,而刖其右足。及成王立,和又欲獻,恐見害,乃抱璞哭于荊山之下,三日三夜泣盡,繼之以血。成王聞之,使人問之:“天下刖者多矣,子奚泣之悲耶?”和曰:“吾非悲刖也。悲夫寶玉而題之以石,貞士而名之以誑,吾是以悲?!彪S使獻玉。王使玉人琢其璞,果得美玉,遂命之曰:“和氏壁”。(注:璞(p)玉,沒有雕琢過的玉石刖(yu,斷足之刑。1加黑字解釋錯誤的一項是( )A恐見害見:表被動譯為“被”。B三日三夜泣盡泣:哭泣。C子奚泣之悲耶奚:x,為什么。D寶玉而題之以石題:題名,命名。 E貞士而名之以誑誑:kung,欺騙。F吾是以悲是以:“以是”
47、的倒裝。是:這,此。2下面語句翻譯是否正確?“以和為詐”(王)認為卞和是(在)欺詐。( )3“吾是以悲”一句中的“是”指代的內容是:(請用文中語句回答)(四十八)強項盡忠后漢,董宣,為洛陽令時,湖陽公主蒼頭白日殺人,因匿主家,吏不能得。公主出行,以奴驂乘。宣候之,乃駐車叩馬,以刀畫地,大言數主之失,叱奴下車,因格殺之。主即還宮訴帝。帝使宣叩頭謝主,宣不從,強使頓之,宣兩手據地,終不肯俯。因賴(ch)“強項令”,出。(注:蒼頭,奴仆。驂乘(shng),古代乘車在車上右側陪乘的人,叩馬,攔馬。帝,漢光武帝劉秀。項,脖子。1加黑詞解釋錯誤的一項是( )A因匿主家匿:n,躲藏。B宣候之候:等候。C大言
48、數主之失數:sh數落、指責。D因格殺之因:副詞,于是、就。格:打、斗。E帝使宣叩頭謝主謝:感謝。F強使頓之頓:叩、磕。2判斷翻譯正誤。 A“主即還宮訴帝”公主立即回到皇宮向皇帝告狀。B“因敕強項令,出”(帝)于是稱他為“強項令”,讓他回去了。3概括董宣的性格特征:(四十九)號殿上虎宋,劉安世,廷諫,至犯雷霆之怒,則執簡卻立。待天威少霽,復前極論,一時奏對,且前且卻者,或至四五,殿庭觀者汗出竦聽。眾目公,號曰“殿上虎”。注:雷霆之怒,指帝王憤怒、發作。下句中的“天威”與此意同。1加黑字解釋錯誤的一項是( )A廷諫,至犯雷霆之怒廷:名詞作狀語,在朝廷上。犯:冒犯,觸犯。B執簡卻立簡:即“笏”,大臣
49、上朝手執的狹長板子。卻:退。C天威少霽少:通“稍?。霽:雨過天睛,此指氣消。D復前極論前:動詞,上前。極論:極力論爭。E汗出竦聽竦:sng,肅敬。F眾目公目:名詞用作動詞,看著。2“廷諫”中的“廷”與“殿庭觀者”中的“庭”意思是不是相同?(請查字典后回答)3劉安世為什么被稱“殿上虎”?4翻譯文中畫線語句。 (五十)儉嗇老漢時有人,年老無子,家富,性儉嗇。惡衣蔬食,侵晨而起,侵夜而息。管理產業,聚斂無饜,而不敢自用?;蛉藦闹筘?,不得已而入內取十錢,自堂而出,隨步輒減,比至于外,才余半在,閉目以授乞者。尋復囑云:“我傾家贍君,慎勿他說,復相效而來!”老人俄死,貨財沒官。注:輒 zh,就。比:等到
50、。尋:接著。他說:外傳。1加黑字解釋有誤的一項是( )A侵晨而起侵:漸近。侵晨,天剛要亮。B聚斂無饜饜:(yn)滿足。C閉目以授乞者以:把,其后省略了“之”,代錢。D我傾家贍君贍:shn,贍養。2判斷語句翻譯的正誤。A“惡衣蔬食”穿破舊的衣服,以草菜為食物。B“或人從之求丐”有個人跟著他,向他乞討。C“自堂而出,隨步輒減”從堂屋走出,隨著腳步減少(準備送給乞者的錢)D“貨財沒官”財產沒有交給官家。3老人給了乞者多少錢?( )4“閉目以授乞者”中“閉目”的細節與“我傾家贍君”這樣的人物語言,表現了“老人”的什么特點? 六年級小升初文言文答案(一) 曹彬仁愛1、(1)居住 (2)擔任2、當時正是寒
51、冷的冬天,墻壁瓦石的縫隙里,蟄伏著各種蟲子,不能傷害它們的生命3、為下面的故事作襯托,突出他“仁心愛物”4、不以個人喜怒殺人 冬日不修敝屋 仁心愛物(二) 狄仁杰1、(1)派往 (2)到去2、(藺仁基)因此對李孝廉說:“我們難道不感到慚愧嗎?”3、表現出狄仁杰的品行影響了他人,側面襯托出狄仁杰品性的高尚4、人與人之間要真誠相待,友好相處,盡力幫助他人(三) 猿母中箭1、結束,完2、射箭的人折斷箭,丟棄弓,發誓不再射箭3、射者為猿母中箭后把子女給托雄猿的情景所震撼4、我們不要濫殺生靈,應與大自然和睦相處,要尊重、熱愛生命。(四) 銀燭1、(1)做,擔任 (2)說,對說2、你的蠟燭不能夠燃燒,換可
52、以燃燒的3、希望豐慶不要追查他的貪財行徑,保住官位4、他是個清廉正直的人,是個做事講究方法策略的人(是個照顧別人面子的人)(五) 趙人患鼠1、(1)善于(2)吃2、他的兒子覺得貓成了禍患,告訴父親說:“何不把這只偷吃雞的貓趕走呢?”3、月余,鼠盡而其雞亦盡4、有所失,才有所得,不可因小失大。(或:當事物必須加以取舍時,應該“兩利相權取其重,兩害相權取其輕”,將損失降到最低,獲益力求最大)(六) 東坡逸事1、(1)擔任 (2)欠2、長時間下雨并且天氣一直寒冷,扇子賣不出,不是不肯償還債務3、表現了蘇東坡書法水平高超,為人瀟灑倜儻4、盡可能發揮自己的特長,運用自己的能力去幫助有困難的人(七) 趙母
53、訓子1、(1)指望、希望(2)吃2、他曾經捕獲肥美的動物來給母親3、勤學苦讀,獲取功名4、例:家庭(母親的)教育,會影響人的一生(八) 善士于令儀1、(1)犯過錯 (2)離開2、你很貧困,晚上帶著十千錢回去,恐怕被人盤查3、(1)平時很少有過錯,本來就是個好人(2)於令儀對他的善舉深深地感動了他4、(2)滿足鄰舍子的愿望,表現他的大方;(3)天亮才讓鄰舍子離開,表現他的周到(九) 鑿壁借光 1.(1)對感到奇怪(2)得到2. (1)匡衡就把墻壁鑿了一個洞引來鄰家的光亮,讓光亮照在書上來讀。(2)匡衡就到他家去做雇工,又不要報酬3.D4.鑿開墻壁,借鄰居家的燈光勤學苦讀(十) 原谷諫父1、(1)
54、違背,背棄(2)再2、父親不聽他的勸告,制作了一輛小推車,(載著爺爺)到野外拋棄他。3、生怕自己老了以后也被兒子拋棄到野外。4、老人養育子女很不容易,子女不能因為老了而拋棄他們。(或者:父母是兒女的榜樣,要注意自己的言行。)(十一)答案:3、(1)詣:拜見 乃:于是,就 (2)示:給看 曰:說 (3)未:沒有 聞:聽見4、(1)孔君平指著楊梅給楊家兒子看,說:“這是你家的果子?!睏罴覂鹤哟鸬溃骸皼]有聽說孔雀是您家的家禽。”(2)都根據人物姓氏來借題發揮,楊家兒子反應極快,才思敏捷。在梁國,有一戶姓楊的人家,家里有一個九歲的兒子,非常聰明。有一天,孔君平來拜見他的父親,恰巧他的父親不在家,孔君平
55、就把這個孩子叫了出來。孩子給孔君平端來了水果,水果中有楊梅??拙街钢鴹蠲方o孩子看說:“這是你家的水果。”孩子馬上回答:“我可沒聽說過孔雀是先生您家的鳥?!北窘M課文描述了楊氏子的聰慧,把楊氏子的稚氣和巧妙的回答描寫得惟妙惟肖!教導我們要學會隨機應變,用智慧解決問題。(十二 )答案1、高山流水、伯牙、子期、伯牙善鼓琴,鐘子期善聽2、知音難覓3、知音、知己、樂曲高妙、理解自己的知心朋友4、悲痛欲絕、深情厚誼5、伯牙絕弦是講述知音難求的一個故事,俞伯牙與鐘子期是一對千古傳誦的至交典范。俞伯牙善于演奏,鐘子期善于欣賞。這就是“知音”一詞的由來。后鐘子期因病亡故,俞伯牙悲痛萬分,認為知音已死,天下再不會
56、有人像鐘子期一樣能體會他演奏的意境。所以,終生不再彈琴了。伯牙擅長彈琴,鐘子期擅長傾聽。伯牙彈琴的時候,心里想到巍峨的泰山,鐘子期聽了贊嘆道:“好??!這琴聲就像巍峨的泰山!”伯牙彈琴時,心里想到澎湃的江河,鐘子期贊嘆道:“好啊,這琴聲宛如奔騰不息的江河!” 無論伯牙想到什么,鐘子期都能準確地說出他心中所想的。鐘子期去世后,伯牙認為世界上再也沒有比鐘子期更了解自己的知音了。于是,他把自己心愛的琴摔破了,斷絕了琴弦,終生不再彈琴。(十三)答案:1.教誨這樣引,拉聰明才智 2.只聽弈秋的教導 4.闡明了學習必須專心致志,才能有所收獲的道理。譯文:弈秋是僵最會下棋的人。讓他教兩個人下棋,其中一個人專心
57、致志,只聽弈秋的教導;而另一個人雖然在聽著,可是他心里總以為有天鵝要飛過來,想拿弓箭去射它。這樣雖然他同前一個人一起學習,卻學得不 如前一個。能說這是他的聰明才智不如前一個人嗎?我說:不是這樣的。(十四)答案1、習辭:能言善辯,長于辭令。 避席:離開座位。2、因為晏子是“齊之習辭者”;機智設喻進行回擊3、百姓生長在齊國不偷盜,一來到楚國就偷盜,是因為楚國的水土使人喜歡偷盜。反擊“國人本來就喜歡偷盜”的發難。4、譯文:當他到來的時候,請讓我們綁著一個人從大王面前走過。5、齊、楚、不盜之民、盜賊6、讓楚王看見并借此侮辱晏子。7、機智善辯 義正詞嚴而又不卑不亢晏子將要出使楚國。楚王聽到這個消息,對身
58、邊的大臣說:“晏嬰是齊國的一個能言善辯的人,現在 他正要來,我想要羞辱他,用什么辦法呢?”侍臣回答說:“在他來的時候,大王請允許我們綁著一個人從大王面前走過。大王(就)問:(他)是做什么的?(我則) 回答說:(他)是齊國人。大王(接著再)問:(他)犯了什 么罪?(我就)回答:(他)犯了偷竊罪。晏子來到了楚國,楚王請晏子喝酒,喝酒喝得正高興的時候,兩名小官員綁著一個人到楚王面前來。楚王問道:“綁著的人是做什么的人?(公差)回答 說:“(他)是齊國人,犯了偷竊罪?!背蹩粗套訂柕溃骸褒R國人本來就擅于偷東西的嗎?”晏子離開座位回答道:“我聽說(這樣一件事):橘樹生長在淮河以南的地方就是橘樹,生長在
59、淮河以北的地方就是枳樹,只是葉子相像罷了,他們的果實味道卻不同。這是什么原因呢?(是因為)水土地方不相同啊。老百姓生長在齊國不偷東西,到了楚國就偷東西,莫非楚國的水土使百姓善于偷東西嗎?”楚王笑著說:“圣人不是能同他開玩笑的,我反而自討沒趣了。(十五)答案1.C 2.鳥的嘴 連詞,來 3.女娃在東海里游歷,淹死在海里而未能回來。 4提示:這則神話故事刻畫了英勇頑強的精衛鳥的形象。反映了古代人民征服水患的強烈愿望和不畏艱苦、勤奮不止、不達目的、誓不罷休的精神。發鳩山上生長著很多柘樹,有一種鳥生活在那里,它的外形長得很像烏鴉,花腦袋,白色的嘴,紅色的腳,名字叫“精衛”,它的叫聲很像自己呼叫自己。這
60、只鳥原是炎帝的小女兒,名叫女娃。女娃在東海里游歷,淹死在海里而未能回來,因而變為精衛鳥。它常常銜西山的樹枝和石子,來填塞東海。(十六)答案1.C 2.因為自己把“矛”和“盾”的功力都夸大到絕對化程度,使自己不能自圓其說,處于尷尬局面,無法回答。 3.示例:賣矛的時候,可用一個質量不如自己的矛的產品加以比較,賣盾的時候用同樣的方法加以比較,這樣既可以試出自己矛的好處,也能比較出自己盾的質量。 4.說話、做事都要認真考慮周到,不要自行相互抵觸,產生矛盾。楚國有個賣矛又賣盾的人,他首先夸耀自己的盾,說:“我的盾很堅固,無論用什么矛都無法穿破它!”然后,他又夸耀自己的矛,說:“我的矛很銳利,無論用什么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年科學教育與科技創新考核試題及答案
- 2025年跨境電商從業資格考試試卷及答案
- 快遞轉租合同協議書模板
- 快餐合作經營協議書范本
- 商會水泥銷售合同協議
- 總代理合作合同協議
- 2025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房屋租賃合同標準文本
- 德邦物流聘用合同協議
- 品牌合作協議書合同協議
- 民宿分割銷售合同協議
- 科學研究與方法論PPT課件講義
- 二年級上冊科學課件太陽的位置和方向
- 蘇州介紹PPT(蘇州簡介經典版)
- 六宮格數獨-中級-題
- 股東出資協議書(公司未成立之前注冊股期股回購)
- 21 青蛙賣泥塘(一等獎創新教案)
- 上海市高中學業水平考試之物理實驗操作考試(完整版)
- 機動車維修竣工出廠合格證樣式
- 內鏡下逆行闌尾炎治療術
- SJG 82-2020 政府投資學校建筑室內裝修材料空氣污染控制標準-高清現行
- 《脂蛋白(a)與心血管疾病風險關系及臨床管理的專家科學建議》(2021)要點匯總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