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涂片的制備及染色_第1頁
血涂片的制備及染色_第2頁
血涂片的制備及染色_第3頁
血涂片的制備及染色_第4頁
血涂片的制備及染色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5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血涂片的制備及染色摘要血涂片是世界上使用最廣泛的實驗室檢測方法之一,應用于疾病的篩查,發現,診斷以及監控。本文提供了在臨床檢驗中制備及染色出優質血涂片的一種參考。雖然在如何人工制備血涂片上仍存在某些“工藝”,但是已盡可能采用了客觀標準使得臨床實驗室能準備和染色出優質血片。本參考中包含固定和染色手工工藝中的問題解決方法。關鍵詞:血涂片制備,染色前言血涂片是世界上使用最廣泛和最頻繁的檢測方法之一,但似乎沒有關于血涂片制備要求,程序及潛在問題等的綜合性文獻。雖然血涂片的制備是個簡單的過程,但作為一種檢測方法,有很多因素可導致檢測失敗或比其預期低效。本文應國際血液學標準化委員會的請求所寫,并作為實驗室

2、血細胞計數板的指導方針。本文旨在提供臨床檢驗中用于形態評價的血涂片制備及其染色的指導和標準化。顯微鏡分析過程和解釋不在本文的范圍內。列舉的方法中包括最先進的技術以及發展中國家實驗室的適用方法。發展中國家不具備最高水平的指標,但應在所有條件下可達到其規定的指標,以確保診斷測試的質量,以免降低病人護理。這點尤其重要,因為無論對于病例發現,診斷或疾病監測,血涂片顯微鏡分析所得數據通常在臨床情況中起最終和決定性的作用。為了方便參考使用,本文采用一種特殊的格式來描述涉及血涂片制備和染色的各個步驟。血涂片制備載玻片載玻片應由最高純度的耐腐蝕玻璃制成;通常不可接受其他材料如塑料。典型玻片為7525mm,約有

3、1mm厚度,必須平整,無扭曲和波痕,而且必須澄清無色(“水白,無色透明”)。 熒光顯微鏡檢測必須使用無自發熒光的玻片。最好使用預洗過的載玻片,但至少實驗室必須確保載玻片無劃痕,干凈無塵、絨線,油脂(指紋),而且必須干燥。這就意味著在潮濕環境中,載玻片必須能抗水。在所處密閉容器開啟后,載玻片必須保存于干燥器或裝有無水(甲基)乙醇或乙醇與丙酮混合液(3:1)的容器內直至被使用。載玻片需一直保存于密閉容器中,只能在立即使用前開啟。載玻片可以是平面的或有磨砂或涂層面以供書寫。與有直角邊緣的載玻片相比,圓邊或有破口的載玻片使用上更安全,降低了皮膚和手套割破或刺破的幾率。載玻片的清洗臟的載玻片需浸透在60

4、的清潔劑中清洗15-20分鐘,然后用熱水沖洗并干燥。新載玻片需置于重鉻酸鉀洗滌液中(20g Cr2K2O7溶于100mL水并加入900mL濃硫酸)48小時。之后用流動自來水徹底沖洗。載玻片應保存于95%甲醇中,使用前小心擦拭干凈并干燥。血涂片制備方法典型的血涂片制備方法是:人工(楔入,蓋玻片),半自動(楔入,旋轉),以及自動(楔入)。楔入法(“推”)人工、半自動及自動化環境中常用此法。若正確使用楔入法,可有足夠大的區域供顯微鏡檢測使用:這種區域中所有的細胞彼此幾乎不接觸或分離(單層部分)。對于顯微鏡檢查來說,涂片上距推動起始處最遠的部分會很薄(導致產生形態改變),然而距推動起始處鄰近的部分會很

5、厚。自動化裝置能夠制得優質的血涂片,比通過人工方法得到的血涂片相比更具一致性。楔入法制備的主要問題是不同類型細胞的不均勻分布。特別是單核細胞(以及其他大的白細胞)被推向鋪展膜(“羽狀”邊緣)底部以及兩側。與以單克隆抗體為基礎的流式細胞術分類計數儀相比,上述情況將導致單核細胞數被低估5%-10%(正常個體經顯微鏡檢測的比例計算常限上限為11%,非10%)。蓋玻片法(“拉”)小型蓋玻片不能被恰當地標記,應避免使用。此外與楔入法相比,本技術自身存在更高的生物危害風險。這種方法被認為是過時淘汰的,不應使用。旋式血涂片此法可謂是楔入法的替代方法。經離心力大面積攤開血細胞后,單層血細胞可供顯微鏡檢測。雖然

6、需注意避免污跡細胞的形成,但制備正確的旋式血涂片中所有類型的細胞形態通常是極好的。建議使用經生理鹽水稀釋后的血液,但出色的準備工作一般都離不開這一步。沒有證據表明旋式血涂片制備會導致細胞類型的不均勻分布。過去的旋轉離心機在所有實驗室儀器中最具危險性,因為可形成小滴和氣溶膠以及機器內部的血液污染。最近研制出的旋轉離心機已能克服上述問題并且可安全使用。對于旋轉離心機來說,為了獲得一致的單層,采用精確正好的血量是至關重要的。因此,建議使用微量移液管滴涂血液,而不是毛細管。血液樣本的類型血液樣本的兩種類型為靜脈血(抗凝)和毛細血管血,毛細血管血是由毛細血管采血法(非抗凝)得到。已有些關于樣品采集使用及

7、操作設備的標準化文獻發表,讀者可以參考這些文本細節。抗凝可使用的抗凝劑是K2EDTA或K3EDTA,檸檬酸鈉以及枸櫞酸鹽葡萄糖(ACD:儲血穩定劑)。不建議使用肝素,因易發生血小板凝聚,進而干擾血小板形態解釋和血小板計數的估測。肝素也會導致染色涂片上紫色/藍色色調的變化。樣品保存影響血樣應在采集后盡可能快速地進行處理。隨著保存時間的延長以及時間和溫度的影響,樣品會發生較大的形態改變。為了獲得最佳實驗結果,血涂片應在血樣采集后兩小時內就制備好。保存溫度如下:短期(8小時),4 較好,但室溫下保存也可;長期,4。通常在長期保存后需經至少10次完全(180)倒置混合血樣。毛細管推薦使用塑料(聚苯乙烯

8、或類似物)管(不易破損)把血滴滴至于載玻片上。應避免使用玻璃管,因為有破損的可能,這會導致生物危害。毛細管應光滑平整,不含肝素。可以選擇使用專門為制備血涂片設計的血液容器螺旋帽打孔裝置。血量滴加的血量應使楔入法制得的血涂片擁有合適的厚度,長度在2.5-4 cm。使用旋轉離心機時,應使用微量移液管以確保單層細胞的均一性。對于典型的旋式涂片,30L血量能制得足夠大的單層細胞,但是不同的血量需用不同的離心機。血滴位置血滴的位置應距載玻片末端大約1cm(與標記端相反)。或者選擇距標簽(或載玻片磨砂部分)1cm處。確定離心機中的位置時應按照制造商的說明。涂布器理想情況下,為了降低分配作用,涂布器應比載玻

9、片略窄。實際上,經常使用另一載玻片充當涂布器。充當涂布器的載玻片應有圓滑邊緣或坡口,這使得載玻片的展寬比實際的載玻片寬度窄。涂布器使用后應丟棄或者在重新使用前徹底清洗并干燥。涂布器的邊緣應總是平滑,以確保血涂片整寬的厚度均勻一致。在涂布器邊緣若有先前樣本的血細胞將導致血細胞明顯移行到相鄰血涂片中,包括紅細胞中的瘧原蟲以及白血病白細胞。涂布器提取血樣當血滴置于載玻片時,涂布器應以相對血滴大約30-45 角緩慢向后移動。血滴應沿著涂布器邊緣快速鋪展。一旦血滴沿著整個邊緣鋪展,涂布器就應成45 角并以穩定的相對較快的速率向前移動,直到全部血液鋪展成膜。制備貧血患者的血涂片時,涂布器應保持更加垂直,一

10、邊制得較厚的涂片。鋪展/旋轉速度血液在載玻片上鋪展愈快,涂片愈厚。為了獲得一致和合格的結果,需要一定的訓練和經驗。眾所周知的是,某些樣本很難由楔入法制備血涂片,例如新生兒的血樣。對于旋式載玻片,離心速度和次數可從制造商處獲知。血涂片厚度血滴的大小,病人的血紅蛋白水平,涂布器的角度(角度愈大,血涂片愈厚愈短)以及鋪展速度會影響血涂片的厚度。血涂片的干燥一般無強制空氣循環下就足以晾干。在潮濕環境中,建議在采取適當的預防措施下進行強迫通風干燥,以防止氣溶膠的形成。當采用強制干燥時,建議在配有高效微粒空氣(HEPA)過濾器的生物危害罩中進行。制造偽像常見的偽像通常是由欠佳的涂布技術,潮濕環境中的緩慢干

11、燥,固定不充分或遲緩以及固定液含水造成的。不干燥的載玻片造成血涂片鋪展欠佳或不規則,通常伴有較差的形態。某些細胞類型會在涂片制備時被輕易破環。特定條件包括大量的非典型淋巴球,慢性淋巴細胞白血病(CLL),以及急性白血病。有時這些破裂的細胞(“污跡”細胞)可通過在血涂片制備前添加白蛋白來避免。緩慢干燥導致細胞收縮,然而當甲醇固定液中水含量超過3%時就會造成明顯的形態偽影,例如細胞形態的脆性降低(尤其是紅細胞和細胞核)以及假液泡的形成。 退行性病變,例如單核細胞、中性粒(白)細胞的細胞質液泡化,核分葉或者有核細胞分裂以及凋亡通與其說是制備造成的,而不如說是由樣品長期保存或保存不當造成的。可能的干擾

12、影響血涂片制備和質量的病情有:貧血、紅血球增多癥,臍帶血,血小板凝集,冷凝集素,嚴重的溶血性貧血中的抗紅細胞抗體,嚴重的紅細胞疊連以及新生兒的血樣。用于瘧疾檢測的血涂片制備公認的是通過血涂片中(厚或薄)的瘧原蟲形態識別不是檢測瘧疾最靈敏的方法。分子生物學方法更具靈敏性,但也很昂貴。因此,在今后有一段時間,瘧疾的形態識別法會在很多實驗室中存在并成為發現和監測瘧疾的主要方法。薄或厚血涂片都可用于瘧原蟲的形態檢測。用厚涂片識別瘧疾比薄涂片靈敏10倍左右,但厚涂片中瘧原蟲類型的實際識別很難進行。對于厚血涂片的制備,小血滴置于玻璃載玻片上,鋪展至比起始表面大約四面積倍。充分干燥后,最好在50-60下操作

13、,時間控制在7-10分鐘,載玻片可以染色。若干燥不充分,細胞會被洗掉。兩種染色程序:常規血涂片在30秒內快速染色,姬姆薩染色用于厚滴制備,大約需30分鐘。有一種厚滴制備的替代方法,即經皂素的血細胞溶菌作用后離心分離除去雜質。網織紅細胞制備抗凝血必須首先在體外活體染料中溫育,網織紅細胞中的RNA(主要是核糖體)被染色,這將導致RNA聚集成形態上典型的深藍色網狀(網狀組織)和粒斑。染色液和血液在試管中等分混合,室溫下溫育15分鐘。10次完全倒置再混合后,在顯微鏡分析之前,至少制備出2張風干的血涂片。固定/染色為了獲得最理想的結果,應在血涂片完全風干后迅速固定并染色。建議在染色前對血涂片進行固定,但

14、許多實驗室有在血涂片完全風干后就立即染色的習慣。這一過程經常產生不合格的結果。然而如果載玻片不能立即染色,那么在甲醇中固定4小時就變得很重要了,但是這一過程最好在風干1小時后;否則的話,血漿會產生灰/藍背景影響。染色劑和固定液必須盡可能無水(3%),以防形態偽像。若進行人工染色操作,建議將載玻片沉浸于裝有試劑(科普林氏缸)的廣口瓶中而不是用染色劑覆蓋載玻片,因為蒸發后可能會形成沉淀。若在極熱環境下進行染色,必須防止染色過程中的蒸發,例如在一密閉廣口瓶或密閉有蓋培養皿中進行染色。自動化染色裝置擁有其自己特定的染色程序,此程序由制造商提供。使用者可以修改這些程序來滿足細胞染色的要求。不同實驗室間的

15、染色方案不同,不存在被普遍接受的常規染色方法或結果。染色和染色結果的指導方針能在血液學和實驗室指南和教科書中找到。國際血液學標準化委員會(ICSH)已經發布了一種基于純天青B和曙紅Y染色劑的血涂片“參考”染色方法。判斷染色血涂片質量的一種通則是實驗室必須確保血涂片中所有細胞類型可通過染色過程被可靠識別。此規則同樣適用于人工和自動化的方法。血涂片通常由羅氏染料(含有各種噻嗪類和曙紅)染色。其他若干方法如下:瑞氏染色,瑞氏-姬姆薩染色,May-Grnwald-Giemsa染色和利什曼染色。下面將對一些普遍采用的風干血涂片染色方法進行舉例。瑞氏染色試劑(1)無水甲醇(2)染色劑(可從商業渠道購買現成

16、品或粉末)。通常將0.3g瑞氏染料粉末溶于100mL無水甲醇中,室溫下保存于密閉容器中24小時。使用前必須過濾。(3)索氏緩沖溶液,pH 6.4;無水KH2PO4 6.63g,無水Na2HPO4 2.56g,蒸餾水稀釋至1000mL。方法步驟 1.無水甲醇中固定至少30秒步驟 2.傾斜載玻片除去甲醇步驟3.載玻片水平放置,涂染色劑,保持2分鐘步驟4.加等份不含任何染色劑的緩沖溶液于載玻片上。將緩沖溶液和染色劑輕輕混合,同時應避免接觸載玻片上血涂片的表面(染色劑混合物表面將呈現金屬光澤)步驟 5.靜置3分鐘步驟 6.用(蒸餾)水沖洗載玻片30秒步驟7.傾斜放置載玻片并干燥,不要吸干步驟 8.若需

17、要可添加蓋玻片May-Grnwald-Giemsa染色試劑(1)無水甲醇(2)染色劑I:0.3g May-Grnwald-Giemsa染色粉末溶于100ml無水甲醇室溫下保存于密閉容器中24小時。使用前必須過濾。染色劑II(姬姆薩染色劑)1g姬姆薩染料粉末溶于66mL甘油并在56下加熱90-120分鐘。添加66mL無水甲醇后充分混合,溶液應在室溫下保存于密閉容器中。使用前必須過濾。(3)緩沖溶液:索氏緩沖溶液。May-Grnwald-Giemsa染色染色劑的pH必須為6.8,而瑞氏染色劑的pH為6.4。方法步驟 1.無水甲醇中固定至少30秒步驟2.傾斜載玻片除去甲醇或者簡單地從固定廣口瓶中移出

18、步驟 3.用等份緩沖溶液稀釋染色劑I,涂于水平放置的載玻片上或在一廣口瓶中,保持5分鐘。步驟4.從廣口瓶中移出載玻片,不要清洗(或者經垂直放置載玻片除去染色劑)至染色劑II中10-15分鐘,此染色劑II應用9份緩沖溶液剛稀釋過。步驟5.載玻片除去染色劑后移至裝有緩沖溶液的廣口瓶中步驟 6.用大量水沖洗載玻片步驟 7.將載玻片移至含水廣口瓶中2-5分鐘步驟8.傾斜放置載玻片并干燥,不要吸干步驟 9.若需要可添加蓋玻片評論此方法中重要的一點是載玻片不允許在兩步驟之間干燥或蒸發,以防形成染色偽像和沉淀。瘧疾染色法常規血涂片,快速方法試劑染色劑I:將1.3g曙紅Y溶于500mL含12.6g Na2HP

19、O412H2O和6.25 g KH2PO4的蒸餾水中。室溫下與密閉容器中靜置24小時。染色劑I也可經0.8g亞甲藍和0.5g亞甲基天藍(天藍I亞甲藍的氧化衍生物)溶于500mL含12.6g Na2HPO412H2O和6.25 g KH2PO4的蒸餾水中制得。確保步驟間無蒸發。染色劑II:將1.3g亞甲藍溶于500mL含12.6g Na2HPO412H2O蒸餾水中,煮沸至干粉狀以備進行多色染色。粉末應在500mL蒸餾水中重懸浮并添加6.25g KH2PO4。兩種染色劑都必須在使用前過濾并保存于密閉容器中以防氧化。方法步驟 1.無水甲醇中固定至少30秒步驟2.在血涂片上滴加稀釋過的染色劑I 12滴

20、(一份染色劑用四份蒸餾水稀釋)步驟3.立即滴加未稀釋的染色劑II 12滴并與已滴加在載玻片上的已稀釋的染色劑I混合步驟 4.靜置1分鐘步驟5.瀝干載玻片,放置于索氏磷酸鹽緩沖液中,pH 6.6,保持5秒(為了充分染色)步驟 6.用水沖洗步驟7.傾斜放置載玻片并干燥,不要吸干室外染色干燥的或者其他未固定的薄涂片和厚血滴制劑可浸于染色劑I中1-2秒,然后用pH 6.8的索氏緩沖液沖洗,直至無染色劑從血涂片中釋放。接下來將涂片浸于染色劑II中1秒并立即用相同的緩沖液沖洗。剩余的水經震動,非吸干除去后將載玻片垂直放置干燥。厚滴法(姬姆薩)試劑姬姆薩染色劑可直接購買獲得或由實驗室制備(見“May-Grn

21、wald-Giemsa染色”下“方法”)方法步驟1.將干燥的載玻片完全沉浸于廣口瓶或將載玻片保持水平,用稀釋過的姬姆薩染色劑染色(用pH 6.8的索氏磷酸鹽緩沖溶液以1:10的比例稀釋),保持20-30分鐘。步驟2.用相同的緩沖溶液洗滌載玻片(輕輕地,否則血涂片將從載玻 片上漂浮)步驟 3.將載玻片傾斜或垂直放置干燥;不要擦干評論因這一技術的目的之一是溶解紅細胞,使瘧原蟲透過幾層細胞后可見,厚滴制備得到的大多數血細胞的形態欠佳。在稀釋過的染色劑中浸泡過長時間會使制劑易于從載玻片上漂浮走。網織紅細胞染色新亞甲藍(1g)溶于100mL稀釋液中(檸檬酸鹽:20mL 30g/L檸檬酸鈉加80mL 9g

22、/L氯化鈉)。染料溶解后,在使用前必須過濾染色劑。關于染色和染料的總評染料和固定劑必須在室溫下保存于密封容器中;凍結溫度下會破壞羅氏染液。血涂片染色試劑應有標簽來記錄容器開啟的時間;截止日期應標注于瓶身。雖然原材料易得以及所有的染色劑可由實驗室配制,但是值得注意的是這是一個費力的過程。總之,使用現成的染色劑可以獲得更一致的染色結果。染色血涂片的評價宏觀上看,正確制備和染色血涂片應在其薄的部分呈粉色,厚的部分呈紫/藍色。通過顯微鏡觀察,紅細胞應呈粉色,白細胞核應呈藍偏紫色。涂片應不含或含極少沉淀,整個載玻片應染色均勻。血細胞應無液泡(見“固定/染色”)。染色偽像及潛在的染色問題過度粉色染色可能是

23、由于使用了較低pH的緩沖溶液,染色不充分或者過度洗滌/沖洗造成的。染色劑若超過四周,尤其是被暴露于空氣時也會導致粉色,因為甲醇中會有甲酸的形成。應對措施:檢查緩沖溶液pH,使用新制染色劑,其中的甲醇應未暴露于空氣過,并且確保染色試劑正確,有時可能需要改變試劑批次。如果使用商品染色劑,緩沖溶液pH和染色時間需正確,嘗試其他批次可能是必要的。在寒冷環境中,確保染色劑在運輸中不會凝固。過度藍色可能是由于使用堿性pH的緩沖溶液,染色時間過長,或者洗滌不充分造成的。厚血涂片也會導致細胞出現更藍的現象。應對措施:檢查緩沖溶液pH,使用更多稀釋劑,以及/或者縮短染色時間。不充分染色的核通常是由于染色不充分造

24、成的,然而老化樣本(采集血樣超過8小時)中的有核細胞,尤其是在室溫下保存時,可能表現出與凋亡(核破裂)一致的核變化。沉淀的形成可能是由于甲醇從染色劑中蒸發或因為不正確的洗滌過程,特別是在洗滌的初級階段沒有保持載玻片完全平整造成的。自制染色劑在使用前未充分過濾,使用不潔凈的載玻片以及在血涂片或載玻片上落有灰塵也同樣會造成沉淀。蓋玻片一般而言,沒有必要使用蓋玻片,然而如果血涂片需經數人審評或長時間保存,蓋玻片就可以提供保護以防力學損傷(反復擦拭)和染色劑由于暴露于空氣發生變質。加蓋玻片的潛在優點是用蓋玻片覆蓋患者血液的整個區域(染色和未染色)可以降低處理血涂片時的生物危險。蓋玻片應由高純無色玻璃(

25、“水白,無色透明”)制成,必須抗水化,尤其是當處于高濕度的環境中時。蓋玻片應有均勻的表面質量,無任何不規則,完全平整。典型的蓋玻片為2525 mm,厚度為0.13-0.17mm(其他范圍的尺寸可從經銷商和制造商處獲得)。特厚蓋玻片(0.17-0.25 mm)降低了破碎的幾率,但是顯微鏡使用會受限。蓋玻片對潔凈度,水化以及保存的要求與玻璃載玻片相同。為了防止灰塵聚集和水化,蓋玻片在不使用時應保存于密閉容器中。自動蓋玻片儀可供大型實驗室使用。封片材料為了永久裝配蓋玻片,溶于無機溶劑的合成樹脂(甲苯和二甲苯)已經大部分替代了加拿大香脂(加拿大松脂或冷杉香脂),因其黃化和不易完全干燥不太令人滿意。封片

26、材料應具有低粘性以確保粘合劑層較薄并防止氣泡的形成。它不能因衍射問題或生物染色劑的顏色改變影響光學分析。封片介質中的抗氧化劑能防止染色劑和介質材料自身變色。封片材料不應隨著時間的推移而失去粘性。不建議在不使用蓋玻片的情況下就用封片材料充當血涂片的覆蓋物,因為這些制劑易聚集灰塵,當經長時間保存和多次觀察后,不像玻璃有防刮和防指紋的能力。標記血涂片應標記清楚,標簽應不易模糊以及不易受用無機溶劑進行固定,染色和清洗的影響。標簽內容至少包括患者姓名,時間以及樣本采集時間,樣本編號。可靠的標簽也建議包括患者特定識別號。制備血涂片時建議使用印刷標簽來標記(若使用壓印型染色劑,在涂片背面標記可以避免標簽污染

27、)。應檢查印刷標簽隨時間褪色的可能性以及浸入油和實驗室中常用溶劑時的敏感性。手工標記血涂片可使用鉛筆、蠟筆(對乙醇或其他溶劑不敏感)、記號筆或鉆石劃針。生物危害處理所有患者的樣本包括血涂片時應采取一般的預防措施,無論是風干、固定或染色。樣本處理和血涂片制備血涂片的制備不是特別危險,但在打開血容器時必須小心,特別是用橡膠塞而不是螺旋蓋封閉時。打開橡膠塞經常會導致小滴或微滴的形成,因此必須用擦布或類似物覆蓋橡膠塞,最好在生物危害罩中進行并且遠離操作者臉部。如果處理得當,使用帶螺旋蓋的試管時就不會形成可測量的微滴和氣溶膠。血樣也可從樣本試管中通過使用血容器塞子穿孔裝置安全地獲得,這種裝置專門為血涂片

28、制備設計。已染色血涂片像羅氏染液這樣的嵌入式染料是致癌的,應小心處理,避免皮膚或粘膜接觸。經常假定用羅氏染液染色的血細胞不具備傳染性,一般來說經完全染色的血涂片不認為有生物危害性。然而甲醇固定液不能抗艾滋病或乙型肝炎,也不太可能為某些其他類型的傳染病提供保護,例如朊病毒造成的傳染病。部分染色的血涂片通常情況下,載玻片上的血涂片只有一部分被染色,因此未染色部分具有直接的生物危害性。蓋玻片封裝介質封裝蓋玻片時所使用到的某些材料和溶劑存在潛在致癌性,應根據制造商說明小心處理。試劑安全性本文提到的羅氏染液,甲醇,乙醇,丙酮,二甲苯,甲苯和蓋玻片膠水具有高度的易燃性,應保存于為易燃材料所設計的安全櫥中。

29、當處理這些試劑時,應考慮它們的揮發性和潛在的致癌性。長時間保存如果血涂片要長時間保存,應避免光照。盡管長時間保存時建議使用蓋玻片,但如果未用蓋玻片的已染色載玻片密封保存于密閉容器或安全櫥暗處,干燥環境中時,涂片也不太可能發生變質。染色劑和溶劑的處理羅氏染液和揮發性溶劑應按照當地廢物處理部門的相關規章制度進行處理。載玻片處理使用過的載玻片應放置于有特別標記的指定容器中,這種容器用于收集有生物危害性和銳利的物品。顯微鏡檢查和載玻片處理基于“生物危害”中已提到的相關原因,當處理血涂片和進行顯微鏡分析時建議使用手套。與帶有圓滑邊緣或破口的載玻片相比,帶有直角邊緣的載玻片更易割或刺破皮膚或手套材質。破粹

30、的載玻片應極其小心處理,這樣的載玻片應被丟棄,除非血涂片無可取代。血涂片的使用血涂片可以以多種方式使用。大部分用于常規臨床定量和/或者定性分析形成的血液元素。用于形態篩選可能比純定量目的更強,因為白細胞差異電子分析技術已有很大提高。血涂片也用于質量控制/質量保證以及評估以自動化設備為基礎的方法。人工分類計數作為參照方法的作用以血涂片為基礎的白細胞分類計數參考方法的作用,請參考美國臨床實驗室標準化委員會(NCCLS)文件H20-A。注意事項需注意的一點是楔入法制得的血涂片中細胞分布情況;像單核細胞這樣的大細胞可能會被推向血涂片的邊緣以及羽化區。一般的形態學問題某些類型的血細胞(單核細胞,有核紅細胞,桿狀細胞等)不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