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03秦漢時期:統一多民族國家的建立和鞏固課件_第1頁
專題03秦漢時期:統一多民族國家的建立和鞏固課件_第2頁
專題03秦漢時期:統一多民族國家的建立和鞏固課件_第3頁
專題03秦漢時期:統一多民族國家的建立和鞏固課件_第4頁
專題03秦漢時期:統一多民族國家的建立和鞏固課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4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第 3 課時秦漢時期:統一多民族國家的建立和鞏固第一部分中國古代史第1頁,共29頁。【時空坐標】第2頁,共29頁。考點一秦統一中國【課標內容】知道秦始皇統一中國,了解秦代的中央集權制度和統一措施對中國歷史發展的影響。1.秦滅六國(1)兼并六國:公元前230年,秦國先后攻滅了韓、趙、魏、楚、燕、齊六國。(2)完成統一:年,秦國完成統一大業,建立秦朝,定都咸陽。(3)意義:秦的統一,結束了春秋戰國以來長期爭戰混亂的局面,建立起我國歷史上 的封建國家。【誤區警示】我國歷史上第一個國家是夏朝,我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多民族的封建國家是秦朝。公元前221第一個統一的多民族第3頁,共29頁。2.鞏固統治(1)

2、政治:中央:國家的最高統治者稱為皇帝,總攬全國的一切軍政大權。中央政權機構由、太尉、統領,分別掌管行政、和監察事務。建立由中央直接管轄的,郡下設縣,開創了此后我國歷代王朝地方行政的基本模式。(2)文化:統一文字,制定,作為通用文字頒行全國。丞相御史大夫【圖解記憶】秦朝的政治建制示意圖軍事郡縣制小篆第4頁,共29頁。(3)經濟:以秦國的 作為標準貨幣在全國流通。以秦制為基礎,統一度量衡制度。(4)交通:統一車輛和道路的寬窄,修筑貫通全國的道路。秦始皇派兵開鑿,溝通了湘江和漓江。(5)軍事:派大將蒙恬北擊匈奴,修筑西起、東到的萬里長城。3.秦朝疆域:東至東海,西到隴西,北至長城一帶,南達。 圓形方

3、孔半兩錢靈渠【特別提示】都江堰和靈渠都是我國古代著名的水利工程。都江堰的作用是防洪灌溉;靈渠是運河,主要作用是航運。臨洮遼東南海第5頁,共29頁。考點二秦末農民大起義【課標內容】知道秦的暴政和陳勝、吳廣起義,知道秦朝的滅亡。1.原因:秦的暴政(賦稅、徭役和兵役沉重; 嚴酷;秦二世統治更加殘暴)。刑罰2.陳勝、吳廣起義(1)時間、地點:夏,安徽大澤鄉。(2)直接原因:去漁陽戍守長城的農民遇雨不能按期到達。(3)地位:中國歷史上第一次農民大起義。(4)政權:攻占陳縣,陳勝稱王,建立“”政權。(5)結果:起義軍被鎮壓,吳廣、陳勝相繼被部下殺害。公元前209年【識圖學史】張楚第6頁,共29頁。3.項羽

4、、劉邦起義(1)項羽起義:項羽在之戰中以少勝多,將秦軍的主力殲滅。(2)劉邦起義:劉邦率軍直抵秦都咸陽,年,秦朝滅亡。4.楚漢之爭劉邦(漢王)和項羽(西楚霸王)為爭奪帝位而戰,項羽兵敗,以劉邦的勝利而結束。巨鹿【誤區警示】陳勝吳廣起義是秦末農民起義的一部分,它點燃了秦末農民起義的烈火。劉邦和項羽繼續領導農民起義軍進行反秦斗爭,最終滅掉秦王朝,它們是秦末農民起義的組成部分。公元前207垓下第7頁,共29頁。考點三西漢建立和“文景之治”【課標內容】知道西漢的建立,了解“文景之治”。1.西漢建立: 年,劉邦(即漢高祖)建議,定都長安。2. 政策:漢高祖下令“兵皆罷歸家”,讓士兵還鄉務農;釋放奴婢為平

5、民,以增加農業勞動力;采取輕徭薄賦的政策。公元前202【史料解讀】 “京師之錢巨萬,貫朽而不可校;太倉之粟陳陳相因,充溢露積于外,至腐敗不可食。”史記解讀 這一史料描寫了漢文帝、景帝時期國力增強,國家積累了大量的錢糧,庫存的糧食和銅錢非常充盈,史稱“ 文景之治”。休養生息第8頁,共29頁。3.“文景之治”(1)措施:時期繼續實行休養生息政策。注重農業生產,提倡 ,要求各級官吏關心農桑,并進一步減輕賦稅和徭役,把田賦降到了三十稅一。重視“”,廢除了一些嚴刑峻法。提倡勤儉治國,反對奢侈浮華。(2)結果:文景時期,政治清平,經濟發展,人民生活安定。國力增強,國家積累了大量的錢糧,史稱“ ”。漢文帝、

6、景帝以農為本以德化民文景之治第9頁,共29頁。考點四漢武帝鞏固大一統王朝【課標內容】知道漢武帝鞏固“大一統”王朝。1.舉措(1)政治:漢武帝采納主父偃的“”建議,下詔規定諸侯王除嫡長子繼承王位外,可將封地再次分封給其子弟作為侯國,由皇帝制定封號。借口削爵、奪地甚至除國,嚴厲鎮壓叛亂。建立_制度,把全國劃分為13個州部。【誤區警示】秦始皇統一后,以秦國的圓形方孔半兩錢作為標準貨幣。漢武帝時期統一鑄造五銖錢。推恩刺史第10頁,共29頁。(2)思想:接受董仲舒“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建議,把儒家學說立為正統思想。在長安興辦 ,以儒家的詩經尚書禮記易經春秋作為教材,培養統治階級需要的儒學人才,儒士進入

7、各級政權機構。太學【知識拓展】評價漢武帝推行的“罷黜百家,獨尊儒術”。(1)好。因為此項措施有利于國家的統一,有利于漢武帝把權力掌握在自己的手中(即加強中央集權),有利于儒家學派的發展。(2)不好。這種辦法太專制,缺乏民主,不利于人們思想的解放,不利于科學文化的蓬勃發展,一花獨放不如百家齊放。第11頁,共29頁。(3)經濟:把鑄幣權收歸中央,統一鑄造。在全國各地設鹽官,把煮鹽、冶鐵等經營權收歸國有,實行鹽鐵官營、專賣。在全國范圍內統一調配物資,平抑物價。2.評價漢武帝大一統:漢武帝從政治、思想、經濟和軍事等方面鞏固了大一統的局面,使西漢王朝開始進入時期。五銖錢鼎盛第12頁,共29頁。考點五東漢

8、的興亡【課標內容】了解東漢的建立,知道東漢外戚、宦官專權造成的社會動蕩。1.政權更替(1)新朝:公元9年,王莽奪權建立,被農民起義推翻。(2)東漢:公元年,劉秀(光武帝)稱帝,定都 。25洛陽第13頁,共29頁。2.光武中興(1)措施:光武帝劉秀多次下令釋放奴婢,減輕農民的負擔,減輕刑罰;合并郡縣,裁減官員,加強對官吏的監督,懲處貪官污吏;允許北方少數民族內遷,緩和民族矛盾。(2)結果:到光武帝統治后期,社會出現了比較安定的局面,經濟得到恢復和發展,史稱“ ”。【知識拓展】文景之治和光武中興局面的相同點:(1)從背景上看,都是在農民起義推翻前朝統治,統治階級吸取前朝滅亡教訓的背景下出現的。(2

9、)從內容上看,統治階級都注意調整統治政策,如輕徭薄賦,減輕農民負擔,減輕刑罰等。(3)從結果上看,都曾呈現出政治清明、社會安定、經濟發展、國力強盛的局面。光武中興第14頁,共29頁。3.外戚宦官交替專權(1)時間:東漢后期形成。(2)特點:輪流把持朝政(交替專權)。(3)后果:動搖了東漢的統治,東漢王朝走向衰亡。外戚與宦官第15頁,共29頁。4.黃巾起義184年,創立太平道的等領導的一場有組織、有準備的農民大起義爆發,起義沉重打擊了東漢的統治。【史料解讀】“蒼天已死,黃天當立,歲在甲子,天下大吉。”解讀 這則引文反映的是黃巾起義,在張角等人的領導下,起義沉重打擊了東漢的統治。張角第16頁,共2

10、9頁。考點六溝通中外文明的“絲綢之路”【課標內容】通過“絲綢之路”的開通,了解絲綢之路在中外交往中的作用。1.張騫通西域(1)西域的概念:漢代人把今天甘肅陽關、玉門關以西,也就是現在和更遠的廣大地區稱作西域。新疆第17頁,共29頁。(2)通西域:第一次:漢武帝為聯絡 夾擊匈奴,公元前138年張騫西出長安出使西域,使漢朝了解到西域的具體情況。第二次:公元前119年,張騫率使團走訪了烏孫等西域許多國家,促進了漢朝與西域之間的相互了解與往來。【家國情懷】張騫出使西域是中國古代歷史上的壯舉,他打通了西域要道,使漢朝和西域的經濟文化交流大為加強,促進了西域地區經濟和文化的發展。張騫身上忠誠國家、勇于冒險

11、、不畏艱險、百折不撓的精神永遠放射著耀眼的光芒。張騫大月氏第18頁,共29頁。2.絲綢之路(1) 陸上“絲綢之路”:開辟時間:從張騫開辟通往西域的道路后。路線:從長安穿過,經西域運往中亞、西亞,再轉運到更遠的;又把西域的物產和奇珍異寶運到中原。意義:絲綢之路是古代東西方往來的大動脈,對于中國同其他國家和地區的貿易與文化交流,起到了極大的促進作用。(2)海上“絲綢之路”:從東南沿海港口出發,經中南半島南下,繞過馬來半島,穿過馬六甲海峽,通往孟加拉灣沿岸,最遠抵達印度半島南端和錫蘭,再轉運到歐洲地區。河西走廊歐洲第19頁,共29頁。【知識拓展】絲綢之路開通的條件。(1)張騫通西域為絲綢之路的開通奠

12、定了基礎。(2)漢武帝時,大破匈奴,使匈奴再也無力與西漢對抗,為絲綢之路的開通創造了條件。(3)西漢時期大一統局面的出現,社會安定,國力強盛,經濟發展。(4)秦漢文化的發展以及以絲綢為主的極富地域特色的產品對外有著巨大的吸引力。第20頁,共29頁。3.對西域的管理(1)西漢:年,西漢設立,標志著西域正式歸屬中央政權,其管轄范圍包括今新疆及巴爾喀什湖以東、以南的廣大地區。(2)東漢:東漢明帝時派出使西域;班超派甘英出使,開辟了通往西亞的路線。公元前60西域都護班超大秦第21頁,共29頁。考點七兩漢的科技和文化【課標內容】知道造紙術的發明對傳播文化的作用;講述張仲景和華佗的故事;知道司馬遷和史記;

13、知道佛教的傳入和道教的產生。1.造紙術(1)紙的發明:時期,人們已經懂得了造紙的基本方法。(2)紙的改進:東漢時期,改進造紙工藝。(3)意義:紙成為人們廣泛使用的書寫材料,便利了典籍的流傳,是中國對世界文明的偉大貢獻之一。西漢【誤區警示】西漢早期,我國勞動人民已掌握了造紙術的技術。到了東漢,蔡倫改進了造紙術,而不是發明了造紙術。蔡倫第22頁,共29頁。2.醫學(1)張仲景:地位:東漢末年的名醫,中醫臨床理論體系的開創者,被后世稱為“ ”。成就:寫成 ,提出了“治未病”的理論,提倡預防疾病。(2)華佗:地位:東漢末年的名醫。成就:擅長用針灸、湯藥為人治病;能實施外科手術;發明“ ”;創編出“ ”

14、。【識圖學史】醫圣傷寒雜病論麻沸散五禽戲第23頁,共29頁。3.史記(1)作者:西漢漢武帝時期的史學家。(2)體例:中國古代第一部。(3)內容:記述了從傳說中的到漢武帝時約3 000多年的史事。司馬遷紀傳體通史黃帝第24頁,共29頁。4.道教和佛教(1)道教:興起,早期主要派別有張角創立太平道和張陵創立的五斗米道。(2)佛教:創立:公元前6世紀的古印度,創始人是喬達摩悉達多(即釋迦牟尼)。教義:熄滅欲望和煩惱,才能得到解脫;主張眾生平等。傳入:張騫通西域后,佛教通過傳入中國。發展:東漢明帝時,佛教逐步在社會上傳播開來。【識圖學史】東漢末年絲綢之路第25頁,共29頁。重難拓展拓展一西周分封制和秦

15、朝郡縣制的比較項目西周分封制秦朝郡縣制不同點實行條件西周建立 國家大一統傳承方式世襲 由皇帝任免,不得世襲劃分基礎以血緣關系為紐帶 按地域劃分官吏權力擁有封地和相應的爵位 只有俸祿,無封地與中央關系諸侯國有很強的獨立性 郡縣是地方行政機構,絕對服從中央第26頁,共29頁。項目西周分封制秦朝郡縣制不同點歷史作用有利于穩定當時的政治秩序,開發了邊遠地區,但也容易發展為割據勢力 有利于中央集權和國家統一相同點(1)鞏固統治階級統治(2)是中國古代社會重要的地方行政制度(3)一定時期內在維護國家統一方面起了積極作用(續表)第27頁,共29頁。拓展二秦始皇的功與過項目措施作用或危害功政治 滅六國,建立秦朝 結束了春秋戰國以來諸侯割據稱雄 的局面,實現了國家統一 建立中央集權制度(皇帝制度、 中央設丞相、太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