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更正的現實意義和重要性這一誤區或錯誤觀點很普遍。是因了解或知道拔罐真知和本原的太少,有必要轉變。養生保健重要性決定了拔罐使用的普遍性。需要普及。醫務工作者都須明了拔罐的實質,不能陷入這種誤區,不能信口開河、斷章取義誤導患者。有責任和義務把科學知識傳播給患者。從拔罐的誤區說拔罐中醫基礎理論 中醫拔罐技術離不開中醫的基礎理論指導,尤其是經絡學說理論的指導。 拔罐法(或拔罐學)是中醫治療學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其概念是指用排除罐、筒或杯內空氣以產生負壓,使其吸附于體表的方法。 從拔罐的誤區說拔罐現代醫學認識現代醫學認為,1.拔罐時在罐內形成負壓,作用于皮膚,皮膚產生分壓差,使局部毛細血管充血,甚至破裂
2、,紅細胞破裂,表皮瘀血,出現自體溶血現象,隨后產生類組織胺類等物質,隨體液周流全身,刺激各個器官或組織,使血管擴張、白細胞滲出,T、B淋巴細胞活化,多種抗體和淋巴因子釋放,增強其功能活動,提高機體免疫力;2.同時,產生的機械刺激,通過皮膚、血管感受器的反射途徑傳導至中樞神經系統,平衡調節興奮與抑制過程,加強對各部分的調節和管理控制功能,促進血液循環、新陳代謝,改善局部組織營養,使細胞吞噬功能增強,調節內臟功能,恢復身體正常機能,達到康復痊愈之目的。3.特別是拔出大水泡后,研究者已證實在滲液的再吸收過程中,可明顯地增強人體的免疫能力。從拔罐的誤區說拔罐十二經脈與十二皮部的關系 1.在二千多年前,
3、素問皮部論 :“欲知皮部,以經脈為紀者,諸經皆然”,十二皮部的劃分以十二經脈循行分布為依據,即十二經脈都各有分支別絡,這些絡脈浮行于體表皮膚部位,各有一定的分布區域,即為十二經皮部。2.“皮者脈之部也,邪客于皮則腠理開,開則邪入客于絡脈,絡脈滿則注于經脈,經脈滿則入舍于府藏也”。指出外邪經皮-絡經腑臟,是疾病傳變的次序。3.十二皮部依賴十二經脈及其絡脈運行的氣血所濡養;十二皮部保護著十二經脈及其絡脈,保護著整個軀體深部各種器官和臟腑,并隨時把來自體外環境的各種信息傳遞給體內,針對外界變化實行自身調節和適應功能,起著衛外護內的作用。從拔罐的誤區說拔罐十二經脈與十二皮部的關系4.十二經脈之氣行于皮
4、部,十二皮部構成十二經脈的反應區,臟腑經氣的病變可在其相應的皮部反映出來,因此可以通過觀察在體表皮部表現的病理變化,查知疾病所在部位和性質,對臟腑的狀況有著重要的診斷意義。5.再則,十二皮部在診斷和治療上,上下同法,手足相通,即手足皆有同名之陰陽經脈互相聯絡、互通信息,合為六經皮部,各有專名。正如楊上善所說:“陽明三脈有手有足,手則為上,足則為下。又手陽明在手為下,在頭為上;足陽明在頭為上,在足為下,診色、行針皆同法也”。6.六經皮部理論為臨床診斷和治療提供了依據,包括針灸、拔罐在內的各種外治法都離不開皮部理論的指導。所以,拔罐法具有診斷、治療和預防疾病的作用。從拔罐的誤區說拔罐拔罐診斷1.從
5、色澤來看,受風寒時患部往往罐斑色深;局部瘀斑或血泡色淡為虛;色淡白多為氣虛、脾虛或血虛;色深伴局部發熱者為熱毒熾盛或陰虛火旺;色深但局部不發熱者多為瘀血、寒凝、陽虛、氣虛;內臟有病變的在特定的經穴上罐斑色往往深于其他部位。2.從拔后表現的情態上看,局部出現水泡、水腫、潮濕者為濕氣盛;水泡色清為寒濕盛,色黃為濕熱盛;局部微癢或出現皮紋者為受風;罐中氣曖為濕熱重;罐中無溫熱感但有水珠為寒濕重。3.從走罐時看,皮下有結節,多為筋結。閃罐后恢復緩慢者易患中風、胸痹。4.從刺絡拔罐放血時看,觀察血液等分泌物,血色深紅為熱,烏紅為瘀,青紫為里寒,色淡黃紅色為風濕痹證;觀察血流的動態,清淡難凝為血虛,沉凝易
6、結為氣虛血瘀,流動緩慢為氣血兩虛,流動急促為熱盛;血中含膿為外傷感染或濕毒相搏;透明水液為水腫;粘性白液為疳積; 從拔罐的誤區說拔罐拔罐治療作用1.拔罐法可吸出位于體表的風、寒、濕、熱、毒、瘀等有害物質,又可通過皮部作用于體內,具有調臟腑、和營衛、行氣血、通經絡等功能。2.不同罐具有不同的治療作用,不同的經絡穴位選擇、罐法或是不同的配伍方法,又分別有溫經散寒、行氣活血、舒筋通絡、溫陽固氣、祛風除濕、清熱瀉火等不同功效。3.在臨床中應根據辨證施治原則,選擇合適的罐具、罐法、經穴、經穴配伍等治療方法。如風邪為主的疾患,多選用閃罐法;寒邪為主的疾患,多選用留罐法;氣血瘀滯、臟腑病證者,多用循經走罐法
7、,尤其是在背腰部、腹部及四肢肌肉豐厚處,適用于俞穴、募穴及四肢肌肉豐厚處的穴位。從拔罐的誤區說拔罐走罐走罐操作大致有三:1。輕吸快推,適用于外感、皮痹等證,外感可每三小時一次,末梢神經炎可每日施術一至二次;2。重吸快推,適用于某些經脈、臟腑功能失調的疾患,如高血壓、心悸、胃腸功能紊亂等,一般每日施術一次,一療程710次;3。重吸緩推,適用于沉寒痼冷、積聚、經脈氣血阻滯、筋脈失于榮養等疾患,如寒濕久痢、坐骨神經痛、痛風、肌肉萎縮等證,一般每日施術一次,一療程710次;走罐法操作的關鍵在于當罐具吸拔住之后立即進行推拉或旋轉移動,不能先試探是否拔住。從拔罐的誤區說拔罐拔罐補瀉原則實證多選瀉法(密排法
8、、吸拔力大、吸氣拔罐呼氣取罐、逆經走罐等為瀉法)。虛證多選補法(疏排法、吸拔力小、呼氣拔罐吸氣取罐、順經走罐等為補法),病變范圍較小或壓痛為一點時可用單罐法,病變范圍廣泛、病情復雜用多罐法。從拔罐的誤區說拔罐與其它方法聯合治療配合其它方法治療:如梅花針重叩或三棱針點刺后加拔罐,多用于實證和熱證(中風、昏迷、中暑、急驚風、高熱、頭痛、咽喉腫痛、目赤腫痛、急性腰扭傷、麥粒腫、癤腫、丹毒等);配合鈹針割治多用于癰疽、癤腫、熱毒壅盛;配合火針多用于癰疽癤腫、甲狀腺腫大、淋巴結結核等證;配合指針、磁堤針多用于小兒及畏懼針刺者;配合電針可用于一些頑固性疾病如面神經麻痹、面肌痙攣、偏癱等證。寒證可選灸罐法、
9、紅外線罐法;高熱無汗多選水罐法;癰疽、潰瘍及面部拔罐應選面墊罐法;尋找隱而不見的反應點時,先行走罐法,使之反映出再用挑治法,對于氣管炎、哮喘、慢性腎炎、慢性腸炎、高血壓、肺炎、盆腔炎、頑固性鼻衄等有良好療效。從拔罐的誤區說拔罐拔罐時的注意事項及禁忌證:一般注意事項,如在室內須保持溫暖,避開風口,防止受涼等。拔罐以肌肉豐滿、皮下組織豐富及毛發較少的部位為宜。血管淺顯處、心搏處、皮膚細嫩處、疤痕處、耳、鼻、眼、乳頭、口唇、前后陰、骨突處、皮膚松弛有較大皺紋處一般不宜拔罐。前一次拔罐部位罐斑未消退,不宜再在原處拔罐。初次治療、皮膚薄嫩或體弱、年老、易緊張者,采取臥位,拔罐不宜過多或過緊,或用小罐,或
10、用疏排法。拔罐時,要求患者不能隨便移動體位,以免罐具脫落;多罐時不能太密集,以免皮膚牽扯過緊而產生疼痛或互擠脫落。從拔罐的誤區說拔罐留罐時注意事項隨時注意觀察患者面部表情、反應與感受,注意罐口局部或全身反應情況。患者感覺拔罐部位發熱、發緊、發酸、涼氣外出、溫暖舒適、思眠入睡為正常得氣現象。若感覺太緊、太痛可予減壓自覺能承受為基準,仍未減輕或有灼熱感,應及時取下重拔;拔后無感覺為吸拔力不夠,應重拔;拔時出現頭暈、氣緊、惡心、面色蒼白、虛汗、四肢發冷、脈細數等為暈罐,及時取罐平臥休息,一般很快恢復,如還未緩解,應予以點按或針刺人中、合谷、中沖、百會、內關、涌泉等方法急救。從拔罐的誤區說拔罐七總穴歌
11、肚腹三里留,腰背委中求;頭項尋列缺,面口合谷收;暈厥針人中,疼痛取阿是,心胸內關謀。從拔罐的誤區說拔罐回陽九針歌啞門勞宮三陰交,涌泉太溪中脘接,環跳三里合谷并,此是回陽九針穴。回陽救急從拔罐的誤區說拔罐拔罐的基本要求拔罐的基本原則即中醫基本治則:審癥求因,辯證施治。基本要求是穩、準、快,吸拔力的大小與扣罐的時機和速度、罐具的大小和深度、罐內的溫度等有關。在火力或水煮、水蒸氣排氣法拔罐時,罐內溫度高時扣罐、扣罐速度快、罐具深而大,則吸拔力大;反之則小。具體應根據需要而定,須靈活掌握。從拔罐的誤區說拔罐基本要求病情重、病灶深及疼痛性疾患,拔罐時間相對較長;病情輕、病灶淺及麻痹性疾患,拔罐時間宜短。
12、拔罐部位肌肉豐厚,時間可稍長;拔罐部位薄,時間宜短。氣候寒冷,時間酌情延長;天氣熱時拔罐宜短。血管淺顯處拔罐宜短。(留罐時間)從拔罐的誤區說拔罐拔罐后注意事項注意:若罐口處出現燙傷、烙傷為事故。但是對于拔罐所產生的水泡或血泡應具體分析,非治療需要時吸拔過久為事故,而治療需要時拔出水泡或血泡為發泡法時則不屬于事故,皮膚過敏或水腫患者易出現水泡應事先交代清楚。小水泡一般不作處理,任其自然吸收,只僅防止擦破;治療需要的水泡應注意保護,由其自然吸收,在自然吸收過程中對增強免疫功能有很大臨床意義;非治療需要的水泡可消毒后刺穿放出水液,無菌敷料敷蓋。從拔罐的誤區說拔罐禁忌凡中度或重度心臟病、全身性水腫、有
13、出血傾向、白血病、高熱、全身劇烈抽搐或痙攣、高度神經質、活動性肺結核、婦女經期、皮膚失去彈性、極度衰弱、醉酒、過度疲勞、過饑過飽或過渴、全身性皮膚病、靜脈曲張處、癌腫處、皮膚破損處、皮膚高度過敏、疝氣、外傷骨折處及孕婦腰骶部、腹部或敏感穴位等,均禁用。從拔罐的誤區說拔罐治療間隔時間治療的間隔時間:主要根據病情決定。慢性病或病情緩和者,一般隔日一次,或隔二日或三至五日一次。病情急者,一般每日一次,如急性胃腸炎、感冒等病,也可1日23次。一般一療程為12次,若不愈,休息57日再繼續治療。若拔罐后患者感覺疲勞,應休息幾日后再拔。從拔罐的誤區說拔罐拔罐法的取穴原則:根據中醫理論、針灸療法原則擇穴:根據
14、常用配穴法取穴。局部取穴,循經取穴,左右取穴,上下取穴,交叉取穴,對癥取穴等。十四經腧穴的分部規律:頭面部頸項部的腧穴,除個別能治全身性疾病或四肢疾患外,絕大多數均治局部病證;胸腹部腧穴,大多可治臟腑及急性疾患;背腰部腧穴,除少數能治下肢病外,大多可治局部病證、臟腑和慢性疾病;四肢部肘膝以上的腧穴,以治局部病證為主;肘膝以下至腕踝部的腧穴,除治局部病證外,還可治臟腑疾病;腕踝以下的腧穴,除治局部病證以外,還能治頭面、五官病證,及發熱、神志病等全身性疾患。從拔罐的誤區說拔罐四肢部腧穴分經主治表本經主治特點二經相同主治三經相同主治手太陰肺經肺/喉病胸部病手厥陰心包經心/胃病神志病胸部病手少陰心經心
15、病神志病胸部病手陽明大腸經前頭/鼻/口/齒病眼病/咽喉病/熱病手少陽三焦經側頭/脅肋病耳病眼病/咽喉病/熱病手太陽小腸經后頭/肩胛病耳病眼病/咽喉病/熱病足太陰脾經脾胃病前陰病/婦科病足厥陰肝經肝病前陰病/婦科病足少陰腎經腎病/肺病/咽喉病前陰病/婦科病足陽明胃經前頭/口/齒/咽喉/胃腸病神志病/熱病足少陽膽經側頭/耳病/脅肋病眼病神志病/熱病足太陽膀胱經后頭/背腰病/臟腑病眼病神志病/熱病從拔罐的誤區說拔罐軀干腧穴分部主治表分部主治胸/上背(T17)肺/心上腹/下背(T8L1)肝/膽/脾/胃下腹/腰骶(L2S4)胃/腸/膀胱/生殖器官從拔罐的誤區說拔罐任督二脈腧穴主治表經名本經主治特點二經相
16、同主治任脈回陽/固脫,有強壯作用神志病/臟腑病/婦科病督脈主治中風/昏迷/熱病/頭面病神志病/臟腑病/婦科病從拔罐的誤區說拔罐拔罐法的取穴原則:根據特定穴的作用取穴。有十四經穴,奇穴,阿是穴,特定穴等之分。特定穴有五輸穴、原穴、絡穴、郄穴、八脈交會穴、下合穴、募穴、俞穴、交會穴、八會穴等。(1)五輸穴:十二經在肘膝以下各有五個重要經穴,分別名為井、滎、輸(俞)、經、合,統稱為。上井穴用于治療神志昏迷;滎穴用于熱病;輸穴用于關節痛;經穴用于治療喘咳;合穴用于治療六腑病證。據五輸穴的五行屬性,按子午流注規律取穴可提高療效。從拔罐的誤區說拔罐五輸穴經脈井滎輸經合手太陰肺經少商魚際太淵經渠尺澤手陽明大
17、腸經商陽二間三間陽溪曲池手厥陰心包經中沖勞宮大陵間使曲澤手少陽三焦經關沖液門中渚支溝天井手少陰心經少沖少府神門靈道少海手太陽小腸經少澤前谷后溪陽谷小海足太陰脾經隱白大都太白商丘陰陵泉足陽明胃經厲兌內庭陷谷解溪足三里足厥陰肝經大敦行間太沖中封曲泉足少陽膽經足竅陰俠溪足臨泣陽輔陽陵泉足少陰腎經涌泉然谷太溪復溜陰谷足太陽膀胱經至陰足通骨束骨昆侖委中從拔罐的誤區說拔罐拔罐法的取穴原則:(2)原穴:十二經脈在腕踝關節附近各有一個重要經穴,即原穴。是臟腑原氣所留止之處,臟腑發生病變時,往往會相應的反映到原穴上來,正如靈樞。九針十二原說:“五臟有疾也,應出十二原,十二原各有所出,明知其原,睹其應而知五臟之害
18、矣”,“五臟有疾,當取之十二原”。原穴的主治既祛邪又補虛扶正,能使三焦原氣通達。陰經輸原合一,臨床中可以輸代原予以施治。(3)絡穴:是指在其經脈別出的部位各有一腧穴,即絡穴,具有聯絡表里兩經的作用。十二經脈各有一絡穴,皆位于肘膝關節以下,再加任脈之絡穴鳩尾,督脈之絡穴長強,脾之大絡大包穴,稱為“十五絡穴”。絡穴各主治其絡脈的病證,也能溝通表里二經,有“一絡通二經”之說,即絡穴既治本經病,也能治與其相表里之經病。原絡相配,又稱“主客配穴”,是根據臟腑表里經絡先病、后病而運用的,先病者為主則取其原穴,后病者為客則取其絡穴。如表1:從拔罐的誤區說拔罐經脈 原穴 絡穴 經脈 原穴 絡穴 手太陰肺經 太
19、淵 列缺 手陽明大腸經 合谷 偏歷 手厥陰心包經 大陵 內關 手少陽三焦經 陽池 外關 手少陰心經 神門 通里 手太陽小腸經 腕骨 支正 足太陰脾經 太白 公孫 足陽明胃經 沖陽 豐隆 足厥陰肝經 太沖 蠡溝 足少陽膽經 丘墟 光明 足少陰腎經 太溪 大鐘 足太陽膀胱經 京骨 飛揚 任脈 鳩尾 督脈 長強 脾之大絡 大包 十二原/十五絡穴表從拔罐的誤區說拔罐拔罐法的取穴原則:(4)郄穴:是各經經氣所深聚的地方,大多分布于四肢肘膝以下,十二經脈各有一郄穴,奇經八脈中陰陽蹺脈及陰陽維脈各有一郄穴,合稱為十六郄穴。臨床上郄穴多用于治療本經循行部位及所屬臟腑的急性病證。陰經郄穴多治血證,如孔最治咳血,
20、中都治崩漏等。陽經多治急性疼痛,如頸項痛取外丘,胃脘痛取梁丘等。當某臟腑有病時,通過按壓郄穴檢查以協助確診。如表2:從拔罐的誤區說拔罐表2:十六郄穴表: 經脈 穴名 經脈 穴名 手太陰肺經 孔最 手陽明大腸經 溫溜 手厥陰心包經 郄門 手少陽三焦經 會宗 手少陰心經 陰郄 手太陽小腸經 養老 足太陰脾經 地機 足陽明胃經 梁丘 足厥陰肝經 中都 足少陽膽經 外丘 足少陰腎經 水泉 足太陽膀胱經 金門 陰維脈 筑賓 陽維脈 陽交 陰蹺脈 交信 陽蹺脈 跗陽 從拔罐的誤區說拔罐拔罐法的取穴原則:(5)八脈交會穴:奇經八脈與十二正經脈氣相通的八個腧穴,稱為八脈交會穴,均分布在肘膝以下。八脈交會穴既能
21、治奇經病,也能治正經病,如公孫通沖脈,故公孫既治脾經病,也治沖脈病;內關通陰維脈,故內關既治心包經病,也治陰維脈病。臨床上常采用上下相應的配穴法治病,如公孫配內關治療胃心胸部病癥和瘧疾;后溪配申脈治內眼角、耳、項、肩胛部位及發熱惡寒等表證;外關配足臨泣治療外眼角、耳、頰、頸、肩部病及寒熱往來證;列缺配照海治咽喉、胸隔、肺病和陰虛內熱等等。如表3:從拔罐的誤區說拔罐表3:八脈交會穴表經脈穴名會合經主治范圍備注足太陰公孫沖脈胃、心、胸手厥陰內關陰維手少陽外關陽維目外眥、頰、頸、耳、肩胛足少陽足臨泣帶脈目外眥、頰、頸、耳、肩胛手太陽后溪督脈目內眥、項、耳、肩胛 足太陽申脈陽蹺目內眥、項、耳、肩胛 手
22、太陰列缺任脈胸、肺、膈、喉嚨足少陰照海陰蹺胸、肺、膈、喉嚨從拔罐的誤區說拔罐拔罐法的取穴原則:(6)下合穴:又稱六腑下合穴,因大腸、小腸、三焦三經在上肢原有合穴,而以下六穴都在下肢,為了區別,故以下合穴命名。下合穴是治療六腑病證的主要穴位。表4:從拔罐的誤區說拔罐表4:下合穴經脈相應六腑穴名備注手太陽小腸下巨虛手陽明大腸上巨虛手少陽三焦 委陽足太陽膀胱委中足陽明胃足三里足少陽膽陽陵泉從拔罐的誤區說拔罐拔罐法的取穴原則:(7)俞穴:臟腑經氣輸注于背腰部的腧穴,稱為俞穴,五臟病證多取俞穴治療,陰經俞原同穴,陽經分穴。既可治與其相應的臟腑病證,也可治與臟腑相關的五官九竅、皮肉筋骨等病證。如肝俞除治肝病外也治與肝有關的目疾、筋脈攣急等病;腎俞除治腎病外,也可治與腎有關的耳鳴、耳聾、陽痿、骨病等。(8)募穴:臟腑經氣結聚于胸腹部的腧穴稱為募穴。六腑病證多取募穴治療。如胃病多取中脘,大腸病多取天樞,膀胱病多取中極等。募穴主治性能與俞穴有共同之處,可單用也可合用,合用即為“俞募配穴”,可協助診斷互查病證。即所謂“審募而察俞,察俞而診募”。見下表5:十二臟腑俞、募配穴表從拔罐的誤區說拔罐表5:十二臟腑俞、募配穴表俞穴臟腑募穴俞穴臟腑募穴肺俞肺中府胃俞胃中脘厥陰俞心包膻中膽俞膽日月心俞心巨闕膀胱俞膀胱中極肝俞肝期門大腸俞大腸天樞脾俞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年度中國石化春季招聘統一初選考試筆試參考題庫附帶答案詳解
- 2024-2025工廠安全培訓考試試題及參考答案(達標題)
- 2025企業主要負責人安全培訓考試試題答案4A
- 2025公司、項目部、各個班組三級安全培訓考試試題往年題考
- 2025美容院員工勞動合同模板
- 2025房屋抵押合同模板
- 2025年上海公司股權轉讓合同模板
- 2025國際民間貿易合作合同模板
- 2025電子產品買賣合同模板
- 2025年工程材料供應購銷合同范本
- 延邊大學教師崗位招聘考試真題2024
- 青馬工程筆試試題及答案
- 豆粕交易合同協議
- 項目設計安全管理制度
- 電子化采購招投標平臺系統建設項目解決方案
- 小學京劇知識
- 華為智慧園區解決方案
- 世界銀行集團簡介課件(PPT 48頁)
- 中國毛筆字書法教育培訓動態PPT模板
- 委外加工作業流程圖
- 中國作家協會入會申請表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