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件)實驗:探究小車速度隨時間變化的規律教學_第1頁
(課件)實驗:探究小車速度隨時間變化的規律教學_第2頁
(課件)實驗:探究小車速度隨時間變化的規律教學_第3頁
(課件)實驗:探究小車速度隨時間變化的規律教學_第4頁
(課件)實驗:探究小車速度隨時間變化的規律教學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8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實驗:探究小車速度隨時間變化的規律 課程回顧一、加速度1、速度的變化量與發生這一變化所用時間之比,叫作加速度。2、 加速度是描述速度變化快慢即速度的變化率。3、定義式:4、加速度的單位是米每二次方秒;符號是m/s2或 ms-25、矢量性:加速度是矢量,它既有大小,也有方向。二、加速度的方向課程回顧在變速直線運動中,a與V0的方向相同則加速,a與V0的方向相反則做減速直線運動。三、從v-t圖像看加速度1、圖像的斜率就是加速度,且越靠近縱軸斜率越大,即加速度越大。2、斜率為正,表示加速度與所設正方向相同;3、斜率為負,表示加速度方向與所設正方向相反。新知導入物體的運動通常是比較復雜的,物體的運動規

2、律各不相同。怎樣探索速度隨時間變化的規律呢?高山滑雪、鴿子飛翔、獵豹捕食等這些運動中都有速度的變化。新知導入要想知道速度隨時間變化的規律,必須知道物體在一系列不同時刻的速度。這一節我們研究小車在重物牽引下的運動,看看小車的速度是怎樣隨時間變化的。新知講解二、實驗思路實驗:探究小車速度隨時間變化的規律 一、實驗目的探究小車速度隨時間變化的規律;練習使用打點計時器。要探究一個物體的運動隨時間變化的規律,必須知道物體在不同時刻的速度,直接測量瞬時速度是比較困難的,我們可以借助打點計時器先記錄物體在不同時刻的位置,再通過對紙帶的分析,計算得到相應時刻的瞬時速度。新知講解把一端帶有滑輪的長鋁板平放在實驗

3、桌上,鋁板上放一個可以左右移動的小車,小車一端連接穿過打點計時器的紙帶,另一端連接繞過滑輪系有槽碼的細繩。小車在槽碼的牽引下運動,通過研究紙帶上的信息,就可以知道小車運動的速度是怎樣隨時間變化的。三、設計實驗新知講解1、實驗器材電磁式打點計時器,6v低壓電源,復寫紙,導線,一段帶有滑輪的長木板,小車,細繩,鉤碼,刻度尺,坐標紙。新知講解2、實驗原理以紙帶上某點為中間時刻取一小段位移,用這段位移的平均速度表示這點的瞬時速度 ,再用描點法畫出小車的v-t圖像,圖線的傾斜程度表示加速度的大小。v xt012345DEFGxt新知講解四、進行實驗讓小車一端連接穿過打點計時器的紙帶,另一端連接繞過滑輪系

4、有槽碼的細繩,把小車停在靠近打點計時器的位置。把一端帶有滑輪的長木板平放在實驗桌上,并使滑輪伸出桌面,打點計時器固定在長木板沒有滑輪的一端,連接好電路。1、實驗步驟新知講解增減所掛的槽碼(或在小車上放置重物),更換紙帶,再做兩次實驗。先接通電源啟動計時器,然后放開小車,讓它拖著紙帶運動,打點計時器在紙帶上打下一行小點,打完一條紙帶后立即關閉電源。新知講解*注意事項1.開始釋放小車的時候,小車應該靠近打點計時器。2.先通電,后釋放小車。3.打點完畢,馬上關閉電源。4.鉤碼的質量要適中,不能質量太大,也不能質量太小。5.實驗時要注意保護小車及滑輪,要避免它們被碰壞或跌壞。新知講解五、數據記錄1、紙

5、帶計時起點的選擇:選取點跡清晰的紙帶,舍掉開頭過于密集的點,從清楚的點開始,可選擇相隔0.1 s(或更短)的若干計數點進行測量,依次標號為0、1、2、3、4、5.測量各計數點到0點的距離x。.圖中相隔0.08s為一個計數點0 1 2 3 4新知講解2、計數點瞬時速度的求法例題:如下圖所示求紙帶經過計數點2時的瞬時速度。 1 2 3x2x3x1x0用計算較準確的平均速度來代替某點的瞬時速度。參考答案:針對練習練習:如圖所示為某次實驗得到的一條紙帶,從O開始每5個點取一個測量點,分別為A、B、C、D、E、F各點間距如圖所示。根據_ (填公式)計算各點的瞬時速度,可得vA=_m/s,vB=_m/s,

6、vC=_m/s,vD=_m/s,vE=_m/s。0 A B C D E F 1.22 2.00 2.78 3.62 4.40 5.18v=x/tcm0.1610.2390.3200.4010.479新知講解探究小車速度隨時間變化的規律視頻 新知講解0 1 2 3 4 5 6.計數點中間有三個點沒畫出計數點01234567到0點距離相鄰兩計數點時間間隔計算各計數點的瞬時速度,填入表1中標有“v1 ”的一行。.72.286.1810.9216.8023.5231.8040.000.080.080.080.080.080.080.08新知講解位置編號0123456時間 t /s0v1 /(ms-1)

7、v2 /(ms-1)v3 /(ms-1)0.280 0.432 0.355 0.512 同理,計算增減槽碼后兩次實驗的速度,分別填入表1中標有“v2 ”和“v3 ”的兩行內。0.201 0.080.160.240.320.400.480.3860.5430.6640.7880.9371.0300.5910.4230.5830.7380.9081.0681.233_新知講解六、數據分析1、以速度v為縱軸、時間t為橫軸建立直角坐標系。2、根據表1中的v、t 數據,在坐標系中描點作出v-t圖像。3、通過觀察、思考,找出這些點的分布規律。4、讓盡可能多的點處在直線上,不在直線上的點應對稱地分布在直線兩

8、側。新知講解根據畫出的v-t圖像求出小車運動的加速度 。0 0.10.2 0.3 0.5 0.70.2t/sv/(m.s-1)0.61.20.40.81.00.40.6tv結論:小車的速度隨時間的增加而均勻增加。新知講解用計算機繪制v-t圖像借助常用的數表軟件,可以迅速、準確地根據表中的數據作出v-t圖像,甚至能夠寫出圖像所代表的公式。同學們閱讀課文試一試用計算機繪制v-t圖像。某一列的單元格中依次輸入測量時間,在相鄰的一列輸入對應的速度值按照“插入”中的“圖表”的提示就能一步步地得到所畫的圖像。做一做新知講解如圖為計算機畫出的圖像。課堂練習1、【2017河南鄲城一中高一月考】電火花計時器的電

9、源應是_電源,通常的工作電壓為_V ,實驗室使用我國民用電時,每隔_s時間打一次點。交流2200.02課堂練習2、【2017西安市高一期中考試】使用打點計時器來分析物體運動情況的實驗中,有以下基本步驟:A.松開紙帶讓物體帶著紙帶運動B.穿好紙帶C.把打點計時器固定好D.接通電源,進行打點以上步驟中正確的順序是_CBDA課堂練習3、關于“探究小車速度隨時間變化的規律”的實驗操作,下列說法錯誤的是()A.長木板不能側向傾斜,但可以一端高一端低; B.在釋放小車前,小車應緊靠在打點計時器上; C.先接通電源,待打點計時器開始打點后再釋放小車; D.要在小車到達定滑輪前使小車停止運動。 B課堂練習4、

10、 在利用打點計時器探究勻變速直線運動的規律時得到如圖所示的一條紙帶,在用下列測量數據求4計數點的瞬時速度時,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 利用3、5兩點的平均速度計算,接近4計數點的瞬時速度 B. 利用2、5兩點的平均速度計算,接近4計數點的瞬時速度C. 利用1、6兩點的平均速度計算,接近4計數點的瞬時速度D. 利用0、6兩點的平均速度計算,接近4計數點的瞬時速度0 1 2 3 4 5 60 1.40 3.55 6.45 10.15 14.55 19.70A拓展提高1、某同學在“探究小車速度隨時間變化規律”的實驗中,所得紙帶點間距過密,若利用該紙帶分析小車運動情況,下列做法可行的是( )A. 每

11、隔9個點取一計數點,計數點時間間隔為0.2 s;B. 每隔2個點取一個計數點,計數點時間間隔為0.4 s;C. 只研究紙帶后端幾個間距較大的點所在區域 ; D. 只研究紙帶前端幾個較密的點所在區域。 A拓展提高2、打點計時器使用交流電源的頻率為50 Hz,在“探究小車速度隨時間變化規律”的實驗中,若交流電的頻率變小了而未被發現,則測得小車的速度值與真實值比較將( )A.偏大B.偏小 C.無影響D.無法判斷 A課堂總結1、注意事項:開始釋放小車的時候,小車應該靠近打點計時器。先通電,后釋放小車。2、計數點瞬時速度的求法以紙帶上某點為中間時刻取一小段位移,用這段位移的平均速度表示這點的瞬時速度。3、v-t圖像做法:通過觀察、思考,找出這些點的分布規律,讓盡可能多的點處在直線上,不在直線上的點應對稱地分布在直線兩側。板書設計一、實驗目的探究小車速度隨時間變化的規律;練習使用打點計時器。二、實驗思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