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級《歷史》下冊期末測試卷(帶答案)_第1頁
七年級《歷史》下冊期末測試卷(帶答案)_第2頁
七年級《歷史》下冊期末測試卷(帶答案)_第3頁
七年級《歷史》下冊期末測試卷(帶答案)_第4頁
七年級《歷史》下冊期末測試卷(帶答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5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七年級歷史下冊期末測試卷(帶答案)(時間:60分鐘 分數:100分)班級: 姓名: 分數:一、選擇題(共25個小題,每題2分,共50分)1、有學者認為,青銅器在商周時期被視為“政治的權力”。可見,商周時期青銅器主要用作()A.農具B.禮器C.食具D.貨幣2、“自古書契多編以竹簡,其用綠帛者謂之為紙,綠貴而簡重,并不便于人用樹膚、麻頭及敝布、魚網以為紙。”以下人物中促成這一變化的是( )A.李冰B.蔡倫C.祖沖之 D.畢昇3、隋唐時期,科舉制度下的考生可以自由報考,而且“取士不問家世” “一切 以程文為去留”。材料主要表達出科舉制的特點是()A.注重門第家世B.取士方式多樣C.關注道德品質D.公

2、開公平競爭4、“人欲自照,必須明鏡;主欲知過,必借忠臣”,為此,唐太宗經常( )A.戒奢從簡B.輕徭薄賦 C.虛心納諫D.自我反思5、唐太宗曾問魏征什么是明君,魏征回答說:“兼聽那么明,偏信那么暗。”魏征 還經常勸誡唐太宗要居安思危,戒驕戒奢。唐太宗深以為然,常以征為鏡。材 料主要說明唐太宗()A.輕徭薄賦 B.虛心納諫6、如果把“錦衣衛”、“東廠”元,那么主題應該是:()A.專制統治的加強C.經濟控制的嘉慶A.輕徭薄賦 B.虛心納諫6、如果把“錦衣衛”、“東廠”元,那么主題應該是:()A.專制統治的加強C.經濟控制的嘉慶C.減省刑法D.注重文教“軍機處”、“文字獄”確定為一個學習單B.特務統

3、治的強化D.思想控制的加強7、有人曾經說“商鞅相孝公,為秦開帝業”。這一評價旨在說明()A.商鞅變法成效巨大B.孝公確立皇帝制度C.春秋時期諸侯稱霸D.戰國時期大國爭雄8、春秋戰國時期發生社會大變革的根本原因是()A.諸侯爭霸 B.百家爭鳴 C.商鞅變法 D.鐵器和牛耕的推廣9、唐蕃和親是我國的一段歷史佳話,嫁給吐蕃贊普松贊干布的唐朝公主是( )A.金城公主 B.王昭君 C.西施D.文成公主10、以下圖圖片是考古開掘出土的兩漢時期的文物,這些文物說明絲綢之路的作 用是()出土于東漢貴族羅馬廢墟帕米拉出漢代出土的羅馬墓的羅馬玻璃瓶土的中國漢朝絹帝國的銀幣A.絲綢之路的起點和終點是長安和大秦B.絲

4、綢之路鞏固了西漢大一統的局面C.絲綢之路促進東西方經濟文化的交流D.絲綢之路加強西漢對西域的管轄 TOC o 1-5 h z 11、著名文化學者王立群這樣評價古代一位帝王:“烽火燃,五十年,陳橋驛 站披褫冕。披旅冕,定江山,杯酒之間銷兵權還一個,盛世繁華,文煌武 烈。”他評價的是()A.楊堅B.李世民 C.武那么天 D.趙匡胤12、夏、商、西周滅亡的最大的共同點是:()A.諸侯的叛亂 B.統治者失去民心 C.人民暴動 D.少數民族的內侵13、“蘇湖熟,天下足”的諺語說明南宋時()A.江南地區已經成為全國富饒的糧倉B.封建政府對農民的剝削十分沉重C.北方戰亂不息,南方相對安定D.江南的自然條件優

5、越于北方14、以下選項中,不屬于安史之亂的重要影響是()A.安史之亂使北方的社會經濟遭到嚴重破壞B.安史之亂后,唐朝形成了藩鎮割據的政治局面C.安史之亂是大唐王朝由盛轉衰的標志D.安史之亂的爆發,標志著盛極一時的大唐王朝覆滅15、文物是鮮活的歷史。以下古代器物中,能印證商朝青銅器生產工藝高超的A.人面魚紋盆A.人面魚紋盆16、制作年代標尺是歷史學習的有效方法之一,它能將復雜的歷史較直觀形 象地展示出來。下面是一位同學在復習中國古代某一歷史時期政權更迭時制 作的年代標尺,其中處應該是()約公元前2070年約公元前1600年公元前1046年公元前770年| A.夏朝B.商朝C.西周D.東周17、孟

6、子中記載“天子適諸侯曰巡狩,諸侯朝于天子曰述職一不朝, 那么貶其爵;再不朝,那么削其地;三不朝,那么六師移之。”這主要反映了 ( )A.西周初年周天子是天下共主B.西周末年周王勢力日益衰微C.諸侯有對周王朝覲述職的義務D.西周初年諸侯勢力逐漸增強 TOC o 1-5 h z 18、“九秋風露越窯開,奪得千峰翠色來。”是唐代詩人陸龜蒙對哪種瓷器的 贊美之詞?()A.唐朝白瓷B.唐三彩C.唐朝青瓷D.冰裂紋瓷器19、東漢劉秀統治時期,社會安定,經濟得到恢復和開展,史稱()A.文景之治B.光武中興C.大一統D.開元盛世20、“我來自元謀,你來自周口,牽起你毛茸茸的手,愛讓我們直立行走。” 這是網絡上

7、頗為流傳的詩句,如果要考察“來自元謀”且能“直立行走”的遠 古人類,應該去()A.陜西省 B.云南省 C.浙江省 D,北京市 TOC o 1-5 h z 21、中國是世界陶瓷大國,唐朝最具代表性的陶瓷工藝珍品是()A.青瓷 B.唐三彩 C.白瓷 D.黑陶22、”秦以后中國的文化曾遭受到三次厄運:一次是秦始皇的焚書,一次是漢 武帝的罷黜百家,又一次是明初的科舉制度。”明初的科舉制度成為中國文化“厄運”的原因是()A.注重考查詩賦B.打破門第限制C.采用八股取士D.考生任意發揮自己的見解23、隋朝是個短命王朝,僅傳二世即亡,隋朝滅亡的最根本原因是()A.權臣當道 B.隋煬帝的暴政 C. 土地兼并嚴

8、重 D.隋末農民起義24、我國的歷史是由整個中華民族共同創造的。在其開展長河中,出現了許多 由少數民族建立的政權,其中第一個由少數民族建立起來的全國性統一封建政權是()A.唐朝B.宋朝C.元朝D.明朝25、以下三幅圖片共同反映了()洛陽龍門石窟洛陽龍門石窟.洛陽白馬寺A.寺院建筑的中國化日本唐招提寺內鑒直塑像B.佛教文化的傳播與開展C.文化傳播者的堅韌D.雕塑藝術的古樸與精湛二、非選題(第1題18分,第2題15分,第3題17分,共50分)1、歷史地圖是我們學習歷史、分析歷史、理解歷史的重要工具。根據以下歷史地圖并結合所學知識,回答以下問題。*(c)三國鼎立形勢圖民族流動示意圖(疝集朝形勢BB西

9、漢形勢圖(d)東漢、魏晉時期程?(2)讀圖(b),西漢政府在處設置了什么機構?這一機構的設立有何歷史意義?讀圖(c),寫出A、B、C所代表的政權名稱。D處發生的戰爭奠定了三國鼎立局面的基礎,寫出該戰爭的名稱。圖(a)局面的建立者是誰?為開發南疆,秦朝在南方興修了哪一水利工(4)讀圖(d),指出中原漢族遷往江南的主要原因。中原地區的人們大量南遷,給江南地區帶來了什么影響?根據以上地圖并結合所學知識,分別總結秦漢時期和三國兩晉南北朝時 期的時代特征。2、閱讀以下材料,回答以下問題。材料一:(1)依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圖一中的封建王朝在處理邊疆少數民族關系 時采取了什么政策?請舉一例史實說明。圖

10、二中遼宋之間保持很長時間的和平 局面,得益于哪一歷史事件?材料二:一般來說,中原王朝和邊疆民族關系的開展模式主要有以下幾 種:一是邊疆民族的強大導致與中原王朝勢均力敵,形成割據分裂局面;第二 是統一的中原王朝非常強大,各邊疆民族以中原民族和地區以中心相互交往, 直至融入中原民族。歷史創新能力培養 (2)依據材料二,指出材料一中圖一與圖二分別屬于“中原王朝和邊疆民族關 系開展模式”的哪一種?材料三:(3)結合材料一和材料三,當時時代開展的主流趨勢是什么?(4)結合此題所學,你認為一個多民族國家要處理好民族關系,可以得到哪些 啟發?3、唐詩、宋詞、元曲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的璀璨明珠,從中可感受文學

11、魅 力,一覽歷史勝景。閱讀材料,回答以下問題。文學覽勝一:唐詩一一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唐朝詩人創作了大量詩歌,譜寫了絲路明珠長安的繁華。俯瞰長安城,“百千家似圍棋局,十二街如種菜畦”。街市上,熙熙攘攘,“水門向晚茶商 鬧,橋市通宵酒客行”。在唐朝的宮殿上,“萬國衣冠拜冕旖(借指皇帝)”。考試吸引著越來越多的讀書人,“喧喧車馬欲朝天,人探東堂榜己 懸”。婦女引領者時尚,“女為胡婦學胡妝胡音胡騎與胡妝。五十年來竟 紛泊”。據以詩證史一一以唐詩看唐都長安的繁華 (1)據材料和所學知識,以長安為例,歸納唐朝繁盛的表現。文學覽勝二:宋詞一一長憶錢塘,不是人寰是天上杭州是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港口,

12、唐代已“戶口日益增”“開肆三萬 室”,至宋代更為東南繁華之最,”衣冠畢會,商賈云集”。柳永詞“東南形 勝,三吳都會,錢塘自古繁華參差十萬人家”,潘闔詞云“萬家掩映翠微 間”。據宋朝詩歌所反映的宋朝城市市場分析 (2)據材料和所學知識,概括杭州在唐宋時期的開展盛況。簡要分析其在宋代 成為“東南繁華之最”的原因。文學覽勝三:元曲一一四圍錦繡繁華地,車馬喧天鬧起元朝建立后,絲綢之路更加通暢,東西交往頻繁。馬致遠在散曲中贊美: “至治華夷,正堂堂大元朝世小國土盡來朝”。貫云石也在散曲中唱道: “江山富,天下總欣伏,大元至大古今無”。清代魏源說:“元有天下,其疆 域之袤,海漕之富,兵力物力之雄廓,過于漢

13、唐”。據元曲的人文精神與文化啟示 (3)據材料和所學知識,舉一史實說明元朝疆域“過于漢唐”。馬致遠、貫云 石、魏源對元朝有什么共同認識?參考答案一、選擇題(共25個小題,每題2分,共50分)1、B2、B3、D4、C5、B6、A7、A8、D9、D10、C11、D12、B13、A14、D15、B16、B17、C18、C19、B20、B21、B22、C23、B24、C25、B二、非選題(第1題18分,第2題15分,第3題17分,共50分)1、(1)秦始皇。靈渠。西域都護。標志著西域正式歸屬中央政權。A.吳國。B.蜀國。C.魏國。赤壁之戰。(4)躲避戰禍。北方人的南遷,給江南地區輸送了大量的勞動力,也帶來了中原 先進的生產工具和生產技術,從而使自然條件優越的江南地區得到開發,經濟 迅速開展。(5)秦漢時期的時代特征:統一多民族國家的建立和鞏固。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 的時代特征:政權分立與民族交融。2、(1)政策:開明的民族政策;史實:文成公主入藏,或:金城公主嫁到吐 蕃等合理即可。歷史事件:澧淵之盟(2)圖一屬于第二種;圖二屬于第一種。(3)民族交融團結、國家統一(4)開展生產力,強盛的國力是民族團結、國家統一的保證;和諧、開明的民 族政策推動民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