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蘭克赫茲含思考題修訂稿_第1頁
弗蘭克赫茲含思考題修訂稿_第2頁
弗蘭克赫茲含思考題修訂稿_第3頁
弗蘭克赫茲含思考題修訂稿_第4頁
弗蘭克赫茲含思考題修訂稿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弗蘭克赫茲含思考題西安交通大學實驗報告成績課程:一近代物理實驗專業班號組別姓 名Bigger 一學號做)同組者實驗日期: 交報告日期: 報告退發:教師審批簽字:第1頁(共9頁)年 月曰年 月曰(訂正、重實驗名稱:弗蘭克-赫茲實驗一、實驗目的1)通過測氨原子第一激發電位,了解Franck和Hertz在研究原子內部能量量 子化方面所采用的實驗方法。2)了解電子和原子碰撞和能量交換過程的微觀圖像。二、實驗儀器FH1A、Franck-Hertz實驗儀、示波器等。三、實驗原理圖1是充氮四極Franck-Hertz實驗原理圖。圖1 Franck-Hertz實驗原理圖電子與原子的碰撞過程可以用一下方程描述:

2、L/7JV2+LmV2 =l/n v,2+1/WV,2+AE(2. 1)2 2 2 r 2式中:me原子質量;必電子質量;v電子碰撞前的速度;以一一電子碰撞后的速度;V-原子碰撞前的速度;r 原子碰撞后的速度;A E-原子碰撞后內能的變化量。按照波爾原子能級理論,疋二0 彈性碰撞;、E = E、 &非彈性碰撞:式中:&原子基態能量;原子第一激發態能量。電子碰撞前的動能1/2汲E -鳥時,電子與原子的碰撞為完全彈性碰 撞,AE = 0,原子仍然停留在基態。電子只有在加速電場的作用下碰撞前獲得 的動能說 2 E、_氏 才能在電子產生非彈性碰撞,使得電子獲得某一值(鳥-毘)的內能從基態躍遷到第一激發

3、態,調整加速電場的強度,電子與原 子山彈性碰撞到非彈性碰撞的變化過程將在電流上顯現出來。Franck-Hertz管 即是為此LI的而專門設計的。在充入氮氣的F-H管中(如圖2所示),陰極K被燈絲加熱發射電子,第 一柵極(G1)與陰K之間的電壓約為1.5V,其作用是消除空間電荷對陰極 K的影響。當燈絲加熱時,熱陰極K發射的電子在陰極K與第二柵極(G2)之 間正電壓形成的加速電場作用下被加速而取得越來越大的動能,并與空間 分布的氣體氮原子發生如(2. 1)式所描述的碰撞而進行能量交換。笫二柵極 (G2)和A極之間的電壓稱為拒斥電壓,起作用是使能量損失較大的電子無法 達到A極。陰極K發射的電子經第一

4、柵極(G1)選擇后部分電子進入G1G2空間,這些 電子在加速下與氟原子發生碰撞。初始階段,較低,電子動能較小,在運 動過程中與氮原子作彈性碰撞,不損失能量。碰撞后到達第二柵極(G2)的電 子具有動能1/2皿討=,穿過G2后將受到&:形成的減速電場的作用。只有動能 1/2皿/ ?大于e%的電子才能到達陽極A形成陽極電流,這樣,厶將隨著 矗的增加而增大,如圖矗曲線0。段所示。當仏寒達到氮原子的第一激發電位13. IV時,電子與氨原子在第二柵極附近 產生非彈性碰撞,電子把從加速電場中獲得的全部能量傳給氨原子,使氮原子 從較低能級的基態躍遷到較高能級的笫一激發態。而電子本身由于把全部能量 給了氨原子,

5、即使他能穿過第二柵極也不能克服形成的減速電場的拒斥作 用而被拆回到笫二柵極,所以陽極電流將顯著減少,隨著的繼續增加,產 生非彈性碰撞的電子越來越多,厶將越來越小,如圖2.2曲線ab段所示,直到 b點形成的谷值。圖2厶一也曲線b點以后繼續增加心,電子在G2K空間與氨原子碰撞后到達G2時的動能足 以克服加速電場的拒斥作用而到達陽極(A)形成陽極的電流厶,與Oa段 類似,形成圖2. 2曲線be段。直到仏戈為2倍氮原子的笫一激發電位時,電子在G2K空間有回音第二次非 彈性碰撞而失去能量,因此乂形成笫二次陽極電流厶的下降,如圖2. 2曲線cd 段,以此類推,厶隨著滄:的增加而呈周期性的變化。相鄰兩峰(或

6、谷),對應 的的值之差即為氮原子的第一激發電位值。四、實驗步驟1)熟悉夫蘭克一一赫茲實驗儀各開關按鈕的作用及示波器的使用方法。2)不要急于按入電源開關,應先將一四個電壓調節旋鈕逆時針旋到 底,并把厶量程切換開關置于“ XlOhlOOnA)”,矗輸出端口和厶輸出 端口分別用帶Q9連接頭的電纜連接至示波器或其他設備X軸輸入端口和Y軸 輸入端口。3)如果輸出端口和連接的是示波器,自動/手動切換開關置于“自 動”,快速/慢速切換開關置于“快速”,否則切換開關置于“慢速”。4)按入電源開關,接通儀器電源,配合使用電壓指示切換開關調節電 壓調節旋鈕一,使約為5V (數值不可太小,以免逸出電子數童少、能量

7、低),并重復操作依次調節電壓調節旋鈕(11)和,分別使爲約為1.7V,吃約 為8V (數值過高易使拒斥電壓過高,能量損失較大的電子無法到達A極)。5)逐漸調節(13),改變電壓滄:,調節示波器X和Y各相關旋鈕,使波形正 向,清晰穩定,無重疊,并要求X軸滿屏顯示,Y軸幅度適中。6)再次調節電壓調節旋鈕一(13),使波形如圖2所示的,并保證可觀察到 6個以上的厶峰值(或谷值),且峰谷幅度適中,無上端切頂現象,從左至 右,厶各谷值逐個抬高。7)測量示波器上所示波形圖中相鄰厶谷值(或峰值)所對應的之差(即顯示屏上相鄰谷值或峰值的水平距離)求出氮原子的笫一激發電位。8)選擇手動,慢速測量(此內容可以不使

8、用示波器),使從最小開 始,每間隔5V逐漸增大,在隨著的值改變厶劇烈變化時,應該減少采樣點 之間的電壓值間距,使所采樣的點值能夠盡量反映出電流與電壓的波形曲線輪 廓,在極值點附近進行密集采樣。記錄厶與7值,測量至少包括6個峰值(5 個谷值),按記錄數據畫岀圖形。9)根據圖形計算出相鄰厶谷值(或峰值)所對應的 矗之差(求出6個峰 值之間的5個之差,再求取平均值,以使測量結果更精確。)求出氮原子 的第一激發電位。五、實驗數據記錄與處理第一組:滄二 3. 3V 血=4. 2V 二 2. 5V0.02.04.06.08.010.012.014. 016.0A/10_9A0.00.00. 13.84.5

9、5.25. 76.26. 518.020.022.024.026.028.030.032.034.0/io_9a6.66.97.78.69.49. 79. 19.511.6Wv36.038.040.042.044.046.048.050.052.0a/io_9a13.514.614. 612.814. 618.221.222. 121.6MV54.056.058.060.062.061. 066.068.070.0A/10_9A19.222. 127.430.832.531. 129. 132. 738.6MV72.074.076.078.080.082.084.086.088.0厶/i (T

10、a43.546.245.642.444.851. 557.360.058.8Wv90.092.094. 096.098.099. 6厶/i (Ta56.458. 763.969.875.976.3根據圖形訃算出相鄰厶峰值所對應的 心之差得:AK = 39. 13 一 27. 76=11.37V仏二 50. 67 - 39. 13=11.54V %= 62.21 - 50. 67=11.54V人二 74. 75 一 62.21=12. 54V人二 86. 29 - 74. 75=11.54V仏二(%+% + %+%+%)/ 5 11. 71V故氨原子的第-激發電位實驗值為門,相對誤差獸h隔。第二

11、組:& 二 3. 3V % 二 4. 2V 仏二 2. 8V30.02.04.06.08.010.012.014.016. 0/10_9A0.00.00. 13.94.75. 35.86. 16.418. 020.022.024.026.028.030.032.034.0厶/i (Ta6. 56. 77.48.29.09.28.49. 111. 0S36.038.040.042.044.046.048.050.052.0厶/i (Ta12.913.813. 712.013.417. 119.520.819. 8MV54.056.058.060.062.061. 066.068.070.0厶/i

12、 (Ta18.621. 126.030.031.830.928.431. 337.6MV72.074.076.07&080.082.084.086.088.0厶/i (Ta43.545.344.542.244. 250.356.460. 361. 1S90.092.094.096.098.099.8厶/i (Ta58.959.865. 772.978.079.8根據圖形訃算出相鄰厶峰值所對應的 心之差得:AK = 39. 13 一 27. 42=11.71V仏二 50. 17 一 39. 13=11.04V %= 62. 88 - 50. 17=12. 71VAK= 74. 25 - 62.

13、88=11.37V87. 29 - 74. 25=13. 04V仏二(%+% + %+%+%)/ 5 11. 97V故氨原子的第一激發電位實驗值為11. 97V,相對誤差31197一131|旳8 6%。13.1由于值改變的較小,所以上下差異較小,但還是能看出變化規律:曲 線隨著增大而上升。還可以仏遲看到增大時,出現了略微左移的現象,說明 在小的加速電壓下,笫一柵極電壓消除電子在陰極附近堆積效應的作用比較明 顯,并且對電子還具有一定的加速作用,因此通過笫一柵極后的電子速度較 大,此時需要的加速電圧相對減小,故電流峰值左移。六、思考題1)解釋圖像形成原因。答:玻爾的原子理論指出:原子只能處于一些不

14、連續的能量狀態鳥、,處在這些狀態的原子是穩定的,稱為定態。原子的能量不論通 過什么方式發生改變,只能是使原子從一個定態躍遷到另一個定態;原 子從一個定態躍遷到另一個定態時,它將發射或吸收輻射的頻率是一定的。如果用丘和E分別代表原子的兩個定態的能量,則發射或吸收輻射的頻率由以下關系決定:力尸|一。按照波爾原子能級理論,廳二0時發生彈性碰撞,、E= & 時 發生非彈性碰撞,電子碰撞前的動能1/2皿/-鳥時,電子與原子的碰 撞為完全彈性碰撞,0,原子仍然停留在基態。電子只有在加速電場 的作用下碰撞前獲得的動能1/2/24鳥-氏 才能在電子產生非彈性碰 撞,使得電子獲得某一值(鳥-現)的內能從基態躍遷

15、到第一激發態。就本實驗來說,每達到一次第一激發相位就會有一次電子與原子大規 模碰撞,電子動能減為零,對應一次電流的突降,以此類推就會形成這樣 的圖像。為什么要取谷/峰值?3)答:由實驗原理可知,每達到一次笫一激發相位就會有一次電子與原 子大規模碰撞,電子動能降低,故峰值對應的的值之差即為氮原子的 第一激發電位值。從何時開始算圖像?答:這是由于熱電子溢出金屬表面或者被電極吸收,需要克服一定的 接觸電勢,其來源就是金屬的溢出功,所以第一峰的位置會有偏差。故應 當從出現突變開始算圖像,就本實驗數據來說,應當從6.0V開始計算。實驗值比理論值低的原因?答:氮原子的基態與第一激發態之間有兩個亞穩態。從光

16、波粒二項性 理論可知,該電子在亞穩態的停留時間(W3s)比在經一激發態的停留時間 (10-ss)長10多萬倍。更好的描述是能態修正時空數據(四緯波函數方程)模 型理論和寧稱守恒理論。通過這些理論公式可得到相對準確的氮原子軌道 狀態能量模型,如圖1所示。圖1相對準確的氮原子軌道狀態能量模型其中,基態的電勢是V. = 15. 76V;兩個亞穩態的電勢分別是V:= 4. 21V,人”二4.04V;第一激發態的電勢是嘰二2.68eV;基態與兩個亞 穩態的電勢差分別是%二 -廳 二11.55V, 廳二 -=11.72V;兩個亞穩態與基態的能量差分別是二11. 55eV, ” =11. 72eV在我們的F

17、-H實驗,氨原子的電子吸收內能從基態“跑”到第一激發態, 再迅速釋放內能從第一激發態“跑”到兩個亞穩態中的任意一個。吸收的 內能來自非彈性碰撞過程,釋放的內能乂還給了非彈性碰撞過程。這個過 程,可看成電子吸收內能人基態“跑”到兩個亞穩態中的任意一個。因此 運動電子的動能大于11.8eV時,即可與氨原子發生非彈性碰撞。由此可 知,F-H實驗中氮原子的第一激發電位應為基態與兩個亞穩態的電勢差。 因此在FH實驗中氨原子的第一激發電位修正為二11.55V, ” =11.72V。這與我們的實驗值就較為接近了。為什么常用電子來研究原子的特性?答:電子是構成原子的基本粒子之一,質量極小,帶單位負電荷,不同的原子擁有的電子數目不同。電子的質量小,便于加速,從而得到高速的電子,這是研究原子的一個常用工具。原子是一種元素能保持其化學性質的最小單位。一個原子包含有一個致密的原子核及若干圍繞在周圍帶負電的電子。原子的質子數決定他所屬 于哪種元素,而原子的電子數等于質子數。結構決定性質,元素的化學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