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診斷學基礎血液學檢查課件_第1頁
(完整版)診斷學基礎血液學檢查課件_第2頁
(完整版)診斷學基礎血液學檢查課件_第3頁
(完整版)診斷學基礎血液學檢查課件_第4頁
(完整版)診斷學基礎血液學檢查課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55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第二章 臨床血液學檢查學習目標1.掌握:血液一般檢查的參考值和臨床意義。2.熟悉:血細胞直方圖的臨床意義,ABO和RH血型鑒定、交叉配血的方法和臨床意義。3.了解:溶血性貧血實驗室檢查的分析和臨床意義。血液是由細胞成分(紅細胞、白細胞和血小板)和血漿組成,臨床上常根據血液成分的變化來診斷血液系統疾病及相關系統疾病。 血 液 一 般 檢 查 血 漿 (plasma) 中 性 neutrophil 血 液 紅 細 胞 粒 細 胞 酸 性 eosinophil 堿 性 basophil 有 形 成 分 白 細 胞 單 核 細 胞 monocyte 血 小 板 淋 巴 細 胞 lymphocyte第一

2、節 血液一般檢查血液一般檢查主要是指對外周血中細胞成分的數量和形態的檢查及與血細胞有關的實驗室檢查,包括紅細胞、白細胞、及血小板等參數的檢查。血細胞數量和形態的檢查是臨床上最常用、最基本的檢查內容。近年來由于血液學分析儀器的廣泛應用,血液常規檢測的項目增多包括血紅蛋白測定、紅細胞計數、紅細胞平均值測定和紅細胞形態檢測;白細胞計數及分類計數;血小板計數、血小板平均值測定和血小板形態檢測。一、紅細胞參數檢查(一)紅細胞計數和血紅蛋白的測定通過紅細胞計數和血紅蛋白測定,發現其變化而借以診斷有關疾病。健康人群紅細胞和血紅蛋白參考值,見表。健康人群紅細胞和血紅蛋白參考值,見表。對象血紅蛋白紅細胞數對象血

3、紅蛋白紅細胞數成年男性130175g/L4.35.81012/L嬰兒110120g/L4.04.3成年女性115150 g/L3.85.11012/L兒童120140g/L4.04.5新生兒170200 g/L6.07.01012/L 臨床意義(1)生理變化1)增多:常見于新生兒、高原居民等,當劇烈運動或者情緒激動時,RBC和HB可一過性增多,男性常高于女性。2)減少: 常見于生長發育迅速,造血原料不足的6個月-2歲的嬰幼兒,紅細胞及血紅蛋白一般比正常成人低約1020;營養攝取、利用和造血功能減退的老年人,血容量增加的妊娠中、晚期均可使紅細胞數及血紅蛋白減少。臨床意義(1)生理變化1)增多:常

4、見于新生兒、高原居民等,當劇烈運動或者情緒激動時,RBC和HB可一過性增多,男性常高于女性。2)減少: 常見于生長發育迅速,造血原料不足的6個月-2歲的嬰幼兒,紅細胞及血紅蛋白一般比正常成人低約1020;營養攝取、利用和造血功能減退的老年人,血容量增加的妊娠中、晚期均可使紅細胞數及血紅蛋白減少。紅細胞值生理性變化的臨床意義臨床意義(2)病理性變化1)增多:指單位容積血液中紅細胞數及血紅蛋白量高于參考值高限。多次檢查成年男性紅細胞601012L,血紅蛋白170gL;成年女性紅細胞551012L,血紅蛋白160gL時即認為增多。臨床意義可分為相對性增多和絕對性增多兩類:1相對性增多 是因血漿容量減

5、少,使紅細胞容量相對增加,提示各種原因引起的血液濃縮,常見于嚴重嘔吐、腹瀉、大量出汗、脫水、大面積燒傷、慢性腎上腺皮質功能減退、尿崩癥、甲狀腺功能亢進危象、糖尿病酮癥酸中毒。臨床意義2絕對性增多 臨床上稱為紅細胞增多癥(polycythemia,erythrocytosis),按發病原因可分為繼發性和原發性兩類,后者稱為真性紅細胞增多癥。(1)繼發性紅細胞增多癥:是血中紅細胞生成素增多所致。提示慢性缺氧性疾病使紅細胞代償性增多,常見于肺源性心臟病。臨床意義(2)原發性增多(真性紅細胞增多癥,polycytherma vera):是一種原因不明的紅細胞增多為主的骨髓增殖性疾病,目前認為是多能造血

6、干細胞受累所致。其特點為紅細胞持續性顯著增多,可高達(710)1012L,血紅蛋白達180240gL,全身總血容量也增加,白細胞和血小板也不同程度增多。本病屬慢性和良性增生,部分病人可轉變為白血病等。臨床意義2)減少:指單位容積血液中紅細胞數及血紅蛋白量低于參考值低限。見于各種貧血。根據貧血產生的病因和發病機制不同,可將貧血分為紅細胞生成減少、紅細胞破壞增多、紅細胞丟失過多。紅細胞參數檢查(二)紅細胞比容測定紅細胞比容(HCT)又稱為紅細胞壓積(PCV),是指紅細胞在血液中占容積的比值。參考值:男性,0.4-0.5L/L(40%-50%);女性,0.35-0.45L/L(35%-45%);新生

7、兒0.6-0.7L/L(60%-70%);1-3歲0.35-0.47L/L(35%-47%)。紅細胞參數檢查臨床意義(1)增多:常見于各種原因引起的紅細胞增加或者血液濃縮,如嚴重脫水、大面積燒傷,真紅細胞增多癥,肺源性心臟病等。(2)減少:常見于各種貧血和血液稀釋。紅細胞參數檢查(三)紅細胞三種平均值1.紅細胞平均體積(MCV) 指每個紅細胞的平均體積,以飛升(fl)為單位,1L=1015fl.。2.紅細胞平均血紅蛋白濃度(MCHC) 指每個紅細胞內血紅蛋白平均含量,以皮克(pg)表示,1g=1012pg。3.紅細胞平均血紅蛋白濃度(MCHC)指每升紅細胞平均所含血紅蛋白濃度,以g/L表示。參

8、考值:人群MCV(fl)MCH(pg)MCHC(g/L)成人82-10027-34L316-3541-3歲79-10425-34280-350新生兒86-12027-36L 250-370三種平均值主要用于貧血的形態分類紅細胞參數檢查(四)紅細胞體積分布寬度(RDW)紅細胞體積大小分布的離散程度,常用變異系數(CV)表示。參考值:RDW-CV:14.5%-15.5%。臨床意義:(1)用于缺鐵性貧血的篩選診斷和療效觀察:有95%的缺鐵性貧血患者的RDW值增大,且早于其他參數。 (2)對于小細胞低色素貧血的鑒別診斷:缺鐵性貧血時RDW值增大,輕型-珠蛋白生成障礙性貧血時RDW值正常。(3)用于貧血

9、形態分類(MCV/RDW分類法):對貧血的病因分析及鑒別此方法優于三種平均值分類法。貧血MCV/RDW分類法MCVRDW分類常見疾病減低正常增大小細胞均一性貧血小細胞不均一性貧血輕型-珠蛋白生成障礙性貧血缺鐵性貧血正常正常增大正細胞均一性貧血正細胞不均一性貧血再生障礙性貧血、白血病、失血性貧血、腎疾病性貧血早期缺鐵性貧血、混合型營養缺乏性貧血增大正常增大大細胞均一性貧血大細胞不均一性貧血部分再生障礙性貧血、骨髓增生異常綜合征巨幼細胞性貧血二、白細胞參數檢查主要包括:白細胞計數和白細胞分類計數。(一)白細胞計數【參考值】 成人(3.59.5)109L;新生兒(1520)109L;1112個月(1

10、112)109L,兒童(8-10)109L。【臨床意義】白細胞總數的增多或減少主要受中性粒細胞數量的影響,淋巴細胞等數量上的改變也會引起白細胞總數的變化。白細胞總數改變的臨床意義詳見白細胞分類計數中臨床意義的有關內容。(二)白細胞的分類計數細胞類型百分數(%)絕對值(109/L)中性粒細胞(N)40751.8-6.3桿狀核(st)050.040.05分葉核(sg)507027嗜酸性粒細胞(E)0.48.00.020.52嗜堿性粒細胞(B)0100.06淋巴細胞(L)20501.13.2單核細胞(M)3100.10.6臨床意義(1)白細胞總數和中性粒細胞1)生理變化:外周血白細胞及中性粒細胞一天

11、內存在著變化,下午較早晨為高。妊娠后期及分娩時,劇烈運動或勞動后,飽餐或淋浴后,高溫或嚴寒等均可使其暫時性升高。新生兒、嬰幼兒較成人高。臨床意義2)病理性增多急性感染:特別是化膿性球菌(如金黃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鏈球菌、肺炎鏈球菌等)感染為最常見的原因。應注意,在某些極重度感染時,白細胞總數不但不高,反而減低。急性中毒:代謝紊亂所致的代謝性中毒,如糖尿病酮癥酸中毒、尿毒癥和妊娠中毒癥;急性化學藥物中毒,如急性鉛、汞中毒及安眠藥中毒等;生物性中毒如昆蟲毒、蛇毒、毒蕈中毒等白細胞及中性粒細胞均可增多。臨床意義急性大出血:在急性大出血后12h內,周圍血中的血紅蛋白的含量及紅細胞數尚未下降,而白細胞數及

12、中性粒細胞卻明顯增多,特別是內出血時,白細胞可高達20109L。臨床意義嚴重的組織損傷或急性溶血大量血細胞破壞:嚴重外傷,較大手術后,大面積燒傷,急性心肌梗死及嚴重的血管內溶血后1236h內,白細胞總數及中性粒細胞可增多。臨床意義白血病、骨髓增殖性疾病及惡性腫瘤:大多數白血病患者外周血中白細胞數量呈不同程度的增多,可達數萬甚至數十萬。急性或慢性粒細胞白血病時,還出現中性粒細胞增多,并伴外周血中細胞質量改變。真性紅細胞增多癥,原發性血小板增多癥和骨髓纖維化等骨髓增殖性疾病均可有中性粒細胞增多。各類惡性腫瘤,特別是消化道惡性腫瘤,如肝癌、胃癌等可引起白細胞及中性粒細胞增多。臨床意義3)病理性減少:

13、白細胞總數低于4109L稱白細胞減少(1eukopenia)。當中性粒細胞絕對值低于1.5109L,稱為粒細胞減少癥,低于0.5109L時稱為粒細胞缺乏癥。引起中性粒細胞減少的原因有:臨床意義感染:特別是革蘭陰性桿菌感染,某些病毒感染性疾病,如流感、病毒性肝炎、水痘、風疹、巨細胞病毒感染時,白細胞亦常減低。某些原蟲感染,如瘧疾、黑熱病時白細胞亦可減少。臨床意義血液系統疾病:再生障礙性貧血,非白血性白血病、惡性組織細胞病、巨幼細胞貧血、嚴重缺鐵性貧血、陣發性睡眠性血紅蛋白尿,以及骨髓轉移癌等,白細胞減少同時常伴血小板和(或)紅細胞減少。臨床意義物理、化學因素損傷:是引起白細胞減少的常見原因。X線

14、、射線、放射性核素等物理因素,化學物質如苯、鉛、汞等,以及化學藥物如氯霉素、磺胺類藥、抗腫瘤藥、抗糖尿病及抗甲狀腺藥物等均可引起白細胞及中性粒細胞減少。臨床意義單核一吞噬細胞系統功能亢進:各種原因引起的脾臟腫大及其功能亢進,如門脈性肝硬化、淋巴瘤、Niemann-Pick病常見白細胞及中性粒細胞減少。臨床意義免疫性破壞增加: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系統性紅斑狼瘡等,產生自身抗體導致白細胞減少。藥物性免疫,其中由藥物所致的變態反應性粒細胞缺乏最常見。臨床意義(2)嗜酸性粒細胞 嗜酸性粒細胞(eosinophil,E)細胞呈圓形,直徑為1315m。胞質內充滿粗大、整齊、均勻、緊密排列的磚紅色或鮮紅色嗜酸

15、性顆粒,折光性強。胞核多為兩葉,呈眼鏡狀,深紫色。嗜酸性粒細胞容易破碎,顆粒可分散于細胞周圍。臨床意義1)嗜酸性粒細胞增多(eosinophilia)變態反應性疾病藥物過敏、支氣管哮喘、蕁麻疹、食物過敏、濕疹、剝脫性皮炎、血管神經性水腫、血清病等外周血嗜酸性粒細胞增多可達10以上。臨床意義嗜酸性粒細胞減少(eosinopenia):常見于傳染病早期,如傷寒、副傷寒初期,大手術、燒傷等應激狀態,或長期應用腎上腺皮質激素后或者腎上腺皮質功能亢進癥,其臨床意義甚小。臨床意義嗜堿性粒細胞 嗜堿性粒細胞(basophil,B)胞體呈圓形,直徑為1012m。胞質紫紅色內有少量粗大但大小不均、排列不規則的黑

16、藍色嗜堿性顆粒,常覆蓋于核面上。胞核一般為23葉,因被顆粒遮蓋,核著色較淺,而使分葉有模糊不清感。臨床意義1)嗜堿性粒細胞增多(basophilia)過敏性疾病:過敏性結腸炎、藥物、食物、吸入物超敏反應、紅斑及類風濕關節炎等嗜堿性細胞增多。血液病:慢性粒細胞自血病、嗜堿性粒細胞白血病,以及骨髓纖維化等均可見嗜堿性粒細胞增多。臨床意義惡性腫瘤:特別是轉移癌時嗜堿性粒細胞增多,其機制不清楚。其他:如糖尿病、傳染病如水痘、流感、天花、結核等,均可見嗜堿性粒細胞增多。臨床意義2)嗜堿性粒細胞減少(basophilopenia)無臨床意義。(4)單核細胞 單核細胞(monocyte,M)胞體大,直徑為1

17、420m,呈圓形或不規則形。胞質較多,染淡藍或灰藍色,內含較多的細小、灰塵樣的紫紅色顆粒。細胞核大,核形不規則,呈腎形、馬蹄形等,常折疊扭曲,淡紫紅色,染色質細致、疏松如網狀。臨床意義1)單核細胞增多(mcmocytosis) 嬰幼兒及兒童單核細胞可增多,屬生理性增多。病理性增多見于:感染性疾病:如感染性心內膜炎、瘧疾、黑熱病、急性感染的恢復期、活動性肺結核等,單核細胞明顯增多臨床意義血液病:如單核細胞白血病、粒細胞缺乏癥恢復期、多發性骨髓瘤、惡性組織細胞病、淋巴瘤、骨髓增生異常綜合征等也可見單核細胞增多。臨床意義結締組織病,如系統性紅斑狼瘡、類風濕關節炎等。急性感染恢復期。臨床意義單核細胞減

18、少(monocytopenia) 無臨床意義。(5)淋巴細胞(lymphocyte,L)可分為大淋巴細胞與小淋巴細胞,前者直徑在1015m,占10;后者直徑為610m,占90。胞體呈圓形或橢圓形。大淋巴細胞的胞質豐富,呈蔚藍色,內含少量紫紅色嗜天青顆粒;小淋巴細胞胞質很少,甚至完全不見,呈深藍色。胞核均呈圓形或橢圓形,偶見凹陷,深紫色,染色質聚集成塊狀。臨床意義淋巴細胞增多(1ymphocytosis) 嬰兒出生時淋巴細胞約占35,粒細胞占65。46天后淋巴細胞可達50,與粒細胞比例大致相等。23歲時高達70%,45歲左右降至50%,以后逐漸達正常成人水平。此為兒童期的淋巴細胞生理性增多。臨床

19、意義病理性淋巴細胞增多見于:感染性疾病:主要為病毒感染,如麻疹、風疹、水痘、流行性腮腺炎、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癥、傳染性淋巴細胞增多癥、病毒性肝炎、流行性出血熱,以及柯薩奇(Coxsackie)病毒、腺病毒、巨細胞病毒等感染,也可見于百日咳桿菌、結核分枝桿菌、布魯菌、梅毒螺旋體、弓形蟲等的感染。也見于某些細菌感染,急性細菌感染恢復期也增多。臨床意義造血系統疾病:急性和慢性淋巴細胞白血病、淋巴瘤等。移植的排斥反應。臨床意義 淋巴細胞減少(lymphocytopenia)主要見于長期使用免疫抑制劑(應用腎上腺皮質激素)、以及放射線損傷、細胞免疫缺陷性疾病、丙種球蛋白缺乏癥等。三、血小板參數檢查【原理

20、】 血小板計數(platelet count,PC或Plt)是計數單位容積(L)周圍血液中血小板的數量,可以采用鏡下目視法,目前多用自動化血細胞分析儀檢測。血小板形態血小板紅細胞血小板參數包括血小板計數、血小板平均體積、血小板體積分布寬度等,是診斷止血和凝血障礙的重要指標。(一)血小板計數(PLT)參考值:125-350109L ;臨床意義臨床意義PLT50109L易出現出血癥狀;PLT600109L提示惡性疾病存在;PLT1000109L常出現血栓。臨床意義(1)生理變化增多常見于午后、進食、劇烈運動,冬季、妊娠中后期;減少常見于月經期、新生兒。臨床意義(2)病理變化 血小板數超過40010

21、9L為血小板增多。反應性增多:見于急性感染、急性出血、溶血性貧血、某些癌癥患者,這種增多是輕度的,多在500109L以下。原發性增多:見于骨髓增殖性疾病和惡性腫瘤,如真性紅細胞增多癥和原發性血小板增多癥、骨髓纖維化早期及慢性粒細胞白血病等。臨床意義 血小板減少PLT低于100109L稱為血小板減少。可見于:血小板的生成障礙:見于再生障礙性貧血、放射性損傷、急性白血病、巨幼細胞貧血、骨髓纖維化晚期等。血小板破壞或消耗增多:見于原發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ITP)、SLE、惡性淋巴瘤、上呼吸道感染、風疹、新生兒血小板減少癥、輸血后血小板減少癥、DIC、TTP、先天性血小板減少癥。血小板分布異常:如脾腫

22、大(肝硬化、Banti綜合征)、血液被稀釋(輸入大量庫存血或大量血漿)等。(二)血小板平均容積(MPV)血小板平均容積(mean platelet volume,MPV)即每個血小板的平均體積,為血細胞分析儀的計算值。在分析其臨床意義時應結合PLT才有意義。【參考值】 MPV為711fl【臨床意義】1血小板平均容積(mean platelet volume,MPV) 代表單個血小板的平均容積。增加見于:血小板破壞增加而骨髓代償功能良好者;造血功能抑制解除后,MPV增加是造血功能恢復的首要表現。減低見于:骨髓造血功能不良,血小板生成減少;有半數白血病患者MPV減低;MPV隨血小板數而持續下降,是

23、骨髓造血功能衰竭的指標之一。(三)血小板體積分布寬度(PDW)血小板分布寬度(platelet distribution width,PDW) 反映血小板容積大小差異,用所測單個血小板容積大小的變易系數(CV)表示。【參考值】PDW為1517。臨床意義PDW增高表明血小板大小懸殊,見于急性髓系白血病、巨幼細胞貧血、慢性粒細胞白血病、脾切除、巨大血小板綜合征、血栓性疾病等。PDW減少表明血小板的均一性高,見于反應性血小板增多癥。四、血細胞形態學檢查(一)紅細胞形態檢查(二)白細胞形態學檢查紅細胞檢測 RBC 形 態 學 改 變 正常紅細胞(normocyte, normochromic)紅細胞檢

24、測RBC 大小異常紅 細 胞 大 小 不 等 (anisocytosis)常見于缺鐵性貧血紅細胞檢測RBC 大小異常 小 紅 細 (microcyte):直徑10um 巨 紅 細 胞: (megalocyte) 直徑15um 常伴中心淡染區消失。 常見于巨幼細胞性貧血。紅細胞檢測RBC形態異常球 形 細 胞 (spherocyte) 橢 圓 形 細 胞 (elliptocyte) 口 形 細 胞 (stomatocyte) 靶 形 細 胞 (targetcell)紅細胞檢測RBC形態異常 鐮 形 細 胞 (sickle cell) 淚 滴 形 細 胞 (dacryocyte) 棘 形 細 胞

25、(acanthocyte)紅細胞檢測RBC結構異常 嗜 堿 性 點 彩 (basophilic stippling) 有 核 紅 細 胞 (nucleated erythrocyte)(二)白細胞形態學檢查1.外周血正常白細胞形態2.外周血異常白細胞形態中 性 粒 細 胞 形 態 異 常 中毒性的變化細胞大小不均: 慢性感染、化膿性炎癥。中毒性顆粒: 化膿性感染、 敗血癥、中毒 、 大面積燒傷、嚴重傳染病、惡性腫瘤等。空泡變性:嚴重感染、敗血癥。核變性(固縮、 溶解、 碎裂)中 性 粒 細 胞 形 態 異 常杜勒小體:提示嚴重感染。 棒狀小體(Auer小體) :提示急性粒細胞性白血病。正常外周

26、血中的中性粒細胞中性粒細胞核象變化 中性粒細胞核象變化 核左移 桿狀核或之前細胞 輕 度 中 度 重 度(%) 6 1025 25伴 隨 細 胞 少 量 晚 中 幼 粒 少 量 早 幼 粒 幼 粒 原 粒 意 義: 感 染、 急 性 溶 血、 急 性 中 毒和白血病等。 中性粒細胞核象變化 核右移核分葉過多( 5葉)意 義:巨幼細胞性貧血抗代謝藥物治療后疾病預后不良 異 形 淋 巴 細 胞 型( 泡 沫 型/ 漿 細 胞 型)型( 不 規 則 型/ 單 核 細 胞 型)( 幼 稚 型) 異 形 淋 巴 細 胞 意 義: 病 毒 感 染,一般病毒感染2% 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癥時10% 藥 物 過

27、 敏 輸 血、 血 透 或 體 外 循 環 后 免 疫 性 疾 病血小板形態檢查紅細胞正常血小板形態血小板血小板形態變化五、血細胞直方圖的臨床應用20世紀50年代,Coulter研制了電阻抗法血細胞分析儀。血細胞為不良導體,用等滲電解質溶液稀釋的血細胞懸液通過兩側有穩定電流的小孔時,由于細胞導電性質較電解質溶液低,小孔感應區內電阻增加,瞬間引起電壓變化而產生一個脈沖信號,稱為通過脈沖。電壓變化的程度取決于細胞體積,即細胞體積越大,產生的脈沖越大,脈沖振幅越高。脈沖信號經過放大、甄別、整形后,送入計數系統,而得到細胞計數結果,同時還提供細胞體積分布圖形。這些顯示細胞群分布情況的圖形,稱為細胞分布

28、直方圖(nomo-gram)。直方圖是由測量每個細胞通過小孔感應區的脈沖累積得到的,與細胞計數同時進行分析測量。直方圖的橫坐標表示細胞體積,縱坐標表示細胞的相對數量。體積數據以飛升(f1)為單位。(二)紅細胞體積分布直方圖正常紅細胞直方圖體積分布曲線的顯示范圍從36360fl。儀器將大于36fl的顆粒計為紅細胞,直方圖上反映的是生理狀態紅細胞的大小。在典型的直方圖上,可以看到兩個細胞群體:紅細胞主群:從50fl偏上開始,有一個近似兩側對稱,基底較為狹窄的正態分布曲線,又稱“主峰”。小細胞群:位于主峰右側,約分布在130185fl區域,又稱“足趾部”。它是一些二聚體、三聚體、多聚體細胞,小孔殘留

29、物和白細胞的反映。正常紅細胞直方圖正常白細胞直方圖異常白細胞分布圖正常、異常血小板直方圖六、網織紅細胞計數網 織 紅 細 胞(reticulocyte) 是 晚 幼 紅 細 胞 到 成 熟 紅 細 胞 之 間 的 一 個 階 段, 其 胞 漿 中 殘 有RNA, 可 經 活 體 染 色 顯 示 網 狀 結 構。 參考值:成 人 0.5% 1.5% 絕對值 (2484)x109/L 新生兒 0.3% 6%人血涂片示網織紅細胞 (煌焦油藍染色) 網 織 紅 細 胞 臨 床 意 義1.反映骨髓紅系造血功能的敏感指標 增高: 骨髓造血功能旺盛;常見于溶血性貧血、急性失血;缺鐵性貧血、巨幼細胞貧血及某些

30、貧血病人治療后,如補充鐵或維生素B12及葉酸后。 減少: 造血功能減低,常見于再生障礙性貧血,在骨髓病性貧血(如急性白血病等)時,骨髓中異常細胞大量浸潤,使紅細胞增生受到抑制,網織紅細胞也減少。放、化療后。臨床意義2.作為貧血治療的療效判斷和治療性試驗 的觀察指標 七、 紅 細 胞 沉 降 率(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ESR) ESR 是 指 紅 細 胞 在 一 定 條 件 下 沉 降 的 速 率。 參考 值: 魏 氏 法(Westergren) 成 年 男 性: 015mm/h 成 年 女 性: 020mm/h 血 沉 測 定 原 理: RBC 表 面

31、帶 負 電RBC 相 互 排 斥RBC 懸 浮 于 血 漿 中RBC 沉 降 較 慢 血 沉 影 響 因 素血漿中大分子蛋白 纖維蛋白原、球蛋白、免疫復合物血漿中脂類物質 膽固醇、甘油三脂RBC數量、大小 數量多,ESR ; 數量少,ESR 細胞大,ESR ; 細胞小,ESR 血 沉 臨 床 意 義 生 理 性 變 化: 新 生 兒: ESR 妊 娠3 月 以 上 或 月 經 期:ESR 老 年 人:ESR 高 原 地 區:ESR血 沉 臨 床 意 義 病 理 性 變 化ESR 炎 癥 性 疾 病 組 織 損 傷 或 壞 死 惡 性 腫 瘤 血漿球蛋白相對或絕對升高 免 疫 性 疾 病 高膽固

32、醇血癥血 沉 臨 床 意 義病 理 性 變 化ESR臨床意義小,常見于嚴重貧血、纖維蛋白原重度缺乏者。第二節 溶血性貧血的實驗室檢測定義溶血性貧血(hemolytic anemia)是指各種原因導致紅細胞生存時間縮短、破壞增多或加速,而骨髓造血功能不能相應代償而發生的一類貧血。當有輕微溶血時,由于骨髓強大的代償功能,可不表現出貧血,此時為溶血性疾病。溶血的概念 溶血 :病理狀態下,紅細胞的壽命縮短, 紅細胞過多、過早被破壞,稱之為溶血。代償性溶血:在溶血情況下,骨髓代償性增生,生成紅細胞的效率可以補償過早、過多消亡的紅細胞,而不出現貧血,稱之為代償性溶血。溶血性貧血:紅細胞的破壞過速、過多,超

33、過代償能力所發生的貧血,稱之為溶血性貧血。 檢 查 目 的 肯定溶血證據確定主要溶血部位尋找溶血原因反映紅細胞破壞增生的檢查紅細胞畸形RBC、Hb測定減少,進行性下降血漿游離血紅蛋白明顯增加血清總膽紅素增加,尿中尿膽原(+)排泄增加血紅蛋白尿、尿含鐵血黃素陽性血清結合珠蛋白降低間接膽紅素增高糞便中糞膽原排泄增加高鐵血紅蛋白血癥反映紅細胞壽命縮短的檢查 51Cr標記紅細胞壽命縮短有關紅細胞代償性增生的檢查 網織紅細胞增多血中出現大量幼紅細胞和嗜多色性紅細胞骨髓檢查呈典型增生性改變確定溶血部位的依據血漿游離Hb增多,血紅蛋白尿(+)表示存在血管內溶血;含鐵血黃素尿為慢性血管內溶血的依據。 血管內和

34、血管外溶血的鑒別特征血管內溶血(細胞外溶血)血管外溶血(細胞內溶血)病因紅細胞內缺陷,外因素獲得性多見紅細胞內缺陷,外因素遺傳性多見RBC破壞場所血管內(在血循環中破壞)在肝和脾的單核-巨噬細胞內破壞發病特征一般為急性,也可慢性一般為慢性,可有急性溶血危象貧血較重較輕,溶血危象時加重黃疸較明顯可輕可重血間接膽紅素增高明顯增高肝脾腫大少見常見 血管內和血管外溶血的鑒別紅細胞形態異常可見常見紅細胞脆性改變變化小多有改變血漿血紅蛋白增高,常大于100mg/L輕度增高血紅蛋白尿常見無含鐵血紅蛋白尿慢性常見一般陰性骨髓再障危象少見急性溶血加重時可見LDH增高輕度增高 確定溶血病因的依據1.紅細胞膜缺陷(

35、1)血涂片觀察:球形紅細胞增多常見于遺傳性球形紅細胞增多癥,橢圓形紅細胞常見于遺傳性橢圓形紅細胞增多癥。(2)紅細胞滲透脆性試驗 是檢測紅細胞對不同濃度低滲鹽溶液的抵抗力。是紅細胞膜缺陷過篩試驗,脆性增加為紅細胞膜異常。脆性降低主要見于珠蛋白生成障礙性貧血,血紅蛋白C、D、E病,低色素性貧血,肝疾病等。(3)對陣發性睡眠性血紅蛋白尿,蔗糖溶血試驗為過篩試驗,酸溶血試驗為確診試驗。(五) 蔗糖溶血試驗 實驗原理 在離子狀態蛋白質結構發生某些變化,RBC與血清免疫球蛋白之間發生抗原抗體反應,被補體包圍,PNH患者RBC由于膜結構異常,在有補體情況下,容易破壞,發生溶血。 試劑 1. 蔗糖 2. 3

36、.8%枸櫞酸鈉溶液樣本要求 枸櫞酸鈉抗凝靜脈血2ml( 3.8%枸櫞酸鈉與靜脈血比為1:9) 操作程序 將一份枸櫞酸鈉全血加入9份新鮮配制的糖水中(即0.5g蔗糖+4.5ml蒸餾水+0.5ml抗凝血,或10%蔗糖水5ml+0.5ml抗凝血),混合后,置37溫箱中孵育30分鐘,離心沉淀。結果分析 如有溶血蔗糖液為紅色,即為陽性。參考值 正常為陰性(三)酸溶血(Hams)試驗實驗原理 PNH患者體內存在對補體敏感的紅細胞。Hams試驗即紅細胞在酸性(PH6.4-6.5)的正常血清中孵育,補體被激活,PNH紅細胞破壞而產生溶血,而正常人RBC不被溶解,無溶血現象。試劑 1. 1/6N HCL 2.

37、8.5g/L NaCl溶液樣品要求 1. 機械抗凝靜脈血5ml,用0.9%NaCl洗滌 數次,取RBC備用(需同時用同型或O型正常人對照)。 2. 靜脈血2ml分離出血清備用 參考值 正常人 陰性臨床意義 本試驗陽性主要見于PNH,確診意義大。某些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貧血發作嚴重時可呈陽性 確定溶血病因的依據2.紅細胞酶缺陷 高鐵血紅蛋白還原試驗為葡萄糖6-磷酸脫氫酶缺乏(G-6-PD)缺陷癥的過篩試驗,還原率降低常見于 G-6-PD缺乏癥。變性珠蛋白小體(Heinz)生成試驗,G-6-PD熒光斑點試驗和活性測定、丙酮酸激酶熒光斑點試驗和活性測定等。確定溶血病因的依據3.血紅蛋白病(1)血涂片觀察

38、(2)異丙醇沉淀試驗(3)血紅蛋白電泳試驗(4)抗堿血紅蛋白增高 (5) 血紅蛋白基因PCR技術確定溶血病因的依據4.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貧血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貧血(autoimmune hemolytic anemia,AIHA)系體內免疫發生異常,產生自身抗體或(和)補體,結合在紅細胞膜上,紅細胞破壞加速而引起的一組溶血性貧血。確定溶血病因的依據(1)抗人球蛋白試驗:直接抗人球蛋白試驗陽性- 新生兒溶血病、輸血導致溶血、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貧血、SLE、類風濕關節炎、惡性淋巴瘤、甲基多巴及青霉素型等藥物性溶血反應。陰性- 不能排除免疫性溶血性貧血, 遺傳性溶血性貧血(自幼發病家族史陽性)確定溶血病因

39、的依據間接抗人球蛋白試驗,用于新生兒同種免疫性溶血中母親和新生兒血清內不完全抗體的檢測。2.冷凝集素測定:陽性見于冷凝集素綜合征,陣發性冷性血紅蛋白尿。第三節 血型鑒定與交叉配血基本概念 血型是指各種血液成分以抗原為表現形式的遺傳多態性標記,是人體血液的一種遺傳性狀。由若干個相互關聯的抗原抗體組成的血型體系,稱為血型系統。 與人類輸血關系最密切的是ABO血型系統,其次是RH血型系統。 ABO血型系統分型血型紅細胞表面抗原血清中的抗體基因型AA抗BA/A或A/OBB抗AB/B或B/OABAB無A/BO無抗A及抗BO/OABO血型系統A或B抗原在第56周胚胎的紅細胞上便能檢出,出生時抗原的敏感性仍較低,估計僅為成人的2050,以后逐漸增強,至20歲左右時才達高峰。抗原性終生不變,但到老年敏感性有所下降。血型抗體ABO血型抗體有天然抗體和免疫抗體。抗體有抗A和抗B兩種,人在出生前尚未產生抗體,出生后36個月才開始出現,至青春期達高峰。產生抗體的功能可延續終身,但其效價隨著年齡增長而逐漸降低。所謂天然抗體可能是由一種無覺察的抗原刺激而產生。人紅細胞膜上的A、B抗原決定簇,在自然界非血型抗原所特有,如有些細菌表面就具有類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