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福廣場規劃設計說明_第1頁
萬福廣場規劃設計說明_第2頁
萬福廣場規劃設計說明_第3頁
萬福廣場規劃設計說明_第4頁
萬福廣場規劃設計說明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5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萬福廣場規劃設計說明一、項目緣由隨著武寧縣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和人民文化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城市環境質量亟待提高,人們渴望舒適方便、富有人情味的公共活動空間的出現;另一方面,為了增強城市活力、塑造具有吸引力的現代城市文明形象,建設一個集中性的具體代表性和象征意義的城市中心具有重大意義;同時,根據新一輪城市規劃,原位于市中心的城市職能部門將逐步遷出。這些都促成武寧縣萬福廣場的產生。在縣委、縣政府及城市各界的關懷和支持下,武寧縣萬福廣場規劃設計工作得以順利展開。二、基地區位及規模擬建萬福廣場用地位于武寧縣現有城區東部,建昌路和豫昌大道交匯處。基地西側為馬鞍形山地,東面臨柘林湖,是規劃新城的中心區。

2、基地南北向長約0.95公里,東西寬約0.55公里,規劃總用地29.95公頃。(其中行政中心凈用地3.66公頃,綜合廣場凈用地5公頃,休閑綠地凈用地2公頃,南面居住凈用地4.14公頃,西面居住凈用地2.64公頃,北面綜合區凈用地6.15公頃)。三、基地及周邊環境分析根據現場踏勘和對設計資料的詳細分析,基地環境和利弊條件可歸納如下:1、擬規劃萬福廣場用地為一塊較規整用地和南面一塊三角用地。基地西面為馬鞍形山地,東面為開闊湖面萬島湖,北面是農田水塘及零亂散落的農宅。南面沿建昌路為山地和山地旅館。因此從環境景觀角度分析,廣場的東西向景觀較佳。2、萬福廣場的南側為建昌路,是老城區和規劃新區的主要聯系紐帶

3、。東側豫昌大道毗鄰萬島湖,連接修水、南昌,是主要過境道路,是武寧對外的窗口,也是規劃新城的主要道路。因此廣場南面、東面是主要景觀線,并成為萬島湖自然風景區的景觀延續。3、萬福廣場用地(指行政中心用地和綜合廣場用地)地勢低洼,西邊已填平抬高,因此整個地勢西高東底,高差約2-3米。4、萬福廣場用地較大,要創造富有人性化的尺度,需要對廣場空間進行二次劃分。三角形用地雖不屬萬福廣場用地范圍,但需要對其進行景觀設計并和廣場有機的連成一體。四、設計依據1、中華人民共和國城市規劃法2、建設部發布的城市用地豎向規劃規范(CJJ83-99)(1999)3、建設部發布的城市道路綠化規劃與設計規范(CJJ75-97

4、)(1997)4、武寧縣城市總體規劃5、基地地形圖1:10006、武寧縣建設局萬福廣場規劃設計要求五、設計原則與指導思想1、整體規劃、合理布局:在進行萬福廣場設計時,著眼于城市總體和城市未來的發展,引入城市設計和景觀規劃理念,合理分區、布局,以達到城市功能的良好結合和“可持續發展”的目的。2、精心設計、體現特色:在規劃設計過程中充分考慮城市發展的脈胳和城市歷史文化因素,避免造成無特征、無特色、無地方性的城市廣場形象。3、以人為本、切實可行:二十一世紀是人性化受到高度重視的時代,“以人為本”影響了這一時代特征。充分考慮人的行為、心理需要,體現對“人”的關懷是現代化廣場設計的先進理念。六、設計構思

5、1、基本定位武寧縣萬福廣場是新世紀之初為促進城市發展、改善人居文化生活水平和城市環境質量而進行的重要舉措;是符合現代化城市發展理念,符合城市美學和場所精神的優美的開放空間;是改善城市環境和體現山水園林城市形象的最主要節點。廣場的主要功能是集行政、文化、娛樂、休閑和環境生態建設為一體的綜合性、多功能的現代化廣場。2、空間布局武寧縣萬福廣場的總體空間布局以體現“人與山、水的自然和諧關系”、“創造宜人尺度”作為構思的出發點。設計采取幾何化的設計手法與傳統的自然手法相結合,強調秩序感的同時也體現自然美。在空間布局上以“一條主軸,一條斜軸”構成整個廣場的主要脈絡。東西向的主軸,連接西面馬鞍形山地制高點至

6、東面開闊的萬島湖面,形成以山為背景,水為對景的“山水軸”,成為整個廣場的核心;一條貫穿行政廣場、休閑廣場與休閑綠地的斜軸,聯系了三塊相對獨立的廣場空間。整個廣場在主軸的秩序下保持了行政廣場的中軸對稱型制,又通過斜軸打破了嚴謹的中軸對稱的常規,強調了連續性并增添了活潑趣味。設計中大空間與小空間配合,硬質與軟質機理平衡,并通過人為造景結合自然植被,塑造景觀的層次性和活動的多樣性。3、功能分區武寧縣萬福廣場功能分為以下幾個主要區域:行政中心區、綜合廣場區、休閑綠地、南面居住區、西面居住區、北面綜合區。行政中心區(凈用地3.66ha)行政大樓位于“山水軸”最西端,用地抬高4米,充分體現了行政中心的莊重

7、、威嚴,并成為空間序列的高潮。抬高的地面可俯覽廣場及眺望萬島湖美景,帶來了空間序列的變化。行政辦公樓位于行政大樓北面,西領山地,規劃設計為四合院,充分利用西側山地的山泉水,并將山泉水引入四合院,形成跌落瀑布水景。構成了親切宜人的親水環境和寧靜優美的辦公環境。綜合廣場區(凈用地5ha)1)行政廣場該廣場以山水為軸,充分體現了武寧山水園林城市的特色,是整個廣場的核心部分。行政廣場的景觀主軸為:萬島湖濱水平臺系列藝術花壇主題雕塑噴泉升旗臺、景觀花壇行政中心大樓山頭。在空間序列組織上充分利用地形,形成豐富的景觀空間序列:以標志著武寧縣奮發騰飛的兩組景觀燈柱和系列藝術花壇作為序列的開端,由梯形廣場過渡到

8、二軸交匯處的主題雕塑噴泉廣場,作為行政廣場的核心及控制點,具有觀賞景觀的開闊視野。以抬高的行政大樓作為空間序列的高潮。行政廣場結合硬地鋪設座椅、草坪、樹陣、燈等建筑小品,力求創造一種開闊、舒爽的景觀意象;同時,寬敞的場地設置也為舉辦大型活動和節日慶典提供了充足的空間。2)市民休閑廣場該廣場規劃在行政廣場的北側,布置綠化和休憩設施,其間以幾何式硬地結合自由綠化布局,花壇、綠樹、座椅、燈、廊架等建筑小品點綴其中。意在創造具有自然山水園林特色的景觀空間,并為市民提供休閑、娛樂、健身的場所。以露天舞臺、休閑平臺、景觀水池、玻璃棚架、膜結構亭構成的觀演區位于斜軸北端,是該廣場的主要景觀和活動場所。休閑綠

9、地(凈用地2ha)規劃將廣場南側三角形地帶規劃成休閑綠地。休閑綠地在功能上是道路的安全島,因此以大面積綠化為基底,適當布置硬地。在空間上通過斜軸和行政廣場景觀空間構成聯系,現代感強烈的幾何式的硬地穿插與綠地之間,其上合理的布置雕塑、水池、鋪地、燈、凳椅等設施,為過境道路豫昌大道提供較好視覺景觀,同時為市民提供健身休憩的場所。南面居住區(凈用地4.14ha)該區規劃在建昌路對岸旅游碼頭以北,東鄰休閑綠地。沿道路規劃商住樓,以形成萬福廣場良好的圍合景觀界面。在商住樓以南,充分利用自然坡地地形規劃別墅群,形成錯落有致的山地建筑組群。西面居住區(凈用地2.64ha)該區規劃在建昌路以北,行政中心用地以

10、西,規劃六棟六層條式住宅,采用局部單元錯位手法形成院落,使建筑既爭取到良好的南北朝向,又打破了條式住宅行列式布置的單調感。間距以1:1為控制間距,院落空間局部放大至1:1.5,以利布置組團綠地,滿足居民戶外活動要求,美化環境。北面綜合區(凈用地6.15ha)該區規劃在行政中心用地、綜合廣場用地北部,沿用地南面道路規劃行政辦公樓,以形成萬福廣場良好的圍合景觀界面。沿用地北面、西面道路,規劃商住樓、綜合樓建筑,既豐富街道景觀,又提高經濟效益。19棟圍繞中心綠地布置的條式住宅,間距以1:1為控制間距,院落空間局部放大至1:1.5,以利布置組團綠地,滿足居民戶外活動要求,美化環境。七、道路系統規劃結合

11、地形、現狀道路及總體功能布局,規劃注重與城市交通的銜接,合理組織廣場周邊的交通和停車,通過廣場步行交通系統的設置,提高廣場的可達性與步行化。1、結合現狀的豫昌大道和建昌路,在萬福廣場西側結合地形規劃一條寬18米的南北向城市次干道,在北側規劃一條寬12米的城市干道,使廣場用地規整。2、在萬福廣場用地內規劃一條南北向寬6米的道路,將萬福廣場分為行政中心和綜合廣場區,便于行政大樓管理和行政中心區車輛的進出。3、廣場停車由三角形休閑綠地南約150米的社會停車場解決。在行政大樓兩側,規劃了規模約50車位的生態停車場。在廣場東北角規劃了非機動車停車位,方便市民。4、主要人流沿主軸線、副軸線、斜軸線組織。并

12、設步行道、步行小徑,梯道、臺階,方便市民抵達廣場各景區。八、豎向設計豎向規劃充分結合現狀地形,以盡量減少土方工程量為原則,綜合廣場區為平地,行政大樓建于抬高4.00米的臺地上,入口車道坡度為12%。南面居住區結合山勢逐級抬高。九、綠化規劃與種植設計利用不同的園林植物群落配置,形成景觀,并達到一定意境。1、行政廣場區綠化意在形成壯闊景觀。采用較規整大塊面的配植方式,力求單純簡潔,去細碎,重整體,求氣勢。主要通過植物色彩、高低的不同,以及步行小徑的設置形成圖案式的綠化鋪裝。廣場沿道路兩側設樹陣,既可美化城市干道,起隔離帶的作用,也為行人提供遮陽場所。主軸入口處設梯形斜面圖案式綠化花壇,是廣場綠化點

13、睛之筆。2、市民休閑廣場區以自然山水園林為主,植物配置較多,采用自由靈活式布局。植物與地形水體構成花帶、綠嶼、竹、松、樹林、草坪等景觀。樹林結合休閑座椅、健身設施,為市民提供遮陽、健身、游戲、休閑的場所。3、休閑綠地以大面積草坪為主,局部點綴高直樹木。通過植物高度和色相的不同創造規整的圖案效果。十、建筑設計1、行政大樓建筑規劃上謀求“遠有勢,近取形”,依現有地勢將行政大樓置于“山水軸”西端抬高4米的水平界面上,依山面水。視野開闊,統帥整個廣場。行政大樓將縣委、縣政府、人大、政協納入一棟八層建筑內,總建筑面積約20000平方米。合理的集中有利于提高政府辦事效率,有利于創造出雄偉的形象。行政大樓東

14、立面面闊120米,主入口高約2米的大臺階和三層高的歐式門廊,氣度非凡。主要辦公用房座北朝南,擁有良好朝向。建筑造型莊重對稱。行政大樓及其他行政辦公樓建筑風格建議為歐陸風格。2、北面綜合區建筑該區建筑由辦公樓、綜合樓及19棟圍繞中心綠地布置的條式住宅組成。區內建筑層數為5-6層,座北朝南,擁有良好的朝向、日照、采光和通風,圍合廣場的建筑風格與行政大樓建筑風格相協調。3、南面居住建筑該區建筑沿建昌路南側為六層板式商住樓,住宅下部沿街設兩層的商鋪,以產生較好的廣場圍合感和沿街立面,建筑風格應與行政大樓建筑風格相協調。4、西面居住建筑該區建筑由6棟條式住宅組成。建筑層數為6層,座北朝南,擁有良好的朝向、日照、采光和通風,建筑風格應與行政大樓建筑風格相協調。十一、環衛規劃1、合理規劃布局垃圾站點,方便使用和運輸。主要道路每20米-50米,次要道路每50-80米設一廢物箱。在本規劃范圍內設置兩座垃圾中轉站,每座用地面積不少于100平方米,位置分別在南面居住區東南角和北面綜合區東南角。2、按規范要求布置公廁。在流動人口較多的街道和區域,適當提高公廁密度,或開放單位廁所,提高使用率,道路間隔300-500米設置一座公廁。在本規劃范圍內設置兩座公廁,位置分別在南面居住區東南角和北面綜合區東南角,可考慮與垃圾中轉站合設。十二、主要經濟技術指標規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