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課人類邁入電氣時代課件_第1頁
第19課人類邁入電氣時代課件_第2頁
第19課人類邁入電氣時代課件_第3頁
第19課人類邁入電氣時代課件_第4頁
第19課人類邁入電氣時代課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57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第19課 人類邁入“電氣(dinq)時代”-第二次工業革命(gngygmng)共六十二頁 聯系第一次工業革命的背景和條件,思考:第二次工業革命的出現(chxin)應具備哪些條件?( 政治(zhngzh)前提 + 市場 + 資本 + 技術 + 資源) 提示:工業革命背景、資本主義經濟發展的方式:共六十二頁一、背景(bijng)(興起條件)自然科學的研究(ynji)取得重大突破;資本主義制度在世界范圍內確立資本主義世界市場初步形成;資本主義的發展及對殖民地掠奪;最主要原因1、前提(政治保障):(1)市場:2、條件:(2)資金:(3)科技:直因(筆記)共六十二頁電氣時代時間:電磁感應現象 年,由 英

2、國科學家 發現,提供了制造 的基本原理。 發電機 年,德意志人 研制出發電機,電力成為補充和取代蒸汽動力的新動力與電有關的發明對生產生活的影響19世紀70年代(nindi)人類邁入電氣時代1831法拉(fl)第發電機1866西門子點燈、電話、電報、有軌電車、電風扇、電冰箱、留聲機。極大地改變了人民的生產和生活自主學習 填寫表格 共六十二頁 1831年法拉第發現電磁感應現象(xinxing),找到了打開電能寶庫大門的鑰匙電是如何發現的?它又是如何進入(jnr)實際生產領域的? 當一塊磁鐵穿過一個閉合線路時,線路內就會有電流產生,這個效應叫電磁感應。 切割磁場會產生電流共六十二頁德國西門子制成發電

3、機發電機共六十二頁早期(zoq)發電機早期(zoq)電動機發電機和電動機的發明,使電力得以實際利用 電是如何發明的?它又是如何進入實際生產領域的? 共六十二頁機械能電能(dinnng)發電機電動機機械能原理(yunl):電磁感應電燈、電話等電器設備電動機械設備發電廠電是如何發明的?它又是如何進入實際生產領域的? 共六十二頁發電廠輸電網電力(dinl)新的能源共六十二頁共六十二頁“發明大王(dwng)”愛迪生 (美國)“給人類(rnli)帶來光明的普羅米修斯 ”愛迪生一生發明數量非常多:正式注冊的就有1300多種著名發明有:電燈、留聲機 、電影機 、第一架 實用打字機 他最偉大的發明:電燈(18

4、79年研制成功耐用碳絲燈泡)天才是1%的靈感加99%的汗水共六十二頁愛迪生(Edison)主要發明:投票計數器、普用印刷機、改良(giling)打字機、留聲機、白熾燈、第一所中央發電廠、活動電影機、大型碎石機、世界上第一座電影“攝影棚”、傳真電報、有聲電影機、魚雷機械裝置、噴火器、水底潛望鏡等。共六十二頁1、電力的廣泛(gungfn)使用 (1)發電機,電動機,發電廠的出現(chxin);“電氣時代”(2)電燈、電車、電影放映機出現;(筆記)共六十二頁它們(t men)的發明,造就了20世紀的石油世界。下圖反映了1870年和1900年的世界石油產量,這里的它們指的是? 汽車(qch)和飛機共六

5、十二頁自主(zzh)學習 填寫表格內燃機19世紀80年代 德國人 等人設計內燃機汽車本茨在 年試制汽車飛機1903年 美國 終于制成飛機并試飛成功卡爾本茨1885萊特兄弟(xingd)共六十二頁內燃機的創制(chungzh)和使用1876,德奧托研制(ynzh)出第一臺煤氣內燃機。共六十二頁內燃機卡爾本茨(德)內燃機的發明(fmng)共六十二頁柴 油 機 1897德工程師狄塞爾發明(fmng)柴油機.共六十二頁內燃機的發明引發(yn f)了一系列的變化石油開采(kici)興盛交通工具的革新共六十二頁這是什么汽車(qch)的標志 ?奔馳(bnch)汽車的創始人卡爾本茨 (德國) 在19世紀80年

6、代,德國人卡爾本茨設計出了內燃機,之后,在1885年他試制的汽車成功。他也被人們稱為“汽車之父”。 德國奔馳專利1號車共六十二頁汽車(qch)的演變共六十二頁汽車的大量使用具有怎樣(znyng)的作用?增強了人們的生產能力,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方式,擴大了人們的活動(hu dng)范圍,增強了人與人之間的交流。共六十二頁樹立(shl)可持續發展的思想,注意環境保護共六十二頁美國(mi u)的萊特兄弟誰首先實現了人類飛向天空(tinkng)的夢想呢? 共六十二頁“馮如一號(y ho)” 實現了中華飛天夢共六十二頁共六十二頁化學工業(huxu gngy)的發展(1)從煤、石油中提取各種物質(wzh)作

7、為化工原料(2)炸藥、塑料、人造纖維等開始使用共六十二頁 根據諾貝爾的遺囑:“諾貝爾獎每年發給那些在過去的一年里,在物理、化學、醫學、文學(wnxu)及和平事業方面為人類作出最大貢獻者。” 1867,瑞典化學家諾貝爾發明(fmng)了黃色炸藥,以后又發明(fmng)了多種炸藥,結果使他獲得巨款。1886諾貝爾逝世時,這筆巨款用來設立了諾貝爾獎金。共六十二頁4、傳統(chuntng)工業:煉鋼技術(jsh)的進步,鋼鐵成為主要材料5、新型通訊:電話、有線電報、無線電報等發明1876,美:貝爾發明有線電話共六十二頁鋼鐵時代(shdi)的杰作、巴黎的標志埃菲爾鐵塔 【建設地點(ddin)】:法國巴黎

8、戰神廣場【開工時間】:1887年1月28日【竣工時間】:1889年3月31日【占地面積】:1萬平方米【建筑高度】:32479米【建筑總重量】:約為10100噸【建筑層數】:4層【結構形式】:鋼架鏤空結構 共六十二頁鋼鐵時代(shdi)的杰作、巴黎的標志艾菲爾鐵塔,1889.法4、推動鋼鐵等傳統(chuntng)工業的進步共六十二頁1896,意:馬可尼發明(fmng)無線電報1901年,橫越大西洋發報(f bo)成功.共六十二頁在第二次工業革命中,在電力技術(jsh)發展方面,美國和德國走在其他國家前面 共六十二頁西門子 1866 發電機本 茨汽車(qch)之父 1885 三輪 汽車 諾貝爾18

9、67 炸藥(zhyo) 馬可尼1896 無線電報 萊特兄弟1903 飛機 福 特1896四輪汽車 貝 爾1876 電話 愛迪生1877 留聲機 1879 電燈1889 電影機美德瑞典 戴 姆 勒1883 汽油內燃機 狄 塞 爾1897 柴油內燃機標志第二次工業革命開始意共六十二頁科技(kj)之旅:展廳一:科技(kj)改變生活展廳二:科技加強世界聯系展廳三:科技擴大人類活動范圍展廳四:科技推動經濟發展社會進步第二次科技革命世界博覽會科技是第一生產力共六十二頁七嘴八舌(q zu b sh) 感受第二次工業革命輝煌成果(chnggu)的同時,你會得到什么啟示?第二次工業會給人類帶來什么影響?共六十二

10、頁生產力科學+技術=啟迪(qd):科學技術是巨大的生產力科學技術是推動社會進步的動力科學家的創新精神令人欽佩共六十二頁第二次工業革命(gngygmng)的影響共六十二頁第二次工業革命(gngygmng)前后英國煤產量第二次工業革命前后英國(yn u)生鐵產量 19世紀最后30年間,美國、德國、英國、法國、日本的經濟有了飛速發展,世界工業總產量增長了兩倍以上。18701913年,世界貿易增長了3倍多。 資本主義國家的生產力獲得突飛猛進的發展。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共六十二頁 在第一次工業革命中,產生了以紡織工業、機器制造業、鐵路運輸業和煤炭工業等為主的工業群。第二次工業革命一方面帶動了一個新工業群

11、的出現,如電力工業、電器工業、化學工業、石油工業、汽車工業等;另一方面 也使舊的工業部門由于生產技術的改造而得到飛躍發展,鋼鐵工業就是一個突出的例子。這不僅是一個量的增長,而且是質的突變。因為重工業的發展使先進資本主義國家的工業結構發生了變化,它們開始(kish)由輕工業為主導轉化為重工業為主導,基本上實現了工業化,并為其工業的進一步發展奠定了物質技術基礎。世界史 以上材料(cilio)說明什么問題?2、生產結構:規模擴大,輕重工業比率變化。共六十二頁 “集中發展到一定階段,可以說自然而然地走到壟斷。因為幾十個大型企業彼此之間容易達成協定;另一方面,正是企業的規模巨大造成(zo chn)了競爭

12、的困難,產生了壟斷的趨勢。” 列寧以上材料說明什么(shn me)問題?3、生產關系:壟斷組織形成共六十二頁參議院議員(yyun)正在辯論反托拉斯法形如錢袋的肚皮(dp)上寫著鋼材、銅業、食糖、石油等托拉斯木牌上寫著:“這是一個為壟斷者所有、為壟斷者服務的參議院”共六十二頁三、影響(yngxing)1、經濟(jngj):(1)生產力:(2)生產結構:迅速發展,人類進入電氣時代規模擴大,輕重工業比率變化(3)生產關系(組織形式):壟斷組織手工工場工廠壟斷組織(筆記)共六十二頁a.含義(hny):b.產生(chnshng)原因:c.影響 大企業之間為獨占、控制生產與市場以獲得更大利潤而結成的經濟聯

13、合體二工革生產力(根因)規模擴大資本集中生產集中壟斷壟斷組織 :直因適應資義大生產要求,利于改善企業經營管理,降低生產成本,提高勞動生產率積極:消極:推動殖民擴張,掀起瓜分世界狂潮(實質:資義生產關系的局部調整)共六十二頁卡特爾(德):銷售(xioshu)協定辛迪加(俄):共同銷售和采購原料(yunlio)協定托拉斯(美):生產、商業和法律上完全組成一體壟斷帝國主義二工 革推動生產力 (根因)生產資本高度集中(直因)共六十二頁亞洲(y zhu)大部分幾乎(jh)整個非洲整個拉美世界殖民體系擴張資本主義世界體系開放資本主義的發展19C末20C初共六十二頁世界市場(shjishchng)的最終形成

14、1、原因(yunyn):第二次工業革命推動 生產力發展促進資義經濟發展(物質基礎) 交通工具和通訊手段的進步 世界市場進一步發展,國際分工日益明顯。2、形成標志(影響): 19世紀末20世紀初,以歐美資義列強為主導的資義世界體系最終建立起來。 (筆記)共六十二頁 世界市場:是指在世界范圍內通過對外貿易聯系起來(q li)的各國市場的總和。 廣義上指世界范圍內商品交換關系的總和。 狹義上指國際商品交易的場所或領域。資本主義世界市場既包括資本主義國家國內市場,也包括資本主義國家控制的殖民地,半殖民地市場。思考:什么(shn me)是世界市場?共六十二頁 實質:資本主義在全球的擴張和列強(liqin

15、g)對其它國家的掠奪和控制。 途徑:劃分殖民地和勢力范圍(sh l fn wi),瓜分世界 侵略形式:資本輸出世界市場的最終形成2、形成標志(影響): 19C末20C初,以歐美資義列強為主導的資本主義世界體系最終建立起來。 (筆記)共六十二頁(1)開辟新航路(2)西歐的殖民擴張(kuzhng)(3)第一次工業革命(4)第二次工業革命世界市場雛形出現拓展(tu zhn)基本形成最終形成3、形成過程世界市場的最終形成(筆記)共六十二頁內 容一工革二工革發明者發明基礎時 間范 圍重要標志開始部門組織形式工廠壟斷組織新時代“蒸汽時代”“紡織時代”“電氣時代”、“鋼鐵時代”世界市場基本形成最終形成經濟結

16、構科學和技術緊密結合工匠(gngjing)、技師一、二工革對比(dub)改良蒸汽機蒸汽時代棉紡織-輕工業科學家、工程師歐美等國同時展開發展快英法美德俄日時間長、進展慢電力應用電氣時代電力-重工業交叉進行速度快范圍廣規模大工匠實踐經驗自然科學成果18C 60S-19C中期19C中后期-20C初共六十二頁第二次工業革命(gngygmng)特點1、發明來源: 科學技術和生產緊密結合,科技(kj)成為生產力2、范圍: 同時發生在幾個先進資義國家,新技術、發明廣泛,發展迅速3、開始部門:重工業,以電力的廣泛應用為標志4、進程:有些國家兩次工革交叉進行:如日、德(筆記)共六十二頁德國人西門子制成發電機(1

17、)內燃機的誕生(dnshng)(卡爾本茨)(2)汽車(qch)和飛機的出現英國法拉第發現了電磁感應現象 主要標志:電力的廣泛應用 電力的廣泛應用生產領域生活領域新通訊工具新交通工具新電器“電力”取代“蒸汽” ,成為機器主要動力愛迪生發明碳絲燈泡(1879年)貝爾發明電話“電氣時代”的到來(19世紀70年代-20世紀初)共六十二頁第一次:主要是確立(qul)了資產階級在世界的統治地位;英國成為世界霸主;東方從屬于西方。討論:比較兩次工業革命的影響,分析兩次工業革命對世界歷史(lsh)發展的影響第二次:由于各國政治經濟發展不平衡,帝國主義之間重新瓜分世界的矛盾越來越激化,形成兩大軍事侵略集團,最終

18、導致一戰的爆發。共六十二頁練一練單項選擇題ABCD讀圖判斷,屬于第二次工業革命(gngygmng)成就的是:( )C共六十二頁2第二次工業革命把人類帶入了一個(y )新的時代。下列最能體現“新的時代”特征的發明是( ) A B C D ABCDD共六十二頁3、下列當今社會生活里,與第二次工業革命中的創造發明無關的是 A打電話拜年 B. 乘公交車上班(shng bn) C用電腦辦公 D坐飛機旅游共六十二頁4. 1912年,當“泰坦尼克號”在大西洋觸冰山沉沒時,有600多人能很快獲救。這是因為當時運用了 ( ) A.雷達(lid)技術 B.聲納技術 C.無線電技術 D.通訊衛星技術C共六十二頁5. 19世紀末,一位生活在美國的公民,如果他遠行歐洲,他可以選擇的交通工具是()輪船 火車(hu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