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 決策分析短期經營決策第一節 生產決策一、生產決策涉及的范圍 (一)生產什么產品或提供什么勞務 (二)生產多少數量的產品或提供多少數的勞務 (三)如何組織和安排生產或提供勞務 確定型生產決策常用的方法:差量分析法、貢獻毛益分析法、本量利分析法、最優生產批量法、線性規劃法、成本計劃評審法二、差量分析法的意義及其應用案例差量分析法:根據兩個備選方案的差量收入和差量成本的比較來確定哪個方案較優的方法。進行決策分析時,只考慮那些對備選方案的預期總收入和預期總成本會發生影響的因素。案例一:生產什么產品的決策分析假定某制藥廠使用同一臺機器可生產甲產品,也可生產乙產品。若機器的最大生產能量為10000機器小
2、時,生產兩種產品所需機器小時及各項成本數據如下: 摘要 甲產品 乙產品 每件機器小時 20機器小時 25機器小時 銷售單價 16元 28元 單位成本: 直接材料 6元 9元 直接人工 4元 7元 變動制造費用 3元 8元 固定制造費用 28元 35元 要求:根據上述資料為制藥廠作出以生產哪種產 品較為有利的決策分析。 1、按機器的最大生產能量計算出兩種產品的最大產量:甲產品的最大產量乙產品的最大產量、計算甲產品與乙產品的單位變動成本甲產品的直接材料直接人工變動制造費用 元乙產品的直接材料直接人工變動制造費用 元、將乙產品與甲產品進行比較,并分別計算 其差量收入與差量成本:元差量收益元差量成本(
3、元)()()差量收入(1003100)50013()40024()32005001640028=-=D=-=DbxpxXX、結論: 由于差量收入大于差量成本,說明前一 方案生產乙產品比后一方案生產甲產品 較為有利,可多獲收益 100元。案例二: 零部件是自制還是外購 的決策分析不論是自制還是外購,共同性的固定成本總要發生,并不因方案而異。 在一般情況下,自制方案不需要考慮固定成本,但要考慮“專屬固定成本”(屬于相關成本)。分析時要注意考慮機會成本外購方案的預期相關成本,一般應包括買價以及訂貨、運輸、裝卸和收貨的費用。例:假定某洗衣機廠每年需用甲零件3600個,如向市 場購買,每個進貨價包括運雜
4、費為28元。若該廠 金工車間目前有剩余生產能力可制造這種零件, 經會計部門會同生產技術部門進行估算,預計每 個零件的成本資料如下: 直接材料14元直接人工 6元變動制造費用 4元固定制造費用 6元單位零件成本30元又假定金工車間如不制造該項零件,生產設備也沒有其他用途。要求:為該廠作出甲零件是自制還是外購的決策分析。 解:由于該廠金工有剩余生產能力利用,原有的固 定成本不會因自制而增加,也不會因外購而減 少。故甲零件的自制成本單內的固定制造費用 屬于無關成本,不應包括在內。據此,可進行 差量分析如下:差量成本:自制方案:預期成本=(14+6+4) x3600 = 86400元外購方案:預期成本
5、=28x3600 =100800元自制而非外購的差量收益 = 14400元 結論:根據以上的計算結果可見甲零件應采 用自制方案。該方案比外購方案 節約成本 14400元。例依例資料,假定洗衣機廠金工車間的生 產設備如不自制,可出租給外廠使用,每 月可收取租金1300 元。在這種情況下,甲零件是自制還是外購有利?解:若該廠在決定自制的情況下,則舍棄 外購方案可獲得的潛在利益(全年租金 收入)應作為被選中的自制方案的機會 成本來衡量自制方案是否真正最優。差量分析如下:差量成本: 自制方案:變動成本總額= (14+6+4) x3600= 86400元 舍棄外購的機會成本=1300 x12 = 156
6、00元 預期成本總額 = 102000元 外購方案:預期成本總額= 28 x 3600 = 100800元 自制而非外購的差量損失 1200元 從以上計算的結果可知,當自制方案考慮了機會成 本以后,則外購方案要比自制方案節約成本 1200元,故以采用外購為宜。 例3 依例資料,若該洗衣機廠金工車間自制甲零件時,每年需增加專屬固定成本 14000元,則甲零件自制還是外購有利?解:由于專屬固定成本與共同成本的性質不一樣,屬于決策的相關成本,故在自制方案中應作為預期成本的一部分。就差量成本所做的差量分析: 自制方案:預期成本 =a+bx=14000+24x3600=100400元 外購方案:預期成本
7、 = 28 x 3600 =100800元 自制而非外購的差量收益 = 400元 結論: 自制方案即使考慮了專用固定成本以后, 其預期成本仍比外購方案低400元, 故采用自制方案較優。案例三:半成品、聯產品或副產品 是否進一步加工的決策分析注意: 1、半成品或聯產品進一步加工前所發生的成本,不 論是變動成本或固定成本,在決策分析中均屬 于無關成本,不必考慮。 2、問題的關鍵在于分析半成品或聯產品在加工后所 增加的收入是否超過所追加的成本(可分成本)。 3、副產品是否需繼續加工的決策,只要分析研究副產 品進一步加工后的銷售收入與節省廢料處理費之 和,是否超過 “可分成本”例1假定某公司每年生產甲
8、半成品10,000件,銷售單價46元,單位變動成本20元,固定成本總額150,000元.如把半成品甲進一步加工為完工產品乙,則銷售單價可提高到80元,但需追加單位變動成本23元,專屬固定成本80,000元.要求為該公司作出是生產半成品甲,還是進一步加工使其成為完工產品乙的決策分析。解:差量收入: 完工產品乙 - 半成品甲=(80 x10,000)-(46x10,000) =340,000元 差量成本: 完工產品乙 - 半成品甲=(23x10,000)+80,000-0 =310,000元進一步加工成為完工產品乙而非半成品甲的差量收益=30,000元結論: 從以上計算的結果可見:把半成品甲進一步
9、加工為 完工產品乙再行出售的方案較優,因為它比直接出 售半成品甲的方案可多獲利潤 30,000元。 例2: 假定某公司在同一生產過程中可同時生產出甲、乙、丙、丁四種聯產品,其中甲、乙兩種聯產品可在分離后立即出售,亦可繼續加工后再行出售。其有關產量、售價及成本的資料如下:聯產品名稱 甲產品乙產品產量10,000千克4,000千克銷售單價分離后 2元/千克6元/千克加工后 5元/千克10元/千克加工前的聯合成本 14,000元20,000元加工過程中追加的成本單位變動成本 2元5元 專屬固定成本 5,000元1,000元要求: 為該公司做出甲、乙兩種聯產品是否需要進一步加工的決策分析。 解:甲、乙
10、聯產品差量分析表(見書219頁) 結論: 1、甲聯產品已分離后繼續加工再行出售可 獲得較多盈利(5000元); 2、而乙聯產品則以分離后立即出售的方案 較佳,因為若繼續加工再出售反而 要損失 5000元。三、貢獻毛益分析法的意義及其應用案例貢獻毛益分析法: 通過對比被選方案所提供的“貢獻毛益總額”的大小來確定最優方案的專門方法。注意: 在決策分析時,必須以備選方案提供的貢獻 毛益總額的大小,或單位工時(機器小時) 所創造的貢獻毛益的大小作為選優標準,決 不能以產品提供的單位貢獻毛益的大小來判 斷方案的優劣。案例一:開發哪種新產品的決策分析例:假定某公司原設計生產能力為100,000機器小時,
11、但實際開工率只有原生產能力的70%,現準備將 剩余生產能力用來開發新產品A或新產品B。老產 品甲及新產品A、B的有關資料如下: 摘要老產品甲(實際數)新產品A(預計數)新產品B(預計數)每件定額機器小時806040銷售單價(元)846058單位變動成本(元)785051固定成本總額(元)25,000要求:根據上述資料作出開發哪種新產品較 為有利的決策分析。(前提:以銷定產)解:由于該公司在生產能力有剩余的情況下 開發新產品,并不需要增加固定成本, 所以原來的共同性固定成本屬于無關成 本,無需考慮。可采用貢獻毛益分析 法,哪種新產品能創造的貢獻毛益總額 最多就是最優方案。 貢獻毛益計算分析表摘要
12、新產品A 新產品B 剩余生產能量100,000 x(1-70%)=30,000每件定額6040最大產量(件)30,000/60=50030,000/40=750銷售單價單位變動成本60505851單位貢獻毛益107貢獻毛益總額5,0005,250 機器小時結論: 新產品 A 每件創造的貢獻毛益雖較 新產品 B 多 3 元, 似乎開發新產品A有利; 但聯系產品量分別算它們的貢獻毛益總額 以后,則顯出開發新產品 B 的方案較優, 可多獲貢獻毛益 250元。 (5250-5000)例2 :依前例,若該公司制造新產品 A 需支付專屬固定成本1200元, 制造新產品 B 需支付專屬固定成本 1560元,
13、 那么,決策分析的結論又將如何? 解:由于專屬固定成本是相關成本,故在決策分析過 程中必須考慮。 貢獻毛益計算分析表(續) 摘要A產品B產品貢獻毛益總額 cmx減:專屬固定成本5000120052501560剩余貢獻毛益總額38003690結論 : 在考慮了專屬固定成本以后, 新產品的 剩余貢獻毛益總額 較新產品 多 110 元 (3800-3690), 故開發新產品較為有利。案例二:是否接受追加訂貨的決策分析企業利用剩余生產能力,除開發新產品外,還可考慮是否接受客戶的追加訂貨。原則上,只要對方客戶的開價略高于單位變動成本,并能補償專屬固定成本,即可接受。例: 假定某公司原來專門制造甲產品,
14、年設計生產能力為 10,000件, 銷售單價為 68 元, 其實際平均單位成本的資料如下: 直接材料 20元 直接人工 16元 制造費用 其中: 固定費用 12元 單位產品成本 56元 變動費用 8元若該公司目前每年有35%的剩余生產能力未被利用。現有某客戶要求該公司為他們制造甲產品3000件,并在產品款式上有特殊要求,需另購一臺專用設備,預計全年需支付專屬成本4000元。但客戶只愿出價每件46元。要求:根據上述資料,為該公司做出是否接受該項訂貨的決策分析。解:按傳統會計的觀點,接受該項訂貨是不合的。 因為對方出價46元,與單位成本56元比較, 每件要損失10元; 再加上接受定貨全年需增加專屬
15、固定成本 4000元,更加擴大了虧損數額。 但是,按管理會計觀點,由于接受該項訂貨是在剩余生產能力范圍之內,原有產品的固定成本,并非該項決策的相關成本,無需考慮。 需考慮專屬固定成本,只要對方出價高于單位變動成本,并能使專屬固定成本得到補償,就可以接受。貢獻毛益計算分析表摘要數量或金額訂貨數量(X)3000件銷售單價(P)單位變動成本(b)46元20+16+8=44元單位貢獻毛益(cm)2元貢獻毛益總額(Tcm=cmx) 減:專屬固定成本2x3000=6000元4000元剩余貢獻毛益總額2000元結論: 接受追加訂貨 還有剩余貢獻毛益總額2000元, 故該方案可接受。案例三:虧損產品是否停產或
16、轉產 的決策分析例: 假定某公司本年產銷A、B、C三種產品,年終按全部成本法算出三種產品的成本與各該產品的銷售收入比較, A 產品凈利 5000元, B 產品凈虧 2000元, C 產品凈利 1000元, 全公司凈利合計為4000元。又假定三種產品的銷售量、銷售單價及成本資料,如下:摘要A產品B產品C產品銷售量(X)銷售單價(P)單位變動成本(b)1000件20元/件9元500件60元/件46元400件25元/件15元固定成本總額18000元(按各產品的銷售額比利分攤) 要求:為該公司做出 B 產品是否要停產或轉產的決策分析三種產品的銷售量、銷售單價及成本資料解:B 產品全年凈虧2000元,表
17、面看來為了減少虧 損,增加盈利,應該停產 B 產品。但運用貢獻 毛益分析,結論則不同。1、 貢獻毛益及凈利計算表產品名稱A產品B產品C產品合計銷售收入總額變動成本總額20,000900030,00023,00010,000600060,00038,000貢獻毛益總額固定成本總額11,0006000700090004000300022,00018,000凈利(或凈虧)5000(2000)100040002、A、B、C三種產品都為公司提供了貢獻毛益。 而B產品所以虧損是因為它需分擔固定成本總額的1/2, 即 9000元, 而它的貢獻毛益總額只有 7000元, 所以凈虧 2000元。但A、B、C三種
18、產品的貢獻毛益總額合計為 22,000元, 抵補全公司的固定成本總額 18,000元后, 全公司尚有凈利 4000元。3、全公司的固定成本總額 18,000元, 不論B產品停產與否總是要發生的,屬于無關成本。 若B停產則全公司的貢獻毛益總額就少了 7000元, 而B產品原分擔的固定成本則需轉嫁給A、C承擔, 其結果反而造成整個公司的全面虧損,共虧 3000元。 B 產品停產后的貢獻毛益與凈利計算表4、結論:只要虧損產品能提供貢獻毛益就不應停產。由于B產品能提供貢獻毛益總額7000元,所以不應停產。產品名稱A產品C產品合計銷售收入總額20,00010,00030,000變動成本總額9000600
19、015,000貢獻毛益總額11,000400015,000固定成本總額12,000600018,000凈利(或凈虧) (1000)(2000)(3000)注意: 對于虧損產品是否要轉產的決策分析, 主要看轉產的產品確實是利用了虧損產品 停產后騰出來的生產能力,而不占用其他 產品的生產能力。 同時轉產產品所提供的貢獻毛益總額要大 于原虧損產品所提供的貢 獻毛益總額, 則轉產方案可行。四、本量利分析法的意義及其應用案例在產品的生產決策中應用本量利分析法,就是根據各個備選方案的成本、業務量、利潤三者之間的依存關系來確定在什么情況下哪個方案較優的專門方法。本量利分析法的關鍵在于確定“成本分界點”成本分
20、界點:兩個備選方案的預期成本相等情況下的業務量。案例一:零部件是自制還是外購 的分析決策例:某汽車制造廠過去制造卡車所需用的活塞,一直依靠外購,購入單價為 500 元。現該廠金工車間有不能移作他用的剩余生產能力可以自制活塞。 經過估算,自制每個活塞的單位成本為: 直接材料180 元 直接人工120 元 變動制造費用120 元 固定制造費用130 元 單位成本 550元另外,如自制 每年還需要增加專屬固定成本 16,000元。要求: 根據資料為該汽車制造廠作出該活塞的全年需要量在什么情況下采用自制方案為宜?什么情況下采用外購方案?解:假定全年活塞的成本平衡點為 x 個 、外購方案預期成本 y1=
21、a1+b1x=0+500 x=500 x 自制方案預期成本 y2=a2+b2x =16,000+(180+120+120)x =16,000+420 x 所以: y = y1-y2 = 500 x-(16,000+420 x ) = 80 x-16,000 2、求成本平衡點 x 的值:令 y1=y2, 即 80 x-16,000=0 得x=200個3、結論:若活塞需要量 x = 200, 則y1=y2,兩個方案成本相同,均可行若活塞需要量 x 大于200, 則 y1大于y2, 自制方案較優。若活塞需要量 x 小于200, 則 y1小于y2, 外購方案較優。案例二:選擇不同工藝進行加工 的決策分
22、析當產量加大時,采用先進工藝有利; 產量較小時,采用較為落后的工藝較為經濟。 因此,不同工藝方案的選擇,必須同產品加工批量的大小 聯系起來分析。即采用本量利分析法,確定其成本分界點注意:分析時 只需考慮各個備選方案 不同的單位變動成本和不同的固定成本 無須考慮各個備選方案 相同的單位變動成本和相同的固定成本 例:假定某廠在生產某種型號齒輪時,可用普通銑床加工,也可用數控銑床加工。所需成本不同: 類型變動成本 固定成本普通銑床1.80元20元數控銑床1.00元100元 要求:做出在什么批量范圍內選用不同類型銑床進行加工的決策分析。解:、設普通銑床和數控銑床的成本分界點為 x 個,則: 普通銑床預
23、期成本y1=a1+b1x= 20+1.80 x 數控銑床預期成本y2=a2+b2x=100+1.00 x y = y1-y2 = 0.80 x - 80、求成本平衡點 x 的值 令 y1=y2,即 0.80 x-80=0 得 x = 100個、結論: 若x=100, y =0 則兩方案均可行 若x大于100, 則采用數控銑床較優 若x小于100, 則采用普通銑床較優五、最優生產批量法的意義及其應用案例最優生產批量:在成批生產的企業里,每批生產多 少,全年分幾批生產最為經濟的問題。應考慮兩個成本因素:調整準備成本和儲存成本。制造產品的直接材料、直接人工等生產成本與決策 無關,不必考慮。調整準備成
24、本:在每批投產前,要進行調整準備工作而發生的成本。與每批數量的多少無直接聯系,但與生產批數成正比,具有固定成本性質。儲存成本:單位產品在儲存過程中發生的倉儲費、搬運費、保險費、占用資金支付的利息等(相當于變動成本),以及折舊費、維修費等(相當于固定成本)。最優生產批量法就是在決策分析過程中確定一個適當的生產批量,使其全年的調整準備成本與全年的平均儲存成本之和為最低。案例一:單一產品的最優生產批量 的決策分析例: 假定某廠全年需要甲零件 36,000個 專門生產甲零件的設備每天能生產 150個 每天一般領用 120個 每批調整準備成本為 300元 單位零件全年的平均儲存成本為 2元要求:為該廠作
25、出最優生產批量的決策分析。為了確定最優生產批量,有三種方法可供選擇,即 逐次測試列表法 圖示法 建立數學模型求解的方法1、逐次測試列表法:計算公式 全年批數 全年總成本(T)全年調整準備成本全年平均儲存成本 S C (1- )全年需要量 每批產量AQ每批生產終了時的最高儲存量 X(每天產量每天領用量) (P-d)Q(1 )每批產量每天產量全年調整準備成本每批零件的調整準備成本X 全年批數SAQ平均儲存量 X 每天生產終了時的最高儲存量 (1 )12Q2dP全年平均儲存成本單位零件的全年平均儲存成本X平均儲存量C (1 )Q2dPdPQ2AQdPQP2、圖示法3、通過建立數學模型求解: 基本原理
26、最優生產批量是全年調整準備成本與全年平 均儲存成本相等處的業務量, 即全年總成本曲線上對生產批量的微分函數 為零的業務量。設:全年總成本 , 甲零件的全年需要量為 =3,6000個, 甲零件每批產量 甲零件每天產量為 =150 個, 甲零件每天領用量為 =120個, 生產每批甲零件的調整準備成本為 =300元, 每個甲零件的全年平均儲存成本為 =2元。用微分法求:全優生產批量的全年總成本為極小 值時的值:求的一階導數: 最優生產 批量(1)最優生產批數 A/Q 也可 根據最優生產批量的數學公式推導: 最優生產批數(2)最優生產批量的全年總成本 也可以由數學公式推導: 最優生產批量的全年總成本(
27、3)案例二:同一設備分批輪換生產多種產品 (或零件)的最優生產批量的決策分析企業在同一生產設備上,分批輪換生產幾種產品(或零件)的最優批數各不相同,所以需要根據 “各種產品(或零件)的全年調整準備成本之和與全年平均儲存成本之和相等時,它們的全年總成本合計才是最低的” 原理,來確定各種產品的共同最優生產批數。計算公式: 共同最優生產批數 各種產品(或零件)的全年需要量(Q):各種產品(或零件)的最優生產批量=(4)(5)(Q)例: 有一臺生產設備分批輪換生產A、B兩種零件,有關資料如下:摘要A零件B零件全年需要量(A) 2400個4800個每批調整準備成本(S) 240元250元每個零件全年平均
28、儲存成本(C)3元4元每天生產量(p)60個30個每天領用量(d)54個24個要求:分別確定A、B兩種零件的最優生產批量。1、計算共同最優生產批數2、分別確定甲、乙兩種零件的最優生產批量:六、線性規劃法的意義及其應用案例七、成本計劃評審法的意義及其應用案例第二節 定價決策一、定價決策的意義和內容 定價決策采用的方法主要包括: 市場定價的規律及理論上的定價方法、 市場定價的策略、 標準產品的成本加成定價法、 非標準產品的合同定價法、 系列產品的0.6指數法、 特殊情況下的貢獻方式定價法、 保本基礎定價法和保利基礎定價法、 新產品定價策略二、市場供需理論及市場定價規律(一)市場供需理論 1、供給曲
29、線:在其他條件(生產要素價格、生產技術水平等)不變的情況下,產品的供給量隨產品價格的上升而增加,隨價格的下降而減少。每一種價格均有與其相適應的供給量。 2、需求曲線:在其他條件(消費者的購買力、習慣和愛好、其他相關產品的價格等)不變的情況下,產品的需求量隨產品價格的上升而減少,隨價格的下降而增加。每一種價格均有與其相適應的需求量。 3、供需曲線的平衡點:即供給曲線和需求曲線的 交點。 任何一種商品的平衡點不是固定不變的。 當供給減少,供給曲線向左移動時,平衡點向左上方移動,即平衡價格上升,而平衡數量下降;若供給增加,供給曲線向右移動,平衡點向右下方移動,即平衡價格下降,而平衡數量上升; 當需求
30、減少,需求曲線向左移動時,平衡點向左下方移動,即平衡價格和平衡數量均同時下降;若需求增加,需求曲線向右移動時,平衡點向右上方移動,即平衡價格和平衡數量均同時上升。(二)市場定價規律 在完全競爭市場上,一般商品的定價總是以平衡點為基礎,在平衡價格的上下浮動。這就是市場定價規律。三、市場經濟中理論上的定價方法理論上的最佳銷售價:就是能使銷售總收入與銷售總成本的差額達到最大值時的價格,因為這個價格能使企業獲得的利潤最大。 邊際收入:在一定的銷售量的基礎上每增加一個單位銷售量所增加的銷售總收入。邊際成本:在一定的產量的基礎上,每增加一個單位產量所增加的總成本。當邊際收入等于邊際成本(即邊際利潤=0)時
31、,才能為企業提供最大的銷售利潤,這時的銷售單價、銷售數量是產品的最佳售價、最佳銷售量。 例:264頁實例3 (一)需求導向的定價策略 1、根據顧客需求的價格彈性定價: 價格彈性大的產品,應采用低價。價 格彈性小的產品,應采用較高的價格。 2、根據顧客需求的不同心理定價 四、市場定價的策略(二)競爭導向的定價策略 1、根據競爭對手的實力定價 2、根據產品質量定價(三)利益導向的定價策略 1、根據不同地區稅率的高低分別進行 定價 2、根據高出、低入的定價策略來套取 合營企業的利潤五、標準產品的“成本加成”定價法 成本加成定價法的理論基礎: 對產品規定的售價除補償“全部成本”外, 還應為投資者提供合
32、理的報酬。全部成 本既包括變動成本又包括固定成本,即 任何成本都是定價決策的相關成本。(一)采用全部成本法的成本加成定價法 成本基礎指單位產品的制造成本 加成內容包括非制造成本和目標利潤 例:研究制定A產品的售價。生產A產品1000 件的估計成本數據如下: 直接材料 50,000元 直接人工 44,000元 變動制造費用 36,000元 固定制造費用 70,000元 變動推銷及管理費用 20,000元 固定推銷及管理費用 10,000元 合計 230,000元要求:在 A 產品的單位制造成本上加成 50%,作為目標售價,并編制報價單。 解: A 產品單位制造成本單 成本項目金額直接材料直接人工
33、變動制造費用固定制造費用50443670單位制造費用200在單位制造成本的基礎上加成50%,作為產品的目標售價,編制報價單: A 產品報價單項目金額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制造費用5044106單位制造成本成本加成,制造成本的50%200100目標售價300(二)采用變動成本法的成本加成定價法 成本基礎指單位產品的變動成本 加成內容包括全部固定成本和目標利潤 例:按照前例A產品的成本資料,要求在A產品的單位變動成本上加成100%,作為目標售價,編制報價單。 解: A 產品單位變動成本單成本項目金額直接材料直接人工變動制造費用變動推銷及管理費50443620單位產品的變動成本150在單位變動成本的基礎上
34、加成100%作為 A產品的目標售價,編制報價單 A 產品報價單項目金額直接材料直接人工變動制造費用變動推銷及管理費 50443620單位變動成本成本加成:變動成本的100%150150目標售價300(三)究竟應怎樣決定加成百分率 1、若產品成本采用全部成本法計算: 2、若產品成本采用變動成本法計算: 例: 按照前例資料,假定投資總額(即全部資產的平均余額)為500,000元,預期投資報酬率為14%。要求:分別計算采用全部成本法和變動成本法的情況下的加成百分率解:1、采用全部成本法: 2、采用變動成本法:注意: 成本加成法制定產品的目標售價,其主要缺點在 與,沒有考慮價格與銷售量的關系,因此要根
35、據 市場競爭形勢的變化,由企業管理當局做出上下 浮動的決定。同時每個企業不應對全部產品采用 同一種加成%。 六、非標準產品的合同定價法 (一)固定價格合同 (二)成本加成合同 (三)成本加固定費合同 (四)獎勵合同七、系列產品的0.6指數定價法(一)0.6指數法的基本原理 系列產品的價格隨規格的增大而逐漸遞升,但并不完全成正比,通常以小于規格的變動率而遞升。系列產品的價格曲線同 (0n1)的冪函數曲線相似。(二)系列產品所用指數 n 值的確定 材料成本比重大的,系列產品指數 n 值較大;材料成本比重小的,n值較小。大部分產品 n 值在 0.6 左右0.6 指數定價法 設:兩種規格系列產品的價格
36、之比(PB/PA)代表 y,兩種規格之比(SB/SA)代表 x: 由此可以推出 n 的值 例: 某設備廠過去生產過兩種規格的合成氨設備,規格和價格資料如下: 規 格 價 格 年產2萬噸合成氨的設備 3,360萬元 年產5萬噸合成氨的設備 5,840萬元 要求:計算合成氨化工設備系列產品的 n 值解: (三)系列產品中新規格產品的定價決策例:按照前例資料,要求為化工設備廠對新規格年 產萬噸的合成氨設備進行定價。解:設年產萬噸的合成氨設備的價格為PC,應選 用年產萬噸設備的價格PB作為估算的根據。(四)系列產品中新規格產品目標成本的制定例:按照前例資料,假定年產 5萬噸合成氨設備的成 本為 496
37、0 萬元。要求為新規格年產 6萬噸合成氨 的設備制定目標成本。解:八、特殊情況下的定價決策 (一)按貢獻方式定價 (二)保本基礎定價法 (三)保利基礎定價法九、新產品的定價策略 (一)“撇油性”的定價策略 (二)“滲透性”的定價策略第三節 存貨決策 一、存貨決策的意義和內容二、存貨控制的決策三、存貨規劃的決策 (一)經濟訂貨量的計算 (二)再訂貨點的確定第四節風險型決策一、風險型決策的涵義未來事態充滿不肯定因素,但是決策者能根據過去的歷史資料或多年來的實踐經驗估計出各種情況可能出現的機會,借助概率論的知識作出決策分析風險型決策二、概率與概率分析各個隨機變量的概率最小為 0, 最大為 1, 即
38、0Pi1; 全部概率之和等于 1三、怎樣進行概率分析? 通常經過三個步驟進行概率分析:1、確定風險型決策可能出現的事件,并為每 個事件發生估計一個概率。2、根據各種事件的具體條件的金額(條件價 值)及估計的概率,編制預期價值分析表。 預期價值(EV)=條件價值(CV) x 概率(Pi)3、從預期價值分析表中選出最優方案三、風險型決策的典型案例案例一:風險型生產決策某公司準備開發新產品,現有、兩種新產品可供選擇,有關售價及成本如下:產品產品銷售單價(p)310元283元單位變動成本(b)280元250元固定成本總額(a)25,000元25,000元A、B兩種產品的銷售量經市場調查屬于隨機變量,不
39、同銷售量及相應主觀概率如下:銷售量(件)概率產品產品70090010001100130015000.10.10.30.30.20.10.20.20.40.1合計1.01.0要求: 做出開發哪種新產品較為有利的決策分析。解:1、采用貢獻毛益法: A 產品的單位貢獻毛益 = p-b = 310-280=30元 B 產品的單位貢獻毛益 = p-b = 283-250=33元 2、以貢獻毛益總額的大小作為選優標準(條件價值),編制預期價值計算分析表。(297頁表651) 結論:A產品的貢獻毛益總額比B產品多2640元, 所以生產A較為有利。案例二:風險型保修決策假定某廠家將1000臺洗衣機出售給百貨公
40、司,售出時曾約定洗衣機賣給用戶后可保修一年。該廠對洗衣機的保修工作有以下三個方案可供選擇:1、委托甲修理廠承包全部維修及更換零件業務, 為期一年, 共需一次支付修理費14,000元。2、委托乙修理廠承擔維護修理業務, 但乙廠一年內只能接受維修1000次, 共需支付修理費10,000元; 若超過1000次, 每次需要另付維修費 5元。3、委托丙修理廠承擔維護修理業務, 但丙廠一年內只能接受維修1500次, 共需一次支付修理費12,000元;若超過1500次, 每次需另付維修費6元。要求:為洗衣機廠作出最優保修決策的方 案抉擇。解:1、估計一年內會發生需要維修的次數及發生 的概率。過去五年的統計資
41、料如下:維修次數(事件) 事件發生機會事件發生概率1000次以下1300次1500次2000次40%30%20%10%0.40.30.20.1合計100%1.02 、編制維修成本的預期價值計算分析表維修成本的預期價值計算分析表方案維修次數條件價值概率預期價值1 甲修理廠維修次數不限14,000元1.014,000元2 乙修理廠1000次以下1300次1500次2000次10,000元11,500元12,500元15,000元0.40.30.20.14000元3450元2500元1500元11,450元3 丙修理廠1500次以下2000次12,000元15,000元0.90.110,800元15
42、00元12,300元結論:應采取第二方案, 這樣可使全年維修成本的預期價值最低11,450元案例三:風險型保本決策 假定某公司計劃期間銷售產品的有關售價和成本的數據,以及可能出現的概率資料如下:項目可能出現的事件概率p200元180元0.80.2b150元120元100元0.60.30.1a40,000元45,000元0.90.1要求:為該公司確定產品的保本銷售量 解:1、將p、b、a可能出現的各種事件進行搭配,組成12種事件組合,分別計算每一事件組合的保本銷售量。2、把每一事件組合的各因素的概率進行連乘,分別求出各組合的聯合概率。3、將各事件組合的保本銷售量分別乘其聯合概率,求得各事件組合的
43、預期價值。4、將12種組合的預期價值總計,就得到產品的保本銷售量。(300頁表654)一、不確定型決策分析基本原理不確定型決策:指決策者對未來情況雖有一定程度了解,但又無法確定各種情況可能出現的概率,而需要做出的決策。對這類決策問題的選優標準取決于決策者對未來所持的態度。一般先把不確定型轉化為確定型或風險型,估計出各種方案的預期收益或預期損失,然后,以預期收益的最大值或預期損失的最小值作為最優方案。常用方法: 大中取大法、 小中取大法、 大中取小法、 折衷決策法。第五節不確定型的決策案例一:大中取大法 指決策者對前途持樂觀態度的一種選優標 準。也稱“最大的最大收益值法”。例:某公司在計劃年度決定開發新產品甲,有三種不同的產 量方案:40,000件、45,000件和50,000件。 三種產量方案可獲得的貢獻毛益總額數據如下:貢獻毛益總額方案暢銷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年Web考試備考計劃及試題與答案
- 西安市閻良區2022年八年級《語文》上學期期末試題與參考答案
- 經濟法復習中的習慣養成技巧試題及答案
- 2025年嵌入式系統監測試題及答案匯編
- 財務管理中邏輯與決策支持的結合方法試題及答案
- 達成目標的2025年稅法試題及答案
- 計算機一級wps應試準備試題及答案
- 2025年計算機VFP考試模擬題分享試題及答案
- 未來C語言技能要求試題及答案
- 重要概念總結ACCESS試題及答案
- 親子教育健康養生知識講座
- GB/T 2881-2023工業硅
- 氧化鋁廠溶出車間水洗方案
- 【多旋翼無人機的組裝與調試分析6000字(論文)】
- 城中村改造的法律問題探討
- 商標分割申請書
- 上海租賃合同
- (2012)149號文造價咨詢費計算表
- EndNote使用教程介紹課件
- 重癥肌無力 (神經內科)
- 醫院診斷證明書word模板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