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憶重陽-傳統節日推廣及應用設計 畢業設計開題報告_第1頁
久久憶重陽-傳統節日推廣及應用設計 畢業設計開題報告_第2頁
久久憶重陽-傳統節日推廣及應用設計 畢業設計開題報告_第3頁
久久憶重陽-傳統節日推廣及應用設計 畢業設計開題報告_第4頁
久久憶重陽-傳統節日推廣及應用設計 畢業設計開題報告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畢業設計(論文)開題報告 題 目 久久憶重陽-傳統節日推廣及應用設計 學生姓名 學 號 系 別 美術與設計學院 專 業 視覺傳達設計 屆 別 2018屆 指導教師 職 稱 副教授 2017 年 10 月 25日選題的研究意義(1)讓人們在傳統節日中得到興致的激發、文化的熏陶和精神的陶冶。從重陽節習俗的傳承可知,它們作為本民族傳統文化體系中特有的文化符號,承載著傳統節日習俗中豐厚的文化內涵。但歷經五四新文化運動以來的歷次文化革命后,傳統節日從人們的生活中淡退了,隨之而來的,是人們對凝結在傳統節日中的民族精神的體認也模糊了,民族認知、認同變得失去了依憑。通過發掘傳統節日豐富而獨特的文化內涵,實現節

2、日習俗的傳統與現代的結合,警醒我們重視要傳統文化的保護,讓節日的傳統文化色彩越來越濃。(2)增強年輕人對民族傳統文化的保護意識。年輕人對傳統節日知之甚少,隨著外來文化的滲透,越來越多的年輕人熱衷于外來文化,遠離自己的傳統文化,甚至對祖國的傳統文化產生了冷漠感,認為這些節日土氣,不夠時尚。傳統文化需要得到重視,通過視覺化推廣設計,使得年輕人理解傳統文化和傳統節日的深刻內涵。(3)進行整體推廣設計讓更多人了解傳統節日-重陽節的深層意義。在視覺化推廣設計過程中汲取現代可視化設計方式,結合傳統節日文化所代表的深刻含義,運用到可視化設計上,做出符合年輕人審美的一系列視覺設計。國內外分析(1)國外節日簡析

3、1991年,聯合國通過了一項決議,將每年的10月1日定為“國際老人節”。除了國際老人節之外,許多國家還分別設有自己的敬老節,這些敬老節有的設在金秋季節,因為秋高氣爽,氣候宜人,適合老人參與各類活動,有益于修身養性。有的和本國的傳統節日相結合,為之賦予新的意義。在韓國,從新羅時代開始就有在重九這天在月上樓聚會吟詩的風俗。到了高麗時代,重九的享宴甚至成了帶有國家性質的慣例,成為內外大臣和宋朝、耽羅、黑水的遠客一起參加祝賀的宴會。在朝鮮時代的世宗時把重三、重九定為節日,甚至把在中秋節時開的耆老宴也改在重九這一天進行。說到傳統的重陽節美食,大家想到的肯定是重陽糕、菊花酒。在韓國,重陽節這天除了飲用菊花

4、酒外,還會吃菊花煎和栗糕。菊花煎其實就是放入菊花的煎餅,是把菊花貼在和好的糯米面上而煎制而成的。通過和家人分享這些應景的食品,一起登上首爾的南山或者北漢山又吃又喝地度過一天,是韓國人在重陽這天的傳統風俗。重陽節不止是賞菊的好日子,也是楓葉紅了的時節,所以為了觀賞楓葉,人們會從很遠的地方來看楓葉,逍遙自在,這就是“消楓”一詞的由來。在首爾的近郊區,景致絕妙的山和山溝很多,選擇在重陽這天登高遠眺,既能陶冶身心,又能欣賞美景。而對于韓國人,他們重視傳統文化更重視傳統節日,重陽節在韓國被定為法定節假日。韓國建國后政府提倡的各種民俗節,民俗文化節,它是以有意識的保存、繼承正在消失的傳統文化,提高對本鄉本

5、土的熱愛為目的,各地都有,各有特色。將傳統習俗列為“無形文化財產”使韓國人產生自豪感,不能不承認韓國在利用歷史文化傳統塑造民族精神方面的成功。(2)國內重陽節發展九九重陽,始見于于春秋時期,起源于戰國時期。原是一個歡樂的日子。據三國時代曹丕九日與鐘繇書中載:歲往月來,忽復九月九日。九為陽數,而日月并應,俗嘉其名,以為宜于長久,故以享宴高會。作為我國一個重要傳統節日,到了唐朝時,才被定為正式節日。從此以后,全國上下一起慶祝重陽節,并且在節日期間進行各種各樣的活動。到了明代,九月重陽,皇宮上下要一起吃花糕慶祝,皇帝要親自到萬歲山登高,以暢秋志。到了清代,這種風俗依舊盛行。古事重陽節的活動豐富多彩,

6、包括秋游賞景、臨水玩樂、登高遠眺、觀賞菊花、遍插茱萸、吃重陽糕、飲菊花酒等趣味活動。隨著時代的發展,今天的重陽節被賦予了新的定義。1989年我國把每年的農歷九月初九定為“老人節”、“敬老節”,現代與傳統巧妙結合,成為尊老、敬老、愛老、助老的節日。重陽節遍插茱萸的風俗,唐代時期就已經很普遍。古人認為在重陽節這一天插茱萸可以消災避難;或佩帶于臂,或作香袋。清代,北京重陽節的習俗是把菊花枝葉貼在門窗上,“解除兇穢,以招吉祥”。這是頭上簪菊的變俗。重陽節又有等高的習俗,所以又叫“登高節”。登高之風在唐代已很盛行。因為“登高”除了避禍消災之外,也有步步高升的含意?!案摺庇懈邏鄣囊馑迹虼巳藗冋J為“登高”

7、可以長壽。尊老敬老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尤其在當代發展的和諧社會,更成為順應時代發展的主流。九九重陽凝聚了中華民族千秋萬代“老吾老”的濃濃情意和生生不息的名族風范。項目分析(1)重陽節深具為中國民俗文化特征的重要節日之一。漢代以后重陽節不僅在現實世界中豐富人民的世俗生活,而且逐漸發展成為一種文化符號。世人創造了大量有關重陽節的故事、傳說和詩歌,這既豐富了人們的精神生活,也為中華民族精神的培育和中華傳統文化的發展起到了重要作用。(2)當前設計主要對傳統節日重陽節中吸取元素,結合現在的一些新元素,進行推廣設計及運用。民間有大量關于重陽節的歌謠、民諺、楹聯、雕刻、年畫等藝術形式存在,而這些都無愧

8、是我國文化中的瑰寶。將有關重陽節民俗進行推廣設計,目的是體現這一節日為我們所重視和發揚,在保持節日原有習俗的前提下,增加重陽節的節日寓意,影響深遠。將節日習俗與中國傳統文化相融合,推廣設計出最能體現建設和諧社會作用的部分,使得重陽節更加深入人心。(3)重陽節在長期的發展中,祈壽主題逐漸和中國傳統孝道倫理相融合,發展出了敬老愛老的重陽節新主題,1989年我將重陽節定為“老人節”,這既延續了重陽節尊老敬老的習俗,又將其上升為國家意志,為重陽節注入了許多新的實質內容。重陽節還出現在大量的文學作品中,成為歷代文人墨客借以抒情的重要對象。2006年重陽節被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這在一定程度

9、上深化了我們對重陽節的認識。我們將重陽節經過推廣與弘揚,使其以新的民俗形式繼續流傳下去,是對中國傳統文化進一步傳承與發揚。四、擬解決的主要問題(1)對中國傳統節日-重陽節進行資料整理和利用。(2)如何將久久憶重陽-傳統節日推廣設計很好的展現出來,進行視覺化嘗試,且符合久久憶重陽的特點。(3)設計作品所使用的載體和表現方式。項目基本構思和預期成果1、項目基本構思(1)深入研究與分析中國傳統節日-重陽節有關資料和文獻,將中國傳統節日-重陽節進行研究分析,使其符合推廣設計的需求。(2)對國外和國內的有關重陽節的資料進行收集研究。(3)完成久久憶重陽-傳統節日推廣及相關一系列的應用設計。2、預期成果(

10、1)將對中國傳統節日-重陽節進行深入研究;(2)進而對傳統節日重陽節中相關元素進行視覺化推廣設計;(3)制作一系列以針對重陽節文化的視覺設計;(4)將最后設計整理制作海報、H5等相關作品。3、采取的方式方法(1)查閱文獻,了解傳統節日-重陽節,并對其研究。(2)針對資料和圖片,還有當今審美潮流選擇合適表現形式。(3)通過初步分析,做出系列圖形草圖。(4)在導師的指導下進行修改并最后確定設計方案。(5)畢業設計作品制作和畢業設計作品展示準備工作與布置。六、進度安排2017年10月10日:畢業設計任務書2017年10月25日:畢業設計開題報告2018年1月10日前:完成畢業設計一稿2018年3月2

11、0日前:完成畢業設計二稿2018年4月20日前:完成畢業設計定稿2018年5月20日前:畢業設計答辯七、主要參考資料韓彥柳.重陽節傳承與創新的途徑J.教育教學論壇,2012.5:198-199.張彥輝.中華傳統節日 重陽節M. 東北師范大學出版社,2011.05.付秋婷.重陽節的文化研究J.北方文學(下半月),2012.10.高天星.中國民俗節日文化叢書 重陽節M. 鄭州大學出版社,2016.01.彭國梁.楊里昂.我們的重陽M. 岳麓書社, 2010.10.陳秀伶.董勝.登高望遠 重陽節M. 吉林出版集團有限責任公司,2012.07.張勃.王改凌.再次命名與傳統節日的現代轉換基于重陽節當代變遷的思考J.西北民族研究,2015.04.陳艷.重陽節的起源及風俗文化J.內蒙古民族大學報,2011.3:36-37.黃嵐.從重陽節看傳統節日傳承中的問題與思考J.傳播與版權,2014.01.黃意明,秦惠蘭.“避難登高尊高年”與詩意人生關于重陽節俗文化創新的思考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