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型計算機原理及應用:第1章 微型計算機系統概述_第1頁
微型計算機原理及應用:第1章 微型計算機系統概述_第2頁
微型計算機原理及應用:第1章 微型計算機系統概述_第3頁
微型計算機原理及應用:第1章 微型計算機系統概述_第4頁
微型計算機原理及應用:第1章 微型計算機系統概述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89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微型計算機原理及應用序 國家教委提出計算機基礎教學分三個層次如圖1-1所示: 計算機基礎教學三層次結構計算機應用計算機技術基礎計算機文化基礎 其中: 第一層次:計算機文化基礎 學習計算機基本知識,及基本技能。 第二層次:計算機技術基礎 學習計算機硬件、軟件的工作原理與相關知識。 第三層次:計算機應用基礎 學習計算機信息管理基礎和多媒體。 本課程屬于第二層次中“計算機硬件基礎”課程微機原理及應用(接口技術)課程介紹微機:IBM PC系列機原理:8086/8088系統接口:半導體存儲器及其接口I/O接口電路及其與外設連接技術:硬件接口電路原理 軟件匯編語言程序設計、 接口編程方法微機原理及應用(接

2、口技術)-參考教材及文獻許立梓 ,何曉敏,微型計算機原理及應用, 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04.2吳 寧,微型計算機原理與接口技術, 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2.2戴梅萼,微型計算機技術及應用 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李 芷 李伯全,微型計算機原理與接口, 南京:東南大學出版社,2000.6微機原理及應用(接口技術)-課程內容章節目錄計劃學時第1章 微型計算機系統概述4第2章 8086微處理器8第3章 微處理器指令系統10第4章 匯編語言程序設計8第5章 半導體存儲器及其接口3第6章 中斷控制接口2第7章 基本輸入輸出接口2第8章 并行接口4第9章 模擬接口2微機原理及應用(接口技術)-教學

3、進度及安排講 課 43分析討論課 3實 驗 課 8上 機 6共 計 60微機原理及應用(接口技術)-課程特點通信專業、電子科學與技術及電類專業專業技術基礎課硬件系列課程之一計算機組成原理微機原理及接口技術計算機體系結構指定選修課工作原理與編程方法、接口技術并重軟件與硬件相結合以技術為主,面向應用理論與實踐結合 課程特點區別微機原理及接口技術-先修課程數字邏輯提供硬件基礎計算機組成原理確立計算機部件功能掌握計算機工作原理高級語言程序設計熟悉DOS環境程序設計的方法掌握基本程序設計思想先修課程第1章第1章 微型計算機系統概述教學重點 微型計算機的系統組成 IBM PC系列機的主機板第1章:1.1

4、微型計算機的發展和應用1946年,世界上出現第一臺數字式電子計算機ENIAC(電子數據和計算器)發展到以大規模集成電路為主要部件的第四代,產生了微型計算機1971年,Intel公司設計了世界上第一個微處理器芯片Intel4004,開創了一個全新的計算機時代以大規模、超大規模集成電路為主要部件,以集成了計算機主要部件控制器和運算器的微處理器為核心所構造出的計算機系統第1章:1.1.1 微型計算機的發展以微處理器的發展為標志第1代:4位和低檔8位微機400440408008第2代:中高檔8位微機Z80、I8085、M6800,Apple-II微機第3代:16位微機8086808880286,IBM

5、 PC系列機第4代:32位微機8038680486PentiumPentium II / III / 432位PC機、Macintosh機、PS/2機第5代:64位微機Itanium、64位RISC微處理器芯片微機服務器、工程工作站、圖形工作站微型計算機時代1971年INTER公司把運算器和控制器集成在一個芯片上,世界上第一個4位微處理器- Inter 4004問世。1972年INTER公司推出8位微處理器-Inter 8008。1973年INTER公司推出8位微處理器-Inter 8080。1978年INTER公司推出16位微處理器-Inter 8086。1979年推出16位微處理器-Int

6、er 8088。1981年IBM公司用Inter 8086,首次推出IBM PC機。1983年又推出IBM PC/XT機,使微機迅速發展。1982年INTER公司又推出全16位Inter 80286 微處理器。年CPU1982802861985803861989804861993奔騰1996P-Pro, MMX1997P-II1999P-III2000P41984年推出PC/AT機微機的發展史就是CPU的發展史,CPU的發展可以詳見 /index.html Intel公司創始人之一戈登摩爾(GordonMoore)提出的 “摩爾定律” : “同體積的芯片上集成電路的集成度每18個月翻一番而其性

7、能則提高2倍,成本卻成比例地遞減 。” 它表明半導體技術是按一個較高的指數規律發展的。 計算機應用通常分成如下各個領域科學計算,數據處理,工業實時控制計算機輔助設計,人工智能,由于微型計算機具有如下特點體積小、價格低工作可靠、使用方便、通用性強所以,可以分為兩個主要應用方向第1章:1.1.2 微型計算機的應用第1章:計算機的兩個發展方向 研制高速度、強功能的巨型機和大型機 適應軍事和尖端科學的需要。 研制價格低廉的超小型機和微型機 開拓應用領域和占領更廣大的市場。 微型計算機是第四代計算機的典型代表。第1章:1.2 微型計算機的系統組成運算器 控制器 寄存器組 內存儲器 總線 輸入輸出輸出 接

8、口電路外部設備 軟件微處理器微型計算機微型計算機系統區別3個概念第1章:1.2.1 微型計算機的硬件組成存儲器I/O接口輸入設備I/O接口數據總線 DB控制總線 CB地址總線 AB輸出設備CPU微機的硬件由CPU、存儲器、輸入/輸出設備構成;輸入/輸出設備通過輸入/輸出接口與系統相連; ( 輸入/輸出接口簡稱I/O接口 )各部件通過總線連接。構成部件微型計算機的硬件及其功能 1 中央處理器簡稱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又稱微處理器MPU(Micro Processing Unit) 。是計算機的核心部件,即運算器(ALU)和控制器的集合體。運算器:又稱算術邏輯單

9、元ALU,功能:算術和邏輯運算控制器:完成從存儲器中去出指令、分析、確定指令并譯碼后按時序向其它部件發信號,保證各部件協調工作。寄存器:存放中間計算結果等內容。PIII 為64位主頻幾百MHz 2 存儲器隨機存取存儲器 RAM(Random access Memory)臨時存儲數據只讀存儲器 ROM(Read Only Memory)永久存放程序數據 PROM EPROM EEPROM高速緩沖存儲器 Cache:存儲數據和指令存儲量:用位(bit),字節(byte),(1byte=8bits) KB,MB,GB等表示。1KB=210B =1024B;1MB=210KB=1024KB 1GB=2

10、10MB=1024MB ;1)主存儲器(內存儲器)2)輔助存儲器(外存儲器) 軟磁盤存儲器:3.5寸、寫保護孔(開孔保護)、保護套、中心孔、磁頭讀寫槽 硬磁盤存儲器 光盤存儲器 CD-ROM,CD-R,CD-RW,DVD(4.7G)閃存(USB接口)非揮發(Non-volatile)性存儲扇區有效記錄區0磁道末磁道容量=軟盤面數X每面磁道數X每道扇區數X扇區內字節數如:3.5寸高密盤=2 X 80 X 18 X 512=1.44MBZIP軟盤1995年上市,容量達100M和250M,可靠性好。USB口的USB移動硬盤3 輸入設備 鍵盤(P28) 鼠標 掃描儀、條形碼閱讀器、OCR 數碼相機語音

11、、手寫輸入設備4 輸出設備顯示器打印機激光打印機噴墨打印機針式打印機(點陣)液晶顯示器LCD陰極射線管CRT等離子顯示卡:VGA(640*480)256色,SVGA(1280*1024)224色總線是系統部件之間傳遞信息的公共通道。總線內部總線:CPU內部信息交換系統總線:CPU、主存、I/O接口之間信息交換。又分:數據總線、地址總線和控制總線。有很多標準:ISA、EISA、PCI、AGP等總線體現在計算機主板上 1、I/O擴充槽 ISA擴展槽 PCI擴展槽 AGP擴展槽 CPU插槽 內存插槽 連接各種卡2、外部設備接口 串行接口:COM1,COM2 并行接口:LPT1,LPT2 USB接口(

12、通用串行總線)多數設備都接上 PS/2接口:接鍵盤 5 總線和主板 總線 總線是連接多個功能部件的一組公共信號線 微機中各功能部件之間的信息是通過總線傳輸總線 BUS存儲器I/O接口輸入設備I/O接口輸出設備CPU第1章:1.2.2 系統總線總線是指傳遞信息的一組公用導線總線是傳送信息的公共通道微機系統采用總線結構連接系統功能部件總線信號可分成三組地址總線AB (Address Bus) :傳送地址信息數據總線DB (Data Bus) :傳送數據信息控制總線CB (Control Bus) :傳送控制信息總線還有電源、地線等其他輔助信號第1章:1.2.2 系統總線地址總線AB輸出將要訪問的內

13、存單元或I/O端口的地址地址線的多少決定了系統直接尋址存儲器的范圍數據總線DBCPU讀操作時,外部數據通過數據總線送往CPU CPU寫操作時,CPU數據通過數據總線送往外部數據線的多少決定了一次能夠傳送數據的位數控制總線CB協調系統中各部件的操作,有輸出控制、輸入狀態等控制總線決定了系統總線的特點,例如功能、適應性等舉例舉例第1章:1.2.3 總線使用特點在某一時刻,只能由一個總線主控設備(例如CPU)來控制總線在連接系統總線的各個設備中,某時刻只能有一個發送者向總線發送信號;但可以有多個設備從總線上同時獲取信號微機系統采用“總線結構”,具有組態靈活、擴展方便的優勢第1章:1.3 IBM PC

14、系列機系統16位IBM PC系列機是32位微機的基礎8088CPUIBM PC機IBM PC/AT機IBM PC/XT機第1章:1.3.1 硬件基本組成16位PC機32位PC機的基本部件相同第1章:1.3.2 主機板組成8088微處理器8087協處理器8288總線控制器I/O通道8259中斷控制器隨機存儲器RAM只讀存儲器ROM8253定時控制器8237DMA控制器8255并行接口控制總線數據總線地址總線地址鎖存器數據收發器揚聲器接口8284時鐘發生器鍵盤接口系統配置開關 微處理器子系統8088CPU:16位內部結構、8位數據總線、20 位地址總線、4.77MHz主頻 存儲器ROM-BIOS(

15、基本輸入輸出系統)、主體為RAM I/O接口控制電路8259A、8253、8237A、8255等 I/O通道62線的IBM PC總線第1章:1.3.3 存儲空間的分配保留ROM64KB基本ROM64KB擴展RAM15MB基本ROM64KB保留ROM64KB擴展ROM128KB顯示RAM128KB系統RAM640KB000000H0A0000H0C0000H0E0000H0F0000H100000HFE0000HFFFFFFH常規內存1MB擴展內存15MB常規內存:1MB基本RAM區:640KB保留RAM區:128KB擴展ROM區:128KB基本ROM區:64KB擴展內存:用作RAM區第1章:1

16、.3.4 I/O空間的分配系統板00001F02003F04005F06007F08009F0A00BF0C00DF0E00FFDMA控制器1中斷控制器1定時計數器并行接口電路DMA頁面寄存器中斷控制器2DMA控制器2協處理器I/O通道1F01F820020727827F2F82FF37837F38038F3A03AF3B03BF3D03DF3F03F73F83FF硬盤適配器游戲接口并行打印機接口LPT2串行通信接口COM2并行打印機接口LPT1SDLC通信接口BSC通信接口單色顯示/打印機適配器彩色圖形適配器CGA軟盤適配器串行通信接口COM180 x86訪問外設時,只使用低16位A0A15

17、,尋址64K個8位I/O端口PC機僅使用低10位A0A9,尋址1024個8位I/O端口第1章:1.4 計算機中的數據表示存儲容量的表達比特b(二進制1位)字節B (二進制8位)1KB210B1024B1MB220B、1GB230B進制的表示二進制數用B或b結尾十進制數可不用結尾字母,也可用D或d結尾十六進制數用H或h結尾第1章 1.5 微型計算機的常用術語1位和字節位(bit)是計算機所能表示的最小最基本的數據單位,它指的是取值只能為0或1的一個二進制數值位。位作為單位時記作b字節(byte)由8個位二進制位組成,通常用作計算存儲容量的單位。字節作為單位時記作BK是kelo的縮寫,1K=102

18、4=210;M是mega的縮寫,1M=1024K=220;G是Giga的縮寫,1G=1024M=230;2字長字長是微處理器一次可以直接處理的二進制數碼的位數,它通常取決于微處理器內部通用寄存器的位數和數據總線的寬度。微處理器的字長有4位、8位、16位和32位等等。8088稱為準16位微處理器,而80386SX稱為準32位微處理器。3主頻主頻也叫做時鐘頻率,用來表示微處理器的運行速度,主頻越高表明微處理器運行越快,主頻的單位是MHz。早期微處理器的主頻與外部總線的頻率相同,從80486DX2開始,主頻=外部總線頻率倍頻系數外部總線頻率頻率通常簡稱為外頻,它的單位也是MHz,外頻越高說明微處理器

19、與系統內存數據交換的速度越快,因而微型計算機的運行速度也越快。倍頻系數是微處理器的主頻與外頻之間的相對比例系數。通過提高外頻或倍頻系數,可以使微處理器工作在比標稱主頻更高的時鐘頻率上,這就是所謂的超頻。4MIPSMIPS是Millions of Instruction Per Second的縮寫,用來表示微處理器的性能,意思是每秒鐘能執行多少百萬條指令由于執行不同類型的指令所需時間長度不同,所以MIPS通常是根據不同指令出現的頻度乘上不同的系數求得的統計平均值。主頻為25MHz的80486其性能大約是20MIPS,主頻為400MHz的Pentium II的性能為832 MIPS5微處理器的生產

20、工藝指在硅材料上生產微處理器時內部各元器件間連接線的寬度,一般以m為單位,數值越小,生產工藝越先進,微處理器的功耗和發熱量越小。目前微處理器的生產工藝已經達到0.065m(65nm)。6微處理器的集成度指微處理器芯片上集成的晶體管的密度。最早Intel 4004的集成度為2250個晶體管,Pentium III的集成度已經達到750萬個晶體管以上,集成度提高了3000多倍。計算機中數據的表示和編碼 計算機中的數據都是采用二進制形式存儲和處理的,二進制數只有兩個數字0和1,這與我們日常生活中所使用的十進制數是不同的。 1.4.1 計算機中常用的進制數 人們最常用的數是十進制數,計算機中采用的是二

21、進制數,同時有的時候為了簡化二進制數據的書寫,也采用八進制和十六進制表示方法。下面將分別介紹這幾種常用的進制。 1、十進制數 十進制數是大家熟悉的,用0,1,2,8,9十個不同的符號來表示數值,它采用的是“逢十進一,借一當十”的原則。 2、二進制表示法 基數為10的記數制叫十進制;基數為2的記數制叫做二進制。二進制數的計算規則是“逢二進一,借一當二”。 二進制表示數值方法如下: NB = Ki * 2i 其中:Ki = 0 或 1ni=-m例:二進制數1011.1表示如下:(1011.1)B= 1 * 23 + 0 * 22 + 1 * 21 + 1 * 20 +1 * 2-1運算規則:加法運

22、算:0+0 = 0 0+1 = 1 1+0 = 1 1+1 =10 (逢二進一)減法運算:0-0 = 0 10-1 =1 (借位) 1-0 = 1 1-1 =0乘法運算:0 * 0 =0 0 * 1 =0 1 * 0 =0 1 * 1 =1除法運算:0 / 1 =0 1 / 1 =13、八進制表示法 八進制數是基數為八的計數制。八進制數主要采用0,1,2,7這八個阿拉伯數字。 八進制數的運算規則為“逢八進一,借一當八”。 八進制表示數值方法如下: NO = Ki * 8i 其中:Ki = 0 、1、2、3、4、5、6、7ni=-m例:(467.6)O=4 * 82 + 6 * 81 + 7 *

23、 80 + 6 * 8-14、十六進制表示法 基數為16,用0 - 9 、A - F 十五個字符來數值,逢十六進一。各位的權值為 16i 。 二進制表示數值方法如下: NH= Ki * 16i 其中:Ki = 0 - 9 、A - Fni=-m例:(56D.3)H = 5 * 162 + 6 * 161 + 13 * 160 + 3 * 16-11.4.2 進制間的轉換1、二進制數和十進制數之間的轉換(1)、二進制數轉換為十進制數方法:按二進制數的位權進行展開相加即可。例:11101.101=124+123+122+021+120+12-1+02-2+12-3=16+8+4+0+1+0.5+0

24、.125 =29. 625 (2)、十進制數轉換為二進制數方法:A、將整數部分和小數部分分別進行轉換,然后再把轉換結果進行相加。B、整數轉換采用除2取余法:用2不斷地去除要轉換的數,直到商為0。再將每一步所得的余數,按逆序排列,便可得轉換結果。C、小數轉換采用乘2取整法:每次用2與小數部分相乘,取乘積的整數部分,再取其小數部分乘2直到小部分為0。將所取整數順序放在小數點后即為轉換結果。例:將(136)D轉換為二進制數。 2 136 余數(結果) 低位 2 68 - 0 2 34 - 0 2 17 - 0 2 8 - 1 2 4 - 0 2 2 - 0 2 1 - 0 0 - 1 高位轉換結果:

25、(136)D=(10001000)B例:將(0.625)D 轉換為二進制數。0.625 * 2 1.25 * 2 0.5 * 2 1.0 取整: 高位 低位轉換結果:(0.625)D = (0.101)B2、二進制數和八進制數、十六進制數間的轉換(1)、二進制數到八進制數、十六進制數的轉換A、二進制數到八進制數轉換采用“三位化一位”的方法。從小數點開始向兩邊分別進行每三位分一組,向左不足三位的,從左邊補0;向右不足三位的,從右邊補0。B、二進制數到十六進制數的轉換采用“四位化一位”的方法。從小數點開始向兩邊分別進行每四位分一組,向左不足四位的,從左邊補0;向右不足四位的,從右邊補0。例:將(1

26、000110.01)B轉換為八進制數和十六進制數。 1 000 110 . 01 001 000 110 . 010 ( 1 0 6 . 2 )O二進制數到十六進制數的轉換:(1000110.01)B = 100 0110 . 01 0100 0110 . 0100(4 6 . 4)H(2)、八進制、十六進制數到二進制數的轉換方法:采用“一位化三位(四位)”的方法。按順序寫出每位八進制(十六進制)數對應的二進制數,所得結果即為相應的二進制數。例:將(352.6)o轉換為二進制數。 3 5 2 . 6 011 101 010 110 =(11 101 010 . 11)B1.4.4 機器數的表示

27、機器數:把二進制數的最高一位定義為符號位,其余位表示數值位,這種在計算機中使用的、連同符號位一起數值化了的數,稱為機器數。它實際上為數值數據在計算機中的編碼。機器數的真值:機器數所代表的實際數值。常用的編碼方案:原碼、反碼、補碼。1、原碼表示碼原碼:用最高位表示符號,其中:0正、1負,其它位表示數值的絕對值。例:求X1=0.1011,X2=-0.1011的原碼表示。(8位)X1原 = X1 = 01011000X2原 = 1+ X2 = 11011000小數點位置例:求X1=1011,X2=-1011的原碼。(8位)X1原=00001011X2原=10001011小數點位置 n位原碼表示數值的

28、范圍為 ,對應的原碼是11110111。 0的原碼有兩種形式。真值X=+18=+0010010X=-18=-0010010X= +0=+0000000X= -0=-0000000原碼X=00010010X=10010010X=00000000X=10000000符號符號位0的原碼表示形式(8位)+0原=000000000原=10000000特點A、原碼與真值的對應關系簡單。B、0的編碼不唯一,處理運算不方便。2、反碼表示法反碼:最高一位表示符號,數值位是對負數取反。+0反=00000000 0反=1111111+1100111反=01100111 1100111反=10011000真值X=+1

29、8=+0010010X=-18=-0010010X=+0=+0000000X=-0=-0000000反碼X反=00010010X反=11101101X反=00000000X反=11111111符號符號位 n位反碼表示數值的范圍是 ,對應的反碼是10000111。 0的反碼有兩種形式。3、 補碼表示法正數的補碼和原碼相同。負數的補碼=反碼+1。例:求0.1011和 -0.1011的補碼。(8位)0.1011補=0.1011原=01011000-0.1011補=-1011000反+1=10100111+1=101010000補=+0補=-0補=00000000真值X=+18=+0010010X=-

30、18=-0010010X= +0=+0000000X= -0=-0000000補碼X補=00010010X補=11101110X補=00000000X補=00000000符號符號位 n位補碼表示數值的范圍是 ,對應的補碼是10000111。 0的補碼只有一種形式。 將補碼還原為真值時: 如果補碼的最高位是0,則為正數,后面的二進制序列值即為真值; 如果補碼的最高位是1,則為負數,應將其后的數值位按位求反再加1,所得結果才是真值。 補碼加減法的運算規則XY補=X補+Y 補其中X,Y為正負數均可,符號位參與運算。請大家復習掌握本小節內容1.4.5 計算機中常用的編碼1、BCD碼 BCD碼是一種用4

31、位二進制數字來表示一位十進制數字的編碼,也稱為二進制編碼表示的十進制數(Binary Code Decimal),簡稱BCD碼。表1-2示出了十進制數0-9的BCD碼。 BCD碼有兩種格式:(1)壓縮BCD碼格式(Packed BCD Format) 用4個二進制位表示一個十進制位,就是用0000B-1001B來表示十進制數0-9。例如:十進制數4256的壓縮BCD碼表示為:0100 0010 0101 0110 B(2)非壓縮BCD碼格式(Unpacked BCD Format) 用8個二進制位表示一個十進制位,其中,高四位無意義,我們一般用xxxx表示,低四位和壓縮BCD碼相同。例如:十進

32、制數4256的非壓縮BCD碼表示為: xxxx0100 xxxx0010 xxxx0101 xxxx0110 B 2 ASCII碼 各種字符和符號也必須按特定的規則用二進制編碼才能在機器中表示,目前普遍采用的字符編碼系統是ASCII碼。ASCII碼是美國標準信息交換碼(American Standard Code for Information)的簡稱。 通常,ASCII碼由7位二進制編碼來表示128個字符和符號,用于微處理機與它的外部設備之間進行數據交換以及通過無線或有線進行數據傳送。微機原理及接口技術-第1章教學要求1.了解微機發展概況、熟悉典型微處理器和微機系統2.明確微機兩個應用方向、

33、區別通用微機(PC機)和控制專用微機(單片機)3.了解微機的硬件組成,理解總線及其應用特點、掌握地址、數據、控制總線的概念4.熟悉PC系列機的主機板、存儲空間分配和I/O空間分配5.復習并掌握整數2,10,16進制數相互轉換和補碼、BCD、ASCII碼的概念習題1(第17頁):16,8返回硬件系列課程計算機組成原理側重討論計算機基本部件的構成和組成方式,基本運算的操作原理和單元的設計思想、操作方式及其實現方法和電路原理側重內部各單元的工作原理和實現方法(芯片內)微機原理及接口技術突出應用,詳細講述微處理器芯片的指令系統及編程、CPU外部特性、微機主板,與通用外設的接口電路及應用編程技術側重各模

34、塊外部的連接和應用技術(芯片外)計算機體系結構重點論述計算機系統的各種基本結構、設計技術和性能定量分析方法側重整個系統的設計技術(芯片組合)返回返回世界上第一臺計算機ENIAC 它是1946年由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設計制造的ENIAC,它實際上是電子數字積分器與計算器(Electronic Numerical Integrator And Caculator)。它的理論基礎是“布爾代數”,物質基礎是雙穩態觸發器電子管。 由18800多個電子管和1500多個繼電器組成 占地170平方米,重30多噸,140kw,耗資40多萬美圓 每秒可以執行5000次加法運算(1)第一代:電子管計算機 1946至2

35、0世紀50年代末期。邏輯元件采用電子管,主存儲器采用磁鼓、磁芯,外存儲器已開始采用磁帶,軟件主要用機器語言,后期逐步發展了匯編語言。計算機主要用作科學計算。計算機發展的幾個階段 圖 電子管下一頁(2)第二代:晶體管計算機 20世紀50年代中期到20世紀60年代末期,邏輯元件采用是晶體管,主存儲器仍用磁芯,外存儲器已開始使用磁盤,軟件已出現了各種高級語言及編譯程序。計算機的應用已發展至各種事務的數據處理,并開始用于工業控制。圖 晶體管下一頁時代年份器件軟件應用一 4658電子管機器語言匯編語言 科學計算二5864晶體管高級語言數據處理工業控制 三6471集成電路操作系統文字處理圖形處理四71年迄

36、今大規模集成電路數據庫、網絡等社會的各個領域下一頁發展小結:Intel4004和采用4004的計算器返回Intel 8008返回RISC與CISC 針對傳統的CISC(Complex Instruction Set Computer)的弊端,人們提出了精簡指令系統的想法,于是各種精簡指令系統計算機RISC(Reduced Instruction Set Computer)隨之誕生。Intel從Pentium開始注重及吸取RISC技術,可認為是CISC和RISC相結合的產物。 RISC技術的思想精華就是通過簡化計算機指令系統功能,使指令的平均執行周期減少,從而提高計算機工作主頻,同時大量使用通用

37、寄存器來提高子程序執行的速度。RISC的處理速度比相同規模的CISC提高35倍。返回Apple微型計算機Apple-IApple-II返回IBM PC系列機8088CPUIBM PC機IBM PC/AT機IBM PC/XT機返回80386Pentium英特爾微處理器芯片返回明確3個概念的區別:微處理器(Microprocessor)一個大規模集成電路芯片內含控制器、運算器和寄存器等微機中的核心芯片微型計算機(Microcomputer)通常指微型計算機的硬件系統還有一般的說法:微機、微型機微型計算機系統(Microcomputer system)指由硬件和軟件共同組成的完整的計算機系統返回Intel 80 x86CPU的地址線條數Intel 80 x86地址條數存儲容量8086201MB8088201MB802862416MB80386Pentium 4324GB返回Intel 80 x86CP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