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電圖的應用和結果判定03[可修改版ppt]課件_第1頁
腦電圖的應用和結果判定03[可修改版ppt]課件_第2頁
腦電圖的應用和結果判定03[可修改版ppt]課件_第3頁
腦電圖的應用和結果判定03[可修改版ppt]課件_第4頁
腦電圖的應用和結果判定03[可修改版ppt]課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65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腦電圖的應用和結果判定03腦電圖的應用和結果判定 腦電圖原理 通過放置適當的電極,借助電子放大技術,將腦部神經元的自發性生物電活動放大100萬倍,將脈沖直流電轉變為交流電并記錄下來的腦電活動。腦電活動的起源 頭皮記錄的腦電圖電位變化:源自皮質大錐體細胞頂樹突突觸后電位的總和節律變化:丘腦和腦干網狀結構系統與大腦皮質相互作用的結果 腦電圖在癲癇診斷中的應用價值 幫助鑒別發作性質:癲癇性或非癲癇性發作幫助診斷癲癇發作類型和癲癇綜合征了解部分性發作的起源和傳播過程評價首次癲癇發作后復發的可能性有助于判斷治療反應,作為減藥、停藥的參考 腦電圖診斷的局限性 記錄到癲癇樣放電不一定都診斷為癲癇少數正常人也

2、存在癲癇樣放電腦電圖正常不能完全排除癲癇放電部位隱蔽,頭皮EEG記錄不到異常放電稀少,在有限的記錄時間內未能捕捉到 癲癇樣放電的頻度與臨床發作的嚴重程度不完全一致有些發作頻繁而間期放電稀少(如某些額葉癲癇)有些間期大量放電而發作不頻繁(如兒童良性癲癇)對各種不典型腦電圖表現需要仔細甄別正常或良性變異型圖形與癲癇樣放電的鑒別不典型的癲癇樣異常,特別是發作期異常的識別 腦電圖記錄方法 優 點缺 點常規腦電圖方便,快捷記錄時間短,陽性率低動態腦電圖記錄時間長,便捷,在接近自然狀態下記錄易混有大量的偽差,不能觀察到臨床表現錄像腦電圖 記錄時間長,可同步觀察發作期臨床和EEG變化,容易識別偽差病人活動受

3、到限制多導睡眠圖鑒別睡眠中發作性事件的性質,研究癲癇病人的睡眠結構病人活動受到限制定量腦電圖或腦電地形圖不能用于癲癇的診斷!REEGAEEG VEEG腦電圖記錄的主要技術要求 電極記錄電極數目:1619個或更多,8導不能滿足癲癇診斷的需要特殊部位記錄:如蝶骨電極帶通濾波:0.5Hz70Hz(窄帶濾波將引起波形失真)紙速:常規為3cm/s(1.5cm/s的慢紙速影響波形分析)描記時間:常規清醒腦電圖記錄時間不應少于30 分鐘睡眠誘發應延長時間,至少包括慢波睡眠、期 電極位置:國際1020系統 1020系統的原則是頭皮電極點之間的相對距離以10%與20%來確定,并采用兩條標志線。一條稱為矢狀線,是

4、從鼻根到枕外隆凸的連線,從前向后標出5個點:Fpz、Fz、Cz、Pz、Oz,Fpz之前與Oz之后線段長度占全長10%,其余各點間距離均占全長的20%。另一條稱為冠狀線,是兩外耳道之間的連線,從左到右也標出5個點:T3、C3、Cz、C4、T4。T3和T4外側各占10%,其余各點間距離均占全長20%。 電極位置:國際1020系統 電極數較多電極位置與頭顱的大小和形狀成比例,不同記錄之間具有可比性與解剖部位基本吻合(前顳例外)International 10-20 systemFp = frontopolar or prefrontal(額前葉)F = frontal(額葉)C = central(

5、額葉中心溝)T = temporal(顳葉)P = parietal(頂葉)O = occipital(枕葉)A = ear or mastoid單號代表左側F3 = left mid-frontalP3 = left parietal雙號代表右側T4 = right temporalA1 = right earZ (zero) 代表中線Cz = vertex蝶骨電極的位置T1和T2的位置特殊電極的位置主要用于提高顳葉癲癇的陽性率導聯設置 單極導聯: 各記錄電極與參考電極之間的電位差(理論上參考電極為零電位)耳電極參考平均參考導聯Cz不能作為參考電極雙極導聯: 兩個記錄電極之間的電位差縱聯橫聯

6、環聯定位診斷時應使用參考導聯和多種雙極導聯顯示,互為印證,才能得出正確的結論腦電圖描記程序記錄病人的一般情況記錄描記參數的設定和修改情況EEG記錄前一般不應減停抗癲癇藥物(外科手術前評估時除外)描記過程中的誘發試驗睜閉眼試驗:誘發某些枕葉癲癇或全面性癲癇的放電過度換氣:誘發癲癇樣放電和(或)發作,特別是失神發作閃光刺激:誘發光敏現象或診斷光敏性癲癇睡眠誘發:對各種癲癎樣放電都有較好的誘發效果描記過程中注意觀察和記錄病人的臨床表現強調腦電圖記錄的規范化操作!腦電圖分析要素 頻率波幅波形時相和位相關系異常波出現的方式異常波的空間(部位)分布異常波的時間(狀態)分布對各種刺激的反應性頻 率 某種腦波

7、在一秒鐘內重復的次數(Hz或c/s)分為4個頻帶:(delta)頻帶 : 3.5Hz以下 (theta)頻帶: 47.5Hz( alpha)頻帶 : 813Hz (beta )頻帶: 13Hz以上波 幅 一個波的高度,用微伏(V)來表示低波幅:75V上述對波幅的分級不適用于兒童EEG波 形 根據腦波沿基線偏轉的次數分為單相波雙相波三相波根據波形分為正弦樣波多形性波弓形波(梳狀波)棘波尖波由2個或2個以上相連續的波組成復合波棘慢復合波尖慢復合波多棘波多棘慢復合波極性和位相 負相(negative):當G1的電位相對于G2為負相時,引出向上的波形。大多數癲癇樣放電為負相波正相(positive):

8、當G1的電位相對于G2為正相時,引出向下的波形。位相倒置(phase reversal)雙極導聯描記相鄰的兩個放大器有一個公用電極該公用電極分別進入兩個放大器的G1和G2端口,并顯示出相反的極性位相倒置的腦波定位于該公用電極部位棘波尖波的極性腦波的空間分布 全面性(generalization):腦波活動出現在雙側半球的各個腦區,左右半球相應區域頻率及波幅基本對稱,但前后腦區的波幅可有差別彌漫性(diffuse):腦波活動出現在雙側半球的各個腦區,但波形、波幅或頻率有不固定、非持續性的不對稱及不同步現象局灶性(location or focus):限局在某一局部的特殊腦電活動,可涉及不同的范圍

9、一側性(unilateral):出現于一側半球或以一側半球為主的異常電活動對稱性(symmetry):雙側大腦半球各對應區域腦電活動的波形、波幅、位相和頻率基本相同(反之為非對稱性)某些生理性腦波具有特定的空間分布和狀態相關性腦波的出現方式 散發(random):單個無規則出現的腦波陣發(paroxysm):突出于背景并持續一段時間的腦波節律(rhythm):三個或三個以上波形、頻率、波幅相似的腦波連續出現短程:小于1秒中程:1 3秒長程:大于3秒周期性(periodic):某種突出于背景的腦波或波群以相似的間隔重復出現根據EEG分析要素確定腦波雙側額區局灶性散發棘慢復合波,左右不對稱左顳葉棘

10、波廣泛性(全面性)多棘慢復合波陣發全面性3Hz棘慢復合波節律暴發右側半球周期性復合慢波發放(周期性一側性癲癇樣放電,PLED)多灶性尖波反應性 正常人EEG對于某些生理刺激具有特定的反應性,如睜眼引起枕區節律阻滯一側肢體運動引起對側中央區節律抑制在EEG記錄中給予受試者一定的生理刺激,觀察受試者對該刺激的反應是否正常癲癇樣放電 癲癇樣放電的定義:大腦神經元群的異常超同步化放電癲癇樣放電的識別:明顯區別于背景活動的陣發性腦電活動根據是否伴有臨床發作分為發作間期放電發作期放電根據起源部位分為局灶性(或多灶性)放電全面性放電 局部繼發全面性放電背景活動異常不是癲癇診斷必須或特異性的指標Partial

11、 Onset Seizure Left TemporalGeneralized Onset Seizure 癲癇樣放電的特點發作間期多數為比較典型的癲癇樣放電(尖波、棘波、棘慢波復合波、多棘慢波復合等)多數為散發或短陣節律性發放某些兒童癲癇睡眠期可有長時間持續放電,但沒有臨床發作發作期多數發作類型的發作期放電與間期放電不同(肌陣攣、失神等發作類型除外)在波形、節律、波幅等方面明顯區別于背景活動在發作過程中多數具有動態演變過程常見的癲癇樣放電癲癇人群常規EEG發作間期癲癇樣放電的陽性率在40%左右提高癲癇EEG陽性率的方法延長記錄時間(長程EEG監測)增加記錄電極數目增加特殊位置的電極(如蝶骨電

12、極等)誘發試驗睡眠誘發過度換氣誘發節律性閃光刺激誘發減停抗癲癇藥物誘發(僅用于癲癇外科術前評估)容易與癲癇樣放電混淆的良性變異型腦波 可出現在正常人群或各種神經系統病變者與臨床癥狀之間無明確關系不屬于癲癇樣放電不具有重要的臨床診斷意義常見的如:6和14Hz的正性棘波中顳節律性放電6Hz棘-慢波綜合小棘、尖波 6Hz和14Hz正相棘波節律性顳區Theta暴發(精神運動變異型)小棘波嬰兒睡眠期Rolandic區小棘波腦電圖中偽差的識別偽差:混入腦電信號中的非腦源性信號偽差的來源生理性信號(心電、肌電、眼球或眼瞼運動、血管搏動、呼吸、出汗等)儀器和電極干擾(電極或導線接觸不良、儀器接地不良等)環境中

13、的電磁干擾(50Hz交流電、靜電、高頻電子脈沖等)日常活動引起的各種節律或非節律性運動偽差帶來的問題掩蓋腦電圖形,影響分析有時被誤判為“癲癇樣放電”,造成假陽性結果,導致臨床誤診偽差的識別注意分析在波形、分布、演變過程等方面與真正腦波活動的區別了解病人當時的活動狀態增加EKG、EMG、EOG記錄,幫助排除其他生物電干擾在難以確定時慎下結論,必要時復查心電偽差(O1電極脫落在左側肩部)F8電極接觸不良激光玩具槍脈沖引起的局部“快波節律”(分布不合理,在雙側枕區和左側前顳區)手機信號的干擾節律性拍打引起類似“棘慢波節律”的偽差類似散發“棘波”的偽差,分布不合理(P4、O1和T5)VEEG證實為家長

14、拍打患兒常見癲癇發作類型的腦電圖特征部分性發作發作期EEG提示異常電活動起源于一側大腦半球的局部區域顳葉癲癇左上圖:發作間期右下圖:發作期額葉癲癇左上圖:發作間期下圖:發作期枕葉癲癇左上圖:發作間期右下圖:發作期Rolandic區癲癇左上圖:發作間期下圖:發作期常見癲癇發作類型的腦電圖特征全面性發作發作期EEG從開始即為雙側半球廣泛性放電強直陣攣發作(廣泛性快波節律慢波插入發作后電抑制)陣攣發作強直發作(1020Hz快節律持續發放)典型失神發作(雙側對稱同步3Hz棘慢波節律爆發)不典型失神發作(廣泛性2Hz左右慢棘慢波)肌陣攣發作(廣泛性多棘慢波爆發)失張力發作(高波幅慢波廣泛性電壓抑制)嬰兒

15、痙攣左上圖:發作間期,高度失律右下圖:痙攣發作廣泛性快節律高波幅慢波低波幅快波腦電圖的判讀和解釋包括三個層次對腦電圖記錄的客觀描述作出正常或異常程度的判定對腦電圖結果的解釋 (對臨床診斷的提示意義 )腦電圖的規范化操作是正確判讀腦電圖的基礎癲癇專科醫師應對腦電圖有基本的掌握成人腦電圖判斷標準 正常范圍:與相應年齡段健康人特征相一致的腦電圖邊緣狀態:正常背景活動的輕度量變。如兩側的波率不佳,波幅一過性不對稱,慢波或者快波輕度增加,為非特異性改變輕度異常:背景活動的改變較邊緣狀態明顯,為非特異性改變中度異常:背景活動的中等度改變和(或)出現異常性電活動,提示全面性或者局灶性腦功能異常重度異常:重度背景活動異常,出現異常放電。提示嚴重的彌散性腦功能異常對于癲癇的診斷,指明EEG的具體異常特征比僅作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