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編版八年級語文上冊《列夫托爾斯泰》課件(集體定稿)_第1頁
部編版八年級語文上冊《列夫托爾斯泰》課件(集體定稿)_第2頁
部編版八年級語文上冊《列夫托爾斯泰》課件(集體定稿)_第3頁
部編版八年級語文上冊《列夫托爾斯泰》課件(集體定稿)_第4頁
部編版八年級語文上冊《列夫托爾斯泰》課件(集體定稿)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2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 我在俄國所見到的景物再沒有比托爾斯泰墓更宏偉、更感人的了。他的墓成了世間最美的、給人印象最深刻的、最感人的墳墓。 它只是樹林中的一個小小長方形土丘,上面開滿鮮花,沒有十字架,沒有墓碑,沒有墓志銘,連托爾斯泰這個名字也沒有。這個比誰都感到受自己的聲名所累的偉人,就像偶爾被發現的流浪漢、不為人知的士兵那樣不留名姓地被人埋葬了。誰都可以踏進他最后的安息地,圍在四周的稀疏的木柵欄是不關閉的保護列夫托爾斯泰得以安息的沒有任何別的東西,唯有人們的敬意;而通常,人們卻總是懷著好奇,去破壞偉人墓地的寧靜。 這里,逼人的樸素禁錮住任何一種觀賞的閑情,并且不容許你大聲說話。風兒在俯臨這座無名者之墓的樹木之間颯颯

2、響著,和暖的陽光在墳頭嬉戲;冬天,白雪溫柔地覆蓋這片幽暗的土地。無論你在夏天還是冬天經過這兒,你都想象不到,這個小小的、隆起的長方形包容著當代最偉大的人物當中的一個。 然而,恰恰是不留姓名,比所有挖空心思置辦的大理石和奢華裝飾更扣人心弦:今天,在這個特殊的日子里,成百上千到他的安息地來的人中間沒有一個有勇氣,哪怕僅僅從這幽暗的土丘上摘下一朵花留作紀念。人們重新感到,這個世界上再也沒有比這最后留下的、紀念碑式的樸素更打動人心的了。他終于完全否定了官辦教會,接受了宗法制農民的信仰。他反對暴力革命,宣揚基督教的博愛和自我修身,要從宗教、倫理中尋求解決社會矛盾的道路。托爾斯泰厭棄自己及周圍的貴族生活,

3、不時從事體力勞動,自己耕地、縫鞋,為農民蓋房子,摒絕奢侈,持齋吃素。他還從事廣泛的社會活動。從19世紀90年代中期開始,托爾斯泰增強了對社會現實的批判態度。致函尼古拉二世要求給人民自由并廢除土地私有制。1904年撰文反對日俄戰爭。他同情革命者,也曾對革命的到來表示歡迎,但卻不了解并回避1905年革命。在革命失敗后,他又反對沙皇政府殘酷殺害革命者。晚年,他意識到農民的覺醒,因為自己和他們的思想情緒有距離而不免悲觀失望;對自己的地主莊園生活方式不符合信念又很感不安。1910年10月28日從亞斯納亞波利亞納秘密出走。在途中患肺炎,11月7日(陽歷11月20日)在阿斯塔波沃車站逝世。遵照他的遺言,遺體

4、安葬在亞斯納亞波利亞納的森林中。墳上沒有樹立墓碑和十字架。1全文在結構上主要分為幾部分?每部分各寫了什么內容?兩部分:第一部分(15)刻畫托爾斯泰的外貌特征。第二部分(69)描寫托爾斯泰那非同尋常的眼睛,揭示其不凡的精神世界。2.第一部分作者從哪幾個方面描摹托爾斯泰的相貌特征?用了哪些修辭手法?試說說其作用。 作者從須發、面部輪廓、面容表情、穿戴和身材等方面濃墨重彩、細致入微地描摹了托爾斯泰的相貌特征。比喻和夸張。不僅使語言形象生動,而且容易讓人產生豐富的聯想。 樹根糾纏不清眉毛寬約一指朝上倒豎寬約一指的眉毛像糾纏不清的樹根,朝上倒豎。3課文第一部分對于托爾斯泰的肖像描寫,突出了哪兩個方面的特

5、點?它們對塑造人物形象有何作用? (1)外貌平庸、丑陋;(2)大眾化:和普通人一樣,混在人堆里分辨不出來。 平庸、丑陋的外貌,反襯他靈魂的高貴和深邃的眼睛。長相大眾化是為了說明他是俄國人民大眾的普通一員,與俄國人民同呼吸共命運,這是欲揚先抑的手法,形成巨大反差,給讀者帶來強烈震撼。 4.作者是如何描寫托爾斯泰的眼睛的,找出相關句子賞析,感受語言之美。(1)示例:描寫目光:“它像槍彈穿透了偽裝的甲胄,它像金剛刀切開了玻璃。”(2)示例:當這一副寒光四射的匕首轉而對準它們的主人時是十分可怕的,因為鋒刃無情,直戳要害,正好刺中了他的心窩。 他的目光犀利深刻,具有準確的洞察力。眼睛里蘊藏著豐富的感情。

6、敏銳的眼睛觀察社會、人生,對時代做出準確、深入、全面的描繪,使之成為時代的代言人。5文章為什么著力描寫托爾斯泰的眼睛? 眼睛是心靈之窗,通過眼睛充分地表現出托爾斯泰豐富的內心世界,含蓄地揭示了托爾斯泰作為偉大的文學家,對他所處的時代做出了準確、深入、全面的描繪,是時代的代言人。 課文一方面說托爾斯泰“可以任意支配整個世界及其知識財富”,可見他是幸福的;但另一方面又說他得不到“屬于自己的那一份幸福”,這是否矛盾? “能夠看清真相的人”常常是痛苦的,這是智者的痛苦,如果他既是智者又是仁者,那么痛苦將是雙倍的。托爾斯泰正是這樣的人,他看透了暴政、丑惡、虛偽和苦難,也看清了造成人間種種罪惡的原因,并努力去改變它,但總是事與愿違,這才是他自己最大的痛苦與不幸。但他把寶貴的精神財富留給后人,他又是偉大而幸福的。 主要運用了欲揚先抑的寫作方法。文章開篇描寫了一個又懶又任性的媽媽,對“我”不管不顧,而在結尾卻點明媽媽是用獨特的方式逼迫“我”成長、獨立,用心良苦,使全文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