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畢加索《格爾尼卡》之中的表現形式及其意蘊分析研究美術學專業_第1頁
解析畢加索《格爾尼卡》之中的表現形式及其意蘊分析研究美術學專業_第2頁
已閱讀5頁,還剩4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解析畢加索格爾尼卡之中的表現形式及其意蘊摘要:格爾尼卡是畢加索具有代表性的作品之一,這幅創作于二戰時期的畫作有著獨特的藝術風格,這種風格是二戰特殊的時代背景所決定的,作品以本位主義的形式揭示了二戰時期法西斯主義對人民犯下的滔天罪行,生動描繪了人民在戰爭中飽受驚恐、痛苦和死亡的折磨,深刻揭示出戰爭的殘酷無情以及給人民帶來的災難,在這幅作品中,畫家用生動的畫面向世人展示了法西斯帝國主義殘害人民的滔天罪行,表達了作者對法西斯的強烈不滿與憤怒之情。本文對格爾尼卡進行解讀,旨在欣賞作品的畫面帶給人們視覺上和心靈上的強烈沖擊。關鍵詞:畢加索;格爾尼卡;藝術表現西班牙著名繪畫家、雕塑家畢加索在二十世紀的畫壇

2、享有盛譽,被稱為現代藝術的創始人,西方現代派繪畫的代表人物,出生于西班牙的畢加索最后加入了法國共產黨,成為一名無產階級畫家。社會上形形色色的人物都成為了畢加索繪畫的主題,其中最多的是乞丐、流浪藝人等形象,畢加索對繪畫藝術的形式不斷開拓創新,形成了自己獨特的畫風,他的作品以立體主義的表現形式贏得世人的喜愛和贊譽。畢加索創作的壁畫格爾尼卡是他具有代表意義的作品之一,整幅作品高349厘米,寬776厘米,代表了畢加索繪畫藝術的巔峰,展現出重要的社會、政治意義和藝術價值。二戰前,西班牙爆發了激烈的內戰,德國納粹勢力支持弗朗哥政權在西班牙實行法西斯主義,從而引發了西班牙轟轟烈烈的反法西斯斗爭。納粹黨在19

3、37年4月對西班牙巴斯克的格爾尼卡進行狂轟濫炸,1500多名平民因此而喪生。這件事對畢加索產生了強烈的刺激,他滿懷憤怒提筆作畫,完成了格爾尼卡這幅傳世之作,用生動而充滿激情的筆觸揭示了法西斯主義將人民推向了戰爭的深淵,揭露了帝國主義對人民犯下的滔天罪行,強烈地沖擊著世人的視覺與心靈。作品內容及創作背景畢加索是西班牙杰出的畫家、雕塑家,西方現代派繪畫的創始人和代表人,在二十世紀的西方畫壇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1881年,畢加索出生于西班牙一個畫師家庭,1904年,23歲的他移居法國并在此后加入了法國共產黨。在他的創作初期,主要以流浪藝人、乞丐和馬戲表演者為主要內容,表現了強烈的同情心,受到了普通勞

4、動者的一致好評,但是他并不滿足,不斷從形式上對繪畫藝術進行創新,最后形成了以立體主義為代表的繪畫風格,這中風格的繪畫是將物體進行幾何分割然后再在一個平面上進行重疊和堆砌,將物體原有的形態徹底改變,他最為典型的立體主義作品就是格爾尼卡。為了支持弗朗哥政權在西班牙的法西斯統治,1937年4月,德國納粹派飛機轟炸了西班牙巴克斯的小鎮格爾尼卡,造成了1500多名平民死亡。正在進行創作的畢加索聽到這個消息,放下手頭未完成的作品,僅僅用了六周時間就完成了這幅有著強烈社會和政治意義的傳世精品。這幅作品采用象征性的手法對德國納粹黨的侵略行為和西班牙法西斯統治者的殘暴進行深入的揭露和有力地抨擊,以史詩般的悲壯情

5、懷沖擊著人們的內心世界。奠定了這幅作品在二十世紀美術史上的重要地位。畢加索用黑、白、灰三種顏色將格爾尼卡小鎮被德國納粹飛機轟炸后的慘狀生動地展現在人們眼前。巴黎淪陷后,經常有德國士兵或將領到畢加索藝術館參觀,但是畢加索并不歡迎這些不速之客,甚至對他們冷眼相待。某次,一群德國官兵參觀玩藝術館離開時,畢加索送給每一位參觀者一副格爾尼卡的副本。當德國頭目問畢加索這是否是他本人的作品時,畢加索毫不客氣地冷言相對:“這是你們的作品!”二戰結束后,畢加索因反法西斯斗爭而獲得了法國抵抗運動展示的榮譽,1944年,他正式加入法國共產黨,成為一名無產階級畫家。為了捍衛二戰的勝利成果以及和平的世界環境,在世界和平

6、大會期間,他又創作了和平鴿為大會增彩,在反對法西斯帝國主義,反對侵略的道路上,畢加索窮其畢生的精力為維護世界和平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格爾尼卡中的現代主義表現 畢加索是一位人道主義者,他的一生都在為維護世界和平,伸張人類正義,促進社會進步不懈努力,并為人類的和平解放事業立下了不可磨滅的功績,他的行為和事跡受到了全世界愛好和平的人民的贊揚和國際社會的尊敬。畢加索本來是一位不關心政治的藝術家,他有著輝煌的藝術成就,但是德國納粹黨的暴行,西班牙法西斯主義對人民的壓迫迫使這位有良知的偉大藝術家投身到了為建立共和國而戰斗的行列中。德國納粹黨的飛機在1937年4月對格爾尼卡進行轟炸后,受到了國際輿論的一致

7、聲討。當時正在創作的畢加索聽到消息后,放下了手頭未完成的作品,滿懷著憤怒與激情僅僅用六周時間就創作了格爾尼卡這幅驚世之作,用生動而形象的筆觸揭示了法西斯主義對人民的殘暴以及帝國主義為人民帶來的深重災難。畢加索首要考慮的是如何才能將自己對格爾尼卡事件的主觀感受充分表達出來。最后畢加索選擇的表達方式就是現代主義手法結合多種風格的運用,通過立體主義表現形式,以半寫實,半象征主義的藝術手法將人民的苦難與法西斯主義的罪惡生動地展示在世人面前。整幅作品的格調以灰白色為主,從右到左依此解讀此畫:在畫面的右側,一件房子著火了,從一扇很亮的窗戶里,伸出一雙女人的手,并且伸著很長的腳趾,就像是從著火的房頂上掉下來

8、一般;往左看,一個婦女似乎在拼命逃跑,身上充滿了驚恐與憤怒;再往左側的一個窗子里,一個婦女正伸出身子,仿佛在呼救或者是叫喊著什么。在她的手上握著一盞油燈,油燈被這個婦女平舉向前,似乎要控訴或揭露什么,她下方的一尊雕塑崩塌了,一盞明亮的燈在畫面的中央閃現,就像是一只驚恐的眼睛;一只鋒利的長矛插在一匹馬的脖子上,馬因為刺痛而不停地狂奔;左邊是一個肢體殘缺的戰士,手中的劍折斷了,而旁邊畫了一支鮮花仿佛在哀悼戰士的犧牲;左下是一位懷抱嬰兒的母親,嬰兒似乎已經死去,母親悲痛欲絕,泣不成聲,左上方的一頭牛眼睛已經移位,透著一種恐怖的氣息,很多人認為這頭牛和這只眼睛是代表邪惡,左上角飛著一直類似鴿子的鳥,這

9、也許就是后來轟動世界的和平鴿吧。對于這樣一個帶有政治意義的主題,畢加索為何要采用現代主義手法進行表達呢?究其根本原因是這種表現手法更有利于對法西斯暴行和人民災難的表達。畫面的篇幅很小,如果是現實主義手法就無法充分表達戰爭的殘酷以及人民的苦難。第一,現實主義手法只能表現格爾尼卡一個村莊發生的慘狀,而無法將其他村莊或整個戰爭的都表現出來,時空的狹窄制約了主題的表達。現實主義能再現格爾尼卡的慘狀,同樣也應該再現美國黑人受到的壓迫,猶太人遭到的滅族之災,應該再現中國人民被日本侵略者的殘害,因為像格爾尼卡這樣的事件發生在世界的每一個角落,一副真正的繪畫作品應該是具有代表意義的。所以,想要表達一類場景或者

10、是一類型事件的意義就必須采用現代主義手法,現實主義有著明顯的局限性。通過現代主義中的象征主義手法,可以將某一個場景所反映出來的一類場景表現出來,而現實主義則無法做到。真因為如此,畢加索才選擇采用現代主義的表現手法來創作格爾尼卡這幅作品。也正是現代主義中的象征意義和普遍代表性,才賦予了格爾尼卡更為廣泛的世界意義,世界上的任何人都會因畫面而產生直接的沖擊。格爾尼卡的藝術表現構圖 當人們第一次見到格爾尼卡時,首先會感覺到畫面的支離破碎和雜亂,然而正是這種雜亂才能表現出納粹轟炸時的慌亂與驚恐,才能符合戰爭打破一切規律和秩序的意義。畢加索非常大膽而隨意地進行形象的組織和構圖,但是在狹窄的畫面中,他又精心

11、設置和構思了每一個形象的位置與設計,深入解讀就能看到其中的秩序性和嚴謹性。畫家通過精心的設計,將整幅畫分為四部分,通過夸張變形的形象統一而有序地表現出充滿刺激與動感的畫面,細節明了,重點突出,體現出非凡的藝術魅力。在這幅作品中,眼睛也是畢加索一直強調的元素,通過這一元素我們可以清晰地感受到戰爭帶給人民的恐懼和絕望。色彩 畢加索的這幅作品采用的是灰白色的格調,整幅畫面體現出一種悲壯的情懷,就像是古代的悲劇場景,就像是用哀傷文體寫出的訣別詩,就像是要對某種完美的事物進行生死訣別,充滿了悲傷的情緒。灰、黑、白三種顏色構成了強烈的色彩沖擊,人們屏住呼吸,就像是被人掐住脖子一樣感到壓抑。痛苦與絕望的情緒

12、自然而然地充滿了內心。同時,灰、黑、白三種顏色組成的色調還能對當時那種驚恐與緊張的氣氛進行很好的烘托,將戰爭的慘烈和人民的苦難充分表現出來,將畫家的責任感和正義感表現出來,將滿腔的憤怒迸發出來。情感的體現 畢加索在作品中還采用了剪貼畫的方式表達藝術情感,將被分割成各種狀態的形體與背景通過手繪的方式進行表現,將畫面的恐怖與緊張氣氛表達得淋漓盡致:讓人們看到的仿佛人間煉獄,喪子的母親,四處奔逃的人畜,房屋燃燒的熊熊火焰,雖然畫面是無聲的,但是無聲勝有聲,戰爭的殘暴和人民的苦難自然展現出來,在西方繪畫史上,格爾尼卡是第一幅用造型標出歷史事件的繪畫作品,作者猶如彈奏了一曲悲愴的樂曲,將同情、挖苦、詼諧

13、、憤怒以及生與死的意義透過這種無聲的樂曲直達人心。藝術的創新 畢加索年輕時就取得了輝煌的藝術成就,但是他畫不驚人死不休,永遠沒有停下創新的腳步,多米尼卡波爾喬曾說,沒有一位藝術家能享受如此的國際性榮譽和得到人們全面的贊譽、愛戴。眾所周知,藝術只是一種真實的假象,是一種表現形式,許多藝術家因為探索藝術的本源而陷入精神的混亂,近代藝術的過失也在于此。許多人受探索精神的毒害,妄想用不了解的因素獲得近代藝術的成果,他們不能描繪看不見的東西,而畢加索做到了描繪確實發生但是無法看到的東西,這也許就是創新意義所在。結語: 著名畫家畢加索因格爾尼卡事件的刺激而創作了格爾尼卡這幅傳世經典作品,揭示了戰爭帶給人民

14、的災難以及法西斯主義對人民的暴行,充分表達了畫家的反法西斯思想。正是因為對法西斯的憤怒才讓畢加索通過藝術的力量對法西斯進行抗爭。這幅作品不僅代表了畢加索繪畫藝術的巔峰,而且具有重大的社會和政治意義。他為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斗爭注入了精神動力。畢加索的反法西斯思想隨著作品的傳播而傳向世界各地,呼喚人們為了和平與自由而奮斗。正因如此,格爾尼卡才成為反戰藝術作品中永遠的經典。參考文獻:1 昌洪寬. HYPERLINK /kcms/detail/detail.aspx?filename=XINX201012248&dbcode=CJFQ&dbname=CJFD2010&v=Mjk2MDR6aDRYbkQw

15、TFRnMlgyaHN4RnJDVVJMbWVaZVpvRnlybVZML0lQU1RGZHJHNEg5SE5yWTFCYklSK0MzODQ= t _blank 格爾尼卡及其社會學意義分析J. 新課程學習(基礎教育). 2010(12) 2 張彩紅. HYPERLINK /kcms/detail/detail.aspx?filename=XNSZ2009S1067&dbcode=CJFQ&dbname=CJFD2009&v=Mjc1ODZtZVplWm9GeXJtVkwvSVBTUFlkTEc0SHRpdnJvOURZNFIrQzM4NHpoNFhuRDBMVGcyWDJoc3hGckNVUkw= t _blank 畢加索的繪畫藝術與政治思想研究J. 咸寧學院學報. 2009(S1) 3 孫遜. HYPERLINK /kcms/detail/detail.aspx?filename=GWDT201026137&dbcode=CJFQ&dbname=CJFD2010&v=Mjg5MDRSTG1lWmVab0Z5cm1WTC9JSWpyUGVyRzRIOUhPcVk1R1k0UitDMzg0emg0WG5EMExUZzJYMmhzeEZyQ1U= t _blank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