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課-挽救民族危亡的斗爭》最新教研教案教學設計(統編人教版高中必修中外歷史綱要(上))_第1頁
《第18課-挽救民族危亡的斗爭》最新教研教案教學設計(統編人教版高中必修中外歷史綱要(上))_第2頁
《第18課-挽救民族危亡的斗爭》最新教研教案教學設計(統編人教版高中必修中外歷史綱要(上))_第3頁
《第18課-挽救民族危亡的斗爭》最新教研教案教學設計(統編人教版高中必修中外歷史綱要(上))_第4頁
《第18課-挽救民族危亡的斗爭》最新教研教案教學設計(統編人教版高中必修中外歷史綱要(上))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精選優質文檔-傾情為你奉上精選優質文檔-傾情為你奉上專心-專注-專業專心-專注-專業精選優質文檔-傾情為你奉上專心-專注-專業第18課 挽救民族危亡的斗爭一、課標標要求認識列強侵華對中國社會的影響,概述晚清時期人民反抗外來侵略的斗爭事跡,理解其性質和意義;認識社會各階級為挽救危局所做的努力及存在的局限性。二、教材分析甲午中日戰爭后,清政府被迫簽訂馬關條約,西方列強掀起瓜分中國的狂潮。面對“三千年未有之大變局”,維新派發動戊戌變法運動,宣傳維新思想,從社會政治、文化等多個方面開展革新;反洋教斗爭中興起的義和團運動展現了人民群眾的愛國主義精神和反抗侵略的抗爭精神。維新變法的失敗,表明改良道路的受挫

2、;義和團失敗后,八國聯軍侵華將中國推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深淵。此后,以推翻清政府為目標的革命思想逐漸成為社會主流。三、學情分析學生已在初中學習過維新變法、義和團運動、八國聯軍侵華、辛丑條約等基礎知識,對這一時期基本的歷史線索也有所了解,但更多地限于感性認識,也缺乏對這一時期史實的整體把握。教學時應引導學生理解挽救民族危亡斗爭的性質和意義,理性分析斗爭的局限性,深入體會復雜的歷史面相。四、教學目標1.通過表格梳理等方法,梳理歸納鴉片戰爭以來多個不平等條約的內容異同。2.通過閱讀分析史料,理性分析維新變法運動和義和團運動失敗的原因和異同。3.通過問題探究與學習交流,對知識分子發動的維新變法和民

3、眾掀起的義和團運動的失敗有深刻認識,同時感受到面對民族危機時,中國人民強烈的愛國熱情權和不屈不撓的抗爭精神。【教學重點】:理解維新變法、義和團運動及其失敗的主要原因;認識到辛丑條蓋則約的簽訂是中國徹底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標志。【教學難點】:全面認識維新變法、義和團運動的失敗和局限,感受近代民族危機良也,的加深和社會各階級捍衛民族尊嚴的愛國之情,認識民主革命是近代歷史的潮流。五、教學過程(一)教學主題危機與救亡19世紀末中國的抗爭。(二)教學過程導入【教師活動】:承接上節課的教學內容,展示189年謝纘泰繪制的時局圖,引導學生感受19世紀末中國的民族危機。馬關條約簽訂后,列強掀起瓜分中國的狂潮

4、,民族危機日益加劇。面對國家遭難,中國人民無不義憤填膺,堅決捍衛民族尊嚴,許多仁人志士為挽救民族危機子的展開了不屈不撓的斗爭。【學習任務】1:分析知識分子的革故鼎新-維新變法材料1 既而合十八省之舉人聚議于北京之松筠庵,為大連署以上書,與斯會其苦者凡千三百余人其書之大意凡三事:一曰拒和,二遷都,三曰變法。而其宗仇旨則以變法為歸。-梁啟超戊戌政變記材料2 卿士之制,自古為然,蓋由封建來者也。孔子患列侯之爭,封建可削,世卿安得不譏。讀王制選士、造士、俊士之法,則世卿之制為孔子所削,而選舉之制為孔子所創,昭昭然矣。選舉者,孔子之制也。-康有為孔子改制考【問題設計】:為什么康有為要搬出孔子作為變法維新

5、的理論領袖?【教師】:引導分析,國門洞開之后,清政府發起了“師夷長技以自強”的洋務運動,但是隨著甲午中日戰爭的戰敗而宣告失敗。面對這“三千年未有之大變局”,供以康有為和梁啟超為代表的中國新銳知識分子首先從思想上發起了維新運動。維新思想與傳統思想格格不入,為避免太大的阻力康有為將孔子宣傳為改制的先驅打著孔子的旗號宣傳維新思想,這說明維新派不敢也不想從根本上否定儒家思想,體現了其軟弱性和妥協性。材料3 戊戌維新之可貴,在精神耳!看其形式,則殊多缺點看其精神,則純以國民公利公益為主,務在養一國之才,更一國之政,采一國之意,辦國之事,蓋立國之大原,于是乎在,精神既立,則形成隨之而來,雖有不備,不憂其后

6、不改良也,此戊戌維新之真相也。戊戌維新雖時日極短,現效極少,而實二十世紀中國開宗明義第一章也。-梁啟超康有為傳【問題設計】:分析戊戌維新在推動中國思想現代化過程中的作用。【學生活動】:思考討論。由于守舊勢力的頑固阻撓,維新派缺乏可靠的社會基礎,因此維新變法持續了103日便失敗了,但其影響是深遠的。它推動了新思想的傳播,尤其是維新派人物嚴復宣傳的進化論,顯著推動了中國仁人志士的思想覺醒和進步。學者陳旭麓在近代中國社會的新陳代謝中所說:“一批一批的中國人接受了進化論,一批一批的傳統士人在洗了腦子之后轉化為或多或少具有近代意識的知識分子。就其歷史意義而言,這種場面,要比千軍萬馬的廝殺更加驚心動魄。【

7、設計意圖】:借助相應的史料分析,使學生理解維新變法運動對近代中國知識分子的啟蒙作用,培養史料實證與歷史解釋素養。【學習任務】2:理解中國民眾的愛國怒火義和團運動。材料4 自德人占據膠澳,教焰益張,宵小恃為護符,借端擾害鄉里民間不堪其苦,以致釁端屢起。下流社會尤為急烈,以恨德人者推展而及所有之歐洲人,而以仇視歐人,乃并與歐人接近者亦仇視之。-故宮博物院明清檔案部義和團檔案史料(上冊)材料5右圖展示了義和團拆毀京漢鐵路的場景。問題設計:分析義和團運動興起的原因和斗爭的特點。【學生活動】:義和團運動興起主要有內外兩方面因素。19世紀末,列強掀起瓜分中國狂潮,民族危機空前嚴重;各地的反洋教斗爭為中國人

8、民反對西方勢力提供了情緒的宣泄點。反洋教斗爭與中國社會民間宗教信仰相結合,最終形成了義和團運動。參加義和團運動的大多是普通民眾,尤以貧困的農民為多。因此義和團運動雖然具有反抗外來侵略的正義性,但它也排斥先進的生產方式和一切外國事物,具有歷史局限性。【問題設計】:結合義和團運動的斗爭特點與“扶清滅洋”這一口號,簡要評價義和東南團運動。【學生活動】:思考評價。可以看到,雖然義和團有樸素的愛國主義思想,但是他們看不清清王朝的真面目,對其愚忠,片面反對一切外國事物,存在著諸多的局限。因此,不論是以康、梁為代表的維新知識分子還是以義和團為代表的中國民中華眾,都無法取得反帝斗爭的勝利。【設計意圖】:通過理

9、性分析和辯證看待義和團運動理解義和團因其自身存在的局限性而無法取得反帝斗爭的勝利,提升學生對歷史趨勢的認識與理解洞察能力。【學習任務】3:認識民族危機的加劇一八國聯軍侵華戰爭與辛丑條約材料6 這位老潑婦獨裁專制四十年;她誰也不怕,只怕洋人。如今洋人最后真來要她的老命了。在眼睜睜就要投繯自盡之前,她還管得了大清江山,兆民生的不命?她就放潑,和洋人拼命了朝廷就決議重用義和團,對十一國列強不惜一戰轉;在了;主和五大臣,其后也相繼被殺。-唐德剛從晚清到民國材料7 城內外民居市廛,已焚者十之三四聯軍皆大掠,鮮得免者。其袒匪之家,受傷更烈。珍玩器物皆掠盡,其不便匣藏者,皆賤值售焉。婦女慮受辱,多自剄。朝衣

10、冠及鳳冠補服之尸,觸目皆是。有自久,項斷尸墜者。其生存者,多于戰門首插某國順民旗,求保護。-羅惇曧拳變余聞材料8 1900年6月21日朝廷宣戰之時,東南部的省級官員廣東李鴻章、南京劉坤一、武漢張之洞和山東袁世凱一致拒絕承認其有效性,堅持認為它是一個亂命、未經皇室適當授權的非法詔令兩江總督張之洞和劉坤一與上海的外國領事達成一項非正式的協定,大意是:作為省里的最高權威,他們將保護外國人的生命和財產,并在他們的管轄區內鎮壓拳民。-徐中約中國近代史【問題設計】:分析清政府對義和團態度轉變的原因以及八國聯軍侵華給中國帶來的影響。【學生活動】:分析思考,發表觀點。義和團運動損害了列強在華利益,于是列強聯合

11、起來侵略中國。清政府對義和團采取“招撫的態度,并貿然向各國宣戰,利用義和團來打擊列強。慈禧在西逃途中發布“剿匪諭旨”,出賣義和團,并指令李鴻章與八國聯軍議和。八國聯軍入侵北京,犯下了累累罪行給中國人民帶來了深重的災難。而在義和團運動時,南方各省的巡撫與西方列強洽商“東南互保”,使整個東南地區避免了義和團運動的影響和外國的入侵這一事件體現了從太平天國運動時期不斷崛起的漢人官僚階級已經嚴重動搖了清政府的統治根基。材料9 本年夏間,拳匪構亂,開釁友邦。朕奉慈駕西巡,京師云擾。迭命慶親王奕劻、大學士李鴻章作為全權大臣,便宜行事,與各國使臣止兵議款。量中華之物力,結與國之歡心。-故宮博物院明清檔案部義和

12、團檔案史料(下冊)【問題設計】:根據材料,結合教材,簡要分析辛丑條約帶來的危害性。【學生活動】:思考分析。19世紀末,列強掀起了瓜分中國的狂潮,在中國大部地區劃分勢力范圍,并在美國“門戶開放”政策影響下形成了共同宰割中國的局面,辛丑條約進一步鞏固了這一局面。辛丑條約是中國近代史上主權喪失最嚴重的不平等條約。在此之前,清政府尚能控制整個中國,各省緊緊圍繞著清政府來運轉;在此之后,清政府完全成為列強統治中國的工具,中國從此徹底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教師】:引導學生回顧鴉片戰爭以來一系列重大的不平等條約,并完成表格。【學生活動】:回顧,完成表格。戰爭不平等條約割地賠款開埠其他規定鴉片戰爭南京條約

13、割讓香港島2100萬銀元五口通商協定關稅第二次鴉戰爭北京條約天津條約等黑龍江以北蘇里江以東略開放通商口岸略中日甲午戰爭馬關條約略2億兩白銀沙市、重慶、蘇州杭州辦工廠八國聯軍侵華辛丑條約無4.5億兩白銀無懲辦“首禍諸臣”定使館界、拆除大沽到北京的炮臺、各國可在北京至上海鐵路沿線駐軍材料10 革命者,天演之公例也;革命者爭存爭亡過渡時代之要義也;革命者,順乎天而應乎人者也。-鄒容革命軍(1903年)【學生活動】:根據表格和材料10,結合教材,理解“民主革命”為何會成為近代中國社會的一股重要社會思潮。維新變法的失敗,表明改良道路在中國行不通,義和團運動也由于其自身的歷史局限而失敗了。辛丑條約簽訂之后

14、,清政府已經完全淪為列強統治中國的具,中國社會的仁人志士逐漸認識到,推翻清政府的專制統治,是中國革命成功的必要前提。隨著民族資本主義的初步發展,民主革命的思想成為一股越來越重要的社會思潮。【設計意圖】:借助史料分析和表格梳理,一方面深刻理解辛丑條約是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完全形成的標志和原因,另一方面初步明確了民主革命將成為時代的潮流,提升學生對歷史趨勢的把握能力。(三)板書設計(四)核心素養水平劃分水平1:能夠認識到19世紀末20世紀初民族危機空前嚴重;能夠從教材和教師呈現的史料中提取相關信息,闡述維新變法、義和團運動、八國聯軍侵華、辛丑條約等重大歷史事件的基本史實;認識到維新派民眾的斗爭都是在反動勢力的阻撓之下宣告失敗。水平2:能夠利用表格梳理等方法歸納近代以來不平等條約的內容;能夠理解馬關條約與維新變法之間的聯系;能夠理解義和團運動、八國聯軍侵華與辛丑條約之間的聯系;能夠嘗試從康有為所處的時代條件來解釋康有為打著孔子旗號宣傳維新變法的原因;認識維新派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