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位定性診斷ppt課件_第1頁
定位定性診斷ppt課件_第2頁
定位定性診斷ppt課件_第3頁
定位定性診斷ppt課件_第4頁
定位定性診斷ppt課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20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神經定位診斷學第五章 顱神經的定位診斷.第五章 顱神經病變的定位診斷第一節 嗅神經一、解剖生理根底 鼻腔內雙極細胞 嗅球內曾帽細胞 嗅束 并胝體下回 前穿質 顳葉海馬回鉤二、嗅神經病變的定位診斷1.嗅覺減退或消逝2.嗅覺過敏3.嗅覺倒錯4.嗅幻覺.第二節 視 神 經一、解剖生理根底 1感光細胞層1.視網膜三層細胞 2雙極細胞層 3神經節細胞層黃斑:視乳頭顳側,1-3mm, 視高敏區。2.視神經 眼球內段 眶內段 骨管內段 顱內段3.視神經交叉4.視束.第二節 視 神 經5.外側膝狀體6.視放線7.視覺中樞二、視神經病變的定位診斷一視力及視野妨礙 1.視力妨礙1視力減退或消逝雙眼:多見眼科病球后

2、視神經炎、繼發性視 神經萎縮,神經科見視神經脊髓炎。.第二節 視 神 經單眼:多為單側視神經病變2幻覺 3皮質盲 特點:1.雙側完全性視力喪失 2.瞬目反射消逝 3.瞳孔對光反射存在 4.眼底正常 5.眼球運動正常.第二節 視 神 經2.視野妨礙1視神經病變 病灶側全盲或中心盲點,病側眼直接對光反射消逝,而間接對光反射存在。2視交叉病變 a.正中部病變:雙顳側偏盲管狀視野 b.兩側部病變: 一側受損-同側眼鼻側視野偏盲 兩側受損-雙眼鼻側視野偏盲.第二節 視 神 經3視束病變 雙眼病灶對側同向性偏盲4外側膝狀體病變 對側同向性偏盲5視放線損害 同向性偏盲或象限性同向性偏盲 a.背束受損-雙眼對

3、側同向性下象限盲 b.腹束受損-雙眼對側同向性上象限盲 c.前部f集合病變-完全性同向性偏盲.第二節 視 神 經6枕葉損害 a.刺激性病變 視幻覺 b.破壞性病變 多出現不完全的視野缺損二視神經乳頭水腫 1.水腫機制 4.水腫緣由 2.眼底表現 5.治療 3.視力表現.第二節 視 神 經三視神經炎1.緣由2.臨床3.治療四視神經萎縮1.緣由2.臨床.第三節 動眼、滑車和外展神經一、眼球運動核上性支配的解割生理根底及其妨礙時的定位診斷(一)眼球運動核上性支配的解剖生理根底 眼球運動的核上性神經支配是從大腦皮質的“動眼中樞開場。從該中樞興隆皮質下的“動眼中樞,再由皮質下的“動眼中樞發出纖維直接到達

4、支配神經核或經由內側縱束將激動傳至支配眼外肌的神經核以實現眼球的共同運動。 眼球的共同運動分為同向運動和異向運動。前者又分為側方同向運動和垂直同向運動,后者以分為集合運動和分開運動。這些運動都是由于皮質同時支配兩眼完成眼球的共同運動,假設發生妨礙也同時累及兩眼。.第三節 動眼、滑車和外展神經1側視運動的核上性支配 (1)皮質的側視中樞 位于額中回后部左右各一。該區受刺激時頭與兩眼轉向病灶的對側。如該區破壞時頭和兩眼那么轉向病灶側。 該中樞與視覺反射有親密關系。如該中樞被急性病變所破環可引起兩眼暫耐性的凝視病灶側,但其強度較額中回后部受破壞時為輕。此外額葉也有眼球運動的側視中樞與聽覺反射活動有關

5、。.第三節 動眼、滑車和外展神經(2)皮質下的側視中樞 又稱副外展神經核。在橋腦緊接近中線處,恰在橋腦外展神經核之上端。每側副外展神經核接受對側大腦半球支配,并由該核發出神經纖維至同側的外展神經核,亦借內側縱束傳至對側的動眼神經核之內直肌核。.第三節 動眼、滑車和外展神經2垂直運動的核上性支配 (1)皮質的垂直運動中樞 眼球垂直同向運動的皮質中樞與側視運動的皮質中樞皆位于大腦的同一部位。該區的上部代表向下運動和側視運動,而該區下部代表向上運動。從該垂直同向運動中樞發出的纖維,能夠與側視中樞的纖維并行,經過內囊以后垂直同向運動的纖維那么與側視中樞下行的纖維彼此分開;垂直同向運動纖維經過上臂而至上

6、丘,司眼球向上運動者止于四疊體上丘之上半,司眼球向下運動者止于四疊體之上丘之下半。.第三節 動眼、滑車和外展神經 (2) 皮質下垂直運動中樞位于四疊體上丘及其附近。四疊體上丘之上半司眼球向上動,并由其發出纖維至雙側之動眼神經核;四疊體上丘之下半司眼球向下運動,由其發出纖維至動眼神經核及滑車神經核 。.第三節 動眼、滑車和外展神經眼球向上運動機理眼球向下運動機理.第三節 動眼、滑車和外展神經3集合中樞 集合運動是由雙側大腦皮質支配,其中樞亦位于額中回后部。其皮質下中樞能夠位于上丘或動眼神經正中核 。.第三節 動眼、滑車和外展神經4內側縱束 兩眼的共同運動永遠是同時的、協調的,無論是隨意的共同運動

7、還是反射性共同運動。這就依托內側縱束的存在完成這項聯絡和傳導義務。 內側縱束位于中腦動眼神經核前方,中央灰質的腹外側。兩側的內側縱束緊接近中線,沿腦干下行,并由前庭神經出纖維走向同側及對側的內側縱束,并分出上行支和下行支。 上行支向上和眼肌神經核聯絡;下行支入脊髓,下行在脊髓前索中,終止于脊髓前角細胞和脊髓發生聯絡,前庭神經和小腦建立聯絡。.第三節 動眼、滑車和外展神經(二)核上性眼球同向運動妨礙的定位診斷 運動的核上性神經受配,是從每一側的大腦皮層的“動眼中樞發出纖維支配兩眼的同向運動。所以一側核上性的病變也影響到兩眼。因此,并不引起復視,這一點與核下性病變不同。.第三節 動眼、滑車和外展神

8、經1側視運動癱瘓(1)皮層病變 額中回后部病變時,對皮質本身產生兩種作用:一種是刺激作用,另一種是破壞作用。 刺激性病變:額中回后部發生刺激性病變如腦蛛網膜炎、腦囊蟲或外傷性皮質瘢痕等時,兩眼發作性的向對側偏視,發作過后那么偏視消逝。多半出現視幻覺。 破壞性病變: 枕葉“動眼中樞的病變,所引起的共同偏視非常少見。破壞性病變時,除引起兩眼共同向病灶外都伴有視野的缺損。而且視野缺損的程度往往非常顯著。.第三節 動眼、滑車和外展神經(2)皮層下白質病變 多出現破壞性病癥,兩眼共同向病灶側偏視,頭亦向病灶轉。除以上病癥外,往往伴有對側面及上肢為主的偏癱,皮層下白質病變常見的高血壓性腦出血、腦血管畸形引

9、起的腦出血、腦膿腫、腦卒中和腦炎等。.第三節 動眼、滑車和外展神經(3)皮層下側視中樞(橋腦)病變 刺激性病變: 兩眼向同側轉動,時間甚為暫短,橋腦的皮層下側視中樞病變時,表現為刺激病癥者,甚為少見。 破壞性病變: 兩眼向病灶對側轉,即凝視癱瘓側的肢體。此種側視癱瘓,較大腦為耐久。多繼續12周以上,但偏視的程度較輕。 因副外展神經核接近中線,雙側副外展神經核間隔較近。故一個病灶,有時可侵及的副外展神經核,那么出現兩眼向雙側的側視癱瘓。.第三節 動眼、滑車和外展神經4內側縱束的病變 內側縱束損害時引起特殊的表現為核間性眼肌癱瘓。是腦干內病變的特征性表現,見于腦干炎、腦干腫瘤、腦干血管病及多發性硬

10、化癥等。 核間性眼肌癱瘓 是指自動眼神經核至外展神經核之間的內側縱束的病變所致。又稱核間麻木。主要表現單(或雙)眼的外直肌或內直肌的分別性癱瘓,多伴有分別性眼球震顫。臨床分前、后兩型。.第三節 動眼、滑車和外展神經 前核間眼肌癱瘓:其病變位于副外展神經核到動眼神經核之間的內側縱束病變所致。表現:患者直視,沒有斜視或眼球輕度外斜多無復視,向病灶側側視時病灶對側眼內直肌癱瘓,并出現復視,同時分別性眼球震顫即外展的健眼比“內收的病眼震顫得更明顯。于集合運動時,兩直肌皆正常。 后核間眼肌癱瘓 :是副外展神經核到外展神經核之間的內側縱束損害所致。主要表現病灶側的外直肌不能做側視運動,兩眼內直肌在側視運動

11、或集合運動對皆正常。直視時無明顯斜視,亦無復視,只需向病灶側側視時才出現復視、外展癱瘓及分別性眼球震顫。 .第三節 動眼、滑車和外展神經2垂直運動癱瘓 (1)皮質病變 垂直運動中樞與側視運動中樞雖都位于額中回的后部,但當該部病變時主要表現為側視運動妨礙,表現為垂直運動妨礙極稀有。而腦干的病變引起垂直運動妨礙比側視運動妨礙多見。這是由于在中腦上丘及其附近的病變多于橋腦的病變之故。 (2)皮層下垂直運動中樞病變 上丘是眼球垂直運動的皮質下中樞,上丘的上半司眼球的向上運動,上丘的下半司眼球的向下運動,因此上丘病變時能引起眼球垂直運動妨礙。 刺激性損害:在臨床上表現為垂直性的動眼危象。該危象為發作性的

12、,繼續時間較短,眼球多轉向上方,多發于流行性腦炎以后。.第三節 動眼、滑車和外展神經 破壞性損害:眼球垂直同向運動癱瘓。稱為帕里諾德(Parinaud)氏征候群又稱中腦頂蓋綜合征)。有三種表現。第一,眼球向上運動癱瘓,是最常見的一種表現方式。第二,眼球向上下運動皆癱瘓。第三,眼球向下運動癱瘓,最少見。 垂直同向運動癱瘓的緣由最多見者為松果體腫瘤、四疊體膠質瘤,可見于腦炎、神經膠質瘤及血管性病變等。上丘病變時病變假設向腹側擴展,常合并瞳孔的妨礙,瞳孔擴展,對光反射消逝,假設病變再向腹側擴展,可影響到動眼神經核,引起核性眼外肌麻木。如向外側擴展影響到外側膝狀體時,那么出現雙眼對側同向性偏盲。.第三

13、節 動眼、滑車和外展神經二、眼球運動神經核下性支配的解剖生理及妨礙的定位診斷(一)眼球運動神經核下性支配解剖生理 1司眼球運動的神經核 司眼球運動的神經有動眼神經、滑車神經和外展神經。 (1)動眼神經核 動眼神經核位于中腦上丘的程度大腦導水管周圍灰質腹側部,為一長形的細胞團塊,長約56毫米。其下端與滑車神經核相連。動眼荊三個主要細胞群組成。1動眼神經核.第三節 動眼、滑車和外展神經主核: 兩側的主核分別支配提上瞼肌、上直肌、內直肌、下斜肌和下直肌。因此主核自上端至下端依次分為提上瞼肌核、上直肌核、內直肌核、下斜肌核和下直肌核。根據學者們實驗研討證明:支配提上瞼肌和上直肌的纖維完全不交叉,支配內

14、直肌的纖維大部分不交叉,支配下斜肌的纖維大部分交叉,支配下直肌的纖維那么完全交叉。提上瞼肌:司眼瞼上提。上直肌:司眼球向上和稍向內轉。 內直肌:司眼球內轉。 下斜?。核狙矍蛳蛏虾蜕韵蛲廪D。 下直肌:司眼球向下和稍向內轉 。.第三節 動眼、滑車和外展神經 縮瞳(Edingerwestpbal)核 位于動眼神經的背側,左右各一,由小型的細胞構成(副交感神經核),并發出纖維走向眼內平滑肌,司瞳孔減少及調理機能。 正中核(Perlia氏核):位于動眼神經核中部之內側部,由小型細胞構成,司眼球的集合機能。.第三節 動眼、滑車和外展神經 (2) 滑車神經核 位于中腦中央灰質的腹側部平下丘的程度,位于動眼神

15、經核的。由該核發出纖維支配上斜肌,使眼球向外下方運動。該神經有一特點,自神經核纖維后再交叉到對側,而終止于上斜肌?;嚿窠浀睦w維自該核發出后,先彎向背側,再行向背內方。最后進入前髓帆而交對側,于下丘的下方穿出中腦。 (3) 外展神經核 位于橋腦第四腦室底部面丘的里面,從此核發出纖維支配外直肌,使眼球向外側轉動。外展神經自核發出后斜向腹外側進展,于錐體束的外側出橋腦。2滑車神經核3外展神經核.第三節 動眼、滑車和外展神經(二)眼球運動諸神經核及核下性妨礙的定位診斷 1動眼神經病變的定位診斷 (1) 核性病變 在核下病變中核性病變比較少見,而神經干的病變比較多見,由于動眼神經核的分布比較彌散,因此

16、在發生病變時一側整個的神經核都呵斥動眼神經完全性癱瘓者比較少見。另一方面,病變只選擇性地進犯一個眼肌的神經核者亦屬稀有。故動眼神經核處發生病變時的特點:多為雙側性的,且為不完全性的,同時多合并有集合機能癱瘓及瞳孔妨礙。.第三節 動眼、滑車和外展神經(2)核以下的神經纖維病變 指自核發出的纖維到達眼球這一段神經纖維的病變。如一側神經纖維的損傷,引起同側眼的瞳孔散大,對光反射消逝,調理機能喪失,眼球向外方并稍向下方斜視。 在腦干內段(自核發出至出腦干以前)神經纖維比較分散,組成很多小束穿繞紅核及黑質。因此髓內纖維損傷有兩個特點:第一,多為不完全性損傷,完全性損傷者比較少見。第二,多合并附近組織的損

17、傷病癥,如紅核、黑質及錐體束。因此構成各種交叉性綜合征,如Benedikt氏綜合征或Weber氏綜合征。.第三節 動眼、滑車和外展神經2滑車神經病變的定位診斷 一側滑車神經癱瘓只需在向下凝視時才發生斜視和復視?;颊哂X得只需在下樓梯時,眼向下看,才干出現復視?;颊叩念^常歪向對側以減輕復視,此為滑車神經癱瘓時特有的征象。 (1)核性病變:單純滑車神經核病變時出現對側上斜肌的癱瘓,臨床上甚為少見,滑車神經核性病變常合并動眼神經核的損害,那么出現滑車神經動眼神經交叉性癱瘓;同側出現動眼神經癱瘓,病變的對側出現滑車神經癱瘓。 (2)核以下神經纖維病變:前髓帆病變:由于兩側滑車神經纖維在前髓帆內交叉,故該

18、處有病變時引起雙側滑車神經癱瘓。.第三節 動眼、滑車和外展神經3外展神經病變的定位診斷 (1)核性病變:外展神經核在面丘內被面神經纖維所環繞,因此,外展神經核變時多合并面神經纖維的損害。除了外展神經癱瘓外,還合并面神經下運動單位性癱瘓。 (2)核以下的神經纖維病變:外展神經或其根在腦底部病變時可發生孤立的外直肌癱瘓,引起內斜視,眼球不能向外側轉動,并有復視。特別是向患側凝視時更加明顯。 展神經干在顱底的行程最長,故受進犯的時機最多;例如腦膜炎、顱底蛛網膜炎,動脈硬化、腦底動脈瘤、腦腫瘤或顱內壓力增高等,皆可引起一側或兩側的外展神經癱瘓輕癱或完全性癱瘓。當顱底病變時呵斥外展神經損傷時也經常合并其

19、它顱神經的損害,如第3、4、5、7、8對顱神經。 .第三節 動眼、滑車和外展神經三、瞳孔其妨礙的定位診斷 (一)瞳孔的解剖生理 瞳孔是虹膜的游離緣所構成的孔,位于角膜的后方,虹膜由兩種平滑肌(瞳孔括約和瞳孔擴展肌)構成。瞳孔受兩種神經支配,瞳孔括約肌受副交感神經支配,使瞳孔減少;瞳孔擴展肌受交感神經支配,使瞳孔擴展。 正常時瞳孔直徑大小變化較大,約為25毫米,平均約4毫米。小于2毫米者稱瞳孔減少,大于5毫米者稱為瞳孔散大。 .第三節 動眼、滑車和外展神經1瞳孔括約肌的神經支配 支配瞳孔括約肌的神經來自中腦縮瞳(Edinger Westpbal)核發出的神經纖維,這種纖維包括在動眼神經中,直到眶

20、內進入睫狀神經節。并在其中交換神經元發出節后纖維,構成睫狀短神經,支配瞳孔括約肌。該神經興奮使瞳孔減少。大腦皮質亦有瞳孔減少中樞,位于額葉和枕葉。在枕葉者位于“動眼中樞附近;在枕葉者位于紋狀周圍區??s瞳的傳導路中腦動眼神經海綿竇眶內睫狀神經節瞳孔括約肌.第三節 動眼、滑車和外展神經2瞳孔擴展肌的神經支配擴瞳的傳導路丘腦底部中腦橋腦延髓睫狀體脊髓中樞C8T1頸下節頸中節頸上節換元頸內動脈神經叢海綿竇三叉神經眼支眶內睫狀神經節睫狀長神經瞳孔擴展肌、瞼板肌、球后平滑肌 瞳孔擴展肌是由交感神經支配,該神經興奮那么使瞳孔散大。大腦皮質的額葉、后中央回及額上回受刺激時都可引起雙側瞳孔散大。 .第三節 動眼

21、、滑車和外展神經 交感神經頸上節以上的病變只需第二支的損害方出現何納(Hornet)氏綜合征,但無病側面部的發汗妨礙。因此,頸內動脈叢病變或海綿竇叢病變皆可產生何納(Hornet)氏綜合征,但不出現面部發汗妨礙。這一點有重要的定位診斷意義。.第三節 動眼、滑車和外展神經3對光反射 以強光照射一側瞳孔引起雙側瞳孔收縮,稱為對光反射。被照射側的瞳孔反射稱直接對光反射,另一側的瞳孔反射稱為間接對光反射。對光反射的傳導途徑:視網膜的視桿細胞和視錐細胞視神經視交叉視束頂蓋前區換神經元同側及對側的縮瞳核睫狀神經節睫狀短神經瞳孔括約肌.第三節 動眼、滑車和外展神經4集合反射和調理反射 當兩眼忽然凝視一近物時

22、,同時出現兩種反射,即集合反射(瞳孔減少及水晶體凸度添加)。 集合反射:兩眼集合名日集合反射。集合反射之通路亦由視神經傳到枕葉皮質,再由枕葉皮質傳至額葉皮質,再由額葉皮質發出纖維至正中核,使兩側內直肌收縮。集合反射之興奮亦可直接來源于大腦皮質雙眼做隨意的集合運動。調理反射之興奮自視網膜開場,經視神經至枕葉17區,在17區交換神經元后至19區,交換神經元后乃經皮質中腦束至正中核,自正中核發出纖維至雙側縮瞳(Edinger-Westphal)核,再經動眼神經至瞳孔括約肌及睫狀肌。.第三節 動眼、滑車和外展神經(二)瞳孔運動妨礙的定位診斷1瞳孔收縮機能(副交感神經)的病變 副交感神經病變時主要表現為

23、破壞性病變,即瞳孔散大對光反射減弱或消逝,臨床上比較多見。其定位診斷如下: (1)病變在視神經同側 直接的對光反射與對側間接的對射減弱或消逝, 同側的間接對光反射和對側的直接對光反射正常。 2)病變在視交叉正中 雙顳側瞳孔對光反射減弱或消逝; 雙鼻側瞳孔對光反射正常.第三節 動眼、滑車和外展神經 3病變在視交叉的雙外側 雙鼻側瞳孔對光反射減弱或,此 種征象在臨床上甚稀有。(4)病變在視束 同側眼鼻側與對側眼顳側瞳孔對光反射減弱 或消逝 (5)病變在中腦后連合 雙側對光反射減弱或消逝,而調理機 能正常。(6)病變在頂蓋前區與縮瞳核之間 同側直接與間接反射減弱 或消逝,對側正常。(7)病變在縮瞳核

24、 同側瞳孔完全癱瘓。(8)病變在正中核與縮瞳核之間 調理機能消逝。(9)病變在動眼神經 瞳孔完全癱瘓。(10)病變在睫狀神經節 瞳孔對光反射減弱或消逝,而調理機 能正常.第三節 動眼、滑車和外展神經2.瞳孔擴展機能(交感神經)的病變 支配眼部的交感神經病變臨床上有兩種表現:第一,交感神經麻木,第二、交感神經受刺激,其中以交感神經麻木較多見。 A交感神經麻木(Horner氏綜合征):該綜合征是由于自丘腦下部發出的下行交感神經纖維(經腦干及脊髓)或交感神經頸節及節后纖維任何一處的病變引起。 .第三節 動眼、滑車和外展神經病癥與體征:何納氏綜合征的主要表現為三主征;瞳孔減少、眼裂變小、眼球內陷。除此

25、之外還有發汗妨礙和面部皮膚的溫度變化等。 (1)瞳孔減少 最主要病癥之一。瞳孔雖然減少,但對光的反射和調理反射存在。(2) 眼裂變小 是由于提上瞼肌中的平滑肌(瞼板肌)癱瘓之故。這種癱瘓的程度遠較動眼神經癱瘓者為輕。且在第一級神經元病變時,往往無此病癥。(3) 輕度眼球下陷 是由于眼球后部平滑肌(Mjjeller氏肌)癱瘓之故。(4) 發汗妨礙面部及頸部發汗減少或無汗。(5)面部或頸部溫度添加,因血管擴張所致,多為暫時性。 .第三節 動眼、滑車和外展神經 B交感神經刺激綜合征多在交感神經病變的早期出現,后期多出現交感神經刺激病癥為“三大,即瞳孔散大、眼裂大及眼球略外突。其緣由有:肺結核、肺腫瘤

26、、,肺膿腫、支氣管擴張癥、頸外傷、頸部腫瘤及交感神經炎等。(反霍納氏征).第三節 動眼、滑車和外展神經3影響瞳孔散大及減少的要素 (1)瞳孔減少 (瞳孔直徑小于2毫米為瞳孔減少) 1 老年人 2 動脈硬化癥 3 遠視眼 4 梅毒 5 酒精中毒 6 藥物中毒:嗎啡、鴉片中毒 7 眼神經受刺激 8 頸交感神經麻木 9 顱壓高 10 睡眠 11 昏迷 12 深呼吸 13角膜或眶內異物 14 迷走神經張力增高者,亦見皮膚稍冷、血壓低、脈搏 慢以及眼心反射亢進等 .第三節 動眼、滑車和外展神經2瞳孔散大(瞳孔直徑大干5毫米為瞳孔散大) 1 焦慮、恐懼、疼痛 2 甲狀腺機能亢進 3 近視眼 4 藥物作用如

27、阿托品、后馬托品等 5 動眼神經麻木 6 頸交感神經受刺激 7 眼?。喝缫暳Φ拖抡?8 精神興奮或憤怒的反響 9 深吸氣 10 丘腦下刺激 11 大腦皮質額中回后部受刺激 12 交感神經張力增高者,瞳孔散大、皮膚溫脈快、血壓高以及眼心反射減弱 .第三節 動眼、滑車和外展神經3瞳孔大小不等瞳孔大小不等比雙側瞳孔的擴展或減少更有重要的意義。 1)生理性:正常人也可以出現瞳孔不等。 2)一側交感神經受刺激那么引起該側瞳孔變大;一側交感神經麻木那么引起該側瞳孔變小。 3)動眼神經受刺激引起瞳孔減少,動眼神經麻木引起瞳孔散大。 4)虹膜炎 5)視力減退或失明者:瞳孔輕度散大 6)內耳疾病可引起瞳孔減少7

28、)海馬疝: 瞳孔散大并且固定。 8)病灶損害額葉起始經過內囊下降的瞳孔擴展纖維,那么引起對側瞳孔減少,而同側瞳孔大。 9)因視束疾病引起偏盲者,病灶側瞳孔散大。 .第三節 動眼、滑車和外展神經4瞳孔病變綜合征 1 阿-羅氏瞳孔病因:該瞳孔最早見于神經梅毒,因此以為阿一羅氏瞳孔是神經梅毒的特征性的改動。其實不然,威尼克Wernicke氏腦炎、四疊體腫瘤、血管病、外傷尤其外傷性去大腦強直形狀、嚴重的內因性或外因性中毒、腦炎、兒童期腦病。此外半側顏面萎縮癥亦偶可出現此種瞳孔。 臨床表現:幢孔對光反射的纖維經過中腦的頂蓋前區中腦導水管后改換神經元,再將激動傳至縮瞳核,再與調理反射纖維同路至瞳孔括約肌,

29、引起瞳孔收縮; .第三節 動眼、滑車和外展神經2埃敵Adie氏瞳孔 又稱緊張性幢孔,又稱為伴有腱反射消逝的緊張性幢孔。 病因 本綜合征病因未明,以為與外傷、中毒、感染及中腦病變有關。 臨床表現 患側瞳孔較健側瞳孔略大,但有時呈卵圓形?;紓韧椎膶夥瓷渲苯樱夯蜷g接皆極愚鈍,或者消逝。實驗調理反射時亦常緩慢地出現瞳孔收縮。患側瞳孔對阿托品或后馬托品等散瞳藥有瞳孔散大反響?;紓纫暳σ蛲咨⒋蠖鴾p弱。本綜合征多見于青年女性。 .第四節 三叉神經一、三叉神經的解剖及生理根底三叉神經是混合神經,是由覺得神經和運動神經組成的。覺得神經司面部、口腔及頭頂前部的覺得運動神經支配咀嚼肌的運動。三叉神經共分三支,

30、第一支為眼神經經眶上裂出顱,第二支為上頜神經經圓孔出顱,第三支為下頜神經經卵圓孔出顱。.第四節 三叉神經一覺得神經核三叉神經中腦核深覺得三叉神經腦橋核觸 覺也叫三叉神經覺得主核三叉神經脊束核痛溫覺 核上部面部中央痛溫覺 洋蔥皮樣核下部面部周圍痛溫覺.第四節 三叉神經二運動核 運動核在橋腦位于覺得主核的內側,從核發出的纖維支配咀嚼肌。三叉神經運動核接受雙側皮質腦干束的支配,但主要接受雙側的支配。.第四節 三叉神經二、三叉神經病變的定位診斷1、周圍性病變周圍性病變是三叉神經根、半月節、三叉神經干或其三個支的病變。分刺激性病癥及破壞性病癥。刺激性病癥主要表現為三叉神經痛,是一種發作性猛烈的疼痛。破壞

31、性病癥主要表現為覺得減退或消逝,伴有同側直接角膜反射減弱或消逝,對角膜反射減弱或消逝。同側咀嚼肌癱瘓,張口時下頜偏向病側。.第四節 三叉神經1三叉神經根的病變:三叉神經根的病變以各種腦膜炎、蛛網膜炎、癌性腦膜為多見。三氯乙烯選擇性進犯三叉神經。用銻劑治療(如治療黑熱病時)數月后面部麻木及蟻走感。維生素乙組缺乏也是面部麻木的一個緣由。神經根病變對多數合并有第7、第8顱神經的損傷及同側小腦病癥及體征。該部以聽神經鞘瘤最多見。首先進犯聽神經,在病程的中后期也能夠同時進犯三叉神經和面神經。該部位的病變也可見于局限性蛛網膜炎或腦膜瘤等。 .第四節 三叉神經2三叉神經節的病變三叉神經痛是三叉神經節病變最常

32、見的病癥,并常伴發疹,三叉神經區的覺得愚鈍或消逝,同側直接及對側間接角膜反射減弱或消逝,咀嚼肌癱瘓(完全性或不完全性)。 三叉神經炎可出現帶狀皰疹,分布在三叉神經分布區或某一支的分布區內,其中以眼支多見。并且容易伴發角膜潰瘍甚至發生全眼炎,伴有或不伴有青光眼。.第四節 三叉神經(3) 三個分支的病變主要的早期病癥是三叉神經痛,繼之是各分覺愚鈍或消逝。如第三支有病變時多合并有咀嚼肌力減弱或完全癱瘓。開口時下頜向患側偏歪,久之也可出現萎縮。.第四節 三叉神經2核性病變 主要指橋腦及延腦中三叉神經核的病變,病變在橋腦腹外側部可損害:主核及三叉神經運動核,前者的損害出現同側面部的觸覺妨礙,后者的損嚼肌

33、癱瘓(完全性或不完全性),延髓腹外側部的病變可損害三叉神經脊束核,部節段性的痛、溫覺妨礙,即所謂分別性的覺得妨礙,即痛覺及溫度覺消逝,而觸覺存在。.第四節 三叉神經在該核不完全性損害對可出現節段性痛、溫覺妨礙。當脊束核的上端發生病變時,那么表現為同側面中心部痛、溫覺妨礙,而其下端病變時那么面部之周邊部出痛、溫覺妨礙。這種損害最常見于延腦空洞癥。病灶多位于延腦腹外側部侵及脊束核及疑核,出現同側面部痛、溫覺妨礙、聲音嘶啞、軟腭癱瘓及咽反射消逝等。除此之外以發生在橋延腦內的病變還有腦干內腫瘤,腦干內血管病(尤其是小腦后下動脈血栓構成)多發性硬化癥。.第四節 三叉神經三叉神經周圍性損害與核性損害之間的

34、鑒別有三點:(1)周圍性損害之覺得妨礙區內各種覺得皆有妨礙(觸覺、痛、溫覺)。而核性損害者,那么視哪一個核的損害而定,出現該核的機能妨礙。如覺得主核受損害那么出現三叉神經區內的觸覺妨礙。脊核受損害,主要經區的痛、溫覺妨礙。(2)周圍性損害那么按支的分布出現各種覺得妨礙,而核的損害那么出現單一種的覺得妨礙,如脊束核上部病變,那么病側面中心部出現痛、溫覺妨礙,下部病變,那么出現同側面周圍部痛、溫覺妨礙。而觸覺完全正常。(3)周圍性損害多合并其他顱神經(尤其是、)的妨礙。核并腦干內其他顱神經及其髓內纖維及長傳導束的妨礙。.第四節 三叉神經3傳導束性病變 覺得方面: 三叉神經在腦干、丘腦、覺得放線及皮

35、質覺得中樞的病變幫對側面部的覺得妨礙,但多合并運動妨礙的病癥及體征。 運動方面: 單側皮質腦干束病變不出現明顯癱瘓,由于一側三叉神經運側大腦皮質支配。當核上性運動構造損傷時,可出現下頜反射活潑或亢進。.第四節 三叉神經三、眼球運動神經與三叉神經同時受損的常見綜合征1、巖尖綜合征多因急慢性中耳炎及乳突炎引起,在顳骨巖部的尖端硬腦膜外間隙引起局限性腦膜炎。出現病炷側外展神經癱瘓以及三叉神經眼支甚至上頷支受侵,首先出現眼支甚或上頷支的三叉神經痛,繼之出現三叉神經、某乒配區的覺得妨礙及角膜反射妨礙。2、破裂孔綜合征該綜合征與海綿竇后部的綜合征類似,除了損傷、顱神經外,還侵及交感神經出現霍納氏綜合征。假

36、設為占位性病變還能夠閉塞頸內動脈而出現腦病癥。最常見于鼻咽癌轉移。.第四節 三叉神經3、海綿竇綜合征該綜合征侵及、顱神經及三叉神經,其中外展神經多首先受侵。根據病變的都位與范圍分為前、中、后三型:這種分型多見于海綿竇動脈瘤時出現。l前型 顱神經、及三叉神經第一支受侵。2中型 顱神經、及三叉神經第一、二支受侵。 3后型 顱神經、及三叉神經三支全受侵。海綿竇內較大的病變也可出現后型的病癥與體征。.第四節 三叉神經4、眶尖綜合征 視神經孔在眶上裂之內側,眶尖病變可同時損害眶上裂經過的神經、I及三叉神經之眼支與視神經孔經過的視神經。1、損害 眼外肌癱瘓及瞳孔散犬,對光反射及凋節反射皆發生妨礙。2三叉神

37、經眼支病變 首先出現眼內及額區痛,繼之覺得愚鈍或消逝,同側直接角膜反射減弱或消逝及對側間接角膜反射亦減弱或消逝。3視神經損害 同側視力妨礙,久之出現原發性神經萎縮。4有時可出現眼球突出。.第四節 三叉神經5、眶上裂綜合征1、顱神經及三叉神經的眼支損害,其病癥及體征同前,其中以動眼神經癱瘓最顯著。 2同側眼球有能夠出現輕度外突因靜脈受壓、眼球后水腫所致。3眼交感神經受侵可出現交感神經破壞性體征何納氏綜合征;瞳孔減少、眼裂變窄及跟球內陷。但因有動眼神經癱瘓出現眼瞼下垂及瞳孔散太,因有球后水腫出現眼球外突,故何納氏征多不顯著。4如有占位病變時,放射線攝片可發現有眶上裂骨質破壞。.第四節 三叉神經6、

38、三叉神經旁綜合征Raeder氏該綜合征是由于三叉神經節附近的局限性病變引起,如動脈瘤、骨折、梅毒及部分骨炎引起。主要表現為三叉神經及交感神經妨礙,前者首先表現為三叉神經痛,維之出現覺得減退甚至消逝及角膜反射妨礙,也可出現咀嚼肌癱瘓;后者表現為何納氐綜合征,該綜合征多伴有動眼神經麻木。.第五節 面神經面神經核位與橋腦下端的位置.一、面神經的運動通路 中央前回下1/3 內囊 腦干 面神經核 內耳門 面神經管 莖乳突孔 腮腺 分五支 表情肌 . 二、副交感神經通路 上涎核 中間神經 膝狀神經節 鼓索神經 舌神經 頜下神經節 巖大神經 翼管神經 蝶腭神經節 節后纖維 下頜下腺、舌下腺 淚 腺. 三、覺

39、得神經通路 中央后回 內囊 丘腦 味覺丘系 孤束核 三叉神經脊束核 中間神經 膝狀神經節 鼓索神經 舌神經 舌前2/3 面肌深覺得 鼓膜、內外耳及外耳道痛溫覺 交叉對側三叉神經脊束核耳及外耳道痛溫覺面 肌 深覺得.第五節 面神經1、核上性病變 大腦皮質運動區之下1/3的面肌運動代表區及其發出的纖維損害產生病灶對側下半面部表情肌癱瘓。因上半部表情肌由雙側皮質支配,損害時不出現癱瘓。核上性面神經癱瘓又稱為中樞性面神經癱瘓。單獨出現中樞癱瘓者甚為少見。只在額葉后下部或前中央回下部局限性損害時出現。中樞性癱多與偏癱同時出現。如腦腫瘤、腦外傷等。.第五節 面神經中樞性面癱與周圍性面癱的鑒別診斷 中樞性面

40、癱 周圍性面癱 神 經 元 上運動神經元 下運動神經元 病 灶 對 側 同 側 面癱范圍 眼裂以下面肌癱 全面肌癱 味 覺 正 常 可有妨礙 伴發病癥 常有,如偏癱 不一定.2核性及髓內纖維病變 橋腦病變時損害了面神經核及橋腦內由面神經核發出的纖維,出現病變同側面神經周圍性癱瘓。假設病變的范圍較大侵及了同側錐體束,那么出現面神經性交叉性癱,病灶側面神經周圍性癱瘓,病灶對側出現舌下神經及上下肢中樞癱瘓。 圍繞外展神經核附近的面神經纖維病變時,容易損及外展神經核,那么出現病灶側面神經及外展神經癱瘓。面神經核的病變多見于腫瘤、炎癥、急性前角灰質炎(腦干型)等病變。第五節 面神經.3橋腦外的面神經病變

41、 橋腦外的面神經病變時可產生面神經周圍性癱瘓,即病變側表情肌全部癱瘓。 表現為:自上而下有額紋消逝、額部不能蹙起皺紋、不能皺眉、眼輪匝肌無力及眼瞼不能閉合,用力閉眼時出現貝爾氏(Bell) 景象,即眼球上竄。同側直接及間接角膜反射消逝,對側者正常。受累側眼淚外流,鼻部皺褶消逝,口角下垂,閉口鼓氣時患側頰部突出,不能吹口哨,患側鼻唇溝變淺或消逝,而且變短,哭笑尤甚。 橋腦外的面神經癱瘓,其中以貝爾(Bell)氏麻木為最多見,約占一切面癱的83。第五節 面神經.第五節 面神經3橋腦外的面神經病變 (1) 面神經周圍性癱瘓+耳鳴、耳聾+味覺消逝+前庭神經機能紊亂+唾液分泌、淚腺分泌妨礙病變位于顱后窩

42、或聽道,侵襲中間神經及聽神經。 (2)面神經周圍性癱瘓+耳殼、外耳道、鼓膜等處發生帶狀皰疹+味覺消逝+唾液分泌妨礙+角膜反射(直接、間接)妨礙病毒侵及膝狀神經節的結果。. (3) 面神經周圍性癱瘓+聽覺過敏+味覺消逝+唾液分泌妨礙及角膜反射(直接、間接)妨礙病變累及鐙骨肌支,引起鐙骨肌癱瘓,鼓膜張肌相對張力添加,因之對振幅大的低音過敏,亦侵及味覺及唾液分泌纖維。 (4) 單純面神經周圍性癱瘓而無其他病癥,表示病變位于莖乳孔之外。第五節 面神經.4、面肌痙攣 面神經受刺激時發生面肌抽搐,稱面肌痙攣。多見于中年,陣攣性痙攣多見,表現為一側或雙側眼部、口部及頰部肌肉不自主的不規那么的頻率不一致的肌肉

43、痙攣。發作性的,心情激動時加重,集中留意力時減輕,睡眠中消逝。見于橋腦小腦角蛛網膜炎、腫瘤、神經官能癥等。第五節 面神經.第六節 聽神經聽神經是覺得神經,包括耳蝸神經 前庭神經.第六節 聽神經一、解剖生理根底1、耳蝸神經又名聽神經,在內耳道內與面神經伴行,經小腦橋腦角入腦干,終止于耳蝸神經核。耳蝸神經核分前、后兩核,位于橋腦與延髓交界處。聽覺刺激沿腦干兩側傳導,因此每側外側丘系中都有來自兩耳的聽覺纖維。所以當一側外側丘系的損害不產生明顯的聽力妨礙。.第六節 聽神經2、前庭神經前庭神經是覺得神經,其神經節位于內耳的底部。神經節的周圍支終止于半規管壺腹、橢圓囊和球囊。其中樞支和耳蝸神經一樣經內耳道

44、入顱組成前庭神經根入腦干,終止于前庭神經核。另外還有一小部分纖維直接入小腦組成前庭小腦束的一部分。.第六節 聽神經前庭神經的核上性聯絡1小腦蚓部的頂核主要是同側的聯絡2經過內側縱束,前庭神經核和眼動神經諸核發生聯絡3前庭神經和丘腦以及大腦顳葉皮質發生聯絡4經過前庭脊髓束和脊髓前角細胞發生聯絡5前庭神經與腦干的植物神經中樞、網狀構造和迷走神經核等發生聯絡。.第六節 聽神經二、聽神經病變的定位診斷一耳蝸神經病變時的病癥及定位診斷(1)刺激病癥 耳鳴。耳蝸神經遭到刺激時那么發生耳鳴,如聽神經纖維瘤是最早期的病癥。聽中樞的病變,也可發生耳鳴及幻聽,由簡單的雜音到復雜如音樂聲、語聲等。此外神經官能癥可出

45、現耳鳴,服藥或疲勞時亦可出現耳鳴。.第六節 聽神經(2)破壞病癥 耳聾。通常將耳聾分成以下兩種。一種是神經性耳聾,一種是傳導性耳聾。傳導性耳聾是由于外耳或中耳的病變所致。如急慢性中耳炎或耳硬化癥耳聾骨傳導大于氣傳導,用韋伯爾(Weber)氏法檢查時,音響偏向患側,常伴發耳鳴。神經性耳聾是聽神經或內耳感受器的病變,見于迷路炎、考蒂器病變。聽神經纖維瘤或其他緣由的聽神經損傷時。林內(Rinne)氏法檢查時患耳不到音響,但在健側能聽到。如用韋伯爾(Weber)氏法檢查音響偏同健側,常伴發眩暈。 .第六節 聽神經 耳蝸神經核及耳蝸神經(聽神經之一部分)病變病灶側聽力妨礙。 外側丘系病變一側的外側丘系傳

46、導對側耳的大部分聽覺纖維及同側耳的一個小部分聽覺纖維。一側的外側丘系損害時那么出現對耳聽力妨礙較重,而同側耳聽力妨礙較輕。但在臨床實際中一側之外側丘系病變時聽力妨礙只出如今病灶的對側,見于腦于腫瘤時。 大腦皮質中樞病變,多先有耳鳴及幻聽以后出現雙側聽力不完全性妨礙,以病灶對側;交為明顯。同時伴顳葉損害的其它病癥。.第六節 聽神經二前庭神經病變時的定位診斷前庭神經系統損害時能夠出現眩暈、眼球震顫和共濟失調三組病癥及體征。1、眩暈 眩暈是前庭神經系統病變時主要病癥,一是覺得周圍環境有方位的變動,如外周景物向一側挪動、搖擺或升降,稱為客觀性眩暈,二是覺得本身轉動或搖動,如躺在船上一樣,稱為客觀性眩暈

47、。兩種覺得均有者稱為旋轉性眩暈。眩暈發作時多伴惡心、嘔吐、面色慘白及血壓降低等病癥。 旋轉性眩暈多見于半規管或前庭神經的病變,前庭性眩暈多伴有步態不穩位、眼球震顫、惡心及嘔吐等病癥。因半規管病變所致之眩暈多在忽然改動頭位時加重。.第六節 聽神經2眼球震顫 眼球震顫雖然是神經系統損害常見的征象,但單獨從眼球震顫來說沒有確意義。必需結合其他神經系統體征方能做出較一定的定位診斷。但眼球震顫還要的參考意義。 眼球震顫是一種不自主的、節律性的(很少的是非節律性)往返擺動的眼球運動。因神經系統各部位病變所出現的眼球震顫不太一樣,因此眼球震顫對神經病定位有一定的參考意義。.第六節 聽神經(1)眼球震顫的方式

48、 程度性(眼球向側方向擺動) 垂直性(眼動) 旋轉性(眼球循前后軸而旋轉),分順時針 及 逆時針兩種 混合性或垂直性兼有旋轉性.第六節 聽神經(2)眼球震顫的分類 視覺性眼球震顫:視動性眼球震顫,是一種生理景象,正常人皆可出現。是由于凝視點延續不斷地挪動所致。分兩種:視力妨礙性眼球震顫:眼球自中點向兩側等間隔、等速度擺動,見于先天性白內障; 職業性的眼球震顫:常見垂直型,振顫速度快,每分鐘150次以上,像鐘擺。且向上看時重,向下看時輕,所以患者習慣向后仰。多見于在光線暗的環境中任務的人員。.第六節 聽神經眼肌性眼球震顫:生理性眼球震顫,向外側極度凝視時,出現短而有節律的眼球震顫。很多正常人都能

49、夠出現,由極度疲勞引起。 眼外肌輕癱:向癱瘓側凝視時,普通見單眼 .第六節 聽神經 前庭性眼球震顫:內耳迷路或前庭神經發生病變時,產生垂直性、旋轉性及程度性震顫 一側前庭神經受損有眼震、伴聽力妨礙、不伴眩暈因其與耳蝸神經伴行 一側內耳迷路受損有眼震、不伴聽力妨礙、伴眩暈美尼爾氏綜合征 雙側前庭神經受損既不見眩暈,也不見眼震 前庭神經核病變見垂直性眼震;向上的眼震,病變在前庭神經核上部;向下在下部.第六節 聽神經 小腦性眼球震顫:病因不清,初步以為是與前庭神經系統聯絡妨礙導致 內側縱束病變的眼球震顫:可破壞兩眼協同性同向側視運動,如前核間性眼肌癱瘓,特點是病灶對側內直肌癱瘓,集合機能正常。 先天

50、性眼球震顫:見兩眼繼續不停的程度性或擺動性的眼球震顫,當兩眼向前凝視時眼震較輕,向兩側凝視時眼震較重,但視力沒有妨礙。 先天與后天鑒別:向上凝視,如還堅持原特點為先天;如減弱、消逝或變為垂直性震顫那么為后天。.第六節 聽神經 3前庭性共濟失調 前庭系統的作用是維持身體的平衡,前庭系統病變對那么出現軀體性平衡失調。 閉目難立征:檢查時囑病人站立,兩腳并攏,察看有無站立不穩及傾倒。前庭系統病變那么出現睜眼時站立尚可,閉眼時站立不穩更甚,并向病側傾倒,稱為前庭性共濟失調。.第七節 舌咽神經一、解剖及生理根底混合神經,含四種纖維,運動纖維、普通覺得纖維、味覺纖維和分泌纖維。舌咽神經出腦后與迷走神經及副

51、神經伴行經頸靜脈孔前部出顱。.第七節 舌咽神經1、運動纖維: 中央前回1/3內囊 疑核上部莖突咽肌使軟腭上提舌咽神經.第七節 舌咽神經2、普通覺得:舌后1/3粘膜、軟腭、扁桃區 中耳、鼓膜 巖神經節 顱后窩、硬腦膜、乳突普通覺得 三叉神經脊束核 內側丘系 丘腦3、味覺纖維: 舌后1/3味蕾、咽部、額部的味覺 巖神經節 舌咽神經 孤束核 味覺丘系 丘腦.第七節 舌咽神經4、分泌纖維:植物神經 下涎核 經頸靜脈孔 鼓室支 巖小神經 耳節 腮腺.第七節 舌咽神經二、舌咽神經病變時的定位診斷1核上性病變 其核上性損害屬于假性延髓麻木的一部分。舌咽神經損害在假性延髓麻木的病癥與體征上起作用也較少。一側錐

52、體束損傷:無病癥雙側錐體束損傷:軟腭上抬無力.第七節 舌咽神經2核性病變 病癥及體征根本上與核下性病變相伺,唯缺乏腮腺分泌妨礙。同側的軟腭上舉無力。核性病變多為進展性延髓麻木、腦干空洞癥、多發性硬化癥、脊髓前角灰質炎(腦干型)、腫瘤、血管病及結核等。.第七節 舌咽神經3核下性病變 1 刺激性病癥 咽神經痛:為一種發作性鋒利的刺痛,發生于舌根或扁體區,可放散至鼻咽部或耳部。常因咽下或舌體運動誘發疼痛,或使疼痛加重,該神經痛之發病率僅次于三叉神經痛咽肌痙攣:當舌咽神經受刺激重時,可見咽部肌肉發生痙攣,該痙攣也可為中樞神經損害的結果或為神經官能癥的表現之一。.第七節 舌咽神經2破壞性病癥及體征: 味

53、覺纖維:同側舌后1/3的味覺消逝。普通覺得:同側舌后1/3咽部上半及上述區的普通覺得消逝。運動纖維:同側軟腭輕度下陷及咽反射輕度妨礙。咽反射由舌咽神傳入及迷走神經傳出。輕度及暫時性吞咽困難。尤其是吃干食時。由于莖突咽肌癱瘓的結果呵斥吞咽困難。但發音毫無影響。.第七節 舌咽神經分泌纖維:腮腺分泌暫時性減少,患者常無任何覺得,由于有舌下腺及頜下腺代償之故??人苑瓷湎?。正常時刺激咽部、喉部、大氣管、支氣管、鼓膜或外耳引起咳嗽反射。舌咽神經病變時該反射減弱或消逝。吞咽反射消逝。正常時刺激咽壁及舌后部可引起吞咽動作,舌咽神經病變對該反射減弱或消逝。舌咽神經單獨損傷時甚為少見,多合并迷走神經、副神經及舌

54、下神經或其他顱神經受侵。同時在吞咽及發音方面迷走神經的作用大于舌咽神經的作用。.第八節 迷走神經一、解剖及生理根底 混合神經,三種神經纖維,包含運動纖維普通運動神經纖維、內臟平滑肌運動纖維、覺得纖維普通覺得、味覺和內臟覺得分泌纖維。第八節 迷走神經.一 起止、走行迷走神經背核 內臟運動纖維疑核 軀體運動纖維孤束核 內臟覺得纖維迷走神經 三叉神經脊束核 軀體覺得纖維橄欖后溝中部頸靜脈孔頸部頸動脈鞘內 胸腔左:自動脈弓前方右:右鎖骨下動脈前方左肺根后方 食管前叢迷走神經前干右肺根后方食管后叢迷走神經后干膈食管裂孔胃前支、肝支胃后支、腹腔支.第八節 迷走神經 二、迷走神經病變時的定位診斷1、核上性病

55、變一側核上性病變也就是一側皮質腦干束損害時,不產生咽喉肌癱瘓,雙側的前中央回下部的咽喉運動中樞或雙側皮質腦干束時,方出現咽喉肌癱瘓,是屬于假性延髓麻木的一部分。 .第八節 迷走神經 2、核性病變 一側疑核病變時可出現吞咽及發音妨礙,按照疑核的功能定位,疑核上部損害出現吞咽困難,疑核下部損害時出現發音妨礙。疑核之上、下同時損害方出現吞咽及發音妨礙。一側迷走神經背核的損害不出現任何植物神經功能妨礙。.第八節 迷走神經3、核下性病變 1)一側性損害一側性軟腭癱瘓時軟腭下垂。發“啊音時病側運動無力或癱瘓,懸雍垂偏向健側,兩側軟腭癱瘓,軟腭下垂。在吞咽食物時,食物反流入鼻。說話是成鼻音聲。病灶側聲帶麻木

56、并有聲音嘶啞。聲帶麻木需用喉鏡檢查。一側咽肌癱瘓時,病側咽壁下垂,輕度的咽下困難及咽反射消逝。兩側咽部癱瘓時,發生咽下困難,雙側咽反射消逝。吞咽流質飲食時,更易發生吞咽困難及嗆咳,一側迷走神經損多不出現植物神經功能紊亂。.第八節 迷走神經2雙側性損害兩側軟腭下垂,懸壅垂居中,吞咽困難,構音妨礙心率加快、心律失常氣管痙攣,呼吸困難嘔吐、腹痛、胃腸擴張而失去張力.第八節 迷走神經3迷走神經的刺激病癥心率減慢反射性嘔吐、咳嗽放射性嘔吐就是刺激迷走神經結果咽肌痙攣、喉肌痙攣、賁門痙攣及幽門痙攣等.第九節 副神經一、解剖及生理根底 純運動神經, 支配胸鎖乳突肌 斜方肌.第九節 副神經1、核上聯絡副神經核由雙側大腦皮質支配,支配同側的肌肉運動刺激此區皮質可出現同側胸鎖乳突肌收縮,出現頭轉向對側。.第九節 副神經2、副神經核及其纖維分延髓及脊髓兩部分1延髓部 疑核下端副神經頸靜脈孔喉肌、咽肌及腭肌2脊髓部頸髓1-4脊髓前角細胞枕骨大孔副神經頸靜脈孔胸鎖乳突肌及斜方肌.第九節 副神經二、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