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2020屆文言文的概括分析1張冠李戴高考文言文所選的材料大都是記敘性的,除全文記敘的中心人物,還會寫到另一些人物。這類命題陷阱往往將“彼”強接在“此”上,張冠李戴。辨析時應抓住“是誰,在何時、何地,說過什么話,做過什么事”等信息與原文是否一致。例1:(2018全國卷)魯芝,字世英,扶風郿人也。真薨,宣帝代焉,乃引芝參驃騎軍事,轉天水太守。郡鄰于蜀,數被侵掠,戶口減削,寇盜充斥,芝傾心鎮衛,更造城市,數年間舊境悉復。遷廣平太守。天水夷夏慕德,老幼赴闕獻書,乞留芝。(魯芝傳)【口頭翻譯】 魯芝,字世英,扶風郿人。曹真去逝后,宣帝代替曹真督促關西軍務,于是任命魯芝參與驃騎軍事,后調任天水太守。天水郡
2、和蜀地相鄰,常被蜀軍侵犯掠奪,人口一直在下降,盜賊四起。魯芝竭力鎮守防衛。又建立集市貿易,幾年的工夫,被掠奪的土地都收復了。又調任他為廣平太守。天水百姓包括少數民族都非常仰慕他的美德,大家親自到京城上書,請求留下魯芝繼續做天水太守。 【選項設置】B. 魯芝傾心革新,治政卓有成效。任天水太守時,蜀地飽受侵擾,人口減少,他全力守衛,修建城池,恢復舊境;離開時,天水各族百姓均請求讓他留任。【比對分析】“蜀地飽受侵擾”錯,原文“郡鄰于蜀,數被侵掠”的意思是“天水接鄰蜀地,多被蜀國侵擾”。例2: 龐籍久之,出知秀州,召為殿中侍御史,章獻太后遺誥:章惠太后議軍國事。籍請下閣門,取垂簾儀制盡燔之。 (龐籍傳
3、)【選項設置】A龐籍不畏權貴。龐籍升任開封府判官時,力阻章惠太后垂簾聽政,燒掉垂簾禮儀制度。【對比分析】“力阻章惠太后垂簾聽政”應為“出知秀州,召為殿中侍御史”時。 【口頭翻譯】很久后,龐籍離開京師任秀州知州,奉召任殿中侍御史,章獻太后頒布遺詔:章惠太后參議軍國大事。龐籍請求交付閣門,取來垂簾禮儀制度全部燒掉。 例3:(2017全國卷)時平原多盜賊,憙與諸郡討捕,斬其渠帥,余黨當坐者數千人。憙上言:“惡惡止其身,可一切徙京師近郡。”帝從之,乃悉移置潁川、陳留。(趙熹傳)【口頭翻譯】當時平原有許多強盜,趙憙和各郡一起追捕,殺死他們的頭領,其余黨應判罪的有幾千人。趙憙上書稱“懲罰壞人僅限于其本人,
4、可把其他人全搬遷到京城附近的郡”。皇上聽從了他的建議,就把那批人全部搬遷到潁川、陳留。【選項設置】B趙憙制止禍患,大力推崇義行。他擔任平原太守時,誅殺盜賊首領,但對待余黨卻能區別處理,只是將他們遷往異地,并教導他們應該棄惡從善。【對比分析】將作余黨遷往異地的是皇帝,是皇帝聽從了趙熹的建議,才這樣做的。不是趙熹直接將他們遷往異地。 例4:(2019全國卷)于是太子犯法。衛鞅曰:“法之不行,自上犯之。”將法太子。太子,君嗣也,不可施刑,刑其傅公子虔,黥其師公孫賈。明日,秦人皆趨令。行之十年,秦民大說,道不拾遺,山無盜賊,家給人足。 (史記商君列傳)【口頭翻譯】在這時太子觸犯法令。衛鞅說:“法令不能
5、實行,是由于上面的人觸犯法令。”準備依法懲處太子。太子,是國君的繼承人,不能施加刑罰,便對太子傅公子虔行刑,并對太子師公孫賈處以黥刑。第二天,秦國百姓都服從法令了。【選項設置】C. 商鞅厲行法治,秦國太平富強。他鐵面無私,不徇私情,無論何人犯法均施以刑罰,國人受此震懾,全都遵守法令,治安狀況改善,民眾家給人足。【對比分析】“無論何人犯法均施以刑罰”說法錯誤,文中“太子犯法,刑其傅公子虔,黥其師公孫賈。”并未對其本人施以刑罰。2.曲解文意 2.曲解文意 題者對原文關鍵細節(關鍵詞語)故意錯解以迷惑考生。這種曲解文意的方式正成為設題的主要陷阱。因為錯誤極其細微,故要認真、細心比對。例1:(2018
6、全國卷)自渙卒后,連詔三公特選洛陽令,皆不稱職。永和中,以劇令勃海任峻補之。峻擢用文武吏,皆盡其能,糾剔奸盜,不得旋踵。一歲斷獄,不過數十,威風猛于渙,而文理不及之。峻字叔高,終于太山太守。 (后漢書王渙列傳)【口頭翻譯】自從王渙去世以后,皇帝連續下詔書給三公,要他們專門挑選洛陽令,但挑出來的都不稱職。永和年間 朝廷任命劇縣令勃海人任峻任洛陽令。任峻選拔文武官員,充分發揮這些人的才能。這些人舉發剪除奸惡盜賊,決不畏避退縮,所以一年中要判的案件,不過幾十個。任峻在威猛方面超過王渙,但在文德治理方面比不上王渙。任峻字叔高,最后在太山太守任上逝世。【選項設置】D. 王渙政績卓著,后任難以比肩。他死于
7、洛陽令任上,皇上下令特選其繼任者,均不稱職;后來選用任俊,任充分發揮文武屬吏才干,仍然忙得無法分身。【對比分析】“不得旋踵”指不可畏避退縮 。例2:(2017天津卷)六歲教書,恭愿仁順.父未嘗笞,母未嘗非.不好徼名于世.充為人清重,游必擇友,不好茍交.好杰友雅徒,不泛結俗材。(王充論衡【口頭翻譯】從六歲起就開始叫他讀書寫字,王充恭敬老實仁愛溫順.父親不曾打過,母親不曾批評過,他不熱衷于沽名釣譽,王充為人清高莊重,出門在外必定會選擇朋友,但也不會草率與人結交。(他)喜歡杰出高雅的人,不與平庸之輩泛泛結交。【選項設置】A王充幼年時恭順仁厚,未曾受父母責備鞭打。他追求好名聲,喜歡結交杰出高雅的朋友。
8、【對比分析】“不好徼名于世”是“不熱衷于沽名釣譽” 例3:(2014課標全國卷)于休烈,河南人也。至性貞愨,機鑒敏悟。自幼好學楊國忠輔政,排不附己者,出為中部郡太守。值祿山構難.肅宗嘗謂休烈日:“君舉必書,良史也。朕有過失,卿書之否?”對日:“禹、湯罪己,其興也勃焉。有德之君,不忘規過,臣不勝大慶。”(于休烈傳)【口頭翻譯】于休烈,河南人。天性忠誠,機警聰慧。自幼好學.楊國忠任宰相時,排擠不依附自己的人,于休烈被調出京師任中部郡太守。時值安祿山叛亂,肅宗曾對于休烈說:“君主的一舉一動必定記錄,是杰出的史官。如果朕有過失,卿是否要記錄?”于休烈回答:“大禹、商湯歸罪自己,他們能夠蓬勃興起。有道德
9、的君王,不忘改正過錯,我深表慶賀。”【選項設置】A.休烈忠誠機敏,謹遵職業操守。他自幼好學,入仕后受到楊國忠排擠,離京到地方任職;安祿山叛亂后,他直言不諱地回答了肅宗關于史官職責的問題。【對比分析】“直言不諱”的回答錯誤,它是借禹、湯諷諫。例4:洪武改元,新設浙江按察司,以鼎為僉事,分部臺、溫。臺、溫自方氏竊據,偽官悍將二百人,暴橫甚。鼎盡遷之江、淮間,民始安。平陽知州梅鎰坐贓,辨不已,民數百咸訴知州無罪。鼎將聽之,吏白鼎:“釋知州,如故出何?”鼎嘆曰:“法以誅罪,吾敢畏譴,誅無罪人乎!”釋鎰。(熊鼎傳)【口頭翻譯】洪武元年,新設立浙江按察司,任命熊鼎為僉事,分管臺、溫。臺、溫自從被方氏私下占
10、據以后,偽官悍將有兩百人,非常殘暴兇惡。熊鼎將他們全部遷到長江和淮河之間,百姓才安定下來。平陽知州梅鎰犯貪贓的罪行,不停地辯解,幾百個平民都申訴知州無罪。熊鼎正要聽從,有一個小吏稟告道:如果釋放了知州,問起我們來怎么辦?熊鼎嘆氣說:法律是用來誅殺罪人的,我怎敢因為怕被責罰,而誅殺無辜之人呢!熊鼎釋放了梅鎰【選項設置】C.熊鼎治政有方,堅持依法辦事。分管臺、溫事務時,他遷走兇惡殘暴的官將,百姓方才安定;平陽知州梅鎰被誣貪污行賄,他聽從民意,依法予以釋放。【對比分析】“梅鎰被誣”不合文意,因為“坐贓”意謂“犯貪贓之罪” 。 例5:(2019江蘇卷)公與予約游具區靈巖虎丘諸山川,而不能辦三月糧,逡巡
11、中輟。(湯顯祖詩文集)【口頭翻譯】先生和我約定游覽靈巖虎丘山川,卻不能籌辦三個月的糧食,猶豫著放棄了。【選項設置】C.湯顯祖與鄒迪光相約三月份到江南一帶游玩,但沒準備好糧食,因而作罷。【對比分析】“相約三月份到江南一帶游玩”理解錯誤,原文中“而不能辦三月糧”意思是不能準備三個月的糧食。3、無中生有3、無中生有“添加”就是通過無中生有的方式,在選項中故意添加一些貌似合理的內容“制造”出錯誤選項來。辨析時應將選項中未涉及的內容與原文仔細比對,從而識破“無中生有”(或于文無據)的陷阱。例1:(2014課標2卷)揆在相位,決事獻替,雖甚博辨,性銳于名利,深為物議所非.同列呂諲,地望雖懸,政事在揆之右,
12、罷相,自賓客為荊南節度,聲問甚美。懼其重入,遂密令直省至諲管內抅求諲過失。諲密疏自陳,乃貶揆萊州長史同正員,揆既黜官。(李揆傳)【口頭翻譯】李揆在宰相職位上,決斷大事,提出興利除弊、官吏進退的主張,雖然非常博學善辯,但他生性熱衷于追名逐利,深受人們非議.同列的宰相呂諲的地位名望雖然與李揆懸殊,但處理政事的能力卻在李揆之上。呂諲被罷相后,以賓客的身份做荊南節度,聲望非常好。李揆懼怕他再入朝當宰相,于是密令直省機構到呂諲所屬的地方捏造呂諲的過失。呂諲密奏皇上陳述了自己的實情,皇上就貶李揆到萊州做職務同正員的長史。【選項設置】C李揆汲汲于名利,深受人們非議。他在相位時,論及大事頭頭是道,卻熱衷追名逐
13、利。他嫉妒呂諲地位超過自己,密令捏造呂的過失,最后反而自食其果。【對比分析】呂諲地位并未超過李揆。例2:又二年,以征南將軍討平澧州九溪諸蠻寇。師還,乞歸鄉里,厚賚金帛以行。二十四年七月,病疽卒,年六十三。長子斌,龍虎衛指揮使,從征云南。過曲靖,猝遇寇,中飛矢卒,贈都督同知。次玉,坐藍黨死次觀,尚南康公主為駙馬都尉。(胡海傳)【口頭翻譯】再過二年,以征南將軍身份討平澧州九溪諸蠻寇。班師回朝后,請求還鄉,他受賜豐厚的金銀錦帛后回家。二十四年七月,胡海病死,終年六十三歲。長子胡斌,擔任龍虎衛指揮使,從軍征討云南。經過曲靖時,突然遭遇敵人,被飛箭射中而死。追贈都督同知。次子胡玉,因受藍玉一案牽連而死。
14、第三子胡觀,娶南康公主,擔任駙馬都尉。【選項設置】D胡海有先見之明。他以征南將軍身份討平澧州九溪諸蠻寇后,主動請求還鄉,最終避免了坐死或橫死。【對比分析】胡海請求還鄉,不是 為了避免坐死或橫死,此舉不能表現他的先見之明例3:御史湯兆京劾其縱酒逾檢,帝不問,國祚遂引疾歸。光宗即位,以囯祚嘗侍潛邸,特旨拜禮部尚書兼東閣大學士,入閣參機務。【口頭翻譯】御史湯兆京彈劾他縱酒超越禮制,皇上不過問,朱國祚于是稱病回鄉。光宗即位,因為朱國祚曾在府邸侍奉,特下圣旨拜他為禮部尚書兼東閣大學士,入內閣參與機密要務。【選項設置】C朱國祚深受優待。御史湯兆京彈劾他縱酒超越禮制,因為皇帝還未即位時,他曾經侍奉皇帝,因此
15、皇帝對此并不過問。【對比分析】 “帝不問”的原因在文中并未交代。 4、因果錯置 這類陷阱設置就是將直接的、根本的、原因的或已然的事情誤為間接的、枝葉的、結果的或未然的事情,或反之設誤,或者把因果關系說成其他關系。在遇到涉及因果關系的選項時,一定要與原文中相關的句子比較一下,仔細分析所給關系是否恰當。例1:(2016全國三卷)珪居閑類木訥者。及當大事,毅然執持,人不能奪,卒以此忤權幸去。極陳時弊十事,語多斥權幸,權幸益深嫉之。會戶部尚書孫交亦以守正見忤,遂矯旨令二人致仕。兩京言官交章請留,不聽。(明史傅珪傳)【口頭翻譯】傅珪閑居時類似木訥不會說話的人,到擔當大事時,毅然固執地堅持自己的意見,他人
16、不能改變,最終因為這忤逆權貴佞臣而離職。極力奏陳其時社會弊病十件事,話語多指斥受寵的權貴,權貴愈加痛恨他。恰逢戶部尚書孫交也因為恪守正道被欺凌,閹黨就假托帝王詔命令二人退休。長安和洛陽監官和諫官交互向皇帝上書請求二人留任,皇帝不聽。【選項設置】C傅珪守正不阿,反遭誣蔑報復。每遇大事,他都能堅持己見,不肯隨意改易,因而觸怒許多人;后因得罪權貴被迫退休,雖有言官請留,他仍堅持離職。【對比分析】“他仍堅持離職”錯誤,原文“兩京言官交章請留,不聽”是指長安和洛陽監官和諫官交互向皇帝上書請求二人留任,皇帝不聽,離職的原因是“遂矯旨令二人致仕”;此處“不聽”的主語是皇帝,不是傅珪。例2:(2015山東卷)
17、“將已受命,拜而報君曰:臣聞國不可從外治,軍不可從中御;二心不可以事君,疑志不可以應敵。臣既受命專斧鉞之威,臣不敢生還,愿君亦垂一言之命于臣。君不許臣,臣不敢將。君許之,乃辭而行。軍中之事,不聞君命,皆由將出,臨敵決戰,無有二心。是故智者為之謀,勇者為之斗,氣厲青云,疾若馳騖,兵不接刃而敵降服。戰勝于外,功立于內,吏遷士賞,百姓歡說,將無咎殃。是故風雨時節,五谷豐熟,社稷安寧。”(六韜龍韜立將)【口頭翻譯】主將接受任命后,拜而回答說:我聽說國事不可受外部的干預,作戰不能由君主在朝廷遙控指揮。臣懷二心就不能忠心侍奉君主,將帥受君主牽制而疑慮重重就不能專心一志去對付敵人。我既已奉命執掌軍事大權,不
18、獲勝利不敢生還。請您允許我按照上面的話全權處置一切,若不允許,我不敢擔此重任。國君答允之后,主將就辭別君主率軍出征。從此軍中一切事務,不聽命于國君而全部聽命于主將。臨敵作戰,專心一意。這樣,主將就能上不受天時限制,下不受地形牽制,前無敵人敢于抵擋,后無君主從中掣肘。這樣,就能使智謀之士都愿出謀畫策,勇武之人都愿殊死戰斗,士氣昂揚直沖霄漢,行動迅速如快馬奔馳,兵未交鋒而敵人就已降服。從而取勝于國外,建功于朝廷,將吏得到晉升,士卒獲得獎賞,百姓歡欣鼓舞,主將沒有禍殃。于是風調雨順,五谷豐登,國家安寧。【選項設置】B將軍接受任命后,將再次請求君王給予充分信任,并表明戰勝敵人還需要智者出謀劃策、勇士英
19、勇戰斗【對比分析】“再次請求君王”錯誤;“表明戰勝敵人還需要智者出謀劃策,勇士英勇戰斗”錯誤,這是作者在表達自己的軍事思想,而將軍“君許之,乃辭而行。”將軍已經在得到君主承諾后辭行了。(2019全國卷)吳起為西河守,甚有聲名。魏置相,相田文。吳起不悅. 吳起乃自知弗如田文。田文既死,公叔為相,尚魏公主,而害吳起。吳起懼得罪,遂去,即之楚。(吳起列傳)【選項設置】C吳起聲名漸起,遭到公叔嫉妒。他雖然對田文擔任魏相表示不悅,但不久就平復了心情。而公叔繼田文后為相,他深表不滿,擔心被害,于是逃往楚國。【口頭翻譯】吳起做西河守,取得了很高的聲望。魏國設置了相位,任命田文做國相。吳起很不高興吳起這才明白
20、在這方面不如田文。田文死后,公叔出任國相,娶了魏君的女兒,卻畏忌吳起。吳起怕招來災禍,于是離開魏國,隨即就到楚國去了。【比對分析】“公叔繼田文后為相,他深表不滿,擔心被害,于是逃往楚國。”分析錯誤。文中“公叔為相,尚魏公主,而害吳起。吳起懼得罪,遂去,即之楚。”是指公叔忌憚吳起, 吳起逃往楚國的原因是怕被公叔陷害,并未提到吳起對公叔繼任相位的不滿。 5、以偏概全例1、(馬)芳有膽智,諳敵情,所至先士卒。一歲數出師搗巢,或躬督戰,或遣裨將。家蓄健兒,得其死力。 (馬芳傳) 【選項設置】C馬芳身先士卒,寬以待人。每次出戰馬芳都親身前往,而面對不知感恩的舊部田世威,他也不計較,知道這些事的人很多。【
21、口頭翻譯】馬芳有膽有智,了解敵情,所到的地方都是身先士卒。一年之中多次出師搗毀敵巢,有時親自督戰,有時派副將督戰。馬芳家里養著健壯之人,得到他們效死力。【比對分析】并非每次都親自前往,原文為“或躬督戰,或遣裨將” 。例2:(2015高考重慶卷)楚俗信巫不信醫,自三代以來為然,今為甚。凡疾不計久近淺深,藥一入口不效,即屏去。至于巫,反覆十數不效,不悔,且引咎痛自責,殫其財,竭其力,卒不效,且死,乃交責之曰,是醫之誤,而用巫之晚也。終不一語加咎巫。故功恒歸于巫,而敗恒歸于醫。效不效,巫恒受上賞而醫輒后焉。【選項設置】A.楚地的風俗是信巫不信醫。長久以來,巫禍橫行,巫師把人治死也很少受到譴責,醫生要
22、取信于民不得不裝神弄鬼,學者不愿行醫,所以求一良醫而不可得。 【口頭翻譯】 楚地的風俗相信巫師而不相信醫生,從夏、商、周三代都這樣,現在就更厲害了。凡是有病不管時間長短病情輕重,藥一入口不見效,就排斥掉。至于巫師,反復十數次不見效,不后悔,而且把過失歸在自己身上痛加責備自己,用盡他們的錢財,耗盡他們的精力,最終不見效,將要死了,反而相互指責說,這是醫生的失誤,而找巫師太晚了。始終不責怪巫師一句。所以功勞永遠歸于巫師,失敗永遠歸于醫生。見效不見效,巫師總是受上等賞賜而醫生總置于他們的后面【對比分析】 原文“終不一語加咎巫”,說明巫師把人治死始終沒受到一句責怪。 6、 分析失當例1:(2017河北
23、衡水高三檢測)謝尚字仁祖,豫章太守鯤之子也.八歲,神悟夙成。鯤嘗攜之送客,或曰:“此兒一坐之顏回也。”尚應聲答曰:“坐無尼父,焉別顏回!”席賓莫不嘆異。及長.好衣刺文袴,諸父責之,因而自改,遂知名。 (謝尚傳)【選項設置】謝尚行為灑脫,不拘小節。謝尚在父親為賓客餞行的酒席上告訴人們,人群中沒有孔子就不能辨別出顏回;后來,十分喜歡穿繡花的衣褲,在父輩們的勸說下才改正。 【口頭翻譯】謝尚字仁祖,是豫章太守謝鯤的兒子。八歲時,就已具有高超出奇的智慧。謝鯤曾帶謝尚為賓客餞行,有客人說:“這小孩子是座中的顏回啊。”謝尚應聲答道:“座中沒有尼父,怎能辨別出顏回!”一席的賓客沒有不贊嘆驚異的。等到成人后,喜
24、歡穿繡有花紋的褲子,叔叔們責怪他,他因此改掉了這一嗜好,于是顯名于世。【對比分析】謝尚在父親為賓客餞行的酒席上的話體現出來的是謝尚的聰明早熟,但不是行為灑脫、不拘小節。 例2:(2019全國卷)上因感鬼神事,而問鬼神之本。賈生因具道所以然之狀。至夜半,文帝前席。既罷,曰:“吾久不見賈生,自以為過之,今不及也。”居頃之,拜賈生為梁懷王太傅。梁懷王,文帝之少子,愛,而好書,故令賈生傅之。(屈原賈生列傳)【選項設置】賈誼答復詢問,重新得到重用。文帝詢問鬼神之事,對賈誼的回答很滿意,于是任命他為自己鐘愛的小兒子梁懷王的太傅,又表示自己也比不上賈誼。【口頭翻譯】文帝有感于鬼神之事,便詢問鬼神的本源。賈誼
25、就詳細說明了鬼神形成的情形。一直談到夜半,文帝不知不覺地在座席上向賈誼面前移動。談完之后,文帝說:“我好久不見賈生了,自以為超過了他,今天看來還是不如他。時間不長,就任賈誼為梁懷王劉揖的太傅。梁懷王是文帝喜愛的小兒子,好讀書,所以文帝讓賈誼做他的師傅。【對比分析】概括失當,并沒到“重新得到重用”,只是“征見”。“任命他為自己鐘愛的小兒子梁懷王的太傅,又表示自己也比不上賈誼”順序不當,應該是先“表示自己也比不上賈誼”,然后才“任命他為自己鐘愛的小兒子梁懷王的太傅”。【過手練習】1、 (錢)乙,本有羸疾,性簡易,嗜酒,疾屢攻,自以意治之,輒愈。最后得疾,憊甚,乃嘆曰:“此所謂周痹也,周痹入藏者死,
26、吾其已夫!”既而曰:“吾能移之使在末。”因自制藥,日夜飲之。左手足忽不能用,喜曰:“可矣!”所親登東山,得茯苓,大如斗。以法啖之盡。由是雖偏廢,而風骨堅悍如全人。【選項設置】錢乙醫術高超。晚年他想出將病癥轉移到雙腳來保全生命的奇招。他自制藥液服用,使左側手足出現攣縮癥狀,又派人挖來茯苓服用。此后身雖偏癱,卻氣壯骨堅。【翻譯】錢乙原本有舊疾,再加上性情豁達嗜酒,疾病屢屢發作,自己根據自己的意見治療,總能治愈。最后一次發病時,疲憊無力得很,於是嘆氣地說:這就是所謂的周痹證,周痹入臟的就要死亡,我大概是活到頭了吧!不久又說:我能把病轉移,使病局限在四肢。於是親自配制藥物,日夜飲服,人們沒見過他的藥方
27、。過了不久,左側手足拘攣痿廢,於是欣喜地說:可以了!又讓他的親人登上東山,尋視菟絲生長之地,手持火炬在菟絲下巡照,在火滅的地點掘取,果然得到茯苓,茯苓像斗一般大,於是按照方法服用,經過一個月服完。從此,雖然左手足偏廢,但氣壯骨墜,猶如沒病的人一樣。【對比分析】 曲解文意。并非親自挖來茯苓,而是派親近的人去。 2、瓊性清慎,不發私書。畢義云為御史中丞,以猛暴任職,理官忌憚,莫敢有違。瓊推察務在公平,得雪者甚眾,寺署臺案,始自于瓊。遷三公郎中。趙州及清河、南中有人頻告謀反,前后皆付瓊推檢,事多申雪。尚書崔昂謂瓊曰:“若欲立功名,當更思余理,仍數雪反逆,身命何輕?”瓊正色曰:“所雪者怨枉,不放反逆。
28、”昂大慚。京師為之語曰:“斷決無疑蘇珍之。”【選項設置】蘇瓊清廉謹慎,審察案件務在公平。他從不接收私人信件,也不受人饋贈。他審案追求公正,解救了很多含冤的百姓,也洗脫了一些謀逆者的罪名。【口頭翻譯】蘇瓊性格清廉謹慎,從不接收私人信件。畢義云為御史中丞,任職以兇猛暴虐著稱,掌管司法的官員怕他,不敢有不同意見。蘇瓊審察案件務在公平,許多冤案得以昭雪,由廷尉寺來復查御臺的案件,是從蘇瓊開始的。他又升任三公郎中。趙州及清河、南中郎府管區內不斷有人來告發謀反的逆謀,前后都交付蘇瓊審理,事情多得到申雪。尚書崔昂對蘇瓊說:“你如果想要立功名,應當再從別的地方考慮一下了。要還是經常為反叛的逆賊洗清罪責,莫非把
29、自己的身家性命看得如此輕?”蘇瓊正顏厲色地說:“我所昭雪的都是被冤枉的人,從來沒有放過反逆。”崔昂十分慚愧。京師的人流傳說:“斷決無疑蘇珍之。”【對比分析】曲解文意。“所雪者怨枉,不放反逆”所洗脫的是被冤枉的人罪行,并未釋放謀逆者的罪行。 3、(孫長卿)通判河南府。秋,大雨,軍營壞,或言某眾將叛,洛中嘩然。長卿馳諭之曰:“天雨敗屋廬,未能葺,汝輩豈有欲叛意,得無有乘此動吾軍者邪?”推首惡一人誅之,留宿其所,眾遂定。知和州,民訴人殺弟,長卿察所言無理,問其資,曰:“上等也。”“家幾人?”曰:“惟此弟爾。”曰:“然則汝殺弟也。”鞫之,服,郡人神明之。【選項設置】孫長卿臨危不亂,又善于斷案。擔任河南府通判期間,孫長卿果斷制止了一場兵變,并審理了一樁命案,最終將黑心哥哥捉拿歸案,他因此而名響一方。【口頭翻譯】孫長卿擔任河南府通判。秋天,下大雨,軍營房屋被毀壞。有人說某些士兵要叛亂,洛陽城中一片嘩然。孫長卿趕去曉諭他們說:“下雨毀壞了房屋,還未能修葺,你們怎么有想叛變的意思,恐怕是有人想趁機動搖我們的軍心吧?”(孫長卿)審問出一個首惡分子殺了,并且當夜留宿在軍營中,眾人的心才安定下來。孫長卿擔任和州知州。有人上訴說別人殺了他弟弟,孫長卿考察他所講的不合情理,詢問他的家產情況,他回答說:“是上等。”又問:“家中幾個人?”回答說:“只有這個弟弟而已。”孫長卿說:“那么是你殺了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實現個人價值與經濟目標的結合計劃
- 會計師事務所的職業發展規劃計劃
- 急診場所環境改善計劃
- 行政管理師職業能力驗證試題及答案
- 微生物檢驗的學科交叉研究試題及答案
- 規章管理制度(32篇)
- 規培考試外科題庫-心胸外科高級1
- 微生物檢驗技術考點歸納與試題及答案
- 2025注冊會計師課本使用指南試題及答案
- 2025年注會考試的技能要求解讀與試題及答案
- 2024年出版專業資格考試《基礎知識》(中級)真題及答案
- 急診醫學知到智慧樹章節測試課后答案2024年秋云南中醫藥大學
- 2024-2030年中國建筑減隔震行業發展全面調研與未來趨勢分析報告
- 2025廣西柳鋼集團招聘易考易錯模擬試題(共500題)試卷后附參考答案
- 2025年河南測繪職業學院高職單招職業技能測試近5年常考版參考題庫含答案解析
- 2025-2030年中國抗哮喘市場現狀調研及投資發展潛力分析報告
- 2024年河南藝術職業學院高職單招職業適應性測試歷年參考題庫含答案解析
- 貝殼好贊服務協議書
- 2024中國互聯網養車市場發展報告
- 【MOOC】化工安全(下)-華東理工大學 中國大學慕課MOOC答案
- 【MOOC】大學生創新與創業實踐-西南交通大學 中國大學慕課MOOC答案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