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課 科技文化成果_第1頁
18課 科技文化成果_第2頁
18課 科技文化成果_第3頁
18課 科技文化成果_第4頁
18課 科技文化成果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6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歡 迎 各 位 教 師 蒞 臨 指 導 !希望同學們都能冊亨縣第三中學滿載而歸授課教師:王華華18 科學文化成就閱讀本課,自行完成本課基礎知識“兩彈一星”一星文 化 成 就科 研 人 員兩彈兩 彈 元 勛雜交水稻之父導 彈 之 父話 劇青 蒿 素電 影小 說音樂史詩劇 導彈、原子彈、氫彈 東方紅 人造衛星 錢學森 袁隆平 鄧稼先 屠呦呦紅巖、青春之歌英雄兒女、林則徐 茶館一、“兩彈一星”到漫步太空 1、“兩彈一星”是什么? 兩彈一星是指核彈、導彈和人造地球衛星。“兩彈”中的一彈最初是原子彈,后來演變為原子彈和氫彈的合稱,即核彈;另一彈是指導彈。 原子彈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的應用美國在20世紀40

2、年代最早制造出原子彈,并在日本帝國主義投降前夕,將兩顆原子彈分別投到日本的廣島和長崎,造成巨大的人員傷亡,幾乎把這兩個城市毀滅。一、“兩彈一星”到漫步太空 材料一:原子彈研制成功后,外國有人嘲笑我們“有彈無槍”,即沒有運載工具。 材料二:美國從第一顆原子彈爆炸到導彈的研制,用了13年。所以,美國估計我國至少要花10年才能研制出導彈。中國給出的答案是: 1966年,我國第一顆裝有核彈頭的地地導彈飛行試驗取得成功我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1964年10月16日我國第一顆氫彈爆炸成功1967年6月17日2年零8個月國名美國前蘇聯英國法國時間7年零4個月4年4年零7個月8年零6個月歷史視頻:“兩彈一星”

3、一、“兩彈一星”到漫步太空 猜 猜 他 是 誰描述一:他,一個忠厚樸實的人,卻毅然決然地參與了我國核研究工作;他,一個默默無聞的人,戈壁的風沙吹散了他的姓與名;他,一個滿腔熱血的人,為祖國隱姓埋名幾十年。當歲月的車輪碾過那片戈壁時,他的臉上也留下了車轍;當戈壁風沙在天空狂舞時,那個不知道是誰的灰色身影與風沙融合在一起。他是黨最忠心的兒子,他是中華民族的驕傲,他就是“兩彈元勛”描述一:美國海軍部次長甚至說:“無論到哪里,他都值五個師,我寧可把他槍斃,也不讓他離開美國!”后經周恩來總理親自出面,中國政府多方呼吁,美國政府只好妥協。1955年,他終于回到祖國。之后,他投身于我國的航天事業,在發展國防

4、科學技術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對我國導彈核武器的研究和發展做出了重大貢獻。他就是“導彈之父”鄧稼先錢學森探討 在這些科學家身上看到的是崇高的愛國主義精神和無私奉獻的精神,值得我們學習。從這些科學家身上看到了什么?(3)意義 極大地鼓舞了中國人民的的志氣,振奮了中華民族的精神。它打破了當時有核大國的核壟斷,增強了我國的國防實力,大大提高了我國的國際地位。中國要是沒有原子彈這個東西,人家就要欺負我們。誰說我們中國人搞不成導彈核武器,現在不是搞出來了嗎! 毛澤東 如果60年代以來中國沒有原子彈、氫彈,沒有發射衛星,中國就不能叫有重要影響的大國,就沒有現在這樣的國際地位。這些東西反映一個民族的能力,也是一

5、個國家興旺發達的標志。 鄧小平航天事業的發展1999.11.20:“神舟1號”無人飛船發射成功2001.1.10: “神舟2號”無人飛船發射成功2002.3.25: “神舟3號”無人飛船發射成功2002.12.30:“神舟4號”無人飛船發射成功2003.10.15:“神舟5號”載人飛船發射成功2005.10.12:“神舟6號”載人飛船發射成功2008.9.25: “神舟7號”載人飛船發射成功2011.11.1: “神舟8號”無人飛船發射成功2012.6.16: “神舟9號”載人飛船發射成功2013.6.11: “神舟10號”載人飛船發射成功2016.10.17:“神舟11號”載人飛船發射成功神

6、 舟 飛 船二、雜交水稻與青蒿素( 1 )袁隆平當選2004年十大感動中國人物2.青蒿素(1)概況:屠呦呦在20世紀70年代初發現了能夠有效抵 抗瘧疾的青蒿素,開創了治療瘧疾的新方法2015年10月5日瑞典卡羅琳醫學院在斯德哥爾摩宣布,中國女科學家屠呦呦獲得2015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以表彰他們在瘧疾治療研究中取得的成就。屠呦呦由此成為迄今為止第一位 獲得諾貝爾科學獎項的本土中國科學家、第一位獲得諾貝爾生理醫學獎的華人科學家 ,由此實現了中國人在自然科學領域諾貝爾獎零的突破。合作探究我國科技迅速發展的原因有哪些?黨和政府十分重視科技工作,成立了專門的研究機制,有效地集中了全國的物力、財力和

7、人力。廣大科技工作者,尤其是許多毅然歸國的海外華裔科學家們熱情投入、無私奉獻。1988年,鄧小平明確提出“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的精辟論斷,使科學技術同生產力緊密結合起來,進一步推動了科技和經濟的發展三、文化事業的發展“雙百方針”的提出:1956年,毛澤東提出“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方針。“雙百”方針提倡在文學藝術、科學研究領域,有獨立思考和辯論的自由,有創作和批評的自由,有發表意見和保留意見的自由。優秀長篇小說話劇大型舞蹈史詩電影2012年,莫言獲得諾貝爾文學獎,這是中國作家首獲這一獎項。獲獎人姓名榮獲獎項獎 牌科技獎科技獎農業學獎生物學獎文學獎鄧稼先錢學森袁隆平屠呦呦莫言頒獎儀式課堂小結 未來的中國將是一個怎樣的中國? 大國無重器,何以衛國安;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