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點科室環境衛生學監測計劃課件_第1頁
重點科室環境衛生學監測計劃課件_第2頁
重點科室環境衛生學監測計劃課件_第3頁
重點科室環境衛生學監測計劃課件_第4頁
重點科室環境衛生學監測計劃課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57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2016年重點科室環境衛生學監測計劃演講者:孔懿時間:2016年1月19日目錄Part1 環境衛生學和消毒效果監測方法介紹Part2 2016年監測計劃實施方案Part1 環境衛生學和消毒效果監測方法介紹 監測規范GB15982-2012醫院消毒衛生標準WS/T367-2012 醫療機構消毒技術規范GB50333-2014 醫院潔凈手術部建筑技術規范WS/T 368-2012 醫院空氣凈化管理規范WS/T 醫務人員手衛生規范WS310.3-2009 醫院消毒供應中心 第3部分YY0572-2005 血液透析相關治療用水臨床輸血技術規范靜脈用藥集中調配質量管理規范內鏡清洗消毒技術操作規范(200

2、4年版)目錄Part1 空氣監測方法介紹Part2 醫務人員手監測方法介紹Part3 消毒液監測方法介紹Part4 內鏡監測方法介紹Part1 空氣監測PART1 空氣監測監測的原因WS/T 368-2012醫院空氣凈化管理規范要求:醫院應對感染高風險部門如手術室、產房、導管室、層流潔凈病房、重癥監護病房、新生兒室、燒傷病房等的空氣凈化進行監測各類空氣環境分類類環境:采用空氣潔凈技術的診療場所,分潔凈手術部和其他潔凈場所類環境:非潔凈手術部(室);產房;導管室;血液病病區;燒傷病區;重癥監護室;新生兒室類環境:母嬰同室;消毒供應中心檢查包裝滅菌區和無菌物品存放區、血液透析中心、普通病房類環境:

3、普通門(急)診及其檢查、治療室;感染性疾病科門診和病區類環境采用空氣潔凈技術的診療場所:手術室、凈化病房、ICU、配置中心、供應室根據GB50333-2013潔凈手術部依據房間空氣中0.5m的塵粒數和5m的塵粒數潔凈度100級(350粒/m3 N(0.5m的塵粒) 3500粒/m3 ;5 m的塵粒為0)=潔凈度5級潔凈度1000級=潔凈度6級潔凈度10000級=潔凈度7級潔凈度100000級=潔凈度8級潔凈度300000級=潔凈度8.5級潔凈手術室用房的分級標準潔凈用房等級沉降法(浮游法)細菌最大平均濃度空氣潔凈度級別參考手術手術區 周邊區手術區 周邊區0.2cfu/30min90皿0.4 c

4、fu /30min90皿56假體植入、某些大型器官移植、手術部位感染可直接危及生命及生活質量等手術0.75 cfu /30min90皿1.5 cfu /30min90皿67涉及深部組織及生命主要器官的大型手術2 cfu /30min90皿4 cfu /30min90皿78其他外科手術6cfu/30min90皿8.5感染和重度污染手術補充兩個概念手術區和周邊區手術區:需要特別保護的手術臺及其周圍區域級手術室:手術臺兩側邊至少各外推0.9m,兩端至少各外推0.4m后(包括手術臺)的區域級手術室:手術臺兩側邊至少各外推0.6m,兩端至少各外推0.4m后(包括手術臺)的區域級手術室:手術臺四邊至少各外

5、推0.4m(包括手術臺)的區域級手術室不分手術區和周邊區周邊區:潔凈手術室內除去以外的其他區域潔凈手術室沉降法測定細菌濃度布點潔凈手術室沉降法測定細菌濃度布點各級手術室布點圖級手術室布點圖各級手術室布點圖級手術室原布點圖各級手術室布點圖級手術室現布點圖各級手術室布點圖級手術室布點圖(ICU層流病房同)級手術室潔凈手術室空氣監測實驗材料:90mm營養瓊脂平皿實驗方法:空氣平板沉降法 暴露30分鐘結果計算: 平均每皿菌落數 = 各平皿菌落數之和(CFU)/ 采樣的平皿總數4. 采樣時間: 工作前,進行清潔和消毒,自凈30-45分鐘 工作結束后,手術間清場、清潔和消毒自凈30分鐘后 潔凈手術室空氣監

6、測5. 采樣步驟:整個過程采用無菌技術根據各布點圖進行布點(暴露30分鐘)現場演示潔凈手術室空氣監測6. 結果判定級手術室的空氣培養合格的結果: 手術區的菌落數0.2個/30min皿 周邊區的菌落數0.4個/30min皿級手術室的空氣培養合格的結果: 手術區的菌落數2個/30min 周邊區的菌落數4個/30min皿級手術室(ICU層流病房) 菌落數6個/30min皿 二類環境的空氣監測方法二類環境非潔凈手術部 和 高危科室北院手術室、眼科手術室、泌尿外科手術室產房,導管室燒傷病區,重癥監護病區新生兒室,北院生殖中心二類環境布點圖30m2: 布點5個皿30m2: 布點3個皿暴露時間15分鐘每季度

7、對空氣進行監測結果判斷:菌落數4.0CFU/15min皿二類環境布點圖30m2: 布點5個皿二類環境布點圖30m2: 布點3個皿PART2 手的監測醫務人員手衛生規范WS/T 醫務人員手衛生規范衛生手消毒:醫務人員用速干手消毒劑揉搓雙手,以減少手部暫居菌的過程。外科手消毒:外科手術前醫務人員用肥皂(皂液)和流動水洗手,在用手消毒劑清除或殺滅手部暫居菌和減少常居菌的過程。手消毒效果應達到如下相應要求:衛生手消毒:菌落數10 cfu/cm2外科手消毒:菌落數5 cfu/cm2醫務人員手衛生監測根據WS/T 醫務人員手衛生規范的要求監測方法:用含相應中和劑的采樣試管采樣采樣方法:現場演示含相應中和劑

8、的采樣試管外科手消毒:3M愛護佳9200 潔膚柔凝膠 碘伏衛生手消毒:愛護佳免洗液 皂液和流動水洗手請明確注明使用的手消毒產品4. 采樣時間應選擇醫務人員在接觸患者、進行診療活動前采樣5. 采樣步驟5.1 采樣人員向院感科領取相應的采樣試管,然后準備酒精燈等輔助用品。選擇正要接觸患者、或進行診療活動前的醫務人員進行采樣。5.2 采樣前采樣者需先清潔自己的雙手,接著點上酒精燈,打開采樣試管,在火焰中消毒試管口和試管塞;抽取一根無菌棉簽,在試管中的無菌洗脫液浸濕。5.3 此時被檢者五指并攏、手面朝上,站在采樣者的對面。采樣者用浸濕的棉簽在手指曲面從指跟到指端往返涂擦2次(采樣兩只手),涂擦過程中同

9、時轉動棉拭子。5.4 接著將棉拭子接觸操作者的部分剪去,投入5ml含中和劑的無菌洗脫液試管內,試管口和試管塞在火焰中消毒,關閉試管,立即送往醫院感染管理科實驗室。5.5 由實驗室人員完成后續的檢測工作。PART3 消毒液的監測消毒劑的監測GB15982-2012醫院消毒衛生標準WS/T367-2012 醫療機構消毒技術規范每月對用于滅菌的消毒劑進行監測每季度對高水平消毒劑和皮膚黏膜消毒劑進行監測使用中滅菌用的消毒液菌落數:0 cfu /mL 使用中皮膚黏膜消毒液染菌量: 10 cfu/mL 其他使用中消毒液染菌量: 100 cfu/mL 目前我院使用情況滅菌劑:戊二醛、過氧乙酸內鏡滅菌高水平消

10、毒劑:戊二醛內鏡消毒 鄰苯二甲醛、過氧乙酸皮膚黏膜消毒劑:洗必泰 碘伏 酒精消毒劑監測方法實驗材料采樣試管:含9 mL 相應中和劑的洗脫液的試管實驗方法用無菌吸管或試管按無菌操作方法吸取1.0mL被檢消毒液,加入9mL中和劑中混勻采樣時間選擇使用中的消毒液(已開瓶或已倒入消毒罐中的消毒液)進行采樣 采樣步驟(現場演示)整個采樣工作需要兩位護士共同合作。首先采樣護士應先清潔雙手,可選擇免洗液消毒雙手。然后采用無菌技術進行操作。一位護士先撕開10mL一次性注射器的包裝,然后取出注射器,打開針帽從消毒槽中吸取1mL的消毒液。同時另一位護士點燃酒精燈,同樣采用無菌技術,當第一位護士抽取消毒液后,打開采

11、樣試管在火焰中消毒瓶口和瓶塞,讓第一位護士將注射器中的1ml的消毒液注入采樣試管中。注入后立即在火焰中消毒瓶口和瓶塞并關閉試管,并在試管上做好標記。此時第一位護士可以將注射器針頭丟入利器盒,注射器丟入黃色垃圾袋中。采樣結束后,立即將采樣試管和開據的化驗單一并送至醫院感染管理科實驗室,由實驗室人員完成后續的檢測實驗。PART4 內鏡的監測方法內鏡的檢測方法內鏡清洗消毒技術操作規范(2004年版)消毒后內鏡每季度進行生物學監測滅菌內鏡每月進行生物學監測監測標準:消毒后內鏡:細菌總數20 cfu/鏡滅菌內鏡:細菌總數= 0 cfu/鏡內鏡清洗與消毒質量監測消毒內鏡的質量監測GB15982-2012要

12、求,消毒后內鏡,抽取50mL含中和劑的洗脫液,從活檢孔注入,采樣原有存放洗脫液的藍口瓶全部回收,立即送實驗室; 取1mL傾注培養,361、48h,計數細菌菌落數(cfu/件) 剩余的洗脫液在無菌條件下采用濾膜(0.45m)過濾濃縮,將濾膜接種于培養基上, 361、48h,計數細菌菌落數消毒內鏡的質量監測當濾膜法不可計數時: 菌落總數(cfu/件)=m (cfu/平皿)50 m=2塊平行平皿的平均菌落數當濾膜法可計數時: 菌落總數(cfu/件)=m (cfu/平皿)+m1 (cfu/濾膜) m=2塊平行平皿的平均菌落數 m1=濾膜上菌落數內鏡消毒質量監測GB15982-2012醫院消毒衛生標準

13、中度危險性醫療器材的菌落總數應20cfu/件 Membrane filtration過濾裝置傾倒過濾液無菌操作,接種于平皿表面內鏡的檢測方法考慮到我院暫時還未配備過濾膜接種器 目前的檢測方法如下滅菌內鏡目前實驗室不具備這樣的條件 滅菌內鏡的清洗質量的檢測滅菌內鏡清洗質量檢測檢測方法:ATP檢測儀檢測結果: 45RLU ATP檢測原理ATP生物熒光法測定原理,是利用熒光素酶在鎂離子、ATP、氧的參與下,催化熒光素氧化脫羧,產生激活態的氧化熒光素,放出光子,產生560nm的熒光在裂解液的作用下,細菌裂解后釋放的ATP參與上述酶促反應,用熒光檢測儀可定量測定相對光單位值(RLU),從而獲知ATP的含

14、量, 進而得知細菌含量。ATP檢測技術的評價邢書霞等(2008)研究表明,當細菌濃度在1.0102 1.0108 cfu 范圍內,細菌對數值與RLU對數值之間呈線性關系(R20.9,p0.01)。 ATP檢測在內鏡清潔質量中的應用Part2 2016年監測計劃實施方案環境衛生學監測和消毒效果監測目的 做有“意義”的監測 精簡監測的內容 提高監測檢測的效果 反應科室真實的情況 提高科室對環境衛生和清洗消毒效果的重視 通過監測及時發現可能的隱患監測計劃內容采樣方式:主動采樣和被動采樣相結合監測時間:主動采樣的科室每月不再提前通知監測時間和監測內容監測內容:醫務人員手 空氣 消毒或滅菌內鏡 消毒劑2

15、016年監測計劃監測不改變的科室:靜脈配置中心 眼科手術室 輸血科3號樓配置間 北院整形門診手術室 特嬰室北院配置中心 產房 血液透析中心急診輸液室 心導管室 北院生殖中心 介入手術室 供應室 14A凈化病房 其他科室由院感科主動采樣2016年監測內容的改變重點病房 7D 13AICU 12AICU 8A ICU(B) 12DICU 11AICU 以上科室的每季度空氣培養不再做要求其他監測內容均未改變院感科主動采樣內容采樣內容以三個月為一個循環: 每月:4個病區:醫務人員衛生手和空氣 1個手術室:外科手、消毒劑、滅菌內鏡清洗質量和空氣 3個消毒內鏡科室:內鏡消毒質量注:大手術的空氣采用仍由科室自己完成2016年監測具體實施計劃重點病房的采樣衛生手:隨機抽取醫生和護士的手各一位監測科室: 第1月:13A ICU、12A ICU、EICU 第2月:8A、7D、704病區 第3月:ICU(A)、ICU(B)、11A ICU空氣采樣:EICU、ICU(A)、704病區消毒內鏡的采樣消化內鏡每月采樣4根內鏡其他內鏡科室如下安排:第1月:7D (采樣1根)、ICU(A) (采樣1根)第2月:EICU (采樣1根)、門診耳鼻喉科(采樣1根)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