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級公路路線設計畢業設計論文_第1頁
二級公路路線設計畢業設計論文_第2頁
二級公路路線設計畢業設計論文_第3頁
二級公路路線設計畢業設計論文_第4頁
二級公路路線設計畢業設計論文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2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 . -. .可修編-. 摘要本設計為*山嶺地區二級公路路線設計,設計車速為60Km/h,采用雙向兩車道形式,無中央分隔帶。本次設計充分考慮地形、地質、地物、水文等自然條件,并根據設計任務書的要求及公路的相關規的規定,在教師的指導下完成設計。本設計的容有:平面、縱斷面和橫斷面設計。平面線形設計包括資料整理與平面定線,平曲線要素確定,加寬與主要點的樁號及坐標計算;縱斷面設計包括地面高程、設計高程、填挖深度和豎曲線要素,填挖高與路基邊線高程計算;橫斷面設計包括確定標準橫斷面,繪出每樁橫斷面圖;整個設計過程嚴格按照國家有關規進展。該說明書主要容為:平面定線、平面線形設計、縱斷面線形設計、平縱面線形

2、的組合設計、路基橫斷面設計、結語,辭和主要參考文獻等。關鍵詞:道路等級;選線;平面線設計;縱斷面設計;橫斷面設計。. ABSTRACTThis design is about a road of second grad in the mountain area,Designing speed is 60km/h.It is a two-lane two-way road, no central separate belt. The design fully consider the terrain, geology, terrain, hydrology and other natural c

3、onditions, according to the relevant specifications and design requirements of the task of highway, pleted the design under the guidance of the teacher.The design includes: plane, longitudinal section and cross section design. The plane linear design includes the data plane alignment, certain elemen

4、ts of horizontal curve calculation and the main points, widening pile number and coordinate; longitudinal section design including elevation, design elevation, the depth of cut to fill and vertical curve elements, fill and e*cavation height and roadbed side elevation calculation; cross-sectional des

5、ign including the determination of standard section, draw each pile sections; the entire design process, in strict accordance with the relevant standards of the state. This manual mainly contents: horizontal alignment, horizontal alignment design, profile alignment design, horizontal and vertical al

6、ignment design, the cross-sectional design, the conclusion, thanks and main references.Keywords: roadgrade, route selection, vertical design, horizontal design, cross-sectional design. 目錄TOC o 1-3 h z uHYPERLINK l _Toc355431292摘要 PAGEREF _Toc355431292 h 1HYPERLINK l _Toc355431293ABSTRACT PAGEREF _To

7、c355431293 h 2HYPERLINK l _Toc355431294目錄 PAGEREF _Toc355431294 h 1HYPERLINK l _Toc3554312951.緒論 PAGEREF _Toc355431295 h 1HYPERLINK l _Toc3554312961.1選題背景 PAGEREF _Toc355431296 h 1HYPERLINK l _Toc355431297道路運輸概述 PAGEREF _Toc355431297 h 1HYPERLINK l _Toc355431298我國道路開展情況 PAGEREF _Toc355431298 h 1HYPE

8、RLINK l _Toc3554312991.2本設計根本情況 PAGEREF _Toc355431299 h 2HYPERLINK l _Toc3554313002.路線平面設計 PAGEREF _Toc355431300 h 2HYPERLINK l _Toc3554313012.1 二級公路選線原則 PAGEREF _Toc355431301 h 2HYPERLINK l _Toc3554313022.2選線 PAGEREF _Toc355431302 h 3HYPERLINK l _Toc3554313032.3定線 PAGEREF _Toc355431303 h 4HYPERLINK

9、 l _Toc355431304路線簡介 PAGEREF _Toc355431304 h 4HYPERLINK l _Toc355431305帶緩和曲線的圓曲線計算 PAGEREF _Toc355431305 h 4HYPERLINK l _Toc355431306曲線上整20米樁號的坐標計算 PAGEREF _Toc355431306 h 6HYPERLINK l _Toc3554313073.路線縱斷面設計 PAGEREF _Toc355431307 h 7HYPERLINK l _Toc3554313083.1概述 PAGEREF _Toc355431308 h 7HYPERLINK l

10、 _Toc3554313093.2縱斷面設計的原則: PAGEREF _Toc355431309 h 8HYPERLINK l _Toc3554313103.3縱坡設計 PAGEREF _Toc355431310 h 8HYPERLINK l _Toc355431311縱坡設計的一般要求: PAGEREF _Toc355431311 h 8HYPERLINK l _Toc355431312縱坡坡度 PAGEREF _Toc355431312 h 8HYPERLINK l _Toc355431313平縱組合設計 PAGEREF _Toc355431313 h 9HYPERLINK l _Toc3

11、554313143.4豎曲線設計 PAGEREF _Toc355431314 h 10HYPERLINK l _Toc355431315豎曲線設計的一般要求 PAGEREF _Toc355431315 h 11HYPERLINK l _Toc355431316豎曲線半徑 PAGEREF _Toc355431316 h 11HYPERLINK l _Toc355431317豎曲線計算 PAGEREF _Toc355431317 h 11HYPERLINK l _Toc3554313184.路線橫斷面設計 PAGEREF _Toc355431318 h 14HYPERLINK l _Toc3554

12、313194.1概述 PAGEREF _Toc355431319 h 14HYPERLINK l _Toc355431320橫斷面布置 PAGEREF _Toc355431320 h 14HYPERLINK l _Toc355431321橫斷面設計原則: PAGEREF _Toc355431321 h 14HYPERLINK l _Toc355431322路基橫斷面的主要形式: PAGEREF _Toc355431322 h 15HYPERLINK l _Toc3554313234.2各項技術指標 PAGEREF _Toc355431323 h 15HYPERLINK l _Toc355431

13、324路基寬度 PAGEREF _Toc355431324 h 15HYPERLINK l _Toc355431325路拱及路肩坡度 PAGEREF _Toc355431325 h 15HYPERLINK l _Toc355431326邊坡坡度 PAGEREF _Toc355431326 h 16HYPERLINK l _Toc355431327邊溝設計 PAGEREF _Toc355431327 h 16HYPERLINK l _Toc3554313284.3超高與加寬 PAGEREF _Toc355431328 h 17HYPERLINK l _Toc355431329概述 PAGEREF

14、 _Toc355431329 h 17HYPERLINK l _Toc355431330超高橫坡確實定 PAGEREF _Toc355431330 h 18HYPERLINK l _Toc355431331超高緩和段 PAGEREF _Toc355431331 h 19HYPERLINK l _Toc3554313324.4超高值計算公式 PAGEREF _Toc355431332 h 20 HYPERLINK l _Toc355431333 4.5曲線段超高與加寬的過渡 PAGEREF _Toc355431333 h 22HYPERLINK l _Toc3554313344.6路基邊線高程計

15、算 PAGEREF _Toc355431334 h 23HYPERLINK l _Toc355431335選擇交點3的平曲線為例,此平曲線整20m樁有: PAGEREF _Toc355431335 h 23HYPERLINK l _Toc355431336超高后側車行道側邊緣的設計高程為: PAGEREF _Toc355431336 h 23HYPERLINK l _Toc355431337超高后側硬路肩側的設計高程: PAGEREF _Toc355431337 h 24HYPERLINK l _Toc355431338超高后側土路肩側的設計高程: PAGEREF _Toc355431338

16、h 24HYPERLINK l _Toc355431339超高后外側車行道外側邊緣的設計高程為: PAGEREF _Toc355431339 h 25HYPERLINK l _Toc355431340超高后外側側硬路肩外側的設計高程: PAGEREF _Toc355431340 h 25HYPERLINK l _Toc355431341超高后外側土路肩外側的設計高程: PAGEREF _Toc355431341 h 26HYPERLINK l _Toc355431342超高后交點3的平曲線整20m樁: PAGEREF _Toc355431342 h 27HYPERLINK l _Toc3554

17、31343結語 PAGEREF _Toc355431343 h 28HYPERLINK l _Toc355431344辭 PAGEREF _Toc355431344 h 29HYPERLINK l _Toc355431345主要參考資料 PAGEREF _Toc355431345 h 30. 1.緒論1.1選題背景1.1.1道路運輸概述道路運輸是交通運輸的重要組成局部,為國民經濟、社會開展和人民生活效勞的公共根底設施。它以自己活動的廣泛型和沖動靈活性,神人到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政治、經濟、軍事、文化教育以及人們的日常生活等。因此,它對于經濟和生活的社會的開展起著重要的保障和促進作用。道路是一條

18、帶狀的空間三維構造物,它涉及人、車、路和環境等諸多因素的影響和約束。道路平安特性、駕駛者的心理狀態與公路的幾何設計都有著密切的關系。設計出技術先進、方案合理、鞏固耐用、經濟節約的道路,在道路路建立中尤為重要。1.1.2我國道路開展情況新中國成立后,特別是改革開發以來,我國公路建立取得了巨大成績,但是與國際上興旺國家相比,差距仍然很大;與國其他工業相比,仍相對滯后,遠不能滿足新形式下對公路運輸的要求。歸納起來,還存在如下幾方面的問題:公路數量少,通達深度不夠;公路網等級低,高等級公路少,公路質量差,標準低; 開展不平衡,通行能力差,效勞水平低。 由于我國公路總量仍然偏少。今后很長一段時間還必須堅

19、持提高公路質量,等級與加大公路密度并重的原則,積極新建公路,溝通斷頭橋,加速國道主干線高速公路網建立與舊公路的技術改造。 運輸工具向專業化方向開展,運輸效勞向高效優質開展。我國正處在公路建立蓬勃開展期,二級公路作為聯系城鎮與鄉村之間的政治、經 濟、文化的主要通道,其重要性越來越明顯。2004 年交通部提出了重要的設計理念:堅持以人為本的指導思想,重視公路交通平安問題,加強公路交通平安性評價,以提高公路交通平安水平。本次畢業設計要求在老指導師給定的地形圖上設計一條二級公路。要求我們充分應用所學專業理論,理論聯系實際,運用公路有關技術標準及定額,進展道路選線設計和技術分析;培養和訓練我們的專業設計

20、能力、獨立解決綜合問題的能力和計算機應用能力,使我們在畢業前熟悉道路路線設計的方法和設計過程,并了解路基、路面、支擋防護等道路構造設施的設計過程,為將來從事道路工程建立工程的設計施工奠定根底。1.2本設計根本情況1、本次畢業設計要求在指導教師給定的1:2000的地形圖上設計一條60km/h的二級公路。該公路道路斷面為雙向2車道,無中央隔離,一條車道寬度3.75米,硬路肩2米,土路肩0.75米。并參照相關規設計邊溝、排水溝、截水溝、邊坡。2、根據教師提供的地形圖和道路起終點在地形圖上進展選線設計、確定線形方案;論述確定公路等級的原則和依據,技術指標、指標的選取與驗算,路線方案的說明與比選。3、按

21、照相關國家規進展公路平、縱、橫設計;路線設計;平面、縱斷面、橫斷面設計的考慮因素,技術標準的選用,路基土石方和防護工程的工程數量。2.路線平面設計2.1 二級公路選線原則該地區為山嶺地區,地形復雜,路線平縱橫三方面都受到約束。選線應符合以下原則:充分利用有利地形、地勢,盡量回避不利地帶,正確運用技術標準,從行車的平安、暢通和施工養護的經濟、方便著眼,對路線與地形的配合加以研究,做好路線平、縱、橫三方面的結合,力求平面短捷舒順,縱斷面平緩、均勻,橫斷面穩定、經濟。相關技術指標如下表。表21 二級公路相關技術指標表2.2選線由教師給定的地形圖可以看出該地區是山嶺地區。該段地勢較復雜,地形變化很大,

22、使得路線在平、縱、橫三方面都受到很大的限制。在設計的過程中應盡量滿足技術指標。對于山嶺重丘地形,定線時應以縱坡度為主導。對于平原微丘區域,即地形平坦、地面自然坡度較小、縱坡度不受控制的地帶,選線以路線平面線形為主導。選線過程:首先根據教師給定的起、中、終點位置, 分析其直線距離和所需的展線長度,以及地形圖上的地形地貌及相關的設計資料,初步擬定路線的根本走向;對于山嶺重丘地形,定線時應以縱坡度為主導。對于平原微丘區域,即地形平坦、地面自然坡度較小、縱坡度不受控制的地帶,選線以路線平面線形為主導。根據地形、地貌、地質、農田等分布情況,選擇地勢平緩山坡順直的地帶,擬定路線各種可行方案。如沿線房屋、農

23、田等地點要重點控制,然后連接控制點,初步完成路線布局;本著方便城鎮出入,少占田地,路線短,填挖少且平衡的原則。在滿足技術標準的前提下,充分考慮平、縱、橫配合,最終確定出道路中線的交點,綜合考慮平面線形設計的要求,穿線交點,具體定出路線位置。2.3定線圖21線形圖路線簡介路線根本情況如下:全長:2612.146m。交點:6個。起終點樁號:K0+000.000起點,K2+612.146終點交點樁號: K0+091.156、 K0+454.148、K0+695.636、K0+873.139、K1+126.856、 K1+834.635。圓曲線半徑:369.165m、137.371m、130m 、40

24、4.379m、 176.132m、200m。緩和曲線長度:50 m、 50m、 50m、 50m、 50m、 50m。2.3.2帶緩和曲線的圓曲線計算取JD6, 其相關要素數據:樁號:K1+834.635 圓曲線:R=200m;=218.365緩和曲線長度:依照標準取緩和曲線帶有緩和曲線的平曲線計算公式切線長:曲線總長:外距:切曲差:移值:切線增值:由以上公式計算得到:E=56.009; L=318.365;T=184.148; J=49.931主點樁號計算公式曲線主點樁號:K1+834.635-184.148= K1+650.487 =K1+650.487+50=K1+700.487= K1

25、+700.487+218.365= K1+918.852= K1+918.852 + 50= K1+968.852QZ = HZ - L/2 = K1+968.852 - 318.365/2 = K1+809.669= K1+809.669 + 49.931/2 = K1+834.635以上計算無誤,并與軟件計算值一樣。2.3.3曲線上整20米樁號的坐標計算1、選取圓曲線2 相關要素數據如下: JD634066.6329,51111.1586,T=184.148m,交點相鄰直線的方位角分別為A1=229和A2=126。則ZH 點坐標:*zH=*JD+TcosA1+180=34066.6329+

26、184.148cos100+180=33927.8290YzH=YJD+TsinA1+180=51111.1586+184.148sin100+180=50990.1464則HZ 點坐標:*zH=*JD+Tcos A2=34066.6329 + 184.148cos262.6= 34215.9921YzH=YJD+Tsin A2=50613.3084+ 184.148sin262.6= 51003.4444其中:*JD為交點的橫坐標;YJD為交點的縱坐標;A1為ZH點所在直線的方向角;A2為HZ點所在直線的方向角;T為切線長,L為直線上加樁號里,ZH、HZ表示曲線起、終點里程。2、圓曲線整樁2

27、0坐標計算曲線上任意點的切線橫距* =L- L3/40R2 Ls2式中:L-緩和曲線上任意點至ZH或HZ點的曲線長;Ls-緩和曲線長度。 圓曲線HYYH整樁20坐標,在這計算K1+800的坐標* = *HY + 2RcosA1+90+Ls/Rcos90/R=34059.5708Y = YHY + 2RsinA1+90+Ls/R/sin90/R=51054.5299 式中:圓曲線任意點至HY點的曲線長;*HY、 YHY HY點的坐標,R圓曲線半徑=200。轉角符號,右偏為+,左偏-。以上計算值均與軟件計算值相符。3.路線縱斷面設計3.1概述用一曲面沿道路中線豎直剖切,展開成平面稱道路的縱斷面。反

28、映路線在縱斷面上的形狀、位置及尺寸的圖形叫路線縱斷面圖,它反映了路線縱坡的的變化、路中線位置地面的起伏、設計線與原地面線的高差的等情況,它與路線平面、公路橫斷面結合起來,可以完整的表達出路線作為空間曲線的立體線形效果。縱斷面設計應該根據道路的性質、任務、等級和沿線地形、地質、水文等因素設計縱坡、豎曲線、與平曲線形的組合關系等進展綜合設計。要求縱坡合理、線形平順圓滑、坡長和豎曲線長短適當以及填挖平衡、經濟,以便到達行車平安、快速、舒適、工程經濟性等目的。3.2縱斷面設計的原則:縱面線形應與地形相適應,線形設計應平順、圓滑、視覺連續,保證行駛平安;為保證行車平安舒適、縱坡宜緩順,起伏不宜頻繁。坡長

29、和豎曲線長短適當、以及填挖平衡;平面與縱斷面組合設計應滿足:平曲線與豎曲線應相互重合,最好滿足平包豎,即豎曲線的起終點在平曲線的兩個緩和曲線之間。3.3縱坡設計縱坡設計的一般要求:設計必須滿足相關規,一般不輕易使用極限值;縱坡應具有一定的平順性,起伏和緩、坡長和豎曲線長短適當。最好不要用縱坡的極限值,合理安排緩和坡段。盡量防止、反復設置反坡段;縱斷面的線形應連續、平順、均衡、并重視平縱面線形的組合;縱坡設計應爭取填、挖平衡,盡量利用挖方作就近填方,以減少借方和廢方,接生土石方量,降低工程造。縱坡坡度1、最大縱坡:縱坡設計時各級公路允許采用的最大坡度值。各級道路允許的最大縱坡是根據當前具有代表性

30、標準車型的汽車動力特性、道路等級、自然條件以及工程、運營經濟因素,通過綜合分析,全面考慮,合理確定的。表31 最大縱坡表2、最小縱坡:路塹段最小縱坡不應小于0.3%,路堤段最小縱坡不小于0.2%。3、縱坡在滿足最小縱坡要前提下,還應滿足最小填土高度要求,保證路基穩定。考慮到縱坡以平、緩為宜,山嶺越嶺線縱坡應力求均勻,本設計采取的最大縱坡為4.402%,最小縱坡為0.436%,經歷證均小于規定的最大縱坡。坡長最小坡長:為滿足汽車行駛力學的要求,保證車輛行駛平安性和司乘人員在視覺和心理兩方面的連續性,舒適性,公路路線設計規JTG D202006規定了各級公路最小坡長。表32 最小坡長表最大坡長:最

31、大坡長限制是指控制汽車在坡道上行駛,當車速下降到最低容許速度時所行駛的距離。我國公路工程技術標準規定,各級公路不同縱坡時的最大限制坡長見表33表33 最大坡長表本設計中最大坡長1045.443米,最小坡長253.457米。查表33可知均滿足相關技術要求。本設計縱坡表見表37。表34 本設計縱坡表平縱組合設計當計算行車速度大于或者等于60km/h時,必須注重平縱的合理組合。公路平面與縱斷面的線形組合是在滿足汽車運動學和力學要求的前提下,研究如何滿足視覺和心理方面的連續性、舒適感,研究與周圍環境的協調和良好的排水條件,以保證汽車行駛的平安、舒適與經濟。1、平面與縱斷面應遵循以下設計原則:應能在視覺

32、上能自然的引導駕駛員的視線,并保證視覺的連續性;注意保持平、縱線形的技術指標大小應均衡,不要懸殊太大,是線形在視覺上和心理上保持協調;選擇組合得當的合成坡度,以利于路面行車平安和排水;應注意線形與道路周邊環境的配合與協調。它可以減輕駕駛員的疲勞和緊程度,并可起到引導視線的作用。2、平豎組合豎曲線與平曲線應相互重合,平曲線應該比豎曲線更長并把豎曲線包在平曲線,即所謂的平包豎;如圖31圖31豎曲線與平曲線應保持均衡。平、豎曲線應防止的組合:要防止凸形豎曲線的頂部或凹形豎曲線的底部與反向平曲線的拐點重合;盡量防止小半徑的豎曲線與緩和平曲線重疊;計算行車速度40km/h的道路,凸形豎曲線的頂部或凹形豎

33、曲線的底部不宜插入小半徑的平曲線。3.4豎曲線設計豎曲線在線路縱斷面上。縱斷面上兩相鄰不同坡度線的交點為變坡點,以變坡點為交點,連接兩相鄰坡段的曲線稱為為豎曲線。豎曲線設計的一般要求豎曲線設計時應遵循以下一般原則和要求:選用較大的豎曲線半徑;同向豎曲線間應防止斷背曲線;反向曲線間,一般由直線段連接,亦可相互直接連接;豎曲線設置應滿足排水需要。豎曲線半徑選擇豎曲線半徑主要考慮以下因素:選擇半徑應符合表34所規定的豎曲線最小半徑和最小長度的要求。有條件時宜采用等于或大于表推薦值;表35 豎曲線半徑表在不過分增加土石方工程數量的情況下,為使行車舒適,應采用較大的半徑;過大的豎曲線半徑將使豎曲線過長,

34、從施工和排水來看都是不利的,選擇半徑時應注意。綜上,本設計共設了4個變坡點,選用的半徑依次為4000m、1700m、2300m和1900m。其中2個凸形豎曲線,2個凹形豎曲線。經歷證,均滿足了規定要求。考慮到豎曲線與平面圓曲線的配合,4個縱坡點均設在圓曲線或直線段上,防止了事故率較高的線形組合。豎曲線計算豎曲線是縱斷面上兩個坡段的轉折處,為了便于行車而設置的一段緩和曲線。設計時充分結合縱斷面設計原則和要求,并依據規的規定合理的選擇了半徑。標準規定:表36 豎曲線技術指標該二級公路路線總長2612.146m,全線共設4個豎曲線,其中2個凸形曲線,2個凹形曲線。變坡點樁號:K0+000.000起點

35、、K0+253.457、K0+710.000、K1+123.609、K1+566.703、K2+612.146(終點。縱坡坡度:+2.939%、-0.602%、+2.747%、-4.402%、+0.436%。豎曲線半徑:4000m、3000m、2800m、2200m。圖32曲線要素示意圖取*OY坐標系如圖32所示,設變坡點相鄰兩直坡線縱坡分別為和,坡差為它們的代數差稱,用表示,即。當值為+時,豎曲線為凹形;當值為-時,豎曲線為凸形。以變坡點1為例:樁號:K0+253.457高程:37.448m,變坡點前后路線的整20m樁號有:K0+240地面高:38.383m、K0+260地面高:38.330

36、m、 變坡點前后路線的設計高程,填挖高計算如下:-3.541%凸形曲線曲線長:m切線長:m外 距:m變坡點K0+253.457 高程H=37.448豎曲線起點樁號 = K0+253.457-70.815 =K0+182.642豎曲線終點樁號 = K0+257.638+70.815 =K0+324.272變坡點前后路線的設計高程與填挖高計算:樁號K0+240 地面高程:38.383m橫距:m縱距:=0.411m切線高程=m設計高程=切線高程-縱距=37.052-0.411=37.463m填挖高=設計高程-地面高程=37.463-38.383= -0.92m挖樁號K0+260 地面高程:38.33

37、0m橫距:m縱距:m切線高程=37.409m設計高程=切線高程-縱距=37.409-0.516=36.893m填挖高=設計高程-地面高程=36.893-38.330=-1.437挖經檢查,以上計算均正確,結果與軟件計算值一樣。并在符合相關規的要求的前提下比擬好的控制了填挖量,這主要歸功于選線的方案好。. 4.路線橫斷面設計4.1概述道路橫斷面是指道路中線上各點的法向切面,由橫斷面設計線和地面線所構成。按照教師給定的設計要求,設計行車道、路肩、分隔帶、邊溝、排水溝、截水溝、邊坡等設施。橫斷面布置道路橫斷面的布置及幾何尺寸應能滿足交通、環境、城市面貌等要求,橫斷面設計應符合公路建立的根本原則和現行

38、公路路線設計規規定。設計前要充分了解工程地質和水文等自然條件,并更具公路等級、行車要求、自然條件結合施工方法,做出正確合理的設計。 該設計的路基橫斷面組成包括:行車道、路肩、邊溝、邊坡等本分組成。 如圖41所示:圖41 路基橫斷面示意圖橫斷面設計原則:設計應根據公路等級、行車要求和當地自然條件,并綜合考慮施工、養護和使用等方面的情況,進展精心設計,既要堅實穩定,又要經濟合理;路基設計除選擇適宜的路基橫斷面形式和邊坡坡度外,還應設置完善的排水設施和必要的防護加固工程以及其他構造物,采用經濟有效的病害防治措施;路基設計應兼顧當地農田根本建立及環境保護等的需要;路基橫斷面的主要形式:填方路基、挖方路

39、基和半填半挖三種形式。填方路基是指路基設計標高高于天然地面標高時,需要借土或石進展填筑而成的路基;挖方路基是指路基設計標上下于天然地面標高時,需要對天然地面實施開挖而形成的路基;如果路基一側開挖而另一側填筑時,稱為半填半挖路基。4.2各項技術指標路基寬度路基寬度是指公路路幅頂面的寬度,即兩路肩外緣之間的寬度,公路路基寬度為行車到與路肩寬度之和。根據教師給的畢業設計任務書,該二級公路采用整體式斷面,無中央分隔帶。路基全寬設計為13m,行車道寬度:23.75m,硬路肩寬度:22.0m,土路肩寬度:20.75m。布置如圖42所示:圖42 路基設計簡圖路拱及路肩坡度為了利于路面橫向排水,將路面做成由中

40、央向兩側傾斜的拱形,稱為路拱,其傾斜的大小以百分率表示。根據路基設計規,為有利于路面的排水,路面應設置一定的橫向坡度,對于不同路面規定不同圍的橫坡限制見表41。表41 路拱拱度本著有利于排水、施工和行車的原則,根據相關規,本設計取路拱坡度為2%,土路肩要取為3%。邊坡坡度路堤的邊坡坡度,應根據填料的物理力學性質、氣候條件、邊坡高度以及基底的工程地質與水文地質條件進展合理的選定。路塹邊坡的穩定性主要與當地的地質地貌、水文條件和排水條件有關。該設計路段地處地勢崎嶇的山嶺地區,根據沿線的工程地質及水文狀況及公路路基設計規JTGD30-2004得知:路堤邊坡坡度取為1:1.5至1:1.75;路塹邊坡取

41、為1:0.5至1:0.75。當H6mH路基填土高度時,路基邊坡按1:1.5設計。邊溝設計邊溝是路基兩側布置的縱向排水溝。設置于挖方和低填路段,路面和邊坡水聚集到邊溝后,通過跌水井或急流槽引到橋涵進出口處或通過排水溝引到路堤坡腳以外,排出路基。 設計路線的邊溝的斷面形式依據公路路線設計規JTG D202006采用梯形。邊溝底寬為0.6m,深1m,厚度0.4m,側邊坡設計為1:1。如圖:圖43 邊溝例如圖4.3超高與加寬概述超高:指的是汽車在圓曲線上行駛時,受橫向力或離心力作用會產生滑移或傾覆,為了抵消車輛在曲線路段上行駛時所產生的離心力,保證汽車能平安、穩定、滿足設計速度和經濟、舒適地通過曲線路段,而將路面做成外側高于側的單向橫坡的形式。超高橫坡度在圓曲線上應是與圓曲線半徑相適應的全超高,而在緩和曲線上則是逐漸變化的超高。因此,從直線上的雙向橫坡漸變到圓曲線上的單向橫坡的路段,稱作超高緩和段或超高過渡段。如圖:圖44 超高方式圖加寬: 汽車在彎道上行駛時,各個車輪的行駛軌跡不同,在彎道側的后輪行駛軌跡半徑最小,而靠近彎道外側的前輪行駛軌跡半徑最大。為適應汽車在平曲線上行駛時,后輪軌跡偏向曲線側的需要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