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維特根斯坦?邏輯哲學論?的入口維特根斯坦的?邏輯哲學論?決不像它外表上看起來的那樣,僅僅是定義和觀點的羅列,而是有其自身極為嚴整的構造。它從一個深思熟慮的起點開場,經過一條環環相扣的道路,最終到達作者在序言里所說的問題的最終解決。假如哪個環節是不確定的,作者的目的就不會到達。因此,需要有這樣一種解讀,即完全地重構使?邏輯哲學論?中的命題得到支撐的論證,從而到達兩個目的:其一,知道維特根斯坦本人的早期觀點終究是什么;其二,理解維特根斯坦思想后來的開展終究是怎樣的。但這樣的解讀迄今為止并沒有。本文試圖從解讀?邏輯哲學論?前12個命題入手,得到一個主論證,即主導性的論證;然后勾畫出這個論證如何貫穿后
2、續局部;最后我將說明,這個論證在?哲學研究?中再次出現。在我看來,?邏輯哲學論?可以比作一盤圍棋,每個論題都相當于一次落子,其最后結果是哲學問題的最終解決;理解棋理的人將看到每一步棋都是必然的。這盤棋的關鍵在起手處建立的大模樣,這就是前12個命題。一開篇的第一句話極易被錯過“世界就是所有確實如此的情況。1這里首先給出了一個關于總體的概念。但不止于此,這句話還說了什么,要取決于我們如何翻譯從句“asderfallist。我們可以把它翻譯成“實際情況,進而翻譯成“事實,但這就錯過了這樣一個關鍵之處:當世界最初給出時,并不確切地作為事實的總體給出。假如把世界當成事實的總體給出,我們得到的要么是定義,
3、要么是關于世界的描繪,但我們需要的卻是一個為何要把世界分解為事實而不是物的論證。1.1說明我們需要這樣一個論證。維特根斯坦強調說,“世界是事實的總和,而不是物的總和。(1.1)為了得到這樣一個論證,我把1中的那個從句翻譯成“確實如此的情況,這樣,世界就作為確定性的總體給出。如今看看這里的論證。維特根斯坦在劍橋大學的一次演講中這樣解釋:“世界并不由物的列舉以及關于這些物的事實所構成就像是一場表演的節目單一樣世界是什么,這是由描繪,而不是由對象的列舉所確定(ittgenstein,1980,112)。對于這個解釋,韓林合和奧斯特羅夫(.b.str)的理解都不令人滿意:韓林合完全漏掉了引文前半局部韓
4、林合,第36頁;奧斯特羅夫那么沒有充分注意“以及關于這些物的事實這一段(str,p.23)。奧斯特羅夫給出的說明是這樣的:假定我們的列舉中包含兩個物a和b,以及一個關系r,這個列舉既相容于包含arb的世界,又相容于包含bra的世界,因此無法確定地給出一個世界。假如維特根斯坦的理由確實是上面引文中所說的,那么即使在包含了a、b、r的列表中加進了arb,也缺乏以確定這個世界。這正是要害之處。1.1中說的是,世界不僅不是物的總和,而且,不能是事實和物的總和。如今可以給出論證。不難看出,即使在關于世界的列表有a、b、r,以及arb,我們仍然需要說明,單獨列出的a和b構成了事實arb,因此我們需要新的關
5、系。假定新的關系是,于是又要把a(arb)、b(arb)參加列表,如此構成無窮后退。也許我們會說,既然列表中的“arb已經說明了它是由a和b構成的,我們就不需要新的關系來說明這一點。但在問題的這個階段,需要確定的是什么東西確定地存在,也就是說,需要確定的是實體。假如a和arb都是實體,那么它們是作為互相獨立的東西給出的,因此需要說明它們之間的關系。這個論證可以推廣得到兩個結論:其一,在一個關于世界的列表中,構成列表的各項間不能有關系;假如有關系,那么進入無窮后退。其二,假如說世界上存在不與任何東西建立關系的物是荒唐的,那么關于世界的列表中就不能有物。僅當這兩個結論同時成立,1.1、1.2、1.
6、21才能成立。因此,我認為維特根斯坦在寫作?邏輯哲學論?時,確實是以我給出的論證為根底的。還可以構造另外一個無窮后退論證,以說明上述論證的抽象構造。這個論證與布萊德雷著名的關系非實在性論證(f.sprigge,p.378)是一致的。假定一個整體由一些元素組成,設這個由a和b組成的整體寫成arb,可以證明這個整體不能復原成關于其構成要素的任何枚舉集合。顯然,集合a,b不能滿足要求。假如在集合中參加關系r,那么得到的枚舉集a,b,r也不能滿足要求,因為我們需要新的東西來使這三者結合起來,如此進入無窮后退。假如把r理解成單獨依賴于a或b的東西,這缺乏以說明a和b結合了起來。而假如把r理解成依賴于a和
7、b的統一體的東西,那么這就已經假定了a和b的結合。第二個論證不僅可以得到與第一個論證同樣的推廣結論,還可以得到“事實不能復原成物的枚舉這樣一個結論;從而得到這樣一個結果:即使世界是由事實構成的,而事實是由物構成的,世界也不能由物構成。之所以如此,是因為即使把“世界由事實構成理解成一種復原,“事實由物構成也不能是復原性的,因此這里的構成關系是不可傳遞的。不僅如此,第二個論證也保證了復合物與簡單物的區別,以及命題與名稱的區別。這兩對區別中的前一個都不能復原成后一個的枚舉,因此是一種范疇上的區別。上述第一個論證是第二個論證的特例。這是因為,在第一個論證中,隨著新關系的參加,參加了新的事實,而第二個論
8、證直接針對參加新關系所引起的后退。羅素是從關系理論入手建立自己的分析立場的參見羅素,第5章,維特根斯坦肯定從他那里理解到了這個論證。事實上,?邏輯哲學論?中屢次提到內在關系與外在關系。維特根斯坦甚至在命題4.1251中表示自己已經解決了關于內在關系與外在關系的問題。假如我后面的解釋站得住腳的話,那么?邏輯哲學論?的起點可以看成是對第二個論證的一種開展。因此,我把這個論證稱為?邏輯哲學論?的主論證(theasterarguent)。命題1.11有點令人困惑,它說:“世界就是由事實以及這些就是一切事實這個情況決定的。這里實際上提到了兩類事實:一類是組成世界的諸事實,一類是由這樣一個事實單獨構成的:
9、除了第一類事實,沒有其它事實。有第二類事實擋在這里,我們無法進到命題1.2,即“世界分解為事實。因此肯定有刻畫第二類事實的方法,而這個方法已經在1.12和1.13這兩個命題中給出了。1.12說,“事實的總和既決定一切發生的東西,又決定一切未發生的東西,而1.13又接著說:“邏輯空間中的諸事實就是世界。因此,一切發生的東西和一切未發生的東西就決定了邏輯空間,事實位于這個邏輯空間中;這個邏輯空間中的諸事實,才是分解世界得到的事實。第二類事實應當與邏輯空間相聯絡。假如這里有一種分解,那么必定是一種特定的分解,而不是羅素得到外在關系的那種分解。為弄清這是一種什么樣的分解,我們先看看事態(sahverh
10、alt)如何分解成客體。命題2.01第一次提到客體:“事態就是各客體事物,物的結合。這當然不是說,給出了各個客體,把這些客體結合到一起,就得到了事態。這樣說就相當于說客體先于事態,而說事態是客體的結合,就等于說事態可以復原成客體。主論證說明這是不可能的。維特根斯坦的策略正好相反,用構成事態的可能性來定義客體。對于客體來說,“重要的是它可以成為事態的構成局部(2.011),而這就意味著,“正如我們不能在空間之外考慮空間客體,或在時間之外考慮時間客體一樣,我們也不能在與其他客體聯絡的可能性之外來考慮任何客體(2.0121)。撇開主論證單獨看2.011和2.0121,其中提到的可能性是貧乏的兩個東西
11、確實結合在一起,這本身就說明在這兩個東西中有結合的可能性。但結合主論證就會看到,這里的兩個東西客體不可能事先給出,因此,不是兩個東西的結合保證了結合的可能性,而是第三個東西事態的存在保證了結合的可能性,而這種結合的可能性使我們說有兩個東西存在。按這條思路就不能說,正是因為這里有兩個東西結合的可能性,把兩者分解開才是可能的;而應當說,正是分解說明了使兩個東西結合的可能性是什么。但是,命題2.012中說:“邏輯中沒有偶爾的東西假如一物能在事態中出現,那么在物中就應該已經預決了這種事態的可能性,而這不就意味著,假如沒有客體結合的可能性,就沒有事態嗎?確實如此,但這是一個關于如何運用可能性這個概念的提
12、示,而不是一個關于可能性是什么的說明。2.0121中解釋說,“邏輯處理所有可能性,而一切可能性都是邏輯的事實,因此2.012這個命題所說的是,邏輯的主題就是可能性,而沒有進一步說可能性是什么。可能性是什么,這一點包含在引入概念的順序中,從而包含在各命題的銜接方式中。只要找到了這種銜接方式所需要的論證,事情就清楚了。2.0121和2.013關于空間的提示使我們可以帶著新的理解回到1.13所提到的邏輯空間概念。2.013說,每一物可以說都在可能的事態的空間中,而2.0131那么補充說這個空間是無限的。顯然,這里提到的空間就是邏輯空間,就是由構成事態的可能性所確定的空間。說其是空間,應當是一種數學式
13、的表達,對此這里不做討論。問題的關鍵是,假如可能性是通過對一個整體進展分解確定的,那么邏輯空間也是如此。這樣我們就可以解決1.11產生的困惑了。第二類事實說明世界的整體性或說總體性,它規定并表達為對該整體進展分解得到的可能性。因此這類事實規定了對世界的分解就是通過把事實的總體分解成諸事實,使這些事實分享同樣的可能性,即構成世界的可能性。1.12緊接著就說這是一種什么樣的可能性,即存在或不存在的可能性。存在就是在世界中,不存在那么否。但是,這種可能性不能作為事實間的關系來理解,對世界的分解必須單獨地為每個分解后的局部賦予存在或不存在的可能性。由此得到1.21。正如對事態進展分解后得到客體,即具有
14、構成事態的可能性的東西一樣,對世界進展分解后得到事態,即具有構成世界的可能性的東西,具有存在或不存在的可能性的東西。由以上闡述可以明晰地看到,不僅事態與客體的區分是必然的,而且事態與事實的區分也是必然的。雖然在世界分解為諸事實之后,這些事實間沒有關系,但事態說明這些事實是從同一個世界中分解出來的;事態所具有的可能性,即存在與不存在的可能性,就來自于這種分解。與之對應,相對于事態而言,客體也對應著可能性,而這種可能性也來自于分解對事態的分解。建立這兩對區分的是維特根斯坦獨特的分解概念,我們不妨稱其為“維特根斯坦式分析。前面提示過,維特根斯坦式分析不同于羅素式分析。羅素式分析的核心思想是成認外在關
15、系存在,即成認構成整體的局部要先于整體,因此整體可以通過在諸局部之間建立關系得到,由此得到一種復原式分析。有趣的是,雖然羅素建立這種分析始于與布萊德雷的對話,但由此建立的東西卻并不能應對布萊德雷的論證。類型論似乎提供了一條思路,它允許個體的存在與關系的存在并不處在同一層次上,因此不能在說個體存在的意義上說關系也存在。類型論導致的是一種層級本體論,但它的語義學卻很難導出一種層級間的本體論關系解釋,而給出這種解釋的論證負擔,卻恰好落在羅素身上何以能說存在的個體通過不存在的關系結合到一起呢?與羅素不同,維特根斯坦直接把布萊德雷的論證拿來作為出發點,從它所要求的整體的優先性入手建立分析理念。雖然維特根
16、斯坦式分析也包含著分解的過程,但這個過程的目的和實現方式卻與羅素式分析完全不同:后者是復原式分析,而前者是說明式分析。后者的目的是理解確定地給與的東西,而不是試圖削減或者修飾它。到達理解的方式是,通過把整體分解為局部,整體確實定性就規定了局部的可能性;一旦理解了這些可能性是什么,就知道了整體確實定性所規定的是什么。顯然,兩種分析反差極大,我們甚至可以說羅素式分析是激進的、破壞性的,維特根斯坦式分析是保守的、保全性的。所以,把?邏輯哲學論?的作者與羅素一起稱為“原子論者,這是一種徹底的誤解。二一種嚴格的正確的解讀不應當一開場就把什么是維特根斯坦式分析亮出來,而應當在對?邏輯哲學論?的逐句解讀中自
17、然地呈現出來。我相信,這部著作的所有命題都按照特定目的仔細安排過。假如我的信念是對的,那么從上面對前12個命題的分析中得到的東西,應當可以繼續發揮作用。證實我的信念,需要一部著作的篇幅。在本文中,我只就兩個問題作初步分析,一個是關于客體如何構成事態的問題,另一個是關于什么是圖像的問題。后一個問題直接導向關于意義的使用理論。假如這一結論是對的,那么不僅維特根斯坦前后期關系的問題將得到打破性的進展,而且終究應該如何理解?哲學研究?中的用法概念的問題,也將獲得極為有力的指引。對后一個問題及相關聯的問題,我將另文詳細討論。先看第一個問題。命題2.03說,“客體在事態中就像鏈條的環節一樣互相連接著。后面
18、兩個命題解釋說,這種連接具有特定方式,而這種方式就是事態的構造。當我們期待對事態的構造做出解釋時,得到的卻是,構造的可能性就是形式(2.033)。當然,事態的形式與客體的形式嚴密地聯絡在一起,我們甚至可以說定義它們的是同一個可能性。例如說,一物a在另一物b下面。該事態的構造就由表達形式“x在y下面刻畫出來,而這種構造的可能性就已經包含在其中的變項的值是空間客體,從而具有空間關系的可能性中了。但是,這仍然沒有答復我們的問題:假如僅僅是給出a、b這兩個東西,而不借助于那個表達形式,我們當然不能說a在b下面。問題是,那個形式說明了什么?我們的感覺是,那個形式不應當僅僅是一個語言的形式,而應當是某個東
19、西,這個東西使a與b結合在一起。韓林合詳細分析了2.03關于鏈條的比喻。韓林合,第46-47頁通過區分各種鏈條的機械構造,他確定了維特根斯坦所想的鏈條終究是哪一種,最終得出的是這樣一個結論:“這說明,諸對象在根本領態和根本領實中的結合或者配置是借助于它們各自的獨特性質而非外在的中介物來進展的。這里的“獨特性質似乎應當是“內在性質。根據4.123的解釋,客體的內在性質是客體的形式。于是這個結論就相當于維特根斯坦在命題2.031-2.033給出的解釋,即客體在事態中的結合依賴于客體的形式。但韓林合在緊接下去一段中的解釋,卻說明他對維特根斯坦的說明多么抵觸。他是這樣說的:“以上討論說明,只有諸對象的
20、特定方式的結合或者說配置才能構成根本領態和根本領實,而僅僅將它們雜亂無章地放在一起是不成的。結合這段引文,前面引文中的“獨特性質又不能理解成“內在性質了,因為內在性質似乎沒有雜亂與不雜亂的可能性。雜亂與不雜亂是就某個目的而言的;我們的目的是要構成特定的事態,使用這對概念就預設事態已經給出了。這里的關鍵是,即使最終要求助于內在性質,我們仍然需要就同一套客體而言建立構成事態與不構成事態的區別。維特根斯坦并沒有解釋這種區別,因此韓林合只好借“獨特性質這個獨特的概念過渡一下。這個問題與前面提出的主論證相聯絡。主論證意味著在一個整體中不存在使各局部相結合的關系,羅素式分析恰好就利用了這種關系達成分解。羅
21、素式分析的分解是充分的,也就是說,通過分解得到的東西可以把整體復原出來,但主論證說明這個過程從一開場就不可能發生。前面的問題無論是就提出的方式而言還是就其所要求的解釋而言,都行進在羅素式分析的道路上。因此,假如主論證成立,那么維特根斯坦確實不可能給出解釋。假如維特根斯坦在這樣一個地方給出理解釋,主論證一說就倒臺了。而假如基于主論證可以以一種自然的方式說明為何不需要解釋,那么我們就解釋了維特根斯坦選擇不解釋為何是正確的,因為他的根底就是主論證。從維特根斯坦式分析的角度來看,分解所得到的僅僅是建立整體的可能性,因此從分解后得到的東西復原,得到的僅僅是可能的整體,而不是現實的整體。從可能性得不到現實
22、性,只有借助于已經是現實的東西才能得到現實的東西。這樣,對于事態如何由客體構成這個問題就可以有另外一種答復:假如客體構成過這種事態,那么它們就可以構成這個事態。比方a在b下面這個例子,我們可以這么答復提問的人:你見過書在筆下面的情形嗎?如今我們把a這樣放,b這樣放,就得到a在b下面這個事態。讀者也許會說這不是一個解釋,因為這借助于另外一個事態,而問題針對的是所有事態。確實,這不是一個解釋,而是一個操作提示。但是,有了這個提示,我們就不需要解釋了提問者做出正確的反響,這說明他已經理解。假如需要,理解了的人可以為自己構造一個解釋,而這已經說明解釋在這里不起作用。我們可以真的從維特根斯坦提供的資源中
23、給出一個解釋。上例中的兩個事態具有某種相似性,這使我們從一個過渡到另一個。使其相似的是事態的形式。這時我們可以說,所有共有形式的事態在同一個邏輯空間中,這樣,有了邏輯空間,就不必有特定事態來作為對照。于是我們可以說,只要把客體放進邏輯空間,就構成了事態。這樣就解釋了所有事態如何從客體構造出來。這之所以不是一個解釋,是因為假如沒有事態,就不可能確定邏輯空間。但對于理解了什么是事態從而理解了什么是邏輯空間的人來說,這又算得上解釋他不必借助事態就可以確定邏輯空間;假如有必要,他可以為自己構造一個空的空間。如今轉入第二個問題。關于第一個問題的討論為我們進一步理解圖像(bild)的概念提供了根底,因為,
24、圖像就是一種事實(2.141)。決不應當忽略這個看似簡單的論斷:考慮圖像是一種什么樣的事實,將對理解邏輯圖像論起決定性的作用。根據2.14,圖像是其要素以特定方式結合得到的,這種特定方式就是圖像作為事實的構造,而這種構造的可能性那么是描畫形式。這些要素代表客體(2.131),或者說,代表所要描畫的事實中的客體。根據2.16-2.171,圖像能描畫實在的必要條件是,圖像的描畫形式就是所要描畫的事實的形式。這樣,我們可以總結一下終究什么是作為事實的圖像。圖像是這樣一種事實,(1)它的要素代表所描畫事實中的客體,(2)這些要素按照所描畫事實的可能性結合起來,或者說,這些要素結合的形式就是所描畫事實的
25、形式簡言之,圖像是一種具有另一事實的形式的事實。就其具有物理形態而言,圖像當然是事實。例如一幅放在畫架上的風景畫,它是由多個色塊和線條按照特定的方式結合得到的。我們可以用命題來描繪這個事實。例如說:“這里有一個鋸齒狀的綠色色塊,右邊是一個棕色的三角形。圖像在這個意義上確實是事實,但卻不是我們所要求的那種事實。圖像必須再現(represent)什么,但不是再現它自己。因此,我們對圖像這個事實的描繪就應當是:“這里有一棵樹,遠處是一座山。圖像作為事實的方式有兩種:作為物理事實和作為再現性的事實,這里關心的是第二種。我們的問題是,一個物理事實怎么就成了再現性的呢?答案似乎就在手邊:畫布上的色塊代表實
26、物,而且,我們有一套透視法,把實物的形式“投射到畫布上。這樣,我們就得到了一個具有兩種形式的事實:一種是畫布的二維形式,另一種是風景的三維形式,這個事實中的要素與風景中的實物具有對應關系。問題還是沒有解決:這樣得到的是一種奇怪的既是二維又是三維的物理事實,而不是我們所需要的再現性的事實。圖像事實的雙重身份不能以這樣一種方式理解:在物理事實上加上某些東西,就得到了再現性的事實。當然,我們可以規定,當加上這些東西,即透視法以及與實物的對應關系之后,原來的物理事實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再現性的事實。這個規定很合適于富于想象力的觀眾:對他們來說,在欣賞一幅畫時,畫布的二維形式就在眼前消失了。但這也因此而
27、損害了一些批評家的權利:他們不再能評論畫的線條與筆觸。我們需要一種隔離,但又不能使再現性事實與物理事實的聯絡被割斷。命題2.1給出的提示簡短有力我們為自己描畫事實。這是一種活動,而圖像就附屬于這種活動。正是在這種活動中,圖像是實在的模型(2.12)。模型(del)當然不是實物,但我們把它看作實物。一幅圖畫成其為圖畫,在于我們把它看作實在;正是在這種“看作中,物理事實成為再現性的事實。因此,圖像在這種意義上是事實我們把它看作另外一個東西。例如,我們把一塊色彩斑駁的畫布看作風景,這時,這塊畫布就是一幅風景畫。通過把物理事實嵌入到“看作的行為中,我們得到圖像這個事實。在某種意義上,我們創造了圖像這個
28、事實。我們為自己描畫事實,也就是為自己創造關于事實的圖像。但是,這種創造絕不是在物理事實的根底上進展的操作,也絕不是一種對物理事實附加上什么的行為。這里的要點是,圖像事實依賴于把物理事實看作另一事實這樣一種事實,后者本身就是一個整體,而基于主論證,這個整體也毫無例外地不能復原成局部或局部之和。這個整體,即“看作的行為,規定了構成它的局部就描畫而言的可能性對于用來充當圖像的物理事實,規定了圖像性,即圖像的描畫形式;對于被描畫的事實,規定了關于實在的一系列形式概念。這樣就可以非常質樸地解釋命題2.173:“圖像從外面描畫自己的對象它的觀點就是其描畫形式,因此圖像的描畫有對有錯。圖像位于描畫對象外面
29、,這絕不是一種比喻,而是說,一個圖像絕不屬于其所描畫的對象。之所以如此,僅僅是因為我們所創造的圖像總是關于另一個東西的圖像我們把一個事實看作另一個事實,而不是把一個事實看作它本身。正因為如此,這兩個事實總是有相符合或不相符合的可能性,因此圖像總是有對與錯的可能性。圖像的對與錯的可能性,可以看成是圖像從外面描畫對象的邏輯標志。由此也可以自然地解釋圖像為何不能描畫自己的描畫形式(2.172)。這是因為圖像不能置身于自己的描畫形式之外(2.174)。而后者又是因為,描畫形式是由建立圖像這一事實的“看作行為確定的,它不是圖像之外的另一個事實。事實上,我們可以得到一個更強的結論:描畫形式不能被任何圖像所
30、描畫。這個結論與另外一個被廣泛討論的結論所說的是同一回事,即,命題不能描繪邏輯形式(4.12)。由于命題是邏輯圖像,邏輯形式就是一種描畫形式,我們可以直接借助于維特根斯坦本人的提示得到這個結論。命題4.12在表述命題不能描繪邏輯形式之后立即解釋說:“為了可以描繪邏輯形式,我們應當把自己連同命題一起置于世界之外。我們當然要按照字面意思來理解,這里一切都明擺著的。所需要的僅僅是這樣一個前提,邏輯形式充滿世界。這個前提也在4.12中提供了“命題(dersatz)可以描繪整個實在。這就是說,命題可以與整個實在共有邏輯形式,而這就意味著邏輯形式充滿世界。不過,命題可以描繪整個實在,這看起來似乎應當是在說
31、,對每一個事實都可以有命題來描繪。兩個版本的英文譯者也是這么理解的,所以把單數的“dersatz譯成復數的“prpsitins。但維特根斯坦的意思卻應當是,同一個命題可以描繪所有具有同樣邏輯形式的事實,而這樣的事實的可能性充滿整個世界。確實,整個世界例如都有顏色的可能性,如此等等。這里,維特根斯坦僅僅是在議論命題的圖像性,議論其語義的可指派性對應于圖像的可投射性,而沒有就詳細的語義來議論。就此而論,單個命題對應整個世界,對應于可以充滿世界的事實的可能性。三最后,我想指出,假如說?邏輯哲學論?中有一個主論證,那么可以說?哲學研究?中也有一個主論證,并且后者是前者的一個特例。根據倫特利(.luntley)的闡述,維特根斯坦后期關于意義的觀點可以用一個主論證來說明。這個論證的大意是這樣的:語言并不是一個無生命的、惰性的局部物理形態的記號和一個使其有意義的局部規那么、約定、心理活動、意義實體等等相加得到的,而是一個有意義的統一體,是表達于用法的統一體。(f.luntley)不妨以規那么悖論來說明。?哲學研究?第201節給出了這個悖論,大意是,任何行為都可以解釋得與某條規那么相符,因此無所謂違背規那么,也無所謂遵守規那么。參見維特根斯坦,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商業店鋪租賃合同協議
- 2025年標準借款合同范本「官方版」
- 2025年度整體廚房家具戰略采購合同
- 營銷培訓微信公眾平臺推廣破萬技巧
- 未來合同擔保趨勢:市場分析
- 2025加盟合同模板:餐飲連鎖店加盟協議
- 2025年石家莊地區設備安裝合同
- 模電助教版第4章負反饋應用基礎1
- 現代班組長安全管理培訓3
- 金屬非金屬礦山智能化技術與建設路徑
- 大車司機勞務協議書
- 中醫把脈入門培訓課件
- 學生軍訓教官合同協議
- 期刊編輯的學術期刊內容審核標準考核試卷
- 知識產權監管培訓課件
- 油田節能降耗技術-全面剖析
- 廣西欽州市欽州港經濟技術開發區中學2025年初三第二學期第一次區模擬化學試題含解析
- 技術信息收集與分析方法考核試卷
- 婦科護理標準化管理
- 小學2025年國防教育課程開發計劃
- 防溺水家長測試題及答案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