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八年級詩歌賞析專題復習1、宣州謝朓樓餞別校書叔云李白棄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亂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煩憂。長風萬里送秋雁,對此可以酣高樓。蓬萊文章建安骨,中間小謝又清發。俱懷逸興壯思飛,欲上青天攬明月。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銷愁愁更愁。人生在世不稱意,明朝散發弄扁舟。【思想內容】詩中理想與現實的尖銳矛盾,使作者長期陷于苦悶之中。全詩抒寫了作者因懷才不遇而引發的無盡煩憂。【名句賞析】“棄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亂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煩憂。”表現出作者的憂憤之烈、心緒之亂、不可抑止的感情狀態。“棄”刻畫出了過去歲月對詩人的冷酷無情;“留”顯示詩人對往昔時光流連不舍的矛盾心情。“蓬萊文章建安骨,中間小謝又
2、清發。”“蓬萊文章”借指李云的文章,“建安骨”贊美李云的文章風格則健。“小謝”指南朝詩人謝眺,這里李白自比小謝。“俱懷逸興壯思飛,欲上青天攬明月。”主客雙方雄心勃發,對理想境界充滿向往和追求。“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銷愁愁更愁。”前句富有創造性地用生活中的現象比喻內心的苦悶無法排解;后句道出詩人愁上加愁的苦悶心情。三個“愁”字既寫愁思之多,又與“多煩憂”相照應。“人生在世不稱意,明朝散發弄扁舟。”他不愿同流合污的清高放縱性格讓他找不到出路,表達了詩人對現實不滿的激憤之詞。【藝術特色】本詩情感跌谷起伏,形成獨特的“縱逸”風格。【經典中考題】這首詩抒發了作者因懷才不遇而引發的無盡煩憂和壯志難酬的憤懣
3、之情。“抽刀斷水水更流”是生活中的現象,用來比喻內心的苦悶無法排解,顯得奇特而富有創造性。由于這一比喻源于眼前景,合乎心中情,因此讀來自然天成。簡要談談你對“人生在世不稱意明朝散發弄扁舟”一句的理解和看法。表明作者對現實的不滿,從而寄情山水,超脫塵世的豁達胸襟但也表現了作者逃避現實的消極悲觀的思想。2、漁家傲范仲淹塞下秋來風景異,衡陽雁去無留意,四面邊聲連角起。千嶂里,長煙落日孤城閉。濁酒一杯家萬里,燕然未勒歸無計,羌管悠悠霜滿地。人不寐,將軍白發征夫淚。【思想內容】表現了詩人決心守邊御敵的英雄氣概,同時也反映了守邊將士的思鄉之情。【名句賞析】“塞下秋來風景異,衡陽雁去無留意”以南歸大雁的徑去
4、不留,反襯出邊地的荒涼,這是托物寄興。“濁酒一杯家萬里,燕然未勒歸無計”一方面表現戍邊將士歸心似箭,另一方面表現將士們邊患未平、功業未成的慨嘆。“人不寐,將軍白發征夫淚”直道將軍戰士之感傷。【藝術特色】詞的上片著重寫景,而景中有情;下片著重抒情,而情中有景。用寫實的筆法具體展示出塞外風光,而著重渲染戰時的肅殺氣象。下片直抒胸臆和借景抒情相結合,表現邊地的荒涼和將士的勞苦,流露出帥老無功、鄉關萬里的悵恨心聲,表現慷慨悲涼的思鄉報國之情。【經典中考題】1、詞的上片間接點明季節的詞語是“雁去”。2、“人不寐,將軍白發征夫淚”寫出了當時怎樣的現實?怎樣理解“寐”?答:長期戍邊,歸期遙遙,思鄉情濃,難以
5、入眠,將軍生出白發,征夫以淚沾襟。“寐”: 睡覺。3、從“長煙落日”,你想到了學過的哪兩句詩?答: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4、“千嶂里,長煙落日孤城閉”描寫了什么景物?在詞中起到什么作用?答:此句形象地描繪了坐落在崇山峻嶺間的孤城,夕陽西下時,便緊緊地關閉城門的情景,突出塞下秋景與中原的不同。同時點明了戰爭吃緊,戒備森嚴的特殊背景。也為下闋抒情作鋪墊。5、請揣摩“霜滿地”在表達上的作用。答:借邊地夜景表達凄清悲涼之感;在時間上是“長煙落日”的延續;表現了守邊將士寒夜戍守的艱辛。6、該詞是范仲淹駐守西北邊防時所作。詞的上闋寫邊塞秋色,下闋寫思鄉之情,筆力雄健,感情沉郁。7、這首詞的上、下闋分別以
6、什么表達方式為主?全詞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答:上闋側重于描寫,下闋側重于抒情。全詞表達了戍邊將士建功立業的英雄氣概和濃濃的思鄉之情,側面反映了邊塞生活的艱苦。8、“塞下秋來風景異”中的“異”字,突出了“塞下秋景”的哪些特點?答:天冷、聲雜、城孤9、這首詞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答:思鄉之情。3、天凈沙秋思馬致遠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思想內容】描畫了秋天黃昏的景色,烘托浪跡天涯的游子思念故鄉、傍惶悲苦的情懷。【名句賞析】“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三組自然景物意象中,一共列出九種景物,“枯藤老樹昏鴉” “古道西風瘦馬”,都是色
7、彩灰暗、氣氛蒼涼的,它們對游子的悲苦心清起到烘托作用。而 “小橋流水人家”,印畫出寧靜幽美、安逸舒適的村落人家風光,它們從反面襯出游子思鄉的愁緒。這句話渲染了蕭索悲涼氣氛,烘托了游子的思鄉之情。【經典中考題】1、一切景語皆情語。全詩通過豐富的意象,渲染了 蕭瑟蒼涼(凄涼)的氣氛,抒發了詩人極其 孤寂悉苦(悲傷)的情緒。2、“小橋流水人家”是令人神往的一幅美景,它被穿插在詩中,起到怎樣的作用?以樂景寫哀情,反襯離人思鄉的愁緒。3、小令中“枯藤”、“昏鴉”、“西風”、“瘦馬”、“夕陽”等詞描繪了一幅什么樣的景象?答:冷清、凄涼的景象。4、這首小令表達了什么樣的思想感情?答:游子深切的思鄉之情。5、
8、“天凈沙”是曲牌名,點明全篇主旨的句子是:斷腸人在天涯。6、前三句在寫景抒情上的突出特點是什么?用九個細節(景物)構成一幅畫面,極力渲染悲涼氣氛,表現天涯游子的惆悵之情。7、這首小令是元散曲中詠景的佳作,被中原音韻譽為“秋思之祖”,為歷代所傳誦。小令僅28字,寫了九種景物,表現了一個長期飄泊異鄉的游子的憂郁悲愴的思鄉之情。8、詩歌中直接抒情的是哪一句?抒發了怎樣的感情?斷腸人在天涯,感到孤苦寂寞,思念家鄉親人。4、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劉禹錫巴山楚水凄涼地,二十三年棄置身。懷舊空吟聞笛賦,到鄉翻似爛柯人。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今日聽君歌一曲,暫憑杯酒長精神。【思想內容】這是古代酬贈詩
9、中的一篇優秀之作,時間由過去到現在和未來,情調由低沉到高昂,恰當用典,含義豐富,耐人尋味。作者在詩中不僅表達了長年被貶偏遠之地、政治失意的憤懣,而且表示了對生活、對未來的積極、樂觀精神。【名句賞析】“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這兩句詩,以“沉舟”“病樹”作為反襯,描繪出千帆競發、萬木爭春的富于生機的景象,“沉舟”“病樹”比喻自己,表現了詩人對仕宦升沉、世事變遷的豁達襟懷。現在人們賦予它新的意義,常用它來說明新事物必將取代舊事物。【經典中考題】1、這首詩的首聯寫出了詩人怎樣的遭遇?答:詩人遠離京城,身處荒僻之地,長期被棄用。2、“懷舊空吟聞笛賦,到鄉翻似爛柯人”中的兩個典故分別用來表現詩人
10、怎樣的思想感情?答:懷念故友,對老朋友遠去的傷痛,人事全非的悵惘暗示貶謫的時間太長,表現了對世態變遷歲月流逝的悵惘心情。3、詩的頸聯“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的情調由前四句的 “傷感低沉”轉為積極樂觀(或慷慨激昂)。這兩句詩蘊含的哲理是:沒落的事物就讓它沒落吧,新生事物必然蓬勃發展起來,社會在前進,前景無限美好。(或新事物必將代替舊事物。)你是如何理解這兩句詩的?答:這兩句詩運用比喻,生動形象地揭示了新陳代謝的自然規律,表現出積極進取的人生態度。4、這首詩雖含憂傷,卻見豁達,試結合頸聯作簡要分析。“沉舟”“病樹”是詩人自喻,飽含感慨身世、惆悵、憂傷之情。但他對未來并不失望,堅信“沉舟側
11、畔”,必然有“千帆”競渡,“病樹前頭”,終究會“萬木爭春”,表現出詩人豁達豪邁的胸襟。5、詩的頸聯“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的情調由前四句的“傷感低沉”,轉為“積極樂觀”(或:慷慨激昂)。這兩句詩蘊含的哲理是:沒落的事物就讓它沒落吧,新生的事物必然蓬勃發展起來,社會在前進,前景無限美好。(或新事物必將替代舊事物。)6、頸聯“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歷來為人所稱贊。試從詩人的思想感情和蘊含的哲理兩個角度,說一說你的理解。答:思想感情:此聯表現了詩人身經危難,仍保持堅定的意志和積極樂觀的精神。(或“雖身經危難卻不消極氣餒,而是保持積極進取的樂觀精神和百折不回的堅強毅力”)哲理:告訴
12、人們:舊事物必將消逝,新事物必將發展起來,社會在前進,前景無限美好。(如回答“包含著新陳代謝的規律”亦可)7、這首詩是古代酬贈詩中的佳品,其感情基調是怎樣的?請發揮想象,用生動形象的語言,說說“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描繪了怎樣的一幅畫面:波濤滾滾的大江之上,沉沒的船只旁邊,有成千上萬的船只揚帆競發;大自然中,枯死的樹木前頭有千千萬萬棵樹木競相爭春,呈現出一派生機勃勃、欣欣向榮的景象。5、夜雨寄北李商隱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思想內容】抒發詩人羈旅他鄉對友人思念的深情。【名句賞析】“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詩人以未來想像中的歡聚許諾友
13、人,不僅是暫且寬慰自己,也是安慰友人。“剪燭西窗”已作為思念朋友、渴望團聚的成語,活用在后人的語言中。【煉字煉詞】“漲”字,富于動態形象,既寫出巴山水注秋池的夜雨景象,又表現詩人愁思之綿綿深重。“期”字和“巴山夜雨”重復出現,造成了回環往復、纏綿曲折的意境。【經典中考題】1、“秋”字在詩中起到了什么作用?答:“秋”字點明了季節。而且秋天容易勾起人們的愁思,渲染出一種孤單、悲涼的氣氛。2、請用簡潔的語言,寫出詩人“今夜”的心境。答:漂泊在外的孤寂,苦雨深秋的落寞,歸期無期的無奈,相見共語的期盼。3、文中兩次寫“巴山夜雨”,它們的內涵有什么不同?秋山夜雨,總是喚起離人的愁思,詩人用這個寄人離思的景
14、物來表了他對妻子的無限思念。這首詩既描寫了今日身處巴山傾聽秋雨時的寂寥之苦,又想象了來日聚首之時的幸福歡樂。此時的痛苦,與將來的喜悅交織一起,時空變換。“巴山夜雨”首末重復出現,令人回腸蕩氣。4、“卻話巴山夜雨時”,夫妻團聚,話巴山夜雨時的什么?話巴山夜雨時的情景及旅途見聞、思念親人的種種情思。5、成語“剪燭西窗”源自本詩,結合詩歌內容,說說“剪燭西窗”的含義是什么?表達思念遠方妻子,渴望團聚的感情。6、詩人在巴山夜雨時是什么樣的心緒?這種心緒是怎樣表達出來的?孤寂思鄉(凄涼愁思)。通過描寫當時所處的環境,想像未來夫妻西窗剪燭夜話的歡樂情景做反襯,又用重復“巴山夜雨”來表達這種心情。7、體會詩
15、中“漲”字的作用。生動形象地寫出巴山水注秋池的夜雨景象,表現詩人愁思的深重。8、“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兩句,與沁園春雪中“須晴日,看紅裝素裹,分外妖嬈”在表現手法上有什么相同之處?請作簡要分析。都運用了想像(聯想)的表現手法。雖然歸期難定,但是詩人想像著他日重逢,西窗剪燭,重話巴山夜雨的情景,如此溫馨的畫面給遠方的親人以無限的慰藉。6、無題李商隱相見時難別亦難,東風無力百花殘。 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曉鏡但愁云鬢改,夜吟應覺月光寒。 蓬山此去無多路,青鳥殷勤為探看。【思想內容】寫的就是戀人間的分離和相思。【名句賞析】“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詩人以“春蠶”“蠟炬
16、”為喻,并運用了諧音的方法,以“絲”諧“思”。巧用比喻和諧音淋漓盡致地表現主人公相思之情。本義:我的思念如春蠶吐絲到死才能停,我的淚水像燭淚燒成灰燼方流盡。今人常用來形容為國為民服務,盡心盡力死而后已的人,以及這種奉獻精神。【賞析手法】詩人以低回往復的手法層層深入地開拓“別難”的境界,如同一支動人的歌,久久留在讀者的心上。【經典中考題】1、根據理解,用原詩句填空。詩人由已推及戀人,設想戀人思念自己情形的詩句是:曉鏡但愁云鬢改,夜吟應覺月光寒。詩人借用神話,表達自己對戀人無盡思念的詩句是:蓬山此去無多路,青鳥殷勤為探看。2、這首詩的頷聯是千古流傳的名句。諸從修辭手法及思想內涵的角度進行簡要賞析。
17、頷聯以“春蠶”“蠟炬”一對最富有表現力的比喻,來抒寫強烈的相思和至死不渝的愛情。“絲”與“思”諧音,作者移情于物,表現情思的纏綿沉痛,是全詩最精彩的部分,堪稱千古絕唱,頷聯則巧妙地運用比喻和雙關,明寫春蠶實寫人,寫出主人公對戀人思之切、愛之深、情之堅定。這種忠貞的感情,無疑是一種高尚的精神,不管是對愛情、對友情、對工作、對事業都是最需要的。3“絲方盡”中的“絲”在文中諧音 “思” ,屬雙關語,暗指對情人的思念。4試分析一下“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的含義及藝術特色。以春蠶吐絲、蠟炬成灰來比喻對愛人至死不渝的忠貞情感。運用對偶、比喻、雙關修辭表現感情,形象生動,貼切感人。5“春蠶到死絲方
18、盡,蠟炬成灰淚始干”一句在今天現實生活中有何延伸意義?用以歌頌奉獻精神。6談談你對“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這一名句古今傳誦原因的理解。這里的“絲”與思念的“思”諧音,以象征手法描寫至死不渝的愛情,語言巧妙多姿,最為精彩感人,因而古今傳誦。7、理解“曉鏡但愁云鬢改,夜吟應覺月光寒”的妙處。設想對方傷感久別的種種情景。“但愁云鬢改”是對青春年華的逝去表示憂慮。“改”字,見出別離之久,相思之苦。“應覺月光寒”忖度對方的感受,一往情深。8. 尾聯“蓬山此去無多路,青鳥殷勤為探看”將對方住處比作“蓬山”有何深意?將對方住處比作“蓬山”,含有可望不可即之意。其間必有難以逾越的障礙。9、為什么說“
19、相見時難別亦難”,兩個“難”連用有何深刻含義?“相見時難”的“難”指困難,“別亦難”的“難”指難受,兩個“難”意思不同。見面本來已很困難,所以分別時也更令人難受。10、“東風無力百花殘”的妙處? “無力”和“殘”緊扣暮春時節的景物特點,渲染離別的氣氛。情景交融,使人有凄楚的感覺。7、論詩趙翼李杜詩篇萬古傳,至今已覺不新鮮。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風騷數百年。【思想內容】詩歌創作要有時代精神與創新精神,反對泥古不化。【名句賞析】1、詩的重點在后兩句,前兩句是為提出下面的見解略作鋪墊而已。2、后兩句指出國家代代都有有才情的人出現,他們各自的影響也不過只有幾百年而已。【經典中考題】1、作者對詩歌創作提出
20、了什么樣的見解?詩歌創作應該與時俱進,不同的時代應該有反映不同時代的鮮活的詩歌。2、詩中說李杜詩篇“至今已覺不新鮮”,是否對李白杜甫有貶低之意?請談談你的看法。沒有,只是詩人認為現在的時代應該有現在時代的詩歌。3、你讀了論詩后,有什么感受?世界上沒有一成不變的詩歌,事物是內在發展的,詩歌創作也是這樣,一切其他內容也是這樣。4、詩人狂妄地認為:李白、杜甫的詩篇流傳的時間很長,已經“不新鮮”了。你同意這種看法嗎?同意。“萬口傳”表明詩人并沒有真的否定李杜的成就和地位。雖然成就大地位高,但歷史在發展,文學也在發展,否則它就會老化僵死。每個時代的文學都應該有自己的成就,有自己的“李杜”,才能保持它的青
21、春和生命。5、“風騷”原指詩經中的國風和屈原的離騷,后來泛稱文學。鳥專題1、聞雁韋應物故國渺何處?歸思方悠戰。準南秋雨夜,高齋聞雁來。【思想內容】詩人通過“歸思”“聞雁”的描寫,抒發了遠宦思鄉之情,也蘊涵著詩人對動亂時代的苦悶感受。【名句賞析】“高齋聞雁來”。雁叫聲更使得人思鄉情切,思緒萬端,但作者對聞雁后感觸不寫字,留下廣闊空間,讓讀者自己總想學習思考。【藝術特色】意境高古澹遠,語言質樸自然。【經典中考題】這首詩通過“歸思”“聞雁”的描寫,抒發了遠宦思鄉之情,也蘊涵著詩人對動亂時代的苦悶感受。“方”字作用:體現出作者歸思正濃,為下文高齋聞雁蓄勢。“歸思方悠哉”一句表達了詩人無限低回悵惘之情。
22、2、池鶴白居易高竹籠前無伴侶,亂群雞里有風標。低頭乍恐丹砂落,曬翅常疑白雪消。轉覺鸕鶿毛色下,苦嫌鸚鵡語聲嬌。臨風一唳思何事,悵望青田云水遙。【思想內容】本詩用群雞,鸚鵡等禽鳥映襯丹頂鶴孤高的品格,超凡的風姿,托物言志,借物抒情,表現詩人對仕宦生活的厭倦和無奈,對現實社會的不滿。【名句賞析】尾聯“臨風一唳”表現詩人對仕宦生活的厭倦和無奈;“悵”對現實生活的不滿;“青田云水遙”表現詩人對田園生活的向往而不可得的無奈。【經典中考題】丹頂鶴象征不事權貴、不邀寵獻媚的高潔之人。亂雞、鸕鶿象征權貴者的奴仆;鸚鵡象征邀寵獻媚之人。這首詩以群雞、鸚鵡等禽鳥反襯池鶴孤高的性格、超凡的姿態,托物言志,借物抒情,
23、表現了詩人對仕宦生活的厭倦和無奈,從而表現出詩人對現實社會的不滿。詩人以鶴自喻,抒發自己對官場生活的厭惡和對田園生活向往而不可得的無奈之情。3、迎燕葛天民咫尺春三日,尋常百姓家。為迎新燕入,不下舊簾遮。翅濕沾微雨,泥香帶落花。巢成雛長大,相伴過年華。【思想內容】這首詩生動描繪燕子的生活習性,燕的不嫌貧愛富,追求幸福生活的辛勤忙碌,正是作者隱居生活的反映;全詩還寫了人與燕的關系,表達了燕子與老百姓的深厚情誼。【經典中考題】全詩寫了老百姓與燕的和諧關系。燕子的自由自在正是詩人隱居生活的體現。燕子的品質是:不嫌貧愛富、不趨炎附勢、辛勤忙碌、與主人和諧相處。詩中表達了詩人對燕子一樣自由自在生活的喜愛,
24、以及對勞動人民的深情厚誼。葉專題1、同兒輩賦未開海棠元好問枝聞新綠一重重,小蕾深藏數點紅。愛惜芳心莫輕吐,且教桃李鬧春風。【思想內容】聯系詩題來看,詩人的勸誡,表面上是對海棠而言,其深層意思是寄語兒輩要提高修養,不要嘩眾取寵。【經典中考題】1、“枝間新綠一重重,小蕾深藏數點紅。”印證的俗語是什么?其美學道理是什么?人們常常引用這句話,其含義是什么?紅花雖好,還要綠葉扶持。其美學道理是:紅綠兩色在一起,會使紅的更紅,綠的更綠,雙方的色彩都會得到加強,造成一種明麗鮮艷的效果。人們常常引用這句話,其含義是:一個人本領再大,成績再多,也離不開周圍的人對他的幫助。 2、“芳心”的意思是什么?既指海棠的心
25、,又指兒輩的心。一語雙關。 3、這首詩表面上是對海棠而言,其實是寄予兒輩什么希望?要舉止端莊穩重,不要嘩眾取寵、浮躁輕狂。 4、詩中“鬧”字用得極妙,說說妙在何處嗎? “鬧”用擬人手法,形象生動的寫出桃李在春天爭妍斗艷的嬌媚場景,含蓄地表現作者對他們的厭惡。 5、后人說這首詩很有教育意義,它集中體現在哪一句上,有什么教育意義? 著重體現在后句,贊美海棠的美麗及品格,借以勸慰兒輩要謙遜,不要嘩眾取寵。 6、詩中著重寫的是“未開海棠”,為什么還要寫“新綠重重”呢? 襯托海棠的色彩鮮艷。正所謂“紅花雖好,還要綠葉扶持”。 7、“小蕾深藏數點紅”中的“深藏”一詞很形象,請作簡要的賞析。 “深藏”既是客
26、觀景物的描寫,寫出了濃密翠綠的葉子籠蓋下的幾點海棠蓓蕾微紅的情景又是主觀意愿的體現,體現海棠花珍惜春光、不輕易吐艷的意愿。 8、“愛惜芳心莫輕吐,且教桃李鬧春風。”運用了什么表現手法?給人一怎樣的哲理啟示? 運用反襯或襯托、對比的表現手法,用桃李的爭奇斗艷反襯海棠的“惜芳輕吐”,啟示人們太早的炫耀,過于急切的追求,雖然可以在眼前給我們一種陶醉的幻境,但這種美麗是短暫的、難以持久的。或:運用托物言志的手法,在對海棠花的描繪評述中,表明自己的人格追求,寄托對“兒輩”的殷殷教導。這兩句啟示我們,不應追求表面的一時的繁華熱鬧,而要耐得住寂寞,加強內在積累,在適當的時候展露才華。2、題紅葉宣宗宮人流水何
27、太急,深宮盡日閑。殷勤謝紅葉,好去到人間。【思相內容】本詩抒寫一個失去自由,失去幸福的人對自由,對幸福的向往。【藝術特色】前兩句詩以流水之急與深宮之閑形成對比,烘托出作者紅顏暗老之恨,度日如年之苦;后兩句托物寄情,通過對一片隨波而去的紅葉致以祝告,表達身受幽囚的憤懣,對自由幸福的向往,沖破樊籠的意愿。【經典中考題】1、詩中的葉的形狀、色彩、榮枯等等,都抹上了詩人的感情色彩。題詩的葉是通紅的,說出作者在紅葉中所賦予的感情? 葉色是通紅的,葉片上寄了宮女對自由和幸福的向往,色彩和內容和諧一致。2、“殷勤謝紅葉,好去到人間。”含蓄表達題詩人怎樣的感情?詩中宮女為什么要把詩題在紅葉上?宮女因睹急水,想盡日閑深宮處境而生悲情的,想借對隨波而去的紅葉的禱祝,表現對深宮幽閉的憤懣,對自由幸福的向往。 3、“殷勤謝紅葉,好去到人間”兩句,運筆委婉含蓄。它妙在何處?“殷勤謝紅葉,好去到人間”兩句妙在曲折傳意、托物寄情,用折射手法從側面下筆,對一片隨波而去的紅葉致以殷勤的祝告。這里,題詩人對身受幽囚的憤懣、對自由生活的憧憬以及她的沖破樊籠的強烈意愿,一切盡在不言中。3、山中王勃長江悲已滯,萬里念將歸。況屬高風晚,山山黃葉飛。【思相內容】這是一首抒寫旅愁歸思的詩。【名句賞析】前兩句“萬里”對“長江”的從地理上寫遠在異鄉,歸路迢迢的處境;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