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統編版高中語文必修下冊1.2《燭之武退秦師》教學設計_第1頁
人教統編版高中語文必修下冊1.2《燭之武退秦師》教學設計_第2頁
人教統編版高中語文必修下冊1.2《燭之武退秦師》教學設計_第3頁
人教統編版高中語文必修下冊1.2《燭之武退秦師》教學設計_第4頁
人教統編版高中語文必修下冊1.2《燭之武退秦師》教學設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燭之武退秦師教學設計文本解讀:本文節選自左傳僖公三十年,是左傳中的名篇之一。它記述的是公元前630年九月,秦、晉兩個大國聯合攻打鄭國時發生的一場外交斗爭,表現了燭之武以國家利益為重,不計個人恩怨的心胸和愛國精神,以及他機智善辯,善于利用矛盾分化瓦解敵人的外交才能。教學目標(核心素養)1、語言建構與運用:積累重點文言實詞、虛詞、句式,學會從語言入手讀通讀懂文言文。2、思維發展與提升:領會文中體現的人物特點。關注燭之武退秦師前后發生的事,更全面、準確地把握文章內容。3、審美鑒賞與創造:賞析燭之武游說秦穆公的外交辭令。反復誦讀,理清思路,揣摩人物情態,體會對話語氣,把握燭之武說辭的語言藝術和其中蘊含

2、的智慧。4、文化傳承與理解:思考歷史敘述中透露出的思想觀念,理解文中所說的“禮”,深入認識春秋時期軍事、外交活動中的行為準則,并思考其當今價值。教學重點疏通文意,賞析燭之武游說秦穆公的外交辭令,分析人物形象。教學難點結合歷史背景了解春秋時期軍事、外交活動中的行為準則,并思考其當今價值。課時:2課時教學過程:第一課時一、導入1、作家作品簡介左傳又名春秋左氏傳,是我國第一部詳細完整的編年體歷史著作,相傳是魯國的史官左丘明所著。左傳是春秋左氏傳的簡稱,又名左氏春秋。因為左傳和公羊傳谷梁傳都是為解說春秋而作,所以它們又被稱作“春秋三傳”。 左傳主要記載了東周前期240多年各國的政治、經濟、軍事、外交和

3、文化方面的一些事件。左傳描寫人物生動細致,人物語言富有文學色彩,敘寫戰爭時以記敘戰前準備、戰后論戰為主,略寫戰爭經過,記錄了不少外交辭令、議論、諫說,是研究我國先秦歷史很有價值的文獻。左丘明(前502年-前422年),姓姜,氏丘,名明,丘穆公呂印的后代。本名丘明,因其先祖曾任楚國的左史官,故在姓前添“左”字,世稱“左丘明”,后為魯國太史。左氏世為魯國太史,至丘明則約與孔子(前551-前479)同時,而年輩稍晚。他是當時著名史家、學者與思想家,著有春秋左氏傳、國語等。左丘明的最重要貢獻在于其所著春秋左氏傳與國語二書。左氏家族世為太史,左丘明又與孔子一起“如周,觀書于周史”,故熟悉諸國史事,并深刻

4、理解孔子思想。2、歷史背景春秋時期,諸侯爭霸,一度形成分別以晉、楚為首的兩大陣營。“千乘之國”鄭國遭遇秦、晉兩強夾攻。鄭國被圍攻的原因是“無禮于晉”且“貳于楚”。“無禮于晉”指的是魯僖公二十三年(公元前637),晉公子重耳(后為晉文公)出亡至鄭國,鄭文公未以禮相待。“貳于楚”魯僖公二十八年(公元前632)的城濮之戰,事實上是兩大軍事集團之間的戰爭。一方是晉文公率晉、宋、齊、秦四國聯軍,另一方則是以楚國為主的楚、陳、蔡、鄭四國聯軍。晉國在城濮之戰中大敗楚國,成為中原霸主,而鄭國在這場戰爭中出兵幫助楚國,因此與晉國結怨。城濮之戰后,晉文公在踐土(今河南原陽西南,當時屬鄭地)大會諸侯,鄭國也參加了。

5、次年夏,晉文公派大夫狐偃(即子犯)在翟泉會盟魯、秦、齊、陳等諸侯,重溫踐土之盟,但鄭國這次沒有前來,因此諸侯共同謀劃討伐鄭國。魯僖公三十年春,晉國已向鄭國出兵,但僅僅是試探性的(根據左傳-僖公三十年的說法,是“觀其可攻與否”)。是年九月,晉國聯合秦國對鄭國形成合圍,鄭國這樣一個“千乘之國”陷入了“攝乎大國之間”的境地,而且已是兵臨城下,危在旦夕。秦國當時也要爭奪霸權,也需要向外擴張。秦、晉歷史上關系一直很好,晉文公的姐姐是秦穆公的夫人,且晉文公是在秦穆公的幫助下才返回晉國為君的;更重要的是,秦國也有向外擴張的愿望,所以,秦、晉聯合也就是必然的了。3、題解燭之武是鄭國大夫。 燭之武,考城人,是三

6、朝老臣,但始終得不到升官,在鄭國一直擔任“圉正”(y、養馬的長官),大概相當于西游記里所說的“弼馬溫”吧。被舉薦使秦時,已年過七十,須發皆白,身子傴僂,步履蹣跚。 馮夢龍東周列國演義退:使.撤退。秦師:秦國的軍隊。這篇文章講的是鄭國老臣燭之武運用自己的外交才能使秦國退兵的事。二、字音檢測fn q png y zhu gng qu氾南 杞子 逢孫 佚之狐 縋而出 共其乏困 闕秦以利晉三、初讀課文,概括段意全文圍繞“燭之武退秦師”的前后過程展開,共有四個段落:第1段:秦晉圍鄭第2段:臨危受命第3段:說退秦師第4段:晉軍撤退四、逐段細讀,分析講解1、第一段原文:晉侯、秦伯圍鄭,以其無禮于晉,且貳于楚

7、也。晉軍函陵,秦軍氾南。重點字詞:晉侯、秦伯:指晉文公和秦穆公。以,因為,連詞。其,代詞,它,指鄭國。于,對于。且,并且,表遞進。貳,從屬二主。于,對,介詞。軍,名詞作動詞,駐軍。函陵,鄭國地名,在今河南新鄭北。氾(fn)南:氾水的南面,也屬鄭地。2、第二段原文:佚之狐言于鄭伯曰:“國危矣,若使燭之武見秦君,師必退。”公從之。辭曰:“臣之壯也,猶不如人;今老矣,無能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過也。然鄭亡,子亦有不利焉!”許之。重點字詞:佚(y)之狐:鄭國大夫。若:假如。使:派。見:拜見進見。從:聽從。辭:推辭。猶:尚且。為:做。已:同“矣”,語氣詞,了。用:任用。過:

8、過錯。然:然而。許之:答應這件事。許,答應。3、第三段原文:夜縋而出,見秦伯,曰:“秦、晉圍鄭,鄭既知亡矣。若亡鄭而有益于君,敢以煩執事。越國以鄙遠,君知其難也。焉用亡鄭以陪鄰?鄰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鄭以為東道主,行李之往來,共其乏困,君亦無所害。且君嘗為晉君賜矣,許君焦、瑕,朝濟而夕設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晉,何厭之有?既東封鄭,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闕秦,將焉取之?闕秦以利晉,唯君圖之。”秦伯說,與鄭人盟。使杞子、逢孫、楊孫戍之,乃還。重點字詞:縋(zhu):用繩子拴著人(或物)從上往下運。既:已經。執事,執行事務的人,對對方的敬稱。陪:增加。鄰:鄰國,指晉國。舍:放棄(圍鄭)。行李:出使的人。

9、共(gng)其乏困:供給他們缺乏的東西。共,通“供”,供給。其:代指使者。嘗:曾經。為,給予。賜,恩惠。濟:渡河。版:筑土墻用的夾板。厭:通“饜”,滿足。肆:延伸,擴張。闕(qu):侵損,削減。盟:結盟。戍:守衛。說:“說”同“悅”,喜歡,高興。4、第四段原文:子犯請擊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與,不知;以亂易整,不武。吾其還也。”亦去之。重點字詞:微:沒有。夫人:遠指代詞,那人,指秦穆公。因:依靠。敝:損害。與:結交,親附。知:通“智”。易:代替。不武:不符合武德。其,表商量或希望的語氣,還是。去之:離開鄭國。之,指代鄭國。第二課時問題探究1、賞析燭之武

10、的外交辭令明確:燭之武游說秦穆公,最終使之退兵,完成了一次出色的外交。游說特點:說辭雖短,卻委婉謙恭,有理有據,動之以情,曉之于理。游說技巧:(1)以退為進:坦言鄭國“知亡”,示弱臣服;(2)正反兩方面分析利害得失: 站在秦國的角度,表現出處處為秦國著想,亡鄭對晉有利,存鄭對秦有利;(3)擺事實:用史實離間秦晉關系,點破晉國對秦國的威脅。2、燭之武游說成功,除了辭令巧妙外,還有什么深層次的原因?明確:“晉侯、秦伯圍鄭,以其無禮于晉,且貳于楚也”這就指出,出兵圍鄭,是以晉文公為主。圍鄭的原因:一是鄭文公得罪了晉文公;二是晉文公打敗楚國稱霸主,鄭文公還是暗通楚國。這兩個原因都是跟晉文公有關,跟秦穆

11、公無關。“晉軍函陵,秦軍氾南”說明秦晉兩軍分駐兩地,所以燭之武去游說秦穆公,晉軍不會知道,無從阻攔。值得注意的是,雖然是秦、晉圍鄭,但主要是由于晉國想要報復鄭國,與秦國自身關系不大,秦國出兵,只是由于與晉國的良好關系以及自身擴張的需要,這就為燭之武勸退秦軍創造了可能;同時,晉、秦兩國軍隊并未合兵一處,也為燭之武分化對手提供了有利條件。3、本文篇幅雖然短小,但在敘述故事時,卻能夠處處注意伏筆和照應。請結合文章簡要分析。明確:例如,在交代秦晉圍鄭的原因時,說是“以其無禮于晉,且貳于楚也”,說明秦鄭并沒有多大的矛盾沖突。這就為下文燭之武退秦軍埋下伏筆。“夜縋而出”照應了開頭的“秦晉圍鄭”“國危矣”。

12、“許君焦、瑕,朝濟而夕設版焉”和“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又照應了上文秦晉雖是聯合行動,但貌合神離,既沒有駐扎在一起,彼此行動也不需要通知對方,這就為秦、鄭聯盟提供了條件。4、你最欣賞這篇文章中的哪個人物?結合文章內容加以分析說明。明確:燭之武雖不滿鄭文公不看重他,但為了救國,還是用盡智慧去說服秦穆公,說明他以國家利益為重,深明大義,是愛國志士;知難而上,夜縋而出,孤身入秦營,可謂勇士;富有智慧,機智善辯,是難得的“辯士”。佚之狐“國危矣,若使燭之武見秦君,師必退。”說明他敢于直言進諫,也是薦賢舉能的伯樂。鄭文公肯聽佚之狐的話,相信燭之武能退秦軍;當燭之武一開始滿腹牢騷且不愿受命時,陷入尷尬境地的鄭伯沒有放棄,先是自責以撫慰燭之武的情緒;然后又曉之以理:“然鄭亡,子亦有不利焉。”可見其善于納諫、勇于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