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痹中醫分型論治要求_第1頁
骨痹中醫分型論治要求_第2頁
骨痹中醫分型論治要求_第3頁
骨痹中醫分型論治要求_第4頁
骨痹中醫分型論治要求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70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骨痹中醫分型論治要求概述:骨痹:相當于現代醫學的類風濕關節炎、風濕性關節炎、骨性關節炎,強直性脊椎炎,痛風性關節炎,骨質疏松證關節退變性以及一些膠原性疾病引起的關節腫痛,今天重點講以骨性關節炎為主一流行病學:據美國統計,65歲以上人群多數受影響,75歲以上人群80受影響。骨關節炎在美國已成為僅次于缺血性心臟病導致工作能力喪失的第二位因素。在中國,老年人的骨關節炎發生率相當高,60歲以上的人群中大約50有骨關節炎,年齡在75歲以上的人群中骨關節炎發生率大約80,據我國官方資料報告,現在我國超過60歲的人已經占總人口的10。二、年齡骨關節炎發生率: 1544歲為5,60歲為50,75歲為80。本病

2、的患病率隨著年齡增加而升高。三、部位好發于人體負重部位膝、髖關節、腰椎,特別是膝關節。四、性別男女性別在脊椎關節病上的差異不大,但膝、髖等部位發病以女性較多,國內的幾組統計,男女比例約為1:。【概述】骨痹,病在骨,是以肢體關節沉重、僵硬、疼痛,甚則畸形強直、拘攣屈曲為主要表現的風濕病。多由外邪侵擾,經脈氣血閉阻,筋骨關節失養所致。 經典文獻綜述痹癥的分類廣義:1食痹、喉痹、血痹、胸痹、腸痹、十二月痹2五體痹:皮痹、肌痹、筋痹、脈痹、骨痹3五臟痹:心痹、肝痹、脾痹、肺痹、腎痹狹義:五因痹:風痹、寒痹、濕痹、熱痹、尪痹(行、痛、著、熱、尪痹) 骨痹之名,首見于內經。素問逆調論日:是人者,素腎氣勝,

3、以水為事,太陽氣衰,腎脂枯不長,一水不能勝兩火。腎者水也,而生于骨,腎不生則髓不能滿,故寒甚至骨也。所以不凍栗者,肝一陽也,心二陽也,腎孤藏也,一水不能勝二火,故不能凍栗者,病名曰骨痹,是人當攣節也。” 經典文獻綜述 素問痹論認為“痹在骨則重”。素問長刺節論提出,“病在骨,骨重不可舉、骨髓酸痛,寒氣至,名曰骨痹”。漢華佗中藏經論骨痹中描述了骨痹可見不能言語、形體消瘦、腰腿不遂、麻木不仁的癥狀,醫宗必讀中記載為“痛苦切心,四肢攣急,關節浮腫”。經典文獻綜述內經認為是營衛不固,寒邪人侵筋骨;或太陽時氣有余,浸淫及骨所致。如靈樞刺節真邪中記載:“虛邪之中人也,灑漸動形,起毫毛而發腠理,其人深,內搏于

4、骨,則為骨痹。” 儒門事親中記載的骨痹病因為冬季“犯寒而行。真氣元衰,加之坐臥冷濕,食飲失節,以冬遇此,遂作骨痹”。 總體來說,歷代醫家均認為本病多為正虛邪侵所致。經典文獻綜述 內經以針刺治療為主。 魏晉皇甫謐針灸甲乙經中記載“骨痹煩滿,商丘主之。” 宋代圣濟總錄載有石解丸、附子獨活湯等治療骨痹方劑,主要從腎虛及寒濕論治。醫宗必讀用五積散治療骨痹。西醫學的骨關節炎、大骨節病、強直性脊柱炎、骨質疏松癥、多發性骨髓瘤、焦磷酸鈣沉積病、肋軟骨炎、特發性彌漫性骨肥厚、畸形性骨炎等出現骨痹表現者,可參考本節辨證論治。寒濕之邪,侵襲人體,留滯骨節而發為骨痹;濕熱之邪,浸襲人體,或寒濕留滯日久,郁而化熱;或

5、熱盛化火,濕熱留滯骨節,發為骨痹。 嗜欲不節,或年少先天寨賦不足,或年老腎氣衰退,肝腎虧虛,腎精不足,骨弱髓空,肝血不足,則筋骨失養,發為骨痹。 飲食不節,損傷脾胃,內生痰濕,或因外感濕邪,聚濕生痰,痰濕阻滯;或痹久入絡,血行遲緩,瘀血由生,痰瘀搏結,經絡氣血不得通暢,凝聚骨節而發為骨痹。 總之,骨痹的病位主要在骨,可涉及筋、肉、關節,與肝、脾、腎等臟腑關系密切。多因感受外邪、肝腎虧虛和痰濁瘀血而發病,其主要病機為經脈氣血閉阻,筋骨失養。病性有虛實和虛實夾雜之分。實多為寒、濕、熱、痰濁、瘀血等;虛多為肺腎虧虛。骨痹不已,復感外邪,內舍于腎,可發為腎痹。筋骨相連,故筋痹,骨痹可同見。1.本病男女

6、均可發病,多于冬季發病。多見于老年人。 2.肢體骨書,沉重、僵硬、疼痛,甚則畸形強直、拘攣屈曲、活動不利,或肢體酸脹、麻木骨蒸腰酸。 3.實驗室及影像學等檢查有助于診斷。如骨關節炎X線可見骨質疏松,關節間隙變窄,軟骨下骨質硬化,以及邊緣唇樣增生形成,有骨贅,實驗室檢查多無異常。【診斷】1.肌痹 2.脈痹 3.骨痿 肌痹兩者均可具有肢體疼痛,活動不利等癥狀。骨痹的病位主要在筋骨、關節,肌力正常;肌痹的病位主要在肌肉肌力明顯減退骨痹容易發生關節僵硬、畸形;而肌痹則只有肌肉萎縮而沒有關節僵硬或畸形。1.肌痹 2.脈痹 3.骨痿 肌痹可見肢體疼痛、無力,與脈痹有共同特征。肌痹以肌肉酸痛、肢倦無力、活動

7、艱難、甚則肌肉萎縮失用為特征。脈痹多為脈絡色變,脈軟無力,而無肌肉疼痛等肌痹表現。1.肌痹 2.脈痹 3.骨痿 骨痿兩者都有活動不利等癥狀。骨痹有骨節疼痛,骨重不舉,肌肉萎縮并不明顯;骨痿則屢弱不用、肌肉萎縮明顯突出。辨寒熱寒證多表現為疼痛固定,其痛徹骨,肢冷惡寒,得熱痛減,舌淡苔白,脈弦緊;熱證多見骨節紅腫熱痛,發熱,汗出煩心,舌紅苔黃,脈滑數或細數。辨虛實實證多為外感六淫之邪,或痰疲互結,痹阻筋骨、經脈而致,多見肢體骨節疼痛劇烈,屈伸不利;虛證多為日久病深,肝腎虧虛,筋骨經脈失養而致,多見肢體酸脹、麻木、隱痛,甚則畸形。治療原則實證祛邪虛證扶正通絡治療方法1整體觀念:人體、人和環境(家庭環

8、境、社會環境、自然環境)2標本兼治:緩治其標,急治其本3治病和對癥相結合:取得信任和配合4治病和治人相結合:不同的人群,文化水平,生活地域,職業等5中西醫藥并舉:以求速效分證論治主證:肢體骨節冷痛、腫脹、沉重。兼證:關節屈伸不利,晝輕夜重,怕冷,陰雨夭加重。舌象:舌質淡紅,苔薄白或白膩。脈象:弦緊。治法:散寒除濕,蠲痹通絡。方藥:薏苡仁湯。薏苡仁、蒼術祛濕蠲痹;麻黃、桂枝、羌活、獨 活、防風散寒祛風;當歸、川芎養血通經活絡;川烏、生姜溫痹散寒。散寒祛濕,解肌通絡。 若濕重于寒者去麻黃、川烏、羌活、獨活加木瓜、防己、蠶沙、土獲苓。分證論治主癥:肢體骨節紅腫熱痛、沉重。 兼次癥:關節屈伸不利,有積

9、液,或肢體酸脹,身熱不揚,汗出煩心,口苦粘膩,小便黃赤。 舌象:舌紅,苔黃膩。 脈象:滑數。 治法:清熱除濕,蠲痹通絡。 方藥:四妙丸加減。 蒼術苦溫燥濕;黃柏苦寒清下焦濕熱;配薏苡仁健脾利濕;川牛膝通利關節,強壯筋骨;木瓜、防己清熱利濕通絡。全方共奏清熱利濕,蠲痹通絡之功效。發熱、關節紅腫明顯者加板藍根;關節積液明顯者加車前草、澤瀉;關節僵硬加炮山甲、全蝎、白花蛇。隨證加減:若肌痹,淫淫如鼠走,津液脫,腠理開,汗大泄,或不仁,四肢急痛,或復緩弱,唇口壞,皮膚變色,宜石楠散,或麻黃止汗通肉解風痹湯,或西州續命湯,或麻黃湯(圣濟總錄)。分證論治主癥:肢體骨節隱痛沉重,甚則畸形,骨蒸腰酸。 兼次癥

10、:腰尻疼痛,上連項背,下達髓膝,僵硬拘急,轉側不利,俯仰艱難,腹股之間牽動則痛,顴紅盜汗。 舌象:舌尖紅,苔薄少津。 脈象:沉細或細數。 治法:補益肝腎,活血通絡。 方藥:獨活寄生湯熟地、杜仲補益肝腎;秦艽、葛根、羌活祛風通絡;土鱉蟲、桃仁、紅花、乳香、川牛膝活血通絡。補益肝腎,活血通絡。若骨蒸潮熱,自汗盜汗、腰髓灼痛者,加金銀花、丹皮、知母,熟地黃改用生地黃;惡寒、肢冷,得熱痛減者,加桂枝、川椒、熟附子。分證論治 主癥:肢體骨節漫腫、刺痛、沉重,甚則畸形、僵硬、強直。 兼次癥:肢節屈伸不利,難以屈伸轉動,動則痛劇,麻木,肌膚有痰核、痰斑。 舌象:舌質紫黯,或有瘀斑,苔多白膩。 脈象:沉細或澀

11、。 治法:活血祛瘀,化痰通絡。 方藥:當歸沒藥丸合指迷茯苓丸加減。 當歸活血補血;桃仁、紅花、制乳香、制沒藥、山甲、川芎活血化瘀;半夏、白芥子化痰散結;枳殼理氣;桂枝通絡。活血祛瘀,化痰通絡。若關節紅腫疼痛或有低熱者加金銀花、板藍根、虎杖;關節冷痛,得熱痛減者加川椒。 【其他療法】(1)毫針 主天取腎俞、次骼、大籽、絕骨、委中、太溪。也可用病變部位的夾脊穴加絕骨、大杼穴。手法為平補平瀉。 (2) 水針刀:選擇增生突起點與陽性壓痛點。水針刀術后,可給予增生部位的手法按摩。每次15-20分鐘,每日1-2次。1015次為1療程。【其他療法】 (1)上肢關節:用攘法在手臂內外側施治。從腕到肩部,上下往

12、返。配合按揉肩骸、肩貞、肩骸、曲池、尺澤、手三里、合谷、陽池、大陵諸穴。同時配合各關節被動活動。腕、掌指及指間關節甩捻法及揉法。腫脹關節用輕揉法。自指根至指尖用輕捻法。 (2)下肢關節:用攘法施于大腿前部及內外側,向下至小腿外側,沿足三里、陽陵泉穴至蹂部。膝關節周圍用攘法,同時配合按揉膝眼。跺關節周圍用揉法。滾法施于臀部。患者取俯臥位,自臀部向下至小腿后側,按環跳、居髎、委中、承山穴。【其他療法】(1)四神煎加味方:黃芪30g,金銀花30g,貓眼草 log,威靈仙20g,遠志15g,羌活15g,川牛膝20g。水煎服,每日1劑。適用于骨痹勢熱蘊結證之輕癥者。 (2)野蕎麥方:野蕎麥45g.水煎服

13、,每日1劑。半月為1個療程。治關節筋絡拘急疼痛。【其他療法】豬蹄子2只,松羅茶(或紅茶) 24g,花椒24g,生姜log,陳皮10g。加水煮至豬蹄子爛熟為止,吃蹄子,并服湯藥,隔日1劑。適用于骨痹之肝腎虧虛證。【其他療法】康復科經驗方: 伸筋草、威靈仙、大活血、桂枝、透骨草、小茴香、茜草各10g,將以上藥物混合,裝入大小適當的布袋中,放入沸水中加入食醋250m1,將患病部位置于盆上用蒸氣熏蒸,待藥液溫度下降至能為人體耐受時,用藥液淋洗2030分鐘,加減:頸部+葛根30g 上肢+羌活10 g、木瓜10g、桑枝10g 下肢+獨活10g、姜黃12g、川牛膝12g、防己10g.【轉歸預后】骨痹初期若及時正確治療,一般預后較好;若病久不愈或失治誤治,濕聚血凝,痰癖互結,出現畸形僵直,往往難以逆轉,而易致殘,預后較差。此外,骨痹如果遷延日久,可發為腎痹。【預防及護理措施】1.避風寒、多見陽光如冬春季日光浴。2.合理營養,多食血肉有情之品,但一定要葷蔬搭配、合理膳食,如牛羊肉。女性在絕經期和70歲左右要進食鈣制品,防止骨骼脫鈣,加重病情。3.暢情志,保持樂觀的情緒;親人的關懷至關重要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