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衛(wèi)生執(zhí)業(yè)醫(yī)師資格考試2023年真題歸納總結(完整版)_第1頁
公共衛(wèi)生執(zhí)業(yè)醫(yī)師資格考試2023年真題歸納總結(完整版)_第2頁
公共衛(wèi)生執(zhí)業(yè)醫(yī)師資格考試2023年真題歸納總結(完整版)_第3頁
公共衛(wèi)生執(zhí)業(yè)醫(yī)師資格考試2023年真題歸納總結(完整版)_第4頁
公共衛(wèi)生執(zhí)業(yè)醫(yī)師資格考試2023年真題歸納總結(完整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50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公共衛(wèi)生執(zhí)業(yè)醫(yī)師資格考試2023年真題歸納總結(完整版)1.體細胞轉變?yōu)榘┘毎枰?)。A.癌基因和腫瘤抑制基因的活化B.癌基因和腫瘤抑制基因的滅活C.癌基因的活化和腫瘤抑制基因的滅活D.癌基因的滅活和腫瘤抑制基因的活化E.癌基因的活化和DNA修復基因的活化【答案】:C【解析】:正常細胞經過遺傳學改變的積累,才能轉變?yōu)榘┘毎掳┻^程有多個腫瘤相關基因的改變,原癌基因的活化及抑癌基因的失活是最重要的改變,DNA損傷修復相關基因與腫瘤易感有關。2.常用于急性毒性研究的實驗動物是( )。A.猴B.兔C.小鼠和大鼠D.狗E.貓【答案】:C【解析】:經典急性毒性試驗動物首選大鼠,應為成年動物,一般體

2、重為180240g。其他可用于急性毒性試驗的動物與體重為:小鼠1825g、豚鼠200250g、兔22.5kg、犬1015kg。3.現(xiàn)況調查中常見的偏倚不包括( )。A.失訪偏倚B.無應答偏倚C.回憶偏倚D.測量偏倚E.調查偏倚【答案】:A【解析】:現(xiàn)況調查中并不涉及對病人的隨訪過程,因而不存在失訪偏倚。常見的偏倚有:無應答偏倚、幸存者偏倚、回憶偏倚、調查偏倚、測量偏倚等。4.(共用備選答案)A.樣本均數與總體均數的t檢驗B.u檢驗C.成組t檢驗D.配對t檢驗E.以上都不是(1)甲地區(qū)200名15歲男孩與乙地200名15歲男孩身高均數之差的檢驗為( )。【答案】:B【解析】:大樣本時,t分布近似

3、服從正態(tài)分布,此時可以u檢驗代替t檢驗進行統(tǒng)計推斷。(2)甲地區(qū)20名15歲男孩與乙地20名15歲男孩身高均數之差的檢驗為( )。【答案】:C【解析】:小樣本時,對兩獨立樣本均數的差異進行統(tǒng)計推斷時需用成組t檢驗。(3)某年某縣20名15歲男孩身高均數與同年該市人口普查得到的15歲男孩身高均數之差的檢驗為( )。【答案】:A【解析】:人口普查得到的15歲男孩身高均數為總體均數,推斷20名15歲男孩身高均數與總體均數間的差異時需做樣本均數與總體均數的t檢驗。(4)檢驗甲縣96名15歲男孩的身高是否服從正態(tài)分布,應采用( )。【答案】:E【解析】:檢驗某組數據是否服從正態(tài)分布可作正態(tài)性檢驗或擬合優(yōu)

4、度檢驗。5.某市甲乙丙三個區(qū)的流感發(fā)病率分別是40%、30%、20%,三個區(qū)的人口數分別是100萬,150萬,200萬。全市該年流感發(fā)病率為( )。A.0.27B.0.30C.0.40D.0.20E.0.10【答案】:A【解析】:全市該年流感發(fā)病率甲乙丙三市發(fā)病人數之和/甲乙丙三市總人口(40%10030%15020%200)/(100150200)0.27。6.下列關于劑量-反應關系的敘述中,錯誤的是( )。A.Paracelsus提出化學物毒性主要決定于劑量,是劑量-反應關系的科學基礎B.存在明確的劑量-反應關系是確定外來化合物與毒性作用因果關系的基本依據C.劑量-反應和劑量-效應曲線常見

5、的有直線形、拋物線形及S狀曲線D.直線形是劑量-反應關系曲線中最常見的E.S狀曲線的橫坐標為對數劑量,縱坐標為由反應率轉換成的概率單位,即成一直線【答案】:D【解析】:在整體水平,劑量-反應(質反應)關系曲線的基本類型是“S”形曲線,反映了人體或實驗動物群體對外源化學物毒作用易感性的分布。而劑量-反應(質反應)關系為直線型的只在某些體外試驗一定劑量范圍內可以見到。7.已知男性鉤蟲感染率高于女性,現(xiàn)欲比較甲乙兩地居民的鉤蟲感染率,但甲地的人口女多于男,而乙地男多于女,適當的比較方法為( )。A.兩個率比較的2檢驗B.不具可比性,不能比較C.分性別進行比較D.對性別進行標化后再比較E.兩個率比較的

6、u檢驗【答案】:D【解析】:在比較甲乙兩地居民的鉤蟲感染率時,性別為混雜因素,為了避免兩地性別構成不同對比較結果的影響,需要使用標準化法,選擇某個性別構成為標準,對兩地性別進行標化后比較。8.下列哪一條不是隊列研究的特點?( )A.主要的偏倚有選擇偏倚、失訪偏倚、信息偏倚和混雜偏倚B.暴露人年的計算繁重C.結果可靠,多用于稀有之病D.能直接估計因素與發(fā)病聯(lián)系和相關程度,可計算發(fā)病率E.因素的作用可分為等級,以便計算“劑量”-反應關系【答案】:C【解析】:對于稀有之病(罕見病),若采取隊列研究則需要較大樣本量,且可能難以觀察到預期結果,因此一般采用病例對照研究。9.關于非參數檢驗法,下列不正確的

7、是( )。A.適合于任何分布類型的資料B.其方法不依賴于總體分布C.與參數檢驗法等效D.計算簡便E.適合于不符合正態(tài)分布的資料【答案】:C【解析】:C項,適用于作參數檢驗的資料如采取非參數檢驗的方法進行分析,會損失部分樣本信息,降低檢驗效能。ABDE四項,非參數檢驗,適用于分布類型未知、一端或兩端無界、出現(xiàn)少量異常值的小樣本數據以及以等級做記錄的資料分析,對資料類型沒有要求,只是若數據符合正態(tài)分布的采用非參數檢驗會降低檢驗效能。10.為比較工人、干部中高血壓患病率的差別,最適合的流行病學研究方法為( )。A.生態(tài)學研究B.現(xiàn)況研究C.病例對照研究D.隊列研究E.社區(qū)試驗研究【答案】:B【解析】

8、:現(xiàn)況研究是指在特定的時點或期間對某一人群進行調查,所得到的頻率指標一般為特定時間內調查群體的患病頻率,故也稱之為患病率研究。根據題干信息,以比較工人、干部中高血壓患病率的差別為目的,最適合的流行病學研究方法為現(xiàn)況研究。11.關于統(tǒng)計表的制作,正確的是( )。A.橫標目在表的上行,縱標目在表的左側B.橫標目在表的左側,縱標目在表的上行C.表中只有頂線和底線D.數字為0時可不填E.標目一律不注明單位【答案】:B【解析】:AB兩項,統(tǒng)計表的橫標目在表的左側,縱標目在表的上行。C項,表格一般為三線表,即頂線、底線、縱標目下橫線。D項,數字為0時如果有實際意義需要填寫。E項,一般需要在縱標目上注明單位

9、。12.某種人群(如成年男子)的某個生理指標(如收縮壓)或生化指標(如血糖水平)的參考值范圍一般指該指標在( )。A.所有人中的波動范圍B.所有正常人中的波動范圍C.絕大部分正常人中的波動范圍D.少部分正常人中的波動范圍E.一個人不同時間的波動范圍【答案】:C【解析】:醫(yī)學參考值范圍是指絕大多數“正常人”的人體形態(tài)、功能和代謝產物等各種生理及生化指標的波動范圍。這里的“絕大多數”可以是90%、95%或99%等,最常用的是95%。所謂“正常人”不是指完全健康的人,而是指排除了影響所研究指標的疾病和有關因素的同質人群。所以,某種人群(如成年男子)的某個生理指標(如收縮壓)或生化指標(如血糖水平)的

10、參考值范圍一般指該指標在絕大部分正常人中的波動范圍。13.評價某致病因素對人群健康危害的程度常使用( )。A.PARB.RRC.ARD.AR%E.OR【答案】:A【解析】:A項,PAR是指總人群發(fā)病率中歸因于暴露的部分,說明暴露對一個具體人群的危害程度。B項,RR通常包括了危險度比或率比,反映暴露與發(fā)病(死亡)關聯(lián)強度。C項,AR即歸因危險度,是暴露組發(fā)病率與對照組發(fā)病率相差的絕對值,它表示危險特異地歸因于暴露因素的程度。D項,AR%為歸因危險度百分比,是指暴露人群中的發(fā)病或死亡歸因于暴露的部分占全部發(fā)病或死亡的百分比。E項,OR為比值比,其含義與RR值類似。14.影響傳染病流行過程的因素應包

11、括( )。A.自然因素B.社會因素C.自然因素和社會因素D.病原體毒力E.以上均不是【答案】:C【解析】:傳染源、傳播途徑和易感者是傳染病流行的三個基本環(huán)節(jié),任何一個環(huán)節(jié)的變化都可能影響傳染病的流行和消長。三個環(huán)節(jié)中的每一個環(huán)節(jié)本身以及它們之間的連接都受到自然因素和社會因素的影響和制約。15.某地1982年的平均人口為42323人,全年共有乙肝患者21人,其中該年新發(fā)生了為4人,則( )。A.發(fā)病率為9.45/10萬,患病率為4.96/萬B.發(fā)病率為19.0%,患病率為4.96/萬C.發(fā)病率為9.45,患病率為49.6D.發(fā)病率為9.45/10萬,患病率為5.91/萬E.以上都不是【答案】:A

12、【解析】:發(fā)病率該年新發(fā)病例數/該年平均人口數4/423239.45/10萬;患病率新舊病例數/該年平均人口數21/423234.96/萬。16.關于分層抽樣,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可按影響觀察值變異較大的某種特征,將總體分為若干層B.有按比例分配和最優(yōu)分配兩種方法確定各層觀察單位數C.若層內變異較大,則分層抽樣意義較大D.可減少抽樣誤差E.又稱分類抽樣【答案】:C【解析】:AC兩項,分層抽樣是先將總體中全部個體按照對主要研究指標影響較大的某種特征分成若干“層”,再從每一層內隨機抽取一定數量的觀察單位組成樣本。因而,若層間變異較大,層內變異較小,則分層抽樣意義較大。B項,分層抽樣的方法一

13、般有等比例分配和非等比例分配,非等比例分配又叫最優(yōu)分配。DE兩項,分層抽樣又叫分類抽樣,可減少抽樣誤差,一般來說四種抽樣方法抽樣誤差由大到小依次為:整群抽樣、單純隨機抽樣、系統(tǒng)抽樣、分層抽樣。17.關于急性毒性說法正確的是( )。A.是指機體瞬間接觸外來化合物在短期內所引起的毒效應B.是指機體一次大劑量接觸外來化合物在短期內所引起的毒效應C.是指機體一次大劑量接觸外來化合物后引起快速而猛烈的中毒效應D.是指機體連續(xù)多次接觸化合物所引起的中毒效應E.毒效應觀察包括一般行為、外觀改變、大體形態(tài)變化及死亡效應【答案】:E【解析】:急性毒性是指機體(人或實驗動物)一次或24小時內多次接觸一定劑量的化學

14、毒物后在短期內發(fā)生的損害作用和致死效應。毒效應觀察包括一般行為、外觀改變、大體形態(tài)變化及死亡效應。18.下列哪一項屬于三級預防的內容?( )A.普查B.篩檢C.產前檢查D.康復治療E.遺傳咨詢【答案】:D【解析】:ABC三項,普查、篩檢及產前檢查屬于二級預防。D項,第三級預防發(fā)生在疾病的癥狀體征明顯表現(xiàn)出來之后。早期通過適當的治療緩解癥狀,預防疾病進一步惡化,預防急性事件的發(fā)生和復發(fā),預防合并癥和殘疾的發(fā)生。到了疾病晚期,通過早期發(fā)現(xiàn)和管理合并癥,對已經發(fā)生的殘疾進行康復治療,最大限度的恢復個體的機體功能和社會功能,提高生活質量,延長壽命。E項,遺傳咨詢屬于一級預防。19.毒物排泄的主要途徑是

15、( )。A.唾液B.母乳C.胃腸道D.腎臟E.汗液【答案】:D【解析】:腎臟是機體最重要的,也是最有效的毒物排泄器官。20.特殊毒性不包括( )。A.致突變B.急性毒性C.致癌D.致畸E.生殖毒性【答案】:B【解析】:特殊毒性包括致畸、致癌、致突變作用和生殖毒性。急性毒性屬于一般毒性。21.下列哪種類型不屬于以DNA為靶的誘變?( )。A.烷化劑作用B.堿基類似物取代作用C.嵌入劑作用D.非整倍體劑作用E.對堿基結構破壞作用【答案】:D【解析】:以DNA為靶的致突變物包括以下幾類:堿基類似物,如2-氨基嘌呤取代鳥嘌呤;與DNA分子共價結合形成加合物,如烷化劑;改變堿基的結構,如亞硝酸鹽;大分子

16、嵌入DNA鏈(嵌入劑),如9-氨基吖啶;形成DNA-DNA交聯(lián)物,DNA-蛋白質交聯(lián)物;形成二聚體。D項,非整倍體劑通過多種機制導致細胞分裂異常,誘發(fā)非整倍體,屬于不以DNA為靶的化學致突變物。22.通過提倡使用安全套、促進安全性行為來防止HIV的傳播屬于( )。A.一級預防B.二級預防C.三級預防D.常規(guī)報告E.哨點監(jiān)測【答案】:A【解析】:通過減少能量傳遞或暴露的機制來預防可導致傷害發(fā)生的事件屬于一級預防。交通安全法律、游泳池周圍的柵欄、有毒物品的安全蓋、槍支的保險裝置、提倡使用安全套等都屬于一級預防措施。23.評價疫苗免疫預防效果常用效果指數,其計算方法是( )。A.對照組發(fā)病率/接種組

17、發(fā)病率B.接種組發(fā)病率/對照組發(fā)病率C.(對照組發(fā)病率接種組發(fā)病率)/接種組發(fā)病率D.(接種組發(fā)病率對照組發(fā)病率)/接種組發(fā)病率E.(對照組發(fā)病率接種組發(fā)病率)/對照組發(fā)病率【答案】:A【解析】:疫苗保護率和效果指數是評價疫苗免疫預防效果常用的指標。其中效果指數對照組發(fā)病率/接種組發(fā)病率。24.由t分布可知,自由度v越小,t分布的峰越矮,尾部翹得越高,故正確的是( )。A.t0.05/2,5t0.05/2,1B.t0.05/2,5t0.05/2,1C.t0.05/2,1t0.01/2,1D.t0.05/2,1t0.05/2,5E.以上都不對【答案】:D【解析】:由t分布圖像的分布規(guī)律可得:t分

18、布屬于單峰分布,以0為中心,左右對稱。自由度越小,t分布越分散,尾部翹得越高。因此,相同的情況下,自由度越小,t值越大;自由度越大,t值越小。或者,可以直接查看t界值表,可發(fā)現(xiàn)相同下,隨著自由度的增加,t值不斷變小。因而自由度為1的t值大于自由度為5時的t值。25.毒理學試驗中溶劑的選擇原則不包括( )。A.受試物溶解后穩(wěn)定B.不被機體吸收C.與受試物不發(fā)生反應D.不改變受試物的理化性質及生物學活性E.本身無毒【答案】:B【解析】:在毒理學試驗前,常需將化學毒物溶解或稀釋。為避免發(fā)生理化性質與生物活性的改變,溶劑或賦形劑的選用應該符合以下條件:無毒或實際無毒;與受試物不發(fā)生反應,制成的溶液穩(wěn)定

19、;對受試物的毒動學和毒效學無顯著影響;無特殊刺激性或氣味。26.外來化學物對免疫功能毒作用不包括( )。A.免疫抑制反應B.變態(tài)反應C.增強機體抗病能力D.降低機體抵抗力E.自身免疫病【答案】:C【解析】:外來化學物對免疫功能的毒作用包括:免疫抑制、過敏反應(變態(tài)反應)和自身免疫反應(自身免疫病)。對于機體而言,機體抵抗力是免疫功能強弱的綜合反應指標,如果出現(xiàn)免疫抑制,則會表現(xiàn)為機體抵抗力下降。C項,外來化學物的免疫功能毒作用不會增加機體抗病能力。27.2檢驗的基本思想是( )。A.檢驗數據是否符合2分布B.檢驗實際頻數和理論頻數的吻合程度C.計算理論值與實際值的差值,作為2檢驗的大小D.計算

20、兩個率的差別是否有統(tǒng)計學意義E.以上都不對【答案】:B【解析】:2檢驗中,從樣本觀察到的頻數稱為實際頻數,用符號A表示;在無效假設成立的前提下,根據實際頻數算得的各個格子的期望頻數稱為理論頻數,用符號T表示。2值反映了實際頻數和理論頻數之間的吻合程度。28.當四格表的四個周邊合計數不變時,若某格的實際頻數有變化,則其相應的理論頻數( )。A.增大B.減小C.不變D.不確定E.隨該格實際頻數的增減而增減【答案】:C【解析】:2檢驗中,從樣本中觀察到的頻數稱為實際頻數,用符號A表示,在無效假設H0成立的前提下,各個格子的期望頻數稱為理論頻數,用符號T表示。第R行第C列格子的理論頻數Tijninj/

21、n,式中ni是第i行的合計數,nj是第j列的合計數,n為總例數。因此,當四格表的周邊合計數ni和nj不變時,不管實際頻數怎么變化,其相應的理論頻數不變。29.定基比和環(huán)比屬于( )。A.平均數B.構成比C.率D.頻率E.相對比【答案】:E【解析】:定基比為報告期指標與基線期指標之比;環(huán)比為報告期指標與其前一期指標之比。兩者均為相對比。30.患病率通常用來表示( )。A.病程短的慢性病的發(fā)生或流行情況B.病程長的慢性病的發(fā)生或流行情況C.病程短的傳染病的發(fā)生或流行情況D.暴發(fā)疾病的發(fā)生和流行情況E.流行疾病的發(fā)生和流行情況【答案】:B【解析】:患病率通常用來表示病程較長的慢性病的發(fā)生或流行情況,

22、還可為衛(wèi)生設施、人力和費用的規(guī)劃等提供科學依據。31.確定傳染病病人隔離期限的依據是( )。A.潛伏期B.臨床癥狀期C.恢復期D.傳染期E.治療期【答案】:D【解析】:傳染期是指病人排出病原體的整個時期,它的長短可影響疾病的流行特征。傳染期短的疾病,繼發(fā)病例常成組簇出現(xiàn);傳染期長的疾病,繼發(fā)病例陸續(xù)出現(xiàn),持續(xù)時間可能較長,是確定傳染病病人隔離期限的重要依據。A項,潛伏期為確定接觸者的留驗、檢疫和醫(yī)學觀察期限的依據。32.下列關于毒物的空間結構與毒性大小的一般規(guī)律正確的是( )。A.直鏈烴支鏈烴B.環(huán)烴鏈烴C.間位鄰位對位D.L-異構體D-異構體E.以上均正確【答案】:C【解析】:毒物的空間結構

23、對毒性大小的影響規(guī)律為:間位鄰位對位;直鏈烴支鏈烴;環(huán)烴鏈烴;L-異構體D-異構體。33.分析體重與肺活量是否有相關關系要先繪制( )。A.因變量直方圖B.兩個變量的直方圖C.散點圖D.百分條圖E.直條圖【答案】:C【解析】:C項,進行相關關系和回歸關系分析前需要先畫散點圖,只有當二者有直線趨勢,沒有明顯的異常點時,才可以進行直線相關關系和回歸關系分析。ABDE四項,直方圖用于描述連續(xù)型定量變量的頻率分布,百分條圖用于描述某事物內部各部分占總體的比例,直條圖用于描述離散型定量變量或定性變量的頻率分布,也可用于表示相互獨立指標的數值,這三者均與相關分析無關,是用于資料的統(tǒng)計描述。34.評價某疾病

24、一級預防措施的效果,最恰當的指標是( )。A.發(fā)病率B.患病率C.死亡率D.病死率E.死因構成【答案】:A【解析】:一級預防是指在疾病尚未發(fā)生時,針對疾病的可能病因采取措施,預防疾病的發(fā)生。例如:通過注射疫苗預防疾病的發(fā)生,可在試驗組注射疫苗一段時間后比較試驗組和對照組某疾病的發(fā)病率大小來評價一級預防措施的效果。35.(共用備選答案)A.新生兒增加B.全球氣候變暖C.傳染病流行D.城市流動人口增加E.二代發(fā)病率增加(1)可以使人群易感性升高的因素是( )。【答案】:A【解析】:影響人群易感性升高的主要因素包括:新生兒增加;易感人口遷入;免疫人口免疫力的自然消退;免疫人口死亡。(2)可以使人群易

25、感性降低的因素是( )。【答案】:C【解析】:引起人群易感性降低的主要因素包括:計劃免疫;傳染病流行:一次傳染病流行后,有相當部分人因發(fā)病或隱性感染而獲得免疫,但其免疫力持續(xù)時間因病種而定。(3)能影響傳染病流行的社會因素是( )。【答案】:D【解析】:流動人口具有生活和衛(wèi)生防病條件差、人群免疫水平低、預防保健組織不健全、流動性強等特點,是傳染病特別是性傳播疾病的高危人群,對傳染病在城鄉(xiāng)間的傳播起著紐帶作用,是疾病暴發(fā)的高危人群。(4)能影響傳染病流行的自然因素是( )。【答案】:B【解析】:近年來全球氣候變暖明顯影響著某些傳染病的地區(qū)分布,如原屬溫帶、亞熱帶的部分地區(qū)變成了亞熱帶和熱帶,使局

26、限于熱帶、亞熱帶的傳染病蔓延至溫帶。全球氣候變暖造成的溫度變化帶來了新的降雨格局,為蚊蠅提供了理想的孳生條件與場所,溫度的上升也促進了媒介昆蟲的繁殖生長,促進了瘧疾、登革熱、乙型腦炎等暴發(fā)和流行。36.常規(guī)傳染病報告屬于( )。A.主動監(jiān)測B.被動監(jiān)測C.第二級預防D.現(xiàn)況調查方法E.預防機構日常工作【答案】:B【解析】:公共衛(wèi)生監(jiān)測包括主動監(jiān)測和被動監(jiān)測,在疾病監(jiān)測中,被動監(jiān)測是指上級機構接受下級的常規(guī)報告的監(jiān)測數據和資料,常規(guī)傳染病報告屬于被動監(jiān)測的范疇。37.某地肝癌患者1618例,其中一月內死亡400人,第二、三月死亡520人,第四、五、六月死亡600人,則肝癌的半年生存率算法為( )

27、。A.0.750.570.14B.1(0.250.430.86)C.10.250.430.86D.(0.750.570.14)/3E.以上都不對【答案】:A【解析】:生存率是從觀察起點至某時刻多個時段生存概率的累計結果,稱累計生存概率。生存率(P)p1p2p3,p1q,q某階段死亡數/某階段初始觀察例數,則p11400/16180.75,p21520/(1618400)0.57,p31600/(1618400520)0.14。因此半年生存率P0.750.570.14。38.三個樣本率比較得到220.05(2)可以認為( )。A.三個總體率不同或不全相同B.三個總體率都不相同C.三個樣本率都不相

28、同D.三個樣本率不同或不全相同E.三個總體率中有兩個不同【答案】:A【解析】:多個樣本率或構成比進行比較時,當220.05(2)時,只能說明多個總體率之間不等或者不全相等,若要進行兩兩比較需要進行卡方分割。39.對毒物的毒性影響最大的環(huán)境因素是( )。A.氣濕B.氣溫C.氣壓D.氣流E.光照【答案】:B【解析】:氣溫是影響毒物毒性作用的最主要的環(huán)境氣象因素。氣溫改變可影響毒物的吸收、分布和排泄。在正常生理狀況下,高溫環(huán)境使皮膚毛細血管擴張,血液循環(huán)加快,呼吸加速,機體排汗增加,鹽分損失增多,胃液分泌減少,且胃酸降低,影響化學毒物經消化道吸收的速度和量。高溫時尿量減少也延長了化學毒物或其代謝產物

29、在體內存留的時間。低溫環(huán)境下,機體對多數化學毒物的毒性反應減弱,這與化學毒物的吸收或代謝速度較慢有關。但是,低溫也可使化學毒物經腎排泄的速度減慢,存留體內時間延長。40.RC表2檢驗對理論值太小的處理方法最好選用( )。A.刪去理論頻數太小的行或列B.增加樣本含量以增大理論頻數C.可把不同性質的實際值合并D.將太小理論值所在的行或列與性質相同的鄰行或鄰列中的實際值合并E.以上均不可選【答案】:B【解析】:RC表2檢驗理論值太小時,一般有一下處理方法:根據專業(yè)知識刪去理論頻數太小的行或列;增加樣本含量以增大理論頻數;根據專業(yè)知識將太小理論值所在的行或列與性質相同的鄰行或鄰列中的實際值合并;改用f

30、isher精確概率法。其中增加樣本含量屬首選方法。41.對我國目前AIDS流行特征的描述錯誤的是( )。A.AIDS疫情仍呈上升趨勢B.流行地區(qū)廣泛,地區(qū)差異性大C.AIDS由一般人群向高危人群擴散D.性傳播是主要傳播途徑,同性傳播上升速度明顯E.受艾滋病影響人群增多,流行模式多樣化【答案】:C【解析】:目前我國AIDS流行特征是AIDS由高危人群向一般人群擴散。42.毒理學研究中,需要考慮的影響毒作用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幾方面,除了( )。A.外來化合物的結構和理化性質B.實驗動物種屬、品系及個體因素C.化合物在環(huán)境中的遷移D.氣象因素E.接觸途徑和媒介【答案】:C【解析】:影響毒作用的因素分為

31、:毒物因素,包括化學結構和理化性質;機體因素,包括實驗動物物種、品系和個體因素,如性別、年齡、遺傳因素、生理狀態(tài)、病理狀態(tài)等;暴露條件,包括暴露途徑、期限和頻率等;環(huán)境因素,包括氣溫、氣濕、氣壓、季節(jié)和晝夜節(jié)律等;化學毒物聯(lián)合作用,包括相加作用、加強作用、拮抗作用和協(xié)同作用等。43.外來化合物的概念是( )。A.與人類接觸并進入機體B.存在于人類生活和外界環(huán)境中C.具有生物活性,并有損害作用D.并非人體成分和營養(yǎng)物質E.以上都是【答案】:E【解析】:外來化合物是除了營養(yǎng)素及維持正常生理功能和生命所需的物質以外,存在于環(huán)境中,可與機體接觸并進入機體,引起機體發(fā)生生物學變化的物質,又稱為“外源生物

32、活性物質”。44.關于動態(tài)數列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絕對增長量可分為累計增長量和逐年增長量B.定基比是指以最近時間為標準與之對比而得C.平均發(fā)展速度是將幾年的定基比相加后除以年數D.平均增長速度是將幾年的環(huán)比相加后除以年數E.以上均不對【答案】:A【解析】:A項,累計增長量是指報告期指標與基線期指標之差,逐年增長量是指報告期指標與前一期指標之差。B項,定基比是指報告期指標與基線期指標之比。C項,平均發(fā)展速度是指發(fā)展速度的幾何平均數。D項,平均增長速度平均發(fā)展速度100%。45.在某縣進行地方性甲狀腺腫的患病情況調查,先將全縣按山區(qū)、丘陵和平原分層,然后再按鄉(xiāng)鎮(zhèn)分若干群,從中抽取幾個鄉(xiāng)鎮(zhèn)作

33、為樣本,這種抽樣方法為( )。A.單純隨機抽樣B.機械抽樣C.分層抽樣D.整群抽樣E.分層整群抽樣【答案】:E【解析】:分層抽樣是先將總體中全部個體按照對主要研究指標影響較大的某種特征分成若干“層”,再從每一層內隨機抽取一定數量的觀察單位組成樣本。此題中是以鄉(xiāng)鎮(zhèn)為單位進行抽取的,因此為分層整群抽樣。46.小動物接觸易揮發(fā)液態(tài)化合物的急性毒性試驗,最適宜采用的染毒方法是( )。A.喂飼B.灌胃C.吞咽膠囊D.靜式吸入E.皮膚敷貼【答案】:D【解析】:靜式吸入染毒是將實驗動物置于一個具有固定體積的染毒柜內,按設計濃度加入易揮發(fā)的液態(tài)或氣態(tài)受試物,在一定時間內,使動物連續(xù)吸入并觀察毒性反應。該染毒方

34、式設備簡單、操作方便、消耗受試物較少,適用于小動物接觸易揮發(fā)液態(tài)物質的急性毒性研究。47.與病例對照研究相比,隊列研究的主要優(yōu)點是( )。A.省錢、省時、省人力B.易于獲得研究對象C.因果順序合理D.研究周期較短E.適于罕見病的研究【答案】:C【解析】:隊列研究是由因及果的研究方法,與病例對照研究相比,更加符合時間順序。48.關于抽樣調查,下列敘述不正確的是( )。A.是指從總體中隨機抽取一定數量觀察單位組成樣本B.抽樣調查是用樣本信息來推斷總體特征C.抽樣調查可以節(jié)約人力、物力、時間和財力D.抽樣調查不可能得到準確資料E.抽樣調查在實際工作中應用最多【答案】:D【解析】:D項,抽樣調查時如果

35、能夠選擇合適的抽樣方法,使抽出的樣本能夠很好的估計總體,理論上可以由樣本推斷總體獲得準確資料。ABCE四項,抽樣調查是指從總體中按照一定方法隨機抽取一定數量的觀察單位數,組成樣本,并根據樣本信息推斷總體特征。對于較大數量的總體,抽樣調查能夠節(jié)約人力、物力、時間和財力,因此在實際工作中應用最多。49.前瞻性隊列研究與歷史性隊列研究的主要不同點在于( )。A.前者為隨訪研究,后者為橫斷面研究B.前者研究對象進入隊列的時間是即時的,后者是過去的C.前者為由因及果的研究,后者為由果及因的研究D.前者設立對照組,后者不設立對照組E.前者有失訪,后者沒有【答案】:B【解析】:歷史性隊列研究中研究對象的分組

36、是根據研究開始時研究者已掌握的有關研究對象在過去某個時點的暴露狀況的歷史材料做出的,研究開始時研究的結局已經出現(xiàn),不需要前瞻性觀察。在歷史性隊列研究中,雖然研究是現(xiàn)在開始的,但研究對象是在過去某個時間點進入隊列的。50.隊列研究中最重要的偏倚是( )。A.住院偏倚B.轉診偏倚C.回憶偏倚D.混雜偏倚E.失訪偏倚【答案】:E【解析】:由于隊列研究經歷的時間較長,樣本數量往往較大,隨訪過程中,研究對象可能因各種原因退出訪問,造成失訪。這種偏倚在隊列研究中一般是難以避免的。51.生殖毒性試驗中,最高劑量的選擇不合適者為( )。A.應出現(xiàn)輕微毒性B.可略高于亞慢性毒性試驗中最大無作用劑量C.可為1/1

37、0LD50D.該組動物死亡率應10%E.該劑量下,動物喪失生育能力【答案】:E【解析】:由于致畸作用的劑量-效應(反應)關系曲線較為陡峭,斜率較大,最大無作用劑量(NOAEL)與引起胚胎大量死亡以及母體中毒死亡的劑量較為接近。因此在確定劑量時,一方面要求找出NOAEL以及致畸閾劑量;同時還要保持母體生育能力,不致大批流產和過多胚胎死亡;還應避免較多母體死亡。52.兩種或兩種以上化合物作用于機體表現(xiàn)出獨立作用,主要是由于( )。A.化合物各自作用的受體、靶不同,所引發(fā)的生物效應也不相互干擾B.化合物在化學結構上為同系物C.化合物毒作用的靶器官相同D.在對機體毒作用方面,化合物之間存在競爭作用E.

38、化合物之間存在功能性或效應性拮抗【答案】:A【解析】:兩種或兩種以上的化學毒物作用于機體,其作用方式和作用部位等可能不同,所致的生物學效應也互不干擾,表現(xiàn)為各化學毒物本身的毒效應,稱為獨立作用。53.簡單直線回歸分析中作b的假設檢驗,其t統(tǒng)計量的自由度為( )。A.1B.2C.n1D.n2E.n【答案】:D【解析】:簡單直線回歸分析的假設檢驗中t統(tǒng)計量的自由度與簡單直線回歸分析的假設檢驗中方差分析的殘差自由度相同,為n2。54.進行直線回歸分析時首先應( )。A.計算截距aB.計算回歸系數bC.繪制散點圖D.對回歸系數進行假設檢驗E.判斷回歸系數的正、負【答案】:C【解析】:直線回歸分析和相關

39、分析時,需要先繪制散點圖,以觀察散點的分布是否存在線性趨勢,來判斷線性關系是否成立。如果Y與X呈現(xiàn)非線性關系,則不能進行直線回歸分析。55.(共用備選答案)A.一級預防B.二級預防C.三級預防D.傳染病的預防性措施E.傳染病的防疫性措施(1)飲水加氟預防地方性氟病屬于( )。【答案】:A【解析】:第一級預防又稱病因預防,是在疾病(或傷害)尚未發(fā)生時針對病因或危險因素采取措施,降低有害暴露的水平,增強個體對抗有害暴露的能力,預防疾病(或傷害)的發(fā)生,或至少推遲疾病的發(fā)生。飲水加氟是針對地方性氟病的病因而采取的措施,屬于一級預防。(2)預防接種屬于( )。【答案】:A【解析】:在疾病尚未發(fā)生時,針對人體缺乏某種疾病抵抗力這一病因,通過注射疫苗使人體獲得對該疾病的抵抗力,從而預防疾病的發(fā)生,屬于一級預防措施。(3)白內障手術復明屬于( )。【答案】:C【解析】:第三級預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