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詠懷古跡》其三通用課件[通用]_第1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9b21daa0f96efac93612934d29ba220c/9b21daa0f96efac93612934d29ba220c1.gif)
![杜甫《詠懷古跡》其三通用課件[通用]_第2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9b21daa0f96efac93612934d29ba220c/9b21daa0f96efac93612934d29ba220c2.gif)
![杜甫《詠懷古跡》其三通用課件[通用]_第3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9b21daa0f96efac93612934d29ba220c/9b21daa0f96efac93612934d29ba220c3.gif)
![杜甫《詠懷古跡》其三通用課件[通用]_第4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9b21daa0f96efac93612934d29ba220c/9b21daa0f96efac93612934d29ba220c4.gif)
![杜甫《詠懷古跡》其三通用課件[通用]_第5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9b21daa0f96efac93612934d29ba220c/9b21daa0f96efac93612934d29ba220c5.gif)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詠懷古跡五首 (其三)導入新課: 昭君出塞、身死異國的悲劇是歷代文人常常詠嘆的題材。從西晉的石崇開始,到南北朝的鮑照、庾信再到唐代的李白、杜甫、白居易,都寫過詠昭君的詩,其中杜甫的詠懷古跡(其三)最為深刻感人,并被譽為詠昭君詩之絕唱。盡管柔柔弱弱的王昭君,沒有叱咤風云,沒有威風凜凜,然而詩歌那蒼涼悲壯的意境,仍能使我們強烈地感受到那段凄婉哀怨的歷史。今天,就讓我們一起去追溯歷史,走進杜甫的詠懷古跡,感受王昭君這一形象永恒的藝術魅力。詠懷古跡簡介: 詠懷古跡五首是一組七言律詩,這五首詩是詩人游江陵、夔州一帶,訪庾信故居、宋玉宅、昭君村、蜀先主廟、武侯祠,因古跡懷古人并自我傷感而作,一氣貫成,為一
2、組詩。第一首寫庾信。詩人一直是贊美庾信的,詩中由庾的遭遇聯系起自己的境況。第二首寫屈原弟子宋玉,既表明詩人崇拜他的詞章,又深感同樣的悲涼寂寞,感慨中對國運的興衰懷有諷喻。第三首寫王昭君,全詩從“怨”字落墨,并使發出無窮怨恨之聲的琵琶作為昭君的化身,別具一格。第四首通過老百姓對劉備駕崩地的四時祭祀之勤,表達了對劉備和孔明君臣的崇敬,同時對詩人的飄泊生活不勝感慨,將荒涼的景象寫得分外有情。第五首是對諸葛亮更高的評價,藝術感染力極強。背景簡介: 唐玄宗天寶五年(746年),西入長安,羈留十年,才做了個看管兵甲器杖的小官。安史之亂爆發,前往靈武投奔唐肅宗,任右拾遺。因上疏救宰相房王官觸怒唐肅宗而受排擠
3、遭貶,被貶為華州司功參軍。自己一片赤誠,盡忠進諫,皇帝卻不分忠佞,無辜貶斥自己,當然怨恨,但又不能明說。所以詩題叫詠懷古跡。整體感知: 結合注釋、 感知詩歌。 詠懷古跡(其三) 杜甫群山萬壑赴荊門,生長明妃尚有村。一去紫臺連朔漠,獨留青冢向黃昏。畫圖省識春風面,環珮空歸月夜魂。千載琵琶作胡語,分明怨恨曲中論。群山萬壑赴荊門,生長明妃尚有村。 群山萬壑隨著險急的江流,奔赴荊門山,這里有生長明妃(王昭君)的村子。 一去紫臺連朔漠,獨留青冢向黃昏。 一旦離開漢宮,(命運)便與北方少數民族相連,獨留下青冢向著黃昏。畫圖省識春風面,環珮空歸月夜魂。 憑著畫工畫的畫像只能約略認識昭君美麗的面容,空有她那懷
4、念故國的魂魄月夜歸來。 千載琵琶作胡語,分明怨恨曲中論。 即使千年過后,琵琶彈奏的胡地樂曲,還分明訴說著她內心的怨恨之情。賞析詩歌 思考:這首詩寫的什么內容?(請在原文中找出點明主旨的那個詞語。) 詩人借詠昭君村、懷念王昭君來抒寫自己的懷抱。怨恨這首詩寫的是昭君的怨恨,但是不是一開始就寫她的怨恨?明顯不是寫什么?寫景 寫的是一幅什么樣的畫面? “群山萬壑赴荊門”,多么雄偉的圖景!山是群山起伏,連綿不絕;水是萬壑爭流,奔騰不息,直赴荊門山。“赴”本是一個普通的字眼,但在此作者用擬人的手法把迤邐不絕的千山萬壑陡然間寫活了,既有飛動之勢,又有變幻之姿開篇不寫昭君,卻描繪了這樣一幅圖畫,目的何在? 引
5、出歌詠對象昭君。 這是從側面烘托昭君的形象。這大概是因為詩人首先想到,一個青年女子遠離父母之邦,嫁到殊方異域,并在那里度過自己的一生,確實需要巨大的勇氣和毅力,而這雄偉的山川簡直就是她那堅強性格的象征!【討論】 明代評論家胡震亨認為,這么氣象雄偉的起句,只有用在生長英雄的地方才適當,用在昭君村上是不適合、不協調的。你同意這種看法嗎? 不同意。常言道:地靈人杰,正是因為有了如此雄奇的山水,鐘靈毓秀(美好的自然環境產生優秀的人物。毓:養育),才孕育出昭君這樣美貌的、不平凡的女子。清人吳瞻泰認為:詩人就是要借高大山川的雄偉氣象來烘托、抬高昭君這個“窈窕紅顏”,要把她寫得驚天動地。可見,作者在此是從詠
6、江山之奇絕引出詠佳人之奇美。其二,作者在引出昭君之前特意用了這么一個內涵厚重的句子做鋪墊,也說明了在作者的心目中,生長在這里的昭君決不只是一個明眸皓齒、秀發冰肌的弱女子,而是一位具有大山般堅強性格的奇偉女性。所以,畫面的底色用的不是陰柔的秀麗而是陽剛的偉岸,是較為和諧的。(大巧若拙) 【討論】 昭君在漢宮尚未躋身宮妃之列,不過是后宮中一位待詔的宮女,而嫁到“朔漠”卻封為閼氏(相當于漢皇后),還有什么不幸和怨恨可言呢? 不能用現代的眼光看歷史。囿于當時民族觀念的局限,當時人對周邊少數民族是恥于同類的,更何況遠嫁匈奴呢?據后漢書記載:昭君遠嫁匈奴以后,非常思念故鄉,然而多次上書希望回故鄉看看,都未
7、能如愿。即使她侍奉的匈奴王死了,她還要按照當地的習俗再嫁給匈奴王的兒子,直至最后身死異國。我們姑且不論這種回鄉無望的絕望對她的打擊有多大,就是那種與華夏倫理綱常相悖的習俗使其無法接受的痛苦,也足以摧折人心! 昭君的確很不幸,但她的不幸究竟是怎樣造成的?那么美的昭君,元帝怎舍得讓她遠嫁匈奴? 頸聯上句“畫圖省識春風面”對此做了交待。這句詩用了一個典故。昭君的悲劇是由毛延壽造成的嗎? 不是。有人曾為毛延壽鳴不平,寫過這樣兩句詩:“意態由來畫不成,當時枉殺毛延壽”。金圣嘆也曾對此發表評價,大意是:毛延壽這個小人之所以奸計得逞,昭君之所以抱恨終身,難道不是你皇上自己造成的嗎?搜羅那么多良家婦女充斥后宮
8、專供你皇上一人受用,你連親自挑選之勞都不肯費,也未免太過分了。可見,昭君的悲劇是由元帝的昏庸糊涂造成的。既然昭君的悲劇是由元帝的昏庸糊涂造成的,她對元帝持何態度? “千載琵琶作胡語,分明怨恨曲中論。”這是此詩的結尾,借千載作胡音的琵琶曲調,點明全詩寫昭君“怨恨”的主題。至此,作者好像恍然大悟:怪不得千百年來琵琶所演奏的總是從匈奴傳來的撩人愁思的胡音胡調,原來那正是昭君永遠在訴說著她不得生還故鄉的怨恨!琵琶本是從胡人傳入中國的樂器,經常彈奏的是胡音胡調的塞外之曲,后來許多人同情昭君,又寫了昭君怨、王明君等琵琶樂曲,于是琵琶和昭君在詩歌里就密切難分了。【小結】詩歌的主旨雖寫昭君的“怨恨”,但一開始
9、并未直接寫,而是從詠江山之奇絕引出詠佳人之奇美,入題。接著寫昭君的悲劇及其根源,為點明“怨恨”做鋪墊,最后才明確點出昭君之“怨”,將感情推向高潮。鑒賞語言頷聯對仗很工整,怎樣對仗的?效果如何?“一去”對“獨留”,“一”與“獨”同義互文,將昭君生前的寥落、死后的孤寂,寫得入骨三分。可見,昭君是多么孤獨!“紫臺”對“青冢”,一個富麗繁華,一個荒涼冷落,對比多么懸殊!“連”對“向”,“連”字寫出塞之景,“向”字寫思漢之心,筆下有神。“朔漠”對“黃昏”,“朔漠”即北方的大漠,“黃昏”一般指時間,而在這里似乎更主要指空間,即和無邊的大漠連在一起的,籠罩四野的黃昏的天幕,何等的空曠凄清!它是那樣的大,仿佛
10、能夠吞食一切、消化一切,但是獨有一個墓草長青的青冢,它吞食不下,消化不了,為什么?青冢有恨啊!一年年、一天天,向人們展示著千古的悲哀!就這么兩句工整的對偶,內涵卻相當豐富:上句寫她生前的不幸與孤苦,下句寫她死后的孤寂與冷落,一句話寫盡了昭君一生的悲劇。“環珮空歸月夜魂”中的“空”如何理解? 從字面上看,作者認為,既然大錯已經鑄成,你的魂靈歸來也是徒然的。深入一想,昭君雖骨留青冢,但魂靈早已在月明之夜回到生她養她的父母之邦,可見其懷念故國之心是多么強烈啊!像這樣一個美女,竟然淪落到如此下場,怎不感動?怎不傷心?一個“空”字,將詩人的悲憤之情、傷悼之意傳達得淋漓盡致。【小結】顯而易見,這兩句與上兩
11、句前后呼應,相互銜接。正因為元帝“省識春風面”,才有昭君“一去紫臺連朔漠”的悲劇;正因為昭君“空歸月夜魂”,才有其“獨留青冢向黃昏”的凄涼。總之,對昭君悲劇的根源做了明確揭示。總結詩歌 詠懷古跡(其三)題為詠懷,可里面只寫王昭君的怨恨,并無作者個人情懷,這不是與標題“詠懷”不符?“此詠明妃以自悲。”黃叔燦唐詩箴注“琵琶胡語,怨恨誰論?亦隱寓知音寥落之感。” 郭曾祈讀杜札記“此第三首,則專詠明妃之事,無一字及于己懷,乃吾正謂此為少陵自用己懷,非詠明妃。夫明妃抱此怨恨,不可明言,只以托之千載琵琶;而少陵之怨恨,不可明言,又以托之明妃。通篇只重寫怨恨二字,乃所以寫明妃,即所以寫己懷也。”佚名杜詩言志
12、借事抒情 作者在詠嘆昭君不幸的同時也在感慨自己的不幸,在表達昭君千載之怨的同時,也表達了自己深沉的怨恨。 杜甫的詩題叫詠懷古跡,顯然他在寫昭君的怨恨之情時,是寄托了自己的身世家國之情的。他當時正“飄泊西南天地間”,遠離故鄉,處境和昭君相似。雖然他在夔州,距故鄉洛陽偃師一帶不象昭君出塞那樣遠隔萬里,但是“書信中原闊,干戈北斗深”,洛陽對他來說,仍然是可望不可即的地方。他寓居在昭君的故鄉,正好借昭君當年相念故土、夜月魂歸的形象,寄托自己想念故鄉的心情。詩人的寄托 詩人在此時深深懷念昭君不是偶然的,他的遭遇跟昭君太相似了:昭君入宮見妒,他入朝見妒;昭君“一去紫臺連朔漠”,他“飄泊西南天地間”(詠懷古
13、跡其一);昭君思念故土,魂魄月夜歸來;他思念長安,“每依北斗望京華”(秋興其二)。更何況這一年他已有55歲了,“美人遲暮”之感與日俱增,但他不敢怨君,所以借王昭君之事抒寫自己的悲憤。昭 君絕代佳人,入宮見妒畫圖省識,遠離漢宮身死異國,環珮空歸(千載之怨)詩 人 才華橫溢, 入朝見妒不分忠佞,無辜遭貶 漂泊西南,有家難歸 (深沉怨恨) 王昭君形象的塑造 杜甫善于在敘事詩中塑造人物的形象,例如兵車行中的行人,石壕吏中的老嫗,新婚別中的新婦,都十分動人,能給讀者留下雋永的印象。而律詩主要用于抒情,雖有敘事成分,不過是作為抒情的依托,并不承擔塑造人物形象的任務。這首詩卻略有不同:它仍然重在抒情,而它的
14、抒情是通過塑造王昭君的動人形象實現的。 本詩出現了兩個典型鏡頭,為我們刻畫了昭君形象。“一去紫臺連朔漠” 寫昭君由漢宮到匈奴的行程。一個青年女子遠離父母之邦,嫁到異域,這需要何等勇氣和毅力!贊揚了她的美好品格。“獨留青冢向黃昏” 寫昭君墳上長出青草。昭君雖死但故國之思猶在。表現了對其不幸的同情。品讀與探討 (課本第31頁) 誦讀杜甫詠懷古跡五首 (其三) ,想一想,王昭君 這一形象有什么特點?為什么前人評此詩說杜甫是“悲昭君 以自悲也”(明王嗣奭杜臆)? 因為昭君的身世正暗合了詩人的人生經歷。昭君在漢宮時,因為奸佞小人的從中作梗,得不到皇帝的寵幸,遠嫁塞外,死后也沒有歸葬故里;詩人自己也是因為
15、忠貞于朝廷而遭到排擠,加上時局的動蕩不安,以至于漂泊在外,不能回到故鄉,處境與昭君何其相似。所以說是“悲昭君以自悲也”。不過詩人只是從形象落筆,不發抽象的議論,但是“獨留青冢向黃昏”、“環城空歸夜月魂”的昭君的悲劇形象卻是躍然紙上。【 積累與應用】(課本第32頁) 課外閱讀宋代王安石明妃曲,并與杜甫的詠懷古跡五首(其三)相比較,看看這兩首詩給“王昭君”的故事各自賦予了什么意義? 明妃曲王安石 明妃初出漢宮時,淚濕春風鬢腳垂。 低徊顧影無顏色,尚得君王不自持。 歸來卻怪丹青手,入眼平生幾曾有; 意態由來畫不成,當時枉殺毛延壽。 一去心知更不歸,可憐著盡漢宮衣; 寄聲欲問塞南事,只有年年鴻雁飛。
16、家人萬里傳消息,好在氈城莫相憶; 君不見咫尺長門閉阿嬌, 人生失意無南北。 這詩前半部只寫昭君的美,但不是從形象上寫,而是從故事上寫。昭君出來,淚濕鬢腳,自顧“無顏色”,但元帝見了,竟不能自持。原來昭君美不在容貌,而在精神,即“意態”。而畫師又是個畫肉不畫骨的,所以“意態由來畫不成,當時枉殺毛延壽”;二句成為千古絕唱。 杜甫詠懷古跡五首(其三)中的昭君故事是一曲悲劇,昭君的怨恨是帝王不見遇的怨思。但同時詩人也賦予了一個遠嫁異域的女子永遠懷念故土的怨恨憂思,這也是千百年來積累和鞏固起來的對自己鄉土和祖國的最深厚的情感。 有關王昭君的故事流傳很廣,自漢代以來以此為題材的作品很多,但主旨往往是悲昭君
17、流落塞外或責備毛延壽的貪贓弄權。王安石的明妃曲卻不落俗套,議論翻新。他認為殺毛延壽是冤枉,因為像昭君這樣的絕代佳人,其美妙意態是畫不出的。這一議論并不只是為毛延壽開脫罪責,而是含蓄地揭示出昭君的悲劇實際上是由于皇帝的昏庸所造成的。同樣,對昭君的思念漢室,詩人也沒有作一般的悲憫之語,而是由昭君想到更多的女子,由在北的失意想到在南的失意,由美人的失寵聯想到才土的不遇,揭示了封建時代“人生失意”特別是才士不遇的普遍性。 明妃曲歐陽修 漢宮有佳人,天子初未識, 一朝隨漢使,遠嫁單于國。 絕色天下無,一失難再得, 雖能殺畫工,于事竟何益? 耳目所及尚如此,萬里安能制夷狄! 漢計誠已拙,女色難自夸。 明妃
18、去時淚,灑向枝上花。 狂風日暮起,飄泊落誰家。 紅顏勝人多薄命,莫怨春風當自嗟。【賞析】 歐陽修這詩因昭君的故事,而感慨世上那些漂亮出眾的女人的命運大多薄命不好。此句和東坡的“自古佳人多命薄”意思一樣。 比較鑒賞 同樣是詠嘆王昭君,杜甫寫了詠懷古跡(其三),李白則寫了王昭君,比較閱讀,說說兩詩在風格上有怎樣的不同。王 昭 君 李白 漢家秦地月,流影照明妃。 一上玉關道,天涯去不歸。 漢月還從東海出,明妃西嫁無來日。 燕支長寒雪作花,蛾眉憔悴沒胡沙。 生乏黃金枉畫圖,死留青冢使人嗟。【注釋】漢代長安附近的月亮,月光照著昭君。一走上去玉門 的道路,從此去向天涯再也不會歸來。漢代的月亮還是從東海出來,可昭君嫁到西方 沒有回來的日子。長年嚴寒的燕支山只有雪當作花,美麗的昭君憔悴了,湮沒在胡地的風沙中。活著時她沒有黃金送人,致使畫師將她畫丑。死后留下了青冢使人嘆息。 同樣以王昭君的不幸遭遇為題材,李白和杜甫這兩首詩各有特色,基本上能體現兩人不同的藝術風格:李詩飄逸,杜詩沉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4浙江嘉興市平湖市市屬國有企業招聘擬錄用人員(二)筆試參考題庫附帶答案詳解
- 2025汽車銷售法律服務合同范本
- 2025年一建《機電工程管理與實務》考試施工組織設計題庫實戰案例解析
- 2025年小學語文畢業升學考試全真模擬卷(語文綜合素養拓展)-現代文閱讀理解試題
- 2025年小學英語畢業考試模擬試卷:英語翻譯技巧應用解析試題
- 2025年安全生產考試題庫:安全生產應急管理法規與政策試題
- 2025年中學教師資格考試《綜合素質》教育教學能力提升模擬試卷六十七(含答案)
- 2025監理工程師《合同管理》重點:合同法律關系解析
- 2025年專升本藝術概論模擬試卷:藝術批評理論與實踐重點解析
- 2025年護士執業資格考試題庫解析-精神科護理學護理心理護理創新試題
- 壓力與情緒管理(最全免費版)課件
- 詳解2021年《關于優化生育政策促進人口長期均衡發展的決定》ppt
- 游泳池經營方案
- 渠道醫美合伙人招募計劃
- 空調機房吸音墻頂面綜合施工專題方案
- 紅樓夢專題元妃省親39課件
- 輔導員工作手冊
- 半導體物理課件:第二章半導體中雜質和缺陷能級
- 特種設備事故應急演練方案(附總結)
- ISO測量管理體系內審員培訓資料
- 電子測量技術第5章 數字測量方法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