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第十一講生物學實驗二、典型實驗實驗一觀察南瓜莖的輸導組織【實驗目的】.觀察和了解輸導組織的分布和形態結構;.練習徒手切片。【實驗用品】新鮮的南瓜莖、南瓜莖橫切面的永久制片、顯微鏡、雙面刀片、載、蓋玻片、培養皿、 吸水紙、滴管、鐐子、毛筆、染液。【實驗內容】輸導組織是植物體內運輸水分和有機物質的組織。這些組織的細胞往往集在一起與其他 組織共同組成維管束。輸導組織又分兩大類:一類是運輸水分和礦物質的導管與管胞;一類 是運輸有機物質的篩管與篩胞等。取一段南瓜莖(新鮮的材料或用固定液固定好的材料),它們是五棱柱狀體,橫切面近似五邊形,中間是星狀的髓腔,表皮與髓腔之間的組織中一般有10個維管束,5個較大
2、的和5個較小的,這些維管束中主要是輸導組織(如下圖所示)。首先觀察南瓜莖橫切面的永久制片(切片是用番紅一一固綠染色的),在維管束中可見到幾個大的孔,其周圍(壁的部分)被染成鮮紅色,這是大的導管。木質部外面(遠離髓腔) 壁較薄的組織是韌皮部(外韌皮都)。而在木質部的內側也有壁較薄的組織為內韌皮都,這樣的維管束稱為雙韌維管束。外韌皮部與木質部之間有幾層徑向排列整齊的細胞,壁較薄,細 胞橫向窄而長,是形成層,即側生分生組織。導管分子管徑比一般細胞管徑大,壁木質化,被番紅染液染成紅色,在切片中最容易看 到,其周圍有木質化的薄壁細胞。韌皮部的篩管分子管徑比導管小,壁薄,往往被固綠染液 染成綠色(在用番紅
3、一固綠染色的制片中;如用蘇木精染色則成藍色)。在橫切面看到篩管分子為多角形,不呈圓形,有的能見到整個篩板,或部分篩板,因為 切到篩板的機會較少,所以在制片中只有少數篩管分子上可以見到上述情況,而且有的篩板 并不完全垂直于軸向壁,所以在橫切面上見到的篩板不完整。篩板呈網狀,像篩底一樣,上 面分布的孔即為篩孔,這些結構要在高倍物鏡下才能看清。篩管分子一側的較小的細胞,呈 三角形或四邊形,細胞質濃厚,有的能見到細胞核,這是伴胞(如下圖)。南瓜莖部分維管束.伴胞;2.篩管;3.形成層細胞;4.導管從南瓜莖的縱切面觀察輸等組織,管徑最大的是導管,像中空的管子接在一起,端壁有 穿孔相通,特別是成熟的木質部
4、導管管徑最大。這些導管分子壁的加厚是網紋或孔紋狀???近形成層的導管壁薄,是正在分化,尚未成熟的,有的能見到細胞質和細胞核,有的穿孔尚 未形成。較早發育的導管(即原生木質部的導管)位于木質部的向心部分,管徑較小,次生 加厚的壁呈環狀或螺旋狀,這種加厚在莖伸長時并不影響莖的生長。木質部中還有許多木質 化的薄壁細胞和生活的薄壁細胞,這些木質化的細胞圍繞在導管周圍。成熟的篩管分子管徑也比較大,能見到保留的原生質體,但無細胞核。與導管相同之處, 也是由一個個篩管分子連接而成。兩個篩管分子之間的端壁成篩狀叫篩板,篩板上有許多篩 孔(如在橫切面上見到的)。篩管分子中的粘液體,常因材料處理不當而集聚在篩板處
5、,在篩 管分子中間則收縮,這是人為的現象,并不代表其生活狀態。在篩管分子的周圍有一個或幾 個細胞,它比篩管口徑小得多。南瓜莖并不粗,而結的果實非常大,與莖的高效率輸導組織 有密切關系。在遠離形成層處的韌皮部,往往能見到很窄的細胞,有的變成一條顏色深而且 輪廓模糊的粗線。這是原生韌皮部,在成熟的莖中,原生韌皮都已失去功能,細胞死去變扁。在觀察永久制片的同時,還可以采用離析的方法了解南瓜莖中的輸導組織,其方法是: 取新鮮南瓜莖,用刀片或解剖刀切成一厘米長,然后再縱切,將其維管束取出,縱切維管束, 將木質部和韌皮部分開, 分別放入指形管中,再加入銘酸一硝酸離析液 (用量為材料的20倍), 塞緊軟木塞
6、,放入 3040c的溫箱中,木質部需 3小時,而韌皮部約需 2小時即可離析好。 在離析過程中要注意隨時檢查,用玻璃律役指形管壁擠壓材料,如果能使材料分離,表示已 離析好;如果材料變成漿糊狀,說明離析時間過長,已不能使用;如果離析的材料經檢查還 未分離,說明離析時間不夠,可繼續離析(材料的老嫩與離析時間有關,材料較幼嫩,離析 的時間可短些)。離析完畢,倒掉或用吸管吸掉離析液,用清水沖洗若干次,直到無黃色為止。 如果材料需要長時間保存備用,則可將材料放入70%酒精中。離析好的材料也可以染色后觀察。用解剖針或鐐子取離析好的韌皮部材料少許,放在載玻片上,加一滴1%的苯胺藍染液,12分鐘后,用吸水紙吸去
7、多余的染液,加一滴蒸儲水,蓋上蓋玻片,即可在顯微鏡下觀察。南瓜莖韌皮部的篩管被染成藍色,篩管分子為有棱的柱狀細胞,端壁上見到的網狀結構 即篩板。導管不用染色,即可在顯微鏡下觀察,未染色的材料,一般觀察時要把光圈縮小些才易 看清楚其結構。導管分子比較粗大,能見到端壁上的穿孔,整個端壁打通,有的端壁傾斜, 有的與側壁垂直。在側壁上有孔紋加厚、網織加厚、螺旋狀加厚和環紋加厚,與其他細胞極 易區別,在離析的木質部中,也能見到木纖維和木薄壁細胞。實驗二觀察根的結構【實驗目的】. 了解幾種不同類型植物根的初生結構;.練習徒手切片。【實驗用品】蠶豆、玉米、等尾、毛獎的幼根,顯微鏡、雙面刀片、培養皿、毛筆、吸
8、水紙、滴管、 鐐子、番紅染液。【實驗內容】(-)根的初生結構1 .雙子葉植物根的初生構造(如下圖) 。蠶豆幼根橫切(示初生構造)1.表皮 2.皮層 3.內皮層 4.中柱鞘5.初生木質部 6.初生韌皮都 7.薄壁細胞通過蠶豆幼根的根毛區做徒手切片,制成臨時裝片,或取其永久制片,觀察根的初生構 造。在切片上首先引人注目的,是由大而壁薄的細胞組成的皮層和中央的維管柱,最外層是 根之表皮。當區分出表皮、皮層和維管往三大部分之后,可換高倍物鏡由外向內進行詳細觀 察:(1)表皮:是幼根的最外層細胞,排列整齊緊密,可見表皮上向外突出形成的根毛,但 多數是由于制片過程中損壞了的根毛殘體。注意根毛和表皮細胞的關
9、系如何?表皮細胞之間 有無氣孔器?表皮之外有無角質層?(2)皮層:在表皮之內,占幼根的大部分,由多層薄壁細胞組成。可進一步分為外皮層(12層細胞)、皮層薄壁細胞(多層細胞)和內皮層(一層細胞)三部分。內皮層細胞排列 整齊,壁比較特殊,其徑向壁和上、下橫壁常局部增厚并檢質化,連成環帶狀,叫凱氏帶。 但在橫切面上僅見其徑向壁上有很小的增厚部分,常稱凱氏點,往往被番紅染成了紅色。這 種結構對水分和物質的吸收起限制作用。(3)維管往(中柱):內皮層以內就是維管柱,一般細胞較小而密集,由中柱鞘、初生 木質部、初生韌皮部和薄壁細胞所構成。中柱鞘:是中柱的最外層,細胞壁薄,通常由12層細胞組成,排列整齊而緊
10、密。它在報中起著重要的作用,保持著分生組織的特點和新生的功能,側根、周皮和維管形成層的一 部分都發生于中柱鞘。初生木質部:在切片中其導管常被番紅染成紅色,其細胞壁厚而胞腔大,是輸導水分和無機鹽的組織,常排列成 46束的星芒狀。每束導管管徑大小不一致,靠近中柱鞘的導管最 先發育,管徑小,是一些螺紋和環紋加厚的導管,叫原生木質部。分布在近根中心位置的導 管,管徑大,分化較晚,為后生木質部,其導管著色往往淺談,甚至不顯紅色。這種導管發 育順序的先后,可說明根的初生木質部是外始式的,這是根初生構造的特征之一。初生韌皮部:位于初生木質部的兩個輻射角之間,與木質部相間排列,由篩管、伴胞等構成,是輸送同化產
11、物的組織。注意其外方有一堆壁厚、染色深的韌皮纖維,反而使初生韌皮部篩管的位置不夠明顯,須仔細觀察。但在多數植物報的韌皮部中沒有這種纖維組織。此外,在初生木質部和初生韌皮部之間,還分布著薄壁組織,當根進行次生生長前它將分化成維管形成層的一部分。在蠶豆幼根的最中心部分,是一群未分化成導管的薄壁細胞??墒窃诖蠖鄶惦p子葉植物報中,導管由外始式向心分化的結果,整個根的中心為導管所占據,是沒有髓的。(4)除了蠶豆根常作為實驗材料外,還可選用向日葵、毛豆和棉花等的幼根進行上述初生結構的觀察。它們與蠶豆幼根的結構基本相似,現僅將它們的不同之處,分別列后:毛豆根:毛豆是野生的草本植物,形成層活動微弱,是觀察雙子
12、葉植物報初生結構時比較好的材料(如下圖)。其木質部導管一直分化到根的中央,沒有髓,是典型的雙手葉植物根的初生結構,有三原型和四原型兩種。不同之處是其內皮層的凱氏帶不停留于環帶式的加厚,而常使整個內皮層細胞發展為六面均增厚,十分特殊,僅在正對木質部束的地方保留12個細胞的壁不增厚,成為水和溶質進入維管柱的通道,故稱通道細胞。毛蔗根橫切(維管柱部分)1.皮層 2.內皮層 3.通道細胞 4.原生木質部5.后生木質部 6.韌皮部 7.中柱鞘向日葵幼根:材料易得,好培養,也適合于徒手橫切,觀察新鮮材料。木質部多為四、 五原型,中央無髓,是雙子葉植物典型的初生結構。棉幼根:也是雙子葉植物典型的初生結構。內
13、皮層具有由木栓質形成的帶狀結構一一凱氏帶,木質部導管的分化亦為外始式,當其分化完成時,中央無髓,為四原型或五原型。2.單子葉植物根的初生構造單子葉植物的根與莖一樣沒有形成層的產生,因此,根的生長一般都停留在初生生長階段,不再加粗,所以僅有初生構造。通過玉米種子根之根毛區的上方,制作徒手切片,或取其石蠟切片法的永久制片,先在低倍物鏡下區分出表皮、 皮層和維管柱三大部分, 再轉高倍物鏡仔細地由外向內逐層觀察(如下圖)。玉米根橫切.根毛 2.表皮 3.皮層 4.內皮層 5.中柱鞘.髓 7.韌皮部 8.原生木質部 9.后生木質部(1)表皮:是最外層,排列整齊,外壁無角質化,常見有突起的根毛。(2)皮層
14、:為基本組織。靠近表皮的 12層細胞小,排列緊密,可稱外皮層。在較老 的材料中,可看到 23層厚壁細胞,并木質化與栓質化,以后可代替表皮起保護作用,常被 番紅染成紅色。其內皮層細胞與蠶豆根比較,幼時結構差不多,亦可以有凱氏帶增厚的現象。 但稍老就出現明顯的不同,即其內皮層細胞多為五面增厚,并檢質化;在橫切面上呈馬蹄形, 僅外切向壁是薄的,但在正對原生木質部處的內皮層細胞常不加厚,仍為薄壁的通道細胞。122(3)維管柱:在皮層之內,其外有中柱鞘包圍,為一層個體較小、排列整齊的薄壁細胞, 有形成側根的功能。在中柱鞘之內原生木質部與初生韌皮部都相間排列。原生木質部約有 組導管,管徑小,發生早,具有螺
15、紋和環紋的增厚;后生木質部約為6束管徑增大的導管。成熟較晚,放在切片上染色較淺,待其成熟時為孔紋或網紋增厚。每個后生木質部導管常與 個原生木質部導管相對應。韌皮部細胞不太顯著,須換高倍鏡仔細觀察。維管往中央是薄壁 細胞組成的髓,占據了根的中心,為單子葉植物根的典型特征之一。(4)徒手切取玉管根、鴦尾根(如下圖)或玉米支柱根的臨時制片。它們都是單子葉植物 的根,而且結構比較典型,取材容易,生長粗壯,軟硬適度,適合做徒手切片。鶯尾根維管柱部分橫切1.皮層 2.內皮層(馬蹄形加厚)3.通道細胞4.木質部 5.韌皮部 6.中柱鞘實驗三莖的形態與初生結構【實驗目的】. 了解莖的形態及不同類型植物莖的初生
16、結構.練習徒手切片?!緦嶒炗闷贰咳晟鷹顦浠蚝业闹l、向日葵的幼莖、桃的莖尖新鮮材料、玉米、棉花莖的永久制 片、顯微鏡、雙面刀片、蓋、載玻片、培養皿、吸水紙、滴管、鐐子、毛筆、染液。【實驗內容】(-)莖的基本形態取三年生的楊樹或胡桃的枝條(最好帶側技),觀察其形態特征。(如下圖A)(1)節與節間:莖上著生葉的位置叫節,兩節之間的部分叫節間。(2)頂芽與液芽(側芽):著生于枝條頂端的芽叫頂芽,著生在葉腋處的芽叫液芽,也 稱側芽。(3)葉痕與束痕:葉脫落后在莖上留下的疤痕,叫葉痕,在葉痕上的點狀突起是葉柄與 枝條中的維管束斷離后留下的痕跡,叫束痕。(4)芽鱗痕:是芽發育為新技時,芽鱗脫落后留下的
17、痕跡。常在莖的周圍排列成環。根 據芽鱗痕可以判斷枝條的生長年齡。(5)皮孔:為莖表面的裂縫狀的小孔,是莖與外界的通氣結構。觀察蘋果和梨的枝條, 注意區別它的長技與短枝。長枝的節間較長,短枝的節間很短,生長很慢,一般果樹只在短 枝上開花結果,所以也叫果枝(如下圖 B)。A胡桃枝條B蘋果長、短技1.項芽 2.例芽 3.節間 4.節 5.側枝6.葉痕與束痕 7.皮孔 8.芽麟痕(二)莖的初生結構1 .雙子葉草本植物莖的初生結構:取向日葵幼苗或取其枝端,做徒手切片。觀察橫切面,其幼莖初生結構由表皮、皮層和 維管柱三部分組成(如下圖)。向日葵幼莖橫切1.角質層 2.表皮細胞 3.厚角細胞 4.分泌腔 5
18、.纖維細胞6.髓射線 7.韌皮部細胞 8.形成層 9.木質部細胞 10.髓(1)表皮:表皮細胞是從原表皮的細胞分裂、分化發育而來。表皮細胞較小,只有一層,排列緊密,細胞外壁可見有角質化的角質層。有的表皮細胞轉化成表皮毛,有單細胞的或多 細胞的。用高倍鏡觀察幼莖表皮氣孔的保衛細胞,這種細胞的橫切面比一般表皮細胞小,還 可見二個保衛細胞之間的孔縫及其里面的膠隙,稱孔下室。(2)皮層:是表皮以內,維管柱以外的部分, 這部分細胞是基本分生組織分裂分化來的??拷砥さ膸讓蛹毎容^小,是厚角組織,細胞在角隅處加厚。若用徒手切片法切取新鮮向日葵幼莖,可觀察到厚角組織細胞里的葉綠體。滴染新鮮的1%。釘紅溶液,
19、還可看到各厚角細胞之間的胞間層被染成紅色,因此,角隅處的加厚也就清晰可見了。厚角細胞的內側是數層薄壁細胞,即基本組織。在基本組織中有由分泌細胞圍起的分泌 腔(應屬分泌組織)。皮層最里面一層細胞,叫內皮層細胞。在高倍鏡下觀察時,可在內皮層個別細胞上觀察到凱氏點。但其他草本植物莖的內皮層細胞沒有凱氏帶加厚,而含有較多的淀粉粒,稱為淀粉鞘。如徒手橫切蠶豆的幼莖或大麗花的莖,用碘液染色,可直接觀察到淀粉鞘內的淀粉粒。(3)維管柱:比較發達。其皮層以內的所有部分和根的初生結構比較,向日葵幼莖的維管柱具有較大的面積。在低倍顯微鏡下觀察時,莖的維管柱可分為維管束、髓射線和髓三部分。維管束:多呈束狀,在橫切面
20、上許多維管束排列成一環,染色較深,很易識別。每個紙管束都是由初生韌皮部、束內形成層和初生木質部組成的。韌皮部在木質部的外面,是外 韌維管束,由于有束內形成層的存在,也稱為無限維管束。它們都是由原形成層發展來的。初生韌皮部:包括原生韌皮部和后生韌皮部,它在發育過程中是自外向內成熟的,故稱外始式。在向日葵莖中,維管束最外方的是原生韌皮纖維,也有人稱之為“中柱鞘纖維”。在韌皮纖維之內方是篩管、伴胞和韌皮薄壁細胞。詳細觀察時,應轉換高倍物鏡。束內形成層:是原形成層保留下來的仍具有分裂能力的分生組織。在橫切面上,細胞扁 平狀、壁薄。初生木質部:包括原生木質部和后生木質部。根據導管分子管徑的大小和番紅染色
21、的深 線可以判斷,靠近中心的是原生木質部,其外方是后生木質部。在發育過程中,初生木質部 是自內向外分化成熟的,故稱內始式。在高倍鏡下觀察時,要注意識別導管。管胞、木纖維 細胞和木薄壁細胞四種成分(有條件時可參考向日葵莖縱切制片或離析材料,進行觀察)髓射線:是存在于兩個維管束之間的薄壁細胞,它連接皮層和莖中央的髓,髓至皮層 薄壁細胞之間物質由此運輸,并兼有貯藏的功能,是由原形成層束之間的基本分生組織分化 來的。髓:位于莖的中央也是維管柱中心的薄壁細胞,排列疏松,常具貯藏的功能。是由基 本分生組織發展的。2.棉花幼莖的初生結構棉花是雙子葉植物,它的莖屬于木質化草本莖。也可以取棉花幼莖的切片觀察其初
22、生結 構(如下圖)。棉幼莖橫切l .表皮 2 .腺毛 3.分泌腔 4.厚角組織 5.皮層薄壁細胞6.初生韌皮部 7.形成層 8.初生木質部 9.髓射線 10.髓3.雙子葉木本莖的初生結構梨屬或桃屬幼莖橫切制片觀察。取梨或批莖尖成熟區永久制片或做徒手切片觀察,基本 結構和草木植物莖大同小異:(1)表皮:位于幼莖最外層的生活細胞。形狀規則,排列緊密,無胞間隙,外壁角質化, 形成角質層,有表皮毛,具有少數氣孔。(2)皮層:位于表皮內側,由多層生活細胞組成??拷砥さ募毎麨楹窠墙M織,可增加 幼莖的機械支持作用。皮層細胞一般較大,排列疏松,有胞間隙,細胞內含有葉綠體,能行 光合作用,因此一般植物莖呈現綠
23、色。桃幼莖的皮層最內一層細胞含有淀粉粒,也稱淀粉鞘。 在桃幼莖皮層里有的細胞含有單寧。(3)維管柱:在低倍鏡下首先區別紙管束、髓射線和髓三部分。維管束在維管柱內呈環 狀的緊密排列,束與束之間的髓射線較狹窄、不很明顯。由原形成層發展成維管束,柬中形 成層明顯,其外側是初生韌皮部,內側是初生木質部。桃屬和梨屬莖的維管束都是外韌維管 束。在高倍鏡下觀察維管柬各組成部分的細胞特點(如下圖)。梨幼莖橫切1 .角質層 2.表皮 3.厚角組織 4.皮層薄壁組織5.具單寧細胞6.原生韌皮部 7.后生韌皮部 8.形成層 9.后生木質部10.原生木質部(被擠毀) 11.髓4.單子葉植物莖結構單子葉植物和雙子葉植物
24、莖有許多不同。大多數單子葉植物莖只有初生構造。所以構造 比較簡單;少數雖有次生構造,但也和雙子葉植物的莖不同?,F以禾本科植物的莖為代表, 觀察單子葉植物莖的結構特點。(1)玉米莖的結構取玉米莖橫切制片觀察:表皮:在莖的最外一層細胞為表皮。橫切面呈扇方形,排列整齊,外壁增厚,有的細 胞較小,壁上有發亮的硅質加厚。表皮上有氣孔,從橫切面上可觀察到很小的細胞是保衛細 胞,保衛細胞旁是較大的副衛細胞。用新鮮材料可以直接刮取玉米幼莖表皮制成臨時裝片,觀察其表皮的細胞結構:在玉米莖的表皮上可以看到一種長細胞、二種短細胞和氣孔器有規律地排列。長細胞外 壁角質化,這類長細胞組成表皮的大部分。短細胞一種是細胞外
25、壁栓化的細胞,另一種是細 胞外壁含有二氧化硅的硅細胞,兩種短細胞位于長細胞之間。此外,表皮上還有啞鈴型的保 衛細胞和副衛細胞形成的氣孔器,但數量不多,排列稀疏(如下圖)。玉米莖表皮裝片1.長細胞 2.栓質細胞3.硅質細胞4.保衛細胞5.副衛細胞基本組織(如下圖):在成熟的莖中,靠近表皮處,有13層細胞排裂緊密,形狀較小,是厚壁細胞組成的外皮層。它們排列成一保護環,每隔一定距離為氣孔區所中斷,氣孔 與氣孔下的氣腔相連。內部為薄壁的基本組織細胞,細胞較大,排列疏松,并有細胞間隙。越靠莖的中央,細胞直徑越大。玉米莖橫切1 .表皮 2.皮層 3.基本組織 4.維管束維管束:在基本組織中,有許多散生的維
26、管束。維管束在莖的邊緣分布多,每個維管 束較小,在莖的中央部分分布少,但每個維管束較大。因此,在玉米莖中沒有皮層。維管柱 及髓之間的明顯界限(如下圖)。玉米莖中一個維管束1 .厚壁組織 2.原生韌皮部 3.篩管 4.伴胞 5.后生木質部導管6.原生木質部導管 7.胞間道(氣腔)8.薄壁組織玉米莖維管束被一圈厚壁組織(纖維)構成的鞘包裹著。里面只有初生木質部和初生韌 皮部兩部分,其間沒有形成層;初生木質部通常含有34個顯著的導管;它們在橫切面上排列成V形。V形先端是原生木質部,含有 12個較小的導管和少量的薄壁細胞。小導管內側 有一個大空腔,是由于一部分最早形成的原生木質部被破壞而形成的。一般這
27、個空腔沿著維 管束伸展,形成莖內的氣道。V形的開口端是后生木質部, 含有兩個大的孔紋導管, 二者之間, 分布著一些管胞。初生木質部的外方是初生韌皮部,其中原生韌皮部位于初生韌皮部的外側,但已被擠壓 破壞,有時還可看到一些殘留遺跡。后生韌皮部是初生韌皮部的有效部分,只含有篩管和伴 胞兩種成分,通常沒有韌皮薄壁細胞和其他成分。(2)小麥莖的結構取小麥莖橫切制片觀察(如下圖)。注意與玉米莖作比較。小麥莖橫切面的一部分1 .氣孔2.表皮細胞3.綠色組織4.維管束5.機械組織6.基本組織7.維管束鞘8.髓腔表皮:表皮層的細胞除氣孔器外,還有兩種類型的表皮細胞,一種狹長,另一種是等 徑的。機械組織和綠色組
28、織:位于表皮下的機械組織是厚壁細胞,它們在表皮內方形成不同 厚度的連續區域,包圍著綠色組織以及外圍的較小的維管束。綠色組織由薄壁細胞組成,在 橫切面上呈圓形縱向引長,氣孔器下面的氣室常與綠色組織相通。但注意莖稈基部節間綠色 組織較少,甚至全無。基本組織:在機械組織以內直到中央的髓腔之間,均由薄壁細胞組成,靠近髓腔者較 大。維管束:節間的維管組織由西環維管束組成。外環小的維管束與綠色組織交互排列, 內環維管束則位于基本組織的薄壁細胞之中,為外韌維管束。其具體結構與玉米莖差不多。實驗四葉的解剖結構【實驗目的】.掌握雙子葉植物葉(異面葉)、單子葉植物葉(禾本科)和裸子植物(松針葉)的解 剖結構;.
29、了解不同生境植物葉片的結構特點;.練習徒手切片。【實驗用品】蠶豆葉、松針葉、夾竹桃葉的新鮮材料,玉米葉、眼子菜葉橫切面的永久制片,顯微鏡、 雙面刀片、培養皿、毛筆、吸水紙、滴管、鐐子等?!緦嶒瀮热荨浚?)雙子葉植物葉(兩面葉)的結構.棉花葉片的結構取棉花葉橫切制片。首先在低倍鏡下分清上、下表皮,葉肉和葉脈等幾部分基本構造。 然后再轉換高倍鏡,觀察其詳細結構。為使上、下表皮氣孔在制片中觀察清楚,應注意取材 固定的時間,一般在上午或下午,正值氣孔開放的時候為宜。(1)表皮:是生活細胞,細胞在橫切面上呈長方形,排列緊密,細胞外壁角質化,有角 質層。在上表皮有單細胞簇生的表皮毛,在葉脈的表皮上,表皮毛
30、相對較多。表皮細胞上還 有律狀的多細胞毛,這是具有分泌作用的腺毛。在表皮細胞中,還可觀察到成對的小細胞及 它們內方的腔室,這是氣孔器。(2)葉肉:在低倍鏡下可觀察到葉肉組織是葉內最發達的組織。棉花葉肉顯然分為兩部 分,緊靠上表皮的是柵欄組織,細胞圓柱形,以細胞的長軸和表皮細胞垂直排列,并與表皮 細胞緊密相連。柵欄組織的細胞,排列緊密而整齊,細胞內含葉綠體很多,因此,生活的棉 葉上面綠色較濃。另一部分叫海綿組織,在柵欄組織和下表皮之間。細胞形狀不甚規則,常 呈圓形,橢圓形等。細胞排列也沒有定序,胞間隙比較發達。在氣孔的內方,常具有較大的 胞間隙,特稱孔下室。細胞內含葉綠體較少,因此生活的棉葉下面
31、的綠色較淡。(3)葉脈:棉花葉的主脈(中脈)具有較大的維管束。主脈的近軸面也就是靠近上表皮 的一面,是維管束的木質部。在靠近下表皮的一面,也就是遠軸面,是維管束的韌皮都。在 近軸面的中脈表皮下是厚角細胞,厚角細胞下是薄壁細胞。在薄壁細胞下方是多列導管、纖 維和薄壁細胞組成的木質部。在木質部下方也見到幾層扁平細胞,這是束中形成層,它們的 活動是有限的。在形成層下方是韌皮部的細胞。韌皮部的下方是較發達的薄壁組織,這是棉 葉中脈下面向外突出的原因。在葉脈的薄壁細胞中,有溶生型腺體(如下圖)。棉葉片橫切.厚角細胞 2.表皮 3.柵欄組織 4.主脈木質部 5.海綿組織 6.孔下室7.氣孔器 8.主脈韌皮
32、部 9.表皮毛 10.腺毛.蠶豆葉片的結構取蠶豆葉片橫切制片,首先于低倍鏡下分清表皮、葉肉和葉脈三部分。然后選一段 清晰之處,連同主脈于高倍鏡下仔細觀察。(1)表皮:表皮細胞排列緊密,其外壁有角質層,細胞中通常不具葉綠體。在表皮細胞 之間可似觀察到一對染色較深的小細胞,即保衛細胞。一對保衛細胞和它們之間的孔稱為氣 孔器。在氣孔器的下方,有較大的細胞間隙,稱孔下室。(2)葉肉:位于上下表皮之間,是綠色的同化組織,有柵欄組織和海綿組織之分。柵欄 組織在上表皮的下方,海綿組織在柵欄組織下方。注意這兩種組織的細胞形態、排列狀況和 含葉綠體多少是不同的。(3)葉脈:葉肉中的維管束就是葉脈。中央有較粗大的
33、主脈,兩側的為側脈和細脈。主 脈的近軸面是木質部,遠軸面是韌皮部,在木質部和韌皮部之間還可觀察到形成層扁平的細 胞。在木質部、韌皮部與表皮之間,有薄壁組織和厚壁組織。側脈一般只有木質部和韌皮部。 有的地方還可觀察到葉脈的縱切面(如下圖) 。蠶豆葉橫切1 .表皮 2.柵欄組織 3.海綿組織 4.氣孔 5.厚壁組織6.維管束木質部 7.維管束韌皮部(二)禾本科植物葉片的結構禾本科植物的葉片,一般沒有上下面之分,解剖結構上沒有柵欄組織和海綿組織之區別, 稱為等面葉。.取小麥葉橫切制片:觀察表皮、葉肉和葉脈三部分。(1)表皮:注意觀察小麥葉表皮的泡狀細胞(運動細胞),泡狀細胞位于兩個葉脈之間,為幾個薄
34、壁的大型細胞,中間的較大,兩旁的較小,在葉橫切制片上常呈扇形。除泡狀細胞 外,表皮細胞間還有氣孔器,氣孔內側有氣室。(2)葉肉:小麥的葉肉無柵欄組織與海綿組織之分,由薄壁細胞組成,細胞內含有葉綠 體。(3)葉脈:小麥的維管束是有限維管束,沒有形成層。木質部靠上表皮,韌皮部靠下表 皮。維管束外有兩層維管束鞘,外層細胞大而壁薄,含的葉綠體比葉肉細胞少。內層細胞壁 厚,細胞小。維管束上方位于表皮里面,通??梢姷匠墒暮癖诩毎?,在中脈,這一特點尤 其突出(如下圖)。小麥葉片橫切1.氣孔 2.表皮細胞 3.葉肉細胞 4.小維管束 5.表皮毛6.維管束 7.厚壁細胞8.泡狀細胞2.玉米葉橫切:取玉米葉橫切
35、制片觀察,也包括表皮、葉肉和葉脈三部分。(1)表皮:區別上、下表皮,注意其細胞的形狀、大小和排列是否整齊;上表皮細胞中 的運動細胞,有何功能?并注意表皮的氣孔器和雙子葉植物有何不同?(2)葉肉:有無柵欄組織和海綿組織之分。(3)葉脈:注意每個維管束外面都有由薄壁細胞組成的維管束鞘。注意維管束內的構造 與棉葉等有何不同?(如下圖)玉米葉片模切面(部分)1.氣孔器 2.表皮毛 3.運動細胞 4.葉肉細胞 5.維管束鞘3.玉米與小麥葉脈的詳細結構觀察,注意。和C3植物維管束結構的區別。分別將玉米、小麥的葉脈維管束移至高倍鏡視野中。玉米的維管束鞘只有一層薄壁細胞, 細胞較大,內含有比葉肉細胞個大、數多
36、的葉綠體。其外緊密毗連著一圈葉肉細胞,組成“花 環型”的結構。根據近代光合作用研究,這種“花環”結構是四碳植物(C4)的特征,是高光效植物(如下圖A)。小麥維管束鞘是兩層,外層細胞壁薄,個大,含葉綠體較葉肉細胞少。內層細胞壁厚, 細胞也小,幾乎不含葉綠體。因此小麥沒有“花環”結構。光合作用研究中認為這是三碳植 物(C3)的特征,是低光效植物(如下圖 B)。AEA.玉米葉維管束 B.小麥葉維管束(三)松針葉的結構松屬植物的針葉,因種的不同,25針一束簇生,因此在制片中可觀察到半圓形或三角形的橫切面。但它們的結構大同小異。取松針葉制片觀察(如下圖):松針葉橫切1.表皮 2.氣孔3.皮下層 4.內皮
37、層 5.韌皮部6.木質部 7.轉輸組織 8.樹脂道 9.葉肉細胞.表皮及皮下層:表皮細胞排列緊密,壁普遍加厚,并強烈木質化,由于表皮細胞壁很 厚,以致表皮細胞在橫切面上觀察時細胞腔很小。表皮細胞的外壁還堆積著一層很厚的角質 層。表皮上氣孔下陷。冬季取材的松針葉制片,還可觀察到氣孔為樹脂物質所閉塞,借以減 少水分的蒸發。皮下層是一至數層纖維狀的硬化薄壁細胞,可防止水分蒸發和使葉堅固。.葉肉:皮下層以里是葉肉,葉肉沒有柵欄組織、海綿組織的分化。葉肉細胞特化,每 個細胞的壁均向內折陷,形成了許多不規則的皺褶。細胞內有多數的粒狀葉綠體。此外還有 分泌組織樹脂道,可觀察到樹脂道的勝是由一層分泌細胞圍成,
38、分泌細胞外還有一層具有栓 質化厚壁的細胞包圍著。葉肉細胞最里層有一層細胞,它們的細胞壁較厚,并具有栓質化加厚,這層細胞明顯地 具有凱氏帶,稱為內皮層。葉肉細胞具有內皮層結構,是松針葉的特征之一。轉輸組織:內皮層的里面有幾層排列緊密的細胞,叫轉輸組織。轉輸組織由三種類型的 細胞構成:一種是死細胞,細胞內沒有內含物,細胞的壁稍厚并輕微木質化,壁上有具緣紋 孔,這種細胞叫做管胞狀細胞。第二種是活的薄壁細胞,在生活后期常見充滿糅質。管胞狀 細胞常分布在這種薄壁細胞之間。第三種是活的薄壁細胞,細胞內含有濃厚的細胞質,一般 成堆地分布在韌皮部的一側,這種細胞叫做蛋白細胞。轉輸組織的作用可能與葉肉維管束間的
39、運輸有關。.維管束:在轉輸組織以內有12個外韌維管束。維管束主要是由初生木質部和初生韌皮部構成,次生維管束組織含量不多。初生木質部組成成分為管胞和薄壁組織,它們互相 間隔排列,形成整齊的徑向行列。在韌皮部的外方還分布著一些厚壁細胞。(四)不同生境植物葉片的結構特點1 .旱生植物夾竹桃葉橫切制片(如下圖):夾竹桃葉橫切面1 .角質層 2.表皮 3.柵欄組織 4.葉脈 5.氣孔 6.表皮毛7.海綿組織 8.氣孔窩 9.晶體(1)表皮:細胞壁厚,由 23層細胞組成復表皮,表皮細胞排列緊密,靠外的表皮細 胞外壁有角質層,特別發達。如果制作徒手切片觀察,角質層是非常清晰的一亮層。下表皮 也是復表皮,但比
40、上表皮層數少,也有發達的角質層。下表皮有一部分細胞構成下陷的窩, 在下陷窩里的表皮細胞常特化成表皮毛。氣孔位于下表皮構成的下陷的氣孔窩里。(2)葉肉:表皮之間是葉肉細胞,靠近上表皮,是由多層柵欄組織的細胞構成,細胞排列非常緊密,有時下表皮之內也有柵欄組織。海綿組織層數也較多。葉肉細胞中常含有晶簇。(3)葉脈:夾竹桃的主脈很大,維管束是雙韌維管束,這一特征只有在主脈上觀察到。在主脈上還可以觀察到形成層的細胞。其他小的葉脈只能看到木質部和韌皮部。2.水生植物眼于菜葉橫切制片(如下圖)眼子菜葉橫切.表皮 2.葉肉細胞 3.主脈維管束 4.氣腔(1)表皮:細胞壁薄,外壁沒有角質化,表皮細胞含有葉綠體,
41、沒有氣孔和表皮毛。(2)葉肉:表皮細胞以內的葉肉細胞不發達,沒有柵欄組織和海綿組織的分化。葉肉細 胞都是薄壁組織細胞,細胞間隙很大,特別是主脈附近形成很大的氣腔通道。眼于菜是沉水 植物,葉片很薄,只有幾層細胞。(3)葉脈:很不發達。主脈的木質部比較退化,韌皮部細胞外有一層較為厚壁的細胞。 其他小葉脈更為退化。實驗五昆蟲的基本形態及分目的主要特征【實驗目的】了解昆蟲綱形態的多樣性并掌握昆蟲分目的主要特征。【實驗用品】昆蟲各類觸角、口器、翅、足及變態類型的標本或被片標本,顯微鏡、實體顯微鏡、放 大鏡、解剖器?!緦嶒瀮热荨?一)觸角的類型.昆蟲觸角的基本組成部分以天牛觸角為材料,觀察觸角各部分形態。
42、(1)柄節:觸角的第一節,較粗大,著生在頭部柔軟的觸角窩中。(2)梗節:觸角的第二節,較柄節為短。(3)鞭節:是觸角其他各節的總稱,它在各類昆蟲中,長短、形狀的變化很大,節數亦 不相同。.各種類型觸角(1)剛毛狀:取蟬或標本,觀察其觸角。觸角短,鞭節纖細似一剛毛。(2)絲狀:取蝗蟲觀察,其觸角細長,鞭節各節大小相近,漸向端部縮小。(3)念珠狀:取白蟻標本觀察,觸角鞭節由許多近于圓球形且大小相近的小節所組成。(4)鋸齒狀:取叩頭蟲標本觀察,觸角各鞭節向一側突出成三角形,整體似一據子狀。(5)櫛齒狀:如一些蛾類,觸角鞭節的各節一側延長成甚大的分枝,形似梳齒。(6)球桿狀:取粉蝶標本觀察,鞭節細而長
43、,近端部的節逐漸膨大。(7)鯉片狀:取金龜子標本觀察,觸角端部數書延展成片狀,平時疊合在一起,狀如魚 鯉。(8)羽毛狀:取柳毒蛾(3)標本觀察,觸角鞭節的每一節向兩側分支,觸角的全形似 一根羽毛。(9)環毛狀:取雄蚊或搖蚊標本觀察,觸角鞭節的每一節具有一圈細毛。( 10)膝狀:取螞蟻、胡蜂或蜜蜂等標本觀察,觸角柄節特別長,硬節短,鞭節由若干大小相仿的亞節組成,柄節與梗節、鞭節之間形成膝狀彎曲。( 11)具芒狀:取家蠅標本觀察,觸角短,三節或多節,端部一節膨大,其上具有一剛毛狀構造,稱觸角芒,芒上有時還可以著生很多細毛。(二)昆蟲口器的類型1 咀嚼式口器:如飛蝗的口器。2嚼吸式口器:觀察蜜蜂的口
44、器,其上顎發達堅硬,形成兩個大齒,位于頭兩側,適于咀嚼,下額、下唇延長并合攏成管狀,適于吮吸。3刺吸式口器;觀察雌蟻的口器??谄鞲鞑糠侄佳娱L形成一針狀,上唇、上顎、下顎、舌形成六條用于刺吸的口器,包在由下唇形成的喙內。4虹吸式口器:觀察蝴蝶的口器,其上顎及下唇退化,下顎的外顎葉左右合抱成長形卷曲的喙,喙中間為食物道,可用作吸取花蜜等液汁。5舐吸式口器:觀察家蠅的口器,其上下顎均退化,下唇特化成長喙,喙端部膨大成兩瓣具環溝的唇瓣,喙背面凹陷成槽,基部著生一片劍狀上唇,其下緊貼一長扁的舌,由上唇和舌相閉合而成食物道。(三)昆蟲翅的類型1 膜質翅;觀察蜜蜂的膜質翅,薄而透明,翅脈清楚,適于飛翔。2鱗
45、翅:觀察蝶類的翅,膜質翅上具有各種美麗的顏色,是由各種顏色呈粉末狀的鱗片所覆蓋而形成。3覆翅:觀察蝗蟲的前翅,比膜質翅稍厚(革質化),半透明,起保護作用。4鞘翅:觀察金龜子的前翅,角質化,堅硬而厚。能否看見翅脈?5半鞘翅:觀察蝽象的前翅,翅的基部為角質,端部為膜質。6平衡棒:觀察家蠅或大蚊的后翅,其后翅特化為棍棒狀。7毛翅:觀察石蛾的翅,翅膜質,其上生有密毛。(四)胸足的各種類型1 步行足:觀察蝗蟲的前足、中足;此類足最常見,其外形細長,適于步行。2跳躍足:觀察蝗蟲后足,其股節特別發達贗節細長,末端有距,適于跳躍。3開掘足:觀察螻蛄的前足,外形短而粗壯,股節上有一大距,脛節膨大,外線具幾個強大
46、的齒,附節三節,有兩爪,適于挖土。4捕捉足:觀察螳螂的前足,其基節特別長,股節腹面有一槽,槽之邊緣有兩列刺,股節腹面也有兩列刺,睦節折疊時正好嵌合在股節槽內,可挾持獵物。5游泳足:觀察龍虱的后足,外形寬而扁,脛節及跗節有長的緣毛,附節上有爪,適于在水中劃動游泳。6.抱握足:觀察龍虱(3)前足,附節特別膨大,特化成吸盤狀結構。7攜粉足:觀察蜜蜂后足,各節均具長毛,其腔節端部寬扁,外面光滑而略凹陷,邊緣生有長毛,形成“花粉籃”,第一跑節特別膨大,內面有數行橫列的硬毛,為“花粉刷”,此外,在脛節末端與第一跗節相接處特化成一缺口,為“壓粉器”。8攀緣足:觀察體虱的整體裝片,其胸足脛節頂端具有一大刺,跗
47、節末端的爪可折向該刺,合抱形成鉗狀,適于攀緣在寄主的毛發上。(五)昆蟲變態類型表變態(無變態):觀察在魚的各蟲期標本,成蟲與幼蟲除大小和性器官未成熟外,形態上基本無區別,均無翅。2漸變態:觀察蝗蟲的若蟲(跳蝻)和成蟲,它們的身體構造及生活方式極相似,只是若蟲翅甚短,稱為翅芽。觸角也較成蟲短,頭部與身體的比例較成蟲大。3半變態:觀察蜻蜓的成蟲和稚蟲,注意比較成蟲與稚蟲翅及頭部形態。稚蟲水生,其下唇特化而成一個假面具,為捕捉食物的器官;成蟲陸生,不具假面具。稚蟲翅較短,不能飛翔。4完全變態:全變態類型的昆蟲經過卵、幼蟲、蛹與成蟲四個蟲態,這種變態類型稱為全變態。觀察蠶蛾的幼蟲為蠕蟲狀,無翅芽,除了
48、具三對胸足之外,腹部還有五對腹足,與成蟲極不相似。踴期雖已具備成蟲的基本形態構造,但翅、足與觸角還是緊緊地依附在身體表面,無活動能力。實驗六 浮游藻類的調查浮游藻類中有些種類和凈化污水有關,有些種類則是污水指示植物,更有相當部分的浮游藻類與漁業關系密切。一些浮游藻類(例如硅藻),是幼魚和某些成魚的餌料,當然,也有些是有害的藻類(主要是藍藻中的某些屬、種)。因此,對浮游藻類的種類、數量以及季節變化(即群落演替情況)等方面進行調查是具有重要意義。一般調查藻類的種類,只要求鑒定 TOC o 1-5 h z 到屬,通用的采樣和計數方法也很簡單(所需的采水器可以土法自制)?!緦嶒灉蕚洹浚ㄒ唬┎牧希核蚋∮卧孱悾庖?/p>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學期數字化教學工具使用規劃計劃
- 實施流域水資源全局管理計劃
- 廣東省2024-2025年高中物理 學業水平測試沖A 第5章 萬有引力定律 經典力學的成就與局限教學設計(含解析)
- 歷史七年級上冊人教版 第18課 《三國鼎立》教學設計
- 現代投資理念的試題及答案解析
- 理財師考試內容的系統分析和提升試題及答案
- 銀行業務痛點及改進策略試題及答案
- 小語種學習分享的試題及答案
- 豐富多樣的網絡編輯師證書考試試題及答案
- 特許金融分析師考試試題深度解讀試題及答案
- 《中小學教育懲戒規則(試行)》宣講培訓
- 戶外運動場地保潔方案
- 傳統紋樣課程設計教案
- 村委租用農民土地合同范文
- 職業衛生監測與評價作業指導書
- 典型實測示功圖分析
- 天津市和平區2024-2025學年高一上學期11月期中英語試題(含答案含聽力原文無音頻)
- 國家開放大學《畜禽生產概論》形考作業1-4+實習報告1-2參考答案
- 舒適化醫療麻醉
- 2024年離婚不離家互不干涉的婚姻協議書范文
- 對我國地方檔案立法原則的探討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