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傳承少數民族文化,豐富語文新課程內涵傳承少數民族文化,豐富語文新課程內涵新一輪高中課程改革已在廣西推行。為了適應教育的新開展,廣闊語文教育工作者不斷學習,更新觀念,從不同的視角進展著根底性、理論性、理論性的討論和研究,可謂碩果累累,成績卓著。但美中缺乏的是關于少數民族文化在語文教學中的運用卻沒有得到應有的重視,相關研究甚少。從本質上講,任何課程體系的建立都與國家政治、經濟、民族文化等因素相聯絡。其中,民族文化形成和開展的土壤,也是學科課程建本文由論文聯盟.Ll.搜集整理設的根本根據。正如我國著名民俗學專家陳勤建教授所述:我們民族文化的DNA,存在于民俗、民間文化之中。語文課程作為民族文化傳承的
2、重要陣地,要尋求語文教學方法的新路子,謀求語文教學質量的進步,就要深層開發少數民族文化,利用民族文化資源,豐富語文課程教學。1利用少數民族文化資源充實語文課程的理性考慮在新課程開發與研究中,教育界感興趣的,更多的是對正統文化的偏愛,民族民俗文化資源在課程教學中有效地開發和運用方面的研究甚少。教師在教學中因喜歡挖掘經典文本中正統的一面,而常常無視其中的民族文化之間的聯絡。學生因民族文化的差異,以及因看不到文化的淵源,造成對課程的理解不到位,教學效果不佳。其實,無論是經典文化還是語文課程內容的設置,少數民族文化都廣泛運用于其中。1.1少數民族文化與正統漢文化相通相融的,一同構成文化之源,乃是語文課
3、程文化之根:從課程文化角度看,語文課程既是語文的,又是文化的。文化的源流說明,民族文化本身是社會文化的集成,它含蓋著政治的、經濟的、人文的文化范疇,少數民族也是其中不可缺少部分。語文課程作為詳細文化載體的一部分,同樣也要反映不同時期、不同社會、不同民族、不同區域的文化特點。不容置疑,語文課程中的任何一篇課文,都必然留下時代背景的、作者個人創作意圖的痕跡。通俗地說,作品是詳細人的成果,而詳細人又是社會的、民族的,區域的,其表達的方式中總會浸透著民族的因素。因此,語文課程的內涵構造也是多民族的集成。依此推論,語文課程的教學,必須著意挖掘民族文化。1.2少數民族文化是解讀語文課程的輔助工具:在語文課
4、程教學中,假設單一地以經典的、現代新意識的方式來評析、解讀正統文化文本,容易導致學生對民族民俗文化認知的誤解,使學生在讀解經典文本時流于其表而不知其源,特別是少數民族地區的學生。反之,在一些教材中,假設能根據少數民族學生的實際,從當民族文化甚至當地民俗文化視角來解讀正統文化與高雅文化,從另一角度,另一種民俗獨特的審美意識、審美標準再加與民族文化的天然情緣,認知和情感的相近,更能深化地品味到原汁原味的高雅文化。例如:我國古今大手筆名著曹雪芹的?紅樓夢?、魯迅的?阿Q正傳?、?祝福?、?藥?、老舍的?茶館?、沈從文的?邊城?等,作品涉及大量平凡的民俗生活相描寫,要真正讀懂這些作品,只有從地域特點的
5、民俗生活相描寫中,來分析人物藝術形象,提醒人性本質,拓展主題思想,從而才會領會到中國人民獨特的形象性格、風貌氣派。1.3民俗文化是語文課程教育性的重要載體:民俗文化資源是教育培養學生,熱愛自己民族文化最好的素材,開掘和運用民俗文化資源,才能讓教育在多元文化沖擊環境中保持自己的外鄉文化,在強勢文化入侵背景中永不喪失自己的文化精華。只有這樣,在全球一體化大環境中,才不必擔憂學校會培養出一批批的喪失傳統文化的香蕉人。語文課程教學除了讓學生獲得語言文字表達技能外,更重要的是通過語文知識的傳授,既讓民族文化得以傳承,同時又讓學生受到民俗文化的教育和熏陶。可見,開發和利用民俗文化資源,能更好的充實語文課程
6、文化,引導學生對生活的深切關注和考慮,陶冶情操,進步審視歷史和現實的睿智及洞見力。2利用民俗文化資源融鑄語文課程文化2.1借助民風民俗解讀經典文本例:現實社會中,一些人對民俗嗤之以鼻,或用獵奇的目光對待民俗,認為這是原始文化的殘存,而不懂得它正是我們民族文化的生命所在。很多教師在語文課程教學中,常常因為不懂民俗而誤解文學作品,甚至違犯作者創作初衷,使教學適得其反。以魯迅的小說?祝福?為例;題目?祝福?是一那么地域性非常濃郁的古老風俗的名篇。在實際教學中,常常有教師將其理解為普通話里的祝福,亦即祝愿之意。這樣一來就造成了曲解。其實,祝福是我國以紹興地區為中心的古越地區所特有的年終請福神、獻福禮的
7、民間風俗。清范寅?越諺?卷風俗項下云:作福,歲暮謝年,祭神祖,名此。開春致祭,曰:作春福因這類風俗活動浸透著男尊女卑、女子從一而終等封建禮教和輪回轉世、因果報應等迷信觀念,從而左右著祥林嫂的一言一行。魯四老爺因祥林嫂是寡婦而不讓她碰祭器供品,柳媽向她預言到了陰間,兩個死鬼男人會為了她相爭不休,閻羅大王只好將她鋸開來,故勸她到土地廟里去捐一條門檻當做替身,給千人踏、萬人跨,贖了這一世的罪名,免得死了去受苦。這種轉移命運的方法,即所謂禳解,是用迷信來轉移到別的迷信,正是這一地區特殊民俗的展現。由此構建的社會環境、人物關系,是當時當地現實生活的忠實寫照,是中國古越地區農村鄉鎮生活風貌的真實縮影,具有
8、高度的典型性和鮮明的民族性。假設以今天通行的祝愿之意去理解祝福,就與作者的用意相去甚遠了。又如蘇軾的?赤壁賦?中有浩浩乎如馮虛御風,而不知其所止;飄飄乎如遺世獨立,羽化而登仙。其中羽化也必須借助民俗文化來解釋。它是中國道教中的羽化成仙白日升天觀念演化。在中國古代文字里沒有死字,中國人生命理念中只有化。為什么是羽化呢?其成因與先民文化有著內在的一致性,陳勤建在?中國鳥文化?中闡釋了初民對鳥的崇敬而產生的仿效鳥類的鳥化現象,那么構成了一種獨特的人鳥化的生活世界和民俗文化。如穿鳥衣、著鳥飾,住鳥居干欄式建筑系模擬鳥巢建成,說鳥語、著鳥文、畫鳥形是鳥人化之后人鳥化,神化的產物。近而才能確切解釋鳳鳥適之
9、、以鳥為官的真實含義。再如?孔雀東南飛?中有一段劉蘭芝與小姑離別的話語:勤心養公姥,好自相扶將,初七及下九,嬉戲莫相忘中的初七與下九是古代傳統的女兒節。初七指的是農歷七月七日即七夕節,傳說中牛郎織女相會的日子,在這天晚上婦女結彩樓,陳酒脯瓜果于庭中,拜月乞巧,也就是用針做各種游戲,希望織女把一手巧藝傳給人間。下九古人以農歷每月二十九為上九,初九為中九,十九為下九;在漢代,每月十九是婦女歡聚的日子。詩中以此展現了姑嫂真情。這種難舍難分姑嫂情,融在民風風俗中充滿淳厚的人情味,在輕描淡寫之中,融入了極高的藝術魅力。可見,許多語文課程中的精品篇目,借助民風民俗,能有效地消除學生的認知斷層,能讓他們貼近
10、民間生活,從真實的文化氣氛中去領會作者的思想和創作意圖,從中得到知識和教育。因此,在語文課程教學中開掘民俗文化資源不僅必要,而且重要,尤其是對于有豐富民俗文化內涵的古代精典文本,更應恰如其分地運用好民俗文化資源。2.2借助民風民俗精華浸透思想教育:經典文本作為語文課程建立長期以來賴以支持的內容根底和價值標準,從來就是語文教與學的主要媒體。如何挖掘蘊含其中的育人因素,借助民風民俗浸透思想教育仍是有效的途徑之一。例如;先秦諸子名篇以哲理性強而著稱,但學生歷來認為這些文章很玄,深奧難解。其實,從民間文化角度來闡釋這些作品就容易理解其中的思想。因為諸子學說的產生來自民間,是文人文學與民間文學相結合的結
11、晶。象?莊子?第一篇?逍遙游?,他就用民間寓言鯤鵬的故事說明人間事理。作者筆下的大鵬,雄健美麗,才能無雙,志向高遠,塑造了一個活生生的神人形象,表達了一種與現實理念完全不同的哲學精神。文章中雖然鯤魚變為大鵬,鵬之背不知其幾千里也。怒而飛,其翼假設垂天之魚云,是鳥也,海運那么將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皆言之曰,鵬之徙于南冥也,水擊三千里,傳扶搖而上者九萬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這些論證說明的材料和典故,大多取于古代先民對飛禽鳥獸的幻化傳說。莊子談逍遙自由的理想期盼,借用鯤鵬和列子的民間寓言故事,通過奇異的想象,宇宙間奇特的事物的變化,表達了作者無已之至人,無功之神人,無名之圣人的一種虛化的理想觀念
12、。還有莊子的?庖丁解牛?這個故事也是取之于民間風術,又用民間故事的形式加以表現。以民間解牛的絕技妙法來說明養生的理論。可見莊子是一個飽學而隱于民間的隱士,他繼承老子的學說,采用民間文化的內涵和民間文學形式既論道,談無為,說養生,講處世,所以從民俗角度理解莊子作品,就能透徹禪釋其中心思想。我國著名課程教學專家鐘啟泉說:致力于通過創新教學的理論,擺脫應試教育的束縛,創造出嶄新的素質教育的課堂文化。語文課程是傳承民族文化的最重要的基矗民俗文化資源的有效運用,有利于學生通過學習能掌握漢語言文字中浸透的文化精華,理解獨特的民族審美藝術,進步學生的民族思維特質。現行的語文課程教學文本大都是從古至今有定論的
13、典范性名家名篇,這些經典文本背后蘊藏的是深沉的民俗文化積沉。正如被稱為日本民俗學之父的日本著名民俗學家柳田國男說:民俗學研究的根本動機源于熱愛祖國、理解民眾。學生只有真正理解,懂得民俗文化才能發自內心的熱愛民族的語言文學。2.3借助民俗文化解決經典文本教學滯后態現象:長期來經典文本教學有一種突出的滯后態,即傳統名篇的教學長期處于一種詮釋的程式化境地,常常以經典的恒久不變的話語來形容、解釋文本。經典文本的滯后態大致表達為以下兩方面;審美意趣的老化和思想觀念的局限。定論的經典化教學,這將導致教學中缺乏多元視點的審美意趣,批判性解讀的可能性也就隨之大大減少。所以從民俗視野回望經典文本,也是解決語言課
14、程教學滯后感的途徑之一。中學語文教材中選的近當代著名作家魯迅、周作人、老舍、沈從文、趙樹理等的作品,是中國民俗文化的集成。他們的作品假設無視民俗文化的分析和指導,僅僅只是從社會性和相關時代背景和政治背景的套路教學,就很難品味到文章獨特的個性風采及深邃的教育內涵。因為他們的作品都是從自己熟悉的風俗習慣、風物民情入手,塑造人物形象語言風格也都帶有濃郁的地域色彩:如老舍作品里北京風味的大雜院、小胡同、鋪戶、茶館、戲園、市嘗各行各業人員的服飾、四合院的建筑式樣;魯迅小說中祝福用的祭品、祭皿,江南水鄉的菱角,羅漢豆、菱白、香瓜、酒店里的曲尺柜臺;茅盾筆下,蠶鄉特有的糊簞紙蠶簞蠶花蠶房等。假說分開了民俗的
15、作品是淡而無味的,分開了民俗的人物形象是沒有生命力的,那么利用民俗文化有助于學生理解文學名著。從民俗生活相感受藝術形象魅力。例如:?湘夫人?內容就亮閃出一幅幅清麗的民俗生活相的畫面。故事取材于神話傳說,湘君是傳說中的舜帝,湘夫人為以身殉情的舜的妃子娥皇、女英。篇中結尾,湘君在真摯的愛而不得見焦急不安的交融下,絕望、愁思,怨怒的情緒一下開展到高潮,棄衣拋物于江中,進展發泄。這種舉止,也不只是個人的一時氣憤行為,在民俗生活相中,它是婚戀中情人氣惱絕情的一風俗表現方式。捐余袂兮江中,袂一般注釋為衣袖是不妥當的。因為遺余褋兮澧浦,褋,指的是單衣,也即禪衣。拘洪興祖依?方言?所述;禪衣,江淮南楚之間謂之
16、褋,這是一種貼身衣服。袂在這里與褋,應對舉成文,指外衣。把它們作為定情物送給戀人是古代女子戀愛生活流行的習慣男子送女子的如?湘君?篇結尾所述的玉器一類配物。這種風俗,在古代社會流傳頗廣,?紅樓夢?第七十七回就有晴文送紅菱襖給寶玉的描寫。?湘夫人?結尾的民俗生活相中特有的斷情方式,進展藝術勾勒,展示了鄉土的風情和獨特的藝術魅力。從民俗意象角度分析名著中人物肖象,有利于理解經典文本中特定的歷史審美和文化傳統。例如,?三國演義?中關公肖像描寫髯長兩尺,面如重棗,在今天的學生看來非但不美,而且難以理解關公是相貌堂堂的英俊男子。紅臉,在傳統臉譜中是象征忠義,紅色的象征還可以理解。那長須,胡子一大把令人匪
17、痍所思。但假設回到關公生活的漢末社會,從民俗審美角度看,這長須正是吉人天相、儀表堂堂的男子所不可缺少的。?陌上桑?中采桑女子羅敷,智斗丑惡的使君,成心夸耀自己丈夫俊美風度:為人潔白皙,髯髯頗有須,盈盈公府步,冉冉府中趨。坐中數千人,皆言夫婿殊。主要的相貌特征,也就是修長的須髯。紅臉和長須是當時男性美的一種外貌標志。從作品中可窺見漢代時尚審美風俗。肖像描寫能顯現人物性格,再如羅貫中寫張飛;身長八尺,豹頭環眼,燕頷虎須,聲假設巨雷,勢如奔馬。體態容貌竟無一處是人樣。但它卻隱含著民眾所公認的民俗意象;凜然,威懾,迅猛的性格氣勢撲面而來。肖像外貌切如民俗意象使藝術形象獲得永久的生命力。3利用民俗文化資
18、源衍化語文課程文化3.1民俗文化可促進綜合學科的建立:鐘啟泉在?語文課程與教學論?前言中指出課程改革的成敗歸根結底取決于教師,從這個意義上說教師即課程。所以課程文化的建構,首先是教師素質的建構。語文教師從文化課程建立的層面,可以利用學生普遍關注民俗文化價值取向的心態之勢,去導語文課程的學習。教師教的角度,面對西方強勢文化的大潮,語文課程的教學既要打破傳統的文化壁壘,與世界文化潮流走向接軌,同時又要堅持優秀民族文化開展,使之發揚光大。所以,教師增強民俗文化意識,用深沉的民族感情教學生,讓學生在學的過程中,既有學科興趣,又不失人文價值取向;既培養學生對大語文的敏感,也進步學生對多元文化的批判力。民俗文化資源的有效運用,可增進各學科的聯絡。民俗文化作為歷史的積淀,它既是社會開展的縮影,也是社會開展進程的科學集成,包含著社會科學、自然科學的精華。將民俗文化資源引入教學可以整合相關學科知識。例如魯迅先生的?藥?,語文教學中抓住幾個兵衣服前后的一個大白圓圈及衣上暗紅色的鑲等有關服飾風俗,以及人血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VR技術在醫學營養教育中的應用與探索研究報告
- 輔助生殖跨境醫療服務企業ESG實踐與創新戰略研究報告
- 成套集控保護設備企業數字化轉型與智慧升級戰略研究報告
- 微特電機企業縣域市場拓展與下沉戰略研究報告
- 磁性材料及器件生產設備企業縣域市場拓展與下沉戰略研究報告
- 刀庫及換刀機構企業數字化轉型與智慧升級戰略研究報告
- 開溝機(開渠用)企業縣域市場拓展與下沉戰略研究報告
- 公路用熱軋薄板企業數字化轉型與智慧升級戰略研究報告
- 聚合物鋰離子電池企業ESG實踐與創新戰略研究報告
- 基礎設備信號系統企業數字化轉型與智慧升級戰略研究報告
- 房室結折返性心動過速
- 光伏工程綠色施工、節能減排方案
- 歷史學科中考復習方法交流
- GB/T 6284-2006化工產品中水分測定的通用方法干燥減量法
- GB/T 4025-2010人機界面標志標識的基本和安全規則指示器和操作器件的編碼規則
- GB/T 22080-2016信息技術安全技術信息安全管理體系要求
- GB/T 18711-2002選煤用磁鐵礦粉試驗方法
- GB/T 17766-1999固體礦產資源/儲量分類
- 小學生防溺水安全教育主題班會PPT
- 5030i儀器原理、維護與操作
- 配電屏柜安裝工藝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