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下篇下篇 國外學前教育發展國外學前教育發展第 九 講 人類史前社會及古代東方國家的學前教育第 十 講 古代西方(希臘和羅馬)的學前教育第十一講 歐洲中世紀和文藝復興時期的學前教育第十二講 夸美紐斯的學前教育思想第十三講 近代六國的學前教育第十四講 近代學前教育思想第十五講 福祿貝爾的學前教育思想第十六講 20世紀六國的學前教育第十七講 現代學前教育理論第十八講 兒童心理學的研究成果及其對學前教育的影響第十九講 皮亞杰的認知發展理論與學前教育思想第二十講 當代學前教育發展概述第四部分 外國古代學前教育第九講 人類史前社會及古代東方國家的學前教育 原始社會是人類歷史發展的第一階段,也是人類教育產生
2、和發展的起點,教育還未從生產勞動中分離。隨著古代埃及、印度、希伯來等幾個文明古國進入奴隸社會,學前教育也發生了本質性的變化,突出的特點就是學前教育被統治者獨享,教育的民主性逐漸被等級性、階級性所取代。一、人類史前社會的學前教育 (一)原始社會學前教育的形式 1、前氏族時期 (?-15000年前) 2、母系氏族時期 (150005000年) 3、父系氏族時期 (50004000年) 4、軍事民主制時期(40003000年) 形式: 公養公養 公育公育 一、人類史前社會的學前教育 (二)原始社會學前教育的內容 1、生產勞動教育 2、生活習俗教育 3、原始宗教教育 4、體格軍事訓練一、人類史前社會的
3、學前教育 (三)原始社會學前教育的方法 1、觀察與實踐 2、傳習與教導 3、獎勵與懲罰二、古代東方國家的學前教育二、古代東方國家的學前教育 (一)、古代埃及的學前教育 1、古代埃及的社會背景 非洲 尼羅河 約公元前3500年進入奴隸社會 地理氣候條件好 農牧業 手工業 商業發達 2、古代埃及的學前教育概況 家庭教育 宮廷教育 學前教育與初等教育沒有嚴格的年齡界限 常采用體罰方法 一個叫塔胡梯的皇子說“我每天挨打,就像吃飯一樣習慣和有規律。”二、古代東方國家的學前教育二、古代東方國家的學前教育 (二)、古代印度的學前教育 1、古代印度的社會背景 2、古代印度的學前教育概況 宗教教育 婆羅門教 佛
4、教二、古代東方國家的學前教育二、古代東方國家的學前教育 (三)、古代希伯來的學前教育 1、古代希伯來的社會背景 猶太人 猶太教 圣經 2、古代希伯來的學前教育概況家庭教育 公元前1300年前586年(亡于巴比倫會堂教育 公元前586年-公元70年(亡于羅馬帝國)第四部分 外國古代學前教育第十講 古代西方(希臘和羅馬)的學前教育 古代希臘號稱西方文明之源,公元前8世紀前后進入奴隸社會,政治、經濟、文化的高度發展,促使古代希臘的教育成為西方古代教育的典型代表。古代羅馬是歐洲第二個典型的奴隸制國家,在教育方面繼承并發展了古埃及的教育,促使整個歐美教育的發展。一、古代希臘的學前教育概述 (一)、斯巴達
5、和雅典的社會背景 1、斯巴達 2、雅典一、古代希臘的學前教育概述 (二)、斯巴達和雅典的學前教育概述 1、斯巴達 2、雅典斯巴達教育 在斯巴達,教育是國家事業,完全由國家控制。尚武精神,是實用性的國家導向的軍事教育,教育成為斯巴達治國和維持統治的主要工具。 其教育目的:訓練良好的公民,培養合格的軍人。 其教育制度:斯巴達實行嚴格的體格檢查制度,由長老代表國家檢查新生兒的體質情況,只有健康的新生兒才被允許撫養。兒童7歲前,在家中接受母親或保姆的養育和照管,受國家監督;7-18歲,進入國家的教育機構,即軍營接受教育;18-20歲,進入高一級的教育機構,青年軍事訓練團開始接受正規軍訓;20歲,公民子
6、弟開始接受實戰訓練,開始服兵役;30歲,正式獲得公民資格,有參加民眾大會的權利。可任官職,任需參戰和軍訓;60歲,免除兵役。 其教育內容:1、忍耐勞苦訓練2、軍事體育訓練-以“五項競技”為主要內容3、道德教育,通過神話、傳說、祭祀等,訓練絕對服從精神。雅典教育 雅典的教育則是一種身心統一的和諧發展的教育。追求身體美與心靈美的結合。反對專業和職業化的訓練。同時,雅典人還認為教育自己的孩子是每個公民對國家的職責。 其教育目的:培養身心和諧,既美且善的公民 其教育內容:7歲之前實行家庭教育;7歲后進入文法或音樂學校,接受讀寫算和音樂舞蹈教育;到13歲左右,一方面繼續文法學校或音樂學校學習,另一方面進
7、入體操學校,接受體育訓練;到15-16歲,大多數公民子弟不繼續學習,開始工作。少數貴族子弟進入國立體育館,接受體育、智育和審美教育。18-20歲,青年進入青年軍事訓練團接受軍事訓練;到20歲,授予公民稱號。雅典婦女地位較低,深居家中,女孩子也只在家庭接受教育。斯巴達教育與雅典教育之比較 斯巴達教育只重視軍事體育訓練,輕視知識學術。這種片面的以國家目的為教育目的的教育嚴重阻礙了斯巴達人的才能發展。但其教育實踐中的國家導向性和實用性、專業性教育的模式代表了世界教育史的一種重要的發展方向。 而雅典教育對理性主義的重視,對身心和諧發展教育理念的理解,對自由教育的強調也對教育的發展產生了重大影響。卻與斯
8、巴達教育形成鮮明的對比。二、古代羅馬的學前教育概述 (一)、古代羅馬的社會背景 (二)、古代羅馬的學前教育概述 1、王政時期(公元前753-公元前509) 2、共和時期(公元前509-公元前27) 3、帝國時期(公元前27-公元476)三、古代希臘和羅馬的學前教育思想(一)柏拉圖的學前教育思想 1、生平及著作(前427-前347) 雅典 思 教 哲。 師從蘇格拉底 創辦阿加德米學園在此執教40年。代表作理想國和盧梭的愛彌兒、杜威的民主主義與教育被稱為教育思想發展的三個里程碑。三、古代希臘和羅馬的學前教育思想(一)柏拉圖的學前教育思想 2、兒童的早期教育 在西方教育史上最早論述了學前兒童的教育問
9、題,他提出要從幼年開始就把愛恨的種子播撒到幼兒的心靈。三、古代希臘和羅馬的學前教育思想(一)柏拉圖的學前教育思想 3、強調優生優育 在西方教育史上最早論述了優生優育的問題,他主張國家為人民選擇婚配,女子懷孕后必須接受胎教訓練,兒童出生后,殘弱的秘密處理,優秀的國家公育。 4、兒童的道德教育 早期教育的核心是德性 “智德統一” 5、早期教育的內容 自然快樂且以身體、道德、游戲為重點的和諧教育。三、古代希臘和羅馬的學前教育思想 (二)、亞里士多德的學前教育思想 1、生平(前384-前382) 希臘 師從柏拉圖 博學“具有百科全書式的科學” 2、教育的地位 教育應由國家統一管理,教育應由法律規定,是
10、西方教育立法的開端。(二)亞里士多德的學前教育思想 3、教育階段論 第一階段(0-7) 體 第二階段(7-14) 德 第三階段(14-21)智三、古代希臘和羅馬的學前教育思想 (三)、昆體良的學前教育思想 1、生平及著作 2、雄辯家的培養 3、兒童的早期教育 4、游戲的重要性 5、教師和教學原則 6、論體罰第四部分 外國古代學前教育第十一講 歐洲中世紀和文藝復興時期的學前教育 公元476年,西羅馬帝國滅亡,西歐從此進入了封建社會直到17世紀中期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為止,歐洲的封建社會持續了1200多年,經歷了三個階段: 5-11世紀為封建社會的產生和形成時期; 11-14世紀上半葉,是封建社會的發
11、展時期; 14世紀下半葉至17世紀初期,是封建社會走向解體,資本主義生產方式開始萌芽、不斷發展和形成的時期,即由封建社會向資本主義社會過渡的時期。 在世界歷史上一般稱前兩個時期為“中世紀”,意思是處于古典文化和文藝復興之間,把后階段稱為“文藝復興”時期。一、歐洲中世紀的學前教育 (一)、歐洲中世紀的社會特點 公元5世紀西羅馬帝國滅亡后,西歐進入封建社會。西方史學家通常把西歐515世紀稱為中世紀,即封建社會時期。中世紀政治、經濟和社會生活的特點決定了教育的濃厚的宗教性和明顯的等級性。基督教會的宗教觀成為維護封建社會形態的精神支柱。教會在思想意識上大力提倡原罪說及禁欲主義,還公開宣揚蒙昧主義,實行
12、愚民政策,禁止文化教育的傳播,禁絕一切獨立思考,鼓吹一切認識都來自“神啟”,一切真理都在圣經中。這些思想極大地阻礙 科學文化的發展,造成了中世紀早期西歐文明的衰弱及普遍的愚昧。中世紀的兒童觀也深深打上了這些愚昧思想的烙印。一、歐洲中世紀的學前教育 (二)、中世紀兒童觀及幼兒教育 1、性惡論的兒童觀及畏神禁欲的教育 258 2、預成論的兒童觀及幼兒教育的成人化 259一、歐洲中世紀的學前教育(三)、西歐中世紀學前教育的實施 1.基督教會的學前教育 培養基督教徒 方法簡單粗暴,以體罰為主 2.世俗封建主的學前教育 宮廷教育 培養未來的統治者 七藝 騎士教育 集封建思想與軍事體育訓練于一體二、歐洲文
13、藝復興時期的學前教育(一) 人文主義的特征及教育觀念的轉變(二) 伊拉斯莫斯論兒童教育 (三) 蒙田論兒童教育(一)人文主義的特征及教育觀念的轉變 14世紀以后,富庶的意大利城市中,人們在古代希臘羅馬的文化中找到了充滿活力的思想和人性的光芒,他們通過研究、闡釋這些人性的美,來抨擊教會,表達對現實生活的希望,從此掀起了一場思想解放運動。因打著復興古代希羅文化的旗號,因而被稱作文藝復興運動。 文藝復興運動的基本精神是人文主義(一)人文主義的特征及教育觀念的轉變 人文主義的基本特征人文主義的基本特征 強調人的價值和地位;強調人的價值和地位; 倡導人的理性;倡導人的理性; 提倡人們對現世生活的追求;提
14、倡人們對現世生活的追求; 要求把人從宗教各種束縛中解放出來。要求把人從宗教各種束縛中解放出來。教育觀念的轉變強調通過德智體美來培養兒童的完美精神等。強調尊重兒童天性,順應兒童身心發展。強調教師的言傳身教和以身作則,協調師生關系。使用直觀教具,向大自然學習。反對壓抑個性,主張減少體罰。注重興趣指導,提倡體育和游戲的重要意義。二、歐洲文藝復興時期的學前教育(二) 伊拉斯莫斯論兒童教育 1.論教育的目的和任務 培養“善良”的人 2.教育的作用及環境的重要性 家庭環境條件;重視孩子交朋友 3.早期教育的意義、兒童觀及教育方法 重視早期教育 教育要遵循兒童身心發展的特點 學前教育的內容和方法:熱愛兒童,
15、采用中庸之道,通過有趣的故事,采用直觀教具。(三)蒙田的兒童教育觀(一)教育目標:培養體智全面發展的紳士。(二)教育必須順應兒童的天性。(三)論教育內容和教育方法:在語言、歷史、哲學、身體教育、學習方法等方面。(四)論德育:推崇博學多能,又重視德育。自幼培養德育,反對嬌生慣養和溺愛。(五)對教育的要求:傳授知識和提高兒童理解知識的能力。第十二講 夸美紐斯的學前教育思想夸美紐斯第十二講 夸美紐斯的學前教育思想 在夸美紐斯漫長的教育生涯中,其研究與貢獻涉及教育的許多領域,學前教育是其中最有建樹的領域之一。本講概述夸美紐斯的主要教育觀點和思想,著重介紹他在學前教育領域的研究成果和教育思想。第十二講
16、夸美紐斯的學前教育思想一、論教育的作用及主導原則 (一)教育的作用 對國家 對個人 (二)教育的主導原則 教育適應自然第十二講 夸美紐斯的學前教育思想二、論學前教育(一)兒童觀及學前教育的意義 上帝的種子 無價之寶(二)母育學校的性質、意義和任務(三)母育學校的教育內容及用書1.教育內容 胎教 體育 德育 智育2.父母教育指導書及教材母育學校世界圖解第十二講 夸美紐斯的學前教育思想 (四)論幼兒的游戲及玩具 1.活動及游戲 2.玩具 (五)論進入公共學校的準備第十二講 夸美紐斯的學前教育思想三 、在學前教育史上的地位 歷史上第一部學前教育專著母育學校 歷史上第一本看圖識字課本世界圖解 標準西方
17、學前教育研究從神學化向人本化 的方向轉變,被教育史家譽為“教育科學的真正奠基人”和“教育史上的哥白尼”。第五部分 外國近代學前教育 第十三講 近代六國的學前教育 1640年至1688年英國的資產階級革命,標志著世界近代史的開始。之后,英、法、德、俄、美、日等國通過各自不同的途徑,先后確立了資本主義制度。近代資本主義及生產力的迅猛發展必然要求建立與之相適應的教育制度,在這個背景下,近代幼兒公共教育產生了。最早誕生的近代學前教育機構是英國的歐文在1816年創辦的幼兒學校,它一度成為歐洲一些國家學前教育的楷模。到19世紀中期,德國的福祿培爾所創辦的幼兒園,又成為世界許多國家效法的榜樣,福祿培爾的學前
18、教育思想和實踐經驗很快流傳到世界各國。到19世紀末,學前教育在西方各國教育制度中已初具規模,確立了基本的基礎地位。第十三講 近代六國的學前教育一、英國的學前教育 (一)幼兒學校運動的開展 1.幼兒學校運動概況 2.維爾德斯平的幼兒學校 (二)英國政府的幼兒學校政策 (三)福祿培爾幼兒園運動對英國學前教育的影響第十三講 近代六國的學前教育二、法國的學前教育 (一)奧柏林編制學校 (二)柯夏的托兒所 (三)法國政府的學前教育政策 (四)福祿培爾幼兒園運動對法國學前教育的影響第十三講 近代六國的學前教育三、德國的學前教育 (一)巴烏利美保育所 (二)弗利托娜的幼兒學校運動 (三)各邦政府的學前教育政
19、策 (四)福祿培爾幼兒園運動第十三講 近代六國的學前教育四、俄國的學前教育 (一)別茨考伊的教養院 (二)葛岑教養院 (三)福祿培爾幼兒園運動對俄國學前教育的影響 (四)烏申斯基對俄國學前教育的貢獻第十三講 近代六國的學前教育 五、美國的學前教育 (一)幼兒學校的興衰 (二)福祿培爾幼兒園的開辦 1.德語幼兒園 2.皮博迪的英語幼兒園 (三)慈善幼兒園的發展 (四)公立幼兒園運動第十三講 近代六國的學前教育 六、日本的學前教育 (一)學前教育機構的產生與發展 1.國立幼兒園的創辦 2.簡易幼兒園的出現 3.托兒所的產生第十三講 近代六國的學前教育 六、日本的學前教育 (二)第一個幼兒園規程的頒
20、布 (三)福祿培爾幼兒園運動對日本學前教育的影響 (四)日本近代的學前教育對中國的影響第十四講 近代學前教育思想一、洛克的學前教育思想 (一)生平 (二)論教育作用與目的 (三)論兒童教育的內容與方法 1.健康教育 2.道德教育 3.智育 (四)簡評 第十四講 近代學前教育思想二、盧梭的學前教育思想 (一)生平 (二)自然教育論 1.教育要順應自然的原則 2.自然教育的目的是培養自然人 3.教育要適應兒童發展的年齡特征 (三)簡評第十四講 近代學前教育思想三、裴斯泰洛奇的學前教育思想 (一)生平 (二)論教育目的 (三)論愛的教育及家庭教育 (四)論要素教育 (五)簡評第十四講 近代學前教育思
21、想四、赫爾巴特的學前教育思想 (一)生平 (二)論教育目的 (三)論兒童的管理 1.管理的目的 2.管理的措施 (四)論教學 1.教育性教學的原則 2.經驗、興趣與課程 3.形式階段教學法 第十四講 近代學前教育思想 四、赫爾巴特的學前教育思想 (五)論學前教育 1.03歲的教育 2.48歲的教育 (六)簡評第十四講 近代學前教育思想五、歐文的學前教育思想 (一)生平 (二)性格形成學說 (三)歐文的幼兒學校 1.設立幼兒學校的目的 2.幼兒學校的原則 3.幼兒學校的教育內容與方法 (四)簡評第十五講 福祿培爾的學前教育思想 福祿培爾的主要貢獻是創立了以“幼兒園”命名的學前教育機構,同時創立了
22、一整套學前教育理論,確立了游戲與作業在兒童發展中的重要作用和地位,推動了德國以及世界學前教育的發展,因此后人稱他為“幼兒教育之父”。福祿培爾所倡導的“幼兒園”作為學前教育機構,在世界各國一直沿用至今。福祿倍爾(1782-1852) 第十五講 福祿培爾的學前教育思想 生平與教育活動生平與教育活動 18001800年,他在林業主的資助下入耶那大學學習,開年,他在林業主的資助下入耶那大學學習,開始接觸到費希特和謝林兩位德國古典唯心主義哲學家的始接觸到費希特和謝林兩位德國古典唯心主義哲學家的思想,并且福祿倍爾的思想受其影響非常大。思想,并且福祿倍爾的思想受其影響非常大。 自自18051805年起開始了
23、教育生涯。為了彌補自己教育知年起開始了教育生涯。為了彌補自己教育知識的不足,他前往伊佛東訪問裴斯泰洛齊,深受裴斯泰識的不足,他前往伊佛東訪問裴斯泰洛齊,深受裴斯泰洛齊思想的影響。洛齊思想的影響。 18171817年,福祿倍爾在家鄉開辦學校。在這所學校工年,福祿倍爾在家鄉開辦學校。在這所學校工作的基礎上,于作的基礎上,于18261826年寫成泛論兒童教育工作的著作年寫成泛論兒童教育工作的著作人的教育人的教育。 18341834年至年至18351835年,福祿倍爾在瑞士布格多夫擔任一年,福祿倍爾在瑞士布格多夫擔任一所孤兒院院長。所孤兒院院長。 18371837年,在家鄉附近的勞蘭根堡開辦了一所學齡
24、前年,在家鄉附近的勞蘭根堡開辦了一所學齡前兒童教育機構。于兒童教育機構。于18401840年將它正式命名為幼兒園年將它正式命名為幼兒園(Kindergarten)(Kindergarten)。 第十五講 福祿培爾的學前教育思想一、論教育與兒童的發展 (一)人是不斷發展的 (二)教育適應自然的原則二、教育分期與各時期的任務 (一)嬰兒期 (二)幼兒期 (三)少年期第十五講 福祿培爾的學前教育思想三、幼兒園教育學 (一)幼兒園教育的作用與任務 (二)幼兒園課程 1.游戲及恩物 2.作業 3.歌謠 4.語言四、在教育史上的地位與影響幼兒園工作的意義和任務1.重視家庭教育在早期教育中作 2.指出家庭教
25、育和幼兒園教育的關系 3.幼兒園工作任務:從幼兒及幼師角度幼兒園教育方法和課程 課程: 1、游戲與歌謠:兒歌 2、恩物 3、作業: 4、運動游戲 5、自然研究 方法: 1、自我活動; 2、 游戲; 3、 社會合作互助和參與 恩物 教育價值:幫助兒童認識自然及內在規律 物種類:七大種每一種的形狀及用途每一種的形狀及用途第六部分 外國現代學前教育第十六講 20世紀六國的學前教育 進入20世紀以后,英、法、德、美、日等國先后成為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伴隨著經濟的發展,學前教育事業也有了長足的發展,并深刻影響著當代社會教育;十月社會主義革命后,前蘇聯也逐步建立起社會主義學前教育體系。本講主要介紹了英國、
26、法國、德國、美國、日本、蘇聯六國的現代學前教育機構的創立與發展的歷史過程及各國現代學前教育機構的改革和發展的狀況等,特別是對各國的現代學前教育機構的類型、師資、經費、管理、教育理念及特色等方面作了介紹。第十六講 20世紀六國的學前教育 一、英國的學前教育 (一)第二次世界大戰前的英國學前教育的發展 1.保育學校的創立與發展 2.費舍法案 3.哈多報告 (二)、第二次世界大戰后的學前教育 1.學前教育改革巴特勒法案 2.普洛登報告書和教育白皮書 3.學前教育機構類型 4.學前教育師資培訓 5.英國的家庭與社區的作用 6.體制與管理二、法國的學前教育(一)第三共和國時期的學前教育 (二)20世紀下
27、半期學前教育的改革與發展三、德國的學前教育(一)第二次世界大戰前的德國學前教育 (二)聯邦德國時期的學前教育 1.學前教育的指導思想及內容 2.學前教育機構的主要類型 3.學前教育師資 4.學前教育管理和學前教育政策(一)20世紀上半期美國的學前教育 1.進步主義幼兒園運動 2.“蒙臺梭利熱” 3.保育學校的傳入 四、美國的學前教育四、美國的學前教育(二)20世紀下半期美國學前教育的發展 1.學前教育機會均等運動的興起 2.開端計劃 3.幼兒智力開發運動 4.20世紀80年代以來的學前教育改革運動(三)學前教育機構類型(四)學前教育師資培訓五、日本的學前教育 (一)第一次世界大戰前的日本學前教
28、育 1.幼稚園令頒布與學前教育制度的確立 2.自由主義保育思潮及影響 3.學前教育機構的發展 4.學前教育的軍國主義化傾向 (二)第二次世界大戰后日本學前教育的發展 1.學前教育事業迅猛發展 2.幼兒園教育大綱的制定與修訂 3.二戰后流行的幾種保育理論思潮 4.幼兒教育科學研究 5.學前教育師資的培養六、前蘇聯的學前教育 (一)社會主義學前教育體系的建立過程及幾個階段 1、革命初期至20世紀20年代末的學前教育奠基階段 2、20世紀30年代至衛國戰爭時期的學前教育不斷正規化 (二)第二次世界大戰后蘇聯的學前教育 1、“托兒所幼兒園”一元化發展 2、托兒所幼兒園統一教學大綱的制定及其修訂 3、1
29、989年的學前教育構想 4、蘇聯學前教育機構的類型 5、學前教育的師資培訓與科學研究第十七講 現代學前教育理論 19世紀末到20世紀初,受西方政治思潮的影響,歐美各主要資本主義國家產生了各種教育思潮,并深刻地影響著學前教育的發展。前蘇聯在確立社會主義學前教育體系的同時,也在理論和實踐上不斷豐富完善馬克思主義學前教育思想。本講主要介紹了杜威、蒙臺梭利、馬卡連柯、羅素4位教育家的學前教育的生平與教育活動、主要教育思想及其理論淵源和學前教育的主要觀點、方法及歷史評價等。第十七講 現代學前教育理論 一、杜威的學前教育思想(一)生平及教育思想體系的理論基礎 1、生平 2、理論基礎(二)論教育的本質 1、
30、“教育即生活” 2、“教育即生長” 3、“學校即社會”第十七講 現代學前教育理論一、杜威的學前教育思想(三)教學論 1、“從做中學” 2、思維與教學(四)論兒童與教師(五)地位與影響第十七講 現代學前教育理論 二、蒙臺梭利的學前教育思想 (一)生平和教育活動 (二)兒童發展與教育思想 (三)論教育的功能及目的 (四)論自由、紀律與工作 (五)論兒童之家的教學內容和方法第十七講 現代學前教育理論(五)論兒童之家的教學內容和方法 1.實際生活練習 2.肌肉練習 3.自然教育和體力勞動 4.感覺教育 5.讀寫算練習 (六)教師的準備 1.觀察者 2.環境創設者 3.指導者 4.家園合作的聯絡者 (七
31、)地位與影響第十七講 現代學前教育理論 三、馬卡連柯的學前教育思想 (一)生平及主要教育活動 (二)主要教育思想 1.論教育目的 2.論集體和集體教育 3.論勞動教育 4.論家庭教育 (三)評價第十七講 現代學前教育理論 四、羅素的學前教育思想 (一)生平及主要教育活動 (二)主要教育思想 1.對傳統教育的批判 2.理想的人與理想的教育 3.教育原理與方法 (三)品性教育 (四)評價第十八講 兒童心理學的研究成果及 其對學前教育的影響 以1879年馮特在德國萊比錫大學創建第一個心理實驗室為標志,心理科學日益受到重視得到極大的發展,以兒童心理學研究成果為理論基礎,引領著學前教育理論與實踐探索。本
32、講主要介紹了德克樂利、格賽爾、華生、斯金納、弗洛伊德、馬斯洛不同心理學派的心理學家的生平與教育活動、主要心理學研究成果和其心理學思想對兒童教育的觀點和影響。第十八講 兒童心理學的研究成果及其對學前教育的影響 一、德克樂利的學前教育思想(一)生平及教育活動 比利時心理學家 兒童教育家 最早利用電影手段從事兒童觀察研究(二)兒童心理學觀 生物 社會因素 整體化 興趣(三)教育觀點 在生活中進行為生活預備的教育 以興趣為中心、以整體為原則的課程和教學系統 德克樂利教學法 由觀察、聯想、表達三個步驟組成。第十八講 兒童心理學的研究成果及其對學前教育的影響 二、格賽爾的學前教育思想(一)生平簡介(188
33、0-1961)美國兒童心理學家,創立了兒童成熟理論,提出了兒童行為常模,編制了測量兒童行為發展的量表。(二)成熟勢力理論 1.思想淵源 2.成熟理論的主要觀點 3.論嬰幼兒的養育 4.評價 格賽爾 格塞爾是美國著名的兒童心理學家,是美國耶魯大學教授,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著作很多,主要有學前兒童心理發展(1925)、兒童發展研究(1948)、兒童生活的最初五年(1940)、兒童從五歲到十歲(1946)、青少年,從十歲到十六歲(1956)等。 格塞爾研究工作的一個主要特點是追蹤式研究或縱向研究。對兒童心理發展作長期的追蹤考察,是具有一定特點和價值的。格塞爾研究工作的另一主要特點是著重測驗的研究。他
34、差不多和C彪勒同時,編制出自己的兒童發展量表,叫做耶魯量表。 這個量表包括從出生到五歲的各種行為的發展常模,每一年齡包括四個項目:(1)運動;(2)語言;(3)適應;(4)社會行為。每一大項目又分為許多小項目,評定的等級用A、B、C等字母表示。格塞爾的研究工作還有一個特點就是他更多地運用攝影記錄。格賽爾 格塞爾的主要觀點是所謂“成熟勢力成熟勢力說”。他認為支配兒童心理發展的因素有二:成熟和學習。他更著重于成熟,認為成熟與內環境有關,而學習則與外環境有關。兒童心理發展是兒童行為或心理型式在環境影響下按一定順序出現的過程。這個順序與成熟(內環境)關系較多,而與外環境關系較少,外環境只是給發展提供以
35、適當的時機而已。他的一個雙生子爬梯實驗是很著名的。在這個實驗中,雙生子T和C:T從第48周起每日進行10分鐘爬梯訓練,連續6周;在此期間,C不作爬梯訓練,只從第53周起開始作爬梯訓練。根據他的實驗結果,C只接受2周的爬梯訓練,就能趕上T的水平。因此,他得出結論說:不成熟就無從產生學習,而學習只是對成熟起一種促進作用。對于這個實驗的解釋曾經引起很多人的興趣和爭論。第十八講 兒童心理學的研究成果及其對學前教育的影響 三、弗洛伊德的學前教育思想三、弗洛伊德的學前教育思想(一)生平西格蒙德西格蒙德弗洛伊德(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1856.5.61939.9.23),猶太人,),猶太人,
36、奧地利奧地利精神病精神病醫生及精神分析學家。醫生及精神分析學家。精神精神分析學派分析學派的創始人。他認為被壓抑的欲望的創始人。他認為被壓抑的欲望絕大部分是屬于性的,性的擾亂是精神病絕大部分是屬于性的,性的擾亂是精神病的根本原因。著有的根本原因。著有性學三論性學三論、夢的夢的釋義釋義、圖騰與禁忌圖騰與禁忌、日常生活的日常生活的心理病理學心理病理學、精神分析論精神分析論、精神精神分析引論新編分析引論新編等。等。三、弗洛伊德的學前教育思想(二)精神分析學說的主要觀點1.精神層次理論 意識 下意識 潛意識2.人格結構理論 本我 自我 超我 2033.性本能理論4.死亡本能理論5.釋夢理論 6.心理防御
37、機制理論 精神層次理論是闡述人的精神活動,包括欲望、沖動、思維,幻想、判斷、決精神層次理論是闡述人的精神活動,包括欲望、沖動、思維,幻想、判斷、決定、情感等等、會在不同的意識層次里發生和進行。不同的意識層次包括意識,定、情感等等、會在不同的意識層次里發生和進行。不同的意識層次包括意識,前意識和潛意識三個層次,好像深淺不同的地殼層次而存在,故稱之為精神層前意識和潛意識三個層次,好像深淺不同的地殼層次而存在,故稱之為精神層次。次。 1. 意識(conscious)即自覺,凡是自己能察覺的心理活動是意識,它屬于人的心理結構的表層,它感知著外界現實環境和刺激,用語言來反映和概括事物的理性內容。 2.
38、前意識(preconscious)又稱下意識,是調節意識和無意識的中介機制。前意識是一種可以被回憶起來的、能被召喚到清醒意識中的潛意識,因此,它既聯系著意識,又聯系著潛意識,使潛意識向意識轉化成為可能。但是,它的作用更體現在阻止潛意識進入意識,它起著“檢查”作用,絕大部分充滿本能沖動的潛意識被它控制,不可能變成前意識,更不可能進入意識。 3. 潛意識(unconscious)又稱無意識,則是在意識和前意識之下受到壓抑的沒有被意識到的心理活動,代表著人類更深層、更隱秘、更原始、更根本的心理能量。“潛意識”是人類一切行為的內驅力,它包括人的原始沖動和各種本能(主要是性本能)以及同本能有關的各種欲望
39、。由于潛意識具有原始性、動物性和野蠻性,不見容于社會理性,所以被壓抑在意識閾下,但并未被消滅。它無時不在暗中活動,要求直接或間接的滿足。正是這些東西從深層支配著人的整個心理和行為,成為人的一切動機和意圖的源泉。 1923 年,弗洛伊德發表自我與本我一書,進一步完善了他的潛意識理論,早期的意識、前意識、潛意識的心理結構被表述為本我、自我、超我組成的人格結構: 1. 人格結構的最基本的層次是本我(id),相當于他早期提出的潛意識。它處于心靈最底層,是一種與生俱來的動物性的本能沖動,特別是性沖動。它是混亂的、毫無理性的,只知按照快樂原則(pleasure principle)行事,盲目地追求滿足。
40、2. 中間一層是自我(ego),它是從本我中分化出來是受現實陶冶而漸識時務的一部分。自我充當本我與外部世界的聯絡者與仲裁者,并且在超我的指導下監管本我的活動,它是一種能根據周圍環境的實際條件來調節本我和超我的矛盾、決定自己行為方式的意識,代表的就是通常所說的理性或正確的判斷。它按照“現實原則”行動,既要獲得滿足,又要避免痛苦。 3. 最上面一層是超我(superego),即能進行自我批判和道德控制的理想化了的自我,它是兒童在生長發育過程中社會尤其是父母給他的賞罰活動中形成的,換言之,是父母作為愛的角色和紀律的角色的賞罰權威的內化。它主要包括兩個方面:一方面是平常人們所說的良心,代表著社會道德對
41、個人的懲罰和規范作用,另一方面是理想自我,確定道德行為的標準。超我的主要職責是指導自我以道德良心自居,去限制、壓抑本我的本能沖動,而按至善原則活動。 本我、自我、超我三者互動良好者人格正常,三者長期沖突是心理異常的主要原因。晚年,弗洛伊德又把本我修正為兩類,即生存本能(life instinct)和死亡本能(death instinct)。前者是同維持個體生存及綿延種族有關的最廣義的性本能,它是人類作為生命存在的創造力的基礎。后者是一種回歸無機狀態的傾向,常常表現為破壞和毀滅的沖動、自虐或攻擊的沖動。 心理防御機制是自我的一種防衛功能,很多時候,超我與本我之間,本我與自我之間,經常會有矛盾和沖
42、突,這時人就會感到痛苦和焦慮,這時自我可以在不知不覺之中,以某種方式,調整一個沖突雙方的關系,使超我的監察可以接受,同時自我的欲望又可以得到某種形式的滿足,從而緩和焦慮,消除痛苦,這就是自我的心理防御機制,它包括壓抑、否認、投射,退化、隔離、抵消轉化、合理化、補償、升華、幽默、反向形成等各種形式。三、弗洛伊德的學前教育思想 三、弗洛伊德的學前教育思想(三)精神分析理論在學前教育中的運用及 影響 1.推動了早期教育的研究 2.推動了兒童心理衛生運動的發展 3.對學前教育內容和方法的影響 4.評價 對推動早期教育和心理衛生發展產生了巨大作用,并繼續對現代教育發揮作用。但夸大了潛意識作用。四、華生與
43、斯金納的學前教育思想 (一)華生 1.生平簡介 2.主要觀點 3.華生行為主義的研究方法 4.華生心理學的基本觀點 5.以行為主義理論闡述的幼兒心理發展和教育的觀點 6.對華生行為主義的評價四、華生與斯金納的學前教育思想(二)斯金納 1.生平簡介 2.斯金納的新行為主義學習理論主要觀點 3.斯金納對學前兒童教育的建議五、馬斯洛的人本心理學及其學前教育思想 (一)生平簡介 (二)馬斯洛人本主義心理學的主要觀點 1.人本心理學方法論 2.人性本質觀 3.需求層次論 4.自我實現 5.超個人心理學 (三)馬斯洛的學前教育觀點 (四)評價 第十九講 皮亞杰的認知發展理論與學前教育思想 皮亞杰是當代最著
44、名的兒童心理學家,其研究成果極大地豐富并促進了兒童心理學的發展,直到今天,皮亞杰的認知發展理論仍然是兒童心理學家們研究和實踐的重要內容。本講主要介紹了皮亞杰的生平、著作、思想淵源、兒童認知心理學研究的主要成果及其理論直到下兒童教育的目的、一般原則和方法、兒童道德發展心理理論與教育方法及其對兒童教育產生的歷史影響等。皮亞杰生平 皮亞杰(18961980)是當代著名的兒童心理學家、教育家。出生于瑞士。10歲在自然科學雜志上發表文章,1918年獲博士學位。在攻讀博士學位期間,他對“人是怎樣獲得對于世界的認識”的哲學問題產生興趣。由于純熟的生物學知識及方法對解決此類問題無能為力,他便試圖通過其他途徑來
45、做研究,因此對心理學也產生興趣。 1918年,他進入心理實驗室工作,研讀弗洛伊德著作。他一生發表了百余篇論文和30多本專著,影響較大的有兒童的語言和思維、兒童的道德判斷、兒童的智力起源、智力心理學、兒童心理學、結構主義、發生認識論、教育科學和兒童心理學、了解即發明、教育的未來。 皮亞杰的哲學思想,受到亞里士多德、黑格爾、詹姆斯等人的影響,受康德的影響尤深。他說:“我把康德范疇的全部問題重新審查了一番,從而形成了一門新科學,即發生認識論。”自然科學上,受生物學影響,達爾文的“適應”概念,成為其理論的核心概念。心理學上,受格式塔心理學關于部分與整體關系的理論等的影響。教育學上,受盧梭、裴斯泰洛奇、
46、福祿培爾、蒙臺梭利、杜威等人的影響。他博采眾長,并對前人的遺產批判地繼承之后。創立了自己獨特的兒童心理學及教育理論。第十九講 皮亞杰的認知發展理論與學前教育思想 一、兒童心理學的主要觀點 (一)兒童認知結構與智力發展 1.關于結構的定義 所謂結構,也叫做一個整體、一個體系、一個集合。 結構3要素:整體性、轉換性、自我調整性 結構“是由具有整體性的若干轉換規律組成的一個有自身調整性質的圖式體系”。 2.兒童認知結構與智力發展 皮亞杰依據結構主義的基本原理,提出兒童思維發展結構理論,其核心是“發生認識論”,主要研究兒童認識發展的過程和結構,涉及“圖式”、“同化”、“調節”、“平衡”4個基本概念。
47、圖式即人類認識事物的主觀上的結構 同化即主體活動對環境的能動適應,或主體圖式在適應活動中的功能,包括“同化”和“順應”兩種。同化即“個體將新的知覺事件或刺激事件,納入已有圖式或行為模式之中的過程”。 實例:一個幼兒與其父散步,見到一頭母牛,對其父說:“那里有一只狗。” 順應或譯成“調節”。當個體不能把客觀事物納入主體的圖式之中時,就產生了主體活動對環境能動適應的另一種形式“順應”。 平衡在主體對環境的能動適應過程中,同化和順應兩種機能活動之間存在著一定的穩定狀態 (二)認知的基礎及結合點動作(活動) 皮亞杰認為,形成主體的結構或認識客體結構的基礎是主體的“動作”。他指出,認識不可能單獨起源于主
48、體或客體,只能起源于兩者的相互作用,即主體對客體的動作(活動)。皮亞杰把主體動作,即主體與客體的相互作用看作是一切經驗和知識的源泉。他認為作為認識主體的兒童自身的思維結構,是在與客體的相互作用過程中逐步建立和完善,所以他的理論被稱作是一個動態的“建構”理論。(三)制約兒童心理發展的因素 皮亞杰對制約兒童心理發展的各因素主要有以下四種: (1)成熟。主要指神經系統的成熟。皮亞杰認為成熟是兒童心理發展的必要條件,但不是充分條件(決定性條件)。 (2)物性經驗。“指個體對物體做出動作中的練習和習得經驗”,包括物理經驗和數理邏輯經驗。前者指個體作用于物體,獲得物體的特性知識,如大小、輕重、形狀等;后者
49、指個體作用于物體。從而理解動作與動作之間相互協調的結果,這種經驗不存在于物體的本身。 (3)社會經驗。指個體與社會的相互作用及社會傳遞,包括社會環境、社會生活、文化教育等。 (4)平衡化。指兒童自我調節的過程。平衡是不斷成熟的內部組織和外部環境的相互作用,它可以調和成熟、個體對物體產生的經驗以及社會經驗三方作用。通過不斷地自我調節及動態的平衡,使兒童的心理結構不斷變化、發展。他認為,平衡化或自我調節是兒童心理發展中最重要的因素、決定的因素。(四)兒童思維發展階段理論 (1)感知運動階段(02歲),嬰兒期 (2)前運算階段(26、7歲),學前期 (3)具體運算階段(6、711、12歲), 小學階
50、段 (4)形式運算階段(11、1214、15歲),初中階段二、論兒童教育(一)論教育的目的 “教育的主要目標在于形成兒童的智力的和道德的推理能力。”他認為,形成和發展兒童的認知結構,是教育的根本任務或最終目的。(二)兒童教育的基本原則和方法 1.基本原則 (1)教育應配合兒童的認知發展順序 (2)以兒童為中心,大力發展兒童的主動性 (3)重視活動在教育中的作用 2.教學方法 (1)注重科學實驗及視聽教學 (2)重視游戲在兒童學習過程中的作用 (3)每一學科都必須提供產生大量探索活動的可能性, 并使之與一定的知識體系相聯系 善于應用認知沖突,推動兒童思維發展 重視兒童之間交往的教育意義三、論兒童
51、道德發展與道德教育(一)兒童道德發展的階段性特點 02歲 道德情感萌生階段 26、7歲 “他律”階段 6、711、12歲 “自律”階段 11、1214、15歲 “公道”階段(二)皮亞杰道德教育理論主要特點(1)肯定兒童認知發展是其道德發展的必要條件(2)豐富和發展兒童道德發展的階段理論四、學術影響及歷史地位 他所創立的認知結構主義兒童心理學理論是一個動態的結構理論,是建立在當代最新科學成就的基礎之上,是自19世紀西方開始教育心理學化運動以來最重大的心理學成就之一,也是當代影響最大的兒童心理學理論,對世界各國的教育,尤其是幼兒教育產生了愈來愈大的影響,興起了“活動學校”、“活動課程”、“開放教育
52、”、“視聽教育”、“思維學校”等教育形式。 他強調圖式,而對反映重視不夠;強調生物適應和兒童主體認識的能動性,而對社會作用、社會因素在兒童認知發展中的重要性重視不夠;強調兒童思維發展的年齡特征和穩定性,而對兒童思維能力的個體差異重視不夠。集中到最主要的一點是:注意到內在的發展,而對社會(包括政治經濟)對個體發展的影響重視不夠。第二十講 當代學前教育的理論與實踐 20世界50年代以來,西方等國均普遍重視學前教育在整個教育體系中的作用和地位,學前教育的重要性得到全社會的認可并獲得發展。在以實證研究為特點的心理學發展影響下,許多心理學家的思想對學前教育改革產生重要影響,學前教育理念不斷得到更新與發展
53、,學前教育實踐與應用研究也不斷獲得突破。第二十講 當代學前教育的理論與實踐 一、維果茨基的文化歷史發展理論 二、加德納的多元智力理論 三、光譜方案 四、瑞吉歐幼兒教育體系 五、當代西方學前教育發展的新動向 六、當代西方幼兒教育研究的主要特點 一、維果茨基的文化歷史發展理論 維果茨基,蘇聯心理學家,“社會文化理論”的創立者。主要思想如下: (一)論最近發展區 維果茨基指出應至少確定兒童發展的兩種水平:第一種水平是現實發展水平,第二種水平是潛在發展水平。現實發展水平即個體獨立活動所能達到的水平。潛在水平則是指個體在成人的幫助下或與成熟同伴合作時所能達到的水平,這兩種水平之間的區域即“最近發展區”。
54、他認為,在兒童的現實認知水平低于潛在認知水平時,即處于“最近發展區”時,與成人或其他成熟個體的社會交往將促進其認知水平的提高。而兒童在“最近發展區”里認知水平的提高有賴于充分的社會交往,兒童通過成人引導或與成熟同伴合作發展起來的技能會大大超過其通過獨立活動所發展的技能。他認為,最近發展區使我們看到了兒童發展的可能性,因此,“教育應當走在發展前面是最好的教學”。這一思想主要有兩方面的含義:第一,教學主導著或者說決定著兒童的智力發展;第二,教學創造著最近發展區。教師一方面要以兒童已有的發展水平為依據,但更要在教學的舞臺上導演著兒童的發展,最大限度地發揮教和學的積極性。 (二)論社會建構 “按照皮亞
55、杰的理論,認知的最重要來源是兒童自身一個忙著自我激勵的探索者。維果茨基也認為兒童是積極的知識搜尋者”。維果茨基認為所有較高級的認知過程的建立源于與社會的相互接觸。維果茨基建議教師使用“支架”的方式幫助學生學習,即使用必要的語言或其他社會交流方式支持學生的認知發展,而提問、互動、概念發展、對話正是建構主義者們支持認知發展最常用的方法。 根據維果茨基的最近發展區理論,學生學習中碰到的問題分為三類:第一類是低于或等于學生現實發展水平,學生無需他人幫助就能獨立解決問題;第二類是略高于學生現實發展水平,即介于“最近發展區”內,在成人的引導之下或與伙伴合作時學生便可以獨立解決的問題;第三類是比學生現實發展
56、水平高許多,對學生極具挑戰性,學生難以逾越的難題。 在“支架”式教學中,“支架”是否適度、適時至關重要,因為這關系到“支架”的運用是否能最大化地促進學生認知能力的發展。“支架”式教學應以學生的現實發展水平為起點,以學生的潛在發展水平為目標,不斷創造新的“最近發展區”。二、加德納的多元智力理論 多元智力理論是由美國心理學教授加德納提出的一種關于智力的新理論,該理論認為:智力是個體解決問題的能力或創造出為社會所珍視的產品的能力,1每個個體都不同程度地擁有多種既相互聯系又相互獨立的智力。多元智力理論在國外尤其是在美國已經引起了強烈的反響,光譜方案作為以多元智力理論為主要理論基礎的課程和評估方案之一而
57、產生和發展,是日益堅信多元智力理論的價值的人們尋求在實踐中落實多元智力理論的必然結果。“光譜”的原意是“系列、范圍”,這里是針對于人的多種智力表現和多種學習方式而言的。這個詞很好地反映了本方案的目標拓寬“認知”所包含的各種技能和活動的范圍,反映并滿足兒童個體在興趣和能力上的多樣性。用該方案研究人員的話來說,“我們之所以選光譜作為該方案的題目,是想說明,每一個兒童的智力、風格和傾向性有很多種,就像光譜一樣。我們希望提高教師、家長以及兒童自身的意識,使他們認識到只要以更寬泛的眼光來看待能力,潛力就會有很多表現機會。”2研究光譜方案,將能夠了解到如何把多元智力這種日益為人們接受的理論應用到實踐中,并
58、發現其內容和方法中對我們當今兒童觀、教育觀和評價觀的啟示。 (一) 生平簡介 加德納,美國著名心理學家兼教育家,曾擔任過鋼琴教師,獲得過哈佛大學心理學博士學位,師從發展心理學家布魯納、埃里克森和哲學家古德曼。曾經一度瘋狂迷上神經心理學。從事過近20年的博士后研究。加德納研究的重點是人類智力的本質和人類藝術能力發展的本質,他還研究教育過程中藝術能力的發展與人類智力之間的關系,以及教育過程中藝術能力的發展是如何反映人類智力的。在這一系列的研究之后,他創立了“多元智力”(又稱“多元智能”)理論,并在1983年出版的心智架構一書中系統地闡述了這一理論。在神經心理學研究的基礎上,加德納提出人類具有七種不
59、同類型的智力,不同類型的智力由大腦不同部位決定。他還為創造力研究做出了貢獻,還提出兒童的創造力隨年齡增長而衰退的主張。他在藝術的涂鴉中斷言:童年時期,人類將依靠自己日益成熟的語言能力來交流思想,而不再選擇非語言的方法,比如繪畫。自1986年起,加德納在哈佛大學任教,現任該校教育學和心理學教授。同時擔任波士頓大學醫學院的神經學教授。他還是哈佛大學“零點項目”的負責人之一。“零點項目”是一個研究人類認知特別是和藝術活動相關的人類認知的項目(二)理論成就 1.智力的定義 加德納將智力定義為一種解決問題或產生被某一文化或多種文化認可的產品的能力。1999年,他重新定義了智力:智力是一種生物學范疇的潛能
60、,這種潛能在某種文化背景中可以被激發,從而用于解決問題或生產被該文化認可的產品。他對定義的修改說明,他相信智力不再是一種可見、可量化的東西,而是一種可以被激發的神經系統的潛能。 加德納對智力的兩次定義具有兩個明顯的共同點:(1)智力的本質既是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又是生產被社會認可的產品的能力。 (2)承認智力評價的社會性2.多元智力的種類 (1)語言智力 語言智力是指學習語言的能力,運用語言完成任務、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以及對口頭和書面語言的含義、語法和聲音、節奏、音調、音韻、不同用法等的敏感性,也就是我們常說的聽、說、讀、寫的能力 (2)邏輯數學智力 邏輯數學智力是指推理、運算和科學調查的能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吊繩保溫施工方案
- 成都勞動合同(16篇)
- 小學老師開學第一課的發言稿范文(14篇)
- 升國旗演講稿范文(14篇)
- 公司單位人員工作總結系列(4篇)
- 用心靈感受幸福演講稿(4篇)
- 外派員工入職合同(4篇)
- 有關公司承包合同范文集合(16篇)
- 2025年幼兒園會計述職報告(19篇)
- 中小隧道施工方案
- GB/T 43934-2024煤礦土地復墾與生態修復技術規范
- 方案光伏發電項目吊裝方案
- 礦井火災事故搶險救援
- 藥品研發合作協議書
- ANPQP概要-主要表單介紹及4M變更流程
- 2023年山東司法警官職業學院招聘考試真題
- 氯乙酸安全技術說明書MSDS
- 農村集體土地租賃合同范本村集體土地房屋租
- 電焊煙塵職業危害培訓課件
- 2024年內蒙古通遼新正電工技術服務有限公司招聘筆試參考題庫附帶答案詳解
- 《公司法培訓》課件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