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土左一中土左一中王瑋王瑋2010年年10月月1日日培訓紀律培訓紀律v按時參加培訓按時參加培訓v手機調成靜音或者振動狀態手機調成靜音或者振動狀態v禁止抽煙禁止抽煙v 教育技術是指運用各種理論及技術,通過教育技術是指運用各種理論及技術,通過對教與學過程及相關資源的設計、開發、利用、對教與學過程及相關資源的設計、開發、利用、管理和評價,實現教育教學優化的管理和評價,實現教育教學優化的理論與實踐理論與實踐。v 教育技術的指導思想是現代教育理論和觀教育技術的指導思想是現代教育理論和觀念,研究對象是教學過程和教學資源,研究內念,研究對象是教學過程和教學資源,研究內容包括教學過程和教學資源的設計、開發、利容
2、包括教學過程和教學資源的設計、開發、利用、管理和評價五個方面,其用、管理和評價五個方面,其根本目標根本目標是實現是實現優化教學,各種技術和方法是教育技術解決問優化教學,各種技術和方法是教育技術解決問題的工具。題的工具。教育技術的定義教育技術的定義教育技術與信息技術有什么聯系和區別?教育技術與信息技術有什么聯系和區別?區別:區別:兩者屬于不同的學科,并有各自不同的研究對象和 研究范疇。 聯系:聯系:教育技術,也稱現代教育技術,必須以信息技術作 為基礎。 (1)信息技術屬于技術學科,其研究對象是與信 息相關的技術,研究范疇是對信息的獲取、存儲、 加工、傳輸與呈現; (2)教育技術則屬于教育學科,顧
3、名思義,它關 注技術在教育中的作用,其研究對象是教學過程 與教學資源,研究范疇則是教學過程與教學資源 的設計、開發、利用、管理與評價。即教育技術 關注的是應用于教育教學過程或作為教學資源的 技術。 具體說來,教育技術是指運用各種理論及技術,通過對教與學過程及相關資源的設計、開發、利用、管理和評價,實現教育教學優化的理論與實踐。而信息技術是指能夠支持信息的獲取、傳遞、加工、存儲和呈現的一類技術。其中,應用在教育領域中的信息技術主要包括電子音像技術、衛星電視廣播技術、多媒體計算機技術、人工智能技術、網絡通信技術、仿真技術和虛擬現實技術等。教師教育技術能力建設計劃簡介教師教育技術能力建設計劃簡介 1
4、、宗旨和意義宗旨和意義 以以中小學教師教育技術能力標準(試行)中小學教師教育技術能力標準(試行)為依據,以全面提高中小學教師教育技術能力,為依據,以全面提高中小學教師教育技術能力,促促進技術在教學中的有效運用為目的進技術在教學中的有效運用為目的,建立中小學教,建立中小學教師教育技術培訓和考試認證制度,組織開展師教育技術培訓和考試認證制度,組織開展以信息以信息技術與學科有效整合為主要內容的教育技術培訓,技術與學科有效整合為主要內容的教育技術培訓,全面提高廣大教師實施素質教育的能力水平。全面提高廣大教師實施素質教育的能力水平。 2、目標和任務、目標和任務 (1)組織全國中小學教師完成培訓,使教師教
5、組織全國中小學教師完成培訓,使教師教 育技術能力顯著提高。育技術能力顯著提高。 (2)建立培訓和考試認證制度,形成全國統一規范建立培訓和考試認證制度,形成全國統一規范的培訓與考試認證體系。逐步將教師應用教育技的培訓與考試認證體系。逐步將教師應用教育技術的能力水平與教師資格認證、職務晉升等相掛術的能力水平與教師資格認證、職務晉升等相掛鉤,形成鼓勵廣大教師不斷提高自身教育技術應鉤,形成鼓勵廣大教師不斷提高自身教育技術應用水平的動力機制。用水平的動力機制。20052005年月教育部為貫徹落實這一標準,又年月教育部為貫徹落實這一標準,又專門啟動了專門啟動了“全國中小學教師教育技術能力建設全國中小學教師
6、教育技術能力建設計劃項目計劃項目”。這一項目包括。這一項目包括培訓、考試、認證培訓、考試、認證等等三個部分:三個部分:v培訓內容是指為達到教育技術能力標準所需要的培訓內容是指為達到教育技術能力標準所需要的知識與能力(分初級、中級、高級,并側重教學知識與能力(分初級、中級、高級,并側重教學能力要求)。能力要求)。v考試內容和培訓內容的要求基本一致。考試內容和培訓內容的要求基本一致。v認證是指按照審核認定的考試成績授予教師相應認證是指按照審核認定的考試成績授予教師相應等級的證書。等級的證書。(2 2)要提高教師的專業化水平,關鍵是要提要提高教師的專業化水平,關鍵是要提高教師應用教育技術的能力高教師
7、應用教育技術的能力這是因為教育技這是因為教育技術能力的核心內容是教學設計,而教學設計是把術能力的核心內容是教學設計,而教學設計是把教學理論、學習理論與教學實踐緊密結合在一起教學理論、學習理論與教學實踐緊密結合在一起的橋梁科學;它要依據教學理論和學習理論對整的橋梁科學;它要依據教學理論和學習理論對整個教學過程進行科學而具體的規劃;要為廣大教個教學過程進行科學而具體的規劃;要為廣大教師提供一套有效而且可操作的策略與方法。師提供一套有效而且可操作的策略與方法。 2 2有利于新課程改革有利于新課程改革 (1 1)新課程改革的核心是培養學生的)新課程改革的核心是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創新精神,為,為此應此應
8、改變改變教師的教學方式和學生的學習方式,而應用教教師的教學方式和學生的學習方式,而應用教育技術正是改變教與學方式的有效途徑。育技術正是改變教與學方式的有效途徑。 (2 2)信息技術與各學科教學的整合是新課改成功實)信息技術與各學科教學的整合是新課改成功實施的必要條件,而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理論、模式與施的必要條件,而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理論、模式與方法(即如何在各學科教學中進行有效的整合)則是現方法(即如何在各學科教學中進行有效的整合)則是現代教育技術的基本內容。代教育技術的基本內容。3 3有利于農村遠程教育工程有利于農村遠程教育工程農村遠程教育工程的核心是要實現農村遠程教育工程的核心是要實現
9、優質教學優質教學資源共享資源共享,使農村和貧困地區的青少年也能享受,使農村和貧困地區的青少年也能享受到良好的教育。而應用教育技術正是實現教學資到良好的教育。而應用教育技術正是實現教學資源共享的最重要也是最有效手段。源共享的最重要也是最有效手段。活動活動5 5 填寫培訓日志填寫培訓日志活動活動4 4 分析并改進分析并改進教學設計方案教學設計方案活動活動3 3 編寫教學設計方案編寫教學設計方案活動活動2 2 掌握教學設計步驟掌握教學設計步驟活動活動1 1 了解教學設計基本概念了解教學設計基本概念模塊模塊1 準備培訓準備培訓 模塊模塊2 2 編寫教學設計方案編寫教學設計方案 模塊模塊3 選擇教學用媒
10、體選擇教學用媒體 模塊模塊4 教學資源的收集與整合(一)教學資源的收集與整合(一) 模塊模塊5 教學資源的收集與整合(二)教學資源的收集與整合(二) 模塊模塊6 教學資源的收集與整合(三)教學資源的收集與整合(三) 模塊模塊7 形成完整的教學設計成果形成完整的教學設計成果 模塊模塊8 完成一個主題(單元)的教學設計完成一個主題(單元)的教學設計 模塊模塊9 教學設計的實施與評價反思教學設計的實施與評價反思模塊模塊10 培訓的總結與提高培訓的總結與提高 由模塊和活動組成基本框架由模塊和活動組成基本框架活動活動教程教程配套配套光盤光盤培訓平臺培訓平臺教師教師經驗經驗配套光盤包含配套光盤包含案例案例
11、(有文字、課堂實錄、(有文字、課堂實錄、圖片等多種媒體形式,適合不同教學需圖片等多種媒體形式,適合不同教學需要)、要)、活動模板活動模板、閱讀資料閱讀資料和和評價參考評價參考量表量表等四方面內容。等四方面內容。活動活動教程教程配套配套光盤光盤培訓平臺培訓平臺教師教師經驗經驗活動模板活動模板:為教學活動提:為教學活動提供學員需要的各種類型的供學員需要的各種類型的范型,支持教與學的活動,范型,支持教與學的活動,如:如:資源應用計劃模板資源應用計劃模板描述式教學設計方案模板描述式教學設計方案模板表格式教學設計方案模板表格式教學設計方案模板研究性學習評價活動模板研究性學習評價活動模板 活動活動教程教程
12、配套配套光盤光盤培訓平臺培訓平臺教師教師經驗經驗閱讀材料閱讀材料:除了教材中的資:除了教材中的資料袋外,配套光盤中也提供料袋外,配套光盤中也提供了大量與當前教學任務和教了大量與當前教學任務和教學目標直接相關的閱讀材料學目標直接相關的閱讀材料和文獻,以供課前、課上和和文獻,以供課前、課上和課下學習之用。課下學習之用。教學系統設計的含義和特點教學系統設計的含義和特點建構主義學習環境下的教學設計建構主義學習環境下的教學設計 確定學習者的認知結構變量確定學習者的認知結構變量 教育部研究性學習實施指南教育部研究性學習實施指南 活動活動教程教程配套配套光盤光盤培訓平培訓平臺臺教師教師經驗經驗評價參考量表評
13、價參考量表:在教學活動:在教學活動中,隨時需要評價某些課程中,隨時需要評價某些課程要素(如網站、教學設計方要素(如網站、教學設計方案和小組匯報活動等)并作案和小組匯報活動等)并作出價值判斷,它們都需要成出價值判斷,它們都需要成熟的評價指標體系或者評價熟的評價指標體系或者評價量規來支持,配套光盤中提量規來支持,配套光盤中提供了大量的這類評價量表。供了大量的這類評價量表。信息化教學設計方案評價量規信息化教學設計方案評價量規 綜合課型說課評價量表綜合課型說課評價量表 教育資源網站評價指標體系教育資源網站評價指標體系 展示匯報評價量表展示匯報評價量表四、四、 考試與評估考試與評估 考試是中小學教師教育
14、技術能力建設計劃的重要考試是中小學教師教育技術能力建設計劃的重要組成部分,是該計劃三個環節之一。考試分為組成部分,是該計劃三個環節之一。考試分為終結性考終結性考試和過程性評估試和過程性評估兩部分。兩部分。 終結性考試已按培訓大綱制定了考試大綱,進行終結性考試已按培訓大綱制定了考試大綱,進行了現場試驗,了現場試驗,并于并于20062006年年1111月進行了首次考試。采用月進行了首次考試。采用計算機閉卷考試的計算機閉卷考試的方法,客觀題為主,機考機判。方法,客觀題為主,機考機判。 過程性評估隨培訓進行,邊培訓邊評估,過程性評估隨培訓進行,邊培訓邊評估,評估不評估不合格,不得參加終結性考試。合格,
15、不得參加終結性考試。 成績成績=學習過程的學習過程的40%+網絡考試的網絡考試的60%五、認證五、認證(1 1)過程性評估合格允許參加終結性考試。)過程性評估合格允許參加終結性考試。(2 2)(教育技術初級)考試合格頒發證書。)(教育技術初級)考試合格頒發證書。(3 3)證書作為教師上崗的依據。在政策規定)證書作為教師上崗的依據。在政策規定 內的教師,人人要參加,記入學分。內的教師,人人要參加,記入學分。(4 4)作為教師資格證書的重要內容。)作為教師資格證書的重要內容。(5 5)以上內容隨培訓工作的開展逐步推進。)以上內容隨培訓工作的開展逐步推進。培訓準備:登陸學習培訓準備:登陸學習 點此圖
16、標點此圖標201019XY201019XY123123點擊此圖標進入點擊此圖標進入編輯個人信息登錄編輯個人信息登錄操作此處操作此處編輯個人信息窗口最后點此圖標最后點此圖標查看班級通訊錄查看班級通訊錄操作此處操作此處班級通訊錄培訓培訓前前調查問卷調查問卷操作此處操作此處培訓培訓前前調查問卷窗口調查問卷窗口學員任務學員任務1、小組討論: 什么是教育技術?(發帖和回帖) 全班討論:怎樣理解教育技術與信息技術之間的關系? (發帖和回帖)2、參照“資料館模塊2案例學教并重的教學設計方案識字 4”;按照“資料館 模塊2活動模板敘述式教學設計方案模板”的格式備一節電子教案(WORD2003的DOC格式)。3
17、、與第2項相配套的教學課件。針對任務進行學習相關內容針對任務進行學習相關內容教育技術概念教育技術概念vAECT1994定義:教育技術是關于學習過程和學習資源的設計、開發、利用、管理和評價的理論與實踐。vAECT2005定義:教育技術是通過對與指定目標合適一致的技術過程和資源進行合理的創新、應用和管理,從而促進學習,提高技能的研究與合乎規范的實踐。v尹俊華1996定義:教育技術就是教育中的技術,是人類在教育活動中所采用的一切技術手段和方法的總和。技術包括有形技術(物化形態)和無形技術(智能形態)。v南國農:教育技術是在先進教育思想、理論指導下,運用相關的技術和方法促進教育效果優化的實踐活動。v南
18、國農:電化教育是在現代教育思想、理論指導下,主要運用現代教育技術進行教育活動,以實現教育過程的最優化。上一級教育技術常識教育技術常識v發展歷史在我國,教育技術以電化教育的出現為標志在美國,教育技術以視聽運動的出現為標志v理論基礎:教育理論,學習理論,教學管理理論,傳播理論,系統科學理論等v基本理論:媒體開發理論,教學設計理論上一級教育技術應用教育技術應用v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選題依據依據教學目標;依據教學內容;依據教學對象;依據教學條件;v信息技術整合于學科課程,本質上是以課程目標為核心的,強調的是信息技術要服務于課程。上一級學習理論學習理論上一級行為主義行為主義v主要學習觀點:認為知識積累的關
19、鍵因素是刺刺激、反應激、反應以及兩者之間的聯系。學習就是通過強化強化建立刺激與反應之間的聯結。v行為主義的教學目標:是讓學生對刺激做出正確的反應,在教學中把學習材料分解成能按順序掌握的若干小步驟,并在每一步給予反饋,幫助學生完成最終的學習目標。v主要代表理論:桑代克的聯結主義、斯金納的操作條件作用等。上一級認知主義認知主義v主要學習觀點:把學習過程看作信息加工的過程,學習是個體對事物經由認識、辨別、理解從而獲得新知識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個體的認知結構將發生改變。v教學目標:認知主義的教學目標在于幫助學習者習得事物及其特性,使外界客觀事物(知識及其結構)內化為其內部的認知結構內部的認知結構。與
20、行為主義相比,重點放在引發行為的思維過程思維過程上,而不是行為本身。認知主義強調在教學設計中必須了解學習者已有的認知結構,然后設計出相應的教學。v主要代表理論:布魯納的發現學習、奧蘇貝爾的有意義學習理論等。v教學設計:重視學習者特征的分析、重視學習內容的分析以及學習策略的制定和媒體的選擇。上一級建構主義建構主義v學習觀:建構主義認為,學習不是教師傳授得到的,而是學習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會文化背景下,借助他人的(包括教師和學習伙伴)的幫助,利用必要的學習資料,通過意義建構的方式而獲得。v四要素:情境,協作,會話,意義建構v教學模式:以學生為中心,在整個教學過程中由教師起組織者、指導者、幫助者和促進
21、者的作用,利用情境、協作、會話等學習環境要素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和首創精神,最終達到使學生有效地實現對當前所學知識的意義建構的目的。v教學方法:支架式教學:搭腳手架進入情境獨立探索協作學習效果評價v概念拋錨式教學:創設情境確定問題自主學習協作學習效果評價v實例,真實問題隨機進入教學:呈現基本情境隨機進入學習思維發展訓練小組協作學習學習效果評價v復雜內容上一級人本主義人本主義v主要學習觀點:主張研究人的整體意識性、人的尊嚴、價值及其本性;強調“以學生為中心”,著眼于學生獨立性、創造性的發展和人格的自我體現。v適用情況:適于對學生完善的人格的培養,對個性強、性格孤僻的學生的教育。v教學設計
22、:重視合作學習和發揮學生主動性,重視學習動機、情意教育,支持雙主教學設計上一級教學設計的概念教學設計的概念v教學系統設計(Instructional System Design,簡稱ISD),通常也稱教學設計(Instructional Design),這門學科實踐性很強,綜合了多種理論和技術的研究成果。教學設計是運用系統方法,將學習理論與教學理論的原理轉換成對教學目標與教學內容的分析、教學策略與教學媒體的選擇、教學活動的組織以及教學評價等教學環節進行具體計劃的系統化過程。何克抗,2001教學設計是指運用系統方法,將學習理論與教學理論的原理轉換成對教學資料、教學活動、信息資源和評價的具體計劃的
23、系統化過程。”史密斯、雷根,1999 更多定義v理論基礎:系統論、學習理論、教學理論和傳播理論。 v教學系統的構成要素四要素說:教育者,教育信息,教育媒體,受教育者四要素說:教師,學生,課程,教學條件三要素說: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措施v教學設計模板思維導圖教學設計的作用教學設計的作用v有利于教學理論與教學實踐的結合有利于教學理論與教學實踐的結合v有利于教學工作的科學化,促進青年教師的快速成有利于教學工作的科學化,促進青年教師的快速成長長 v有利于科學思維習慣和能力的培養,提高發現問題、有利于科學思維習慣和能力的培養,提高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v有利于現代教育技術應用的不斷深化
24、,促進教育技有利于現代教育技術應用的不斷深化,促進教育技術的發展術的發展深層次的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 思維導圖二、二、教學設計的一般過程和主要環節教學設計的一般過程和主要環節v三類教學設計傳統教學設計(面向教師的教)建構主義環境下的教學設計(面向學生的學)主導主體的教學設計(學教并重)v教學設計的一般過程v不同理論指導下的教學設計模型肯普模式史密斯雷根模式 思維導圖傳統教學設計傳統教學設計v特點:以教師為中心,教師利用講解、板書和各種媒體作為教學的手段和方法向學生傳授知識;學生則被動地接受教師傳授的知識 ;v主要環節有:1. 教學目標分析確定教學內容及知識點順序2.學習者特征分析確定教學起點,以
25、便因材施教3.確定教學方法、策略4.選擇教學媒體并設計資源5.實施教學,并在教學過程中作形成性評價6.根據形成性評價得到的反饋進行調整v理論基礎:“傳遞-接受”教學理論和行為主義的“刺激-反應”學習理論 上一級建構主義環境下的教學設計建構主義環境下的教學設計v以學生為中心,在整個教學過程中由教師起組織者、指導者、幫助者和促進者的作用,利用情境情境、協作協作、會話會話等學習環境要素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和首創精神,最終達到使學生有效地實現對當前所學知識的意義建構意義建構的目的。v設計環節有:教學目標分析學習情境創設信息資源的提供與設計自主學習策略設計組織協作學習組織與指導自主發現、自主探究
26、(學習效果評價設計)v理論基礎 :建構主義學習理論 上一級雙主模式的教學設計雙主模式的教學設計v教師為主導,學習為主體。Blending Learningv設計環節有:教學目標分析確定教學內容及知識點順序學習者特征分析確定教學起點,以便因材施教教學策略的選擇與活動的設計學習情境設計教學媒體選擇與教學資源的設計教學過程中作形成性評價并根據評價反饋對內容和策略進行調整v理論基礎:既有“傳遞-接受”教學理論和行為主義學習理論,也有建構主義的教學理論和學習理論 上一級教學設計的一般過程教學設計的一般過程v分析教學需求v分析教學內容v分析學習者特征v闡明學習目標v制定教學策略v選擇和利用教學媒體v評價設
27、計成果上一級分析教學目標分析教學目標v新課程標準對學科教學目標的要求:知識與技能,會讀、會寫、知道、理解、培養能力、能夠等過程與方法,經歷、感受、體驗、討論、合作和交流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提高興趣、形成認識、培養情感、樹立意識等v布盧姆的教學目標分類理論布盧姆的教學目標分類理論v表述教學目標四要素(ABCD模式):A(audience)對象:闡明教學對象或對象:闡明教學對象或學習的主體學習的主體B(behaviour)行為:說明通過學習后,學習者應能做什么。行為:說明通過學習后,學習者應能做什么。用行為動詞和動賓用行為動詞和動賓結構短語表述教學目標。結構短語表述教學目標。C(condition
28、)條件:規定達到上述行為在什么條件下產生。條件:規定達到上述行為在什么條件下產生。D(degree)標準:規定達到上述行為的最低標準。標準:規定達到上述行為的最低標準。v如:如:學生通過觀察圖片和閱讀課文,能夠說出趵突泉的2個突出特點 學習新單詞moon,star,sun,earth, 擴大學生詞匯量,為自主學習和閱讀奠定基礎;通過演示圖片,矯正學生日常行為習慣,培養學生環保意識。思維導圖常見行為動詞分析學習者特征分析學習者特征v認知結構:按照奧蘇貝爾的定義,認知結構是指個體的觀念的全部內容和組織,或者就教材而言,指個體關于特殊知識領域的觀念的內容和組織。有意義學習的發生與習得意義的保持皆取決
29、于認知結構的狀況,隨學習者的認知結構而變化。v意義建構:同化,順應 v認知結構變量:可利用性,可分辨性,穩固性v學習者特征:首要的要分析學習者的年齡特征智力因素:知識基礎,認知能力,認知結構變量非智力因素:興趣,動機,情感,意志,性格等信息技術環境下學習的技能要求、認知心理特點及個性心理特征v相似性特征和差異性特征思維導圖教學策略選擇與活動設計教學策略選擇與活動設計v教學策略與教學模式教學方法:在教學過程中 ,教師和學生為了達到教學目標,由教學原則指導,借助教學手段(工具、媒體或設備)而采取的教與學相互作用的活動方式。教學策略:講授法,演示法,討論法,實驗法教學模式:教育理論指導下多種方法策略
30、穩定的組合運用v教學組織策略宏策略:細化理論(Elaboration Theory,簡稱ET)微策略:成分顯示理論(Component Display Theory,簡稱CDT) v先行組織者教學策略:奧蘇貝爾,同化上位組織者:新觀念類屬原有觀念下位組織者:新觀念包涵原有觀念 并列組織者:新觀念與原有觀念既不存在類屬關系,也不存在總括關系,但卻具有某種共同或相關屬性的情況。 思維導圖學習情境設計學習情境設計v學習情境:泛指一切作用于學習主體,并能引起學生產生一定情感反應的客觀環境。v分類情境呈現的內容:故事情境,問題情境,資源情境,虛擬實驗情境等情境的真實性:真實情境,模擬真實情境,虛擬現實情境情境所支持的學習:自主探究情境,使用學習情境v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慢性缺血性心臟病的健康宣教
- 2024屆天津河北區中考試題猜想數學試卷含解析
- 競選圖書館管理部
- 應收賬款管理開題答辯
- 文化價值觀培訓
- 2025合同范本食堂肉類采購合同
- 貴州季期第三實驗校2024年中考數學對點突破模擬試卷含解析
- 貴州省畢節織金縣2024年中考四模數學試題含解析
- 知識能力技術
- 2025標準臨時工作合同模板
- 礦石采購合同范本
- 2023學年完整公開課版《認識洗衣機》
- 熱力管道裝置工程施工記錄表
- 特殊過程焊接工藝確認
- 平移和旋轉的應用
- GB/T 8411.3-2009陶瓷和玻璃絕緣材料第3部分:材料性能
- GB/T 4857.17-2017包裝運輸包裝件基本試驗第17部分:編制性能試驗大綱的通用規則
- “兩區三廠”專項施工方案
- 汽車消聲器設計課件
- 調試報告-交換機
- 屋面防水施工技術PPT (2020,44P)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