縣消除瘧疾評估報告_第1頁
縣消除瘧疾評估報告_第2頁
縣消除瘧疾評估報告_第3頁
縣消除瘧疾評估報告_第4頁
縣消除瘧疾評估報告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6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晴隆縣消除瘧疾評估報告為達到消除瘧疾的目的,保障廣大人民群眾身體健康,我縣消除瘧疾項目工作在縣委、縣政府、縣衛生行政部門的領導下,在上級業務部門的指導下,各級瘧疾防治業務人員認真負責,消除瘧疾行動工作順利開展,近期省、州瘧疾考核評估組將到我縣開展考核評估工作,根據衛生部中國消除瘧疾行動計劃2010-2020年、貴州省消除瘧疾行動計劃、關于印發(貴州省消除瘧疾工作資料收集方案)的通知(黔疾控辦發【2012】143號)、關于轉發衛生部(消除瘧疾試點縣考核評估實施細則)和(消除瘧疾考核評估方案)的通知(黔疾控辦發【2012】148號)、貴州省瘧疾風險評估方案、黔西南州消除瘧疾考核驗收實施方案等要求,

2、我縣積極開展自查風險評估工作,現將自查情況報告如下:一、基本情況 全縣共有14個鄉鎮,91個行政村,5個社區,下設37個居民小組,1288個自然村寨,總人口數336572人,99879戶,全年常住人口24.7萬人。位于貴州省西南部,東經105110525,北緯25332611。面積1327.3平方千米,睛隆縣屬高原峽谷區,最高海拔2025米,最低海拔543米,地形復雜,立體氣候明顯。經濟條件相對落后,財政收入約5.12億元,農村居民可支配收入4088元。全縣現有二級綜合醫院1所,衛生監督所1個,疾病控制中心1個,婦幼保健站1個,鄉鎮衛生院14個,私立醫院6所。每千人享有衛生技術人員1.75人。

3、二、背景資料(一)、瘧疾流行及其危害瘧疾俗稱“打擺子”,系按蚊傳布。由于歷史和社會的原因,在相當長的一段時期,瘧疾嚴重危害我縣人民的生命安全,是遍布全縣、發病最多的一種傳染病,瘧疾的年年流行,群眾稱之晴隆縣是“瘴癘之鄉”,在群眾中還流傳著“八月谷子黃,擺子鬼上床,十有九人病,無人送藥湯”的民謠。據資料記載:民國三十三年(1944年),僅中魯大區夏季疫情報告,瘧疾發病259例,死亡66例。民國三十七年(1948年),縣衛生院報告,夏季瘧疾發病193例,死亡54例;秋季505例,死亡267例,這些資料僅是零星片斷。據老年人回憶,我縣瘧疾流行歷史悠久,解放前, 晴隆縣花貢鎮、沙子鄉、廖基鄉、地久鄉瘧

4、疾流行甚為嚴重,每年秋季流行季節,倒在田邊、睡在路旁的瘧疾病人,到處可見。當地群眾流傳許多的民謠;如“花貢有個花貢村,提起擺子好傷心,過去周家幾十戶,現在只剩周正清”;雞場區廖基鄉民謠說“好子廖基箐,水冷石頭硬,來時騎大馬,出門柱拐棍”。這些民謠,充分反映當地人民遭受瘧疾摧殘的真實寫照,在不良的社會制度下,不可能進行長期有效的抗瘧措施,這是瘧疾流行的主要原因。建國后,黨和政府對瘧疾防治非常重視,相繼建立健全衛生醫療機構,開展防病治病。1952年,省防疫大隊來我縣協助開展抗瘧疾工作,培訓基層衛生人員。1953年,晴隆縣在中營區花貢鎮(鄉)花納村調查,該村128戶441人,患瘧疾者414人,患病率

5、占人口90%。1952年至1986年,先后培訓抗瘧隊伍9063人次,其中:縣級衛生人員515人次,區級639人次,鄉級1577人次,村級2133人次,村民小組1499人次;社會力量送藥員2700人次。這支抗瘧隊伍遍及全縣各個村寨,對瘧疾開展全面的普查、查治。(二)、瘧疾調查建國以來,據調查統計,我縣瘧疾發病出現三起三伏,1953年,全縣瘧疾發病6993例,年發病率占總人口701.1/萬,1959年為0.78/萬;1961年又上升為78.59/萬;1967年降到8.5/萬;1970年上升到40.03/萬;出現這種情況都是由于當時一些特殊原因導致防治不力而造成。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后,黨委和政府非常

6、重視,在業務部門的指導下,對瘧疾防治采取綜合措施,加強管理,基本控制了瘧疾的流行。1987年至2002年共發病67例,無死亡病例。2003年5例,2004年2例,2005年1例,2010年1例(輸入病例),2011-2013年無病例發生。(三)、傳染媒介調查按蚊是傳播瘧疾的主要媒介,1953年省防疫大隊來晴隆縣開展抗瘧工作,在蓮城區沙子鄉龍窩寨村作按蚊密度成蚊調查,該村129戶、64人居住點中,村寨周圍是常年不干的稻田,四周雜草叢生,是按蚊孳生的良好場所,白天在牛房捕獲按蚊338只,其中:中華按蚊304只,占捕獲數的90%,微小按蚊4只,占1.2%;其它30只,占捕獲數的8.8%,每平方市尺捕

7、獲數為3.3只。(四)、脾腫調查瘧疾病人反復發熱致使脾臟腫大,隨著發病增多,脾腫率亦隨之上升。1953年,晴隆縣用黑蓋氏五級分類法,在蓮城區孟寨鄉檢查187人,脾腫者171例,脾腫率占91.4%;在中營區花貢鄉華納村調查了312人,脾腫者285例,脾腫率占91.3%。同年,省防疫站在沙子鄉龍窩寨村調查,該村12戶64人,檢查53人,脾腫者34人,脾腫率為64.15%。其中:一度19人,二度10人,三度5人。1958年,曾在全縣范圍內對瘧疾性脾腫開展全面積普查,其普查結果資料失存。1963年,對沙子等地居民抽查2738人,脾腫者474人,脾腫率為17.3%。1975年,抽查地久、箐口、孟寨、大廠

8、、沙戈、花貢6個鄉共查1358人,脾腫者510例,脾腫率為37.6%。1979年,在中營、沙子等地抽查360人,脾腫為零。由于抗瘧工作的深入開展,瘧疾發病率逐年下降,瘧疾性脾腫隨著下降,最終消失。(五)、瘧疫防治建國后,我縣一直把瘧疾防治工作為防病治病工作重點,采取綜合措施,投入大量人力、物力,開展群眾性的防瘧滅瘧工作。在1951年至1952年期間對瘧疾防治僅限于縣醫院門診,采取發現1例,治療1例的辦法。從1953年起,對瘧疾開展普查、普治,國家免費供應防治藥品,開始進行春季抗復發治療。從1960年起,進行高峰前服藥和化防服藥。從1972年起,對現癥病人根治。1982年起又進行病灶點處理服藥和

9、假定性治療。由于抗瘧工作的不斷深入發展,從60年代控制階段發展到80年代凈化階段,抗瘧藥品也不斷地更新換代,從建國初期的喹寧、阿的平過渡到新樂君而發展到高效的氯喹、伯喹、乙胺嘧啶等。1953年至1987年,瘧疾春季抗復發治療,流行高峰前服藥、化學預防服藥、病灶點服藥、假定性治療,詳見瘧疾防治表1,其他見表2、表3。 晴隆縣1953-1987年瘧疾防治情況一覽表表1年份春季抗復發治療流行高峰前服藥化學預防病灶點服藥人數現癥病人根治數假定性治療人數村寨數總人數服藥人數村寨數總人數服藥人數服藥人數1953122239210119545447434320195533335032741956202198

10、210119575051004874196035342235443027332450196345473545214802196710129412161971414473438119724347304552869123197312133212781416421571140419741617541677421170197523237722631782761976242651255328356101977485140477116019787280127534961510197957583155322877272198018224320184419816247190303519821612305111

11、64576763198361832803919841482301985151895121175161611986151895142322106911101987341219總計6717272363588764375405119972572418483晴隆縣1989年至2013年瘧疾發病統計表表2年份1989199019911992199319941995199619971998199920002001發病數120915126652215年份200220032004200520062007200820092010201120122013發病數1652100001000晴隆縣1989年至2013年

12、四熱病人血檢統計表表3年份鏡檢數(張)結果年份鏡檢數(張)結果1989年10541檢出帶蟲1例1990年12243檢出帶蟲2例1991年128821992年12189帶蟲5例1993年12689帶蟲15例1994年12145帶蟲12例1995年13088帶蟲1例1996年11154帶蟲6例1997年10685帶蟲5例1998年307陽性2例1999年126陽性2例2000年153陽性1例2001年46陽性5例2002年35陽性16例2003年54陽性5例2004年24陽性2例2005年24陽性1例2006年3無陽性2007年3無陽性2008年15無陽性2010年428無陽性2011年2093無

13、陽性2012年3029無陽性2013年3000無陽性開展重點滅蚊的部份情況:1989年,312戶,滅蚊面積14800;1990年,1346戶,滅蚊面積211562;1991年,1309戶,滅蚊面積110743;1992年1985戶,滅蚊面積98745。預防服藥:1989年對高瘧區的沙子鄉6個村寨和沙戈鄉小寨村共1346戶用方案四進行全民一次服藥6717人,抗復發服藥1人。1990年,對高復發治療55人,病家服藥9人,流行高峰前服藥27人。1991年,對全縣有瘧史的村寨共4區5鄉14個村,72個自然村寨進行近3年有瘧史回顧性調查,對有癥狀者給予涂片鏡檢和服藥,共調查3328戶16872人,抗復發

14、治療72人。1992年,對全縣有瘧史的村寨進行近2年瘧史回顧性調查,抗復發治療33人,假定性治療35人;疫點處理服藥1271人,流動人口服藥 20人。1993年,抗復發治療1309人,春抗服藥23人,外來流動人口登記血檢51人,冊亨外出回歸檢出2例間日瘧、云南河口外出回歸檢出13例惡性瘧,化防服藥288人次。1994年,春抗服藥36人,大廠鎮地久一帶發生一次瘧疾復發,帶蟲發病8例,均采用方案五進行根治。為防止瘧疾傳播,對當地居民進行全民化防服藥共5個村11個自然村寨給予服藥2534人。1995年,對1994年發病的病例進行春抗治療,服藥23人。對外出回歸人員血檢18人,發現帶蟲病5例間日瘧,均

15、給予雙療程根治,對病人家周圍人群服藥85人。1996年,春抗服藥7人。1997年春抗服藥6人。1998年至2005年,按新方案,重點作好瘧疾、疑似瘧疾病人,以及外出回歸人員和高瘧區人群的監測。2006年至2013年無病例發生(其中2010年1例間日瘧為輸入性病例)。三、保障與能力建設為貫徹落實省衛生廳等13個部門關于轉發中國消除瘧疾行動計劃 (2010-2020年)的通知(黔衛發【2010】110號)文件精神,進一步加強有關部門之間的協調,促進晴隆縣消除瘧疾行動各項工作順利開展,晴隆縣人民政府辦公室文件關于成立晴隆縣消除瘧疾管理工作領導小組的通知(晴府辦發【2012】107號)、晴隆縣衛生和食

16、品藥品監督管理局關于成立晴隆縣衛生和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消除瘧疾工作領導小組的通知(晴衛食藥監發【2012】83號)、關于建立晴隆縣瘧疾防治工作網路的通知(晴衛食藥監發【2012】84號)、關于將晴隆縣發熱病人納入瘧疾常規檢查的通知(晴衛食藥監發【2012】85號)、關于成立晴隆縣消除瘧疾技術指導小組的通知(晴疾控字(2012)第13號)、關于下達2012年瘧疾病原學監測任務的通知(晴疾控字(2012)第14號),制定了晴隆縣消除瘧疾行動計劃(20102020年)工作實施方案、晴隆縣2011年瘧疾防治與監測計劃、晴隆縣瘧疾防治健康教育工作實施方案等。瘧疾項目工作安排專人負責,建立工作制度,建立瘧

17、疾工作隊伍,每個鄉鎮政府、衛生院至少1人負責瘧疾常規工作。完善實驗室檢測能力,配備實驗室檢測儀器及物資儲備,我縣疾控中心安排4名中級職稱檢驗師負責瘧疾血片檢驗工作。四、2010年至2013年工作開展情況1、涂片任務完成情況 自2010起我縣共完成瘧疾涂片血檢任務8602張,分別為2010年482張, 2011年2093張, 2012年3029張,2013年3000張。均未發現陽性病例。2、培訓情況 三年來共培訓有資料體現的4次,培訓人數140人次,培訓內容包括,瘧疾檢測防治知識、瘧疾實驗室診斷、臨床診斷、涂片要求、常規檢測、資料收集等。培訓人員有縣人民醫院、14個鄉鎮衛生院、6所私立醫院、縣疾

18、控中心等相關人員,均通過考核合格。3、健康宣傳 結合“4.26全國瘧疾宣傳日”及“9.28狂犬病宣傳日”我中心分別在縣中心街每年開展兩次瘧疾宣傳。通過懸掛橫幅、擺放展板、口頭宣傳、發放宣資料、設立咨詢臺等方式進行宣傳,接受群眾自愿咨詢人員1500余人,發放宣傳單20萬余份。4、督導情況 每年我中心分別于7月、11月開展督導工作,共督導104個鄉鎮次,通過督導及時了解鄉鎮對發熱病人的涂片情況,每月主動監測情況,開展培訓情況,宣傳教育等情況,同時發現鄉鎮存在一定的問題,并及時要求整改,為今后瘧疾防治,保護人民群眾生產生活提供科學的防控依據,及時提出防控措施。5、常規主動監測 2012年我縣將“三熱病人”納入常規監測,每個鄉鎮全年監測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