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幼兒園課程11-22_第1頁
第六章幼兒園課程11-22_第2頁
第六章幼兒園課程11-22_第3頁
第六章幼兒園課程11-22_第4頁
第六章幼兒園課程11-22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51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第六章 幼兒園課程設計與生態環境利用 0【知識目標知識目標】1.領會幼兒園課程的概念、特點和幼兒園課程價值的內涵。2.理解幼兒園課程設計的兩種基本模式。3.掌握幼兒園課程實施和幼兒園課程評價中的基本問題。4.了解幼兒園課程與生態環境之間的關系,并對幼兒園生態環境的創設形成初步的認識。【技能目標】1.運用幼兒園課程的基本原理分析幼兒園教學實踐中存在的問題。2.嘗試提出解決教學實踐問題的策略和思路。3.形成從事幼兒園課程設計和組織的能力與素養。幼兒園課程設計與生幼兒園課程設計與生態環境利用態環境利用幼兒園課程概述幼兒園課程概述幼兒園課程設計幼兒園課程設計幼兒園生態環境利用幼兒園生態環境利用 幼兒園

2、課程的界定幼兒園課程的特點幼兒園課程的價值幼兒園課程設計的內涵幼兒園課程設計的模式 幼兒園課程的實施 幼兒園課程的評價 幼兒園課程與生態環境幼兒園生態環境創設原理幼兒園戶內環境創設與利用幼兒園戶外環境創設與利用【知識導圖知識導圖】第一節第一節 幼兒園課程概述幼兒園課程概述( (一一) )課程概念課程概念 1. 1. 課程的詞源分析課程的詞源分析 “課程”一詞最早出現在唐代唐代 。 在西方教育史上,“curriculum”課程一詞最早出現在英國教育家斯賓塞(HSpencer,1820-1903)發表的什么知識最有價值。 一、幼兒園課程的界定一、幼兒園課程的界定2.2.四種典型的課程定義四種典型的

3、課程定義: :(二)幼兒園課程概念(二)幼兒園課程概念 1.1.國內的幼兒園課程定義:國內的幼兒園課程定義:幼兒園課程即教育活動幼兒園課程即教育活動幼兒園課程即有益的學習經驗幼兒園課程即有益的學習經驗幼兒園課程即教學科目幼兒園課程即教學科目2.2.國外的幼兒園課程定義國外的幼兒園課程定義: 英國基礎教育階段 (35歲)課程標準將幼兒園課程定義為:幼兒在機構中所做、所見、所聽或所感覺到的任何事情,包括經過計劃的和未經計劃的內容。” “美國學前教育專家伯納德斯波戴克(Bernard Spodek)認為學前課程是學前課程是教師為教師為在園兒童提供的有組織的經驗形式。在園兒童提供的有組織的經驗形式。二

4、、幼兒園課程的特點二、幼兒園課程的特點幼兒園課程關注幼兒人格的健全發展關注幼兒人格的健全發展幼兒園課程圍繞幼兒的生活圍繞幼兒的生活而展開幼兒園課程能有效促進人與人之間、人與環境之間的互動有效促進人與人之間、人與環境之間的互動幼兒園課程關注幼兒經驗的建構關注幼兒經驗的建構幼兒園課程具有開放性,促進多方參與和利用多種資源具有開放性,促進多方參與和利用多種資源幼兒園課程應體現中國傳統文化與地區特色體現中國傳統文化與地區特色 三、幼兒園課程的價值三、幼兒園課程的價值(一)幼兒園課程價值的概念一)幼兒園課程價值的概念 即學前課程的決策者、設計者、實施者及學習者的需要同學前課程的屬性之間滿足和被滿足的關系

5、”。(二)幼兒園課程的個人價值和社會價值(二)幼兒園課程的個人價值和社會價值幼兒園課程的社會價值:幼兒園課程的社會價值:對我國教育事業的整體發展有著重要影響 以及幼兒園課程對家庭和社會也具有著不可忽視的重要價值 幼兒園課程的個人價值:幼兒園課程的個人價值:表現在幼兒園課程對幼兒個體身心發展的價值以及對幼兒最基本的情緒情感的建立、對自我的初步認知以及形成對周圍的環境和事件的健康的反應方式都會產生直接影響。【資料貼吧】 美國重視兒童早期發展美國重視兒童早期發展 “美國幾項長達20-30年的學前教育的追蹤研究,如開端計劃的研究和帕里學前教育方案的研究均顯示:以來自于家庭經濟狀況差、父母文化水平低的社

6、會處境不利的兒童為對象的補償性學前教育,能成功地打破消極的貧窮循環圈(即童年期的貧窮常常導致兒童學業失敗,進而導致其成年期的貧窮,如失業、靠救濟金生活等等),使這些兒童因認知、語言、社會性等各方面能力發展得更好,而更有可能完成高中學業并獲得工作上的成功,能夠自立而不是依靠社會福利,更有可能組建家庭并對婚姻生活忠實,減少對特殊教育的需求,青少年犯罪、未成年懷孕的可能性更小。” “全美早期教育協會組織專家設計的從出生到8歲幼兒早期教育適宜性發展方案,對美國的學前課程實踐產生了很大的影響。在美國早期教育工作者中,該書已成為最受歡迎的指導性參考資料之一,被譽為美國早期教育的圣經。該方案提出早期教育領域

7、也應當根據有關幼兒發展與學習的現代知識來檢驗自己的實踐。雖然早期教育質量受許多因素影響,但是決定性的因素是在教育實踐中應用關于幼兒發展知識的程度即教育方案對發展的適宜程度,適宜發展性。” (三)幼兒園課程價值的文化視角(三)幼兒園課程價值的文化視角 從中華民族特有的傳統文化中篩選出對學前教育具有積極意義的價值觀念,從而審視和說明幼兒園課程在價值選擇中應具有怎樣的教育導向。1.1.幼兒園課程是使幼兒知?還是幼兒自然知?幼兒園課程是使幼兒知?還是幼兒自然知?2.2.幼兒園課程是口耳之學?還是身心之學?幼兒園課程是口耳之學?還是身心之學? 【資料貼吧】 明代教育家王守仁簡介明代教育家王守仁簡介 王守

8、仁(1472年-1529年),字伯安,號陽明,謚文成,紹興府余姚人(今浙江余姚人),祖籍紹興府山陰縣,幼年時隨父遷居紹興府城。因他曾在余姚陽明洞天結廬,自號陽明子,故被學者稱為陽明先生,后世現在一般都稱他為王陽明,其學說世稱“陽明學”。王陽明生于明朝中葉,此時政治腐敗、社會動蕩、學術頹敗,陽明子試圖力挽狂瀾,拯救人心,乃發明“身心之學”,倡良知之教,修萬物一體之仁。陽明子不僅是宋明心學的集大成者,一生事功也是赫赫,故稱之為“真三不朽”。其學術思想在中國、日本、朝鮮半島以及東南亞國家乃至全球都有重要而深遠的影響。第二節第二節 幼兒園課程設計幼兒園課程設計“幼兒園課程設計幼兒園課程設計”是在一定教

9、育理念指導下,對幼兒園課程從設計到實施所進行的系統的和整體的規劃。 一、幼兒園課程設計的內涵一、幼兒園課程設計的內涵二、幼兒園課程設計的模式二、幼兒園課程設計的模式(一)目標模式(一)目標模式 “目標模式是根據課程設計者對學習者行為變化的期望而確定的教育目標進行課程設計的思路”。該模式以科學實證主義哲學為指導思想,受行為主義心理學影響,將教育目標作為課程設計的基礎與教育目標作為課程設計的基礎與核心核心,是課程設計的經典模式、傳統模式。代表人物代表人物: :“現代課程理論之父”拉爾夫泰勒(R.W.Tyler )主要觀點:主要觀點: 拉爾夫泰勒的課程與教學的基本原理一書被公認為是目標模式成為一種理

10、論模式的標志。泰勒在書中提出了四個基本問題:1.學校應該達到哪些教育目標?2.提供哪些教育經驗才能實現這些目標?3.怎樣才能有效地組織這些教育經驗?4.我們怎樣才能確定這些目標正在得到實現。 其中,后三個方面的設計都是圍繞第一個教育目標而展開。(二)過程模式(二)過程模式 過程模式是在對目標模式批判的基礎上建立的,“是指設計中詳細地說明所要學習的內容,所要采取的方法以及該活動中固有的標準,學生所創造的最終產品,不是按照行為事先制定出來,而是在事后借助那些建立在該知識形式中的標準來加以評價。” 過程模式是以教學過程為關注點,以教學內容和教學過程中的各種原理為中心,主張課程設計的任務是選擇活動內容

11、。代表人物:代表人物:英國課程理論家斯滕豪斯(L. Stenhouse) 主要觀點:主要觀點: 過程模式是以教學過程為關注點,以教學內容和教學過程中的各種原理為中心,主張課程設計的任務是選擇活動內容。 提倡學生主動的學習活動和建構,鼓勵學生創造性地參與活動,培養學生發現和探究學習的能力。 “教師即研究者” 關注過程性評價【資料貼吧】 拉爾夫拉爾夫WW泰勒簡介泰勒簡介 拉爾夫W泰勒(Tyler,R.W.)是美國當代著名的課程和評價專家,享有“課程理論之父”、“教育評價之父”和“行為目標之父”之稱。泰勒于1902年出生于美國芝加哥市。1927年在芝加哥大學獲哲學博士學位。1933年應美國進步教育協

12、會的邀請,到俄亥俄州立大學參與領導了美國現代教育史上聞名的“八年研究(Eight-year Study,19341942)”課程實驗。1938年應當時的芝加哥大學校長赫欽斯(Hutchins,R.M.)之邀,出任該校教育系主任。 20世紀30年代至40年代,美國著名教育專家、課程理論專家拉爾夫泰勒(Tyler)是現代課程理論的重要奠基者,是科學化課程研究的集大成者。由于對教育評價理論、課程理論的卓越貢獻,泰勒被譽為“現代課程理論之父”、“當代教育評價之父”,其關于課程基本原理最完美、最簡潔、最清楚闡述的泰勒原理也被公認為是里程碑式的課程研究范式,因此,泰勒是課程論成為專門、獨立學科時期的里程碑

13、式的代表人物。勞倫斯勞倫斯斯坦豪斯簡介斯坦豪斯簡介 勞倫斯斯坦豪斯((Lawrence Stenhouse)(1926-1982),英國著名的課程理論家,在教育研究和探討課程的設計發展方面做出了卓越貢獻。同時,他還是東英吉利大學應用教育研究中心的創始人之一。他在進行了大量的理論研究并吸收了英國許多課程編制的實踐經驗的基礎上,提出了著名的“過程模式”課程理論。斯坦豪斯在從事“過程模式” 研究之時,曾對泰勒的“目標模式” 作了詳細分析和批判。 在批判、反思目標模式的基礎上,斯坦豪斯產生了過程模式的最初構想,主要體現在其代表作課程研究與編制導論一書中。斯坦豪斯認為,課程的研究和開發應該是一個動態的、

14、持續發展的過程,課程的設計應該是研究、編制、評價合而為一的。人們可以通過詳細說明內容和過程中各種原理的方法,來合理地設計課程,而不必用目標預先指定所希望達到的結果。 (1)在具體課程設計依據方面,過程模式強調通過詳細說明知識內容和過程原則的方法來編制課程。課程內容是指那些能夠反映學科領域內在價值的概念、原則和方法;過程原則是指導整個課程活動過程的總要求或總目標。但此總目的不同于目標模式的預定目標,它并不構成最后的評價依據,是非行為性的,主要功能是概述教育過程中可能出現的各種學習結果,并使教師明確教學過程中內在的價值標準及總體要求,而不指向對課程實施的最后結果的控制。 (2)在課程內容的選擇方面

15、,斯坦豪斯根據其教育目的在于傳授知識、發展智力的教育觀,認為應該通過分析公共文化價值,研究知識本質,來尋找有關課程內容的選擇原則。他認為知識不是一種現成的讓學生接受的東西,而是思考的對象,因此贊同赫斯特對“知識形式”的解釋和布魯納學科基本結構的思想,認為教學要傳授學科結構特有的概念和過程。 (3)在課程內容組織和教學方面,斯坦豪斯強調既要使之清楚地反映各學科領域的基本概念、過程和方法,又要能被普通教師教給普通學生,因此,他選擇了布魯納的螺旋式課程組織。斯坦豪斯認為,這不僅有利于反映知識形式,而且有助于學科知識和能力的統一。在課堂教學中,斯坦豪斯提倡采用討論法,因為這種方法有助于加深對課程的理解

16、,能夠促進知識的個別化,還可以提高學生的思考能力。(三)目標模式和過程模式的比較(三)目標模式和過程模式的比較比較點比較點 目標模式目標模式 過程模式過程模式 教育觀教育觀教育是實現既定目標 教育使人更有自由、更有創造性 知識觀知識觀 知識是固定的讓人接受的信息 知識是思維的載體 課程目標特點課程目標特點 精細、終極狀態 寬泛、動態變化 課程目標來源課程目標來源 分解和對應教育目標 過程中學生的興趣 課程目標的作用課程目標的作用 控制、束縛 引導課程關注點課程關注點 目標達成、結果 過程、學生的滿足 教學方法教學方法 講授、傳遞 討論、探究 教師角色教師角色 課程的執行者 參與者、討論主持人

17、教師要求教師要求 技能性強、短期培訓 觀念和能力要求高、長期學習 學生角色學生角色 接受者 建構者、探索者 教學調控手段教學調控手段目標控制、易操作過程中的教育原則、難把握 課程效果課程效果 明顯、快速、滿足度低 不明顯、長遠 課程評價課程評價 指標明確、評價簡易 較模糊、評價較難 Company LogoCompany L海量海量PPTPPT模板免費模板免費下載下載三、幼兒園課程實施三、幼兒園課程實施(一)幼兒園課程實施的價值取向(一)幼兒園課程實施的價值取向忠實取向忠實取向相互適應取向相互適應取向課程創生取向課程創生取向(二)幼兒園課程實施的途徑(二)幼兒園課程實施的途徑 幼兒園課程是通過

18、幼兒園一日生活中的教育活動來實施,我們把幼兒園一日教育活動分為三種類型:生活活動、游戲活動與教學活動。生活活動、游戲活動與教學活動。1.1.生活活動:生活活動:是指滿足幼兒基本生活需要的活動,主要包括進餐、睡眠、盥洗、整理物品等活動。生活活動的目標是培養幼兒形成良好的生活衛生習慣,具有生活自理能力,形成樂于為集體服務的態度,萌發愛勞動的情感,增強責任感和獨立性。2.2.游戲活動游戲活動(1)主動性游戲和被動性游戲 (2)手段性游戲和目的性游戲 教師在組織幼兒進行游戲活動時要注意兩個方面:第一,保證幼兒有充分的游戲活動時間。 第二,提供豐富的材料。 3.3.教學活動教學活動(1)注重對幼兒原有經

19、驗的挖掘。(2)注重對幼兒整體性心理經驗的挖掘。(3)注重對幼兒新經驗的挖掘。 (三)幼兒園課程實施的形式(三)幼兒園課程實施的形式 從幼兒園課程實施中幼兒參與的人數規模來看,幼兒園課程的實施形式可分為三種:集體活動、小集體活動、小組活動和個別活動。組活動和個別活動。1.1.集體活動:集體活動:即全班活動,是全班幼兒在同一時間內參與教師組織的活動,教師有計劃、有目的的對幼兒的學習活動進行引導和支持。集體活動的效率之高就在于教師是在有限的時間內面向最多的孩子,能幫助幼兒建立初步的集體感、發展社會交往的技能。 2.2.小組活動小組活動 即分組活動。通常是幼兒被分成若干組之后,再參與教師安排的教學活

20、動。小組活動為幼兒提供了更多的與同伴、與教師交流、討論、分享與合作的機會,讓幼兒可以按照自己的進度和方式與環境中的人與物相互作用。 3.3.個別活動個別活動 源于幼兒個體自發的、自由的活動。通常,幼兒的游戲活動多以個別活動形式為主。幼兒在活動過程中可以自由交往、自由結伴、自由互動,充分地滿足幼兒的個體需要,同時,教師也能更好地因材施教,對幼兒進行更為具體地指導,照顧到幼兒的個體差異, (四)幼兒園課程實施的原則(四)幼兒園課程實施的原則1.預設性與生成性相結合原則2.教育性與生活性相融合原則3多種活動、多種形式相結合的原則4.以游戲為課程實施的基本形式的原則5.尊重個體差異的原則 6.整合多種

21、教育資源的原則7.互動性原則四、幼兒園課程評價四、幼兒園課程評價 (一)幼兒園課程評價的涵義(一)幼兒園課程評價的涵義 幼兒園課程評價幼兒園課程評價是以一定方法和途徑對幼兒園課程設計、幼兒園課程的實施及其結果等問題進行全面系統的分析和比較,對幼兒園課程的價值和效益作出判斷的過程。 (二)幼兒園課程評價的目的和作用(二)幼兒園課程評價的目的和作用幼兒園課程評價的目的幼兒園課程評價的目的: :完善課程計劃 了解幼兒的真實需求 提高教師組織和實施課程的能力 為幼兒園課程管理、決策提供依據 幼兒園課程評價的作用:幼兒園課程評價的作用:篩選作用篩選作用 、反饋作用、監督、反饋作用、監督作用作用 (三)幼

22、兒園課程評價的類型(三)幼兒園課程評價的類型 從評價的功能評價的功能和進行的時間時間上劃分為:形成性評價與終結性評價 從課程評價的方法方法上劃分為:定性評價和定量評價。 根據評價主體主體的不同劃分為:內部評價和外部評價。 根據評價對象的范圍對象的范圍劃分:整體評價、局部評價、單純評價。 根據評價的參照體系分類參照體系分類劃分:相對評價、絕對評價、個體內差異評價。(四)幼兒園課程評價的過程(四)幼兒園課程評價的過程確定評價的對象和目的確定評價的對象和目的收集評價的信息收集評價的信息整理信息整理信息分析信息分析信息得出結論并撰寫評價報告得出結論并撰寫評價報告第三節第三節 幼兒園生態環境利用幼兒園生

23、態環境利用一、幼兒園課程與生態環境一、幼兒園課程與生態環境(一)生態環境的概念及應用(一)生態環境的概念及應用 生態環境(生態環境(ecological environmentecological environment):):是“由生態關系組成的環境”的簡稱,指與人類密切相關的,影響人類生活和生產活動的各種自然(包括人工干預下形成的第二自然) 力量(物質和能量) 或作用的總和,即影響人類與生物生存和發展的一切外界條件的總和。應用:應用:教育生態學研究者以生態學原理特別是生態生統、生態平衡等原理與機制為理論依據,來探討教育系統中各個子系統之間的相互聯系,從中揭示教育發展的規律,研究教育的發展趨

24、勢和方向。(二)幼兒園課程與生態環境(二)幼兒園課程與生態環境把幼兒園課程理解為一個生態系統把幼兒園課程理解為一個生態系統為幼兒在園生活建構體現生態學思想為幼兒在園生活建構體現生態學思想的良好教育環境的良好教育環境幼兒園生態環境成為幼兒與幼兒園課幼兒園生態環境成為幼兒與幼兒園課程積極互動的橋梁程積極互動的橋梁二、幼兒園生態環境創設原理二、幼兒園生態環境創設原理(一)生態環境的創設要具有童趣性童趣性(二)生態環境的創設要具有動態性動態性(三)生態環境的創設要具有差異性差異性(四)生態環境的創設要具有育人性育人性(五)生態環境的創設要具有審美性審美性(六)生態環境的創設要具有創造性創造性(七)生態

25、環境的創設要具有安全性安全性 三、幼兒園室內環境創設與利用三、幼兒園室內環境創設與利用(一)幼兒園室內環境創設的基本要求(一)幼兒園室內環境創設的基本要求 1.符合幼兒的生理特點 2.符合幼兒的心理特點(二)幼兒園室內各功能室環境的創設(二)幼兒園室內各功能室環境的創設 班級活動室、臥室、衛生間、盥洗室(三)幼兒園室內教室環境的創設(三)幼兒園室內教室環境的創設 門窗前布置、教具物品擺放、活動區的設置 例如:1.1.班級活動室的創設班級活動室的創設(1)活動室要盡量配齊所需要的基本設備。(2)家具和設備的擺放與利用方式不同,反應不同的教育理念和師幼關系。(3)班級活動的空間要分割成若干的活動區

26、域,這些區域之間是彼此聯系的而不能完全割裂開。(4)活動室中的任何一個角落都可以被教師加以使用。 (5)班級活動室要充分地利用空間優勢。(6)各年齡班的活動室創設要體現出該年齡階段幼兒的總體特征以及群體內個體發展水平之間的差異。(7)從活動室創設的整體效果來看,要保證活動室創設在以下三方面的平衡性:能分別甚至同時開展多種組織形式的活動,滿足幼兒參與集體、小組乃至單獨活動的需要;動靜結合;寓教于樂2.2.活動區的設置活動區的設置(1)活動區的布局(2)活動區材料的投放(3)創設輕松愉悅的活動氛圍四、幼兒園室外環境創設與利用四、幼兒園室外環境創設與利用 幼兒園室外環境綠化幼兒園室外環境綠化幼兒園室

27、外游戲場地環境設計幼兒園室外游戲場地環境設計幼兒園室外小品設計幼兒園室外小品設計1幼兒園室外環境創設的要求幼兒園室外環境創設的要求幼兒園室外活動區的創設幼兒園室外活動區的創設 例如:1.1.幼兒園室外小品設計幼兒園室外小品設計(1)在設計的尺寸上要小巧,幼兒既能使用,又能欣賞。(2)室外小品的造型要簡明生動,既要能被幼兒理解,又富有創造性和想象力,帶給幼兒一種美的享受。(3)在用色上,既亮麗又雅致,既突出小品本身的獨特性,又與周圍整體環境的布置相協調,能給幼兒留下深刻的印象。2.2.幼兒園室外活動區的創設(以體育運動為例)幼兒園室外活動區的創設(以體育運動為例)(1)教師要對室外體育運動區進行

28、合理規劃(2)在規劃活動場地時,各區域之間保持安全的距離, 以避免相互干擾。(3)教師要盡可能地為幼兒提供豐富、有趣的材料,激發幼兒的活動興趣。(5)教師要定期的變換和調整活動材料。(4)教師要根據運動的目標,提供層次性的材料,切合不同運動水平的幼兒,讓每個幼兒都能找到適合自己發展水平的活動材料。【搜索快照】 國外幼兒園環境設計的相關經驗國外幼兒園環境設計的相關經驗 1. 1.室內區隔的設計同個體需要密切結合室內區隔的設計同個體需要密切結合 國外幼兒園非常重視對室內環境區隔的設計,首先,室內區隔數量較多,這說明教師為幼兒提供的活動主題多種多樣,充分展現了幼兒在感知覺、大小肌肉的動作和心理上的各

29、種需要,如美工與制作的、表演的、益智與閱讀的、木工與建筑的,為幼兒提供了多功能的豐富場所。其次,區隔后的活動空間大小不一,體現了幼兒群體在活動時多樣的組合形式。例如,有為幼兒單獨活動使用的空間,便于教師對幼兒的單獨指導。也有比幼兒單獨活動空間稍大的,適合若干幼兒以小組為單位的共同活動的空間,在小組中活動的幼兒可以彼此交流、溝通以及相互合作。另外,國外的幼兒園特別重視走廊或門廳的環境,因為走廊和門廳的環境較之班級環境而言更適合人數較多的幼兒共同活動,因此,幼兒園常常能利用這些較大的公共空間的環境組織各班級幼兒在此自由交流或在此集會。可見,空間的大小體現著幼兒間合作的規模,較小的環境便于教師因材施

30、教,較大的環境便于人際間的交流和互動,也有利于幼兒間的觀察和學習,對促進幼兒的各種學習行為和社會行為都有積極的意義。第三,區隔物靈活而多樣,根據相關資料顯示,區隔物可以是變化的矮柜、移動的屏風。也有用玩具柜、家具,或用活動架、矮圍欄分隔大小不同的活動區域。此外雙層空間也是一種區隔的好方法。看來,空間區隔的方式是專門為促進幼兒多方面發展而設計和安排的。 2. 2.室外場地是幼兒戶外的游樂場室外場地是幼兒戶外的游樂場 國外幼兒園的戶外場地是極為豐富多彩的,總結起來有以下幾個特點,第一,接近大自然。戶外環境的人工成分較少,教師們盡可能的復制大自然的原貌,例如,有土坪、草地、斜坡、土坑等。可見,戶外場

31、地越是自然化,就越能使幼兒向往,使幼兒在戶外活動的興趣有增無減。第二,活動材料極為豐富。戶外場地的材料是對幼兒戶外活動得以開展的重要支持。從研究者的介紹中,我們發現有三種活動材料。第一種為廢舊材料,水管、木樁、板條、粗棒、輪胎等。第二種為自然物,樹木、沙石等。第三種為各種大型的運動設施。第三,充分利用戶外場地的每個角落,富于童趣。例如,有供幼兒活動的階梯、木屋、帳篷、迷宮樹叢等。這些變化的設施可激發幼兒的探險精神和勇于挑戰自我的勇氣,幼兒樂此不疲。第四,幼兒在戶外活動中得到的發展是全面的,活動時也是極為自由的。從諸多研究者的描述中,我們可以感受到,教師對戶外活動中的幼兒是給予充分的自由的,因此

32、,戶外場地環境比其他環境更能愉悅和陶冶幼兒的身心,更有利于幼兒的心理健康。由此可見,國外幼兒園的室外場地不再僅僅是操場,更是幼兒盡情游戲活動的場所【案例展示】 案例一:小蜜蜂小蜜蜂 (中班節奏樂活動)(中班節奏樂活動)活動意圖:活動意圖:1.熟悉歌曲旋律,理解歌詞內容。2.根據蜜蜂發出的各種聲音,合拍地模仿和創編蜜蜂做工的動作。3.會看指揮擊樂,體驗合作的快樂。活動準備:活動準備:1.了解蜜蜂的生活習性。2.日常播放無人聲伴奏音樂,熟悉樂曲旋律。活動過程:活動過程:1.播放純音樂(無人聲音樂),引起幼兒的興趣。聽聽誰來了?2.不播放音樂,教師念歌詞,幼兒聆聽。蜜蜂忙著干什么?請再聽一次,把小蜜

33、蜂做工的順序記下來。3.結合純音樂,教師再次念歌詞。小蜜蜂先是做什么?再做什么?然后做什么?最后做什么?蜜蜂做工時會發出什么聲音?4.傾聽有歌詞的音樂。蜜蜂采花粉(做蜜糖、運輸忙、造花房)時發出什么聲音? (當幼兒回答正確后,模仿蜜蜂發出的各種聲音。)5.播放音樂,拍打穩定拍,模仿各種聲音,合拍地模仿或創編蜜蜂做工的動作。6.合作游戲。請多名幼兒與老師合作多種搬運的動作。結伴合作游戲,會用眼睛注視同伴,用動作配合同伴。7.學習看指揮,在各種聲音處敲擊樂器。拍手練習。用樂器進行伴奏。學看指揮,能及時根據指揮做出分奏和合奏反應。活動延伸:活動延伸:音樂區提供歌曲錄音磁帶,讓幼兒自由播放,反復欣賞。

34、在語言區提供蜜蜂的圖片及相關圖書,讓幼兒自由觀察、欣賞及閱讀。結合科學活動,引導幼兒觀察及了解蜜蜂的生活習性。案例二:氣球親親我(中班科學活動)氣球親親我(中班科學活動)活動意圖:活動意圖:1.幼兒感知空氣能流動的特點。2.知道被污染的空氣會影響我們的健康,激發幼兒初步的環保意識。3.幼兒從玩氣球的游戲中體驗快樂。活動準備:活動準備:1.笑臉氣球、哭臉氣球各一個,和幼兒人數相等的氣球若干。2.養有盆景的自然角。3.有關工業污染(工廠的煙囪)、交通污染(汽車、飛機、摩托車尾氣)、生活污染大氣(吸煙、焚燒垃圾等)的多媒體課件。4.代表健康娃娃和生病娃娃的小噴壺各一個,白紙兩張。活動過程:活動過程:

35、1.以猜謎語的形式引起幼兒興趣,導入主題。師:今天有個小客人要來我班做客,你們猜猜它誰?“彩色橡皮袋,寶寶都喜愛,一吹就長胖,飛到半空去。”師:可愛的氣球寶寶要和小朋友一起做游戲。幼兒分組玩氣球。(評析:以趣味的謎語導入主題,有效地調動了孩子們探索的欲望。猜一猜,玩一玩,讓孩子很自然地進入了活動,并主動建構知識經驗,為孩子愉快地進入學習做了很好的鋪墊。)2.讓幼兒感知空氣的流動性,幫助幼兒了解被污染的空氣會損害人體健康,初步了解大氣污染物的幾個來源,激發幼兒的環保意識。(1)氣球親親我。教師出示吃飽空氣的笑臉氣球,朝每位幼兒臉上噴一噴。邊親小臉蛋邊說:“親親小鼻子,鼻子聳一聳;親親小耳朵,耳朵

36、躲一躲;親親小眼睛,眼睛瞇一瞇。”師提問:“氣球在用什么親你們?”師總結:“氣球吃的是空氣,里面的空氣在我松手的時候就會跑出來親你們的小臉蛋。原來空氣是會跑、會流動的。”(2)師:“還有一位氣球寶寶想來親親你們的小臉。看看它是誰?”出示吃了被污染的空氣的哭臉氣球。師問:“咦?這位氣球寶寶好難過,為什么呢?”教師學氣球寶寶說話:“我想吃飽了和你們玩兒,可是卻吃進了被污染的空氣。我覺得嗓子干干的,鼻子癢癢的,呼吸很困難,渾身都難受。醫生說我得了空氣污染綜合癥。我不能親小朋友了,心里真難受!”師問:“這個氣球寶寶為什么不能親我們?”師:“你們見過或者感受過被污染的空氣嗎?”幼兒回答完后看課件。教師演

37、示空氣污染多媒體課件。 教師小結:大氣污染物的來源,主要有工業污染、生活中的污染(吸煙、爐灶等)和交通運輸工具污染。大氣污染物對人體的危害是多方面的,主要表現是呼吸道疾病與生理機能障礙,以及眼鼻等粘膜組織受到刺激而患病。 (評析:教師以幼兒為主體,抓住了他們好奇心、求知欲強的特點,設計了“氣球親親我”、“生病的氣球”的環節,形象、直觀,有較強的趣味性。讓孩子在輕松、愉悅的游戲活動中嘗試氣球親親小鼻子,親親小耳朵,親親小眼睛等的感覺,充分調動孩子運用多種感官探究問題,直接得出結論:空氣是流動的,是會跑的:污染的空氣有害健康,輕松自如地突破了本次活動的重點。多媒體課件的演示,聲情并茂,取材貼近幼兒的生活,達到了很好的輔助教學活動的效果。)3.小實驗:打噴嚏。師:有時大氣被污染了,我們可以看到、聞到、感覺到,可有時空氣被污染了,我們是感覺不到的。如果不小心吸進了被污染的空氣是會生病的,如現在流行的甲型H1N1流感就是通過空氣傳播的。小實驗:打噴嚏。通過兩個噴壺做的“寶寶”對著白紙模擬打噴嚏,用白紙采集噴出來的氣霧,讓幼兒猜一猜哪個是健康寶寶,哪個是生病寶寶,直觀形象地讓幼兒感知看不見的細菌的存在。教師小結:如果小朋友待在空氣不流通的地方,正好空氣被污染了,此時非常容易傳染上疾病。因此,小朋友盡量不要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