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 地貌資料 新人教版必修1_第1頁
高中地理 地貌資料 新人教版必修1_第2頁
高中地理 地貌資料 新人教版必修1_第3頁
高中地理 地貌資料 新人教版必修1_第4頁
高中地理 地貌資料 新人教版必修1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5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高中地理 地貌資料 新人教版必修1名稱起源1928年,獲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地質學碩士學位的礦床學家馮景蘭,在我國粵北仁化縣注意到了分布廣泛丹霞山(廣東省仁化縣)的第三紀(6500萬年165萬年前)紅色砂礫巖層。在丹霞山地區,厚達300-500米的巖層被流水、風力等風化侵蝕,形成了堡壘狀的山峰和峰叢、千姿百態的奇石、石橋和石洞。1馮景蘭意識到這是一種獨特的地貌景觀,并把形成丹霞地貌的紅色砂礫巖層命名為丹霞層。2而“丹霞”一詞源自曹丕的芙蓉池作詩,“丹霞夾明月,華星出云間”,指天上的彩霞。3丹霞地貌的定義1938年,構造地質學家陳國達把這種紅色巖層上發育的地貌稱為“丹霞地形”,并把這種地形作為判斷丹

2、霞地層的標志。11977年,地貌學家曾昭璇才第一次把“丹霞地貌”按地貌學術語來使用。11982年,素有“丹霞癡”之名的地理學家李見賢(黃進)發表了丹霞地貌坡面發育的一種基本方式,這是中國論述丹霞地貌的第一篇論文。這個時期正是中國旅游業大規模發展的起始階段,丹霞地貌作為一種重要的旅游資源,受到了來自社會各界越來越多的關注。11983年地質辭典首先提出丹霞地貌定義,“指厚層、產狀平緩、節理發育、鐵鈣質混合膠結不勻的紅色砂礫巖,在差異風化、重力崩塌、侵蝕、溶蝕等綜合作用下形成的城堡狀、寶塔狀、針狀、柱狀、棒狀、方山狀或峰林狀的地形。”這是學術界對丹霞地貌所下的第一個定義。1從此之后,不同的辭書、專家

3、對丹霞地貌的定義達到20種以上,甚至同一位專家對丹霞地貌所下的定義在幾年之間也會發生很大變化。而這些定義中的不同之處若從巖石地貌學的角度來看,是屬于原則性的,各種定義彼此是不能合理共存的。巖石地貌中的關鍵因素是構成地貌的巖石類型,對于構成丹霞地貌的巖石來說,多數人主張是碎屑巖中的礫巖和砂巖,有的則認為還應包括火山碎屑巖、紅色碳酸鹽巖、淺變質巖,甚至有人主張只要是能形成赤壁丹崖群的紅色巖系就行。此外,關于構成丹霞地貌的巖石的成巖環境也沒有達成統一認識。多數人主張應該是陸相(即當時應是在河流或湖泊環境中)沉積的巖石,有人則認為應包括海相(即當時應是在海洋環境中)沉積的巖石,還有人提出:“凡紅色碎屑

4、巖,不論它是陸相、海相、火山相(即是由火山活動所生成的巖石),只要形成丹崖赤壁的都稱丹霞地貌。”構成丹霞地貌巖層的時代對于構成丹霞地貌巖層的時代,學者們持有截然相反的見解。有人主張巖石地貌只有和構成它的地層的時代聯系起來,而且限制在特定的層位才有對比意義,有人主張不應受時代限制,有人甚至認為把自己原來定義中的地層時代刪去代表著進步,認為只要是形成赤壁丹崖的紅色巖層就都可以被考慮進來。然而,在巖石地貌學中,巖石的時代是用來進行地球演化過程對比研究的必要條件之一,失去了時代限定的巖石地貌,其對地質學研究所能提供的參考階值就大打折扣了。在地貌形態上,多數人強調赤壁丹崖才算丹霞地貌,但也有人把拱門、巨

5、丘、石蛋、石蘑菇、劣地、土柱林等劃入丹霞地貌,目前在這個問題上也沒有最終的結論。最后,對巖石的色彩討論也出了問題。所有丹霞地貌的定義都承認巖石是紅色的,但對色調并沒有定量標準,甚至有人認為某些灰白色巖層形成的陡崖也是丹霞地貌,因為它可能是由紅色退化而變成灰白色的。1中國學者們在中國境內所發現的丹霞地貌幾乎全發育在不早于中生代(距今兩億多年前)的地層上,而且巖石的成分以陸相沉積為主(巖石是由當時的河流或湖泊沉積物所形成的,而不是在當時的海洋環境中形成的)。然而,隨著研究的范圍向全世界擴展,學者們發現,其他國家的丹霞地貌也有發育在更古老的地層或者海相沉積巖層中。于是,有的學者就建議放寬對紅色巖層的

6、時間及成分限制,以利于把丹霞地貌的概念向全世界推廣。在早期對丹霞地貌的定義中,地貌的形態往往會被不厭其煩地描述,這樣的定義充分說明,丹霞地貌是有著許多曼妙優美的形態的,這種形態并不具有普遍性,因此可以把它們歸為一類地貌。然而,隨著研究丹霞的人越來越多,全國各地的丹霞地貌都有人去考察,在大量調查的基礎上,丹霞地貌的定義變得越來越簡潔和有概括性,再也不羅列具體的地貌形態了,而是把這些形態歸結為“以赤壁丹崖為特征的一類地貌”(即有陡崖的陸相紅層地貌2)。學者們規定“丹崖”的高度應大于10米,“丹崖”的坡度則應滿足懸崖坡的條件:55至90之間。高度和坡度低于上述標準的丹崖不能算是丹霞地貌,應歸入紅層丘

7、陵山地中,這是劃分丹霞地貌與紅層地貌的界限。12009年,中國國家地理雜志社與中國地理學會共同發起了“中國地理百年大發現”的評選活動,丹霞地貌的發現就名列其中。42010年8月1日傍晚,正在巴西利亞舉行的第34屆世界遺產大會審議通過了將中國湖南崀山、廣東丹霞山、福建泰寧、貴州赤水、江西龍虎山和浙江江郎山聯合申報的“中國丹霞地貌”列入“世界自然遺產目錄”。這是是中國第四十個個列入世界遺產名錄的項目。分布區域丹霞地貌主要分布在中國、美國西部、中歐和澳大利亞等地,以中國分布最廣。中國丹霞地貌的分布到2008年1月31日為止,中國已發現丹霞地貌790處,分布在26個省區。廣東省韶關市東北的丹霞山以赤色

8、丹霞為特色,由紅色沙礫陸相沉積巖構成,是世界“丹霞地貌”命名地,在地層、構造、地貌、發育和環境演化等方面的研究在世界丹霞地貌區中最為詳盡和深入。在此設立的“丹霞山世界地質公園”,總面積319平方公里,2004年經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批準為中國首批世界地質公園之一”。中國的丹霞地貌廣泛分布在熱帶、亞熱帶濕潤區,溫帶濕潤半濕潤區、半干旱干旱區和青藏高原高寒區。福建泰寧、武夷山、連城、永安;甘肅張掖(張掖市臨澤縣和肅南裕固族自治縣),湖南懷化通道侗族自治縣東北部萬佛山、邵陽新寧縣崀山(位于湖南省西南部,青、壯、晚年期丹霞地貌均有發育);云南麗江老君山;貴州赤水(約有1300平方千米);江西龍虎山、鷹潭、

9、弋陽、上饒、瑞金、寧都;青海坎布拉;廣東仁化丹霞山、坪石鎮金雞嶺、南雄縣蒼石寨、平遠縣南臺石和五指石;浙江永康、新昌;廣西桂平的白石山、容縣的都嶠山;四川江油的竇山、灌縣的青城山;重慶綦江的老瀛山;陜西鳳縣的赤龍山以及河北承德等地,是中國丹霞地貌的典型地質地貌。形成原因紅層地貌中所謂“紅層”是指在中生代侏羅紀至新生代第三紀沉積形成的紅色巖系,一般稱為“紅色砂礫巖”。水平構造地貌指由產狀水平或近于水平的第三紀厚層紅色砂礫巖為主組成的平坦高地,受強烈侵蝕形成原因分割、溶蝕和重力崩塌等綜合作用而造成平頂、陡崖、孤立突出的塔狀地形。丹霞地貌發育始于第三紀晚期的喜馬拉雅造山運動。這次運動使部分紅色地層發

10、生傾斜和舒緩褶曲,并使紅色盆地抬升,形成外流區。流水向盆地中部低洼處集中,沿巖層垂直節理進行侵蝕,形成兩壁直立的深溝,稱為巷谷。巷谷崖麓的崩積物在流水不能全部搬走時,形成坡度較緩的崩積錐。隨著溝壁的崩塌后退,崩積錐不斷向上增長,覆蓋基巖面的范圍也不斷擴大,崩積錐下部基巖形成一個和崩積錐傾斜方向一致的緩坡。崖面的崩塌后退還使山頂面范圍逐漸縮小,形成堡狀殘峰、石 墻或石柱等地貌。隨著進一步的侵蝕,殘峰、石墻和石柱也將消失,形成緩坡丘陵。在紅色砂礫巖層中有不少石灰巖礫石和碳酸鈣膠結物,碳酸鈣被水溶解后常形成一些溶溝、石芽和溶洞,或者形成薄層的鈣化沉積,甚至發育有石鐘乳。沿節理交匯處還發育漏斗。在砂巖

11、中,因有交錯層理所形成錦繡般的地形,稱為錦石。河流深切的巖層,可形成頂部平齊、四壁陡峭的方山,或被切割成各種各樣的奇峰,有直立的、堡壘狀的、寶塔狀的等。在巖層傾角較大的地區,則侵蝕形成起伏如龍的單斜山脊;多個單斜山脊相鄰,稱為單斜峰群。巖層沿垂直節理發生大面積崩塌,則形成高大、壯觀的陡崖坡;陡崖坡沿某組主要節理的走向發育,形成高大的石墻;石墻的蝕穿形成石窗;石窗進一步擴大,變成石橋。各巖塊之間常形成狹陡的巷谷,其巖壁因紅色而名為“赤壁”,壁上常發育有沿層面的巖洞。申報世界自然遺產崀【拼音】: Lng中國丹霞申遺工作啟動于2006年,該項目由湖南崀山率先倡議,湖南省建設廳為該項目的牽頭單位。20

12、06年6月,南京大學俞錦標教授在湖南新寧縣委中心組學習會議專題講座中提出“申遺要與其他丹霞地丹霞地貌(湖南崀山)(20張)貌景區捆綁起來”的建議,得到新寧縣委、縣政府的高度重視。2006年7月24日,在甘肅省張掖市召開的“第十屆全國丹霞地貌旅游開發學術討論會”上,崀山風景名勝區就中國丹霞地貌捆綁申報世界自然遺產向與會專家和全國丹霞風景區發出倡議,敢為人先的捆綁倡議得到各丹霞景區的積極響應,并引起國家建設部的高度重視。在此次大會上,由湖南省崀山風景區管理處提議,中山大學彭華教授起草的關于“中國丹霞地貌”聯合申報世界自然遺產的倡議書被作為大會文件通過。為征求捆綁申報世界自然遺產的意見,2006年1

13、1月,受湖南省建設廳委托,新寧縣委、縣政府組成征求意見組,分別對中國丹霞地貌旅游學術研究會、廣東丹霞山、福建泰寧、江西龍虎山等地進行走訪考察,為“中國丹霞地貌申報世界自然遺產”研討會的召開進行動員。2006年12月,國家建設部城建司在長沙主持召開“中國丹霞地貌申報世界自然遺產”研討會。會上,湖南崀山、廣東丹霞山、福建泰寧、江西龍虎山等景區共同簽訂捆綁申報合作協議。2007年1月26日, 國家建設部于印發中國丹霞地貌申報世界遺產研討會會議紀要,明確湖南省建設廳為中國丹霞申報世界自然遺產的牽頭單位,正式拉開中國丹霞申報世界自然遺產工作的序幕。2009年3月,“中國丹霞”申遺材料通過聯合國教科文組織

14、世界遺產中心審核,正式成為“申遺”提名項目,2010年7月提交第34屆世界遺產大會表決,8月1日經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委員會批準,被正式列入世界遺產名錄。至此,中國的世界遺產地數量已增加到40個。六個捆綁申遺的提名地貴州赤水 (青年早期)福建泰寧 (青年期)湖南崀山 (壯年早期,青壯晚年丹霞地貌均有發育)廣東丹霞山(壯年期)江西龍虎山(老年早期)浙江江郎山(老年期)“中國丹霞”命名來源丹霞地貌申遺的最大困難:“地貌是一個地理、地質學概念,但丹霞地貌只是中國學者的命名,沒丹霞地貌(福建泰寧)有得到國際地學界認可。”丹霞地貌所處的地層,國際地學界已有定論,叫做“紅層”。拿一個國外學者沒見過的名

15、詞去申遺,無異于問道于盲。丹霞景觀有獨特的美學價值,因此有專家建議用“丹霞景觀”代替“丹霞地貌”來申遺。但此建議遭到丹霞地貌專家彭華教授的反對,在他看來,“景觀”失去了地理地質學上的意義,貶低了中國學者研究了近一個世紀的學術成果。“如果一堆紅色石頭景觀都可以申遺,世界自然遺產的價值顯得太低!”以申遺促學術,是中國學者希望達到的成果之一。如果丹霞地貌能成功申遺,意味著這一概念得到國際地學界的認可,這是丹霞地貌走出國門的一個途徑。但國外專家認為,科學無捷徑,只有通過在國際權威刊物上發表論文,先確立丹霞地貌的國際學術地位,然后用“丹霞地貌”申遺才順理成章。經過會議討論,最終采納折中方案,將申遺名稱中

16、的“丹霞地貌”改為“中國丹霞”。世界自然遺產系列提名類型依據世界遺產操作指南第137款,中國丹霞系列提名6個提名地屬于:丹霞地貌(龍虎山)b)the same type of property which is characteristic of the geographical zone;中國丹霞提名地是華南濕潤區、臨水型丹霞的代表,具有共同地域特征的同類自然遺產。所有提名地都位于中國南部及東南部,完全可以代表本區內的中國丹霞景觀。c)the same geological, geomorphological formation, the same biogeographic provinc

17、e, or the same ecosystem type;中國丹霞同處于中生代活化的華南板塊大地構造區,具有相同或近似的地質演化歷史和地質構造背景,全部發育在白堊紀紅色陸相粗碎屑沉積巖上,共同處于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之下,形成豐富多彩的丹霞景觀,發育了典型的亞熱帶常綠闊葉林陸地生態系統。因此,中國丹霞符合b)、c) 兩種情況,在地球科學、生物與生態學和景觀美學方面具有共同的突出普遍價值,因而以“系列遺產”的方式提名。5中國丹霞與世界遺產標準根據操作指南137段,系列遺產必須作為一個整體具有突出普遍價值。在此基礎之上,中國丹霞如操作指南II.D部分第77段所示,滿足以下突出普遍價值標準:丹霞地貌

18、(貴州赤水大白巖)(vii) 包含絕妙的自然現象或具有獨特自然美和美學重要性的地區:高聳的山峰、陡峭的崖壁和幽深的峽谷,加之絕美的瀑布、河流、湖泊以及廣為覆蓋的植被,構成了中國丹霞壯美的景觀。這6個提名地最能展現中國南部最美麗的丹霞景觀。它們具有景觀和美學的突出普遍價值。(viii) 是地球演化史中重要階段的突出例證,包括生命記載和地貌演變中的地質發展過程或顯著的地質或地貌特征:丹霞是區域大陸性地殼發育到特定階段的標志。提名地的盆地演化清楚地記載了白堊紀以來區域地殼演化的歷史。中國丹霞同時也是體現抬升與強烈斷裂沉積盆地長期地貌演化歷史的模式地,它同時包括了過去與當前正在進行的地貌過程。80余年

19、的研究歷史證明了丹霞地貌是一類具有區域和全球價值的特殊地球科學現象。(ix) 突出代表了陸地、淡水、海岸和海洋生態系統及動植物群落演變、發展的生態和生理過程:提名地處于全球生物地理系統中古北界和印馬界的“中國亞熱帶森林生物地理省”和“中國南方雨林生物地理省”,該系列突出而完整地代表了最具世界特色的由東南季風驅動下發育形成的亞熱帶常綠闊葉林的生物群落結構及演替的生理生態過程。它同時代表了生物地理背景下冰后期的生態演替。(x) 是生物多樣性原地保護的最重要的自然棲息地,具有突出的普遍價值的瀕危物種棲息地:提名地是世界生物地理系統中2個生物省(“中國亞熱帶森林”和“華南熱帶雨林”)生物多樣性的突出代

20、表,共包括有高等植物5772種,有脊椎動物836種,昆蟲3073種。位于世界野生動物基金會全球200生物區的“中國東南部-海南潮濕林生態區”, 具有區系的古老性和群落的原始性,棲息著近400種各級珍稀瀕危生物物種,具區域特有的生物物種40多種,有突出的保護價值。此外,中國丹霞各提名地又分別獨立滿足至少兩條標準。5中國丹霞系列提名地的選擇簡介中國丹霞系列提名包括最能代表中國丹霞地貌的區域,展現了中國丹霞全面的特征以及主要的自然價丹霞地貌(江郎山)值。提名地全部位于中生代到新生代紅色沉積層之中,并且最能代表中國丹霞的地球科學價值。另外,它們還包括了中國丹霞在緯度、氣候以及生態系統方面的顯著差異。系

21、列提名地還同時包括了中國最美的丹霞景觀,這些景觀相比較世界范圍內任何一個具有相似地貌的地區,無論是在科學價值方面還是在美學價值方面都是無與倫比的。提名地的選擇理由中國丹霞系列提名的6個提名地全部分布在中國亞熱帶濕潤區,選擇的主要理由如下:(1)中國濕潤區丹霞地貌(尤其東南部峰叢峰林丹霞地貌),將丹山-綠林-碧水緊密地組合在一起,構成中國乃至世界范圍內最壯觀、最具有吸引力和最豐富多彩的丹霞景觀。雖然赤水位于中國西南部,但它卻地處中國丹霞連續分布面積最大的貴北川南丹霞地貌區。它同樣可以很好地代表丹霞地貌的高原峽谷瀑布森林組合。(2)系列提名代表了丹霞地貌演化的不同發展階段,每一個提名地都擁有演化階

22、段典型而鮮明的地貌類型。這些提名地組合在一起,展現了一個中國東南地區全面的、完整的且具有邏輯性的丹霞景觀和地貌系列。(3)提名地全部位于保護區內,是中國丹霞地貌研究最深入的地區。良好的保護傳統以及扎實的學術基礎使得這些提名地成為推動科教和旅游產業發展、推廣自然資源可持續保護與利用的理想地區。申遺進程20世紀90年代初,就有專家提議丹霞山申報世界遺產。但因為種種原因,丹霞山申報世界遺產工作一直丹霞地貌(龜峰)未能真正進入政府決策。2006年7月24日,甘肅省張掖市召開的第十屆全國丹霞地貌旅游開發學術討論會上,由湖南省崀山風景區管理處提議,中山大學彭華教授起草的關于“中國丹霞地貌”聯合申報世界自然

23、遺產的倡議書被作為大會文件通過。2006年12月12日,由國家建設部主持,中國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全國委員會、湖南省人大、湖南省人民政府聯合舉辦的“中國丹霞地貌聯合申報世界自然遺產研討會”在長沙召開,成立了“中國丹霞地貌”申報世界自然遺產協調領導小組,由各省推薦專家組成申遺專家組,彭華被推選為專家組組長,標志著中國丹霞地貌系列申報世界自然遺產工作正式啟動。2007年3月,根據建設部和中國丹霞申遺領導小組的安排,彭華編制了世界遺產預備名單中國丹霞地貌簡本。2007年4月,建設部和丹霞申遺領導小組從報名的十幾個單位中初步遴選出中國南方6個省9個提名地參與申遺工作。在建設部的指導和丹霞申遺協調領導小組的

24、組織下,各提名地邀請專家考察與進行基礎研究、編制各提名地分文本和遺產地管理規劃,先后召開了30多次申遺研討會和分文本及規劃論證會。先后組織了國內專家全面考察和邀請國際專家30多人次分頭考察提名地;召開了3次綜合性的國際專家論證會和咨詢會,4次國內專家研討會、審稿會和改稿會;23次小型國際專家座談會和咨詢會。申遺總文本八易其稿,并請英國和新西蘭的世界遺產專家幫助修改英文文本。2009年1月1619日在北京召開的中國自然遺產與混合遺產預備名單審查會上,中國丹霞系列申遺項目以其扎實的準備工作和過硬的科學成果,得到了世界遺產委員會和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專家的一致好評。綜合國內外專家的意見,國家

25、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確定“中國丹霞”作為2009年的國家提名,正式呈報世界遺產中心。(中國丹霞是一個世界自然遺產“系列提名”,根據國際、國內專家的意見,經過幾輪篩選,最后上報的提名地由湖南崀山、廣東丹霞山、福建泰寧、江西龍虎山、貴州赤水、浙江江郎山等中國南方濕潤區6個著名的丹霞地貌景區組成。)2009年1月23日,“中國丹霞”聯合申遺得到建設部部長簽字;建設部與教科文組織全委會呈報國務院。2009年1月24日,經國務院副總理李克強代表中國政府在申報文件簽字,正式將申報總文本提交至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中心巴黎總部,28日送達。2009年1月28日,中華人民共和國住房和城鄉建設部、中國教科文組織全

26、委會報經國務院批準,“中國丹霞”申報材料送達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中心。這標志著廣東丹霞山申報世界自然遺產邁出關健性步伐,丹霞山與國內多處丹霞地貌景觀區成為中國2009年世界自然遺產提名地;同時標志著“國產”的地球科學品牌“丹霞地貌”正式走出國門。2009年3月2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中心主席弗朗西斯科.班德林先生致電中國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全國委員會秘書長方茂田:中國丹霞申遺材料符合執行世界遺產公約的操作指南對申報材料完整性所有技術要求,申報材料的復本已送交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評估。2009年9月19日-30日,世界遺產中心已確定委托兩名IUCN專家,深入中國丹霞各個提名地進行實

27、地考察評估。2010年7月,中國丹霞申遺將提交第34屆世界遺產大會表決。2010年8月1日上午,中國所報“天地之中”成功進入世界文化遺產目錄,中國丹霞申遺將在8月一北京時間晚9點到12點間進行表決。2010年8月1日,在巴西利亞舉行的第34屆世界遺產大會上,經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委員會批準,被正式列入世界遺產名錄。中國最美七大丹霞地貌2005年,在中國國家地理雜志舉辦的“選美中國”活動中,評選出了“中國最美的七大丹霞”,名稱與當時標注的所屬地分別如下:(標注雙市名的后者為縣級市)6第1名:丹霞山(廣東省韶關市仁化縣)第2名:武夷山(福建省南平市武夷山市)第3名:大金湖(福建省三明市泰寧縣)

28、第4名:龍虎山(江西省鷹潭市)第5名:資江八角寨崀山丹霞地貌(包括廣西壯族自治區桂林市資源縣的八角寨與湖南省邵陽市新寧縣的崀山,實際上這兩處景觀基本在一起,因為均地處湘桂兩省交界處)第6名:張掖丹霞地貌(甘肅省張掖市臨澤縣和肅南裕固族自治縣)第7名:赤水丹霞地貌(貴州省遵義市赤水市)丹霞之魂 國之瑰寶【崀字讀音】崀, Lng 【崀山榮譽】世界自然遺產,國家級重點風景名勝區,國家AAAA級景區,國家自然遺產,國家地質公園,國家攀巖訓練基地,中國最佳生態文化旅游目的地,中國最令人向往的地方,最具潛力的中國十大風景崀山云海名勝區。【崀山簡介】崀山,位于湖南省新寧縣,青、壯、晚年期丹霞地貌均有發育,是

29、中國丹霞景區中“丹霞地貌發育豐富程度和品位最具代表性和最優美的景區”,以完整的紅盆丹霞地貌計,居全國第一,是一座天然的丹霞地貌博物館,被地質專家們譽為“丹霞之魂、國之瑰寶”。丹霞地貌學術創始人陳國達教授晚年到崀山考察,大有相見恨晚之感,他題詩道:“半生長譽丹霞美,方識崀山比丹霞,勝地有緣何恨晚,并贊南北雙奇花。”(丹霞,指丹霞山,在廣東仁化縣)。國內的地質學者論證報告稱:“崀山丹霞地貌造型惟妙惟肖,栩栩如生,同類異型,各具情態。跌宕起伏動感強,一景多姿,移步換形,形色氣質和諧協調。青山、綠水、紅崖交相輝映,如天下第一巷之高和長,八角寨之險,亞洲第一橋跨度之寬,蠟燭峰之峭,紅華赤壁之艷,將軍石之

30、俊,駱駝峰之狀等在同類地貌中絕無僅有,具有極高的瑰奇險秀的美景觀賞價值。”【艾青與崀山】在新寧旅游,你會經常聽見當地人把“桂林山水甲天下,崀山山水賽桂林”這句話掛在嘴邊,這句話是著名詩人艾青說的。1938年10月,艾青寫了著名的大堰河,我的保姆之后不久,即隨湖南省立鄉村師范學校避戰亂遷來新寧,他在這里寫下了著名的我愛這土地一詩:“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淚水?因為我對這土地愛得深沉。”詩人已矣,但詩人的聲音將傳遞久遠,崀山有幸。云南黎明丹霞地貌全國丹霞地貌分布達400多處,面積達100平方公里以上的有3處。據初步調查,在“三江并流”區域,僅麗江縣黎明鄉“丹霞地貌”面積已約在250平方公里,占該鄉總面

31、積的50%。目前,當地村民對自然丹霞景觀命名的就有40多個:千龜山、將軍柱、大佛崖、摩天嶺、駝峰山、情人柱、七人石等。經專家對全國丹霞地貌分布區進行實地考察后認為,麗江縣黎明鄉是目前國內面積最大的“丹霞地貌”帶,從相對高差、絕對高度以及壯觀程度、色彩絢麗程度均屬全國之首。赤水丹霞赤水丹霞位于貴州省赤水市境內,是青年早期丹霞地貌的代表,其面積達1200多平方公里,是全國面積最大、發育最美麗壯觀的丹霞地貌。赤水丹霞提名地核心區面積27364平方公里,是中國丹霞提名項目中面積最大的丹霞景觀,是地貌結構分異明顯的純砂巖的高原峽谷型丹霞。赤水特色赤水丹霞不同于國內其他地方,屬于青年早期的丹霞,也是丹霞最

32、美的階段。赤水丹霞不只是單一丹霞地貌,赤水的丹霞結合了瀑布、濕地、翠林等其他大自然的美景。森林覆蓋率超過90%,被稱為“綠色丹霞”和“覆蓋型丹霞”;而大面積古植被和2359種動植物和珍惜瀕危動植物一起,更成為赤水丹霞最獨特的特征。赤水的丹霞地貌,以其艷麗鮮紅的丹霞赤壁,拔地而起的孤峰窄脊,儀態萬千的奇山異石,巨大的巖廊洞穴和優美的丹霞峽谷與綠色森林、飛瀑流泉相映成趣,形成很高的旅游觀賞價值,令游人傾倒。評價中國當代丹霞地貌研究領域學術帶頭人、最權威的專家、中山大學黃進教授多次考察赤水后這樣評價說:我走過中國的山山水水,赤水,是我所走的地方,發現丹霞面積最大,發育最完整、最年輕的地貌,在1801平方公里的范圍內,有1200多平方公里的面積。所以我得出這樣的結論,“赤水丹霞地貌面積之大,發育之典型,壯觀美麗,當屬全國第一”、“赤水丹霞地貌景觀是大自然的杰作,是赤水人民的寶貴財富”、是“具有世界意義的寶貴財富”。地貌特點現在懸崖上可以看到的粗細相間的沉積層理,顆粒粗大的巖層叫“礫巖”,細密均勻的巖層叫做“砂巖”。丹霞地貌最突出的物點是“赤壁丹崖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