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江隧道設計_第1頁
過江隧道設計_第2頁
過江隧道設計_第3頁
過江隧道設計_第4頁
過江隧道設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6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上海長江隧道第一節 工程概況1.1概述上海長江隧橋工程是連接上海市區和崇明的高速公路通道,工程分兩部分,其中外高橋至長興島的南港段采用隧道,長興島至崇明的北港段采用橋梁。本工程屬于隧道部分,本區域隧道工程是長江隧橋工程的重要組成部分。上海長江隧道工程南起自浦東五好溝工作井,穿過長江口水域,北至長興島上新開港工作井,全長約7472 m 。工程分東線與西線雙線隧道。東線隧道起始里程為SK0+483.14 m,終止里程為SK7+954.79 m,全長7471.65 m,其中江中段(五好溝大堤長興島大堤)長度為6872.37 m,陸域長度為599.28 m;西線隧道起始里程為SK0+481.87 m,

2、終止里程為SK7+951.23 m,全長7469.36 m,其中江中段(五好溝大堤長興島大堤)長度為6854.91 m,陸域長度為614.45 m。本工程隧道采用盾構法施工,一次掘進完成;隧道外經15000 mm,內經13700 mm;隧道坡度平緩,最大坡度為2.9%,最小平面曲率半徑為R4000 m。江底最淺覆土約14.0 m,最深覆土約29.0 m,極端沖刷后8.0 m,隧道內道路采用同步施工工藝,隧道間連接通道采用暗挖法施工。1.2水文工程地質概況1.2.1. 地形、地貌根據區域地質條件,上海地區位于長江三角洲沖積平原的東南前緣,自晚第三紀以來,呈持續緩慢沉積,堆積了厚300m左右的松散

3、地層。本工程陸域部分地貌屬上海四大地貌單元中的“河口、砂嘴、砂島”地貌類型,地面較平坦,標高一般在3.5米左右(吳淞高程)。水域部分則屬河床地貌類型。本工程起于浦東新區外高橋東的五好溝,越過南港在長興島新開河以西約400m處登陸,因此其陸上地面主要建筑為浦東段防汛墻以及長興島處防汛墻,其余均為農田。水上部分主要是通航中的南港水道,是長江流域地區通往我國沿海地區和世界各大洋的重要通道。1.2.2. 工程區域地表水文特征長江口系感潮河段,為中等強度的潮汐河口。河口外為正規半日潮,河口內受潮波變形影響,為非正規半日淺海潮。本工程附近有吳淞、外高橋、長興島、堡鎮、青龍港等水文觀測站。根據已有水文資料成

4、果分析,長江口潮位沿程分布并不一致。按本工程地理位置,外高橋、長興島兩水文觀測站水位可分別代表浦東南岸和長興島北岸處的潮位特征。現將該兩水文觀測站19601999年潮位資料摘錄如下表所示。外高橋、長興島水文觀測站19601999年潮位資料 特征潮位外高橋水文觀測站長興島水文觀測站歷年最高潮位5.99m(1997.8.18)5.88m(1997.8.18)歷年最低潮位-0.43m(1969.4.5)-0.29m(1969.4.5)平均高潮位3.27m3.30m平均低潮位0.88m0.84m平均潮差2.34m2.47m平均漲潮歷時4h45min4h54min平均落潮歷時7h40min7h31min

5、長江口屬大徑流、中潮差的河段,受徑流和潮流的雙重作用,在柯氏力的作用下,長江徑流與外海潮流流路分歧,漲潮主流偏南走。退潮持續時間約為7h,漲潮持續時間約為5h,平均一漲一落為12h25min。長江口洪季大潮漲潮的平均流速為1.05m/s,落潮的平均流速為1.12m/s,漲潮的最大流速為1.98m/s,落潮的最大流速為2.35m/s。1.2.3. 工程沿線分區地質地層特征編號里程地層組合特征隧道主要穿越土層A區K0+480K1+100淺部有3、2層粉性土;中部主要為1、1-1層粘性土和2層粉性土;深部主要為1-2、2層土。隧道主要穿越的土層為1、2、1、1-1和2層。B區K1+100K2+200

6、表部沉積有2層淤泥;中部主要為1粘性土和2層粉性土;底部主要以、為主,層在本區逐漸尖滅。該區段隧道主要在2層中穿越,局部區段隧道的頂部和底部遇1、1-1和1-1、1-2層。C區K2+200K5+900淺部為3層粉性土;中部主要為1、1-2層粘性土(南端存在1t層粉性土透鏡體);底部、直接相通。隧道主要穿越的土層為1、1-2層,部分地段遇1t層灰色粘質粉土透鏡體。D區K5+900K6+200淺部為3層粉性土;中部主要為1粘性土和2層粉性土;底部、直接相通。隧道主要穿越的土層為1、2層,局部地段遇1-1層。E區K6+200K7+960受地形影響,表部從南向北依次為3、2、1層;中部主要以1、1-2

7、層粘性土為主,局部出現2或1-1層;底部、直接相通,局部1-1層缺失。隧道主要穿越的土層為1、2、1-2層。第二節 監測作業依據、目的與意義2.1 監測作業依據(1) 工程測量規范(GB50026-93)(2) 國家一二等水準測量規范(12897-91))(3) 城市測量規范(CJ8-99)(4) 建筑變形測量規范(JGJ/T8-97)(5) 全球定位系統城市測量技術規程CJJ73-97(6) 全球定位系統(GPS)測量規范GB/T18314-2001(7) 海洋工程地形測量規范GB/T17501-1998(8) 測繪產品檢查驗收規定CH1002-95 (9) 水運工程測量規范(JTJ203-

8、2001)(10) 上海長江隧道第三方監測技術要求2.2 監測的目的與意義針對工程及地質水文概況,為了確保施工階段沿線地表環境、隧道結構的安全穩定,指導盾構掘進施工順利進行,并為施工設計積累經驗數據和提供必要參數,須對上海長江隧道盾構掘進施工進行監測;通過對工程環境變化因素的趨勢分析,進行預測預報,掌握在施工中不同工況下對周邊環境的影響程度,同時根據現場實際情況,科學、合理地調整施工參數和施工進度,實現信息化施工管理。2.3 監測方案的編制原則根據本工程監測技術要求和現場施工具體情況,本監測方案工程按以下要求進行:(1)以盾構施工隧道軸線兩側各約25m范圍內涉及的建(構)筑物、地下管線及土體為

9、監測保護對象。(2)設置的監測內容及監測點必須滿足本工程設計要求和符合有關規范,并能全面反映工程施工過程中周圍環境的變化情況。(3)監測過程中,采用的監測方法、監測儀器及監測頻率符合設計和規范要求,能及時、準確地提供數據,滿足信息化施工的要求。(4)監測數據的整理和提交滿足現場施工及建設單位的要求。2.4 監測內容及監測范圍根據施工及周邊環境保護要求及業主委托合同要求況,本項目監測內容主要包括如下:(1) 陸域隧道上方地表沉降監測,監測范圍為:浦東出洞段和長興島進洞段; (2)長江大堤沉降監測,監測范圍為:浦東大堤和長興島大堤;(3)水域隧道上方長江江底土體隆陷監測,監測范圍為:隧道江中段;(

10、4) 東線隧道內沉降、橫、豎徑收斂、水平位移;西線隧道內沉降、橫、豎徑收斂。(5) 西線隧道施工對新建東線隧道影響變形監測,監測范圍為:臨近受影響東線區段隧道的管徑收斂、沉降、位移。(6) 管片測試元件收斂監測。第三節 監 測3.1 監測組織實施3.1.1人員組織為了保證上海長江隧道工程這一重大工程項目的順利進行,確保監測項目高質量、高標準、高效率運作,我公司投入足夠的人力、物力到監測施工中,同時組建了“上海長江隧道工程盾構掘進第三方監測項目部”,建立了健全的項目管理網絡與項目管理制度,確保監測工程保質保量、順利圓滿完成。項目管理網絡如下:3.1.2項目管理制度 為了保證本次監測工作順利有效、

11、保質保量、安全文明的實施,我監測項目部在開工前制定了項目管理制度并嚴格遵照執行。1、技術支持與儀器保障在項目實施前,公司由總經理組織,項目負責與總工程師實施參與本次監測項目人員的技術交流、交底。將所有監測儀器送專業儀器鑒定機構進行檢校;儀器設備進場后對其進行自檢;在項目實施中項目設備部定期對儀器進行檢查。2、安全文明保障在項目實施前公司對本次項目部所有人員進行安全文明教育;項目實施中,項目部對監測人員進行安全知識培訓。3、監測成果質量保障組建監測項目網絡,實施信息化管理;所有監測成果采取電子存檔備案。數據成果實行自檢、互檢、抽檢的三級檢查與審核、審批的兩級驗收辦法,切實保障檢測成果的客觀、準確

12、、有效。3.1.3技術及質量保證措施與控制1、技術及質量保證措施監測是施工的眼睛,監測工作為信息化施工提供準確的數據。為保證真實、及時、準確地做好監測數據預報工作,監測人員首先要對工作環境、工作內容做到心中有數,這樣才能主動、積極有的放矢地做好工作。我們要求監測人員,(一)要了解工地周圍環境情況;(二)要了解結構施工概況;(三)要了解監測內容的預計變化值及變化規律;(四)要結合現場工況來分析監測數據,一旦數據變化異常時,能及時提出問題。同時我們還從以下方面抓好監測的質量管理工作。(1) 精心組織通過公司精心組織,本項目作業隊伍分水上、陸域、內業及測量班組;各作業小組分工明確、責任到人,并選用高

13、精度的先進測繪儀器,以盡可能的提高監測質量。(2) 保證落實施工前摸清基地周圍的情況,按照規范檢查各類監測點的埋設質量,保證測點的可靠性;如監測數據的采集必須嚴格按照各種測量規范及儀器操作規程進行;監測基準網要定期檢查復核,以確保基準網的穩定性。對于不穩定的基點應分析原因,及時剔除,以保證監測數據的準確性;加強監測點的保護,爭取業主和施工總包方的支持,爭取方方面面的配合,以保證各施工單位和施工人員都參與對監測點的保護。(3) 加強管理加強人員責任心及使命教育,保證參加作業人員時刻以認真敬業的態度對待工作;檢查保養好儀器設備,保證使用的儀器設備均處于良好的性能狀態。(4)配合工況,跟蹤監測密切配

14、合施工工況,及時調整監測頻率和監測范圍,以及時跟蹤施工,實行全過程監測。確保監測數據的及時、全面和有效性。(5)科學整理、認真分析對采集到的各類監測數據及時進行計算機處理,對變化較大的、或異常變形的數據要進行復核,保證準確,并盡可能利用先進技術手段,積極配合現場管理各方面專家,加強分析,以及時、有效地指導施工。(6)嚴密控制,及時報警速率變化是環境變化的重要信息,是監測單位提供報警的重要依據。嚴密控制速率,首先要掌握速率變化的規律和不同施工階段、施工區域的速率變化安全值,做到心中有數。因此在施工期間監測單位應及時將周邊環境變化速率反饋給施工單位,調整施工參數,控制施工節奏。如果發覺速率有超常規

15、現象,就應立即報警。在監測過程中當發現數據變化超常規時,不管是否有合理的解釋,都應該提出報警,報告業主和總包方,組織專家對情況進行分析。以確保安全施工。3.1.4監測質量控制(1)、在監測工作展開前對所有儀器設備進行全面檢查和鑒定,保證儀器正常工作;(2)、監測工作中固定人員,固定儀器,固定工作線路以減小誤差提高精度;(3)、加強監測全過程的質量監督檢查,做到有人監測就有人檢查,提交監測資料必須經過自檢、互檢、專檢無誤后提交工程各方;(4)、工程施工監測實行項目負責人負責制,24小時現場安排人員駐守,在施工期間確保安全文明施工;(5)、進行測讀監測數據前對各種儀器進行全面檢查和標定,保證儀器的

16、正常工作;(6)、公司質檢部門隨時對監測數據進行抽查。3.2 監測項目的實施3.2.1 監測點的布設 1、布設原則變形監測控制網的起算點點位要穩定,應布設在牢靠的非變形區。為了減少觀測誤差的累積,點位距觀測區不宜過遠,并與隧道施工采用相同的坐標系統;2、監測點的布設應做到既能全面掌握信息,又能方便快捷獲取觀測成果;3.2.2 監測點的設置1、水準基準網點的布設:以現有兩端頭工作井施工水準點為依據按國家二等水準測量規范往返測引測至施工影響范圍以外區域另行埋設,并定期檢驗復核;2、平面控制網的布設:直接利用工程施工的平面控制網并定期檢驗復核;3、監測點設置:依據業主方有關技術要求,監測布點必須保證

17、全面、及時、準確地反映施工變形影響信息。第三方監測點的布設,除了必須的地面控制點以外,原則上不再獨立布置和埋設監測點。在進行同步監測時,直接使用施工方的監測網點系統。3.3 野外監測作業實施3.3.1隧道軸線上方地表沉降監測在陸域區段盾構施工階段,將實施本項監測。本工程監測采用隧道施工高程系統,每次從工作基準點起算,采用精密幾何水準測量方法按國家二等水準測量要求測定各監測點的高程,初始值測量必須觀測三次取平均值。水準路線按閉合或附合形式進行,閉合差或附合差不大于0.5,其中N為測站數;地表沉降監測作業要求每天工作開始前檢查標尺水泡、儀器氣泡,發現異常應停止工作檢查儀器,改正合格后方可施工;每次

18、觀測前應檢查水準儀i角,保證其不大于5,否則應先校正到限差范圍內; 觀測按二等水準測量要求采用單路線往返測量;測站的設置視線長度不得大于50米,前后轉站點視距差不得大于1米,路線轉站點視距差累計值不大于3米;每次觀測過程中盡量做到固定人員、固定儀器、固定測站、固定路線,以盡量減小人工和系統誤差。3.3.2 隧道收斂監測在西線盾構施工階段,對東線已建隧道將進行本項監測。 本項目采用全站儀豎盤極坐標法或隧道直徑測距法進行,具體根據現場作業條件落實。 由于監測處在正在施工的隧道內進行,現場多工種、多設備交差施工,現場觀測條件十分復雜、混亂,所以必須采取最快捷、簡便的方法,盡量利用施工短暫間隙時間,及

19、時完成監測作業。3.2.3.3隧道沉降、位移監測 在西線施工階段,東線已建隧道受影響區域,進行本項監測。 隧道沉降以施工隧道高程控制點為基準,采用二等水準路線聯測隧道環片上各監測點,以了解隧道的沉降變形情況;隧道位移以施工隧道內導線控制網為基準,按二等導線精度要求,聯測各環片監測點平面坐標。3.2.3.4 江底隆陷變形監測在隧道江中段施工階段,進行本項監測。本項目選用200噸工程測量船,采用GPS導航+GPS-RTK實時高程+精密水上測深方法,沿隧道軸線低速走航式對江底進行掃描,掃描寬度為隧道軸線兩側各25米。本項監測技術要求(1) 正式監測施工前架設好岸臺,安裝好監測船上各種測量設備,做好調

20、試工作,選擇好各種參數,使儀器處于最佳工作狀態;(2) 在起算點位置架設好儀器,調試好基站,檢查其接收衛星狀態、衛星顆數、信號質量等,確保GPS處在良好工作狀態,以保證其精度;(3) 基站正常工作后,將流動站天線與測深系統同步聯機調試,做好作業準備;(4) 每次監測時根據當次盾構切口里程確定監測范圍,布設監測測線,并保證前后兩次觀測有足夠的重疊對比區域,以了解江底隆陷變形速率;(5) 若監測儀器中途發生故障,則測線報廢,重新施測;(6) 按設計測線多次覆蓋,以保證監測范圍內有足夠的測點;(7) 外業必須在現場及時自檢資料,發現問題立即解決;(8) 潮位觀測應早于水上施測15分鐘進行,至水上施測

21、完工15分鐘后才告結束;(9) 施測結束后,外業采集負責人及時將采集資料送交內業人員進行后處理。3.4 監測精度(1) 陸域及隧道沉降監測:測點精度0.5mm;(2) 長江大堤及隧道水平位移:測點精度2mm;(3) 隧道收斂:邊長精度3mm;(4) 長江江底土體隆陷監測:水底地形精度20cm;3.5 監測頻率(1) 陸域地表沉降、大堤監測:2次/天;(2) 水域江底地形監測:2次/天;(3) 西線施工對東線影響情況監測:1次/天;(4) 測試元件管片收斂監測:1次/月;(5) 旁通道施工對臨近隧道影響情況監測:1次/天;(6)監測值突變或異常,依據實際情況變更監測頻率。第四節 警戒值的確定4.

22、1 警戒值的確定原則(1) 滿足設計計算的要求,不可超出設計值;(2) 滿足測試對象的安全要求,達到保護目的;(3) 對于相同的保護對象應針對不同的環境和不同的因素而確定;(4) 滿足各保護對象的主管部門提出的要求;(5) 滿足現行的相關規范、規程的要求;(6) 在保證安全的前提下,綜合考慮工程質量和經濟等因素,減少不必要的資金投入。4.2 警戒值的確定(1) 地表沉降監測:累計變形范圍+20mm-40mm,速率3mm/12h;(2) 隧道收斂監測:各邊長累計變化3cm(隧道外徑0.2%),速率1cm/d;(3) 隧道沉降、位移監測:累計變化3cm,速率3mm/d;(4) 水域監測:水底地形標

23、高變化40cm/次,考慮水底地形受水流沖刷等因素影響,本方案不設累計報警值。各項目具體報警執行值必須由甲方指定設計、監理及有關管理和專家評審確定。第五節 監測組織實施5.1 監測投入儀器設備儀器設備一覽表編號儀器名稱型號產地數量精度1全站儀TCR1201瑞士1臺測角1,測距2mm+2ppm2GPSTrimble5700美國2臺2mm+2ppm3光學水準儀DSZ2蘇州1臺0.3mm/km4測深儀HD27中國1套2cm+0.1%h5.2 監測資料的提交當各項監測野外工作結束后及時進行數據的后處理并分項做成報表及時提交給業主,監理等各方,提交資料及報表內容為:(1) 施工工況及資料分析;(2) 各項

24、監測內監測次報表;(3) 各項監測內監測成果曲線、圖表。(4) 全部工程結束后及時提交總結報告監測資料提交流程圖:第三方監測施工方測量監理業主施工方監測第六節 監測完成工作量起止日期監測項目測量次數測量點次備注2006年9月15日2006年10月20日浦東地表沉降812204東線地表沉降2006年11月份4420452006年12月份42002007年1月份5120小12月份浦東地表沉降127西線地表沉降2007年1月份236222007年2月份5839862007年3月份2216222007年4月份41002007年5月份484小計11264412006年11月份淺

25、灘監測樁49707東線淺灘2006年12月份371042小計8617492006年12月2008年5月隧道內部監測25230998東線(沉降,收斂、位移)2007年4月2008年8月隧道內部監測26025042西線(沉降、橫豎徑收斂)2007年3月2008年8月西線對東線的影4月2008年8月測試元件管片監測171862006年11月2008年6月江底掃描68東西線2008年3月2008年7月長興島地表沉降17115051東線2008年6月2009年8月長興島地表沉降1498726西線小計110282829第七節 監測成果總結與分析7.1 陸域地表監測7.1.1 浦東

26、地表部分工作井長 江 大 堤基準點基準點工 作 區 域浦東地表部分監測方法示意圖如上圖所示:工作井至圍墻內土壤回填區各監測點采用閉合水準路線;工作井至圍墻外采用附合水準路線浦東地表部分監測點布設示意圖上行線1#盾構自2006年9月下旬開始出洞并推進并于11月7日順利穿越浦東防汛大堤。下行線2#盾構自2007年1月中旬開始并推進歷時約2個月時間于2007年3月8日順利穿越浦東防汛大堤按施工周期可分為盾構試推期、穿越長江大堤期。在此之前我監測部門按監測方案及甲方相關要求進行了上、下行線地表各監測點的初值測量(取三次測量均值)并著手對盾構切口及盾尾各30米范圍內的監測點進行2次/天的監測工作,并根據

27、沉降量及變化速率及時調整監測頻率,保證了施工及周邊環境的安全。盾構尚未出洞前,監測范圍內各監測點呈波動變化,各監測點變化情況大致為上午上抬,下午下沉,變化幅度不大;出洞試推期各監測點變化微小,在控制范圍;盾構正常推進期間,若忽略各外在因素(雨水、地質等)影響,其變化規律是:1) 盾構機推進過程中,其切口前方地表因盾構的掘進呈下降趨勢;2)注漿過程中:盾構上方及盾尾受注漿影響而上抬,盾尾脫離后固結而逐步回落趨于穩定;3)盾構穿越長江大堤過程中:因工作井至長江大堤坡腳范圍內為原河道回填,土質松軟,受施工影響反映靈敏沉降量較大,部分監測點沉降量超過警戒值; 現將浦東地表監測數據統計列表如下: 點號初

28、始日期末次變量(mm)終止日期累計變量(mm)累計報警值(mm)備 注上行線軸線點206-9-15-0.6706-12-149.09506-9-15-0.8606-12-1410.91806-9-15-0.7006-12-1412.241106-9-15-0.6306-12-1414.071406-9-15-0.9106-12-1416.591706-9-15-1.2006-12-14-9.742006-9-15-1.0106-12-14-52.48-40mm 2306-9-15-1.3206-12-14-61.32-40mm2606-9-15-1.6806-12-14-63.23-40mm2

29、906-9-15-2.2506-12-14-61.18-40mm3206-9-15-2.5506-12-14-59.21-40mm3506-9-15-2.7006-12-14-45.87-40mm3806-9-15-3.0606-12-14-13.564106-9-15-2.7106-12-140.394406-9-15-2.5906-12-14-33.974706-9-15-2.8606-12-14-70.13-40mm5006-9-15-2.1406-12-14-80.06-40mm5306-9-15-1.9306-12-14-79.91-40mm5606-9-15-2.0306-12-1

30、4-75.02-40mm5906-9-15-2.3506-12-14-55.87-40mm6506-9-15-1.5506-12-14-52.45-40mm上行線剖面點L14-306-9-15-1.0206-12-148.94L14-206-9-15-0.9506-12-1411.86L14-106-9-15-0.8006-12-1414.58R14-106-9-15-0.9706-12-1416.83R14-206-9-15-0.5606-12-1416.41R14-306-9-15-0.3606-12-1410.56L29-306-9-15-1.6806-12-14-15.88L29-20

31、6-9-15-1.8406-12-14-42.11-40mmL29-106-9-15-2.1706-12-14-60.22-40mmR29-106-9-15-1.9506-12-14-57.23-40mmR29-206-9-15-1.9006-12-14-41.34-40mmR29-306-9-15-1.7106-12-14-13.67L47-106-9-15-2.1406-12-14-69.69-40mmL47-206-9-15-1.8106-12-14-51.10-40mmL47-306-9-15-0.5606-12-14-21.51R47-106-9-15-1.9106-12-14-62

32、.50-40mmR47-206-9-15-1.9106-12-14-41.14-40mmR47-306-9-15-0.6206-12-14-11.51R47-406-9-15-0.2306-12-14-2.37L50-106-9-15-1.9906-12-14-77.97-40mmL50-206-9-15-1.9006-12-14-56.98-40mmL50-306-9-15-1.1006-12-14-28.66R50-106-9-15-2.0206-12-14-27.63R50-206-9-15-1.6906-12-14-49.59-40mmR50-306-9-15-1.0406-12-14

33、-15.75R50-406-9-15-0.2806-12-14-2.89L56-106-9-15-1.9906-12-14-72.72-40mmL56-206-9-15-2.0106-12-14-57.11-40mmL56-306-9-15-1.4406-12-14-35.79R56-106-9-15-2.1106-12-14-71.32-40mmR56-206-9-15-1.3606-12-14-51.39-40mmR56-306-9-15-1.1006-12-14-19.21R56-406-9-15-0.2306-12-14-4.82L59-106-9-15-2.2406-12-14-54

34、.44-40mmL59-206-9-15-1.7706-12-14-46.97-40mmL59-306-9-15-1.5306-12-14-34.13R59-106-9-15-2.2506-12-14-50.40-40mmR59-206-9-15-2.0206-12-14-38.95R59-306-9-15-1.1306-12-14-17.77R59-406-9-15-0.4706-12-14-4.59L65-106-9-15-1.6006-12-14-52.57-40mmL65-206-9-15-1.5706-12-14-41.58-40mmL65-306-9-15-0.8906-12-14

35、-23.98R65-106-9-15-1.9106-12-14-49.70-40mmR65-206-9-15-1.2306-12-14-33.90R65-306-9-15-0.3906-12-14-11.19R65-406-9-150.1306-12-14-1.42 下行線軸線點207-1-150.0707-5-3117.9507-1-150.1607-5-3119.47807-1-150.2407-5-3118.891107-1-150.1407-5-3119.781407-1-15-0.2507-5-3116.562007-1-150.1707-5-31-44.42-40mm2307-1-

36、15-0.1107-5-31-55.07-40mm2607-1-150.0807-5-31-60.86-40mm2907-1-15-0.1607-5-31-65.28-40mm3207-1-15-0.6507-5-31-66.86-40mm3507-1-15-0.1207-5-31-65.14-40mm3807-1-15-0.1007-5-31-66.63-40mm4107-1-15-0.5407-5-31-66.96-40mm4407-1-15-0.4607-5-31-72.15-40mm4707-1-30-0.8007-5-31-49.32-40mm5007-1-30-0.6207-5-3

37、1-52.78-40mm5307-1-30-0.8607-5-31-74.27-40mm5607-1-30-1.2407-5-31-110.81-40mm5907-2-2-1.3507-5-31-138.59-40mm6207-2-2-0.7607-5-31-146.56-40mm6507-2-2-0.5007-5-31-132.19-40mm6807-2-2-0.4107-5-31-102.04-40mm7107-2-2-0.5107-5-31-92.78-40mm7407-2-2-0.3807-5-31-73.58-40mm下行線剖面點L14-107-1-150.3407-3-1913.4

38、9L14-207-1-15-0.2607-3-192.96L14-307-1-150.4507-3-19-3.71R14-107-1-15-0.3307-3-1913.55R14-207-1-150.1207-3-198.64R14-307-1-15-0.2007-3-1912.08L29-107-1-15-0.3407-3-19-55.45-40mmL29-207-1-15-0.2207-3-19-34.31L29-307-1-15-0.3607-3-19-3.12R29-107-1-15-0.3407-3-19-60.02-40mmR29-207-1-15-0.2707-3-19-37.9

39、2R29-307-1-15-0.2507-3-19-13.45L56-107-1-30-0.3707-3-19-88.75-40mmL56-207-1-30-0.5707-3-19-62.87-40mmL56-307-1-30-0.5307-3-19-32.31L56-407-1-30-0.4607-3-19-17.67R56-107-1-30-0.2907-3-19-93.00-40mmR56-207-1-30-0.4307-3-19-64.55R56-307-1-30-0.2207-3-19-14.76R56-407-1-30-0.2407-3-19-5.65R59-107-2-2-0.4

40、007-3-19-111.51-40mmR59-207-2-2-0.4607-3-19-81.68-40mmR59-307-2-2-0.4007-3-19-45.23-40mmR59-407-2-2-0.4907-3-19-22.52L59-107-2-2-0.4907-3-19-116.45-40mmL59-207-2-2-0.3307-3-19-79.5-40mmL59-307-2-2-0.3407-3-19-24.27L59-407-2-2-0.5807-3-19-4.32L65-107-2-2-0.6707-3-19-103.9-40mmL65-207-2-2-0.7207-3-19-

41、70.82-40mmL65-307-2-2-0.3807-3-19-25.02L65-407-2-2-0.4707-3-19-5.56R65-107-2-2-0.7007-3-19-112.25-40mmR65-207-2-2-0.7607-3-19-84.31-40mmR65-307-2-2-0.5707-3-19-51.2-40mmR65-407-2-2-0.5607-3-19-27.54L68-107-2-2-0.6007-3-19-47.03-40mmL68-207-2-2-0.7707-3-19-59.36-40mmL68-307-2-2-0.7607-3-19-24.3L68-40

42、7-2-2-0.6207-3-19-12.87R68-107-2-2-0.6007-3-19-79.47-40mmR68-207-2-2-0.7907-3-19-64.32-40mmR68-307-2-2-0.7807-3-19-47.25-40mmR68-407-2-2-0.6207-3-19-29.04L71-107-2-2-0.5507-3-19-72.38-40mmL71-207-2-2-0.7207-3-19-47.06-40mmL71-307-2-2-0.4407-3-19-11.88L71-407-2-2-0.5907-3-19-1.22R71-107-2-2-0.6707-3-

43、19-73.62-40mmR71-207-2-2-0.8007-3-19-58.49-40mmR71-307-2-2-0.4407-3-19-36.99R71-407-2-2-0.6407-3-19-20.34L74-107-2-2-0.8107-3-19-53.91-40mmL74-207-2-2-0.7407-3-19-44.61-40mmR74-107-2-2-0.7307-3-19-51.07-40mmR74-207-2-2-0.7907-3-19-42.28-40mm由以上數據及變化可以看出上、下行線盾構推進前各監測點變化只受大地本身沉降及潮汐影響,基本無變化;推進過程中至工作井地表

44、回填土段及防汛大堤段受施工影響反應靈敏,軸線上方監測點在切口前均為下沉趨勢,并超過警戒值(詳見數據統計表),可能原因是因盾構切口向下掘土,土體缺失、土體內部應力及地面環境荷載等各方面原因而造成,后續注漿過程中由于是強壓注漿,受壓力影響而上抬,盾尾脫離后固結而逐步回落趨于穩定;隧道上方各監測橫斷面與軸線上方監測點變化規律基本一致,離軸線越遠,橫斷面上監測點變化越小,變化圖形呈“U”形。7.1.2 浦東淺灘段 1#盾構穿越浦東防汛大堤后進入淺灘段,淺灘段為長江的灘涂區域,長約300米,此區域內受觀測條件的限制加上施工泥漿的排放故此區域的監測用傳統的水準觀測方法難以實現,經我監測項目部商議,在次區域

45、內沿隧道軸線方向每5米布設一監測樁,采用全站儀按三角高程的觀測方法進行監測工作,確保了整個監測區域無盲區,為盾構推進施工提供了必要各項參數,保證了施工的安全。從監測數據來分析,上行線在施工推進過程中淺灘監測樁的變化趨勢與地表變化趨勢基本一致,部分監測點上抬,在盾尾脫離大約兩周后變化穩定。 下行線未做本監測項目的監測,而參照上行線的施工經驗及推進參數進行施工。 各點變化趨勢詳見附圖第1頁7頁7.1.3 長興島地表部分 長江隧道上行線1#盾構自2006年11月初安全穿越浦東防汛大堤后歷時約16個月的時間順利的完成了江中段的施工推進并于2008年3月底安全的進入長行島岸邊段;隧道下行線2#盾構自20

46、07年3月初安全的穿越浦東防汛大堤后歷時約15個月的時間順利的完成了江中段的施工推進并于2008年6月底安全的進入長行島岸邊段,各點變化趨勢詳見附圖第7頁。長興島地表上行線沉降數據統計表點號初始日期累計變量(mm)備注點號初始日期累計變量(mm)備注7250.12608-3-25-13.67752708-4-12-24.437260.12608-3-25-16.79753208-4-12-20.767268.32608-3-25-16.16753708-4-12-20.217271.42608-3-25-15.59754208-4-12-20.68731308-4-1-14.28754708-

47、4-12-4.46731808-4-1-11.00 755208-4-12-23.97732308-4-1-9.31755708-4-12-23.48732808-4-3-8.93756208-4-16-21.25733308-4-3-9.48756708-4-16-21.65733808-4-3-11.96757208-4-16-18.16734308-4-3-12.74757708-4-16-19.71734808-4-3-9.94758208-4-16-28.55735308-4-3-9.49758708-4-16-28.68736308-4-3-7.14759208-4-16-27.5373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