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 吳瑾照 2014-5-12超導體以及超導體以及超導體應用超導體應用超導原理1913年 荷蘭實驗物理學家昂內斯,他在1911年首次發現低溫條件下的某些金屬有超導現象,并由此開拓了低溫物理學和超導物理學這些新的物理分支,從而獲得當年的物理學獎。 2.1972年 巴丁(John Bardeen)、庫珀(Leon North Cooper)和施里弗(John Robert Schrieffer)因發現稱為BCS理論的超導理論,共同分享了1972年度諾貝爾物理學獎。3.1973年 江崎玲于奈(Leo Esaki)和加埃沃(Ivar Giaever)因分別發現半導體和超導體中的隧道貫穿、約瑟夫森(Bri
2、an David Josephson)因從理論上預言了通過隧道阻擋層的超電流的性質,特別是被稱為“約瑟夫森效應”的實驗現象,共同分享了1973年度諾貝爾物理學獎。4.1987年 柏諾茲(J. Georg Bednor)和繆勒(Karl A. Muller)因發現鋇鑭銅氧系統中的高Tc超導電性,共同分享了1987年度諾貝爾物理學獎。超導原理電阻: 電流是導體中電子的定向移動,電子在原子間移動時,由于原子與原子核間的電磁力作用會引起原子振動。這個振動就是電阻產生的原因。超導體中存在著電子對,這些電子對可以平穩地通過由失去部分電子的原子所組成的通道。不會引起原子振動,即超導現象。 1911年,荷蘭萊
3、頓大學的卡茂林-昂尼斯意外地發現,將汞冷卻到-268.98時,汞的電阻突然消失;后來他又發現許多金屬和合金都具有與上述汞相類似的低溫下失去電阻的特性,由于它的特殊導電性能,卡茂林-昂尼斯稱之為超導態。卡茂林由于他的這一發現獲得了1913年諾貝爾獎。在他之后,人們開始把處于超導狀態的導體稱之為“超導體”。超導歷史超導歷史1911年,昂內斯在液氦溫度下研究金屬的電阻與溫度的關系時,發現溫度T=4.2K附近水銀樣品的電阻從0.125歐姆突然降至零,他把這種現象稱為零電阻性或超導電性。出現超導電現象的那個溫度稱為臨界溫度或轉變溫度,用TC表示。自1911年以后,又發現了23種純金屬也具有超導性。包括水
4、銀在內,24種純金屬超導材料的臨界溫度范圍為0.1K9.13K,最高溫度為9.13K的是鈮元素。1950年,科學家將注意力轉向了合金和化合物。1952年,發現了臨界溫度為17K的硅化釩,不久又發現了臨界溫度為18K的鈮錫合金,這在當時是最高的臨界溫度,以后又陸續發現了若干鈮系列合金超導體。超導歷史超導歷史1973年,科學家發現了鈮鍺合金,其臨界溫度為23.3K,該紀錄保持了13年。1986年,米勒和貝德諾爾茨發現了一種氧化物(鑭-鋇-銅-氧化物陶瓷超導材料)具有35K的高溫超導性,突破了傳統“氧化物陶瓷是絕緣體”的觀念。1986年底,美國貝爾實驗室研究的氧化物超導材料,其臨界超導溫度達到40K
5、,液氫的“溫度壁壘”被跨越。超導歷史超導歷史1987年,中國科學家趙忠賢在釔-鋇-銅-氧系材料上把臨界超導溫度提高到90K以上,液氮的禁區(77K)也被突破了,這使超導轉變溫度高于液氮的氣化溫度,使資源豐富、價格低廉的液氮作為超導體工作的冷卻劑成為可能。人們將這類銅基氧化物超導(TC77K)叫做高溫超導體。1987年底鉈-鋇-鈣-銅-氧系材料又把臨界超導溫度的紀錄提高到125K。1991年發現了球狀碳分子碳60在摻入鉀、銫、釹等元素后,也有超導性。1993年,人們發現了超導臨界轉變溫度為133K的汞-鋇-鈣-氧系材料邁斯納效應零電阻現象如何判定一種材料是不是超導體?約瑟夫遜效應在一個淺平的錫盤
6、中,放入一個體積很小磁性很強的永久磁鐵,然后把溫度降低,使錫出現超導性。這時可以看到,小磁鐵竟然離開錫盤表面,飄然升起,與錫盤保持一定距離后,便懸空不動了。這是由于超導體的完全抗磁性,使小磁鐵的磁力線無法穿透超導體,磁場發生畸變,便產生了一個向上的浮力。在較高的溫度時是導體或半導體,甚至是絕緣體,可是當溫度降到某一特定值Tc時,它的直流電阻突然下降為零的這一現象。在線形量子力學中,由于電子等微觀粒子具有波粒二象性,當兩塊金屬被一層厚度為幾十至幾百A的絕緣介質隔開時,電子等都可穿越勢壘而運動。加電壓后,可形成隧道電流,這種現象稱為隧道效應。 若把上述裝置中的兩塊金屬換成超導體后,當其介質層厚度減
7、少到30A左右時,由超導電子對的長程相干效應也會產生隧道效應,稱為約瑟夫遜效應超導的分類通過材料對于磁場的相應可以把它們分為第一類超導和第二類超導對于第一類超導體只存在一個單一的臨界磁場,超過臨界磁場的時候,超導性消失;對于第二類超導體,他們有兩個臨界磁場值,在兩個臨界值之間,材料允許部分磁場穿透材料。通過解釋的理論不同可以把它們分為:傳統超導體和非傳統超導體通過材料達到超導的臨界溫度可以把它們分為高溫超導體和低溫超導體超導體的應用超導體的應用 超導體可以有非常大的用途,這也是各國科學家努力研究超導的重要原因。用超導體輸送電能可以大大減少消耗,用高溫超導體材料加工的電纜,其載流能力是常用銅絲的
8、1200倍;利用超導體可以形成強大的磁場,可以用來制造粒子加速器等,如用于磁懸浮列車,列車時速可達500千米;利用超導體對溫度非常敏感的性質可以制造靈敏的溫度探測器。超導材料最誘人的應用是發電、輸電和儲能。由于超導材料在超導狀態下具有零電阻和完全的抗磁性,因此只需消耗極少的電能,就可以獲得10萬高斯以上的穩態強磁場。而用常規導體做磁體,要產生這么大的磁場,需要消耗3.5兆瓦的電能及大量的冷卻水,投資巨大。超導磁體可用于制作交流超導發 電機、磁流體發電機和超導輸電線路等。人們現在正不斷地尋找新的超導體,其主要方向就是尋找能在較高溫度下存在的超導體材料,即“高溫超導體”(這里的高溫是相對而言的)。
9、20世紀80年代末,世界上掀起了尋找高溫超導體的熱潮,1986年出現氧化物超導體,其臨界溫度超過了125K,在這個溫度區上,超導體可以用廉價而豐富的液氮來冷卻。此后,科學家們不懈努力,在高壓狀態下把臨界溫度提高到了164K(-109)。1998年中國科學家研制成功了第一根鉍系高溫超導輸電電纜。這一成功極大地推進了中國高溫超導技術的實用化進程。高溫超導材料的用途非常廣闊,大致可分為三類:大電流應用(強電應用)、電子學應用(弱電應用)和抗磁性應用。大電流應用即前述的超導發電、輸電和儲能;電子學應用包括超導計算機、超導天線、超導微波器件等;抗磁性主要應用于磁懸浮列車和熱核聚變反應堆等。超導發電大笨重
10、效率低一種超導電磁流發電裝置,是由一組直流線圈和輸出接線端與多組交流線圈和輸出接線端構成的內口為方型或其它形狀中空的線圈組與插在中空腔內的截面為方型或其它形狀的長條型超導磁體構成超導輸電在傳輸過程中電能由于導線的電阻產生的損耗由于傳統的導線的限制,為了達到輸電量的要求,所需要的設備設施,產生的建造費用減少傳輸過程中的損耗,磁懸浮由于超導體具有完全抗磁性,在車廂底部裝備的超導線圈,路軌上沿途安放金屬環,就構成懸浮列車。當列車啟動時,由于金屬環切割磁力線,將產生與超導磁場方向相反的感生磁場。根據同性相斥原理,列車受到向上推力而懸浮。磁懸浮說說導軌與機車間不存在任何實際接觸,沒有摩擦,時速可達幾百公
11、里;磁懸浮列車可靠性大,維修簡便,成本低,能源消耗僅是汽車的一半、飛機的四分之一;噪聲小,時速達300公里/小時,噪聲只有65分貝;以電為動力,沿線不排放廢氣,無污染,是一種綠色環保的交通工具。核聚變反應堆“磁封閉體”核聚變反應堆“磁封閉體”:核聚變反應時,內部溫度高達1億度2億度,沒有任何常規材料可以包容這些物質。而超導體產生的強磁場可以作為“磁封閉體”,將熱核反應堆中的超高溫等離子體包圍、約束起來,然后慢慢釋放,從而使受控核聚變能源成為21世紀應用前景最廣闊的新能源。超導體超級計算機高速計算機要求集成電路芯片上的元件和連接線密集排列,但密集排列的電路在工作時會發生大量的熱,而散熱是超大規模
12、集成電路面臨的難題。超導體計算機中的超大規模集成電路中各個元件之間的互連線用接近零電阻和超微發熱的超導器件來制作,不存在散熱問題,可以提高計算機的運算速度。鐵基超導根據BCS理論,產生超導性的必要條件是材料中的電子必須配對,這樣配對的電子稱為庫柏對。庫柏對中的兩個電子自旋相反,所以總自旋為零,因而科學家認為超導性與鐵磁性可能無法共存,材料中如果加入磁性元素(如鐵、鎳)會大大降低超導性。鐵基超導體雖然含有鐵元素且是產生超導的主體,但是鐵和其他元素(如砷、硒)形成鐵基平面后,已不再具有鐵磁性。超導體的發展前景1、利用材料的超導電性可制作磁體,應用于電機、高能粒子加速器、磁懸浮運輸、受控熱核反應、儲能等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石油開采業的資源儲量與利用現狀考核試卷
- 竹材在復合材料領域的應用考核試卷
- 電子電路的智能城市基礎設施建設考核試卷
- 童車制造企業市場拓展與渠道建設考核試卷
- 電視機制造業的可持續發展目標與實現路徑考核試卷
- 那一段什么的時光初三語文作文
- 理想初二語文作文
- 工藝美術創新與實踐考核試卷
- 移動通信技術在智慧金融的應用考核試卷
- 紙張與紙板生產中的質量檢測與控制考核試卷
- 螺栓緊固標準規范
- 社區時政考試試題及答案
- 人教五四 六年級 下冊 語文 第五單元《中國有能力解決好吃飯問題 第一課時》課件
- MOOC 創業基礎-暨南大學 中國大學慕課答案
- (完整word版)扣字詞匯124
- 神經系統體格檢查-PPT課件
- 賽英公司FOD監測雷達系統
- 固體制劑車間主要過程控制點
- 膿毒癥的診療規范 中醫
- 關于基礎底板“跳倉法”施工熱工計算
- 高端大氣中國風年會邀請函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