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課外文言文專題訓-精品_第1頁
初中課外文言文專題訓-精品_第2頁
初中課外文言文專題訓-精品_第3頁
初中課外文言文專題訓-精品_第4頁
初中課外文言文專題訓-精品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7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一、求知好學篇(1)學貴有恒勤勉之道無他,在有恒而已。良馬雖善走,而力疲氣竭,中道即止。駑馬徐行弗間,或反先至焉。是故舉一事,學一術,茍進取不已,必有成功之一日,在善用其精力耳。今人或有志于學,一旦發憤,不分晝夜,數十日后,怠心漸生,終以廢學??鬃釉唬骸坝賱t不達。”孟子曰:”其進銳者其退速?!贝酥^也。有種樹者,樹茂而果繁,他人莫及也?;騿柶湫g,則曰:“吾無他巧,但識物性,辨土宜,培壅有道,灌溉以時耳。凡人于初植者,恒朝夕審視,吾聽其自然,若不以為意。植之既久,人已厭忘,吾則加勤焉?!彼斡袘懫涿缰婚L而揠之者,芒芒然歸,謂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長矣?!逼渥于呁曋?,苗則槁矣。觀此二者,則

2、知修業之道矣。立志茍堅,執事茍專,必不在一日增進,自矜功效也。百里為期,捷行九十里而止,不可謂已至。事求有濟,功貴其成,修業者其念之哉?!咀⑨尅扣?yng):用土壤或肥料培在植物根部。芒芒:疲倦。1.下列句子中加線的詞解釋錯誤的一項是(     ) (3分)A駑馬徐行弗間 (緩慢)             B他人莫及也 (比得上)C其子趨往視之 (催促)      &

3、#160;      D自矜功效也 (夸耀)2.下列句子中加線的詞意思相同的一項是(     ) (3分)A而力疲氣竭思而不學則殆B灌溉以時耳固以怪之矣C凡人于初植者張良曰:“長于臣。”D苗則槁矣此則岳陽樓之大觀也3.翻譯下面的句子。(6分)(1)植之既久,人已厭忘,吾則加勤焉。(3分)(2)捷行九十里而止,不可謂已至。(2)、閱讀下面文段,完成1113題。祖瑩年八歲,能誦詩書,十二,為中書學生。好學耽書,以晝繼夜。父母恐其成疾,禁之,不能止。常密于灰中藏火,驅逐僮仆,俟父母寢后,燃火讀書,以衣

4、被蔽塞窗戶,恐漏光明,為家人所覺。由是聲譽甚盛,內外親屬呼為“圣小兒”。尤好屬文,中書監高允每嘆曰:“此子才器,非諸生所及,終當遠至?!弊⑨專旱ⅲ撼撩?,這里引申為非常喜歡。屬:寫作。(1)解釋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2分)俟父母寢后_ 以衣被蔽塞窗戶_(2)用現代漢語翻譯下列句子。(4分)恐漏光明,為家人所覺。此子才器,非諸生所及,終當遠至。(3)選文中祖瑩的_ 精神,值得我們學習。(1分)參考答案:10.答案:(1)等待 (2)用。 評分:共2分。答案:(1)祖瑩擔心透漏光亮,被家里人發覺。(2)這個孩子的才能不是大多數人能夠達到的,最終會大有作為的。評分:共4分。答案:惜時如金(或奮發努力)

5、。評分:意思對即可,共1分。(3)楚人學舟楚人有習操舟者,其始折旋疾徐,惟舟師之是聽。于是小試洲渚之間,所向莫不如意,遂以為盡操舟之術。遂遮謝舟師,椎鼓徑進,亟犯大險,乃四顧膽落,墜槳失柁?!咀ⅰ?楚:古國名。折:調頭。旋:轉彎。亟:突然。犯:碰到。柁:同“舵”。1解釋下列句中加點的詞語。(2分)(1) 其始折旋疾徐( ) (2)乃四顧膽落( )2 用現代漢語解釋下面句子。(2分)(1)遂以為盡操舟之術。_3、指出下列各項中用法不同的一項( )(2分)A、鞭數十,驅之別院。B、遂遮謝舟師,椎鼓徑進。C、雖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處也。D、孔子東游,見兩小兒辯日。4、本文告訴人們的道理是:

6、_(2分)答案:1.(2分)(1)慢 (2)看2.(2分)(1)于是就認為已經完全掌握了駕船方法(技術)。3、D (2分)4.(2分)學習、工作不能淺嘗輒止(或學習、工作不能自滿,或學習、工作應該不斷進?。?)王充求學王充字仲任,會稽上虞人也,其先自魏郡元城徒焉。充少孤,鄉里稱孝。后到應有京師,受業太學,師事扶風班彪。好博覽而不守章句。家貧無書,常游洛陽市肆,閱所賣書,一見輒能誦憶,遂博通眾流百家之言。1、解釋加點詞的意思。其先自魏郡元城徒焉( ) 師事扶風班彪( )一見輒能誦憶( ) 遂博通眾流百家之言。( )2、翻譯句子。好博覽而不守章句3、王充的“好博覽而不守章句”是指王充的( )A、

7、學習態度、學習方法 B、學習內容、學習方法C、學習內容、學習態度 D、學習方法、學習范圍參考答案:1。遷居拜-為師就終于2。(王沖)喜歡廣泛的閱讀,并且不墨守世俗閱讀的習慣。3。A二、勤政愛民篇:(1)閱讀下面文言文,完成13題鄭板橋開倉濟民鄭燮,號板橋,清乾隆元年進士,以畫竹,蘭為長。曾任范縣令,愛民如子。室無賄賂,案無留牘。公之余輒與文士暢飲詠詩,至有忘其為長吏者。遷濰縣,值歲荒,人相食。燮開倉賑濟,或阻之,燮曰:“此何時,若輾轉申報,民豈得活乎?上有譴,我任之。”即發谷與民,活萬余人。去任之日,父老沿途送之?!咀⑨尅孔l:譴責,責備。任:承擔責任。1.加線詞解釋有誤的一項是( &

8、#160;  )A.室無賄賂,案無留牘(牘:寫字用的木片)B.公之余輒與文士暢飲詠詩(輒:就)C.值歲荒,人相食(值:遇到)D.或阻之(或:有的人)2.翻譯下面的句子。去任之日,父老沿途送之。3.從文中可以看出鄭板橋是一個怎樣的人?【參考答案】1.A2.(鄭板橋)離任的時候,當地百姓沿途送他。3.鄭板橋是一個有才、清廉、勤政、愛民的好官。(2) 以人為鏡鄭文貞公魏徵寢疾,上遣使者問訊,賜以藥餌,相望于道。又遣中郎將李安儼宿其第,動靜以聞。上復與太子同至其第,指衡山公主欲以妻其子叔玉。戊辰,徵薨,命百官九品以上皆赴喪,給羽葆鼓吹,陪葬昭陵。其妻裴氏曰:“徵平生儉素,今葬以一品羽儀,非亡

9、者之志?!毕まo不受,以布車載柩而葬。上登苑西樓,望哭盡哀。上自制碑文,并為書石。上思徵不已,謂侍臣曰:“人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古為鏡,可以見興替;以人為鏡,可以知得失。魏徵沒,朕亡一鏡矣!”注釋上:指唐太宗李世民。給羽葆鼓吹:賜給手持羽葆的儀仗隊和吹鼓手。1解釋文中加點詞的意思。上遣使者問訊(       )         上復與太子同至其第(       )悉辭不受 &

10、#160;  (       )        上思徵不已        (       )2用“”標出下面句中朗讀時的停頓(各一處)。2鄭 文 貞 公 魏 征 寢 疾 ,上 遣 使 者 問 訊。3翻譯下列句子4徵平生儉素,今葬以一品羽儀,非亡者之志。     

11、0;            以古為鏡,可以見興替。                                    

12、;                                          4唐太宗對魏徵的厚愛表現在哪些方面?請結合文章內容,加以概述。 1訊:問 

13、 復:又     辭:推辭    已:停止2鄭 文貞 公 魏 征 / 寢 疾,上 / 遣 使 者 問 訊。3魏徵平時生活檢樸,如今用一品官的禮儀安葬他,這并不是死者的愿望。將歷史作為鏡子,可以觀察到歷朝的興衰更替。4第一,派人問訊,賜以藥餌;第二,派人留宿,聞其動靜;第三,攜太子探視,將公主嫁給其子;第四,命群臣奔喪,加以厚葬;第五,望靈痛哭,親撰碑文。(3)李惠拷皮

14、宋·鄭克后魏李惠,為雍州刺史。人有負鹽負薪者,同釋重擔,息于樹陰。二人將行,爭一羊皮,各言藉背之物?;萸矤幷叱?,顧州綱紀曰:“以此羊皮拷知主乎?”群下以為戲言,咸無應者?;萘钊酥醚蚱は?,以杖擊之,見少鹽屑,曰:“得其實矣?!笔範幷咭曋?,負薪者乃服而就罪。凡所察究多如此類由是吏人莫敢欺犯。【注釋】綱紀:隨從人員,州綱紀指州府的主簿?!鹃喿x訓練】1.解釋加點詞語在句中的意思。(2分)(1)同釋重擔 釋:_ (2)群下以為戲言,咸無應者 咸:_2給文中劃線句子需要加標點的地方用“|”標出來,全都恰當的一項是( )(2分)A凡所察究|多如此類由是|吏人莫敢欺犯。 B凡所察究多|如此類由是|

15、吏人莫敢欺犯。C凡所察究|多如此類|由是吏人莫敢欺犯。 D凡所察究多如此|類由是吏人|莫敢欺犯。3李惠對州綱紀說出了斷此案的辦法,你知道是什么辦法嗎?請解釋。(2分)_4請各用一兩個詞語,概括文中人物的主要特點。(2分)(1)李惠:_ (2)負薪者:_5.本文闡述了什么道理?_ (2分)參考答案:1放下(1分);都,全 (1分)。 (本題2分)2.C (本題2分)3.用拷打羊皮的辦法,羊皮粘鹽,拷打即落下,知其主人。(本題2分)4. 李惠:聰明機智(1分) ;負薪者:貪圖小利(1分)。(本題2分)5.遇事要多思考,多聯系,用智慧解決問題是最有效的方法。 (本題2分

16、)(我們不能巧取豪奪,見利忘義,是你的,想跑也跑不掉,不是你的,想的也得不到;掌權為官者在事實弄清楚前,要一碗水端平,公平對待當事人,要有心明眼亮、明察秋毫的素質。)言之成理可酌情給分。(4)工之僑獻琴閱讀訓練附答案工之僑獻琴劉基工之僑得良桐焉,斫而為琴,弦而鼓之,金聲而玉應。自以為天下之美也,獻之太常。使國工視之,曰:“弗古?!边€之。工之僑以歸,謀諸漆工,作斷紋焉;又謀諸篆工,作古窾焉。匣而埋諸土,期年出之,抱以適市。貴人過而見之,易之以百金,獻諸朝。樂官傳視,皆曰:“希世之珍也。”工之僑聞之,嘆曰:“悲哉世也!豈獨一琴哉?莫不然矣。”14、解釋加點詞的意思。弦而鼓之 ( ) 作斷紋焉( )

17、易之以百金( ) 莫不然矣( )15、下面句中的“之”指代什么。弦而鼓之 ( ) 還之 ( )易之以百金( ) 工之僑聞之( )16、翻譯下面句子的意思。悲哉世也!豈獨一琴哉?莫不然矣。譯文:_17、這則寓言的寓意是什么?寓意:_答案:14、彈 花紋 交換、 買 這樣 15、琴 工之僑 琴 這件事 16、可悲啊,這個世道!難道只是一張琴的遭遇如此嗎?沒有一件不是這樣的! 17、揭露了當時的封建統治者崇古非今的不良風氣,寄喻了盲目守舊,勢必摧殘人才、阻礙改革的道路。齊宣王好射齊宜王好射,說人之謂己能用疆弓也。其嘗所用,不過三石,以示左右,左右皆試引之,中關而止,皆曰:“此不下九石,非王,其孰能用

18、是?”宜王之情,所用不過三石,而終身以為用九石,豈不悲哉!注釋選自呂氏春秋·壅塞。石:弓的強度的計量單位。引:拉。中關:把弓拉彎一半。閱讀訓練  1選出下列句式與“以示左右”相同的兩項(   )A必以分人   B孔人云“何陋之有?”C馬之千里者,一食或盡粟一石   D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2選出下列句中“其”與“其孰能用是”一句中“其”的用法相同的一項()A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 B其如土石何C其他祖父積、子孫棄者無論焉    D公問其故3下列句中加點的詞與今義相同的一項是( )A其嘗所用,不過三石 B以示左右C先帝不以臣卑

19、鄙   D臣不勝受恩感激4翻譯句子。說人之謂己能用疆弓也。5.這個小故事說明了什么?參考答案:1AD(A省略句,“必以(之)分人”  B賓語前置句,“有何陋?”  C定語后置句,“千里之馬” D省略句,“再(鼓)而衰,三(鼓)而竭”)2B(A其,第三人稱人代詞,他的;  B放在句首,加強反問語氣  C指示代詞,相當于“那”、“那些”  D代詞,其中的) 3B(A不超過  B周圍的人  C身份低微,出身鄙野  D感動奮發)  4喜歡別人說自己能用強弓。 5一方面說明齊宣王盲目自大,自欺欺人,另一方

20、面說明群臣趨炎附勢,阿諛奉承。翻譯齊宣王愛好射箭,喜歡別人說自己能用強弓。他曾經用過的弓,都不超過三石(的強度)。把(他用過的弓)給群臣看,群臣就都試著拉弓,拉彎一半就不再拉了,都說:“此弓(的強度)不少于九石,除非大王,誰能使用它?”宜王的實際情況是,用過的弓都不超過三石,然而(他)終生認為自己能拉九石(的強度),這豈不是可悲的嗎?三、事理探究:(1) 解鈴還需系鈴人法燈泰欽禪師少解悟,然未為人知,獨法眼禪師深奇之。一日法眼問大眾曰:“虎項下金鈴,何人解得?”眾無以對。泰欽適至法眼舉前語問之泰欽曰大眾何不道系者解得。由是人人刮目相看。 (宋·惠洪林間集)1、解釋加點詞在句中的意思。

21、(1分)(1)法燈泰欽禪師少解悟 少:_(2)獨法眼禪師深奇之 奇:_2、文中畫線句子沒有標點符號,請在需要加標點的地方用“”標出來。(2分)泰 欽 適 至 法 眼 舉 前 語 問 之泰欽 曰 大 眾 何 不 道 系 者 解 得3、這則故事告訴我們一個什么道理,請用最簡潔的話表述出來。(2分)_參考答案:1.(1分)(1)小時候;(2)以為奇2.(2分)泰欽適至法眼舉前語問之泰欽曰大眾何不道系者解得。(每斷對1處齊宣王好射閱讀答案及翻譯(2)兩虎相斗,必有一傷莊子欲刺虎,館豎子止之,曰:“兩虎方且食牛食甘必爭爭則必斗斗則大者傷小者死。從傷而刺之,一舉必有雙虎之名。”卞莊子以為然,立須之。有頃,

22、兩虎果斗,大者傷,小者死。莊子從傷者而刺之,一舉果有雙虎之功。注釋:選自史記張儀列傳。莊子:此指卞莊子,春秋時魯國的勇士。 館豎子:旅館的童仆。 須:等待。1、解釋句中加點的多義詞。(4分)(1)兩虎方且食牛 (2)卞莊子以為然(3)館豎子止之 (4)有頃,兩虎果斗2下列句子沒有標點符號,請在需要加標點的地方用“/”標出來。(2分)兩 虎 方 且 食 牛 食 甘 必 爭 爭 則 必 斗 斗 則 大 者 傷 小者 死3、翻譯句子。(2分)從傷而刺之,一舉必有雙虎之名。4、這則故事說明了什么道理?(提示:可從人和動物兩個角度來回答)(2分)參考答案:1、正 代詞,“這樣”; 阻止 過了一會兒2、兩

23、虎方且食牛/食甘必爭/爭則必斗/斗則大者傷、小者死3、從受傷的老虎下手刺殺,一下子便會得到刺殺兩虎的名聲。4、如:人要善于動腦,力爭做事,一舉兩得,事半功倍;人與人之間、動物之間都要相互團結,相互依存,否則就難以長久生存。譯文 :卞莊子要刺殺老虎。旅館的童仆勸阻他,說:“兩只老虎正要吃一只牛。吃得香甜時一定要爭起來。一爭必定要拼斗,一拼斗就會大的受傷,小的被咬死。從受傷的老虎下手刺殺,一下子便會得到刺殺雙虎的名聲?!北迩f子以為這話對,就站著等待它們。過了一會兒,兩只老虎果然斗了起來,大的受傷,小的被咬死。卞莊子就從受傷的老虎下手刺殺,一下子果然獲得殺雙虎的功效。(3)皮之不存,毛將焉附魏文侯出

24、游,見路人反裘而負芻。曰:“胡為反裘而負芻?”對曰:“臣愛其毛。”文侯曰:“若不知其里盡而毛無所恃耶?”注釋選自新序·雜事。作者劉向。劉向,西漢經學家、文學家、目錄學家。著春秋谷粱傳,另有新序說苑列女傳等。魏文侯:名斯,戰國時魏國的建立者。反裘:反穿著皮襖。古人穿皮襖的習慣本是毛向外的,此人卻反來,毛朝里,皮朝外。負芻:背著柴草。負,背。芻,喂牲口的草。閱讀訓練1解釋句中加點的詞。胡為反裘而負芻?毛無所恃若不知其里盡而毛無所恃耶若業為吾所有,必高束焉2翻譯句子見路人反裘而負芻。譯文:若不知其里盡而毛無所恃耶?譯文:3解釋下列句中“而”的用法。其為人獲而寢處其皮也,何足怪哉若不知其里盡

25、而毛無所恃耶胡為反裘而負芻吾恂恂而起,視其缶4.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它可用成語概括。由此你聯想到了什么?5你認為路人是怎樣的一個人? 參考答案:1什么,疑問代詞;  依賴  你,代詞;  如果,連詞。2看見路上有個人反穿著皮襖,身上背著柴草。你不知道它的皮磨壞了,那毛也就沒有地方附著了嗎?3A表順承  B表順承  C表修飾  D表修飾4世界上的事物既相對獨立,又相輔相成,任何事物不能失去了它的存在基礎  皮之不存,毛將焉附  可以聯想到地球與人類的密切關系及人類某些破壞環境的行為或保護環境的舉措。 5略(言

26、之有理即可)。譯文魏文侯外出游覽,看見路上有個人反穿著皮襖,身上背著柴草口(魏文侯)問道:“(你)為什么反穿皮襖背柴草呢?”(那人)答道:“我愛惜皮襖上的毛。”文侯說:“你不知道它的皮磨壞了,那毛也就沒有地方附著了嗎?”(4)閱讀義犬,完成第7072題(9分) 潞安某甲,父陷獄將死。搜括囊蓄,傅百金,將詣郡關說。跨騾出,則所養黑犬從之。呵逐使退。既走,則又從之,鞭逐不返,從行數十里。某下騎,乃以石投犬,犬始奔去。視犬已遠,乃返轡疾馳,抵郡已暮。及掃腰橐,金亡其半,涔涔汗下,魂魄都失,輾轉終夜。候關出城,細審未途。又自計南北沖衢,行人如蟻,遺金寧有存理!逡巡至下騎所,見犬斃草間,毛汗濕

27、如洗。提耳起視,則封金儼然。感其義,買棺葬之,人以為義犬冢云。                           (選自聊齋志異  有刪減)【注釋】潞安:縣名。 郡關:州府。 掃橐:掃,清理。橐,錢袋。沖循:交通要道。70.解釋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語。(4分)  

28、60; (1)既走,則又從之(已經   )  (2)犬始奔去 (離開) (3)返客疾馳 (快速) (4)金亡其半(丟失)71用現代漢語寫出下面句子的意思。(3分) 又自計南北沖衢,行人如蟻,遺金寧有存理!答:他)又想到(來路)是南北交通要道,來往的行人像螞蟻一樣多,丟失的銀兩(錢財)哪有存在的道理?。ㄒ鈱纯桑?#160;72.請用自己的語言概述義犬的“義”表現在哪些方面。(2分)答:緊隨主人,打罵它都不回;為主人尋找丟失的銀兩,竟累死在草叢中;臨死也不忘用身緊護主人的銀兩。(答出兩點即可) 【翻譯】山西

29、潞安地方的某甲,父親被人誣陷關在牢房里,快要死了,傾家蕩產,把所有的積蓄 都拿了出來,一共才百把兩銀子,準備拿到府里去打通關節,說個人情。騎著騾子出了門,家里養的那只黑狗就跟著他走。(某甲)大聲喝退了它,等到他一走,那只狗又跟著來了。鞭它趕它,它也不回去,跟著走了幾十里。某下了馬,走到路旁小便。小便完了,拿起石頭來打狗,狗才跑開;某一走,狗突然又來了,咬著騾子 的尾巴。某大發脾氣,用鞭子打它,它大叫不止。忽然跳到前面,憤怒地咬了騾子的腦袋,好象硬要擋住騾子的去路似的。某以為不是個吉祥的兆頭,更加發著脾氣,勒轉馬就去追逐它??吹焦芬呀涀叩煤苓h了,才勒轉轡頭飛跑,到達府城時已經快黑了。等他來摸系在

30、腰間的袋子時,銀子已丟了一半,急得汗如雨下,魂飛魄 散。一夜翻來覆去,沒有入睡。忽然想起狗的狂吠亂咬,一定是有原故的。等到城門一開,便離開了府城,仔細地觀察了來的道路。自己又在心里劃算,這是通往南北的大道,來往的行人多得像螞蟻一樣,丟了的銀子哪還能在那里呢?猶猶豫豫地走到昨天下馬的地方,看到狗死在草叢里,身上的毛全都被汗濕透了。提起它的耳 朵來看,那一包銀子分明還在那里。某甲為它的義氣所感動,買了一口棺材埋葬了它,人們都呼作“義犬?!薄!局行W作文閱讀答案網微信公眾號:yuedudaan】(5)魏與趙攻韓,韓告急于齊。齊使田忌將而往,直走大梁。魏將龐涓聞之,去韓而歸,齊軍既已過而西矣。孫子謂田

31、忌曰:“彼三晉之兵,素悍勇而輕齊,齊號為怯,善戰者因其勢而利導之。兵法:百里而趨利者蹶上將,五十里而趨利者軍半至。使齊軍入魏地為十萬灶,明日為五萬灶,又明日為三萬灶?!饼嬩感腥?,大喜,曰:“我固知齊軍怯,入吾地三日,士卒亡者過半矣?!蹦藯壠洳杰?,與其輕銳倍日并行逐之。孫子度其行,暮當至馬陵。馬陵道狹,而旁多阻隘,可伏兵,乃斫大樹白而書之曰:“龐涓死于此樹之下?!庇谑橇铨R軍善射者萬弩夾道而伏,期曰:“暮見火舉而俱發。”龐涓果夜至斫木下,見白書,乃鉆火燭之。讀其書未畢,齊軍萬弩俱發,魏軍大亂相失。龐涓自知智窮兵敗,乃自剄,曰:“遂成豎子之名!”齊因乘勝盡破其軍,虜魏太子中申以歸。孫臏以此名顯天下

32、,世傳其兵法。(節選自史記·孫子吳起列傳)【注釋】 三晉之兵:這里指魏軍。 百里而趨利者蹶上將:用急行軍走百里的方法去爭取勝利,會使上將軍遭到失敗。 斫:音zhuó,砍。 白:使露出白木?!鹃喿x訓練】1.解釋下列加點詞語在句子中的意思。(4分) 齊使田忌將而往 將:_  去韓而歸 去:_ 齊軍既已過而西矣 西:_  期曰:“暮見火舉而俱發?!?期:_2.將文中劃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8分) 善戰者因其勢而利導之。(2分)_ 我固知齊軍怯,入吾地三日,士卒亡者過半矣。(3分)_ 龐涓果夜至斫木下,見白書,乃鉆火燭之。(3分)_3.孫臏為取得戰斗的勝利

33、,采取了哪些好的做法?請用自己的話分條回答。(4分)_【參考答案】1. 率兵 離開 向西進軍 約定 (每空1分)2. 善于作戰的人會順應(或“順著”)事物發展的趨勢并向(對我們)有利的方面來引導它。(“因”1分,大意1分) 我本來就知道齊軍膽小怯懦,進入我國境才三天,逃跑的人就過半了。(“固”、“亡”各1分,大意1分) 龐涓當晚果然趕到砍去樹皮的大樹下,看見白木上寫的字,就點火照亮樹上的字。(“書”(字)、“燭”(照)各1分,大意1分)3.(1)抓住魏軍輕敵的弱點,用減灶的計策誘敵深入。(2)選擇有利的地形進行伏擊。(每條2分3. (2分)這則故事告訴我們:由誰引起的麻煩,仍由誰去解決。三、傳

34、統美德篇(1)純孝之報吳郡陳遺,家至孝。母好食鐺底焦飯,遺作郡主簿,恒裝一囊,每煮食,輒貯錄焦飯,歸以遺母。后值孫恩賊出吳郡,袁府君即日便征。遺已聚斂得數斗焦飯,未展歸家,遂帶以從軍。戰于滬瀆,敗,軍人潰散,逃走山澤,皆多饑死,遺獨以焦飯得活。時人以為純孝之報也。 (選自世說新語)【注釋】鐺(chn):平底淺鍋。 貯錄:儲存,收存。 遺(wèi):給予。 袁府君:袁山松,晉朝吳郡太守,孫恩攻滬瀆,袁山松固守,城陷而死。未展:來不及。軍人:這里指官軍?!揪毩暋拷忉屜铝芯渥又屑狱c的詞。(2分)母好食鐺底焦飯 ( )  

35、                    袁府君即日便征( )憑借注釋,用現代漢語翻譯下面句子。(2分)每煮食,輒貯錄焦飯,歸以遺母。請就選文寫一句富有文采的讀后感言。(2分)【全文翻譯】吳郡人陳遺,在家里非常孝順。他母親喜歡吃鍋巴,陳遺在郡里做主簿的時候,總是收拾好一個口袋,每逢煮飯,就把鍋巴儲存起來,等到回家,就帶給母親。后來遇上孫恩賊兵侵入吳郡,內史袁山松馬上要出兵征討。這時陳遺已經積攢到幾斗

36、鍋巴,來不及回家,便帶著隨軍出征。雙方在滬瀆開戰,袁山松被打敗了,軍隊潰散,都逃跑到山林沼澤地帶,沒有吃的,多數人餓死了,唯獨陳遺靠鍋巴活了下來。當時人們認為這是對他純厚的孝心的報答?!緟⒖即鸢浮砍?#160; 出征每次煮飯,(陳遺)就把焦飯收存起來,帶回家給母親吃。示例一:焦飯有情,孝心無價。  示例二:至孝的故事就像故鄉的小河永遠流淌在我的心中。(2)閱讀祁奚請老,完成第12題(4分)祁奚請老晉大夫祁奚老,晉君問曰:“孰可使嗣?”祁奚對曰:“解狐可?!本唬骸胺亲又鹦埃俊睂υ唬骸熬龁柨?,非問仇也。”晉遂舉解狐。后又問:“孰可以為國尉?”祁奚對曰:“午可也。”君曰:“非子之子耶?

37、”對曰:“君問可,非問子也?!薄咀⑨尅科钷桑簳x國的大夫,曾任中軍尉。晉君:指晉悼公。解狐:晉國大夫。國尉:春秋時,各國均在將軍之下設國尉。午:祁午,祁奚之子。1下列加點字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A )(2分) A孰可使嗣(子嗣,后代)          B晉遂舉解狐(推舉)C非子之子(你)                 

38、 D孰可以為國尉(誰)2下列哪一項不屬于本文所表現的祁奚的品質(D)(2分)A任人唯賢                        B大公無私C坦率正直                  

39、      D謙虛謹慎【翻譯】晉國大夫祈奚老了,晉國的君主問他:“誰可以接替你的位置???”祈奚回答說:“解狐可以?!本髡f:“(解狐)不是你的仇人嗎?”(祈奚)回答說:“君上問的是(誰)可以,而不是問誰是我的仇人?!币虼藭x國的君主舉薦解狐接任。后來君主又問(祈奚):“誰可以擔任國尉一職?”祈奚回答說:“午可以”。君主說:“(午)不是你兒子嗎?”(祈奚)回答說:“君上問的是(誰)可以,而不是問誰是我的兒子?!保ㄟ@篇文章是贊揚祈奚的,說他外舉不避仇,內舉不避親,薦人唯賢,一心為國的高尚品質。)閱讀下面的古文,完成1-4題。性好鵝,會稽有孤居姥養一鵝

40、,善鳴,求市未能得,遂攜新友命駕就觀。姥聞羲之將至,烹以待之,羲之嘆惜彌日。又山陰有一道士,養好鵝,之往觀焉,意甚悅,固求市之。道士云:“為寫道德經,當舉群相送耳?!濒酥廊粚懏?,籠鵝而歸,甚以為樂。嘗至門生家,見篚幾滑凈,因書之,真草相半。后為其父誤刮去之,門生驚懊者累日。羲之書為世所重,皆此類也。每自稱:“我書比鐘繇,當抗行;比張芝草,猶當雁行也。”曾與人書云:“張芝臨池學書,池水盡黑,使人耽之若是,未必后人也?!?選自晉書·王羲之列傳)【注釋】姥(m):老婦。篚(fi):圓形竹筐。真草:楷書,草書??梗嚎购猓喈?。耽:沉溺,沉迷。1.解釋下列句中加點的詞。(1)善鳴,求市未能得

41、(擅長(善于)(2)遂攜新友命駕就觀(前往(去)(3)當舉群相送耳(全(全部)(4)使人耽之若是(假使(假如,如果)2.“籠鵝而歸”的“籠”與下列句中加點詞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C )A.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三峽)B.橫柯上蔽(與朱元思書)C.置人所罾魚腹中(陳涉世家)D.餓其體膚(孟子兩章)3.用現代漢語翻譯文中畫線句子。(1)之往觀焉,意甚悅,固求市之。王羲之前往看鵝,心里很高興,堅持要求把鵝買下來。(2)羲之書為世所重,皆此類也。王羲之的書法被世人看重,都是這類情況。(“皆此類也”意譯為“諸如此類的事情很多”亦可。)4.下列有關王羲之書法的說法,有誤的一項是( B )A.王羲之是中國古代杰出的書法家,被稱為“書圣”。B.王羲之是與歐陽詢、顏真卿、柳公權齊名的唐代四大書法家之一。C.王羲之書法剛健而娟秀,樸素而精巧,真率而蘊藉,飄逸而端莊。D.王羲之蘭亭集序帖是我國古代書法藝術最燦爛的瑰寶,被稱為“天下第一行書”。閱讀下面文言文,回答問題。陳禾陳禾,字秀實,明州鄞縣人。舉元符三年進士。(時)天下久平,武備寬弛,東南尤甚。禾請增戍、繕城壁,以戒不虞?;蛑笧樯?,格不下。其后盜起,人服其先見。時童貫權益張,與黃經臣等表里為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