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yè)工程培訓_第1頁
工業(yè)工程培訓_第2頁
工業(yè)工程培訓_第3頁
工業(yè)工程培訓_第4頁
工業(yè)工程培訓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61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2011什么是工業(yè)工程? 工業(yè)工程(Industrial Engineering,簡稱IE),是對人員、物料、設備、能源和信息所組成的集成系統(tǒng)進行設計、改善和設置的一門學科。它綜合運用數(shù)學、物理學、社會科學方面的專門知識和技術,以及工程分析和設計的原理與方法,對該系統(tǒng)所取得的成果進行確定、預測和評價。目標:目標:使生產(chǎn)系統(tǒng)投入要素得到更高效利用,降低成本、保證質(zhì)量和安全、提高生產(chǎn)率、獲得最佳利益。追求的是系統(tǒng)整體的優(yōu)化與提高。方法學方法學從學科角度把從學科角度把IEIE知識領域劃分成知識領域劃分成1717個分支:個分支: 生物化學生物化學 成本管理成本管理 數(shù)據(jù)處理與系統(tǒng)設計數(shù)據(jù)處理與系統(tǒng)設計

2、 銷售與市場銷售與市場 工程經(jīng)濟工程經(jīng)濟 設施規(guī)劃設施規(guī)劃 材料加工材料加工 組織規(guī)劃與理論組織規(guī)劃與理論 應用數(shù)學(運籌學、管理經(jīng)濟應用數(shù)學(運籌學、管理經(jīng)濟學、統(tǒng)計質(zhì)量控制、統(tǒng)計數(shù)學學、統(tǒng)計質(zhì)量控制、統(tǒng)計數(shù)學應用)應用) 實用心理學實用心理學 方法研究與作業(yè)測定方法研究與作業(yè)測定 人的因素人的因素 工資管理工資管理 人體測量人體測量 安全安全 職業(yè)衛(wèi)生與醫(yī)學職業(yè)衛(wèi)生與醫(yī)學 生產(chǎn)規(guī)劃與控制生產(chǎn)規(guī)劃與控制工業(yè)工程對制造業(yè)的作用 對系統(tǒng)進行規(guī)劃、設計、評價與創(chuàng)新; 優(yōu)化生產(chǎn)系統(tǒng)、物流系統(tǒng)與信息系統(tǒng); 診斷企業(yè)癥結(jié); 挖掘潛力,保證質(zhì)量,提高企業(yè)生產(chǎn)效率和經(jīng)濟效益; 杜絕浪費、節(jié)約資源實現(xiàn)零浪費;

3、 提高企業(yè)素質(zhì),增強企業(yè)競爭力; 制定工作標準及管理標準。拋棄固有的制作方法及觀念拋棄固有的制作方法及觀念積極尋找方法而非做不到的理由積極尋找方法而非做不到的理由不要辯解或找借口,實事求是否定現(xiàn)狀不要辯解或找借口,實事求是否定現(xiàn)狀不求完美,不求完美,5050分即可,馬上行動分即可,馬上行動錯了請馬上改正錯了請馬上改正改革不許大量投資改革不許大量投資不遇問題,不出智慧不遇問題,不出智慧請自問請自問WHYWHY五次找真正原因五次找真正原因1010人的智慧大于一個人的知識人的智慧大于一個人的知識革新永無止境革新永無止境IEIE導入的導入的1010條基本精神:條基本精神:IEIE實施抵抗情緒的實施抵抗

4、情緒的1010種表現(xiàn):種表現(xiàn):那種東西沒有什么作用。那種東西沒有什么作用。道理卻是如此,但我們的情況不同。道理卻是如此,但我們的情況不同。方案是不錯,實際效果就難說。方案是不錯,實際效果就難說。再降低成本已是不可能。再降低成本已是不可能。我們也一直是這樣做的。我們也一直是這樣做的。不愿作別人勸告的事情。不愿作別人勸告的事情。成本下降的話,品質(zhì)也會跟隨下降。成本下降的話,品質(zhì)也會跟隨下降。現(xiàn)狀也不錯,為什么要改變。現(xiàn)狀也不錯,為什么要改變。那種東西不靈的,那種東西不靈的,1010年前我們就搞過了。年前我們就搞過了。我們對此最了解了。我們對此最了解了。 IE手法是以人的活動為中心,以事實為依據(jù),用

5、科學的分析方法對生產(chǎn)系統(tǒng)進行觀察,記錄分析并對系統(tǒng)問題進行合理化改善,最后對結(jié)果進行標準化的方法。現(xiàn)場IE手法方法研究作業(yè)測定布置研究Line Balance的編制調(diào)整程序分析動作分析動作經(jīng)濟原則分析時間分析運轉(zhuǎn)率分析PTS法搬運(物流)分析標準時間設定配置分析作業(yè)拆解與合并PTS工序平均化產(chǎn)品工藝分析作業(yè)流程分析聯(lián)合作業(yè)分析雙手作業(yè)分析錄像分析動素分析PTS法動作優(yōu)化動作要素時間分析單元作業(yè)時間分析VTR分析連續(xù)運轉(zhuǎn)分析抽樣分析MOD法直接觀測PTS法搬運路線分析搬運工藝分析單元成產(chǎn)Cell Production“一個流”O(jiān)ne piece flow 分析對象問題的調(diào)查設定目標推進計劃的制定

6、現(xiàn)狀調(diào)查分析改善立案實施評價改善程序工作研究工作工作研究研究方法方法研究研究作業(yè)作業(yè)測定測定程序分析程序分析操作分析操作分析動作分析動作分析 秒表時間研究秒表時間研究工作抽樣工作抽樣預定動作時預定動作時間標準法間標準法標準資料法標準資料法制定標準作業(yè)制定標準作業(yè)制定標制定標準時間準時間新工作新工作標準標準員工員工培訓培訓實實施施反饋循環(huán)反饋循環(huán)工 作 研 究培 訓 重 點培 訓 重 點以下我們培訓的安排按照第一種分法即:程序分析包括操作分析程序分析程序分析程序分析是對產(chǎn)品生產(chǎn)過程的各種工序狀態(tài)進行記錄、分析和改善的必要有效的IE手法,它是把工藝過程中的物流過程及人的工作流程以符號形式進行記錄、

7、設計的方法。從宏觀角度對整個作業(yè)過程進行研究和分析,尋求最佳的各步驟的內(nèi)容和順序,以獲得最佳效果。消除產(chǎn)品生產(chǎn)過程中的全部浪費與不合理,從而提高效率。消除產(chǎn)品生產(chǎn)過程中的全部浪費與不合理,從而提高效率。目 的程序分析的種類與特征ECRSECRS四原則四原則5W1H5W1H提問技術提問技術 考查點考查點分析現(xiàn)狀分析現(xiàn)狀提提 出出 問問 題題改改 進進 建建 議議第一次提問第一次提問第第 二二 次次 提提 問問第第 三三 次次 提提 問問目目 的的地地 點點時時 間間人人 員員方方 法法做什么做什么何處做何處做何時做何時做何人做何人做如何做如何做為何需要做為何需要做為何需此處做為何需此處做為何需此

8、時做為何需此時做為何需此人做為何需此人做為何需如此做為何需如此做有無其它方法代替有無其它方法代替有無其它更合適的地點有無其它更合適的地點有無其它更合適的時間有無其它更合適的時間有無其它更合適的人員有無其它更合適的人員有無其它更合適的方法有無其它更合適的方法提問圍繞五個方面:程序分析通用符號工作物名稱傳動軸組件方法:現(xiàn)行內(nèi)容次數(shù)時間編 號:01加工研 究 者:日 期:檢查審 核 者:日 期:合計v工藝程序圖由表頭、圖形和統(tǒng)計三部分組成,表頭的格式工藝程序圖由表頭、圖形和統(tǒng)計三部分組成,表頭的格式和內(nèi)容根據(jù)工序分析的任務而定。通常有工作物名稱、方法和內(nèi)容根據(jù)工序分析的任務而定。通常有工作物名稱、方

9、法(現(xiàn)行或改進)、本表之編號、研究者、審核者、日期等。(現(xiàn)行或改進)、本表之編號、研究者、審核者、日期等。9101112131415161718192123456781齒輪45鋼軸40Cr 80棒料鍛造正火粗車精車滾齒倒角插鍵槽去毛刺剃齒磨內(nèi)圓珩齒檢查0.250.160.50.080.110.0180.250.160.25車端面、外圓、打頂尖孔調(diào)頭,車另一端面,外圓精車外圓銑鍵槽調(diào)質(zhì)磨外圓去毛刺0.250.160.250.080.030.08檢查平鍵平鍵裝入軸上0.0022021齒輪裝入軸上0.008套筒裝入軸上0.002最終檢查套筒3工藝程序圖在進工藝程序圖在進行程序分析時可行程序分析時可提

10、供:提供: 各種操作及檢驗的內(nèi)容及生產(chǎn)線工位的設置; 原材料的規(guī)格及零件的加工要求; 制造程序及工藝布置的大概輪廓;工藝程序圖練習練習 繪制一開關轉(zhuǎn)子的加工、裝配的工藝程序圖。繪制一開關轉(zhuǎn)子的加工、裝配的工藝程序圖。下圖為開關轉(zhuǎn)子裝配圖。其由軸下圖為開關轉(zhuǎn)子裝配圖。其由軸1 1、停擋、停擋2 2及模壓塑料體及模壓塑料體3 3組成。組成。加工裝配工藝如下:軸材料為鋼棒料,直徑10mm。操作1:在轉(zhuǎn)塔車床上車端面、肩面并切斷(0025h)。操作2;在同一車床上車另一端面(0010h)。此操作后,工件送去檢查。檢查1:檢查尺寸和表面粗糙度(不計算時間)。然后將工件從檢查處送銑床。操作3:在臥式銑床上

11、跨銑端部的4個平面(0070h)。將工件送往鉗工臺。操作4:在鉗工臺去毛刺(0020h)。工件送回檢查處。檢查2:機械加工的最終檢查(不規(guī)定時間)。工件送往電鍍車間。操作5:去除油污(00015h)。操作6:鍍鎘(0008h)。工件送回檢查處。檢查3:最終檢查(不規(guī)定時間)。 (注: 由于檢查員是計時工作的,因此檢查不需專門規(guī)定時間)。模壓塑料體 體上已有與縱、橫線同心的孔。操作7:在轉(zhuǎn)塔車床上車兩邊,鏜孔并鉸至尺寸(0080h)。操作8:在雙軸臺鉆上鉆橫孔(放停檔用)并去毛刺(0022h)。送檢查處。檢查4:檢查最終尺寸與表面粗糙度(不規(guī)定時間)。然后送至零件軸處。操作9:把模壓體裝入軸的小

12、端(0020h)。停檔 由直徑為5 mm的圓鋼制成。操作10:在轉(zhuǎn)塔車床上車出柄部,倒角并切斷(0025h)。操作11:在砂輪機上去除尖頭(0。005h)。送檢查處。檢查5:檢查尺寸與表面粗糙度。送電鍍車間。操作12:去除油污(00015h)。操作13;鍍鎘(0006h)。送檢查處。檢查6:最終檢查(不規(guī)定時間),檢查合格后,送往成品零件部等裝配。操作14:將停檔裝入模壓體(裝配件),輕輕鉚合,使其固定在位置上(0045h)。檢查7:最終檢查完成的部件(不規(guī)定時間),然后送成品零件。繪制工藝程序圖繪制工藝程序圖流程程序分析圖 打光飛機發(fā)動機螺栓因為這些螺栓用于飛機上,因此加工后必須去掉毛刺。

13、原方法:原方法:操作者從工作臺上的貯藏箱中拿起一個螺栓,用手握住螺栓的一端靠近布輪(布輪旋轉(zhuǎn)著),用手旋轉(zhuǎn)去掉毛刺,然后再換螺栓的另一頭去掉毛刺。打光的螺栓被扔到放在桌上右邊貯藏盒內(nèi),試繪制人機作業(yè)圖并進行改進。解:解:1 1、首先要繪制人機程序圖。、首先要繪制人機程序圖。人機操作分析工作名稱:打光柱螺栓方法:現(xiàn)行方法機器名稱:布輪機器號碼:B2操作者:日期:研究者:人時間機 器操作者時間布輪左邊時間布輪右邊時間握緊柱螺栓并把一端對著布輪16空閑16空閑53碰著布輪旋轉(zhuǎn)柱螺栓7打光柱螺栓7調(diào)換柱螺栓另一端對著布輪18空閑18碰著布輪旋轉(zhuǎn)柱螺栓7打光柱螺栓7處理打光過的柱螺栓5空閑5統(tǒng) 計工 人

14、機 器布輪左邊布輪右邊空閑時間03953工作時間53140周 程535353利用率(%)01005353265314時間單位:時間單位:1/1000=min1/1000=min打光柱螺栓的人打光柱螺栓的人機程序圖(原方機程序圖(原方法,生產(chǎn)領域為法,生產(chǎn)領域為11321132件件/h/h)工作工作空閑空閑10203040502 2、問題分析、問題分析布輪的右邊完全沒有被利用;布輪左邊的利用率僅26%。為什么布輪右邊完全沒有被利用?因為操作者一次只能用手握一只螺栓打光毛刺,只需用一邊。為什么布輪的左邊有那么多的空閑時間?空閑的原因是因為工人要用手去握緊螺栓,然后把一端對著布輪,及調(diào)換螺栓的另一端

15、,并把另一端對著布輪,以及處理打光的螺栓,此三次動作時,機器空閑著。有無更好的方法?如果不用人握著,而靠一種夾具來自動進料,既解決布輪兩邊的利用率,又可以減少機器等待人握緊螺栓,并調(diào)換一端的時間安裝一個簡單的夾具,它由平行放置于工作臺上的兩個金屬管組成,柱螺栓被裝在兩個管中,布輪快速地旋轉(zhuǎn),打光螺栓。練習練習 某工人操作一臺車床,作業(yè)程序及時間值為:裝夾工件:0.5min,車削:2.0min,卸下零件:0.3min ,去毛刺并檢查尺寸: 0.5min 。 該車床能自動加工,試繪制出此作業(yè)的人機作業(yè)圖。圖例:空閑操作0.20.40.60.81.01.21.41.61.82.02.22.42.62

16、.83.0 3.2 人 時間min 機裝夾工件 0.5空閑 卸下工件 0.3去毛刺并檢查尺寸 0.5 0.5 被裝夾工件車削2 0.5 空閑作業(yè)名稱:車削零件 編號: 圖號: 日期:開始動作:裝夾零件 結(jié)束動作:卸下零件 研究者:統(tǒng)計人機周程 工作時間 空閑時間 利用率3.3 1.3 23.3 2.8 1.3被卸下工件%853 . 32.8%393 . 33 . 1例:某車間用吊車搬運零件,每天由工人甲和工人乙負責例:某車間用吊車搬運零件,每天由工人甲和工人乙負責將零件裝入集裝箱,裝滿后,由吊車搬運到車間出口處將零件裝入集裝箱,裝滿后,由吊車搬運到車間出口處暫存,吊車只能搬運一箱,來回一次需暫

17、存,吊車只能搬運一箱,來回一次需5min5min,而一人裝,而一人裝滿一箱零件需滿一箱零件需10min10min,集裝箱搬運場地平面布置如下圖所,集裝箱搬運場地平面布置如下圖所示。示。第一次5min:吊車運送工人乙裝的No2集裝箱;工人甲處在裝No1集裝箱狀態(tài);工人乙處在等待狀態(tài)。第二次5min:吊車處于等待狀態(tài);工人甲仍處于裝No1集裝箱狀態(tài);工人乙處于裝No2集裝箱狀態(tài)。第三次5min:吊車運送工人甲裝的No1集裝箱;工人甲處在等待狀態(tài);工人乙仍處在裝No2集裝箱狀態(tài)。n繪出聯(lián)合作業(yè)的聯(lián)合作業(yè)圖繪出聯(lián)合作業(yè)的聯(lián)合作業(yè)圖n對此記錄的圖進行對此記錄的圖進行“5W1H” ”的提問,并用的提問,并

18、用“ECRS” ”原則進行改善原則進行改善 對現(xiàn)行方法的提問,首先就第一次對現(xiàn)行方法的提問,首先就第一次5min5min提問:提問:問:工人乙完成了什么?問:工人乙完成了什么?答:什么也沒做,正在等待。答:什么也沒做,正在等待。問:是否必要?問:是否必要?答:按現(xiàn)行方法,工人乙必須等待集裝箱,所以此等待是必要的。答:按現(xiàn)行方法,工人乙必須等待集裝箱,所以此等待是必要的。問:為什么?問:為什么?答:因為現(xiàn)行方法中工人甲、乙各裝一集裝箱,故當工人乙裝滿一答:因為現(xiàn)行方法中工人甲、乙各裝一集裝箱,故當工人乙裝滿一箱由吊車運走后,必須等待集裝箱返回。箱由吊車運走后,必須等待集裝箱返回。問:有無更好的方

19、法,避免工人乙在第一次問:有無更好的方法,避免工人乙在第一次5min5min內(nèi)空閑?內(nèi)空閑?答:工人甲和工人乙可合裝(共同裝)一箱,省去等待集裝箱回來答:工人甲和工人乙可合裝(共同裝)一箱,省去等待集裝箱回來的時間。的時間。動作分析動作分析 動作分析或稱為動作研究是對生產(chǎn)活動中的全部作業(yè)動作進行觀測分析,研究人的各種動作浪費,從而尋求省力、省時、安全、經(jīng)濟的作業(yè)方法時必要有效的IE手法。l目視動作分析l動素分析l影像分析動素分析是由美國工程師Frank Bunker Gilbreth(1862-1924)創(chuàng)立的,動作分析基本要素共有十八種動作,也有文獻定義為十七種。動素分析的用途動素分析的用途

20、(1)通過對動作方法及順序的檢討分析去除不必要)通過對動作方法及順序的檢討分析去除不必要的動作,使動作更有效。的動作,使動作更有效。(2)分析研討最合理的作業(yè)配置。)分析研討最合理的作業(yè)配置。(3)作業(yè)的工裝化及工裝改善的基本資料。)作業(yè)的工裝化及工裝改善的基本資料。(4)改善前后的方法對比與評價。)改善前后的方法對比與評價。(5)進行作業(yè)方法的詳細說明。)進行作業(yè)方法的詳細說明。(6)設定標準作業(yè)。)設定標準作業(yè)。(7)培養(yǎng)作業(yè)方法的分析判斷能力。)培養(yǎng)作業(yè)方法的分析判斷能力。十八種動素 臺灣周道教授將臺灣周道教授將1717種動素用種動素用同心圓表示同心圓表示第一圈為中心圈,為核心動素;第二

21、圈為常用動素,是改善對象;第三圈為輔助性動素,操作中愈少愈好;第四圈(最外圈)為消耗性動素,應盡可能予以取消。分析:1)此動作的改善多于取消。2)此動素前常有“對準”或“預對”,后常跟“放手”。改善:1)能否用夾具或固定器。2)能否使用自動設備。3)能否同時裝配數(shù)件。4)工具是否己達最有效的速度及送進。5)是否可用動力工具,以減少裝配時間。1 1、裝配、裝配(Assemble(Assemble,用,用A A表示表示) )定義:為了兩個以上的物件的組合而做的動作。定義:為了兩個以上的物件的組合而做的動作。起點:兩個物件開始接觸的瞬間。起點:兩個物件開始接觸的瞬間。終點:兩個物件完全配合的瞬間。終

22、點:兩個物件完全配合的瞬間。分析:1)此動素常可獲得改善,不但可節(jié)省時間,更可節(jié)省物料。2)在某種操作內(nèi),常可連續(xù)發(fā)生多次的“使用”。3)以手代替工具工作時,亦屬此動素,如用手裁紙,即屬手在“應用”。改善:1)能否用夾具或固定器。2)能否使用自動設備。3)能否同時裝配數(shù)件。4)工具是否己達最有效的速度及送進。5)是否可用動力工具,以減少裝配時間。2 2、使用、使用(Use(Use,用,用U U表示表示) )定義:利用器具或裝置所做的動作,稱使用或應用。定義:利用器具或裝置所做的動作,稱使用或應用。起點:開始控制工具進行工作的瞬間。起點:開始控制工具進行工作的瞬間。終點:工具使用完畢的瞬間。終點

23、:工具使用完畢的瞬間。分析:1)此動素常為改善。2)此動素前常為“握取”,后常跟“運實”或“放手”。3)此動素所需時間,常與兩物體的連接情況及松緊程度有關。改善:1)能否用夾具或固定器。2)能否使用自動設備。3)能否同時裝配數(shù)件。4)工具是否己達最有效的速度及送進。5)是否可用動力工具,以減少裝配時間。3 3、拆卸、拆卸(Disassemble(Disassemble,用,用DADA表示表示) )定義:對兩個以上組合的物體,作分解動作。定義:對兩個以上組合的物體,作分解動作。起點:兩個物體開始分離的瞬間。起點:兩個物體開始分離的瞬間。終點:兩個物體完全分離的瞬間。終點:兩個物體完全分離的瞬間。

24、注意:盡量使用工具,以減少時間。注意:盡量使用工具,以減少時間。4 4、伸手、伸手(Transport Empty(Transport Empty,用,用TETE表示表示) )定義:空手移動,伸向目標,又稱運空。定義:空手移動,伸向目標,又稱運空。起點:當手開始伸出的瞬間開始。起點:當手開始伸出的瞬間開始。終點:當手剛觸及目的物的瞬間終了。終點:當手剛觸及目的物的瞬間終了。分析:1)伸手是指空手。2)此動素前常接“放手”,后跟“握取”。3)此動素不能取消,但可縮短距離。4)移動距離是指動素的實際路徑,而非兩點間直線距離。5)在其他條件不變時,手移動長距離較短距離需要的時間較多。6)熟練的操作者

25、在重復性工作的連續(xù)周程內(nèi),其手的移動幾乎經(jīng)過完全相同的路線。7)伸手通常包括下列三種過程: *.由靜止開始,加速達最大。 *.以后即以此速度等速前進。 *.最后減速到完全停止。8)手移動時,必須以眼引導手,故眼的移動次數(shù)及距離長短,常對操作有影響。改善:1)有否縮短其距離。2)能否減少其方向的多變,尤其是突變。3)能否使工具物件移向手邊。4)手移動的種類,按其需時的多少,順序如下(應選擇需時較少的移動): *.伸手至一固定位置的物件或地點。 *.伸手至每次位置均略有變動的物件(此時需用眼尋找)。 *.伸手至一堆混雜物中選取,或伸手至甚小的物件。分析:1)運送的物件可能為手或手指攜帶,亦可能由一

26、地點滑送、拖送、推送等。2)此動素所需時間,依其距離、重量及移動種類而定,故可縮短距離、減輕重量及改良移動種類,以達到改善。3)運實途中常發(fā)生“預對”。4)此動素前常接“握取”,后跟“對準”及“放手”。改善:1)能否減少其重量。2)是否可應用合適的器具,如輸送帶、容器、盛具、鑷子、鉗子及夾具等。3)是否使用身體的合適部位,如手指、手腕、前臂、肩等。4)能否用重力來滑運或墜送。5)搬運設備能否用腳來操縱。6)是否因物料的搬運或程序的往返,而增加搬動時間。7)是否可因增加一小具或放搬運物靠近使用點而取消搬運。8)搬運方向的突變是否可以取消,各種阻礙物能否搬去。9)常用物料是否己放置于使用點。10)

27、是否己用合適的手具、小盒子等,且其操作是否按裝配順序排列。11)是否視搬運物的重量,使用身體最合適的部位,而達到最快的搬運速度。12)是否有些身體的動作可以取消。13)雙手的動作能否同時、對稱而又反方向。14)能否由提送改為滑送。15)眼的動作能否與手的動作相協(xié)調(diào)。5 5、移物、移物(Transport Loaded(Transport Loaded,用,用TLTL表示表示) )定義:手持物從一處移至另一處的動作稱移物,又稱運實。定義:手持物從一處移至另一處的動作稱移物,又稱運實。起點:手有所負荷并開始朝向目的地移動的瞬間開始。起點:手有所負荷并開始朝向目的地移動的瞬間開始。終點:有所負荷的手

28、抵達目的地的瞬間結(jié)束。終點:有所負荷的手抵達目的地的瞬間結(jié)束。分析:1)此動素不能取消,只可改善。2)此動素的定義著重點在以手指圍繞物,如用任何工具夾物,則不能稱為握取。3)握取常發(fā)生在“運空”與“運實”之間,其后常跟“持住”。改善:1)是否可一次握取多件或減少握取次數(shù)。2)是否可在容器端開一缺口,以便握取。尤其是較小零件,是否可以改善容器的邊緣,以利握取。3)工具、物件能否預先放好,以利握取。4)前一工位的操作者放下工件的位置以及工具等放置的位置,能否使下一位操作者簡化握取。5)是否能用其他工具代替手的握取。6)工具、物件能否預先放于回轉(zhuǎn)盤內(nèi),以利握取。注意:當物體己被充分控制后的握取稱為持

29、住注意:當物體己被充分控制后的握取稱為持住(己不是握取己不是握取)。6 6、握取、握取(Grasp(Grasp,用,用G G表示表示) )定義:利用手指充分控制物體。定義:利用手指充分控制物體。起點:當手指或手掌環(huán)繞一物體,欲控制該物體的瞬間開始。起點:當手指或手掌環(huán)繞一物體,欲控制該物體的瞬間開始。終點:當物體己被充分控制的瞬間結(jié)束。終點:當物體己被充分控制的瞬間結(jié)束。分析:1)此動素為所有動素需時最少者。2)實測時,常與前一動素合并計時。改善:1)能否取消此動素?2)能否就在工作完成處放手,用墜送法收集物件?3)能否在運送途中放手?4)是否必須要極小心的放手?能否避免?5)容器或盛具是否經(jīng)

30、過特殊設計,以便能接納放手后的物件?6)放手后,手或運送的位置是否對下一動作或次一移動最為有利?7)能否一次放手多個物件?7 7、放手、放手(Release Load(Release Load,用,用RLRL表示表示) )定義:從手中放掉東西,稱放手或放開。定義:從手中放掉東西,稱放手或放開。起點:手指開始脫離物體的瞬間。起點:手指開始脫離物體的瞬間。終點:手指完全脫離物體的瞬間。終點:手指完全脫離物體的瞬間。注意:考慮放手的終點是否為下一動素開始的最佳位置。注意:考慮放手的終點是否為下一動素開始的最佳位置。分析:1)此動素為眼注視一物,而腦正在判斷是否合格。2)此動索的重點是心理上的反應。3

31、)檢驗時,按操作情況需用視覺、聽覺、觸覺、嗅覺、味覺等器官。4)此動素所需時間常因下列因素而定: *.個人的反應快慢; *.標準的精確度; *.物料的誤差; *.視力等感官的好壞。5)如其它條件相同,則人對聲的反應比對光的反應快,而對觸覺的反應比對聲與光的反應更快。人對聲的反應時間為0.185s:人對光的反應時間為0.225s;人對觸覺的反應時間為0.175s。改善:1)能否取消或與其他操作合并?2)能否同時使用多種量具或多用途的量具?3)增加亮度或改善燈光的布置是否可減少檢驗的時間?4)檢驗物與檢驗者眼睛的距離是否合適?5)檢驗物的數(shù)量是否足夠采用電動自動檢驗?8 8、檢查、檢查(Inspe

32、ct(Inspect,用,用I I表示表示) )定義:將產(chǎn)品和所制定的標準作比較的動作,叫檢查或檢驗。定義:將產(chǎn)品和所制定的標準作比較的動作,叫檢查或檢驗。起點:開始檢驗物體的瞬間。起點:開始檢驗物體的瞬間。終點:終點: 產(chǎn)品質(zhì)量產(chǎn)品質(zhì)量 的優(yōu)劣被決定的瞬間。的優(yōu)劣被決定的瞬間。分析:1)新手及不熟練者此動素較多,訓練有素及工作熟練者,則費時極少。2)如工具、零件、物料各有定所,工作現(xiàn)場布置合適,則此動素費時極少。且此亦為取消此動素的最有效的方法。3)如能取消此動素為好。4)操作愈復雜,愈需記憶,愈不穩(wěn)定,或物件愈精細時,此動素費時愈多。改善:1)物件給予特別標示(用標簽或涂顏色)。2)良好的

33、工作場所布置。3)是否需要特殊的燈光。4)物件、工具有固定位置,并放置于正常工作范圍內(nèi)。5)操作人員應培訓,使之成為習慣性的動作,而取消此動素。9 9、尋找、尋找(Search(Search,用,用ShSh表示表示) )定義:確定目的物的位置的動作。定義:確定目的物的位置的動作。起點:眼睛開始致力于尋找的瞬間。起點:眼睛開始致力于尋找的瞬間。終點:眼睛找到目的物的瞬間。終點:眼睛找到目的物的瞬間。分析:1)實用上常將“尋找”與“選擇”合并來計時。2)物件愈精細,規(guī)格愈嚴格,此動素的時間愈長。3)物件分類放置,避免混雜在一起,以及有效的現(xiàn)場布置,常可取消此動素。改善:1)是否可取消此動素?2)工

34、具物件能否標準化和互換使用?3)能否改善安排,而使選擇較容易或可以取消?4)能否當前一操作完畢時,即將零件(物料)放于下一操作的預放位置?5)能否涂上顏色,以利選擇?1010、選擇、選擇(Select(Select,用,用StSt表示表示) )定義:在同類物件中,選取其中一個。定義:在同類物件中,選取其中一個。起點:尋找的終點即為選擇的起點。起點:尋找的終點即為選擇的起點。終點:物件被選出。終點:物件被選出。分析:1)此動素前常為移動、后常跟“放手”。2)很多情況此動素常可能發(fā)生在“運實”途中。3)此動素所需時間常按下列情形而定: *.對稱的物件,或任何方向均可放置的物件,需時最少。 *.半對

35、稱的物件,即能有數(shù)個位置可以放置,需時較對稱物件多,較不對稱物件少。 *.不對稱物件,僅有一個位置可以放置,需時最多。改善:1)是否必須對準?2)能否用量具以利對準?3)松緊度能否放寬?4)手臂能否有依靠,使手能放穩(wěn)而減少對準的時間?5)物件的握取是否容易對準?6)能否利用腳操作的夾具?1111、定位、定位(Position(Position,用,用P P表示表示) )定義:將物體放置于所需的正確位置為目的而進行的動作,又稱對準。定義:將物體放置于所需的正確位置為目的而進行的動作,又稱對準。起點:開始放置物體至一定方位的瞬間。起點:開始放置物體至一定方位的瞬間。終點:物體己被安置于正確方位的瞬

36、間。終點:物體己被安置于正確方位的瞬間。分析:1)此動素常與其他動素混合在一起,最常見的情況是與“運實”一起發(fā)生。2)所謂預對,必須能將物件放置于合適的位置上,方便以后的再行取用。如將用完的筆,放置于傾斜豎起的筆架上,此處宜用“預對”,因為下次從筆架上拿筆時,就能握取使用時的位置。3)可以利用夾持工具或特設容器,使物件保持應用時的姿勢,以利握取時即己成為使用時的姿勢。改善:1)物件能否在運送途中預先對正?2)工具的設計是否能使放下后的手柄保持向上,以利下次使用?3)工具能否懸掛起來,以便一伸手即可拿到?4)物體的設計能否使每一面(邊)均相同?1212、預定位、預定位(Pre-position(

37、Pre-position,用,用PPPP表示表示) )定義:物體定位前,先將物體安置到預定位置。定義:物體定位前,先將物體安置到預定位置。起點:與定位的起點、終點相同。起點:與定位的起點、終點相同。分析:1)此動素常發(fā)生在裝配工作及手動機器的操作中,前為“握取”,后為“放手”。2)手絕對不是有效的持物工具,而是成本最貴的夾持工具。3)應設法利用各種夾具來代替手持物。4)能否于操作中取消此動素?改善:1)能否用夾具來持物?2)能否運用摩擦或粘著力?3)能否應用磁鐵?4)如持住不能取消,則是否己設“手靠”、“手墊”以減輕手的疲勞?1313、持住、持住(Hold(Hold,用,用H H表示表示) )

38、定義:手握物并保持靜止狀態(tài),又稱拿住。定義:手握物并保持靜止狀態(tài),又稱拿住。起點:用手開始將物體定置于某一方位的瞬間。起點:用手開始將物體定置于某一方位的瞬間。終點:當物體不必再定置于某一方位上為止的瞬間。終點:當物體不必再定置于某一方位上為止的瞬間。分析:1)此動素完全為心理的思考時間,而非手的動作時間。2)操作中由于操作者的猶疑,即發(fā)生此動素。3)操作愈熟練,此動素時間愈短。改善:1)是否可以改善工作方法,簡化動作?2)是否可改善工具、設備,使操作簡單容易?3)操作人員是否己培訓,使其熟練而減少或消除此動素?1414、計劃、計劃(Plan(Plan,用,用PnPn表示表示) )定義:在操作

39、進行中,為決定下一步驟所做的考慮。定義:在操作進行中,為決定下一步驟所做的考慮。起點:開始考慮的瞬間。起點:開始考慮的瞬間。終點:決定行動的瞬間。終點:決定行動的瞬間。分析:1)此動素所需時間的長短,視工作性質(zhì)及操作者的體力而定。2)此動素通常都在工作周期中發(fā)生。3)改善工作環(huán)境及動作等級可減少或消除此動素。改善:1)肌肉的運用及人體動作的等級是否合適?2)溫度、濕度、通風、噪聲、光線、顏色以及其他工作環(huán)境是否合適?3)工作臺的高度是否合適?4)操作者是否坐立均可?5)操作者是否有高度合適的座椅?6)重物是否用機械裝卸?7)工作時間長短是否合適?1515、休息、休息(Rest(Rest,用,用

40、R R表示表示) )定義:因疲勞而停止工作。定義:因疲勞而停止工作。起點:停止工作的瞬間。起點:停止工作的瞬間。終點:恢復工作的瞬間。終點:恢復工作的瞬間。分析:1)當程序發(fā)生故障或中斷時,即為遲延。2)由于程序的需要,而等待機器或他人的工作,或等待檢驗、待熱、待冷等。改善:此動素的發(fā)生非操作者所能控制,必須在管理及工作方法上作某些改善。1616、遲延、遲延(Unavoidable Delay(Unavoidable Delay,用,用UDUD表示表示) )定義:不可避免的停頓。定義:不可避免的停頓。起點:開始等候的瞬間。起點:開始等候的瞬間。終點:連續(xù)開始工作的瞬間。終點:連續(xù)開始工作的瞬間

41、。分析:1)這是由于操作者的疏忽而產(chǎn)生的,可以避免。2)如能建立一個有工作意愿、有紀律、有效率的工作團體,此動素即可避免。改善:1)改善管理方法、規(guī)章、制度、政策,使操作者毫無抱怨。2)改善工作環(huán)境,提供一個合適、健康、愉快而有效的生產(chǎn)現(xiàn)場。3)改善工作方法,降低 勞動強度 等。1717、故延、故延(Avoidable Delay(Avoidable Delay,用,用ADAD表示表示) )定義:可以避免的停頓。定義:可以避免的停頓。起點:開始停頓的瞬間。起點:開始停頓的瞬間。終點:開始工作的瞬間。終點:開始工作的瞬間。另:另:1818、發(fā)現(xiàn)、發(fā)現(xiàn)(Find(Find,用,用F F表示。這個動

42、素是表示。這個動素是 美國機械工程師學會美國機械工程師學會 增加的增加的) )定義:東西己找到的瞬間動作。定義:東西己找到的瞬間動作。起點:眼睛開始尋找到物體的瞬間。起點:眼睛開始尋找到物體的瞬間。終點:眼睛己找到物體的瞬間。終點:眼睛己找到物體的瞬間。總結(jié):動素分析改善重點一覽表總結(jié):動素分析改善重點一覽表動素記號序號要素作業(yè)左手動作左眼右右手動作改善點1等待伸手到容器2等待抓起數(shù)個電阻元件3伸手到右手移物到左手4把電阻元件放到左手接右手中的電阻元件把電阻元件放到左手5拿住電阻元件伸手到左手6拿住電阻元件選擇拿起一個元件7等待移動到電路板,調(diào)整方位8等待把引線對準電路板孔9等待把引線插入孔中10把電阻元件插入電路板等待放開電阻元件11等待伸手到左手12剩下的元件放入右手接左手的元件13手縮回原處把元件移動到容器14剩余電阻元件放回容器等待把元件放回容器把容器放在靠近左手便于抓取元件用左手抓元件探討用兩手同時插元件的可行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