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學復習資料供參習_第1頁
國學復習資料供參習_第2頁
國學復習資料供參習_第3頁
已閱讀5頁,還剩18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僅供參考? 20世紀80年代興起了全國性的“文化熱”。近幾年來,“國學熱”在全國范圍內風起 云涌,以各種不同的形式表現出來。?1984年,深圳大學率先成立國內第一個國學研究所。湖南大學修復岳麓書院,恢復國學的研究教學功能? 1992年,北京大學成立傳統文化研究中心,2000年更名為國學研究院。? 2005年,中國人民大學成立“國學院”,山東大學已有“易學與中國古代哲學研究 中心”,又成立“儒學研究中心”?2004年,中國教育部宣布要在海外成立 100所孔子學院。?2005年9月28日,在孔子誕辰2556周年之際,全球首次聯合祭孔活動在世界各地同時展開。? 2006年始,光明日報設國學專版,大力

2、推進國學的研究與傳播,?2006年,“北京國學大講堂”開壇講學。? 每年暑假以國學為名義的夏令營活動近年來頻頻舉行? 大學國學研究所、大學國學班、民間書院、兒童讀經活動、國學網站、海外孔子學 院不斷涌現? 上世紀90年代末,臺灣人王財貴最先發起兒童讀經活動,近年他先后在北京、 武漢等大城市演講,使兒童讀經活動得以大力推廣,促使國學熱形成。? 儒學內訓? 儒家文化與中國現代儒商的鍛造? 儒學與企業管理? 中國 貴和持中”的文化精神? 體悟中庸之道,打造優秀團隊? 道學內訓? 老子的道與西方神哲學比較? 陰陽五行與企業管理? 通往想象的世界一一莊子? 無為而無不為的老子? 逍遙之境界一一莊子的徹悟

3、? 黃帝內經與養生? 佛學內訓? 佛學與佛教在中國的發展及其影響? 佛法與企業內部協調的關系? 心經的企業管理應用? 佛禪智慧與經營哲學? 禪學與企業家人生境界? 國民素質? 通過對國學的重視,喚起社會道德良知,呼喚正義的力量,喚起健全的理想人格, 喚起人性中善的力量;? 進而通過弘揚國學傳統,達到提高全民族的整體道德素質,再現中華民族禮儀之邦 的美好宿愿。? 深層原因? 一種群體性的社會心理和社會文化。? 這種社會心理和社會文化的基礎來源于有著數千年歷史的儒家思想,來源于以儒家 倫理為核心的“東亞價值觀”。日本和 四小龍”對國學要正名。子曰:名不正則言不順。? 1、什么是國學?? 國學的二次

4、重興:二次開放,二次定位。? 經濟騰飛的精神動力來自于儒家倫理,是對儒家倫理的成功應用和改造的結果。? 現代意義上的 國學”,是晚清以來逐漸形成的。? 由于西學東漸,中西學術交流頻繁,為與西學”相對待,提出了 “舊學”或“中學”的概念。? 張之洞:四書五經、中國史事、政書、地圖為舊學;西政、西藝、西史為新學。舊 學為體,西學為用,不使偏廢。(勸學篇外篇設學第三)? 梁啟超:“中學為體,西學為用”者,張之洞最樂道之,而舉國以為至言。(清代學術概論)? 相對于新學”而言,國學”指舊學”? 相對于西學”國學”指中學”? 章太炎發行國粹學報,出版國故論衡,于是“國學”又有了“國粹”和“國 故”的稱謂。

5、國學有廣義與狹義之分?廣義國學是指中國傳統文化與學術。 以先秦經典及諸子學為根基,涵蓋兩漢經學、魏晉玄學、隋唐佛學、宋明理學和同時期的漢賦、六朝駢文、唐木詩詞、兀曲與明清小說并歷代史學等元整的文化、學術體系。還包括中醫、戲劇、書畫、星相、數術等,也可以說是國學的外延。狹義國學,主要指思想層面的傳統文化。精神系統、價值理念、思維方式、終極關懷、道德意識和審美情趣等,它是國學的核心內涵。簡言之,國學就是中國優秀的傳統文化,是中國人之為中國人、中華民族有別于世界其他民族的文化。第三講外圓內方,取象比類國學之圓融思維? 世界上每一個民族都有自己獨特的歷史、文化傳統和思惟方式。? 思惟:人在認識事物中的

6、思考過程。? 思惟方式:人觀察、分析、解決問題的模式化、程式化的“心理結構”。? 民族思惟方式:一個民族長久穩定、普遍起作用的思惟習慣、對待事物公認的觀點? 易經思惟? 周禮曰有三易:連山、歸藏、周易。? 東漢初連山、歸藏尚存,后失傳,僅存周易。? 群經之首? 對中國人思惟方式影響最早、最直接、最深遠。? 取象類比、天人合一、陰陽辯證、內向體證、中和中庸等思惟方式,都可從中得到 驗證周易思惟框架, 易傳將其上升到哲學高度,使之獲得普遍的意義。 “易之為書也,廣大悉備,有天道焉,有人道焉,有地道焉。 ” 易包含有關于宇宙人生的根本原理,以此為據,就可以窮盡天地萬物之理 易設計了一個宇宙整體模式,

7、提供了一套解決問題的根本原則與根本方法。也 是思惟方式問題。? 陰陽二爻。陽爻: ;陰爻: -? 基本八卦、六十四卦。每一卦代表一種思惟樣式,其總和構成易的思惟方式。? “易”有三義:變易、簡易、不易 古者包犧氏之王天下也,仰則觀象于天,俯則觀法于地。觀鳥獸之文與地之宜,近取諸身, 遠取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類萬物之情。? 1、萬物一體的整體性結構? 莊子:天地與我并生,而萬物與我為一? 中國傳統思維與西方人不同,整體性思維一直是中國傳統思維最根本的特征。? 萬物一體的整體觀念,其最高、最典型的理論形式是天人合一。? “天人合一”主要蘊含兩重意思:? 第一,宇宙整體的狀態? 天代

8、表自然萬物,人是萬物中的一物,作為整體的部分或要素相互聯系,構成為一 個統一整體。? “天人合一”的整體結構是宇宙應有的、本然的狀態。? 第二,理想的精神境界? “天人合一 ”外在狀態的內化,體現了古代中國人所特有的精神追求和價值目標。? 易傳:? 與天地合其德,與日月合其明,與四時合其序。? 中庸:? 誠者,天之道也;誠之者,人之道也。? “天人合一” ,不意味著人沒有意識到自己與他物的區別。? 而強調天人之間不是對立關系,是“一天人” 、“合內外”,注重天人之間的統一與聯 系,視天人相互溝通而結為一體。? 在“天人合一”整體結構中,人與其他事物相比,不是平列的,而是處于優越地位。? 人有理

9、性、有道德、有情感,能夠體驗天道,是宇宙整體的靈魂。? 老子: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 孟子:萬物皆備于我。 中庸:人可以“贊天地之化育” 。? 北宋張載: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圣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 “天人合一”觀念,不僅把天和人看作是統一體,而且是以人為中心要素的整體結 構,站在“人道”立場看待“天道” :? “天道”就是“人道” ,“人道”就是“天道” 。? 中西方對人與自然關系理解和解決的不同? 西方強調人與自然的區別,把自然界當作外在于人的獨立對象,表現為一種“天人 對立”的二極思維傾向。? 受此思惟控制,西方人非常注重對外在世界的邏輯分析,以獲取關于外物的知識為 根本

10、目的。? 古希臘:為知識而知識,形成較系統的認識論和邏輯學理論。? 在中國:雖也有人與自然區別或對立的觀念。? 先秦荀子的“天人相分” 。但荀子之后,響應者寥寥,未能成為普遍性思維傳統。? 絕大多數哲學家強調是“天人合一” ,即人與自然的統一。? 中國傳統思惟所理解的對象世界,不是機械性的世界,而是有機性的世界。? 對世界的把握方式不是純邏輯的,也不是純抽象的,而是直觀或直覺的,甚至是帶 有感性色彩的,即意象式的。在主體把握客體的方法、途徑上,中國傳統思惟表現 為直覺性、意象性傾向。? 直覺思惟與邏輯思惟相對應。? 直覺思維,具有直觀性、直接性、跳躍性、整體性、非邏輯性的特點? 在主體把握客體

11、的方法、途徑上,中國傳統思惟表現為直覺性、意象性傾向。? 直覺思惟與邏輯思惟相對應。? 直覺思維,具有直觀性、直接性、跳躍性、整體性、非邏輯性的特點。? 不重在獲得關于對象世界的某種理智性知識以及如何獲得這種知識。? 重在從天人關系角度確定人在宇宙整體中的地位和人生的價值、意義。? 這一特定整體思維方式,可以概括為以下特點與內容:? 在主體把握客體的方法、途徑上,中國傳統思惟表現為直覺性、意象性傾向。? 直覺思惟與邏輯思惟相對應。? 直覺思維,具有直觀性、直接性、跳躍性、整體性、非邏輯性的特點。? 中國傳統思維中,有邏輯思維,但就思維的基本傾向及本性看,則是直覺的。? 中國傳統思維以“體認”與

12、“意會”作為溝通主體與客體的基本方式和手段,具有 直覺思維的性質。邏輯思維? 通過概念、判斷、推理揭示事物本質,又稱抽象思維。? 特點:以概念作為思維的基本單元? 形象思維具有整體思維的優勢:? 第一,通過整體觀察局部,可以從局部與整體的關系上更好揭示局部的本質。? 第二,通過整體聯想創造出新的思路。? 第三,全面顧及整體關系而起到維護整體和諧的巨大作用。? 2、對待互補、相生相勝的辯證結構? 從形式而言,中國傳統思維的整體要素之間的聯結方式表現為對待互補和相生相勝 兩種基本形態。? 對待互補主要體現在陰陽觀念,相生相勝主要體現在五行觀念。? 中國傳統思維注重事物之間的統一。這種統一性的聯結方

13、式有以下幾種:? 事物對立雙方各以對方為自身的條件和前提。? 此有故彼有,此無故彼無;此生故彼生;此滅故彼滅。? 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已;皆知善之為善,斯不善已。? 老子二章? 相互滲透的方式。對立的雙方表現為質量、能量和信息的相互交換。? 整體要素在相互滲透中,仍然各自保持著自身的獨立。? 易系 ?辭下:天地氤氳,萬物化醇;男女構精,萬物化生。? 相互轉化的方式。對立雙方各自具有向其對立面轉化的趨勢與功能。? 極而反者,天之性者。? 黃老帛書 ?經法 ?論? 程頤:物極必反? 程氏遺書? ( 2)相生相勝? 用五行理論解釋事物之間的關系,是中國傳統思惟中最基本、最古老的觀念之一。? 五行關

14、系反映著事物之間的關系或整體要素之間的關系? 五行相生,是指五行之間相互依賴、相互肯定、相互促進的關系或趨勢。? 順序:? 木T火T土T金T水? 西方文化強調事物間的對立關系。? 中國文化強調事物在對立基礎上的統一性。? 從思維方式上說,西方人觀念可以概括為“非此即彼” ,中國人觀念概括為“即此即 彼”或“亦彼亦此” 。? 在先秦儒家中, 易傳的變易觀念最突出,在理論形式上也最完備。? “易”有三義:變易、 簡易、不易。? “變易”乃最根本的意蘊之一。? 易傳明確把宇宙整體看做是一個運動變化的大過程。? 陰陽調節模式? 陰陽是對宇宙整體對立互補結構的表征,又是對字宙整體自身功能的表述。? 陰陽

15、作用于整體的過程不同于外力推動,而是表現為整體自身的調節功能。? 作為整體內部的對立雙方,陰陽相互對立,又相互作用,從而推動整體運動。? 中國傳統崇尚變易的系統過程觀作為一種思維方式,對民族的精神、文化生活的影 響是多方面的。? 物極必反? 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 這既是自然的變化規律,又是人事變化的規律。? 四、直覺體證反求諸己的內向性思維? 1、中國內向性思維傾向:? 注重內向自求,重“心術”? 反求諸己、反身而誠? 認為自識本心即可達到自我完善。? 亦即把握了外界事物的本體。? 儒家:在人與社會的統一中反省人的社會本質。? 道家:在人與自然的統一中反省人的自然本性。? 返回到人自身的

16、致思傾向:靜、思、悟、忍。? 安分守己、知足忍讓、重義輕利? 2、西方外向性思維傾向? 思維對象傾向于外界,思維方式為開放型? 海上擴張,對外侵略、殖民與霸權主義? 求變心理,好動性格:動、爭、斗? 全球觀念,宇宙意識。第四講明哲保身,吐故納新國學之養生修煉? 第一福:長壽? 第二福:富貴? 第三福:康寧? 第四福:好德? 第五福:善終?一、何為養生? 生: 生命、生存、生長。? 養: 生育、培養、調養、補養、積蓄。? 養生 : 遵循生命自身的發展規律,達到保養生命、健康精神、增進智慧、延長壽命的 科學理論和方法。? 1、陰陽協調,順乎自然? 呂氏春秋盡數:? 天生陰陽寒暑燥濕四時之化,萬物之

17、變,莫不為利,莫不為害。圣人察陰陽之宜, 辨萬物之利以便生,故精神安乎形而壽長焉。? 人和自然都是“炁” (氣) 的產物,人在天地之間,作為自然的一部分而存在。? 因此,人與自然具有相通相應的關系,受自然法則制約,并遵循同樣的運動規律。? 四時養生? 素問 ?四氣調神大論 :? 春夏養陽,秋冬養陰,以從其根。? 逆之則災害生,從之則疴疾不起。? 人生天地之間,大自然中的風、寒、暑、濕、燥、火,時刻威脅著人的健康,這就 是中醫所說的“六淫邪氣” 。? 理虛元鑒卷上知防:? 一年之內,春防風,又防寒;夏防暑熱,又防因暑而致感寒;長夏防濕;秋防燥; 冬防寒,又防風。人體自身有抵御外邪的能力,這種能力

18、就是陽氣,中醫叫“衛陽” 或“衛氣”。? 衛就是保衛。? 陽氣好比人體的衛兵,分布在肌膚表層,負責抵制一切外邪,保衛人體的安全? 在“六淫邪氣”中,人體最怕濕邪。? 寒則溫之,熱則寒之,有風驅風,有燥潤燥,有暑清暑。? 有濕難辦,而且濕邪無孔不入。? 濕邪傷人從來不孤軍奮戰,總是與別的邪氣狼狽為奸。? 濕氣遇寒成寒濕。冬天時氣候干燥,再冷都能接受,但如濕氣重就很難受。? 濕氣遇熱成濕熱,好比夏天的桑拿天,又熱又濕,讓人喘不過氣來,不如烈日當空、 氣候干燥時來得痛快。? 2、形神兼顧,養性為先? “太上養神,其次養形”?藝文類聚養生? 形神共養,不意味著把形、神放在同等重要位置。總體而言,養生學

19、以養神為首務。? 養生家認為 ,心神統率五臟六腑、 五官七竅、 四肢百骸而為一身主宰, 所以調養心神, 不但心強腦健,有益于精神衛生,還有助于調養形體。? 所以養生首務是養神,調形必先調神,養身需先養心。? 疾病原因:? 人體外有“六淫”:風、寒、暑、濕、燥、火等六種邪氣;? 人體內有“七情”:喜、怒、憂、思、悲、恐、驚等七種情緒。 疾病的原因,內有七情,即:喜、怒、憂、思、悲、恐、驚七種情緒? “七情”分屬五臟,以喜、怒、思、悲、恐為代表,稱為“五志”。? 突然、強烈或長期性的情志刺激,超過正常生理活動范圍,不能適應時,臟腑氣血功能就會紊亂,導致疾病發生。? 大喜傷心,大怒傷肝,憂思傷脾,大

20、悲傷肺,驚恐傷腎。? 五臟病變很多都由于情緒波動而產生。若任其發展,甚至會危及生命。? 養生家創立保持精神恬愉、心理健康的“情志”調暢養生法,如精神內守、舒暢情 緒、排泄憂悶、積極有為和涵養道德等。? 大喜傷心,大怒傷肝,憂思傷脾,大悲傷肺,驚恐傷腎。? 五臟病變很多都由于情緒波動而產生。若任其發展,甚至會危及生命。? 養生家創立保持精神恬愉、心理健康的“情志”調暢養生法,如精神內守、舒暢情 緒、排泄憂悶、積極有為和涵養道德等。? 喜為心志,心能表達人的喜悅之情。? 心主血,喜悅時人體氣血運行加速,面色紅潤,御寒、抗病能力提高,患心腦血管 病的可能性下降;? 心主神明,愉悅時思維敏捷,想象豐富

21、,創造力強;? 心開竅于舌,高興時能口若懸河,滔滔不絕,語言流暢動聽;? 心與小腸相表里,故人在高興時胃口大開,久則心寬體胖。? 過喜則傷心,常有心悸、失眠、多夢、健忘、多汗、胸悶、頭暈、頭痛,甚至神志 錯亂,喜笑不休,悲傷欲哭,多疑善慮,驚恐不安等癥狀,可導致一些精神、心血 管方面的疾病,嚴重者還危及生命。如大喜時造成中風或突然死亡,中醫稱之為“喜中”。? 怒為肝志,肝表達憤怒的情志。? 怒是人遭挫折或某些目的不能達到時所表現的、以緊張情緒為主的一種情志活動。? 暫時而輕度的怒,使壓抑的情緒得到發泄,緩解緊張的精神狀態,有助于人體氣機 的疏泄,以維持體內環境的平衡? 大怒、過怒易傷肝。胸脅脹

22、痛,煩躁不安,頭昏目眩,面紅目赤,有的則會出現悶 悶不樂。? 唾液減少,食欲下降,胃腸痙攣,心跳加快,呼吸急促,血壓上升。? 長此以往,會使人患高血壓等心腦血管疾病,誘發中風、心肌梗死等,危及性命。? 憂為肺志。肺是表達憂愁、悲傷的情志的主要器官。? 肺開竅于鼻,肺主氣,為聲音之總司。人因憂愁而哭泣時,會痛哭流涕,憂愁悲傷 哭泣過多會導致聲音嘶啞,呼吸急促等。? 愁一愁,白了頭? 人在悲傷憂愁時,可使肺氣抑郁,耗散氣陰,出現感冒、咳嗽等癥狀。? 肺主皮毛,悲憂傷肺,可表現在某些精神因素所致的皮膚病上。情緒抑郁、憂愁悲 傷可致蕁麻疹、斑禿、牛皮癬等,使人面部皺紋增多。? 恐(驚)為腎志。腎是人們

23、表達驚恐之志的主要臟器。? 腎主前后二陰。驚恐過度會耗傷腎氣,使腎氣下陷,會出現大小便失禁。? 腎藏精,生髓充腦。人受驚嚇會突然昏厥,不省人事,嚴重的驚恐,還會導致死亡。? 思為脾志? 思是精神高度集中的思考、謀慮的情志。? 思慮活動主要通過脾來表達。? 當人在思考或焦慮時,往往會出現飲食無味,食欲下降脾主運化。? 思為脾志,過思則易傷脾。? 傷脾表現為氣血不足所致的乏力、頭昏心慌、貧血等癥狀。有的還可出現惡心、嘔 吐、腹脹、腹瀉等消化道疾病所表現出的一系列癥狀。? 良好的道德情操,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標志,而心理健康則是去病延年的必要前提。? 漢代哲學家兼養生家董仲舒:? “仁人之所以多壽者,

24、外無貪而內清凈, 心和平而不失中正, 則天地之美以養其身。? 春秋繁露人欲與養生? 嗜酒無節制,既傷精神,又傷臟腑和血脈。? 醉酒縱欲,傷于酒又勞于色,貪圖一時歡欣,肆意縱欲妄泄,不知保持自身的精氣。? 3、氣功養生? 炁(氣)是生命的根本與動力,具有“抗邪防病”功效。? 炁貴在運行不息、升降有常。? 修煉方法:吐納、煉氣、服氣。? 通過調身、調息、調心,達到思想入靜,激發人體內在潛能,增強體質。第六講善惡可度,情理兼容國學之管理? 什么是國學?? 西周時,“國學”為國家一級學校,以后稱太學,學生稱國子公卿大夫之子弟。? 周禮:以三德教國子,一曰至德,以為道本。二曰敏德,以為行本。三曰孝德,

25、以知逆惡。? 人性可從不同方面判斷:? 道德上:? 善與惡? 情理上:? 情性、理性一、人性哲學及管理方略? 古代中國在人性判斷上有五種觀點:性善、性惡、無善無惡、有善有惡、非無善惡非有善惡。? 孟子:性善論? 四心:? 惻隱之心,人皆有之;? 羞惡之心,人皆有之;? 恭敬之心,人皆有之;? 是非之心,人皆有之? 人之所以異于禽獸者幾希,庶民去之,君子存之。? 四德:? 仁、義、禮、智? 人之有道也,飽食暖衣,逸居而無教,則近于禽獸? 四心與四德:? 惻隱之心,仁之端也;? 羞惡之心,義之端也;? 辭讓之心,禮之端也;? 是非之心,智之端也。? 人之有是四端也,猶其有四體也。? 凡有四端于我者

26、,知皆擴而充之矣。若火之始然,泉之始達。茍能充之,足以保四 海;茍不充之,不足以事父母。人群之間只以 “利 ”相接,會導致惡性競爭。? “上下交征利 ”, “霸道 ”盛行,會導致國家滅亡。? 治理國家,一定要以 “仁義 ”為先,實行 “王道”后, “利”自然得到合理處理。? 性善論者特別強調個人道德修養? 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 王道”的作用在于德, 霸道”的作用在于力。孟子:以力假仁者霸 以德行仁者 王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力不贍也;以德服人者,中心悅而誠服也。? 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矣。? 管理智慧:? 管理措施較溫和,不很重視外在規范對人的約束,重視管

27、理者個人的修養? 法家功利主義人性論? 商鞅的人性管理法(約前 390 前 338)? 求利是人的天性? “民之性,饑而求食,勞而求佚,苦而索樂,辱則求榮。此民之情也。 ”? “民之于利也,若水之于下也? 商鞅的人性管理法? “以義教則民縱,民縱則亂,亂則民傷其所惡。 ”? 法術:刑法、獎賞、愚民? “農戰 ”戰略引導? “利出于地則民盡力,名出于戰則民致死。 ”? 韓非的人性管理法(約前 280 前 233)? 夫民之性,惡勞而樂佚。?韓非子心度? 利之所在,則忘其所惡。?韓非子內儲說上? 自為之心? 一般人與人之關系:? 醫善吮人之傷,含人之血,非骨肉之親也,利所加也。故輿人成輿則欲人之富

28、貴, 匠人成棺則欲人之夭死也,非輿人仁而匠人賊也,人不貴則輿不售,人不死則棺不 買,情非憎人也,利在人之死也? 君與民之關系:? 君上之于民也,有難則用其死,安平則盡其力。? 百姓聽命統治者,乃 “彼民之所以為我用者,非以吾愛之為我用者也,以吾勢之為我 用者也。 ”? 君與臣之關系:? “主賣官爵,臣賣智力 ”? “臣盡死力以與君市, 君垂爵祿以與臣市, 君臣之際, 非父子之親也, 計數之所出也。? 計算之心? 父母與子女關系:? “父母之于子也,產男則相賀,產女則殺之。此俱出父母之懷衽,然男子受賀,女子 殺之者,慮其后便、計之長利也。故父母之于子也,猶用計算之心以相待也,而況 無父子之澤乎。

29、 ”? 韓人自私、好利本性不可改造,也無須改造,可利用人之本 性進行管理。方法有二:? 一是相“市”? “凡治天下,必因人情。人情者有好惡,故賞罰可用。賞罰可用,則禁令可立而治道具矣。”一一韓非子八經? 臣盡死力以與君市,君垂爵祿以與臣市。? 醫生、輿人、棺材鋪老板與顧客? 非子六反? 二是嚴律的法制? 一是利誘適應,二是強制約束? 評論:? 法家人性管理方法,在當時特殊的社會經濟條件下可快速見效,然而,動用國家強 制力,以所謂的 “法 ”壓制人性,不可作為治國的長期政策。? 道家 “無善無惡 ”的人性論? 老子(約前 604前 531 年)? 人本性淳樸無邪,表現出來應該是無知、無欲、無爭、

30、無為,抱樸守素,謙下柔弱。? 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于道。? 居善地,心善淵,與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動善時。?道德經 ?8 章? 最善的人,具有水一樣的特性。? 水的特性是什么?? 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 概言之,水有三種特性:? 一是善利萬物,滋養萬物。? 管理者為社會創造物質和精神財富,盡其所能,幫助下屬,使他們盡快成才。? 二是不爭,順應自然而不與萬物相爭。? 管理者像水一樣,淡泊功利,不與同事、下屬爭名奪利。? 三是處眾人之所惡的卑下地方? 管理者像水一樣,去別人不愿去的地方,處別人不愿處的卑下地位,干別人不愿干 的事,居卑忍辱。? 水有這

31、三大特征,故幾于道。? 管理者做到這三點,基本吻合“無為”管理了。? 具體講,水有“七德” :? 居善地? 水處于低下地位。管理者為人處世時,要處下,謙退,安于卑下。? 心善淵? 水淵深清明。管理者心境如水,容納百川。? 與善仁? 水施于萬物而無私心。? 管理者與人交往,應助長萬物而不求回報。? 言善信? 水照萬物,各如其形。誠實不妄,毫無虛構。? 管理者對人,尤其對同事和下屬,所言出自至誠,重誠,重信,重承諾,不虛偽。? 正善治? 正即政、管理。? 水滋養萬物,清除污垢。管理者為政要象水一樣公平,有條不紊。? 事善能? 能指功能。水能方能圓。管理者要象水一樣通權達變,有極強的創新、應變能力。

32、? 動善時? 時,時勢、時機。? 水的動靜變化,能順應時勢。? 管理者善于把握時機,一切管理行為能與時俱進,隨俗化成,相機而行。? 管理層次:? 太上,不知有之;? 其次,親而譽之;? 其次畏之;? 其次,侮之。二、國學的仁性化塑造式管理? 人性認識不同導致管理理念不同? 1、性善論者的方法? 重視自我管理? 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 傾向德治 關愛與引導? 啟發:? 啟發員工善心,把員工往善的方面引導。善的環境會引導員工往善的方面發展,而 不善的環境會適得其反。? 在管理中,性善論易使人重實體、輕程序,動機、效果最重要,手段靈活。? 2、性惡論者的方法? 對制度極為重視 傾向法治(規范與懲

33、治)? 對比:? 性善論帶動的是員工的自動自發? 性惡論所帶來的是效率(短期)評論? 傳統人性可塑論,可運用于現代柔性管理之中,如,現代柔性管理的教育、 性、以善養善、樹立管理者良好形象三、東西方人性化管理比較? 1、西方人重理性 科學化管理? 亞當 斯密:請你給我所要的東西,同時你也可以獲得你所要的東西。? 人性觀上的自利理性? 以物為中心的價值觀和個人主義倫理觀。? 契約關系? 反對不合理性的社會親密感? 西方管理學界反思:? 美國管理學家穆勒提出未來企業經營八原則,其中之一是親密原則。神)? 2、中國人重人情情性化管理? “五倫”關系:以情感與倫理調節的和諧關系。? 四海之內皆兄弟也?

34、天下一家? 管理上的獨特智慧? 三字要訣:情、理、法存心養美國企業精? 日本企業管理三大支柱 :? 終身雇傭、年功序列、企業內工會? 與中國儒家的人倫關系密不可分。? 領導與員工:仁愛與忠誠人性主義? 東亞情性化的個人管理、社會管理和國家管理思想自成一套卓然獨立的 管理體系。四、柔性的感恩管理? (一)儒教的孝道管理? 何為 “教 ”? “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 ”? 孝經 什麼是“孝”?? 孝,善事父母者也。從老,從子,子承老也。? 說文解字? 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孝悌也者,其為人之本歟!? 論語? 管理釋義? 君子若能對雙親盡孝,必能忠于事君。? 能對兄弟友愛,必能順于長官,同事

35、友善。? 能把家管理的井然有序,其辦事能力用于工作上,必頭頭是道。? 能成功管理好家族,替國家辦事就順當,必能功成名就于后世。? 為什麼要孝?? 詩經蓼莪? 蓼蓼者莪,匪莪伊蒿。哀哀父母,生我劬勞。? 蓼蓼者莪,匪莪伊蔚。哀哀父母,生我勞瘁。? 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拊我畜我,長我育我;? 顧我復我,出入腹我。欲報之德,昊天罔極!? 音樂:跪羊圖? 怎樣行孝?? 孝子之事親也,居則致其敬,養則致其樂,病則致其憂,喪則致其哀,祭則致其嚴。 五者備矣,然后能事親。? 孝經子游問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謂能養。至于犬馬,皆能有養。不敬,何以別乎?? 論語? 子夏問孝。子曰: “色難。有事,弟子服其勞;有

36、酒食,先生饌。曾是以為孝乎?? 論語管理釋義小孝治家中孝治企 大孝治國? 一報父母恩? 父母恩者,父有慈恩,母有悲恩。世間悲母,念子無比,恩及未形于胸臆中,出甘露泉,長養之恩,彌于普天,憐愍之德,廣大無比。世間所高,莫過山岳,悲 母之恩逾于須彌;世間之重,大地為先,悲母之恩亦過于彼。? 大乘本生心地觀經? 二報眾生恩? 如是等類(眾生) ,我皆于彼隨順而轉,種種承事,種種供養,如敬父母,如奉師長 及阿羅漢,乃至如來等無有異。于諸病苦,為作良醫;于失道者,示其正路;于闇 夜中,為作光明;于貧窮者,令得伏藏。?華嚴經普賢行愿品? 三報國家恩? “譬如世間一切堂殿,柱為根本,人民豐樂,王為根本,依王

37、有故。”? 國家悠久的歷史文化,壯闊的山河大地,是安身立命的根本。國家養育我們,故應 懷感恩之心,報效國家。? 愛國主義? 四報 “三寶 ”恩(師長、文化)? 眾生、父母和國家有恩于我,生我、養我、怙我,使我色身得以成長。? “三寶 ”則生養我慧命,引導我走向正確的人生道路,成就無上正覺。? 世間師長教育我,亦令我成為對社會有益的人? 為什么報恩?? 從緣起觀知恩? 此有故彼有,此生故彼生;此無故彼無,此滅故彼滅。? 我們能看見或感受到的世界上的事物乃至宇宙萬物都是因緣和合所成,任何一物的 生存皆依賴于其他因素,不能無中生有,都是 “依他而起 ”。? 宇宙是永無止境的動態緣起網,任何現象都不能

38、孤立存在,相待而有、互依互存? 第一,緣起本質的和合性? 事物生起是因與緣的和合;? 事物存在是因與緣的湊合。? 第二,緣起在時空上的普遍性? 緣起是一切時空中一切現象所遵循的法則。現在、過去與將來,莫不如此。? 在任何時空中,任何事物都不可能是恒常的,不可能自然生起,無中生有,必須因 緣合會,才得生起與存在。? 第三,緣起的徹底性? 一一物作為果,同時亦是因(或緣) ;? 一一物作為因(或緣) ,同時亦是果。? 萬物彼此互為因緣,相依而生。? 因成果、果為因,往復無窮。因果之間重重互涉,交錯無限。? 一即一切,一切即一。? 互具互涉,無盡緣起,互存共榮。? 第四,緣起的整體性? 徹底的因果表

39、明, 一切事物處于一種整體的因果鏈條中。 一物通過因和緣的 “紐帶 ”, 聯系其他事物;其他事緣起觀的啟示? 第一,緣起 “一體平等 ”精神? 宇宙萬象雖形形色色,變動不停,但一體相連;一體的萬物彼此相緣,又各有自位。 任何一物在余物緣起中不可替代。? 宇宙中一切生命皆一體平等,沒有高下? 物亦通過因與緣的 “紐帶 ”合會于此物。? “蝴蝶效應”與“無盡緣起”? 緣起觀的啟示? 第二,緣起 “相生共存 ”精神? 人與自然的命運息息相關,相待而生存。? 第三,緣起生命 “同感親和 ”? 生命之間因具緣起和合性、相依共存性,所以具由感知力而來的可溝通性。? 人對生命本具同感心。? 第四,緣起 “自

40、利利他 ”精神? 人們的 “社會聯系 ”比 “自然聯系 ”更顯緊密,對個人生存的制約更強,人直接依賴社 會,反過來,個人對社會影響亦大。? 人的存在由 “自然聯系 ”與“社會聯系 ”決定,必定 “依他”,因此必須 “自利利他 ”。? 食品安全在的心態問題? 惜緣、結善緣、化惡緣? 第八講 負陰抱陽,山水相濟 國學之風水地理持國粹說則有北京大學教授于希賢、 北京建工學院教授韓增祿。? 持迷信說者包括科普作家陶世龍、清華大學建筑系教授陳志華。? 辭海:? 風水也叫堪輿。舊中國的一種迷信。? 辭源:? 風水指宅地或墳地的地勢、方向等。舊時迷信,據以附會人事吉兇禍福? 民間到處是一知半解、靠招搖撞騙為

41、生的假風水先生,這是風水被視為迷信的另一 原因。? “風水講究城市整體布局,整體協調,強調建筑之間的合理間距。這都是現代建筑 最缺乏的東西。 ” 風水是一種文化信仰。? 人民網、網易的調查表明,大約60% 多的人認為風水不是迷信, 30% 多的人認為是迷信。? 在發達國家和港臺地區,沒有任何政府把淵于中國的風水和易學認定為“迷信”來 打擊。?二、什麼是風水?? 古人仰觀天文,俯察地理,近取諸身,遠取諸物,經上下五千年的實踐、研究、歸 納和感悟,形成了著稱于世的東方科學風水學。? 風水的本質是陰陽。 風水二字的原意是指龍的行和止, 講的是陰陽相對、 陰陽交合。? 風水的含義是選擇龍行止有度的地方

42、,通過建筑手段將其利用。? 風水理論是什么呢?? 實際上是地理學、地堪輿? “堪輿”一詞,最早見于西漢淮南王劉安淮南子 :“堪,天道;輿,地道也。 ”? 天道指天文, 地道指地理, 堪輿學即天地之學。 “堪輿” 一開始就與天文、 地理結緣。? 仰觀天文,俯察地理,是堪輿的兩大特征。? 質學、星象學、氣象學、景觀學、建筑學、生態學以及人體生命信息學等多種學科 綜合一體的學科 ,講究的是天地人合一。? 風水? “仰觀天文,俯察地理” ,關注的是天地間的“風”和“水” ,故“堪輿”又名“風 水”。? 易經:“星宿帶動天氣,山川帶動地氣,天氣為陽,地氣為陰,陰陽交泰,天地 氤氳,萬物滋生。 ”? 黃帝

43、內經 :“氣者,人之根本;宅者,陰陽之樞紐,人倫之軌模,順之則亨,逆 之則否。”? 風水學說的確立? 晉代郭璞葬書 :? “無水則風到而氣散, 有水則氣止而風無, 故風水二字為地學之最, 而其中以得水 之地為上等,以藏風之地為次等” 。? 氣、風、水的關系?? 葬書:氣,乘風則散,界水而止。古人聚之使不散,行之使有止,故謂之風水。? 葬書:氣者,形之證;形者,氣之著。? 氣是形的內在構成,形是氣的外在表現。 “氣”隨地形、地勢變化。? 山陽水陰? 山南水北? 依山傍水? 山水相偕 五行是自然界的基本元素 五行生克是事物的內在聯系? 相生: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 每一生都有“

44、生我”和“我生”的相向關聯。? 相克: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 每一克均有“我克”和“克我”的相向關聯。? 生中有克,克中有生,相反相成,運行不息。? 形勢宗? 注重在山川形勢的空間形象上達到天地人合一。? 理氣宗? 注重在時間序列上達到天地人合一, 考慮的因素有陰陽五行、 干支生肖、 四時五方、 八卦九風、三元運氣等? 以形勢為宗,出自唐代風水家楊筠松,俗稱“江西派” 。? “江西派”重于觀測山川地勢,以“龍、穴、砂、水、向”為五大綱目,稱為“地 理五訣”。有較好的實用性,流傳甚廣。? 該派名家,除楊筠松外,還有其弟子曾文逸,宋代的廖瑀、蔡元定等。? 楊筠松代表作:? 撼龍

45、經、疑龍經、葬法 ,為該派主要理論著作。? 還有泄天機、青囊奧語、發微論理氣宗,由唐宋時的“堪輿”發展而成,而“堪 輿”又以占卜日辰吉兇為主要內容, 故理氣宗風水活動, 可追溯到上古時的 “卜宅”。 從時間上講更早于“形勢宗” ,是古人占卜活動的繼承和發揚。因此,也帶有更多的 神秘色彩。? 等。“理氣宗”風水家,試圖探討“天理”的真諦,從而達到人與“天理”的協調 統一。? 作為與人類生存發展關系密切的自然萬物之理,莫過于時間和空間上的理(規律) , 即節令時間和空間方位的宇宙規律。? “理氣宗” 風水以星宿分野定位, 以星宿相對位置確定節令時辰, 以羅盤辯方正位, 以陰陽八卦、九星吉兇、二十四

46、山向等原理操作方位理氣,實現天人合一的境地。? 大游年:? 指宇宙星辰相對地球的飛游規律,反映北斗七星對地球表面及生物的影響規律。這 種方法將北斗七星場與地面建筑格局及人的“命”相匹配,形成一套推理規律。? 大游年實質描述了中國風水學對“氣”的認識。? 大:“氣”的形態, “其小無內,其大無外” 。? 游:“氣”的運動規律,旋轉游動,飛騰變化。現代科學稱輻射,但輻射是由中心向 外直線運動,而風水學認為“氣”的運動是游動的,有直線,有曲線,吉氣走曲, 煞氣走直,有“曲則有情” 、“曲徑通幽”之說。? 年:“氣”的周期變化。? 風水輪流轉 風水對象? 人類對居住環境選擇的學問, 內容涉及城市、 村

47、落、住宅(陽宅) 或寺觀、 陵墓(陰 宅)與人類的關系。? 基本思維:藏風納水,趨吉避兇,化兇為吉;兇稱為煞,化兇即為消(拔、化)煞。 風水中常用的七個基礎概念? 1、氣2、覓龍?3、察砂4、觀水?5、點穴6、取向?7、羅盤氣”是風水學的核心,有外國學者斷言: “認識氣,便懂得風水的全部。 氣”到底是什么?? 現代物理學正一步步接近“氣”的本質,一種比較權威的觀點: “氣”的本質是超微 粒子及其場。? “場”論認為,物質存在兩種形態,一種是由基本粒子以及可能更小的基本單位構 成的實體,另一種是各種實體之間的場。? 場與實體都是一種存在,是同一事物的兩個方面,二者不可分割,在一定條件下相 互轉化

48、。? 這一理論與中國所說“聚則成形,散則化氣”的見解頗為相似。? 中國的吉祥圖案廣泛應用云卷、萬字、回文等,這些都是中國古人對“曲屈有情” 、 “曲則生吉” 、“吉氣走曲,煞氣走直”的感知和認同。? 相應地,在風水學上就有了“山環水抱必有氣”的認知,其中“環” 、“抱”就是山 與川的曲。? 由于風水學認為“氣”是發生萬事萬物的根基,有“氣”的地方才有希望,有希望 的地方就是“吉地” ,所以,風大地是一個有機體,大地各部分之間是通過類似于人 體的經絡穴位相貫通的。 “氣”沿著經絡而運行,并聚集于穴位。? 大地中的生氣沿山脈的走向流動,在流動中隨地形高低而變化,遇到丘陵和山岡則 高起,遇到洼地則下降。? 覓龍? 穴位(“吉地”)是生氣出露于地表并被藏蓄起來的地方。? 水實踐的最終目的就是尋找能夠聚集或生發“氣”的那個地點。? 考察山脈走向、形態、結構等就是尋找“吉地”的最重要一步。? 由于山脈在形態上與龍相似, 所以把山脈比喻為龍, 把山脈的延綿走向稱作 “龍脈”, 把對山脈的起止形勢的考察稱作“覓龍? 山脈有主脈和支脈,龍就有“干龍”和“支龍” 。? 干龍是一個地區最高大的山脈。? 長江與黃河把中國大地分為三大區域,每個區域都有一條干龍,長江、黃河之間的 為“中龍”,黃河以北的為“北龍” ,長江以南的為“南龍” 。? 三大干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