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工作原理實用教案_第1頁
CT工作原理實用教案_第2頁
CT工作原理實用教案_第3頁
CT工作原理實用教案_第4頁
CT工作原理實用教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51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提高(t go)專科CT閱片能力的重要性 能觀察到的結構越來越細微,影像診斷的價值、醫師對它的依賴性越來越大; 解剖精細、毗鄰關系復雜,重要結構多,影像判斷直接關系到安全和療效; 相當一部分臨床醫師對耳鼻咽喉頭頸外科領域內的精細影像解剖不甚熟悉,盲目依靠(yko)影響學科發出的檢查報告診斷疾病。由此造成的誤診、漏診和誤治不在少數; 第1頁/共55頁第一頁,共56頁。CT(Computed tomography)歷史(lsh) Housefield 于1969年設計,并因此獲得1979年諾貝爾醫學生物學獎; Ambrose 首先用于臨床,極為滿意; 成果于1972年在英國放射(fngsh)學會學

2、術會議上發表,引起轟動,公認為放射(fngsh)診斷領域內的重大的革命性的突破; 開始只限于頭部掃描,1974年Ledley設計了全身CT裝置; 第2頁/共55頁第二頁,共56頁。 20年內,CT裝置不斷改進,14代; 1985年出現“電影CT”,即超速CT(ultra fast CT)、心血管CT(Cardiovascular CT, CVCT),為第五代; 1989年螺旋CT機問世(wnsh),是CT領域的重大革新。螺旋CT的設計原理和機件構造尤其是掃描構架與常規CT有很大區別,終將取代常規CT 。 CT(Computed tomography)歷史(lsh) 第3頁/共55頁第三頁,共5

3、6頁。CT掃描(somio)的原理第4頁/共55頁第四頁,共56頁。常規(chnggu)CT機的工作流程第5頁/共55頁第五頁,共56頁。重要(zhngyo)概念像素與體素第6頁/共55頁第六頁,共56頁。 最簡單的CT掃描裝置包括(boku)一個X線發生器和與之相對的X線平移探測器。 要形成一個層面的CT圖像,需要對包括(boku)頭部的24CM的正方形區域進行從一邊到另一邊的平移掃描,每次得到240個體素的X線衰減信號;然后在每次平移掃描后旋轉1,進行第二次平移掃描,直至轉完180角,即完成了360范圍內的平移-旋轉掃描,得到240180,即43,200個信息。常規(chnggu)CT機的

4、掃描原理第7頁/共55頁第七頁,共56頁。 計算機根據這些信息,通過(tnggu)模數轉換形成數字信號,計算出整個數字矩陣中每個體素的X線衰減系數存儲在硬盤上,形成數字圖像文件; 可再經數模轉換以像素灰度的形式顯示在屏幕上或印制出CT照片。 常規CT機的掃描(somio)原理第8頁/共55頁第八頁,共56頁。常規CT機的工作(gngzu)原理(第一代)第9頁/共55頁第九頁,共56頁。常規(chnggu)CT機的工作原理(第二代)第10頁/共55頁第十頁,共56頁。常規(chnggu)CT機的工作原理(第三代)第11頁/共55頁第十一頁,共56頁。常規(chnggu)CT機的工作原理(第四代)

5、第12頁/共55頁第十二頁,共56頁。 螺旋CT是在滑環技術的基礎( jch)上發明的一種新的掃描方法。當X線管做連續旋轉掃描時,機器自動勻速進床。因此,掃描線在患者體表上呈螺旋狀,故稱為螺旋CT。螺旋CT的掃描速度更快,半分鐘內可完成幾十個層面的掃描。 螺旋(luxun)CT機的工作原理第13頁/共55頁第十三頁,共56頁。螺旋(luxun)CT機的工作原理第14頁/共55頁第十四頁,共56頁。螺旋(luxun)CT機的工作原理第15頁/共55頁第十五頁,共56頁。 與常規掃描不同,螺旋掃描獲得的是被測體的連續層面信息,即掃描范圍內所有體素的X線吸收系數,故稱體積掃描(volume scan

6、)。 由于獲得的信息量更大,在圖像的后期處理上具有更大的靈活性。比如,可由計算機重建為掃描范圍內的橫斷、冠狀、矢狀或任意(rny)投照方向的CT圖像。與三維軟件聯合運用,還可進行CT血管成像(CT angiography, CTA)。 螺旋(luxun)CT機的工作原理第16頁/共55頁第十六頁,共56頁。 由于掃描速度快,病人配合更為方便,使得CT圖像的清晰度大大(d d)增強。 但在頭部掃描,由于頭部保持靜止比較容易,如果不需要做三維重建,有時更喜歡用常規掃描而不是螺旋掃描。這是因為在螺旋掃描的圖像邊緣會有一些失真。 螺旋(luxun)CT機的工作原理第17頁/共55頁第十七頁,共56頁。

7、CT讀片前的準備(zhnbi)知識第18頁/共55頁第十八頁,共56頁。衰減系數 衰減系數(值)計算( j sun)機對X線從多個方向掃描得到的信息,計算( j sun)出每個體素(相對于每個像素對應的組織“塊”的體積)的X線吸收系數。這是成像的數字基礎。 水的衰減系數(W)為1,骨(B)為1.92.0,空氣(A)為0.0013(0)第19頁/共55頁第十九頁,共56頁。 CT值通過值換算得到的用以表示每個體素的X線吸收能力,即表達CT圖像中的組織密度的統一單位,是一種相對(xingdu)數值。 規定將受測物質的衰減系數(M)與水的衰減系數作為比值計算,并分別以骨皮質和空氣的衰減系數作為上、下

8、限進行分度,由此計算出CT值。 CT值第20頁/共55頁第二十頁,共56頁。 CT值的計算公式: 為分度因數。現在CT值一般(ybn)用亨氏單位(H),則為1000。 CT值第21頁/共55頁第二十一頁,共56頁。 水的CT值:CT值第22頁/共55頁第二十二頁,共56頁。 骨的CT值:CT值第23頁/共55頁第二十三頁,共56頁。 空氣(kngq)的CT值:CT值第24頁/共55頁第二十四頁,共56頁。 可見,CT圖像的CT值范圍是:以水的CT值為0,空氣的CT值為-1000,骨組織的CT值為+1000,共2000個CT值范圍。CT值越大,表示(biosh)組織密度越高,即對X線的吸收能力越

9、強。 每變化一個亨氏單位(HU),相當于變化0.1%衰減系數。 CT值第25頁/共55頁第二十五頁,共56頁。 窗技術:是CT檢查中用以更好地觀察不同(b tn)密度組織的一種顯示技術。 窗技術包括窗寬(window width)和窗位(window level, or window center)。 窗技術(jsh)第26頁/共55頁第二十六頁,共56頁。 為了增強人眼對不同密度CT圖像的分辨力,引入了窗技術:人體組織的CT值有2000個分度,顯示(xinsh)器雖能顯示(xinsh)2000個灰階,但人眼只能識別16個灰階。所以,若在一幅CT圖像上同時顯示(xinsh)2000個CT值,則

10、意味著人眼觀察時只能分辨大于125H(2000/16,即125個CT值)的密度變化顯然不夠。窗技術(jsh)第27頁/共55頁第二十七頁,共56頁。 窗寬:是一幅CT圖像能有差別地顯示的CT值范圍。CT值在此范圍內的組織以不同的灰度表示,高于此范圍的一律以白色顯示,低于此范圍者一律以黑色顯示。 現在的CT機窗寬可任意設定。一般最高設定達4000,窗位設定在-1000+1000之間。 窗位:是窗所包含(bohn)的CT值的中心位置。它決定了CT圖像最佳顯示何種密度的組織。 窗技術(jsh)第28頁/共55頁第二十八頁,共56頁。窗技術(jsh)第29頁/共55頁第二十九頁,共56頁。第30頁/共

11、55頁第三十頁,共56頁。窗技術(jsh)第31頁/共55頁第三十一頁,共56頁。CT的空間分辨力與密度分辨力相互牽制,難以兼得。空間分辨力(spatial resolution):分辨相鄰2點的能力。低于X線照片(zhopin)。密度分辨力(density resolution):分辨組織對X線吸收量差別的能力。遠遠高于X線照片(zhopin)。CT的分辨力第32頁/共55頁第三十二頁,共56頁。 部分容積效應與周圍空隙現象原理相似。 部分容積效應(partial volume phenomenon)由于在CT圖像上各個像素所表示的CT值是代表相應單位組織容積(即體素)全體(qunt)的平均

12、CT值,所以,在一個體素中小于層面厚度的組織,若其密度高于體素內鄰近組織,則測得的CT值比實際的小;反之則反。 小病變的CT值不一定真實,評價時要注意。部分容積(rngj)效應與周圍空隙現象第33頁/共55頁第三十三頁,共56頁。部分(b fen)容積效應與周圍空隙現象第34頁/共55頁第三十四頁,共56頁。 周圍空隙現象(xinxing)(peripheral space phenomenon)在一個層面內,與層面垂直的2個相鄰且密度不同的物體,其邊緣部的CT值不能準確測得,使得其交界的影像不能清楚分辨。 由于周圍空隙現象(xinxing)的存在,使密度不同的物體交界處, 密度高的物體邊緣C

13、T值變小;而密度低的物體邊緣CT值變大。 部分容積(rngj)效應與周圍空隙現象第35頁/共55頁第三十五頁,共56頁。 基于同樣的原理:1、密度差別小的物體相鄰時,其交界處 影像不清。2、密度較周圍物質高的物體,其影像變 大;且密度差別越大,影像變大的程 度越大。尤其在判斷(pndun)高密度病變的大 小時要考慮這種因素。 部分容積效應(xioyng)與周圍空隙現象第36頁/共55頁第三十六頁,共56頁。 層厚(thickness):指CT斷層每個層面的厚度,用mm表示。縮小層厚,可降低部分容積效應的影響(yngxing)。 層距(interval):每個掃描層面之間的距離,也用mm表示;在

14、螺旋CT則稱螺距。層距要與層厚向適應,不要留有太大的非掃描區。層厚與層間距(jin j)第37頁/共55頁第三十七頁,共56頁。 顱腦或頭部CT的偽影:頭部結構密度差別巨大,易產生偽影。1、暗影效應(shading effect):蝶鞍內、橋小腦角等處,由于周圍(zhuwi)骨質吸收大量X線,造成機器對此處組織密度的誤判,呈現低密度影像,使該處組織顯示不清楚,稱為暗影效應。2、閃光偽影(over shooting):在堅硬密實的顱骨枕骨嵴處或金屬物體處,可出現放射狀高密度條狀影像,稱為閃光偽影。 CT掃描(somio)的偽影第38頁/共55頁第三十八頁,共56頁。CT掃描的偽影第39頁/共55

15、頁第三十九頁,共56頁。 病人軀體或內臟運動造成(zo chn)的偽影 機器故障造成(zo chn)的偽影 嚴格地說,部分容積效應和周圍空隙現象也屬于偽跡的范疇。 總而言之,CT影像終究不是實物,經過復雜的成像過程后難免失真,尤其是細節不可能全真實。 必須抵制“CT萬能”的觀念。CT掃描(somio)的偽影第40頁/共55頁第四十頁,共56頁。定位(dngwi)圖(Topography) 也叫監視圖(Scout View)。在球管固定的情況下掃描,由計算機生成數碼圖像(Computed Radiography, CR)。類似普通X線照片,但清晰度高得多。 主要做CT掃描計劃線標示用,如顯示掃描

16、部位、體位、傾斜角、層厚、層距、掃描方向和次數等。也可不(k b)標計劃線而用作高清晰度照片,同樣有診斷意義。 第41頁/共55頁第四十一頁,共56頁。理解CT照片上文字(wnz)的意義 一般資料:如醫院(院所)名稱、機器(j q)名稱與型號、CT號、檢查日期等; 病人資料:如姓名、性別、年齡(有些機器(j q)還標明出生日期和檢查日期);圖像位置:如左(LEFT)、右(RIGHT),前(Anterior, A)或后(Posterior, P);FR或front(前)、H(頭側先進)、F(足側先進)、H-SP-CA(頭先進-仰臥位-冠狀位), H-SP-CR(頭先進-仰臥位-水平位);第42頁

17、/共55頁第四十二頁,共56頁。 圖像序號,如:2 IMA 9第2系列掃描的第9幅圖片;SEQ27非螺旋掃描的第27幅圖片; 圖像位置,如:SP從掃描床推進的基線算起,掃描平面所在的位置。正數表示基線上方,負數表示基線下方; 掃描條件:X線管電壓(KV)、電流(MA)、毫安秒(MAS)等,還可能標出其他對讀片關系(gun x)不太大的參數。理解CT照片上文字(wnz)的意義 第43頁/共55頁第四十三頁,共56頁。 有無增強造影(contrast enhancement):+CE或+C增強造影,-CE或-C或NO無增強造影。有些照片,不標明者為無增強造影,標明+CE或+C或contrast者,

18、為有增強造影。 標尺:一般給出5CM或10CM的標尺,便于閱片時測量,以判斷(pndun)圖像所表示的實際大小 。理解(lji)CT照片上文字的意義 第44頁/共55頁第四十四頁,共56頁。 窗寬(W或WW)、窗位(WL或C,“C”表示窗寬的“中心”)等。有些(yuxi)CT照片用灰階條來表示窗寬、窗位。在圖像的一側用一長條濃淡不一的階梯狀圖標表示該照片的灰階及其所代表的CT值范圍和中心值。 其他:如CT值(HU)、層厚(thick或SL)、層間距(index)、定位圖(TOP)、傾斜角(tilt或GT)等。理解CT照片上文字(wnz)的意義 第45頁/共55頁第四十五頁,共56頁。第46頁/

19、共55頁第四十六頁,共56頁。第47頁/共55頁第四十七頁,共56頁。第48頁/共55頁第四十八頁,共56頁。頭部CT常用的截面(jimin)及CT定位像 第49頁/共55頁第四十九頁,共56頁。 眶耳線(Orbitomeatal line, OML)截面:通過外眥與外耳道口連線的截面,又稱聽眥線截面或眥耳線(Cantho-meatal line)截面。與矢狀面垂直,是最常用平面,適于檢查幕上病變和鼻竇。 瑞茲線(Reids base line,RBL)截面:眶下緣與外耳道口連線截面。也叫做人類學基線(anthropological base line)截面或德國水平線截面。是OML截面向前傾斜1520形成(xngchng)的截面。此平面適合檢查眼窩內和鼻竇病變。 頭部CT常用(chn yn)的截面及CT定位像 第50頁/共55頁第五十頁,共56頁。 眶上緣-耳孔線(Superior Orbitomeatal line, SML)截面:是OML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