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堂提問如何調動學生的思維希臘城邦與雅典民主政治的教學反思_第1頁
課堂提問如何調動學生的思維希臘城邦與雅典民主政治的教學反思_第2頁
課堂提問如何調動學生的思維希臘城邦與雅典民主政治的教學反思_第3頁
課堂提問如何調動學生的思維希臘城邦與雅典民主政治的教學反思_第4頁
課堂提問如何調動學生的思維希臘城邦與雅典民主政治的教學反思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課堂提問如何調動學生的思維希臘城邦與雅典民主政治的教學反思劉芃  劉汝明新課程啟動后,武漢市教科院教研室決定組織一次高一新課程歷史教學研討展示活動,由武漢市第12中學的劉芃老師主講古代希臘民主政治。筆者和當時在美國的汪學毅老師一起進行教學設計?;谛抡n程的教學理念,尋找材料、設計問題,試圖以“材料·問題”的教學模式展開教學。為了試驗教學設計能否在一堂課內完成,2009年10月7日,劉汝明在武漢市新洲區城關高中高一年級進行了試教,并幫助完善了教學設計。2009年10月16日,劉芃老師在本校高一(3)班為全市高一歷史教師進行了教學展示,得到參與者的肯定和贊許。2010

2、年7月19日,應人教社的邀請,劉芃赴重慶在“新教材培訓會”上進行了展示教學。本文在重慶教學實錄基礎上整理、反思而成。高中新課程教學強調以問題探究為中心、以解釋為主要形式、以意義構建為目的,關注教學資源的拓展,強調文明發展過程中問題的產生及解決,重視教科書知識結構建構,更注重問題的提出與探究。改善課堂提問是新課程教學繞不過的問題。筆者認為課堂教學是否有效,與課堂提問能否調動學生的思維有很大關系。本文結合希臘城邦與雅典民主政治(人教版必修)教學實踐,談一些粗淺認識。依據“課標”(了解希臘自然地理環境和希臘城邦制度時希臘文明的影響,認識希臘民主政治產生的歷史條件;知道希臘民主政治的主要內容,認識希臘

3、民主政治對人類文明發展的重要意義),課前下發了“導學提綱”,為學生提供圖片、表格和材料,預設了課堂提問,如下: (1)觀察圖一,上海世博會希臘館。圖片給大家的直觀感受是什么?(2)圖二是希臘三維地形模型圖,圖三是希臘的衛星地圖。從這兩張圖中,得到關于希臘的哪些信息?(3)這樣的地形,會帶來怎樣的影響?問題(1)(2)是要學生將現實與歷史聯系起來,圖片信息很集中,學生能夠有效提取,也能夠直觀理解教科書上“多山、山勢陡峭、有很多小的島嶼”,“商品經濟發展起來,形成了新興工商業階層”等內容。但問題(3)沒有針對性,沒有限定學生思考的范圍,問題看上去很開放,其實不能調動學生思考。地形對社會生

4、活的影響是多方面的,應朝哪個方向思考?這對學生來說很難把握,有的學生思考的方向和回答與本課內容相差較遠。材料一  希臘半島上多山,許多山脈呈西北東南方向貫穿半島由于山勢陡峭,很難翻越,因此形成了一個個地理上相互隔絕的小單位,這對形成多城邦的政治格局有重要的影響。馬克垚主編世界文明史(4)POLIS(波利斯)就是城邦的意思。材料一給你提供了哪些信息?(5)請同學們讀教科書第22頁第二、三自然段,找出幾句話,概括一下什么是“城邦”?什么是公民?材料二  據不完全統計,希臘城邦的總數達到300多個,都是土地和人口十分有限的彈丸小國。其中最大的城邦斯巴達也僅有8

5、400平方公里,人口約40萬。另一大城邦雅典領土約2500平方公里,人口2030萬。齊世榮總主編世界史·古代卷材料三  每個城邦向它的鄰邦要求它的自由和自治,要求有權按照它自己的意愿處理它自己的事務。城邦雖然不容忍它境界以內主權的分割,對它鄰邦的獨立卻是容忍的。顧準著顧準文集·希臘城邦制度(6)根據材料二、三,找出描述城邦特征的幾個關鍵詞。(7)城邦的這些特點,對公民的政治生活有怎樣的影響?材料四  希臘多山多島的自然地理環境,不可能像東方大河流域平原那樣可以提供大片肥沃的宜農耕地,但起伏山坡卻適宜栽植荀萄、橄欖,發展園藝業。王斯德主

6、編世界通史前工業文明與地域性歷史:1500年以前的世界材料五  海上貿易和海上交通的發達,反過來對希臘各殖民地城邦和本土諸國的經濟,又產生巨大影響。它使本土諸國古老的自然經濟,迅速轉為商品貨幣經濟。一一顧準著顧準文集·希臘城邦制度(8)閱讀材料四、五及教科書第23頁“歷史縱橫”,概括古希臘人的社會經濟生活。(9)這樣的經濟生活,與民主政治的產生有怎樣的聯系呢?(10)如果我用1只雞來換你1頭羊,你愿意嗎?為什么不換呢?如果我用50只來換呢?商品交換的基本原則是怎樣的?(11)商品交換的這些原則,與民主政治的產生有怎樣的關系?(4)到(7)涉及城邦特點,學生能把材料

7、與教材知識結合起來解答。說明材料一至五這種“還原”式的情景創設,學生很適應。但是問題(5)前半部分要求概括什么是城邦,展示過材料二三后,問題(6)又要求找出描述城邦的關鍵詞,這個設計不太合理,反復對學生提出要求有些浪費時間,應該合并提問,或重新設計提問,增強提問的效率。(5)的后半部分要求根據教材概括什么是公民,公民概念在材料里沒有體現,之后的問題(15)(16)卻集中涉及,放在(5)沒有呼應,對學生來說也不能算有效問題。問題(7)對應的材料體現了城邦的獨立性,要求據此回答對公民政治生活的影響,材料似有不足。問題(9)超出了學生的知識積累和理解水平。問題(10)(11)中,學生得出“商品交換需

8、要自由、公平、協商”的結論,是基于政治學科知識,只是按預設概括并接受一些條款式的結論:商品交換中的平等觀念為民主政治產生準備了社會思想條件;商品經濟和海外貿易也改變了社會政治力量;城邦的出現有了政治活動的中心;地域狹小使公民能廣泛直接地參與政治生活;繼承了原始社會的民主平等觀念等。然而“地理環境與民主政治的產生有怎樣的關系”?“中國也存在物物交換,為什么沒有產生民主政治而古代希臘卻產生了直接民主政治”?“自然地理條件到底在民主政治產生中有多大的作用”?這些問題和疑慮并沒有真正從學生心中消失。盡管學生很“熱鬧”地參與了“解析”,但問題(9)(10)(11)的程式化和線性分析解釋,學生的思考沒有辦

9、法復雜起來。教師應有所補充。有學者研究指出,雅典民主政治的形成具備兩方面條件,“一方面是社會中下層群眾總體實力的加強,具體表現為經濟狀況的改善和政治力量的壯大”,“另一方面是國家財力的增長”。中小工商業奴隸主、小農階層和無地貧民,在政治上不同程度地受到貴族排斥和壓制無權或少權;在經濟上受到不同程度侵害,貧窮而困窘,他們要求推翻貴族政治,建立民主政體,構成了民主派的骨干力量和基本群眾。經濟狀況的改善和政治力量的壯大,是他們總體實力加強的基本要素,隨著這些要素的發展成熟,民主力量不斷壯大,貴族勢力相對削弱,從而引起階級力量對比的變化,促成民主政治的確立l。公元前5世紀,所有希臘公民處于一種自然的生

10、活狀態,有大量空閑時間進城參加公民大會?!肮h是古希臘民主的核心”。因此,“自然經濟是城邦存在的第一法則”。“對雅典人而言,城邦不僅是他們生活的載體,每個人心里裝的都是城邦,他們為了城邦利益可以放棄任何個人的私利甚至生命,并通過取消公民權來制裁漠視城邦利益的人”2?!把诺湔晤I袖的領導權和民眾的決策權長期處于一種相互制約和平衡的狀態,從而使得雅典民主政治在長達二百多年的歷史中處于一種相對穩定的狀態”。3材料六  新的致富機會和貴金屬鑄幣的使用所促成的金錢貪欲,刺激了許多人作各種各樣的冒險,或從事創造性的經濟活動。一部分當政的土地貴族,利用權勢取得了財富;同時也出現了貴族以外

11、的工商業的富裕階層,而他們是被摒除于政權之外的;這樣,政治權力的分配和各階級實際力量的時比之間,出現了矛盾,這種矛盾日益加劇。經濟發展和海外移民都造成了人力的不足,使得土地貴族難于掌握他們支配之下的人手。另一方面,商品貨幣經濟的發展,刺激了土地貴族的金錢貪欲,從而使他們加深了對平民群眾的剝削。顧準著顧準文集·希臘城邦制度(12)請同學們根據材料六和教科書第23頁的內容,說明梭倫改革的目的是什么?協調了哪些人之間的關系?(13)請同學們閱讀教科書第23頁至24頁的內容,填寫下表。雅典民主政治的主要內容項目梭倫時期克里斯提尼時期伯利克里時期公民大會 有權終止任何對民主造成威脅的

12、公民的政治生涯每個公民在會上都有發言權和表決權四(五)百人大會  每個成員都有機會擔當公民大會的輪值主席,執掌國家權力陪審法庭 從10個部落中30歲以上的男性公民中選舉產生 其他規定   (14)歸納雅典民主政治發展過程中,是如何逐步削弱氏族貴族權利、擴大公民權利的?問題(12)(13)(14)較好地扣住教科書,學生參與的狀況很好。這說明拓展教學內容、創設教學情景的同時,不能完全拋開教科書。但是梭倫改革,實際上確立了雅典民主政治的基礎,材料六展示的種種社會矛盾,是梭倫改革的動因之一,也是促成民主發展的因素。之前的問題(9)(

13、10)與此相關,材料不足,學生回答的不好。這里有一個材料設計問題,應使各問題有機結合,不能將就教材框架割裂問題之間的聯系。教學設計應有順序、有層次,是對教材的重新整合。材料七  人口結構與公民所占的比例圖示 (15)從材料七中可以得到什么信息?(16)是否所有的自由民都享有公民權?(17)雅典的民主是哪些人享有民主?雅典民主是否如伯利克里所說屬于“全體人民”?材料八  沒有人愿意用抽簽的方法去雇用一位舵手和建筑師、吹笛手或其他行業的人,而這類事若出錯的話,危害還比在管理國家事務上出錯輕得多。蘇格拉底(18)雅典民主是一種直接民主。閱讀材料八,蘇

14、格拉底認為雅典民主政治存在什么弊端?如何理解蘇格拉底這句話?(19)蘇格拉底這樣比喻想告訴我們什么?材料九  希臘人對波斯國王談及自己的同胞時說:“雖然他們是自由人,但并非在各個方面都是自由的;法律是他們的主人,他們畏懼這位主人甚于你的臣民害怕你。法律規定他們做什么,他們就做什么;法律的條文始終如一。法律禁止他們臨戰逃脫,不管遇到的敵人有多少;要求他們作戰時堅如磐石,或者戰勝敵人,或者死于敵手?!泵浪顾蚶锇⒅Z斯著全球通史(20)閱讀材料九,指出希臘人在民主政治中奉行什么原則?材料十  德國歷史學家西格弗里德勞菲爾指出:“這兩條原則,即所有公民都應該享有

15、平等權利,所有決定必須以大多數人的意志為基礎,是古代民主政治和現代民主政治相似的特征。從古代到現代,它們都被迅速接受所以現代政治思想起源于古代雅典,而不是其他任何過去的政治形式。”美巴克勒等著,霍文利等譯,西方社會史(21)閱讀材料十,勞菲爾認為現代民主繼承了古希臘民主的哪兩條原則?(22)當代西方民主政治的一些基本原則和程序,在雅典已經存在。結合所學內容,舉例說明當今哪些民主原則或程序起源于古希臘?學生對運用數據材料分析歷史問題反應很積極。問題(17)到(22),對學生能力要求較高,為學生思考和活動提供了縱深空間。這也是按課程標準的要求和意義建構來預設的。學生能回答出“用抽簽的方式決定,說明

16、有一定的隨意性”,“管理國家也需要專業的人才”等結論。盡管學生還沒學到當代西方民主,但還是通過知識積累,概括出“法律至上、公共意志、法律面前,人人平等、選舉、輪流執政、主權在民、擁有發言權和表決權”等,認識到現代民主政治(西方民主大致經歷了古希臘直接民主、代議制民主與當代協商民主三種形態)中,仍然有古代雅典民主政治的基本程序和基本原則。由于材料充分,學生能夠依據材料得出結論。特別是問題(19),學生均能有話可說,較有效地轉換了思考歷史問題的角度。學生對這組問題的反應超出了老師的預期,也為下一單元的學習預設了很好的“接口”。民主制度促成了雅典政治、經濟和文化的高度繁盛,它是偉大文明的催化劑。這里

17、雖刻意避免讓學生用階級分析法來分析所謂“局限性”“虛偽性”,強調用文明史觀認識歷史,避免發“后見之明”,但仍應當引導學生從歷史發展的角度討論雅典直接民主的利弊和它如何為代議制民主所取代。這條線索在學完此課后尚不明顯,教師需要為學生理解從直接民主到西方現代民主制度的轉變做些鋪墊:從古代希臘開始,特別是從公元前5世紀末以來,柏拉圖、亞里士多德、修昔底德中世紀的思想巨人托馬斯·阿奎那,對雅典民主政治的批判沒有停止。由于雅典在伯羅奔尼撤戰爭中慘敗,民主政治的缺點逐漸暴露,批評逐漸成為主流。這些批評大多來自上流社會,言論具有更深刻的理論思考和分析色彩。隨著馬其頓、羅馬對希臘的征服,君主專制制度

18、建立,民主制度衰落。君主制度合法化的理論代替了對民主的頌歌?!翱v觀古今人們對雅典民主制的態度可以看出,不同時代的社會政治背景決定了人們對民主制的興趣與價值評估”4。因此,學者在評價這一政體時,指出“雅典民主政治理想的政體;有產階級眼中的雅典民主民眾暴政”5?!把诺涿裰髡嗡珜У拿裰髟瓌t和寬泛的自由精神是后來歐洲民主和自由的基礎和濫觴”。“雅典民主政治對西方近現代民主政治的影響是: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政治原則;國家機構三權分立的組織形式;少數服從多數的決策原則;國家公職選舉任期原則”6。而這種直接民主最終為代議制民主所取代。在代議制民主中,全體人民或一大部分人民通過他們定期選出的代表行使國家最

19、高權力,人民直接參與政治決策并進行公共選擇的概率驟減。議會辯論傳承了古希臘直接民主的公議。這對英國、美國民主制建立影響巨大?!把诺涿裰髡沃械淖杂刹⒉幌褚恍┪鞣綄W者所宣稱的那樣,相似于現代西方民主政治中的自由。雖然它們具有相同的一面,但二者的區別同樣明顯,而且是根本性的。耐人尋味的是,當代西方的古典學者明顯忽視它們的區別,而強調其相似性”7。不容置疑的是,雅典民主的理論與實踐,為近現代西方政治制度奠定了最初的基礎。從提問的技術層面來說,本課包括觀察類問題、回憶類問題、比較類問題、思辨類問題,試圖以歷史事實為依據展開學生的思考過程。提問不是讓學生簡單記憶所學內容,而要關注并指導課堂對話和認知操作

20、,幫助學生理解知識,建構合理的歷史解釋。問題(5)(6)(8)(12)至(16)“找出”“概括”“說明”“填寫”“歸納”“得到”等詞匯,規定了學生思考的行為。這樣不僅讓學生的思考活動通過具體的動作完成,也扣住了課堂教學的核心內容和問題。通過歸納民主發展的歷程,幫助學生理解“奠定了基礎”“得以確立”“發展到頂峰”等結論。因此,材料拓展有利于學生理解,有利于調動學生思考。教育目標分類的層次不同,老師提示語的指向對學生的刺激與暗示是有區別的。記憶、理解、應用型的問題在追問時,可用“你能舉一個例子嗎” “你說的是什么意思”“在課本中什么地方”“還想到了什么”等句式。分析、評價、創造型的問題在追問時,可用“請說出你的理由”“你是怎樣知道的”“請解釋你對這件事的認識”“你的觀點依據什么資料或史實”“你判斷的標準是什么”等句式。追問的目的是“要求學生通過反思自己的初始回答來解釋、驗證和支持自己的所思所想,或者生成個性化的觀點”8(p46、50)。提問預設時,用好這些引導學生思考的詞,結合學科內容的邏輯預設學生的思考活動,才能真正促進學生思維的發展。反思的結論是:優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