貝氏體的應用_第1頁
貝氏體的應用_第2頁
貝氏體的應用_第3頁
貝氏體的應用_第4頁
貝氏體的應用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6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貝氏體轉 變屬 于 中溫 轉變, 它既 具有 高溫 珠光 體轉 變 的某些 特 征, 也 具 有低 溫馬 氏 體轉變的某 些特 征。 通過 貝 氏體 轉變得 到 的下 貝 氏體 具有 非 常 良好 的綜合 力學性 能 ,而 且 為獲 得下 貝氏體組織 所 采取 的等 溫淬 火工 藝或 連續冷 卻 工藝 均可 減少 工件 的變 形和 開 裂。 因 此, 研 究 貝氏體轉 變不 僅具 有理 論 意義 ,而且 還具 有 生產 實際意 義。為 了提高 鋼 材 的綜 合性 能 往往 要 采 用淬 火 及 隨后 的 回火 處 理 ,其 成本 是 相 當高 的。 而采用 低 碳 貝 氏體 鋼 在 空冷 后得

2、 到 貝 氏 體組 織 ,不 但經 濟性 好, 而 且可 以 獲得 抗拉 強 度 在600MN/m21200MN/m2,屈 服強 度 在 45 0 9 00 M N / m2范 圍 的 綜合 性 能, 又 可 防 止 淬 火 變 形 、開 裂 的危 險 。采 用 低 碳和 低 的碳 當量可同 時 也可 得 到良好的可焊性和可成型性,并且在較高強度水平的同時,也可得到較 高 的沖 擊性 能。含碳 量高 使 焊接性 和 成 型 性變 得 困難 ,但 當鋼材 不 使 用焊接 成 型時, 高 的含碳 量可 以 得 到高 的強度 指 標。 含碳量 高 可 以使 Bs點進 一步 降低, 而 達到 較低 的

3、相 變溫 度, 更有 效地 利 用碳化物 彌散 強化, 達 到 高 碳 氏 體 的較 高 強度。2.11低 碳 貝 氏體組 織 的 強 化 原 因貝 氏 體條尺 寸大 小,細 的鐵 素體 晶粒 尺 寸, 即 貝 氏 體條 尺寸 越 小, 則 強 度越 高, 這是 因為 晶粒 越 細, 晶界 越 多, 變 形 阻 力越 大, 強 度 則 越高。 貝 氏 體 晶粒 的 大小 取 決于 轉 變溫 度 轉變,溫 度 越低 ,貝 氏 體 晶粒 ( 條 ) 越 小, 則 強度 越 高, 并可 利 用Hall-petch關 系式 來估 算 貝 氏體 的強度。高 碳 貝 氏 體組 織 強 化仍 然 符 合 鋼

4、 的強 化 原理 ,即碳 化 物 彌散 強 化 增 加 ;由于 隨含 碳 量 增加,,相 變 溫度 降低,,貝氏體 晶粒 進 一步 細化 和 位錯 密度 進 一 步增 加;同時 ,由于轉 變 溫度 降低,間 隙 固 溶 的碳量增 加,,產 生更 強 的 固 溶 強 化作 用 。如含0 5% M-B基本 合 金 成 分 的鋼, 當 碳高達量為0 8% 1%時,奧 氏 體化 后 空 冷 可獲 得 完全 的 貝 氏 體。 當碳 量 達8%時, 最大 的 抗拉 強度 大約 1300MN/m2。截 面尺 寸 從直 徑 為 I cm到 30cm, 空冷 后 均 可達 到 此 值。 若 提 高錳 或 鉻1%

5、1.5% ,使 相 變 溫 度 由 550 降至 450 , 含 0 6% c 的 鋼 其 抗 拉 強 度 將 高 于1500/m 2。 若 提高 奧 氏 體 化溫 度, 將 所有 的碳 化 物都 溶 于 奧 氏體 中, 其 強 度 甚 至達 到1 7 5 0M N/m2。3.1貝 氏體轉變 的溫 度范圍碳 素鋼 自奧 氏體化溫 度冷 卻 下 來, 在 等 溫 轉變 曲線鼻 子 以 下 至 Ms點 以 上 的溫 度 范 圍保溫 一定 時間后, 將 發生 貝 氏體 轉變。 貝 氏 體 轉變也 有 一 個上 限溫 度 Bs 點, 奧 氏體必 須過 冷到Bs點 以 下 才能 發 生 貝 氏體 轉變

6、。貝 氏體 轉變 的溫 度 范 圍, 由于 含 碳量 和合 金 元 素 的不 同 而 不同。在合 金 鋼 中, 由于 合金 元素 的 影 響 ,使 貝 氏 體轉變 區和 珠 光 體 轉變 區域 發生 明顯 的分 離 ,使 等溫轉變 曲線 出現 雙c曲線。與 珠光 體轉 變一 樣 ,貝 氏體 轉變 產物 也是 由a相 與碳化 物 所組成 的兩 相 混 合 物 ,但 與珠 光體不 同 ,隨著 轉變 溫 度 的不 同, 所形 成 的 貝 氏 體組 織 在形 態 上 有很 大 的不 同。 有 人分 為 無碳 化物 貝氏體、上 貝 氏體 、下 貝 氏體、粒 狀 貝氏體以 及 柱 狀 貝 氏體等。它 是

7、在 貝 氏 體轉 變 區域 的 最高 溫度 范 圍 內形成 的。 無碳 化物 貝 氏 體由板 條鐵 素 體束 及未 轉變 的奧 氏體 所組 成, 在鐵 素 體之 間為 富 碳 的奧 氏 體 鐵 素體及 奧 氏體 內均 無碳 化物 析 出 ,所 以稱 為無 碳化 物 貝 氏 體。上 貝 氏體 是在 較高 溫 度 區 域 內形 成 的 貝 氏體 ,所 以 稱為 上 貝 氏 體 。對 于 中、高 碳 鋼 ,上 貝 氏體大 約 在350550之間形成, 典型的上貝氏體在光鏡下觀察時呈羽毛狀,在電鏡下觀察看出,上貝氏體的羽毛狀組織,是由許多平行排列的鐵素體片成以及在片成之間沉淀的碳 化物 組成 的。3.

8、2.3下 貝氏體下 貝 氏體是 在 轉變 區 的較 低 溫度 范 圍形成 的, 故 稱 下 貝 氏。體 下 貝 氏體 呈針 葉狀, 是 由鐵 素體及 沉 淀在其 中的許 多細 小 的碳化 物組 成 的。 這些碳 化 物相 當于 馬 氏 體低 溫回 火 時所 產生 的e碳 化 物。3.2.4粒狀 貝 氏體粒 狀 貝 氏體 通 常是 在 低碳 或 中碳 合 金鋼 中在一 定的 冷卻 速 度 范 圍 內連續 冷 卻時 獲得 的。 在 上 貝 氏體 形成 溫 度范 圍 的高 溫 區 域 等溫 有 時也可 以 形 成粒 狀 貝 氏體 。粒 狀貝 氏體 由 鐵素 體基 體 以及 分 布在 基體 上 的 島

9、狀 組成 物 組成。 小 島呈不 連續 條形, 平 行 排列 在鐵素體 基本 中 。鐵素 體 中碳 含量 很 低 ,而 小 島 中的碳含 量 較高。3.2.5柱狀 貝 氏 體柱狀 貝 氏 體 出現在 高碳 鋼及 高 碳合金 鋼 中, 在 常溫 時 存在 柱狀 鐵 素體顯微組 織, 與下 貝 氏 體類 似, 鐵 素 體 中的碳 化物 都是有 規 律排 列 的。貝 氏體轉 變與 珠光 體轉 變 一樣 ,也 可 以 等 溫形 成 。貝 氏 體 等 溫轉 變 動 力學 曲線 也 呈C形,但 與珠 光 體轉 變 不 同, 貝 氏 體 等 溫轉 變 不能 進 行 終 了。 等 溫 溫度 越 高, 越接 近

10、Bs 點, 等 溫轉 變量越少。貝 氏 體是 由a相及 碳化 物 組 成 的。 這 表 明 ,貝 氏 體 轉變 時必 須有 碳 原 子 的 擴散 。但 鐵 原子與 合金 元 素未 發 生擴 散。 貝 氏 體轉 變 的溫 度范 圍 比 馬 氏 體轉 變 的溫 度范 圍高, 故 貝 氏 體鐵 素體初 形成 時 碳是 過 飽和 的, 因 此, 碳 必 然 以 碳 化物 形 式 自 貝 氏 體鐵 素 體析 出 過 飽 和 的碳 ,而使 鐵素 體 的碳含 量 降低 。由此 可 見, 貝 氏體 轉變 與 碳原 子 的擴散 密切 相關。貝 氏 體 中的 鐵 素體 在形 成 時, 與馬 氏 體一 樣, 也 能 在拋 光 表面 引 起 浮 凸 。但與 馬 氏 體轉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