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學案3實義實譯,虛義不譯關鍵虛詞譯到位學案引語】文言虛詞在表情達意中很重要。雖說在翻譯中不能與關鍵實詞相比,但有時它作為一個“分點”的確存在,更是我們在翻譯中無法繞開的。因此,在翻譯中碰到一些關鍵虛詞,要緊緊抓住,區分出虛實義,保證把“實義”譯到位。自學在前自我診斷1閱讀下面的文段,翻譯文中畫線的句子。潘耒,字次耕,吳江人。康熙時,以布衣試鴻博,授檢討,纂修明史。嘗應詔陳言,謂:“建言古無專責,梅福以南昌尉言外戚,柳伉以太常博士言程元振,陳東以太學生攻六賊,楊繼盛以部曹劾嚴嵩。本朝舊制,京官并許條陳。自康熙十年憲臣奏請停止,凡非言官而言事為越職。夫人主明目達聰,宜導之使言。今乃禁之,豈盛世事?
2、臣請弛其禁,俾大小臣工各得獻替,庶罔上行私之徒,有所忌而不敢肆。于此輩甚不便,于國家甚便也。二十三年,分校禮闈,稱得士,名益甚。既以布衣進,齒最少,又傲睨不能容人,因此忌者頗眾。議起,坐浮躁降調,遂歸。(選自清史稿列傳二百七十一,有刪改)(1)臣請弛其禁,俾大小臣工各得獻替,庶罔上行私之徒,有所忌而不敢肆。譯文:答案臣請求放松禁令,讓大小臣子們都能夠進言勸諫,或許那些欺君罔上專為私利的人,就會有所顧忌而不敢肆意妄為。解析要點:“弛”“俾”“庶”。既以布衣進,齒最少,又傲睨不能容人,因此忌者頗眾。譯文:答案潘耒憑平民的身份任官,年齡最小,又輕慢不能容人,因此忌恨他的人很多。解析要點:“以”“齒”
3、“傲睨”。【參考譯文】潘耒,字次耕,是吳江人。康熙時,以平民身份參加鴻博考試,被授予檢討的官職,編輯修訂明史。潘耒曾應皇帝的詔命進言,說:“向皇帝進言自古就沒有專門的職責,梅福憑南昌尉的身份進言外戚,柳伉憑太常博士的身份進言程元振,陳東憑太學生的身份攻訐六賊,楊繼盛憑部屬的身份彈劾嚴嵩。我朝有舊規定,京官允許向皇帝進言。從康熙十年憲臣上奏請求停止后,凡不是言官卻向皇帝進言的都視為逾越職權。皇帝您目明耳聰,應當引導群臣讓他們敢于進言。現在竟然下令禁止,難道這是安定興盛的朝代所應該做的事嗎?臣請求放松禁令,讓大小臣子們都能夠進言勸諫,或許那些欺君罔上專為私利的人,就會有所顧忌而不敢肆意妄為。這樣做
4、對于這些人是很不利的,但是對于國家卻非常有利。康熙二十三年,主持禮部考試,被稱譽為善于得士,名聲更加顯著。潘耒憑平民的身份任官,年齡最小,又輕慢不能容人,因此忌恨他的人很多。非議的聲音漸起,因行事浮躁的罪名而降職外調,于是歸鄉。積累小貼士釋“庶”“庶”,作為文言一般詞語,其義項主要有:或許,差不多。如本選段“庶罔上行私之徒”中的“庶”。但愿,希望。如“庶竭駑鈍,攘除奸兇”(諸葛亮出師表)中的“庶”,它還是一個有文化內涵的詞,其義項主要有:平民,百姓,今天仍在用。與“嫡”相對,非正妻所生之子,家族中的旁支,如“庶子”。2閱讀下面的文段,翻譯文中畫線的句子。(韓)滉,字太沖,性強直,明吏事,蒞南曹
5、五年,薄最詳致。再遷給事中,知兵部選。大歷十二年秋,大雨害稼什八,京兆尹黎干言狀,滉恐有所蠲貸,固表不實。代宗命御史行視,實損田三萬余頃。始,渭南令劉藻附滉,言部田無害,御史趙計按驗如藻言,帝又遣御史朱敖覆實,害田三千頃。帝怒曰:縣令,所以養民,而田損不問,豈恤隱意邪?”貶南浦員外尉,計亦斥為豐州司戶員外參軍。時里胥有罪,輒殺無貸,人怪之。滉曰:“袁晁本一鞭背吏,禽賊有負,聚其類以反,此輩皆鄉縣豪黠,不如殺之,用年少者,惜身保家不為惡。”又以賊非牛酒不嘯結,乃禁屠牛,以絕其謀。婺州屬縣有犯令者,誅及鄰伍,坐死數十百人。(選自新唐書,有刪改)(1)縣令,所以養民,而田損不問,豈恤隱意邪?(4分)
6、譯文:(2)又以賊非牛酒不嘯結,乃禁屠牛,以絕其謀。(4分)譯文:3閱讀下面的文段,翻譯文中畫線的句子。“我有田疇,而子產賦之。我有衣子產始治鄭,使田有封洫,都鄙有服。民相與誦曰:冠,而子產貯之。孰殺子產,吾其與之。后三年,民又誦之曰:"我有田疇,而子產殖之。我有子弟,而子產誨之。子產若死,其使誰嗣之?”使鄭簡(指鄭簡公)當民之誹訾也,而因弗遂用,則國必無功矣,子產必無能矣。舟車之始見也,三世然后安之。夫開善豈易哉!(魏襄王)召史起而問焉,曰:“漳水猶可以灌鄴田乎?”史起對曰:“可。”王曰:“子何不為寡人為之?”史起曰:“臣恐王之不能為也。”王曰:“子誠能為寡人為之,寡人盡聽子矣。”
7、史起敬諾,言之于王曰:“臣為之,民必大怨臣,大者死,其次乃藉臣。臣雖死、藉,愿王之使他人遂之也。”王曰:“諾。”使之為鄴令。史起因往為之。鄴民大怨,欲藉史起。史起不敢出而避之。王乃使他人遂為之。水已行,民大得其利,相與歌之曰:“鄴有圣令,時為史公。決漳水,灌鄴旁。終古斥鹵,生之稻粱。”魏襄王可謂能決善矣。誠能決善,眾雖喧嘩,而弗為變。(選自呂氏春秋樂成,有刪改)(1)子產若死,其使誰嗣之?(3分)譯文:(2)誠能決善,眾雖喧嘩,而弗為變。(3分)譯文:積累小貼士說“相與”“相與”是文言文中較常用的復音詞,有三個義項:彼此交往。如“夫人之相與,俯仰一世”(王羲之蘭亭集序)中的“相與”。一起,共同
8、。女口“藺相如舍人相與諫曰”(廉頗藺相如列傳)中的“相與”,又如本選段“民大得其利,相與歌之曰”中的“相與”。交互。這個義項用得較少。自我反思在翻譯中,你有無虛詞的“分點”意識?你認為有哪些關鍵虛詞可以譯出或不可譯出?答:現場答案批語完善1縣令,所以養民,而田損不問,豈恤隱意邪?(4分)原文見自學在前”第2題現場答案批語學生甲該答案譯出了兩個“分點”:一是判斷句式,二是“而田損不問”的句意。但漏譯了“所以”一詞,誤譯了“隱”字。最后得分:2分。該答案譯出了句式、“而田損不問”的句意,尤其是譯出了“所以”這個詞,很好。只是把“隱”字譯錯了,如此翻譯,正好與上文的語境相左。最后得分:3分。學牛乙嚴
9、雖轟酎諼囚咆?總批語該句翻譯有兩個十分重要的“分點”:“所以”“恤隱”。“所以”是常用的復言虛詞,有兩種解釋,一是表示“的原因”,一是表示“用來的”,這里取后意。學生甲漏譯了“所以”,可能與平時虛詞“分點”意識薄弱有關。“恤隱”是冋義復詞,“隱”是“體恤”“憐憫”意。從上文看,韓滉、劉藻確有隱瞞實情,但別忘了“豈恤隱意邪”是反問句式,如學生乙的答案,正好與皇帝的心意相左,可見不能譯為“隱藏實情”。滿分答案縣令,是用來撫養百姓的,而莊稼損失卻不過問,哪里有憐憫百姓疾苦的心意呢?(得分點:“所以”“恤隱”。)2又以賊非牛酒不嘯結,乃禁屠牛,以絕其謀。(4分)原文見自學在前”第2題現場答案批語該答案
10、譯出了“乃禁屠牛”的句意;對句中兩個“以”的意思,前者是誤譯,后者是漏譯;嘯結一詞譯得不準,把“嘯結”理解成了“偷盜”。最后得分:1分。學生甲該答案譯得較好,尤其能準確譯出兩個“以”的意思。如把“嘯結”譯得更明確一些,則更妙。最后得分:3分。學牛乙又國*1執未用牛和訥雜齊最fl苣卒學生丙RJL粗糾,抽韌時詼ffciiSL該答案不僅準確譯出了兩個“以”字及“嘯結”的意思,而且準確地譯出了韓滉“禁屠牛”的原因和目的,主語“他”的補出,更反映了該生平時良好的翻譯習慣。最后得分:4分。總批語該題翻譯最大的看點是兩個“以”字及“嘯結”一詞的翻譯。“以”是文言虛詞作為“分點”頻率最高的一個詞,只要它出現在
11、句中,就要格外重視,準確翻譯。“嘯結”,重點在“結”(結伙,聚結),而“嘯”字作為一個修飾語,雖有“打著口哨”意,這里完全可以虛化不必譯出。滿分答案又因賊沒有牛肉酒水就不會聚集舉事,(他)便禁止殺牛,來杜絕他們的圖謀。(得分點:“以”“嘯結”。)【參考譯文】(韓)滉,字太沖,性格耿直,精通吏治,在南曹任職五年,簿籍文書詳盡細致。兩次升任給事中,主持兵部選舉事務。大歷十二年秋天,大雨損害莊稼十有八成,京兆尹黎干上奏報告情況,韓滉恐怕會蠲免賦稅賑貸百姓,堅持說表奏不實。代宗命御史前往巡察,實際損失三萬余頃田地。起初,渭南令劉藻依附韓滉,說本縣境內沒受損失,御史趙計核查確如劉藻所說,皇帝又派遣御史朱
12、敖審察核實,受害田地有三千頃。皇帝發怒說:“縣令,是用來撫養百姓的,而莊稼損失卻不過問,哪里有憐憫百姓疾苦的心意呢?”被貶為南浦員外尉,趙計也被貶為豐州司戶員外參軍。當時鄉吏有罪,韓滉便格殺不赦,人們責怪他。韓滉說:“袁晁原本是鞭背吏,依仗擒賊,聚集同伙而反叛,這些人都是鄉縣奸猾豪強,不如殺了他們,任用年輕人,能夠惜身保家不做壞事。”又因賊沒有牛肉酒水就不會聚集舉事,(他)便禁止殺牛,來杜絕他們的圖謀。婺州屬縣有違反政令的人,誅殺連累鄰里,獲死罪處死的有數十上百人。3子產若死,其使誰嗣之?(3分)原文見自學在前”第3題現場答案批語學生甲該答案把“嗣”字及“子產若死”的句意譯得較好,可惜“其”字
13、表反問語氣未譯出。最后得分:2分。學牛乙該答案失分同學生甲答案一樣,未譯出反問語氣,反而譯成了假設語氣。最后得分:2分。總批語該題翻譯最大的看點是“其”。“其”作為語氣副詞,表反問與推測兩種語氣,這兩種語氣的區分,是翻譯中“其”的常考點。這里應表示反問語氣,后半句用肯定語氣表示:子產的政績是無人作出也無人能繼承下去的(這是贊美子產的強烈表達)。滿分答案子產如果死了,還有誰能繼承他?(得分點:“其”“嗣”,句意。)4誠能決善,眾雖喧嘩,而弗為變。(3分)原文見自學在前"第3題現場答案批語該答案對“為”譯得準,但因未能從整體上把握住假設語氣,故把兩學生甲確尖社倫出妨的込/晨超杯個假設詞“
14、誠”“雖”譯錯了。另夕卜,“決善”譯得想當然了。最后得分:1分。學牛乙®姦如簾甑瀟44毀牝那匕眺賦該答案把“誠”“雖”“為”三氏口負卑抵逬,丈齊空因此喬丸總個虛詞譯得好,美中不足的是“決善"未譯對。最后得分:2分。該答案在學生乙答案的基礎上把“決善”譯得很準確,這說明既對學生丙“決善”的語法結構把握得準,又很好地理解了上文語境。最后得分:3分。總批語該題翻譯最大的看點是三個虛詞“誠”“雖”“為”和一個實詞“決善”的譯法。應該說,“誠”“雖”兩個均表示假設語氣,“為”包括后面省略的“之”,考生稍有虛詞的“分點”意識,就能譯出。至于“決善”,關鍵在于其語法關系,它是動賓關系一一
15、決斷善行,而不是動補關系一一決斷得好。如果聯系上文,便會知道這個“善”字指的是“善行”。由此可見,阻礙翻譯得滿分的往往就是一處小難點(陷阱),只要稍微留心,并有語境意識即可。滿分答案如果(君王)真能對善行做出決斷,那么即使眾人喧嘩,也不會因此而改變。(得分點:“誠”“為”“決善”。)【參考譯文】子產開始治理鄭國時,讓田地有溝渠疆界,讓城邑、鄙野有規定的服色。人民一起怨恨地唱道:“我們有田畝,子產征軍賦。我們有衣冠,子產收賦稅。誰要殺子產,我們去幫助。”三年之后,人民又歌頌他說:“我們有田畝,子產讓它增五谷。我們有子弟,子產對他們施教育。子產如果死了,還有誰能繼承他?”假使鄭簡公面對人民的誹謗非
16、議,就不再任用子產了,那么國家一定無所成就,子產一定無法施展才能了。舟、車開始出現的時候,人們都不習慣,過了三代人們才感到習慣。開始做好事難道容易嗎?魏襄王召來史起,問他說:“漳水還可以灌溉鄴的田地嗎?”史起回答說:“可以。”魏王說:“你何不替我去做這件事?”史起說:“我擔心您不能做啊。”魏王說:“你如果真的能替我去做這件事,我全都聽你的。”史起恭恭敬敬地答應了,并對魏王說:“我去做這件事,那里的人民一定非常怨恨我,嚴重了會弄死我,次之也會凌辱我。即使我被弄死或被凌辱,希望您派其他人繼續完成這件事。魏王說:“好吧。”派他去當鄴令。史起于是去鄴開始了引漳工程。鄴地的人民非常怨恨史起,想要凌辱他。
17、史起不敢出門,躲了起來。魏王就派別人最終完成這一工程。水流到了田里,人民大大受益,一起歌頌他說:“鄴地有賢令,此人是史公。引漳水,灌鄴田。古來鹽堿地,能長稻和谷。”魏襄王可說是能對善行做出決斷了。如果(君王)真能對善行做出決斷,那么即使眾人喧嘩,也不會因此而改變。借題發揮突破題點一、高頻虛詞:只要出現,緊緊抓住所謂高頻虛詞,是指在翻譯中被設為“分點”頻率較高的虛詞,主要有“以”“其”“因”“乃”四個。這類虛詞只要在翻譯句中出現,便要格外留心,緊緊抓住,確保翻譯到位。1.以。設為“分點”的頻率最高,在語境中主要考查其介詞義,如“用(拿)”“把”“根據”“因為”等義項。另外,其實詞義“以為”“率領
18、”也不可忽視。2其。在翻譯中考查較多的是其指代詞義“那”“那些”,活用為第一人稱的“我”“自己”。另一重點是語氣副詞義,如表推測的“大概”,表反問的“難道”,表期許的“可要”“一定”,表婉商的“還是”等。這些都需要語境及在句中的位置譯出。3因。在翻譯中主要考查“于是(就)”“趁機”“通過”等虛詞義,另有實詞義“沿襲”“緣故”也不可忽視。4乃。主要是考查在語境中“于是(就)”“才”“竟然(卻)”三個義項的辨析。尤其是“于是(就)”與“才”的語境區別是個難點。上面四個高頻虛詞的準確翻譯主要靠對語意、語法、語境三個層面的把握實現。代入檢驗法也是一個不錯的判斷方法,不妨一用。邊練邊悟1閱讀下面的文段,
19、翻譯文中畫線的句子。(楊素)明年復從齊王憲拔晉州。憲屯兵棲原,齊主以大軍至,憲懼而宵遁,為齊兵所躡,眾多敗散。素與驍將十余人盡力苦戰,憲僅而獲免。(選自楊素傳)【注】齊王憲:北周武帝之子宇文憲,武成初年晉圭寸齊國公,故稱齊王。齊主:這里指北齊國主。憲屯兵棲原,齊主以大軍至,憲懼而宵遁,為齊兵所躡,眾多敗散。譯文:答案齊王宇文憲把軍隊聚集在棲原,北齊國主率領大軍攻來,宇文憲因害怕趁天黑逃跑,被齊軍追趕,部下大多潰敗逃散。解析要點:“屯”“以”“遁”“躡”。2閱讀下面的文段,翻譯文中畫線的句子。揭傒斯,字曼碩,龍興富州人。文名州地不產金,官府惑于奸民之言,募淘金戶三百。其人采他縣金以獻,歲課累增至
20、四十九兩。歷年既久,三百戶所存無什一,又貧不聊生,有司遂責民之受役于官者代輸之,民多以是破產。中書因傒斯言:遂捐其征,民賴以蘇,富州人至今德之。(選自元史揭傒斯傳)(1) 文宗時幸閣中,有所咨訪,奏對稱旨,恒以字呼之而不名。譯文:答案文宗經常駕臨閣中,有咨詢的問題,揭傒斯的回答都能使皇帝滿意,文宗常常用字號稱呼他,而不稱呼他的名。解析要點:“幸”,駕臨;“訪”,咨詢;“以”,用,拿;“名”,稱呼名字。(2) 中書因傒斯言:遂捐其征,民賴以蘇,富州人至今德之。譯文:答案中書省根據揭傒斯的建議:于是免除這項征調,老百姓依靠這點得到恢復,富州人至今感恩揭傒斯。解析要點:“因”,根據;“捐”,免除;“
21、德”,感激。【參考譯文】揭傒斯,字曼碩,龍興富州人。文宗經常駕臨閣中,有咨詢的問題,揭傒斯的回答都能使皇帝滿意,文宗常常用字號稱呼他,而不稱呼他的名。富州本地不產黃金,官府被奸民的言語迷惑,招募淘金者三百戶。這些人采其他縣的黃金而獻上,每年的賦稅增至四十九兩。經歷年代已經很久了,三百戶百姓沒有剩下十分之一了,又加上貧不聊生,有關部門責成那些受雇于官府的人代替淘金戶輸送黃金,那些人大多因此而財產盡失。中書省根據揭傒斯的建議:于是免除這項征調,老百姓依靠這點得到恢復,富州人至今感恩揭傒斯。3閱讀下面的文段,翻譯文中畫線的句子。江西玉山縣有水南寺,亦古剎也。有老僧曰月印,年六十余,終日坐一室誦經,足
22、不出戶,戒行頗高。畜一狗十許年矣,每月印誦經,狗必往聽,一聞木魚聲,輒搖尾而至,僧俗咸嘆異焉。后其狗忽病癩,皮毛脫落,且有穢氣,然每日聽經如故。一日,月印忽謂其徒曰:“此狗可厭,汝曹可牽出撲殺之。”其徒咸駭然,罔測其意。以師素嚴重,不敢違。姑呼狗出,禁勿使聽經,實未忍殺之也。越三日,狗又乘間來聽誦經,月印見之,驚曰:“汝曹未殺此犬乎?殆矣,殆矣!”命其徒至某村某姓家探問,則有一婦坐蓐,三日未產,其勢垂危,乳醫束手。月印乃曰:“汝曹不忍殺此犬,乃忍殺彼婦乎?此犬不死,彼婦不產。”乃命其徒立時撲殺之。再偵之,某姓家則已產矣,男也。月印曰:“此犬以聽經善果,得托生為某姓男子,小有祿位。吾不及見矣,汝
23、曹識之。”(選自俞樾右臺仙館筆記)(1)其徒咸駭然,罔測其意。以師素嚴重,不敢違。譯文:答案他的徒弟都很驚訝,無法揣測他的意圖。(但是)因為師父向來謹嚴持重,(大家)不敢違抗(師父命令)。解析要點:“罔測”“以”“嚴重”。(2)月印乃曰:“汝曹不忍殺此犬,乃忍殺彼婦乎?此犬不死,彼婦不產。”譯文:答案月印于是說道:“你們不忍心殺死這條狗,難道竟忍心殺死那個婦人嗎?這狗不死,那婦人就無法生下孩子。”解析要點:前“乃”,于是;“汝曹”;后“乃”,竟然。4閱讀下面的文段,翻譯文中畫線的句子。(錢乙)本有羸疾,性簡易,嗜酒,疾屢改,自以意治之,輒愈。最后得疾,憊甚,乃嘆曰:“此所謂周痹(一種病)也,周
24、痹入藏者死,吾其已夫!”(選自宋史錢乙傳)譯文:答案(錢乙)最后一次犯病,憔悴(疲倦)得厲害,就嘆息道:“這就是(醫生)所說的周痹病,周痹進入臟腑的話(人)就要死了,我大概要完了!”解析要點:“藏”,通“臟”;“其”,表推測,大概;“已”,止,意為“結束”。二、虛實義兼有的虛詞:細心區分,當譯則譯,不當譯則刪有一部分虛詞,主要以結構或語氣助詞用法為主,如“之”“焉”“者”“乎”等,其結構、語氣助詞一般情況下可不譯,但有少部分實義,不可不譯。這里,尤其要留心“焉”“者”。焉:作為句中或句末語氣助詞時,可不譯;但當放在動詞后面作代詞或兼詞時,有實義,必須譯出。者:主要有兩個義項,一是作代詞,可譯為
25、“的人(事、地方)”;二是作助詞,表句中停頓,與“也”構成判斷,或作定語后置的標志,不必譯出。這兩種詞義、詞性,在翻譯中尤其要仔細辨析,不可當譯不譯,或不當譯而硬譯。邊練邊悟5閱讀下面的文段,翻譯文中畫線的句子。(1)衛茲,有大節,不應三公之辟。太祖之初至陳留,茲曰:“平天下者,必此人也。”太祖亦異之,數詣茲議大事。從討董卓,戰于滎陽而卒。太祖每(選自三國志魏書)譯文:答案太祖(曹操)每次從郡境內經過,必定派遣使者前去祭拜他(衛茲)。解析要點:“涉”“祠”“焉”,“涉”譯為“到”“去”亦可。(2)(張署)改河南令,而河南尹適君平生所不好者。君年且老,當日日拜走仰望階下,不得已就官。譯文:答案(
26、張署)改任河南令,然而河南府尹正是他一生所不喜歡的人。解析要點:“適”,恰恰、正好;“者”,的人。三、常見副詞:除表敬謙外,意思實在,當須譯出雖然說考試說明都列出要掌握的18個重點虛詞,但在實際考查中尤其在翻譯中,涉及的范圍遠不囿于此。像部分常見的副詞通常都設為“分點”,不可不重視。1部分副詞放在句首,存在一定的意思,需要譯出。如表示“等到”的有:比、迨、逮、洎、及。表示“恰逢”的有:會、適、屬。表示“昔日、先前”的有:向、鄉、曩。表示“希望”的有:愿、唯、教。表示“只、只是”的有:但、特、第、顧、直、止。2部分副詞的意思易混,翻譯時尤須加以區別。(1)凡例:凡江中獨山,如金山、焦山、落星之類
27、,皆名于天下。凡再變矣。區分:但凡、大凡、所有。總共。譯為“總共”時后面跟數詞;未跟數詞則譯為另一用法。徒例:徒負盛名,不過爾爾。師出無名,徒.勞無功。區分:只、只是。白白地。前者強調從句事實的重要性,后者否定從句事實的重要性。無例:是故無貴無賤,無長無少。無欲速,無見小利,欲速則不達,見小利則大事不成。區分:無論。通"毋”,不要。"無”僅在后面為并列短語時譯為“無論”。輒例:先達謂余曰:“冰遇水輒化。”余試之,不爽。自朔至晦,雖百般勖勉,輒不上朝。區分:就。總是。前者強調客觀性,后者強調一貫性。今例:今亡亦死,舉大計亦死;等死,死國可乎?今王與民同樂,則王矣!區分:現在。
28、假如。譯為“現在”主要著眼于和過去對比;譯為“假如”,往往后一分句要有“則”照應。遂例:乃遂私見樊於期。屈原聞郢都已破,作懷沙,遂自投汨羅以死。區分:于是、就。最終。前者強調前后兩個分句時間的緊密相承,后者強調后一分句是經歷了較長的時間才出現的。可以根據時間跨度長短來區別。另外,“見”(相)雖不是副詞,但因出現頻率高,在這里也予以說明一下。例:徒見欺。慈父見背。區分:被。代“我”。當“見”放在動詞前是表示被動還是偏指一方,要根據語境準確區別。類似情況的還有“相”字。邊練邊悟6翻譯文段中畫線的句子,注意句中副詞的用法。君諱治,字良范,姓錢氏。君少好學,能為文辭。每夜讀書,母為滅燭止之,君陽臥,母
29、且睡,輒復起讀。州舉進士第一,試禮部高第,遂中甲科。(選自歐陽修錢君墓表)譯文:答案(錢君)每天晚上都讀書很晚,母親替他熄滅燭火并制止他,他便假裝睡下,母親將要睡著的時候,立即再起床讀書。解析要點:“止”“陽”“且”“輒”。君歐陽氏,諱發,字伯和,廬陵人。君治官無大小,不茍簡,所創立,后人不能更。(選自張耒歐陽伯和墓志銘)譯文:答案歐陽發擔任官職無論大小,都不草率簡略,創立的東西,后來的人不能更改。解析要點:“治”,擔任;“所”,與后面的動詞組成名詞性詞組,“的東西”。(3)(秦時)巴寡婦清,其先得丹穴,而擅其利數,家亦不訾注。清,寡婦也,能守其業,用財自衛,不見侵犯。【注】訾:算,計量。譯文:答案清是寡婦,她能守住先人家業,用金錢保護自己,不被侵犯。解析要點:判斷句、被動句,大意對。蔡廓,字子度,濟陽考城人。時中書令傅亮任寄隆重,學冠當時,朝廷儀典,皆取定于亮。亮每事諮廓然后行,亮意若有不同,廓終不為屈。征為吏部尚書。廓因北地傅隆問亮:“選事若悉以見付,不論;不然,不能拜也。”(選自南史蔡廓傳)廓因北地傅隆問亮:“選事若悉以見付,不論;不然,不能拜也。”譯文:答案蔡廓通過北地的傅隆問傅亮:“銓選官員的事如果全部把(它)交給我,我就沒什么可說的;如果不是這樣,我不能接受這一職務。”解析要點:“因”“見”“不論”“拜”。【參考譯文】蔡廓,字子度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福建省漳平第二中學2024-2025學年高一下學期第一次月考數學試題【含答案】
- 上海市虹口區2024-2025學年高三英語試題下學期一模考試試題含解析
- 徐州工程學院《體操(3)》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江西省高安市第四中學2025年中考模擬測試語文試題(二)含解析
- 江西省高安第二中學2024-2025學年高三下入學測試化學試題含解析
- 四川省廣元市蒼溪中學2024-2025學年高三復習質量監測(五)語文試題文試卷含解析
- 江西省吉安市萬安縣2025屆數學三下期末教學質量檢測模擬試題含解析
- 吉林藝術學院《數據庫技術基礎》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上海杉達學院《流行病學與循證醫學》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新疆科技職業技術學院《建筑制圖一》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交通性腦積水的健康宣教
- 餐飲行業企業戰略管理論文4000字范文
- 遼宋夏金元時期經濟的繁榮課件七年級歷史下冊
- 第37屆(2020年)全國中學生物理競賽預賽試題及參考解答
- 糖尿病足預防及護理課件
- DG-TG08-12-2024 普通中小學建設標準
- 《中國古代寓言故事》教學設計4篇
- 2025年第六屆美麗中國全國國家版圖知識競賽題(附答案)
- 基于“教-學-評”一致性的學習評價設計
- 妊娠期母體變化講解
- 2025年平頂山職業技術學院高職單招職業技能測試近5年常考版參考題庫含答案解析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